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30002017 林木种质资源采集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est tree germplasm resource acquisition 2017-08-18发布 2017-09-18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000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解孝满、丁平、王磊、鲁仪增、刘丹、董昕
2、、吴府胜、仝伯强、刘涛。 I DB37/T 30002017 林木种质资源采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木种质资源的采集原则、采集准备、种质材料采集及采集后处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的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6619 林木采种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木种质 forest tree germplasm 林木在繁衍过程中,从亲
3、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3.2 林木种质资源 forest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 林木种、种以下分类单位及各个具有不同遗传基础,当前或未来可能用于树种改良或营林生产的林 木个体或群体的总称。 3.3 林木种质材料 forest tree germplasm materials 用来繁育林木个体或群体的植物材料。 3.4 份 accession 林木种质资源的计量单位。指同一批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具体指种源、家系、单株(无性系)等。 4 采集原则 4.1 注重林木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育种价值,明确采集林木种质材料的份数和数量,单采单收。 4.2 采集的林木种质资源应来
4、源清楚,不采集来源不明的种质材料。 1 DB37/T 30002017 4.3 采集健壮植株的种质材料,不采集病株、劣株、幼株的种质材料。 4.4 采集种实材料,不抢采掠青。 4.5 适量采集林木种质材料,应避免影响个体或群体生长。 4.6 注意保护母树,不伤毁树皮、树干、枝条和未成熟的幼果。 4.7 不在疫区采集,不采集带有检疫对象的林木种质材料。 4.8 采集全程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人身安全。 5 采集准备 5.1 确定采集对象 采集前,根据种质材料类别及需求量,并结合实地查看,确定林木种质资源份的划分、数量,以及 种质材料的采集范围、地点和采集时间。采集的种质材料为种子的,应及时
5、查看种子的成熟程度,掌握 种子成熟特征和脱落特性。 5.2 制定采集方案 明确采集的林木种质及类别、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的份数及数量、采集方法、种质材料处理 方法、包装、临时贮存、运输、安全、劳动保护等。每份林木种质应单采单收。 5.3 办理手续 需要采集列入国家保护树种名录的种质,或进入自然保护区采集的,应提前办理采集许可手续。 5.4 物资准备及培训 准备采集工具、采集装备等相关物资,组织培训采集人员。 6 林木种质材料采集 6.1 种质材料类别 主要包括植株、营养繁殖材料(根、茎、枝、叶、芽等)、种实、花粉等。 6.2 采集时间 根据采集的种质材料类别,合理安排采集季节和具体采集时间
6、。采集种子应在种子充分成熟脱落之 前。采集花粉应在花粉成熟花瓣展开之前。 6.3 采集方法 6.3.1 种实采集 采集种实可根据不同树种种实成熟的特性,采用震落收集或树上采摘的方法。 6.3.2 植株采集 种质材料为植株的,需要整株采集。 6.3.3 营养繁殖材料采集 2 DB37/T 30002017 6.3.3.1 采集根时,应从生长健壮的幼龄植株或壮龄母株采集,粗度一般在0.4 cm2.0 cm。采集时 应离开树干适当距离挖半圆形的沟掘取侧根。 6.3.3.2 采集茎时,应采集无病虫危害、生长健壮、充分木质化的幼龄植株的茎干。 6.3.3.3 采集枝条时,应采集无病虫危害、生长健壮、发育
7、充实、芽体饱满,12年生的枝条或新梢; 需要采集嫩枝材料的,应采集当年发育良好、尚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新梢。 6.3.3.4 采集叶片时,应从生长健壮的母株采集。大树采摘向阳外缘叶片,摘树冠三分之一处的叶片。 6.3.3.5 采取芽时,应从优良母株生长良好的1年生营养枝上采集,要求枝条健壮、芽体饱满。 6.3.3.6 采取的营养繁殖材料应立即采取临时保湿措施,防止失水。 6.3.4 花粉采集 采用采摘花枝直接收集或室内水培收集花粉。选择处在树冠顶端或外围的花枝,花枝上的花朵为花 蕾或含苞待放状态。从花朵中摘下花药,在室内自然风干1 d2 d或置于白炽灯下烘干,待花药开裂后 花粉散出进行收集。也
8、可将新鲜花粉直接从花药中取出。 6.4 采集标签 采集的每份种质材料,应附带采集标签,采集标签的内容及形式按附录A执行。采集标签由采集人 在采集现场填写,每份种质附带两张采集标签,分别附在包装容器内外。 6.5 信息采集 每份种质材料都对应一份林木种质资源采集记录表,对采集种质材料的母株及采集地等相关信息进 行记录,并拍摄母株、种质材料及相关生境图像。林木种质资源采集记录表的内容及形式按附录B执行。 林木种质资源采集记录表的编号应同采集标签一致。 7 标本采集 7.1 采集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种质材料的同时,应采集标本,并现场填写标本采集记录,标本采集记录 的内容及形式见附录C。 7.2 标本采集
9、按照常规的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方法进行。采集的标本应附带挂号标签,挂号标签的内容 及形式见附录D。 7.3 标本应该包含一段长25 cm30 cm带叶、花或果的枝。同一地点在同一时间内采的同一种标本, 一般要采集23份,编同一号;不同地点、时间采集的同种植物,应分别编不同的号。应对每份标本 进行编号,号码写在挂号标签和标本采集记录上,二者必须一致。每份标本都应拴上挂号标签。现场采 集的标本应放进采集箱(或塑料袋内)。 7.4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整理、压制、整形、换纸、消毒、装帧,并根据需要进行鉴定。鉴定签的内容 及形式见附录E。 8 林木种质材料后处理 8.1 种实处理 8.1.1 种实调制 其调制
10、方法,执行GB /T 16619的规定。 3 DB37/T 30002017 8.1.2 种实保存 调制出的种实质量应达到GB 7908的要求后保存。根据不同种实的特性和保存时间长短采取常温保 存或低温设施保存。 8.2 植株处理 春季采集植株时间应与栽植时间相衔接,及时栽植,如不能及时栽植,应进行假植保存。 8.3 营养繁殖材料处理 8.3.1 采集的营养繁殖材料能立即用于繁殖的,可用保湿材料包裹置于低温阴凉处,也可采取砂藏或 土埋临时保存,注意保持好湿度控制防止水分过干或过湿。新梢宜现采剪现使用。 8.3.2 采集的营养繁殖材料不立即用于繁殖的,应分类包装置于05 低温环境中保存,也可采取
11、 砂藏或土埋短时保存。适用于蜡封的种质材料要及时蜡封后包装保存。 8.3.3 用于组织培养的种质材料,应及时清洁消毒处理,进行保鲜及冷冻保存。 8.4 花粉处理 8.4.1 经过自然风干或烘干收集的花粉直接装入玻璃管备用。收集的新鲜花粉置于28 的人工气候 箱干燥4 h8 h。 8.4.2 经过处理的花粉应根据需要进行低温保存或超低温保存。 9 技术档案 9.1 档案内容 包括各种表格、数据、图片等信息材料以及采集的标本。 9.2 建档要求 记录准确、资料完整、原件保存、分类编码、归卷建卡、建立制度、方便查阅,并达到永久保存的 要求。 4 DB37/T 30002017 A A 附 录 A (
12、规范性附录) 采集标签 5 DB37/T 30002017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林木种质资源采集记录表 采集地点: 采集日期: 采集单位: 采集人: 编号: 目的树种:中文名 , 科 属 种 俗名: 拉丁名 照片编号: 植物种类:常绿针叶乔木 落叶针叶乔木 常绿阔叶乔木 落叶阔叶乔木 常绿灌木 落叶灌木 散生竹类 丛生竹类 藤类 其它 用 途:用材 生态 观赏 化工原料 药用 食用 其他 种质类型:野生群体 野生个体 地方品种 选育品种 遗传材料 古树名木 其他 引进品种(树种) 来源 种质归类:国家濒危树种(级 级 ) 主要造林树种 有开发利用潜力树种 我国特有树种 其他树种
13、 (此项可多选) 采集地点: 县(市) 区(镇) 乡 村 林场 小地名(或基地、森林公园、植物园、树木园等) 采集地种群面积(公顷): 种群数量(株):1- 10 11-50 51-100 101-1000 1000 地 形:经度 纬度 海拔 坡 向 坡 位 坡度 人为活动:频繁 不频繁 土壤类型: 动物活动情况:主要动物种类 数量 目的树种分布方式:集中分布 片状分布 散生 零星分布 生长周期:结实年龄 花期 种子(果实)成熟期 采种期 病虫害情况:有 (严重 轻度 主要种类 )无 保存价值: 6 DB37/T 30002017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标本采集记录 采集号: 采
14、集日期: 年 月 日 采集人: 产 地: 海拔: 米 生 境:山顶 山坡 山沟 村野 滩地 盐碱地 涝洼地 浅水 生活型:年龄 常绿 落叶 乔木 灌木 藤本 草本 高度 米 胸(基)径 厘米 冠幅:EW 米 SN 米 形 态:皮(根) 枝(茎) 芽 叶 花 果实(种子) 附 录: 科 名: 中名(土名): 学 名: NO( ): 7 DB37/T 30002017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挂号标签 挂号标签 采 集 号 采集时间 采 集 人 采集地点 8 DB37/T 30002017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鉴定标签 鉴定标签 采 集 号 中 名 学 名 科 名 采集地点 采 集 人 采集时间 鉴 定 人 鉴定时间 _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