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16 备案号: DB42 湖 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415 2018 果树替代防控紫茎泽兰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plantation replacement with fruit trees for control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报批稿) 2018 - 09 - 11 发布 2018 - 12 - 10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415 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1 4 防治原则 . 2 5 防治措施 . 2 5.1 植物检疫 . 2 5.2 栽植替代 . 2 5.2.1 产地选择 . 2 5.2.2 栽植前除草 . 2 5.2.3 整地 . 2 5.2.4 栽植 . 2 5.2.5 栽后管理 . 3 5.2.6 整形修剪 . 4 5.3 配套防治措施 . 5 5.3.1 人工清除 . 5 5.3.2 深翻控制杂草 . 5 5.3.3 行间套种 . 5 5.3.4 地面覆盖 . 5 5.3.5 化学防治 . 5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紫茎泽兰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指标 . 7 附录 B ( 资料 性附录) 紫茎泽兰常用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 8 附录
3、C ( 资料 性附 录) 农药的日允许摄入量、急性参考剂量及毒性情况 . 9 DB42/T 1415 2018 II DB42/T 1415 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提出 。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省西 昌市植保植检站。 本标准起草人:曹坳程、朱文达、陈耕、欧阳灿彬、颜冬冬、李林、何燕红、王秋霞、郭美霞。 DB42/T 1415 2018 1 果树替代防控紫茎泽兰技术规程
4、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果树替代防治紫茎泽兰(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技术规程的防治原则 和 防治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及紫茎泽兰适生区果树替代紫茎泽兰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
5、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Z 26580 柑橘生产技术规范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864 外来入侵植物检测技术规程 紫茎泽兰 DB42/T 202 板栗丰产林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紫茎泽兰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DB42/T 1415 2018
6、2 系菊科泽兰属多年生丛生型半灌木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的墨西哥, 186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种到夏威 夷群岛, 1875年引到澳大利亚,后逸为野生,随后在新西兰、泰国、菲律宾、缅甸、越南和印度等地蔓 延成片,泛滥成灾。分布在北纬 37的西班牙,直至南纬 35的南非和澳大利亚。 20世纪 40年代,紫茎 泽兰由缅甸边境侵入我国云南。由于环境条件适宜, 330m 3000m左右海拔高度范 围均能生长,且传播 迅速。 4 防治原则 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食品安全为出发点,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紫茎泽 兰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危害规律,充分利用果园生态环境,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等
7、措施, 创造有利于果树生长而不利于杂草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把紫茎泽兰的 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实现环境无害化,果树生产安全化和规范化。 5 防治措施 5.1 植物检疫 在种子、苗木等调运时要严格抽样检查,严格控制紫茎泽兰通过种子、苗木、包装材料等途径传入, 发现紫茎泽兰植株或繁殖体时,立 即销毁。 5.2 栽植替代 5.2.1 产地选择 选择在紫茎泽兰发生的宜林荒山、退耕还林地、空闲农田。 5.2.2 栽植前除草 采用人工清除、机械清除或化学药剂清除紫茎泽兰和其它杂草。 5.2.3 整地 丘陵缓坡地要按等高线整成梯田,梯田或平地起垄或抽槽整理定植带,定植带高
8、30 cm 50 cm,宽 100 cm。 5.2.4 栽植 5.2.4.1 树种及品种选择 根据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选用优质丰产、抗逆性强、树冠覆盖度高的优势树种,如柑橘、枇杷、 板栗、核桃等,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苗木要求品种纯,根系 发达,生长健壮,整齐一致,无检疫 性病虫害的嫁接苗。 DB42/T 1415 2018 3 5.2.4.2 栽植密度 株行距为( 20 40) cm( 30 50) cm。 5.2.4.3 定植时间 落叶果树在 12月至翌年 2月定植;常绿果树选择在 9月 10月秋梢老熟后或翌年 2月 3月春梢萌芽前 栽植。 5.2.4.4 苗木处理 剪去过长主根、受伤的
9、根、嫩梢、受伤的枝叶,同时用黄泥浆蘸根。常绿果树如柑橘、枇杷等,种 植时剪除中上部枝梢、叶片,剪除量占全树的 1/3 2/3或剪去总叶量的 1/3 1/2;落叶果树如板栗、核 桃等,栽植后要定干,定干高度 30 cm 60 cm。 5.2.4.5 定植方法 定植前按株距挖定植穴,将苗木放入穴中,使根系充分舒展,根茎部盖细土,将苗木向上轻提,使 根与土壤密接,将土踏实,浇足定根水,最后盖干土保墒。风力较大的地方,立支柱防风。 化学防治 按 照 GB/T 8321.1、 GB/T 8321.2、 GB/T 8321.3、 GB/T 8321.4、 GB/T 8321.5、 GB/T 8321.6、
10、 GB/T 8321.7、 GB/T 8321.8、 GB/T 8321.9和 GB/T 8321.10及 NY/T 393-2013标准 执行。 5.2.5 栽后管理 5.2.5.1 灌水、覆盖 苗木定植后,遇连续晴天,每隔 1周浇水 1次,连续 3次。用草或黑色地膜覆盖树盘,保持土壤湿润, 覆盖物离主干 15 cm见方,确保苗木嫁接口通风透光。 5.2.5.2 中耕除草松土 保持树冠滴水线外侧 30 cm以内的树盘下土壤疏松、基本无草。对树盘没有覆盖、间作的地方,每 年一般都要进行 2次 4次的中耕除草,中耕深度宜 10 cm 15 cm。 5.2.5.3 行间行带管理 5.2.5.3.1
11、 生草法管理 封行前行间空地种豆科作物等绿肥,开花结实前开沟翻埋土中或盖 于树盘;自然生草在行间草高达 30cm以上时,应进行人工或机器割草,留茬 3cm 5cm。 5.2.5.3.2 清耕法管理 DB42/T 1415 2018 4 人工及人工结合喷施除草剂防除。可选的除草剂有:草甘磷、草胺磷等,除草剂每年使用不超过 2 次。 5.2.5.3.3 树盘覆盖 在秋旱前用薄膜、绿肥、秸杆、杂草或稻草覆盖树盘。 5.2.5.4 施肥 施肥参照 NY/T 496、 GB/Z 26580、 DB42/T 202等的规定执行。 5.2.6 整形修剪 5.2.6.1 适宜树形 树形是果树挂果的骨架基础,树
12、形应有利于通风透光,丰产优质 ,减少病虫和便于操作,一般定植 后 2 3年完成。 5.2.6.1.1 自然开心形 干高 40 cm 60 cm, 3 4个主枝在主干上错落分布,每主枝上再配 2 3个副主枝,占据整个平面空 间,采用短截、拉枝等方法培养主侧枝,无中央干。 5.2.6.1.2 疏散分层形 干高 60 cm 70 cm,主枝 6个 (一层 3个,二层 2个,三层 1个 ),第一二层间距 80 cm 100 cm, 第二三层间距 60 cm。层内间距 20 cm 40 cm。每个主枝留 1 2 个侧枝。 5.2.6.1.3 自然圆头形 主干高 40 cm 60 cm,主干上着生 5 6
13、个主枝,其中 1个主枝延伸到树冠内部,其他几个主枝斜向 插空错开排列,向树冠外围延伸,各主枝每间隔 40 cm 50 cm留一个侧枝,侧枝上下左右各分部均匀, 成自然状,侧枝上再着生结果枝组。 5.2.6.2 修剪 5.2.6.2.1 幼年树 以轻剪短截为主。各主枝轻短截,促发侧枝,借助竹竿、木棍或绳子,采取撑、拉、吊改变枝条方 向或加大角度。萌芽后抹除着生位置不合适、不健壮的芽。对其余枝梢均进行扭梢、拿梢,疏除过密枝, 使枝条适当开张。 5.2.6.2.2 成年结果树 DB42/T 1415 2018 5 以疏枝长放 为主。维护健壮树势为主,平衡枝势,疏除过密枝、交叉枝和细弱枝。 5.2.6
14、.2.3 衰老树 以回缩更新为主。重度回缩衰老的主枝,促发新枝。选留壮枝摘心,培养结果母枝。 5.3 配套防治措施 5.3.1 人工清除 发现偶发的紫茎泽兰,及时拔除、带出园外集中销毁。 5.3.2 深翻控制杂草 结合施肥全园深翻,深度 20 cm 30 cm。 5.3.3 行间套种 秋种蚕豆、豌豆等,春种绿豆、花生、红薯等。 5.3.4 地面覆盖 行间盖稻草或 LS园艺地布,降低杂草发生。 5.3.5 化学防治 5.3.5.1 种群监测及防治指标 在化学药剂防治前,应对紫茎泽兰进行监测,具体监测技术规程参照 NY/T 1864。根据监测的结果 确定防治时间、用药种类、剂量、施药方法等。主要种
15、群监测时间、方法、指标,见附录 A。 5.3.5.2 化学农药使用原则 5.3.5.2.1 根据紫茎泽兰发生选择在果树上登记的农药品种,严格按照各农药品种的施药时期、施药 剂量、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允许施药次数合理使用。使用方法应符合 NY/T 1276及 GB/T 8321.1 9的 规定,见附录 B。果树上登记的农药品种的日允许摄入量、急性参考 剂量及毒性情况,见附录 C。 5.3.5.2.2 采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 5.3.5.3 使用的农药 除草剂:草甘膦、草铵膦、苯嘧磺草胺等已登记的品种。 5.3.5.4 禁止使用的农药 其他高毒、高残留和未在果树上登记的农药。
16、DB42/T 1415 2018 6 5.3.5.5 果园除草剂常见药害预防及解救措施 果树使用草甘膦、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等灭生性除草剂应在无风天,喷头加保护罩喷药,避免喷 雾喷到果树叶片上或漂移到邻近敏感作物;用量过大时容易引起果树叶片扭曲,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 中耕松土,追施速效肥并浇水,叶面 喷洒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以缓和药害症状,促进生长,提高植株 抗药害能力。 5.3.5.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参照 NY/T 1276的规定。 DB42/T 1415 2018 7 附 录 A ( 规范性附录 ) 紫茎泽兰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指标 表 A.1给出了紫茎泽兰主要发生危害特
17、点及防治指标的内容 。 表 A.1 紫茎泽兰主要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指标 防治对象 发生危害时期 危害特点 防治措施 紫茎泽兰 7 月 -9 月紫茎泽兰种子萌 芽出苗期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物 种多样性受到破坏。 紫茎泽兰 种子萌芽出苗前 播种绿肥,春种红薯、花生、 绿豆;秋季套种黑麦、紫花 苜蓿、蚕豆等;成龄果园养 鸡、鹅、羊。 紫茎泽兰 5 月 -11 月紫茎泽兰生长期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物 种多样性受到破坏。 紫茎泽兰生长盛期定向喷 施除草剂;成龄果园养鸡、 鹅、羊。 紫茎泽兰 12月 -翌年 4月紫茎泽兰开花结实期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物 种多样性受
18、到破坏。 人工清除、机械清除,种植 果树控制紫茎泽兰,果树株 行距 ( 20 40) cm (30 50) cm。 DB42/T 1415 2018 8 附 录 B ( 资料 性 附录)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表 B.1 给出了紫茎泽兰常用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内容。 表 B.1 紫茎泽兰常用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有效成分 作用靶标 剂型 含量 (%) 推荐商品量 (g ml/mu) 推荐剂量 (g ai/hm2) 施药方法 每季最多施药次数 施药适期 氨氯吡啶酸 紫茎泽兰 AS 24 300-600 1080-2160 茎叶喷雾 1 植树前紫茎泽兰生长期整地 草甘膦 紫茎泽兰 AS/SG 60 75.7
19、 136.6-205 110-165 1230-1845. 定向 茎叶喷雾 1 紫茎泽 兰生长期 敌草快 紫茎泽兰 AS 20 200-300 600-900 定向 茎叶喷雾 1 紫茎泽兰生长 期 草铵膦 紫茎泽兰 AS 20 18 350-500 389-556 1050-1500 定向茎叶 喷雾 1 紫茎泽兰生长 期 苯嘧磺草胺 紫茎泽兰 WG 70 5-7.5 52.5-78.75 定向茎叶 喷雾 1 植树前紫茎泽 兰生长期 2 甲 4 氯草 甘膦 紫茎泽兰 WP/ AS 46(8+38) 44(10+34) 150-200 150-350 1030-1380 990-2310 定向茎叶
20、 喷雾 1 紫茎泽兰生长 旺盛期 注: 1、参考 NY/T 1276 和 GB/T 8321 并对用药次数和用药种类进行修改补充。 2、农药剂型中英文对照: AS(水剂 ) 、 SG (可溶粒剂 )、 WP (可湿性粉剂 )、 WG (水分散粒剂 )。 3、具体适用除草剂品种及使用方法以农业部农药登记公告为准。 DB42/T 1415 2018 9 附 录 C ( 资料 性附录) 农药的日允许摄入量、急性参考剂量及毒性情况 表 C.1 给出了农药的日允许摄入量、急性参考剂量及毒性情况 的要求。 表 C.1 农药的日允许摄入量、急性参考剂量及毒性情况 农药名称 日允许摄入量(ADI, mg/kg) 急性参考剂 量 (ARfD, mg/kg) 急性毒性(大鼠) 毒性 级别 经口 LD50 (mg/kg) 经皮 LD50 (mg/kg) 吸入 LC50 (4 h, mg/L) 氨氯吡啶酸 0.9 5000/4012 兔 2000 0.35 低毒 2 甲 4 氯钠盐 0.013 1470/962 2000 6.36 低毒 草甘膦 0.1 - 4320 兔 5000 4.98 低毒 草铵膦 0.02 2000/1620 4000 1.26 低毒 苯嘧磺草胺 0.046 2000 2000 5.3 低毒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