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 T 914-2013 湖北省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487425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 T 914-2013 湖北省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DB42 T 914-2013 湖北省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DB42 T 914-2013 湖北省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DB42 T 914-2013 湖北省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DB42 T 914-2013 湖北省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注: ICS 93.020 P 22 备案号: 38322-2013 J12445-2013 DB42 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9142013 湖北省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aphragm wall 2013-09-09 发布 2014-01-01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2/T 9142013 I 前前前 前 言言言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

2、位: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武汉市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上海远方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华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武 汉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宏、黄刚、黄晨光、汪浩、王平、周环宇、王震、陈江伟、高志林、施木俊、 杨晖彬、王军、刘忠池、曾纪文、刘立志。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袁内镇、郑祥斌、唐传政、冯晓腊、王爱勋、刘佑祥、周团正。 本标准由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DB42/T 9142013 II 目目目 目 次次次 次 前言前

3、言前言 前言 . 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总则 . . 2 5 基本规定 . . 2 6 导墙 . . 3 7 泥浆 . . 4 7.1 泥浆制备 . . 4 7.2 质量控制 . . 4 8 成槽 . . 5 8.1 槽段的划分 . . 5 8.2 槽段的开挖 . . 6 8.3 刷壁 . . 6 8.4 清底 . . 7 9 接头 . . 7 9.1 接头类型 . . 7 9.2 接头施工 . . 8 10 钢筋笼 . . 9 10.1 钢筋笼的制作 . . 9 10.2 钢筋笼的吊装 . . 10 10.3 质量控制 .

4、. 10 11 混凝土 . . 11 11.1 混凝土配制 . . 11 11.2 导管的构造和布置 . . 11 11.3 水下混凝土浇筑 . . 12 11.4 质量控制 . . 12 12 墙底注浆 . . 13 DB42/T 9142013 III 13 安全措施 . . 13 14 环境保护措施 . . 14 15 施工检测 . . 1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流程图 . . 1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机械设备性能表 . . 16 B.1 成槽设备 . . 16 B.2 泥浆泵与压浆泵 . . 17 附录 C(规范性附录)施工记录表 . . 19 本规程用词说明

5、. . 36 条文说明 . . 37 4 总则 . . 38 5 基本规定 . . 38 6 导墙 . . 38 7 泥浆 . . 39 7.1 泥浆制备 . . 39 7.2 质量控制 . . 39 8 成槽 . . 39 8.1 槽段的划分 . . 39 8.2 槽段的开挖 . . 39 8.3 刷壁 . . 40 8.4 清底 . . 40 9 接头 . . 40 9.1 接头类型 . . 40 9.2 接头施工 . . 40 10 钢筋笼 . . 40 10.1 钢筋笼制作 . . 40 10.2 钢筋笼的吊装 . . 41 10.3 质量控制 . . 41 11 混凝土 . . 41

6、 11.1 混凝土配制 . . 41 DB42/T 9142013 IV 11.2 导管的构造和布置 . . 41 11.3 水下混凝土浇筑 . . 42 11.4 质量控制 . . 42 12 墙底注浆 . . 42 13 安全措施 . . 42 14 环境保护措施 . . 43 DB42/T 9142013 1 湖北省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湖北省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的总则、基本规定、导墙、泥浆、成槽、接头、钢筋 笼、混凝土、墙底注浆、安全措施、环境保护措施和施工检测。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人防等地下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

7、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9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所噪声限值 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JGJ 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 5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

8、程 JGJ 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JGJ 146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本规程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地下连续墙 diaphragm wall 地下连续墙是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机具,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开挖具有一定宽度与深度的沟槽,将 接头管(箱)、钢筋笼吊入沟槽内,采用导管向沟槽内灌注混凝土并将泥浆置换出来,完成一个单元槽 段,各单元槽段之间用特制的接头连接形成一道连续的地下钢筋混凝土墙。 DB42/T 9142013 2 3.2 导墙 guide wall 沿地下连续墙墙面两侧修筑的具有足够强度、

9、刚度和精度,起到挡土、导向、支承重物、存蓄泥浆 和测量基准作用的两道平行于地下连续墙中心轴线的临时结构物。 3.3 单元槽段 unit trench 地下连续墙施工前预先沿墙体方向将其划分为若干个某种长度的施工单元。 3.4 槽壁加固 consolidation in both side of trench 成槽前对地下连续墙两侧土体进行加固的方法。 3.5 接头 joint 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在墙的纵向连接两个相邻单元槽段的连接接头。 3.6 墙底注浆 grouting beneath the bottom of diaphragm wall 在地下连续墙底部注浆以增加竖向抗压承载力及减少墙

10、底渗漏的方法。 4 总则 4.1 为规范湖北省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保护环境和有效控制工 程质量,制订本规程。 4.2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人防等地下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 4.3 地下连续墙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湖北省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5 基本规定 5.1 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5.1.1 资料的收集: 1)施工场区的地形、地质、气象和水文资料; 2)邻近建筑物、周边地下管线和场地内地下障碍物等相关资料; 3)测量基线和水准点资料; 4)当地防洪、防汛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5.1.2 施工准备:

11、1)应复核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并在施工中做好复测及保护工作; 2)应完善场内施工道路、加工场地、泥浆循环系统等设施; 3)应按有关标准、规范、设计文件和管理文件编制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 DB42/T 9142013 3 5.2 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正式施工前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试成槽施工,以检 验方案符合性、检测设备工效、泥浆性能、地层条件等相关参数,并完成试成槽施工总结报告。 5.3 根据试成槽总结报告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确定成槽设备、成槽工艺、泥浆性能、配 属设备等施工技术参数。 5.4 原材料进场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进场后,应按国家有关规

12、定进行材料验收和 抽检,确保其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5.5 成槽设备、钢筋笼加工、钢筋笼吊装设备、混凝土灌注设备应按有关规定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5.6 根据审批通过后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应逐级向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7 成槽设备、吊装设备等重载机械行走道路应进行混凝土硬化,其地基承载力应满足施工要求,保 证施工机械行走的安全和平稳。 5.8 成槽过程中,槽段边应根据槽壁稳定的要求控制施工荷载。 5.9 临近江边、湖边的地下连续墙施工,应评估地下水位变化对槽壁稳定的影响。 5.10 单元槽段应采用跳幅法间隔施工顺序,同一槽段挖槽分段不宜超过三抓,入岩槽段采用铣抓结合 或冲抓结合的

13、方式成槽。 5.11 地下连续墙施工期间,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巡视或设备检测)对周边环境、邻近管线以及附近建 筑物的沉降、变形监控,确保安全施工。 5.12 刷壁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 6 导墙 6.1 地下连续墙施工应设置导墙,导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导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 厚度不应小于 200mm,导墙埋深不应小于 1.5m; 6.1.2 应能准确标示地下连续墙墙体平面位置; 6.1.3 导墙应能作为高程测量的基准; 6.1.4 导墙应能成为成槽机械和混凝土灌注机架导向构件; 6.1.5 导墙应能储存泥浆并能稳

14、定槽内泥浆液面。 6.2 导墙顶面宜高出地面 100mm,并应保证泥浆液面高出地下水位 1.0m 以上。 6.3 导墙墙底应设置在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中,不得漏浆。 6.4 导墙深度范围内遇暗浜、基础等障碍物时,应完全挖出障碍物或破除基础混凝土块,将导墙的中 心线引至导墙槽底,用粘土分层回填密实后,再施工导墙。导墙遇软土、杂填土等不良地质时,宜进行 换填、槽壁加固或采用深导墙。 6.5 导墙内墙面应垂直,内墙面净距应根据地下连续墙墙体设计尺寸确定,净距应比地下连续墙设计 厚度加宽 30mm 50mm。 DB42/T 9142013 4 6.6 导墙应设置变形缝,变形缝与地下连续墙接头错开,变形缝间

15、距可为 20m 40m。 6.7 导墙混凝土应对称浇筑,强度达到 70%后方可拆模,拆模后应立即在内墙面间加设临时支撑,竖 向间距、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1000mm。设置临边防护或在导墙内回填土方,以保障施工安全。导墙周边 地面应根据施工需要进行一定宽度的硬化。 6.8 导墙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6.8 的规定。 表 6.8 导墙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顶面高程 10mm 水准仪 2 内墙面与纵轴线距离 5mm 经纬仪或钢尺量 3 内墙面净距(设计墙厚 +30mm 50mm) 10mm 用钢尺量 4 内墙面平整度 5mm 用靠尺量 5 内墙面垂直度 1/300 用铅垂量 6

16、导墙平面位置 10mm 用钢尺量 7 泥浆 7.1 泥浆制备 7.1.1 泥浆宜选用优质膨润土进行配制,并添加分散剂、降失水剂、增粘剂等泥浆外加剂,以调整泥 浆性能。 7.1.2 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地下水状态等情况进行泥浆配合比设计和试验。 7.1.3 新配制的泥浆应存放 24h 以上,并应在膨润土或粘土充分水解后方可使用。 7.1.4 现场应配备充足的泥浆循环系统,现场泥浆储备量应为每日计划成槽方量的 2 倍以上。 7.1.5 在泥浆容易渗漏的土层中成槽时,应适当提高泥浆的防渗漏性能,如增加泥浆粘度、降低泥浆 比重、失水量等,并添加适应的防漏剂等,同时增加泥浆的储备量。 7.1.6 重复使

17、用的泥浆应通过重力沉降、机械处理、化学再生处理及再生调制后,方可使用。 7.1.7 废弃泥浆和渣土处理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7.2 质量控制 7.2.1 新拌制泥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7.2.1 的要求。 DB42/T 9142013 5 表 7.2.1 新拌制泥浆的性能指标 序号 项 目 性能指标 检查方法 1 重度 1.05 1.15g/cm3 泥浆比重秤 2 粘度 18s 25s 500ml/700ml 漏斗法 3 含砂量 4% 洗砂瓶 4 失水量 20ml/30min 失水量仪 5 泥皮厚度 1 3mm/30min 失水量仪 6 pH 值 7.5 10.5 pH 试纸 7 胶体率 98

18、% 量筒法 7.2.2 循环泥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7.2.2 的要求。 表 7.2.2 循环泥浆的性能指标 序号 项 目 性能指标 检查方法 1 重度 1.2g/cm3 泥浆比重秤 2 粘度 22s 30s 500ml/700ml 漏斗法 3 含砂量 6% 洗砂瓶 4 pH 值 11 pH 试纸 8 成槽 8.1 槽段的划分 8.1.1 单元槽段长度宜为 4m 6m。 8.1.2 单元槽段最小长度应大于成槽机械挖土、破土装置的长度;异型单元槽段的连续直线段应大于 成槽机械挖土、破土装置的长度。 8.1.3 单元槽段的最大长度应能满足地下连续墙成槽过程中槽壁稳定、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和周边环 境

19、的需要。 8.1.4 单元槽段的划分应能满足施工流程的要求,避免成槽机械无法开挖。 8.1.5 单元槽段的划分应参照设计轴线,单元槽段的槽宽、槽厚定义示意图如图 8.1.5 所示: 图 8.1.5 单元槽段的槽宽、槽厚定义示意图 8.1.6 异型槽段应在转角处设置导角。在槽壁外邻近建筑物或市政管线时,宜缩小槽段长度。 DB42/T 9142013 6 8.2 槽段的开挖 8.2.1 成槽机械选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成槽机械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下连续墙尺寸、接头形式以及地下连续墙质量要求进 行选型。可使用单一设备,也可几种设备组合使用; 2 标贯值在 50击以下的土层或单轴抗压强度在

20、3MPa以下的岩层可采用液压抓斗成槽机进行成槽 施工;标贯值大于 50 击的地层宜采用冲抓结合或者抓铣结合的方法进行成槽施工。 8.2.2 槽段开挖之前,应检测泥浆的四项常规指标:比重、粘度、含砂率和 PH 值。槽段开挖过程中, 每个台班应检测一次泥浆四项指标;每个槽段应检测不少于 2 处,每处不少于 3 次。 8.2.3 槽段开挖过程中,应控制成槽设备特别是液压抓斗上下的速度,避免扰动过大导致槽壁坍塌或 泥浆溢出。 8.2.4 钻孔、冲孔过程中,宜采用间隔施工,先施工奇数孔位,后施工偶数孔位,最后施工孔位间的 棱角部分。液压铣槽机成槽施工时应垂直槽段,液压铣槽机切割轮应对准孔位缓慢入槽切削。

21、 8.2.5 槽段开挖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泥浆,确保槽内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 1.0m 以上。 8.2.6 槽段开挖过程中,应检测槽壁的垂直度情况,及时纠偏。槽段开挖结束后,应检测槽段的前后 槽壁以及两个端头的垂直度,应检测槽位、槽宽、槽深、槽厚、沉渣厚度以及上中下段泥浆指标。 8.2.7 槽段开挖出的土方应及时清理,确保文明施工。 8.2.8 槽段成槽质量控制指标满足表 8.2.8 的要求。 表 8.2.8 槽段成槽质量控制指标 序号 项 目 结构形式 测试方法 测试点位 测试频率 允许偏差 1 槽位 临时结构 钢尺或全站仪 1 点 /幅 20% 0mm 50mm 永久结构 钢尺或全站仪 1

22、点 /幅 20% 0mm 30mm 2 槽宽 临时结构 钢尺 1 点 /幅 100% 0mm 50mm 永久结构 钢尺 1 点 /幅 100% 0mm 50mm 3 槽深 临时结构 测绳 2 3 点 /幅 100% 0mm 100mm 永久结构 测绳 2 3 点 /幅 100% 0mm 100mm 4 槽厚 临时结构 超声波 2 点 /幅 100% 0mm 100mm 永久结构 超声波 2 点 /幅 100% 0mm 100mm 5 垂直度 临时结构 超声波 2 点 /幅 100% 1/150 永久结构 超声波 2 点 /幅 100% 1/300 8.2.9 成槽过程中,应对成槽情况和泥浆指标

23、做记录。 8.3 刷壁 8.3.1 成槽结束后,应对相邻槽段端口全断面进行清刷除泥,确保接头无夹泥。 8.3.2 刷壁器钢丝刷须与混凝土端面全面充分接触。 DB42/T 9142013 7 8.3.3 刷壁应彻底,刷壁器上无泥后再刷 2 3 次;闭合幅施工时,需另外增加刷壁次数。 8.4 清底 8.4.1 槽底沉渣清理一般采用沉淀抓除法、泥浆循环除砂法或泥浆置换法。 8.4.2 清底后,槽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表 8.4.2 的规定。 表 8.4.2 清底后槽底沉渣控制指标 项 目 结构形式 测试方法 测试点位 允许沉渣厚度 沉渣厚度 临时结构 超声波或测绳 2 点 /幅 200 mm 永久结构 超

24、声波或测绳 2 点 /幅 100 mm 8.4.3 清底后,槽底 0.5m 1m 以内泥浆指标(每幅槽段取浆点应不少于 2 个)应符合表 8.4.3 的规定。 表 8.4.3 清底后泥浆控制指标 项 目 控制指标 检测方法 比 重 黏 土 1.15 比重计 砂 土 1.20 粘 度( s) 30 漏斗计 含 砂 率( %) 黏 土 4 洗砂瓶 砂 土 7 洗砂瓶 PH 值 7 9 PH 试纸 8.4.4 钢筋笼吊放后,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沉渣厚度的检测,应进行二次清底,直至符合表 8.4.2 的要求。 8.4.5 清底过程中,应做好原始施工记录。 9 接头 9.1 接头类型 9.1.1 地下连

25、续墙接头常用的形式有:圆锁口管接头、工字钢接头、十字钢板接头、 V 形钢板接头、 铰接接头和铣接头,如图 9.1.1-1图 9.1.1-6 所示: 图 9.1.1-1 圆锁口管接头示意图 DB42/T 9142013 8 图 9.1.1-2 工字钢接头示意图 接 头 箱 接 头 箱 图 9.1.1-3 十字钢板接头示意图 图 9.1.1-4 V 型钢板接头示意图 接 头 箱 图 9.1.1-5 铰接接头示意图 图 9.1.1-6 铣接头示意图 9.1.2 地下连续墙接头根据墙体结构形式、受力特征和止水要求可选择非刚性接头(圆锁口管接头、 铰接接头、铣接头)或刚性接头(工字钢接头、十字钢板接头、

26、 V 型钢板接头)。非刚性接头不传递墙 体内力。 9.1.3 接头刚度或与钢筋笼形成整体的刚度应能抵抗混凝土浇筑时的侧向压力。 9.1.4 施工接头严禁设置于地下连续墙的转角处。 9.2 接头施工 9.2.1 后行槽段开挖结束后,应对先行槽段接头进行清理后方可下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9.2.2 刚性接头的长度:上部与翻浆高度齐平;下部地层较软时,接头下部插入槽底以下不小于 500mm;下部地质强度较高接头无法插入时,接头底部可与槽底齐平。 9.2.3 一般情况下,接头箱端面形状应与接头形状相符。 9.2.4 超深槽段刚性接头背后回填施工时,下部或全部应采用粘土回填密实。 9.2.5 接头箱或

27、锁口管下放到底后,上部应高出导墙面 2m 2.5m。 DB42/T 9142013 9 9.2.6 接头箱或锁口管下放时,应保证接头箱或锁口管的垂直度。 9.2.7 接头箱或锁口管在混凝土初凝后开始初顶拔,以后每 30min 提升 50mm 100mm,混凝土终凝 后,全部顶拔接头箱或锁口管直至全部拔出。 9.2.8 铣接头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后行槽段施工时,应将套铣部分混凝土套铣干净,套铣部分不小于 200mm; 2 套铣部分应设置限位装置,限位装置长度一般为 300mm 500mm,竖向间距一般为 3m 5m。 9.2.9 接头的安装位置偏差应小于 20mm。 9.2.10 圆形锁口

28、管的安装垂直度偏差应符合表 8.2.8 中槽段垂直度的要求。 9.2.11 接头的清理应符合本规程 8.3 的要求。 10 钢筋笼 10.1 钢筋笼的制作 10.1.1 钢筋笼制作平台宜根据钢筋笼尺寸采用型钢或混凝土制作,地面夯实、平整,平台平整度偏差 不得大于 1/500;在平台上根据设计的钢筋间距、插筋、预埋件及钢筋连接器的设计位置作出控制标记, 以保证钢筋笼加工的精度和预埋件布置的准确性。 10.1.2 钢筋笼的加工 1 钢筋笼制作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钢筋的型号、级别不得随意替换,钢筋的间距、数量等 不得随意更改;钢筋笼应做成整体,如需分节分段制作,应在平台上进行预拼装,接头处纵向钢

29、筋的预 留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及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 2 钢筋笼纵向主筋接头连接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直径小于 16mm 的主筋不宜采用机械连接, HRB400 级钢筋及直径 25mm 以上的 HRB335 级钢筋应采用机械连接,机械连接应满足设计及钢筋机 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 107。 3 钢筋笼成型用点焊固定,主筋交点应 50%且均布分布点焊,主筋与桁架、吊点处应 100%点焊; 接头应与钢筋笼水平筋焊接牢固,焊接时应选用等强度的焊条进行焊接,接头处设置止浆板。 4 钢筋笼须确保纵向预留混凝土浇筑导管位置,并上下贯通。 5 钢筋笼宜采用钢板制作保护块,与主筋焊接,横向设置

30、2 3 块,纵向间距为 4m 5m。 6 预埋件和接驳器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确保安装牢固、位置准确,钢筋接驳器外露处应包扎。 10.1.3 钢筋笼应设置桁架、剪刀撑等加强整体刚度的构造措施,钢筋笼起吊桁架应根据起吊过程中的 刚度和整体稳定性计算确定,钢筋笼加固措施如图 10.1.3 所示。 DB42/T 9142013 10 次桁架 主桁架 纵向主筋 图 10.1.3 钢筋笼加固示意图 10.1.4 注浆管以及其它各种检测管宜与钢筋笼一起制作拼装,绑扎固定在钢筋笼上。 10.2 钢筋笼的吊装 10.2.1 钢筋笼吊装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钢筋笼吊装。 10.2.2 根据

31、钢筋笼的形状、大小、重量和吊装高度选择吊装的方案以及吊车的型号。 10.2.3 钢筋笼宜整体吊装,如必须分段进行吊装时,分段连接位置应该避免在受力较大的部位,有可 靠的措施保证上下钢筋笼的整体性。 10.2.4 合理进行吊点布置,并对吊点局部加强。应对主副吊扁担、主副吊钢丝绳、吊具索具、吊点以 及钢筋笼的变形进行安全验算。 10.2.5 起吊时禁止钢筋笼下端在地面上拖引,钢筋笼吊起后不得空中摆动,应在钢筋笼下端系上拽引 绳以人力操纵。 10.2.6 吊车在吊着钢筋笼行走时候应缓慢行驶,保证钢筋笼在吊车行驶过程中不发生摆动。 10.2.7 钢筋笼应在槽段清底后及时吊入,钢筋笼骨架吊入后应保证位置

32、和标高准确,钢筋笼的迎土面 和迎坑面应按设计要求放置,严禁反放。 10.2.8 钢筋笼不得强行入槽。 10.2.9 异形槽段的钢筋笼的转角处应设置局部加强措施来保证钢筋笼的吊装过程中整体性,并随钢筋 笼放入槽段过程中进行逐步割除。 10.2.10 钢筋笼下放到槽底前,钢筋笼的吊点应转换到吊筋,应采用可靠的措施临时固定钢筋笼。 10.3 质量控制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表 10.3 的规定。 DB42/T 9142013 11 表 10.3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 序号 项 目 允许 偏差( mm) 检查方法 检查范围 检查 数量 1 钢筋笼长度 50 钢尺量,每片

33、钢筋网检查上、中、 下三处 每副钢筋 笼 3 2 钢筋笼宽度 20 3 3 钢筋笼保护层厚度 0, +10 3 4 钢筋笼安装深度 +50 3 4 主筋间距 10 任取一断面,连续量取间距,取平 均值作为一点,每片钢筋网上测四 点 4 5 分布筋间距 20 6 预埋件中心位置 10 钢尺 20% 7 预埋钢筋和接驳器中心位置 10 钢尺 20% 11 混凝土 11.1 混凝土配制 11.1.1 水下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 GB/T 14902 的规定。 11.1.2 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

34、规范 GB 50119、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46 和混 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107 的有关规定。 11.1.3 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入槽时的坍落度宜为 180mm 220mm;水下混凝土配合 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宜掺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 11.1.4 混凝土应采用导管法浇筑,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 1/3 和导管内径的 1/6 1/8。 11.1.5 永久性结构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11.1.6 对于有腐蚀性地下水的地区应配制防腐蚀混凝土。 11.2 导管的构造和布置 11.2.1 导管宜采用无缝钢管制作,壁厚不宜小于 5mm,直径宜为 200mm 250mm;直径制作偏差不 应超过 2mm,导管的分节长度视工艺要求确定,底管长度不宜小于 4m,接头宜用法兰或双螺旋方扣快 速接头。 11.2.2 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并进行水密性试验,试水压力为 0.6MPa 1.0MPa。 11.2.3 开始浇筑时,导管底端距孔底的距离一般为 0.3 m0.5 m,导管内应设置隔水栓。 11.2.4 在单元槽段内同时使用两根以上导管时,其间距不宜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