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30 B 47 DB51 四川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849 2020 代替 DB 51/T 849-2008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程 2020 - 4 - 15 发布 2020 - 6 - 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T 849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技术流程 . 1 5 共育技术 . 2 DB51/T 849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 51/T 849-2008。 本标准与 DB
2、 51/T 849-2008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订了范围; 修订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订了术语和定义; 修订了小蚕共育设施设备及物资; 修订了小蚕共育技术要点及参数 。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 宜宾市蚕业管理站、 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 南充蚕种场、宁南县农业农村局 、 荣县农业农村局、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 司 。 本标准主要起 草人:吴钢、谢忠良、杨远萍、蒋佳、何建梅、汪勇、袁桂阳、冉龙平、贺跃华、青 学刚、宋定英。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
3、况为 : DB 51/T 849-2008。 DB51/T 8492020 1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一代杂交种小蚕共育的术语、定义及相关的技术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桑蚕一代杂交种小蚕阶段的共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 326 桑蚕 一代杂交种 DB 51/T 848 养蚕消毒技术规程 DB 51/T
4、2325 共育小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蚕共育 经过催青的蚕种,集中在小蚕共育室收蚁,按技术标准饲育至 3龄期的小蚕饲育形式。 3.2 补催青 催青至己 4胚子(点青期)后的蚕种,继续按照标准的温湿度、黑暗等保护,至感光收蚁的技术处 理。 3.3 桑引法 利用桑叶的特殊气味 ,引导孵化的蚁蚕附着在收蚁纸上的收蚁 方法。 4 技术流程 共育前准备 补催青 收蚁 1 龄饲育 1 眠处理 2 龄饲育 2 眠处理 3 龄饲育 分蚕 DB51/T 8492020 2 5 共育技术 5.1 共育室及共育人员要求 5.1.1 共育室 每共育 50张小蚕,需配备 30 m2
5、带天花板的小蚕共育室,其中:层高 2.8 m的饲育室 16 m2,贮桑室 5 m2, 操作间 9 m2,要求南北朝向、地面水平、墙壁光滑、有对流窗,饲育室具有温湿度调节功能。 共育室的设施设备及物资见表 1。 表 1 小蚕共育设施设备及物资(50 张蚕) 品名 规格 数量 品名 规格 数量 饲育盒 100 cm80 cm 3 cm 110 个 共育车 (带万向轮) 102 cm83 cm 15 cm 8 台 白纸 A4,80 g/m 2 20 张 环境智 控系统 具有升温、降温、除湿、补湿、 换气功能 1 套 包装纸 100 cm8 cm, 80 g/m2 220 张 消毒池 200 cm10
6、0 cm 60 cm 2 个 红布或黑布 20 m2 蚕沙池 100 cm100 cm 100 cm 2 个 红纸 100 cm80 cm 8 张 消毒清洗机 压力 15 MPa 1 台 漂白粉 有效氯 25 25 kg 撒粉器 25 cm 1 个 鲜石灰粉 CaO75%, 200 目 100 kg 小蚕切桑机 60 kg/h -400 kg/h 1 台 焦糠 20 kg 电子天平 分度值 0.1 g ,量程 0 g-50 g 1 台 给桑筐 2 3 个 干湿温度计 0 -50 2 支 除沙筐 2 3 个 小蚕网 110 cm80 cm, 孔径 0.4 cm0.6 cm 210 张 5.1.2
7、 共育人员 共育室应配备相应的技术操作人员。每个共育人员承担 20张 25张 蚕种共育量。 5.2 共育前消毒 共育前,全面消毒共育室、小蚕共育用具及周围环境两次以上。共育前 7天第一次消毒,彻底打扫 清洗共育室。共育前 3天第二次消毒。消毒方法按照 DB 51/T 848中 6.1的规定执行。抽样镜检合格后密闭 待用。 5.3 蚕种补催青 蚕种质量符合 NY 326标准 。 蚕种送达共育室前,将饲育室温度调至22 , 保持湿度80% 85%(干湿差2.5 2 )。蚕种进入 饲育室后温度逐渐调至 25 26 ,保持湿度 85% 90%(干湿差 2 1.5 )。 蚕种送达后及时摊铺,在饲育盒中平
8、铺一张红纸,红色面朝下,纸上铺一张稍厚的薄膜。散卵蚕种 逐盒倒出平铺于薄膜上,做到蚕种平、匀,蚕卵厚度 0.2 cm-0.3 cm, 每个饲育盒内摊铺 20张 25张 蚕种; 平附蚕种直接将蚕连纸卵面朝下,平放于薄膜上。上盖空饲育盒,饲育盒周围用黑布或红布围罩。保持 室内黑暗。 DB51/T 8492020 3 5.4 感光收蚁 5.4.1 感光 补催青期间,早上在红光下观察蚕卵,当蚕卵转青整齐,见有少量苗蚁时,黑暗保护,次日早上可 感光收蚁;当蚕卵转青不齐并见少量苗蚁时,继续黑暗保护,第3 天早上感光收蚁。 收蚁当天早上 4时 5时,揭开蚕 卵上的各种遮盖物,平附蚕种需将蚕连纸翻转、保持卵面
9、朝上,开 灯感光。 5.4.2 收蚁 感光2 h 3 h,部分蚁蚕开始四周爬散,大部分蚁蚕头胸昂举且轻微摇摆,是收蚁的最佳时机。收 蚁时保持温度 25 26 、湿度 85%(干湿差 2 )。 采用桑引法。 5.4.2.1 给引桑 收蚁时,在待收的蚁蚕上盖 A4白纸,粗糙面朝下,再盖包装纸。将引桑均匀撒在包装纸上, 1 h 2 h后待蚁蚕爬附 A4白纸上,取出包装纸和引桑,揭起爬附蚁蚕的 A4白纸,待称量。 5.4.2.2 称量分盒 将收拢的蚁蚕按每饲育盒 5 g 6 g重量进行称量,称好的蚁蚕置于垫有垫纸的饲育盒中,用鹅毛 均匀摊开。 5.4.2.3 蚁体消毒 用含有效氯 1 的防僵粉或鲜熟石
10、灰粉,均 匀喷撒于蚁蚕体上,呈薄霜状,对蚁蚕进行消毒。 5.4.2.4 给收蚁桑 给消毒后的蚁蚕座上均匀撒上长 2 cm、宽 0.2 cm的收蚁用桑叶。 5.4.2.5 定座及盖膜 给收蚁桑 0.5 h后,用蚕筷、鹅毛匀蚕,均匀撒上边长0.5 cm 的方块桑叶,整理蚕座,保持蚕座面积 600 cm 700 cm。每个共育车叠放 15个 20个饲育盒,收 蚁结束用塑料薄膜或围布整体覆盖。 5.5 小蚕饲养 5.5.1 技术要点 技术要点及相关参数见表 2。 DB51/T 8492020 4 表 2 小蚕共育技术要点及参数 项目 龄期 备注 收蚁 1龄 1眠 2龄 2眠 3龄 温度( ) 25 2
11、6 27 28 25 26 26 27 24 25 25 26 湿度( %) 85 90 90 95 85 90 85 90 80 85 80 85 干湿差( ) 2 1.5 1.5 1 2 1.5 2 1.5 2.5 2 2.5 2 用叶标准 2 3位叶 黄中带绿 3 4位叶 绿中带黄 4 5位 叶嫩绿色 5 6位 叶绿色 饷食用叶宜 适当偏嫩 调桑规格 0.5 cm的 方叶 边长为蚕体长的方块叶 边长为蚕体长1.5倍的方块叶 边长为蚕体长 2倍的方块叶 蚕座面积 ( cm) 600 700 4000 5000 8000 8000 5 g 6 g蚁量 除沙 起除一次 起除一次 蚕体蚕座消 毒
12、 蚁体消毒 一次 每天早晚给 桑前各一次 每天早晚给桑 前各一次 每天早晚给桑 前各一次 5.5.2 桑叶选择 各龄用叶应清洁、无污染,用叶标准见表 2。 5.5.3 桑叶采摘及 贮存 早晚采叶,松装快运。 抖松桑叶贮存于贮桑池(缸)或贮桑室,保持桑叶新鲜,防止蒸热。 5.5.4 调桑 理齐桑叶,去柄,用小蚕切桑机切成条状或方块状,规格见表 2。 5.5.5 匀蚕扩座 每次给桑前,匀蚕扩座。蚕座面积见表 2。 5.5.6 换气给桑 给桑前半小时开门窗换气。 定时给桑,每日给桑 3次 4次。给桑量以下一次给桑时,桑叶基本吃尽、略有碎片为度。给桑要做 到边角周到,厚薄均匀。 5.5.7 眠起处理
13、见有将眠蚕时,减少给桑量,给桑时蚕座内稀撒切桑叶,有 98以上眠蚕时撒入 3份石灰、 7份焦糠 混合的三七糠止桑。 眠中保持干燥,防风吹、震动。 起除,蚕座中起蚕数达 98以上时,用含有效氯 2的防僵粉或鲜熟石灰粉喷撒蚕座消毒,加网后 用新鲜适熟偏嫩桑叶饷食,第二次给桑后除沙。 除沙时注意保全蚕头,蚕沙及时清运,倒入蚕沙池。各龄除沙次数及时间见表 2。 DB51/T 8492020 5 5.5.8 温湿度调节 各阶段温湿度调节标准见表 2。 5.5.9 蚕体蚕座消毒 消毒方法 按照 DB 51/T 848中 6.2.1的规定执行。 消毒后半小时给桑。 5.5.10 卫生防病 按照 DB 51/T 848中 6.2.4的规定执行。 5.6 小蚕分发 3龄起蚕给桑 2次后,蚕座内无眠蚕,共育小蚕质量符合 DB 51/T 2325,将蚕分发给农户。 分蚕宜在早、晚进行。 分蚕后及时对共育室及共育用具清洗、消毒、封存。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