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1654-2013 稻水象甲监测与鉴定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1490966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 T 1654-2013 稻水象甲监测与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51 T 1654-2013 稻水象甲监测与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51 T 1654-2013 稻水象甲监测与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51 T 1654-2013 稻水象甲监测与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51 T 1654-2013 稻水象甲监测与鉴定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 51/ XXXXX2013 稻水象甲监测与鉴定技术规程 (报批稿) 2013 - XX - XX 发布 2013 - XX - XX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 XXXXX2013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 . . 1 4 原理 . . 1 5 仪器及用具 . . 1 6 试剂及溶液配制 . . 2 7 虫情监测 . . 2 8 室内检查鉴定 . . 3 9 结果整理与判定 . . 4 10 样品保存及处理 . . 4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 稻水象甲形态特征 .

2、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稻水象甲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为害症状和传播途径 . 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稻水象甲田间成虫调查记录表 . 8 附录 D(资料 性附录) 稻水象甲灯诱逐日记录表 .9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稻水象甲越冬成虫调查记录表 . 10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寄主产品带虫量调查记录表 . 11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稻水象甲田间幼虫和蛹调查记录表 . 12 DB51/ XXXXX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植物检疫站,泸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内江市东兴区农业局植保植 检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迪金、蒋辉、刘

3、可、吴志平、余坚志、邓德军、张萍、黄玲、袁曦。 DB51/ XXXXX2013 1 稻水象甲监测与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的监测和鉴定。 本标准适用于稻水象甲的监测与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SN/T 1482稻水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3 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监测 Monitoring

4、证实植物检疫状况的官方持续过程。 是一种早期发现稻水象甲入侵定居和已发生区提供防控依据的 有效方法。 3.2 调运物 Consignment 从疫情发生区调入的稻水象甲寄主植物及其产品,包括稻草、稻谷、稻种、稻秧、稻壳和其它寄主 植物以及用寄主植物秸秆、糠壳等作成的包装物、填充物、铺垫物等。 3.3 孤雌生殖 Parthenogenesis 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4 原理 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见附件 A)、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为害症状及传播途径(见附录 B), 是制定本标准的依据。 5 仪器及用具 DB51/ XXXXX2013 2 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干燥箱、放大镜

5、、捕虫网、白瓷盘、网筛、镊子、诱虫灯 、 指形管、 解剖针、酒精灯、烧杯、试管、试管架、塑料布。 6 试剂及溶液配制 除非另有说明,在检验中仅使用确认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6.1 乙醇溶液(75%)量取 25 mL 水加入 75 mL 无水乙醇( C2H6O)中。 6.2 保存液 量取 25 mL 水加入 75 mL 无水乙醇( C2H6O)中,再加入 1 mL 丙三醇( C3H8O3)混匀备用。 7 虫情监测 7.1 监测范围及重点 7.1.1 监测范围 在未发生疫情区,主要监测稻水象甲是否侵入,以水稻种植区为监测范围;在疫情发生区,主要监 测稻水象甲的发生动态,以

6、疫情发生区为监测范围。 7.1.2 监测重点 在未发生疫情区,以疫情发生区毗邻的稻田,途经疫情发生区的铁路、公路沿线及货场周边地区农 田,厂矿、企业等周边农田等场所为重点场所,以从疫情发生区调入农产品、货物的包装物,及以禾本 科植物为主的稻水象甲寄主植物为重点;在疫情发生区,以秧田、本田为重点场所,以秧田、本田及其 周边的秧苗、稻株和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的杂草为重点。 7.2 成虫监测 7.2.1 为害状识别 3 月中下旬至 7 月底,每 7 天调查一次,在稻田及周围的林带、田埂、沟渠、路旁杂草嫩叶上查找 是否有成虫留下的取食斑,重点检查水稻、看麦娘、白茅、芦苇、狗尾草、稗草等稻水象甲嗜食植物幼

7、嫩叶片(参见附录 B) 。发现可疑症状时,在受害植株及邻近寄主植株上仔细查找成虫。若发现疑似成 虫,可直接捕捉或采用 7.2.2 或 7.2.3 收集成虫。并将调查结果记入稻水象甲田间成虫调查记录表 (附 表 C) 。 7.2.2 田间盘拍 在发现为害症状时,于早上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将稻田或越冬场所的寄主植物按压在白磁盘上进 行拍打,收集疑似成虫进行室内鉴定并计数。 7.2.3 田间网捕 在发现为害症状时,于早上10点前或下午4点后,用 14目 16目直径约 35 cm、网深 50 cm左右的尼 龙纱捕虫网在稻田或在越冬场所寄主植物上进行网扫。收集疑似成虫进行室内鉴定。 7.2.4 灯光诱

8、集 DB51/ XXXXX2013 3 3月中下旬至 8月底,在监测范围内,每隔 2000 m设置一盏诱虫灯,灯高距离地面 1.5 m,每天日落 前 2 小时开启,次日日出前关闭。 4月 7月,在疫情发生区每天早上查看灯下有无成虫或统计诱捕成虫 的数量,其余时间每 7天查看一次;在未发生疫情区每 7天查看一次。调查结果记入稻水象甲灯诱逐日 记录表(附表 D)。 7.2.5 土壤过筛 在疫情发生区,水稻播种一周后,选择上年危害相对严重、不同区域田块的田埂或其周边 30 米内 果园、 蔬菜地、 竹林等处选择 5 个点, 每个点取 3 个样进行调查。 每个样按 400 cm 2 2500cm 2 ,

9、 深度 5 cm 取样。将样点土、植物残枝落叶、根等先过 5 目(孔径 4 mm)筛,取筛下物再过 8 目(孔径 2.36 mm) 筛后,在筛上物中拣出成虫计数、装瓶,然后带回室内,将成虫倒在磁盘上缓慢加热,将有生命迹象的 成虫逐一拣出,并计数为活成虫。调查结果记入稻水象甲成虫越冬调查记录表(附表 E)。 7.2.6 调运物检查 按 GB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5.2进行抽样, 用下列方法进行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记入 寄 主产品带虫量调查记录表(附表 F)。 7.2.6.1 稻谷检查 将样品稻谷(种)放入白瓷盘中,检查是否有疑似成虫。 7.2.6.2 稻草及其制品检查 将待检物在塑

10、料布上抖动,仔细检查是否有疑似成虫坠落其上。 7.3 幼虫和蛹的监测 5月 6月,疫情发生区每 7天进行一次监测,未发生疫情区进行一次监测。在田间发现有幼虫为害 状(参见附录 B)的可疑植株,抽取可疑植株及邻近植株 2丛 3丛,用手护住带泥完整根系,拔出水稻 植株放入样品袋内,将样品编号并注明采集时间和地点,带回室内按 8.1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入 稻水象甲田间幼虫和蛹调查记录表(附表 G)。 8 室内检查鉴定 8.1 幼虫和蛹的检查 将抽取的可疑植株每丛分 1/ 2丛,连带泥根系放入 60目尼龙网筛内,用水淘洗根系,将泥土洗入筛 内,检查根系上是否附有土茧或幼虫;同时冲洗筛中泥土,把网筛

11、底半部浸入水中,如有细小的低龄幼 虫和蛹皮漂浮在筛面上,进行挑捡;然后取出网筛,在筛底寻找是否有大龄幼虫和土茧。若发现幼虫或 蛹,将该样品的剩余植株按 8.2进行处理。 8.2 成虫的饲养 将在 8.1中检查发现带有疑似稻水象甲幼虫和蛹的剩余植株种植在盆钵内,并用尼龙网罩住,保持 盆内水面超过植株根部 5 cm左右, 6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后,收集成虫进行实验室鉴定。 8.3 实验室鉴定 将收集到的成虫置于体视显微镜下,按 SN/T 1482稻水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7.1进行鉴定。 DB51/ XXXXX2013 4 9 结果整理与判定 9.1 结果整理 由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

12、报告。 9.2 室内鉴定判定 按 SN/T 1482稻水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7.2进行判定。 10 样品保存及处理 10.1 标本保存 10.1.1 成虫标本的保存 将制好的成虫标本,置于干燥箱中干燥数日,移入标本柜中保存。 10.1.2 幼虫、蛹标本的保存 将采集到的幼虫或蛹用水清洗后,投入( 60 5 )热水中浸泡杀死,在室温下冷却后,置于保 存液中保存。 10.2 样品处理 样品检验完成后,除用作标本保存的样品外,其它样品连同寄主植物进行灭活处理。 DB51/ XXXXX2013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稻水象甲形态特征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 oryzop

13、hilus Kuschel),属鞘翅目( Coleoptera),象虫科 (Curculionidae),沼泽 象亚科(Erirrhini nae),稻水象属 Lissorhoptrus。稻水象甲有成虫、卵、幼 虫和蛹四个虫态,其形态特征为: A.1 成虫 雌成虫2.6mm3.8mm,宽1.5mm,体表被覆淡绿色至灰褐色鳞片,自前胸背板的端部到基部,有一 个由黑色的鳞片组成的广口瓶状的暗斑, 在鞘翅的基部向下延伸至鞘翅的约3/4处形成一个整齐的黑斑, 触角赤褐色,膝状,索节6节,第一节膨大呈球形,第二节细长,长大于宽,第36节约宽大于长,棒 基节无毛,具光泽,端部1/3密生细毛,前胸腹板上无沟

14、,中足胫节两侧各有一列白色长毛(游泳毛), 胫节末端有钩状突起或内角突起。 A.2 卵 肾形,两端圆,乳白色,长约0.8mm,宽约0.2mm,大多产在植株基部水面下叶鞘近中肋组织内。 A.3 幼虫 为无足型,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8mm,腹节9节,第2第7腹节的背面各有一对长而略向前弯的钩 状突起(气门),便于幼虫在淹水时得以从根内和根周围获得空气(稻水象甲的重要特征),幼虫共4 龄,各龄头宽分别是:0.14mm0.18mm,0.2m m0.22mm,0.33mm0.3 5mm,0.44mm0.45m m。 A.4 蛹 老熟幼虫先在根系上作土茧,然后在土茧中化蛹,土茧长约5mm,宽约3mm,卵圆

15、形,表面光滑。蛹 白色,大小和成虫相似,但喙紧贴于胸部,复眼黑色。 DB51/ XXXXX2013 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稻水象甲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为害症状和传播途径 B.1 寄主范围 稻水象甲除为害水稻外,还可为害矛叶荩草、狗牙根(铁苋草)、白茅(丝茅草)、光头稗、无芒 稗、稗、马塘、牛筋草、狗尾草、早熟禾、水竹叶、巴茅等禾本科植物及部分莎草科植物。 B.2 生物学特性 稻水象甲一年发生一代,完全变态。经历成虫、卵、幼虫、蛹,以休眠成虫在越冬场所越冬至翌年 春天。 当春天气温达15以上,越冬代成虫开始出蛰活动,取食田边杂草,补充能量和发育飞行肌, 后陆续迁入秧田及本田为

16、害水稻,3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田间均可查到成虫危害状。3月下旬至4月中旬开 始上灯。产卵始于4月下旬,卵孵化期始于在5月上旬,取食危害到5月中下旬幼虫开始陆续作茧化蛹,新 一代成虫的羽化时间最早始于5月底6月初,新一代成虫迁出稻田高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稻水象甲成虫的取食范围极其广泛,在北方稻区可危害禾本科、 莎草科、眼子菜科、泽泻科、香 薄科、鸭趾草科、灯心草科等多种植物,在禾本科、莎草科中的多种植物上能完成世代发育,在四川主 要以取食禾本科为主, 水稻是其主要寄主。 春天气温15以上, 越冬成虫复苏即开始取食周围寄主植物, 上下午取食多,中午取食少,当水稻插完秧后,稻水象甲成虫开始大量迁

17、入水稻本田取食危害。由于其 越冬场所不同,小气候略有差异,复苏的时间参差不齐,所以成虫迁入稻田的时间持续较长,成虫的危 害期也相应比较长, 稻水象甲的危害特征十分明显, 该虫在取食时是顺叶片纵向啃食叶肉, 留下下表皮, 形成长的白长条斑,条斑的宽度几乎一致,长度稍有差异。稻水象甲成虫有趋绿、趋嫩习性,所以在产 卵时多找寻秧田及插秧早、秧苗长势好的田块,田间灌水相对深的田块、落卵量较浅水层的田块为多, 成虫在水面以下的叶鞘内产卵,无水不产卵,以上的卵产于第一叶鞘内,其次是第二叶鞘,卵在叶鞘表 皮下,与叶脉平行,每头雌虫产卵50100粒。 稻水象甲的卵10天左右开始孵化,幼虫孵出后即钻入水 稻根部

18、土壤中,开始咬食根生长点,蛀食新根。大龄幼虫危害加重,可直接咬断稻根或在稻根上钻出孔 洞,使稻根不能正常向植株输送水分和养分,幼虫量大即会造成整穴枯黄死苗,少量的幼虫也可使秧苗 生长缓慢 长势不旺 分蘖减少最终导致减产。稻水象甲成虫具趋光、群聚、抱团、假死性。该虫发生为 害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繁殖能力强,为孤雌生殖型;二是适应性广,耐寒性强;三是途径多,传播快。 又具有两栖性,可旱地爬行,也可在水中浮游,随水漂流,还可混迹于稻谷、稻草或秧苗中,特别危险 的是混入稻种随人们的远距离引种或调运而迅速传播。 B.3 为害症状 以成虫在叶尖、叶缘或叶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嫩 叶的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长度不超

19、过3mm的白色长 条斑。低龄幼虫在稻根内取食为害,使稻根呈空筒状,高龄幼虫在稻根外部咬食,造成断根,是水稻减 产的主要因素危害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超过60,甚至绝收。幼虫可从一个根转到另一根上为 害,在株间的移动距离可达cm,因此在发现受害严重的根系上一般找不到幼虫。 B.4 传播途径 DB51/ XXXXX2013 7 其成虫、卵、幼虫均可随秧苗作远距离传播,成虫可以随稻草、稻谷、稻种、稻壳及其它寄主植物、 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成虫有较强的飞行能力,也可借风力或水流作远距离自然扩散。 DB51/ XXXXX2013 8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稻水象甲田间成虫调查记录

20、表 县(市、区) 调查日期 月 日 调查地点(乡、村、 社) 受害叶率(%) 成虫数量 (头) 天气 气温 () 水稻生育期 备注 DB51/ XXXXX2013 9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稻水象甲灯诱逐日记录表 诱集地点: 县(市、区) 乡(镇) 村 统计日期 月 日 成虫数量 (头) 天气 气温() 水稻生育期 备注 DB51/ XXXXX2013 10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稻水象甲越冬成虫调查记录表 县(市、区) 调查时间 其中 月 日 调查地点(乡、村、 社) 调查 场所 成虫数 (头) 活虫 (头) 存活率 (%) 活虫量 (头/) 备注 DB51/ XXXXX2013 11 F F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寄主产品带虫量调查记录表 县(市、区) 调查日期 调查结果(头) 月 日 调查地点(乡、村、社) 寄主产品 调查数量 (公斤、丛、根) 成虫数 活虫数 备注 DB51/ XXXXX2013 12 G G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稻水象甲田间幼虫和蛹调查记录表 县(市、区) 调查日期 月 日 调查地点 (乡、 村、 社) 被害株率 (%) 幼虫数量 (头) 蛹(土茧)数量 (个) 气温 () 水稻生育期 备注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