DB37 T 2089-2012 青蛤苗种生产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484453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 T 2089-2012 青蛤苗种生产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37 T 2089-2012 青蛤苗种生产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37 T 2089-2012 青蛤苗种生产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37 T 2089-2012 青蛤苗种生产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37 T 2089-2012 青蛤苗种生产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150 B 5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0892012 青蛤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2012 - 03 - 21 发布 2012 - 05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089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厚钧、徐涛、王挺旺、梁瑞青、林艳青、王树海、董济军、潘秀莲、隽云昌、 郑小东。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

2、任。 DB37/T 20892012 1 青蛤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蛤(Cyclina sinensis)人工繁育的环境条件、苗种繁育、稚贝培育、苗种中间培 育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青蛤苗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3、 5288-2006 无公害食品 蛤 SC 2056 青蛤 SC/T 9103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3 环境要求 3.1 选址 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育苗场周围无污染源,进排水方便;海区潮流通畅,底质为砂质、砂 泥质或岩礁底质;交通、通讯方便。 3.2 水质 水源海水应符合GB 11607的要求,苗种繁育用水水质应符合NY 5052的规定。 4 育苗设施 海水育苗室、饵料培养室及相配的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氧系统等。 5 苗种繁育 5.1 亲贝 5.1.1 来源 DB37/T 20892012 2 所用亲贝来自种质资源保护区、水产原良种场或自然海区。亲贝产地环境应符合GB/T

4、18407.4。种 质应符合SC 2056的要求。 5.1.2 质量标准 贝壳表面无畸形、无破碎,无附着物;壳长3.0cm,体重达到14g以上。 5.1.3 运输 用干运法,最好采用保温车低温运输;运输过程中,不可淋雨、接触油类物质,避免暴晒和碰撞。 5.1.4 培育 5.1.4.1 培育室 培育室采用半埋式结构建造,侧窗面积为墙体的1/3,屋顶和侧窗均设置遮光,保持良好的通风条 件。 5.1.4.2 培育池 水泥池,池水容量20m 3 50m 3 ,长、宽比3:22:1,池水深1.2 m1.8m。 亲贝可在室外土池或室内水泥池中进行暂养;在室内暂养时,培育池可兼作亲贝暂养、产卵池;室 外亲贝

5、暂养池,一般应设计为长方形,每个暂养池面积为0.3hm 2 0.6hm 2 ,水深0.6m1.5m,设中央沟。 5.1.4.3 环境要求 升温育苗时水温从亲贝生境每天升高不超过1,最后保持2428;盐度2030;溶解氧 4.5mg/L; pH值8.08.6; 光照强度500lx以下。 室内暂养时, 若青蛤性腺发育较差, 离催熟时间较长, 应 在池底铺设粉砂5cm10cm,以利于催熟;如性腺饱满、已发育成熟,可立即采卵,不需铺设粉砂。 5.1.4.4 培育密度 2kg/m 2 8kg/m 2 ;室外土池暂养时,培养密度0.5kg/m 2, 1kg/m 2, 。 5.1.4.5 日常管理 5.1.

6、4.5.1 投饵 投喂硅藻、金藻、扁藻等单胞藻,日投喂量不低于5010 4 cell /ml。也可混合投喂优质无污染的 代用饵料。 5.1.4.5.2 换水 日换水率100以上,一般上午进行。 5.1.4.5.3 充气 连续微量充气。 5.1.4.6 性腺发育检查 感官检查:发育成熟的亲贝,性腺饱满,覆盖整个内脏团表面,雌性呈粉红色,雄性呈淡黄色。卵 子遇水后即散开,呈均匀颗粒状;精子则呈烟雾状。 显微镜检查:成熟的卵子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90 m,卵黄颗粒充实;精子运动活泼。 DB37/T 20892012 3 5.2 采卵 5.2.1 亲贝数量 亲贝需求量按育苗水体0.25kg/m 3

7、0.5kg/m 3 准备, 雌雄比为1:1。产卵亲贝的布池密度1kg/m 3 2kg/m 3 。 5.2.2 亲贝消毒处理 在亲贝催产前,应将阴干的亲贝清洗后,用510 6 的高锰酸钾的海水浸泡20分钟,再用海水冲干 净后,放入池中的催产网箱。 5.2.3 产卵条件 水温2428,盐度2030,产卵池水施用310 6 510 6 EDTA-2Na。 5.2.4 充气 控制充气量使水体呈沸腾状。 5.2.5 催产方法 阴干加流水刺激法。亲贝阴干刺激4h6h后,流水刺激2h3h,诱导精卵排放。诱导催产在全黑暗 中进行。 5.2.6 病害防治 对培育用水进行消毒处理。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要

8、求。 5.3 孵化 5.3.1 多余精液的去除 亲贝大量排放精卵后,及时移出。捞除水面上的泡沫,逐渐将池水加满,进行孵化。 5.3.2 受精卵密度 30个/ml50个/ml。 5.3.3 孵化条件 水温2628,盐度2030,pH值8 .08.6,光照500Lx以下。 5.4 幼虫选优 当胚胎发育至D形幼虫初期,应立即采用虹吸浓缩法进行幼虫的选优。用300目筛绢网箱收集上浮能 力强的上层幼虫,置于另外已准备好的培育池中培育。 5.5 幼虫培育 5.5.1 培育条件 水温2628,盐度2030,溶解氧4.5mg/L,pH值8.08.6,光照强度500以下。 5.5.2 培育密度 DB37/T 2

9、0892012 4 10个/ml15个/ml。 5.5.3 日常管理 5.5.3.1 投饵 D形幼虫的开口饵料选用金藻,进入壳顶期可用金藻、角毛藻、扁藻、微绿球藻等混合投喂。日投 喂量从210 4 cell/ml310 4 cell/ml逐渐增加到810 4 cell/ml1010 4 cell/ml,日投喂6次8次。 投喂量根据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及其肠胃饱满情况适当调整。 5.5.3.2 充气 采用连续微量充气。 5.5.3.3 换水 用300目筛绢的换水网箱换水,每日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50。后期采用250目筛绢网箱 换水。废水排放应符合SC/T 9103的要求。 5.6 采苗 5.

10、6.1 附着基种类和处理方法 附着基为泥砂。泥砂使用前必须消毒处理。处理方法为:取无污染的滩涂表层泥砂,经曝晒和煮沸 消毒,再用200目筛绢过滤后待用。 5.6.2 附着基投放时刻 幼虫出现眼点后开始投放附着基,进行采苗操作。 5.6.3 附着基投放方法 附着池加水30cm50cm,把消毒处理好的泥砂均匀地投放在池底。泥砂沉淀后,在池底形成一个泥 砂底质层,厚度1mm3mm,以便幼虫附着。排出池水,再加水1m1.2m 深,池水完全澄清后备用。 5.6.4 幼虫附着 浮游幼虫平均壳长达到120 m时, 用250目筛绢网收集幼虫, 移入附着池中, 密度为3个/ml5个/ml。 6 稚贝培育 6.1

11、 培育条件 同幼体培育。 6.2 培育密度 初期以210 6 粒/m 2 310 6 粒/m 2 为宜。以后随着稚贝的生长,应逐步降低培育密度,后期培养密 度为3510 4 粒/m 2 5010 4 粒/m 2 。 6.3 日常管理 6.3.1 倒池与分级培育 DB37/T 20892012 5 每隔5d7d倒池洗苗1次,用不同网目的筛绢轻搓、洗去壳体表面附着物,去除杂质和死壳。然后 分离大小不等的稚贝,分池分级培养。 6.3.2 水质调控 日换水80以上。废水排放符合SC/T 9103的要求。 6.3.3 投饵 日投喂2次,混合投喂扁藻、角毛藻等。投喂量以胃肠饱满为准。 6.3.4 充气 稚

12、贝培育期间,遮光充气。 6.3.5 病害预防 倒池时用药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 6.3.6 出池 稚贝平均壳长达到2mm时,即可出池,移到室外继续培育。出池时,排干池水,用海水将池底稚贝 冲洗出来,经120目筛绢网收集。 7 苗种中间培育 7.1 培育设施 7.1.1 进排水系统 进排水系统包括扬水站、蓄水池、进水渠道、排水渠道等。 7.1.1.1 扬水站 从海区向蓄水池纳水。使用轴流泵、离心泵或潜水泵。 7.1.1.2 蓄水池 蓄水池面积约为培育池塘总面积的1/3左右,使用 60目筛网过滤进水。海水可于冬季、早春提前纳 入池塘备用。使用循环水开展苗种中间培育时,必须建设蓄水池。 7.1

13、.1.3 进水渠道 进水渠道建在堤坝顶部,使用管道或明渠。 7.1.1.4 排水渠道 排水渠道远离进水口,排水应设闸门。 7.1.2 培育池塘 培育池塘面积一般为0.3hm 2 /个0.6hm 2 /个,长宽比为3:2,池深1.5m2.0m,培育期水深0.6 m 1.5m。池底平整,排水口处略低。排水闸门闸板上部可设置活动闸板,以备汛期排淡使用。 DB37/T 20892012 6 7.1.3 增氧设施 每个培育池配备增氧机设施,增氧机功率一般按7.5kW/hm 2 15kW/hm 2 配套。 7.2 清池消毒 池塘在使用前30d, 清除池底淤泥5cm10cm,池塘底面挖环沟,滩面做畦, 畦宽

14、3m5m, 畦之间挖沟, 与环沟相通。用1500kg/hm 2 2000 kg/hm 2 的生石灰或20mg/L30mg/L的漂白粉消毒。 7.3 肥水 通过肥水的方式繁殖基础生物饵料。肥水于放苗前1个月进行。根据情况可使用发酵鸡粪 (150kg/hm 2 225kg/hm 2 )或化肥(尿素15kg/ hm 2 、过磷酸钙7.5kg/ hm 2 )等进行肥水。池水透明度控 制在30cm40cm。 7.4 苗种放养 7.4.1 检验检疫 青蛤稚贝放养前必须进行病原检验检疫。 7.4.2 放养密度 510 4 粒/m 2 1010 4 粒/m 2 ,均匀播撒于池底。 7.4.3 放养方法 带水播

15、苗或干播,要求苗种分布均匀。 7.5 日常管理 7.5.1 水质调控 每天定时进行水质指标的测定,保持水质的优良和稳定。高温季节定期向培育池泼洒微生物制剂等。 暴雨时及时排淡。废水排放符合SC/T 9103的要求。 7.5.2 追肥 每隔15d20d,视透明度情况,施化肥或发酵的鸡粪1次,使水维持呈黄绿色。 7.5.3 调整培育密度 培育过程中分苗3次4次,最终培育密度0.510 4 粒/m 2 110 4 粒/m 2 为宜。 7.5.4 清除敌害 及时清除池内出现的虾蟹类、螺类等敌害生物;随时清除繁生的浒苔等丝状藻类。 7.6 收获与运输 7.6.1 收获 7.6.1.1 收获时间 翌年4 月份左右。 DB37/T 20892012 7 7.6.1.2 收获方法 排干培育池水,用10目20目的网袋从泥中将贝苗刮起,放在清水中清洗即可。 7.6.2 运输 计量后装袋,保持湿润、透气,避免高温、暴晒,白天用保温车或夜间低温运输。 7.7 苗种质量 符合NY 5288-2006的相关要求。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