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396-2018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1485094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0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 T 3396-2018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37 T 3396-2018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37 T 3396-2018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37 T 3396-2018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37 T 3396-2018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40 B6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 准 DB 37/T 33962018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Abandoned Coal Mining Area 2018-08-17发布 2018-09-17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396 2018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2、宋玉民、秦光华、于振旭、乔玉玲、张建锋、郭丽华。 DB37/T 3396 2018 1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废弃地类型及利用方向、植物选择、种苗、塌陷地 植被恢复、挖损地植被恢复、占压地植被恢复、养护管理、检查验收、技术档案建立等相关环节的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煤矿区废弃地复垦工程完成后,具备植被恢复条件的煤矿塌陷地、挖损地和 占压地的植被恢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577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6453.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 5033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DZ 0219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矿废弃地 abandoned land of coal

4、 mining area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塌陷地、挖损地和占压地。 3.2 煤矿塌陷地 subsided land due to coal mining 由于地下采煤所形成的块状、带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塌陷地面。 3.3 DB37/T 3396 2018 2 煤矿挖损地 dug land by coal mining 在采煤过程中由于剥离上覆岩土层而破损下凹的地面。 3.4 煤矿占压地 suppressed land by coal mining 堆放采煤过程中形成的剥岩废料和选矿剩余物的场地,包括排土场、矸石山等。 3.5 滑坡 landslide 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面所发生的下滑移

5、动现象。 3.6 边坡 slope 岩体或土体在自然重力或者人为作用下形成的一定倾斜度的临空面。 3.7 边坡加固 slope reinforcement 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加固等防护措施。 4 基本原则 4.1 煤矿废弃地的植被恢复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当地生产、环境保护的需要进行总体规划,分别采 取适宜的治理措施。 4.2 应综合采用人工造林、人工种草、封育及蓄排水工程等多项技术措施。 4.3 应以土壤修复为主,减轻或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稳固土壤性状,改善生态环境。 4.4 应兼顾多种效益,以防护林为主要,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植被体系,利用天然更新技术逐步 形成多层、异龄的林分结构

6、。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营造用材林、经济林和风景林。 4.5 优先选择乡土植物种和固氮植物种。 5 废弃地类型及利用方向 5.1 塌陷地 5.1.1 浅塌陷地 5.1.1.1 地表坡度在 46之间,最低处深度小于 1.5 m 的塌陷地为浅塌陷地。 5.1.1.2 无积水浅塌陷地: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或者风景林;季节性积水浅塌陷地:结合排 水工程,营造防护林、风景林或深挖垫高后发展“上林下渔”恢复模式。 5.1.2 深塌陷地 DB37/T 3396 2018 3 5.1.2.1 地表坡度在 6以上,最低处深度大于 1.5 m 的塌陷地为深塌陷地。 5.1.2.2 无积水深塌陷地:结合采矿剥离物、

7、煤矸石填充塌陷区的整地工程,营造防护林、经济林或 风景林;季节性积水深塌陷地:结合排水工程,营造防护林、风景林或深挖发展水产养殖;常年积水深 塌陷地:采用挖低垫高的整地工程和排蓄工程,营造防护林或深挖垫高后发展“上林下渔”恢复模式。 5.2 挖损地 5.2.1 无积水挖损地:坡面植被恢复以水土保持风景林和生态风景林为主,底部进行岩土回填后营造 防护林、用材林或风景林。 5.2.2 有积水挖损地:常年积水挖损地,适合于发展水产养殖;季节性积水挖损地,岩土回填后营造 防护林、风景林,或继续深挖筑塘坝后发展水产养殖。 5.3 占压地 5.3.1 排土场 5.3.1.1 松软岩土排土场:营造防护林、用

8、材林或者经济林。 5.3.1.2 坚硬岩石排土场:客土营造防护林或风景林。 5.3.2 矸石山 客土营造防护林、风景林,进行乔灌草混交。 6 植物选择 6.1 树种选择 6.1.1 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根据立地条件,优先选择具有固氮作用、根系发达、生长迅 速、萌芽萌蘖能力强、抗干旱耐瘠薄、耐水湿、耐重金属毒害能力强的树种。 6.1.2 优先选用优良种源和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 6.1.3 选择多树种造林,防止树种单一化,因地制宜地确定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乔木和灌木的合理 比例。 6.1.4 适宜煤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的树种参见附录 A。 6.2 草本植物选择 6.2.1 优先选择抗旱耐涝

9、耐瘠薄等抗逆性强、生长迅速、水土保持能力强、土壤和水质改良效果好、 经济价值高的草本植物。 6.2.2 适宜煤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的草本植物参见附录 A。 7种苗 7.1 种子 7.1.1 选定的林木种子质量达到 GB 7908 规定的合格种子标准。 7.1.2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方法,执行 GB 2772 的规定。 7.1.3 为提高播种造林质量,播种前根据需要可对林木种子进行浸种、催芽、拌药等处理。 7.1.4 草本植物种子,采用国家或省级部门规定的一、二、三级种子。 DB37/T 3396 2018 4 7.2 苗木 7.2.1 使用 GB 6000 规定的 I 级苗木,容器苗执行 LY 1

10、000 的规定,优先选用 1-2 年生容器苗。 7.2.2 营造用材林,应选用种子园、优良种源的种子培育的 GB 6000 规定的 1 级苗木以及优良无性系 苗木。 7.2.3 营造经济林选用品种优良、符合 GB 6000 规定的合格苗木。 7.2.4 标准未涉及的树种,可根据当地情况选用优良品种的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1 年2 年生苗木。 7.2.5 栽植前根据树种特性进行修根、截干、剪梢、剪叶、抹芽等修剪,同时要对苗木根系进行浸水、 蘸泥浆等处理,也可以使用生根剂、蒸腾抑制剂、菌根进行处理。 8 塌陷地植被恢复 8.1 整地与土壤改良 8.1.1 整地时间 春季造林在前一年冬季封冻

11、前整地,雨季造林在当年春季整地。 8.1.2 整地方法 8.1.2.1 在坡度较缓且深度较浅的塌陷地边坡地段,进行土地平整、穴状整地或者水平阶整地。 8.1.2.2 在坡度较陡且坡面较长的地段进行坡面整理和鱼鳞坑整地。 8.1.2.3 条台田整地,挖深垫高、平整土地。 8.1.3 土壤改良 8.1.3.1 在无表土的立地上,依树种和林种以及苗木规格挖 30 cm30 cm30 cm50 cm50 cm 40 cm 规格的栽植穴,穴内全部客土,穴间客土厚度大于等于 20 cm 。 8.1.3.2 在有表层土的立地上,若表土层污染严重,与耕作层土质有较大差别,要选择适宜的抗逆性 强的植物种进行种植

12、,或者对栽植穴进行客土改良后进行栽植。若表土层与耕作层土壤相近,无需进行 客土改良。 8.2 造林 8.2.1 造林时间 可在春季、雨季或秋季造林。 8.2.2 造林方式 采用纯林或者混交造林方式,混交方式有块状、带状、行间和株间混交,采用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 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固氮树种与非固氮树种、喜光树种与耐荫树种、常绿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 8.2.3 造林密度 8.2.3.1 防护林: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造林密度可选择 3000 株/hm 2 10000 株/hm 2 ,生长速度 快、立地条件好的地段造林密度要小,反之则大。 DB37/T 3396 2018 5 8.2.3.2

13、 用材林: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造林密度可选择 2000 株/hm 2 4000 株/hm 2 ,生长速度快、 立地条件好的地段造林密度要小,反之则大。以灌木为主的用材林造林密度可选择 6000 株/hm 2 10000 株/hm 2 。 8.2.3.3 经济林:根据树种特性、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造林密度可选择 1000 株/hm 2 5000 株/hm 2 。 生长速度快、立地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地段造林密度要小,反之则大。 8.2.3.4 风景林:依据树种生长特性和立地条件造林密度可选择 4000 株/hm 2 6000 株/hm 2 ,生长速 度快、立地条件好的地段造林密度要小,反之则

14、大。 8.2.4 造林方法 8.2.4.1 采用植苗造林或播种造林,植苗造林主要采用容器苗造林,裸根苗造林前苗木根部需采用植 物生长调节剂浸泡或者蘸泥浆。 8.2.4.2 植苗造林栽植深度根据立地条件、土壤墒情和树(草)种特性而定,立地条件好、土壤墒情 好、不定根产生能力强的苗木可适当深栽,一般埋土高度在根径以上 3 cm4 cm ,反之则浅栽。 8.2.4.3 播种造林,播种量应根据种子质量、种子大小、立地条件、树种及造林密度确定,采用穴播 或条播。 a) 穴播,人工挖穴,穴径 0.2 m0.3 m ,深 0.15 m0.2 m ,穴内松土,清除石砾,覆土厚度 为种子直径的 3 倍5 倍,播

15、后踩实; b) 条播,结合水平犁沟整地,沟底松土,均匀播入,覆土厚度同穴播,播后压实。 8.3 种草 8.3.1 播种方式 采用条播、穴播和撒播的播种方式,参照GB/T 16453.2执行。 8.3.2 播种量 执行GB/T 16453.2中的相关要求。 8.3.3 播期 8.3.3.1 春播地面温度回升至 12 以上,土壤墒情较好时进行。 8.3.3.2 春旱不宜播种时,可以夏播,并选在雨季来临和透雨后进行。 8.3.3.3 秋播不宜太晚,应保证出苗后至少有一个月的生长期,利于越冬。 8.3.4 播种深度 根据土壤墒情和草种特性而定,土壤墒情好、萌芽力强的草种可深播,反之则浅播,一般播种深度

16、 在1 cm3 cm 。 8.4 排蓄工程 在进行植被恢复的同时,对于易积水、坡度在10以上的塌陷地需辅以排蓄工程,排蓄工程的建设 执行GB/T 16453.4 。 9 挖损地植被恢复 9.1 覆土法 DB37/T 3396 2018 6 9.1.1 在坡度不大(小于 10)的缓坡上进行覆土,创造植物生存条件,利用人工造林和播种的方法, 达到恢复植被的效果。 9.1.2 覆土厚度视栽种植物种类而定,造林地覆土厚度至少 50 cm ,种草覆土厚度至少 25 cm 以上。 9.1.3 对于易发生土壤流失的地段,可以采用浆砌片石或钢筋混凝土在开采面上固定形成框格,防止 土壤被雨水冲刷,在框格内回填客

17、土创造植物生长条件。 9.1.4 根据安全、实用与美观的原则,设置正方形、菱形、拱形等多种形式。 9.1.5 框架按矩形或正方形布置,其间距视边坡坡率大小而定。边坡坡率越大,间距越小。 9.1.6 造林方法参见 8.2 。 9.1.7 种草方法参见 8.3 。 9.2 阶梯法 9.2.1 适用于坡度小于 20的开采面。将开采面设计为阶梯状,在每一阶梯平台上修筑种植槽,在种 植槽内种植乔灌木和草本植物。 9.2.2 为确保边坡的稳定与安全,必须根据开采面的稳定特征设计阶梯间的坡面度。 9.2.3 综合考虑植物生长、水土流失和排水沟布设等因素设计阶梯宽度,小平台宽度 2.5 m5.0 m , 大平

18、台大于 5.0 m 。 9.2.4 阶梯高度应小于或等于所选树种成熟高度,以 10.0 m15.0 m 为宜。 9.2.5 种植槽内覆土厚度应达到 50 cm 以上。 9.2.6 每一阶梯的排水量为上面梯级排水量的总和。 9.2.7 采用喷淋或滴灌等形式进行灌溉。 9.2.8 造林方法参见 8.2 。 9.2.9 种草方法参见 8.3 。 9.3 喷播复绿法 9.3.1 适用于坡度大于 20的陡峭石壁和土质坡面。 9.3.2 坡度小于 45的土质坡面可采用直接喷播复绿。 9.3.3 在坡度大于 45的开采面上构筑稳定结构层,如铁网、三维网等,然后将草种、肥料、粘合剂、 保水剂、土壤改良剂等均匀

19、喷射到稳定结构层上。对铺设的铁网与锚杆等设施,需采取符合规范的防锈 措施进行防蚀处理。 9.3.4 选用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生长迅速以及抗逆性强、适于粗放管理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9.3.5 需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用不同的灌木和草本进行混播,以达到覆盖度、根系、生长期、抗逆 性等方面优势互补的效果。 9.3.6 灌木喷播的播种方式、播种量、播种深度参见 8.2 。 9.3.7 草本喷播的播种方式、播种量、播种深度参见 8.3 。 10 占压地植被恢复 10.1 整地与土壤改良 10.1.1 整地时间 参见 8.1.1 。 10.1.2 整地方法 DB37/T 3396 2018 7 10.1.

20、2.1 排土场整地 a) 排土场整地包括其顶部和边坡; b) 将含有不良成分的岩土堆放于底层,品质适宜的土层置于上层,富含养分的土层覆于顶部或表 层; c) 排土场最终坡度应与土地利用方向一致,边坡宜采用水平阶及鱼鳞坑整地方式,顶部采用穴状 整地方式; d) 排土场边坡及顶部设置排水控水工程。 10.1.2.2 矸石山整地 a) 大块矸石堆放于底层,较小矸石堆放于上层,压实一层,充填一层; b) 矸石山的坡度应与土地利用方向一致; c) 矸石山进行植被恢复前要覆盖客土,客土厚度一般 0.5 m0.8 m 之间; d) 边坡采用水平阶及鱼鳞坑整地方式,顶部采用穴状整地方式; e) 矸石山边坡及顶

21、部设置排水控水工程。 10.2 造林 造林时间、树种选择、造林密度及造林方法参见8.2 。 10.3 种草 播种方式、播种量、播期、播种深度见8.3 。 10.4 边坡治理工程 当排土场与矸石山边坡坡度达到自然安息角时,应构筑边坡治理工程,按照GB 50330技术要求。 11 养护管理 11.1 灌溉 11.1.1 根据地势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平缓地段采用沟灌和滴灌,坡度较大的地段采用穴灌和滴灌, 高低起伏的地段采用穴灌。 11.1.2 造林或种草后,进行及时灌溉,灌溉量为渗水深度 20 cm50 cm ,并采取覆盖措施以保持水 分。 11.1.3 造林或种草成活后 1 年2 年,植物生长期内

22、,视土壤水分情况浇水 1 次2 次,保持土壤含 水量为大田持水量的 70 %以上。 11.2 施肥 在种植前,应结合整地预先施入基肥,每公顷施农家肥或者有机肥15000 kg30000 kg和适量过磷 酸钙、复合肥等。种植后1 年2 年生长期内结合降雨或浇水情况,适量追肥。 11.3 除草 造林后前2年,每年在树穴周围半径0.3 m范围内进行2 次3 次松土除草。 11.4 病虫害防治 DB37/T 3396 2018 8 11.4.1 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措施防治病虫害。 11.4.2 对植物材料进行严格检疫,避免从外地引进有病虫害的植物材料。 11.4.3 如发

23、现病虫害发生,应及时进行防治,化学农药的使用标准按照 GB 4285 规定。 11.5 培土 大雨或暴雨后水土流失严重坡面地段要及时培土,尽快恢复原有平整坡面,培土后要压实以保证根 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11.6 定株和补植 11.6.1 播种造林出苗后应进行定株或移栽,以形成合理的造林密度。定株分 2 次3 次进行,去劣 留优,根据经营目的,每穴可留 1 株数株,对于条播以形成合理的株距为宜。 11.6.2 造林成活率低于 85 % ,或者造林成活率虽然达到 85 % ,但呈片状死亡的,应及时进行补植; 死亡率较高的种草地块,也应进行补植,补植时应选择相同或更适宜树(草)种。 11.7 边坡工

24、程养护管理 执行GB 50330和DZ 0219 。 11.8 排蓄工程养护管理 执行GB/T 16453.4 。 12 检查验收 12.1 造林执行 GB/T 15776 规定。 12.2 种草执行 GB/T 15773 规定。 13 技术档案建立 建立塌陷地、挖损地和占压地的植被恢复、养护管理等各个植被治理手段的完整系统技术档案。植 被恢复技术档案按照或参照GB/T 15776进行。 DB37/T 3396 2018 9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主要植物材料 类别 种类 乔木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雪松( Cedrus deodar

25、a)、白皮松( Pinus bungeana) 、 合欢( Albizia julibrissin)、苦楝( Melia azedarace)、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旱柳( Salix matsudana)、黑杨( Populus aigeiros)、栾树(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 白榆( Ulmus pumila)、白蜡( Fraxinus chinensis)、黄栌( Cotinus coggygria)、水 杉 (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 构树 (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26、 、 臭椿 ( Ailanthus altissima)、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桑树( Morus alba)、黄葛兰( Micheliax alba) 、 鹅掌楸 ( Liriodendron chinense) 、 枫杨 ( Pterocarya stenoptera) 、 悬铃木 ( Platanus acerifolia)、梧桐( Firmiana platanifolia)、女贞( Paeonia suffruticosa)、楸树 ( Catalpa bungei)、泡桐( Paulownia tomentosa)、桃( Prunus persica)、

27、李( Prunus cerasifera)、苹果( Malus pumila)、君迁子( Diospyros lotus)、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核桃( Juglans regia)、山杏( Armeniaca sibirica)、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青檀( Pteroceltis tatarinowii)、海州 常山( Clerodendrum trichotomum)、丝棉木( Euonymus bungeanus)等。 灌木 藤本 胡枝子 ( Lespedeza bico

28、lor) 、 紫穗槐 ( Amorpha fruticosa.) 、 沙棘 ( Hippophae rhamnoides) 、 柠条( Caragana Korshinskii.) 、四翅滨黎( Atriplex canescens) 、锦鸡儿( Caragana sinica) 、金银木( Lonicera maackii) 、金山荚蒾( Viburnum chinshanense) 、蒙古莸 ( Caryopteris mongholica) 、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 、黄杨( Buxus sinica) 、夹 竹桃( Nerium indicum) 、冬青卫

29、矛( Euonymus japonicus) 、海桐花( Pittoaporum tobira) 、 腊梅( Chimonanthus praecox) 、含笑( Michelia figo) 、十大功劳( Mahonia fortunei) 、 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山胡椒( Lindera glauca) 、黄荆( Vitex negundo)、野蔷 薇( Rosa multiflora) 、扁担杆子( Grewia biloba) 、紫藤( Wisteria sinensis) 、南蛇藤 ( Celastrus orbiculatus) 、扶芳藤( Euony

30、mus fortunei) 、地锦(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毛茛( Ranunculus japonicus)等。 草本 含羞草( Mimosa pudica) 、狗牙根( Cynodon dactylon) 、爬山虎(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 苜蓿 ( Medicago sativa) 、 沙打旺 ( Astragalus adsurgens) 、 狗尾草 ( Setaria viridis) 、地肤( Kochia scoparia) 、显子草( Phaenosperma globosa) 、千根草( Euphor

31、bia thymifolia) 、知风草( Eragrostis ferruginea) 、金荞麦( Fagopyrum dibotrys) 、牛膝 ( Achyranthes bidentata) 、莲子草( Alternanthera Sessilis) 、马齿苋( Portulaca oleracea) 、雀舌草( Stellaria uliginosa) 、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二色补血 草( Limonium bicolor) 、飞扬草( Lonicera japonica) 、苦苣菜( Sonchus oleraceus) 、 鸡屎藤( Paederi

32、a scandens) 、附地菜( Trigonotis peduncularis) 、抱茎苦荬菜 ( Ixeridium sonchifolium ) 、茜草( Rubia cordifolia)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 蒺藜 ( Tribulus terrester) 、 求米草 ( Oplismentls undulatifolius) 、 裂叶牵牛 ( Pharbitis hederacea)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鸭跖 草 ( Commelina communis) 、 野大豆 ( Glycine soja) 、 地肤 ( Kochia scoparia) 、 猪毛菜 ( Salsola DB37/T 3396 2018 10 类别 种类 collina) 、鬼针草( Bidens pilosa) 、草木犀( Melilotus officinalis) 、水葱( Scirpus validus) 、泽泻( Alisma orientale) 、香蒲( Typha angustata) 、黄菖蒲( Iris ensata) 、 芡实( Euryale ferox) 、红廖( Polygonum orientate)等。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