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40 B 64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7702020 退化人工林改造技术规程 2020 - 01 - 20发布 2020 - 05 - 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17702020 I 前 言 本规程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规程由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规程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西宁市南山绿化指挥部。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马文斌、张锦梅、刘宝尧、满丽婷、赵文洁、魏登贤、赵燕良、韩志伟、杨成 寿、王朋、张生林、罗旭鹏、柴元媛、孟庆钰、蒲海萍、周
2、毛措。 本规程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DB63/T 17702020 1 退化人工林改造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退化人工林改造目标与原则、改造对象、改造方式及技术要求、生境保护、作业设计、 施工、检查验收及档案管理等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西宁市南北山及青海省东部同类区域退化人工林改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LY/T 1690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DB63/T 237 主
3、要树种造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退化人工林 因自然、生理、经营管理不当等因素,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减退,导致森林或林 木防护功能显著下降、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的人工起源林分。 3.2 退化人工林改造 为改善林分结构,开发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水平,对退化人工林采取的结构调整、 树种更替、补植补播、封山育林、林分抚育、复壮等营林措施。 3.3 更替改造 对重度退化人工林采取皆伐后,更换原有林木或目的树种,开展更新造林的改造方法。 3.4 择伐补植改造 DB63/T 17702020 2 根据退化人工林内枯死木、濒死木、林业有害生物危
4、害林木的分布特征,采取单株采伐、群状采伐 后,视培育目的树种的数量、林木分布、更新能力等状况进行补植的改造方法。 3.5 移植改造 对因密度过大发生退化的人工林,通过移植调整林分的空间结构和林木密度、补植调整与丰富目的 树种结构和年龄结构,恢复林分生态系统,增强生态防护功能的改造方式。 3.6 抚育复壮改造 对退化人工林采取松土除草、割灌割藤、防旱、修枝、定株、平茬促萌、嫁接等培育技术,恢复林 木正常生长、改善林分质量的改造方式。 3.7 封育改造 对退化人工林主要采取封山(沙)育林技术的改造措施,进行全封、半封或轮封的改造方式。 3.8 林冠下更新改造 在林冠下通过植苗、直播或天然下种等方法
5、进行森林更新,待更新层形成后再伐去上层非培育对象 的林木的改造方法。 3.9 综合改造 对同一退化人工林分,采取移植调整、补植、抚育、封育等多项经营技术,使林分恢复正常生长发 育的改造措施。 4 改造目标与原则 4.1 改造目标 通过改造退化人工林生境,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减缓人工林退化,促进正向演替,使其 向更好的森林顶级群落发展,最终形成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人工林的整体功 能。 4.2 改造原则 4.2.1 尊重自然,科学改造。尊重林木生长规律和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乔灌结合,科学选择改造树种 和合理密度。 4.2.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选
6、择适宜的改造措施。 4.2.3 依靠科学,提升质量。积极开展改造技术的时间和研究,推广本地适用的改造模式与技术;优 先选择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异龄林,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改造质量。 DB63/T 17702020 3 4.2.4 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优先改造严重退化、濒临死亡的林分,由点到面,循序渐进。 4.2.5 多目标经营。发挥森林多功能效益,兼顾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 5 改造对象 5.1 重度退化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划定为重度退化: a) 林木生长衰竭、更新能力弱、稳定性差、整体林分衰败的成熟、过熟林; b) 枯死木、濒死木株数比例达单位面积株数40%以上; c) 因退化造成林木分布不
7、均匀,郁闭度降至0.2(含)以下的中龄林; d) 灌木林难以维持稳定状态、整体林分衰败、覆盖度下降至30%(含)以下的中老龄林; e) 由于前期初植密度过大,缺少必要的密度调整措施,造成林木自然整枝过快,造成林木枯死段 占树体总高的2/3(含)以上; f) 未能做到适树适地,树种不适应林地土壤、气候条件,造成林木生长极差,树势衰弱,濒临死 亡。 5.2 中度退化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划定为中度退化: a) 枯死木、濒死木株数比例达单位面积株数20%40%; b) 林木生长衰竭、更新能力弱,郁闭度降至0.30.4(含)的中老龄林; c) 由于生长后期缺乏必要的灌溉、施肥、修枝等抚育管理措施,林木
8、生长退化; d) 受有害生物中度以上危害且难以恢复正常生长的林分; e) 由于前期初植密度过大,缺少必要的密度调整措施,造成林木自然整枝过快,造成林木枯死段 占树体总高的1/2以上。 5.3 轻度退化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划定为轻度退化: a) 枯死木、濒死木株数比例达单位面积株数10%20%; b) 郁闭度降至0.40.6(含)的中老龄林; c) 灌木林难以维持稳定状态、覆盖度下降至30%40%(含)的中老龄林; d) 生长衰退、通过人工措施加强林地经营管理可以恢复正常生长的中幼林。 6 改造方式及技术要求 6.1 改造方式 包括更替改造、择伐补植改造、移植调整改造、抚育复壮改造、封育改造、
9、林冠下更新改造、综合 改造等。 6.2 改造时间 更替改造、择伐补植改造、移植改造、林冠下更新改造在每年3月下旬5月上旬栽植苗木,5月 11月抚育管理;封育改造、抚育复壮改造全年开展;综合改造中的移植补植在每年3月下旬5月上旬栽 植苗木、5月11月抚育管理,其他改造措施全年开展。 DB63/T 17702020 4 6.3 技术要求 6.3.1 更替改造 6.3.1.1 适用条件 适用于改造对象中重度退化中的a、f条件。 6.3.1.2 改造方式 将改造小班所有林木采用带状、块状逐步移植、清理;采用针阔、乔灌和带(块)状混交方法进行 改造。 6.3.1.3 改造密度 乔木林株行距2 m3 m或
10、3 m3 m或2 m4 m,灌木林株行距1 m3 m或2 m2 m或2 m3 m。 6.3.1.4 更替树种 树种选择标准见附录A。 6.3.1.5 栽植技术及抚育管理 按照DB63/T 237执行。 6.3.2 择伐补植改造 6.3.2.1 适用条件 适用于改造对象中重度退化中的b、c、d条件;中度退化中的a条件;轻度退化中的a条件。 6.3.2.2 改造方式 根据改造地点树种分布现状,对改造小班内枯死木、濒死木和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林木实行单株、 群团状、块状择伐,后视林分情况进行补植、补播。 6.3.2.3 改造密度 根据改造块状地大小控制最小株行距2 m3 m。 6.3.2.4 补植树种
11、 树种选择标准见附录A。 6.3.2.5 栽植技术及抚育管理 按照DB63/T 237执行。 6.3.3 移植改造 6.3.3.1 适用条件 适用于改造对象中重度退化中的e条件;中度退化中的e条件。 6.3.3.2 改造方式 DB63/T 17702020 5 根据退化人工林树种组成、林龄、长势等现状,确定目的树,移植出非目的树,使改造林分逐步体 现异龄林、多树种、复层林效果。将移植林木带土球移出或栽植于林间空地。 6.3.4 抚育复壮改造 6.3.4.1 适用条件 适用于改造对象中中度退化中的c条件;轻度退化中的d条件。 6.3.4.2 改造方式 根据不同林分状况,选取多种抚育措施,具体方法
12、参见附录B。 6.3.5 封育改造 6.3.5.1 适用条件 适用于改造对象中中度退化中的b条件;轻度退化中的b条件。 6.3.5.2 改造方式 按照GB/T 15163执行。 6.3.6 林冠下更新改造 6.3.6.1 适用条件 适用于改造对象中中度退化中的b条件。 6.3.6.2 改造方式 更新以植苗造林为主,选择幼龄耐荫、能够在林冠下正常生长发育、与林地上已有幼苗幼树共生的 树种,与保留的培育对象林木形成稳定的林分。待更新层形成后再伐去上层非培育对象的林木。 6.3.7 综合改造 6.3.7.1 适用条件 适用于改造对象中中度退化中的d条件。 6.3.7.2 改造方式 主要采用择伐补植、
13、移植、林冠下更新、抚育复壮、封育等,改善林分生境,恢复林分的正常生长, 形成复层、异龄、多树种混交林,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林分。 7 生境保护 7.1 生态环境保护 7.1.1 改造区内分布有小型湿地、水库、湖泊、溪流,或在自然保护区、人文保留地、自然风景区、 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科学试验地等临近区,预留一定宽度的缓冲带,不得向缓冲带内堆放采伐剩余物、其 他杂物和垃圾。缓冲带宽度按LY/T 1646规定执行。 DB63/T 17702020 6 7.1.2 在改造林地内,存在杂草灌木丛生、采伐剩余物堆积、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严重等情况,不进行 清理无法整地造林的,可进行林地清理。清理时,应充分保留
14、原生植被,不得砍山炼山。 7.1.3 造林整地严格限制使用大型机械整地,减少施工机械对原生植被和土壤反复碾压产生的破坏。 7.1.4 造林整地应尽量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造林整地,应设置截水沟、植物 篱、溢洪道、排水性截水沟等水土保护设施。 7.2 生物多样性保护 7.2.1 植物保护 7.2.1.1 除枯死木、濒死木、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林木经批准可以采伐外,其它林木应注重保留。 7.2.1.2 保留国家、地方重点保护,以及列入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的树种和植物种类。 7.2.1.3 小面积皆伐应注重保留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特殊作用,并能与更新树种形成混交的树种。 7.2.1.4 利
15、用优良乡土树种造林或补植补播。 7.2.1.5 营造混交林,避免大面积单一树种纯林。 7.2.2 野生动物生境保护 7.2.2.1 改造区内树冠上有鸟巢的林木,以及动物巢穴、隐蔽地周围的林木,应注重保留。 7.2.2.2 保护野生动物生活和迁移廊道,根据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合理安排改造时间,减少对野生动 物产生的惊扰。 7.2.2.3 发现改造区内有珍稀濒危动物时,应对其活动范围内的改造小班采用惊扰程度小的改造方式 开展改造,避免其生境破碎化。 7.2.2.4 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使用。 7.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外来物种控制 7.3.1 严格控制林业有害生物传播途径。选
16、择的伴生树种不应与主要树种存在共同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做好进入改造区的苗木(种子)检疫;按规定和相关技术标准处理改造区内感染有害生物的林木。 7.3.2 严格控制外来物种,选用引进树种时,应选择引种试验后证明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不造成负 面影响的树种。 8 作业设计 参照LY/T 1690执行。 9 施工 参照LY/T 1690执行。 10 检查验收 参照LY/T 1690执行。 11 档案管理 DB63/T 17702020 7 参照LY/T 1690执行。 DB63/T 17702020 8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不同改造方式选择树种 表A.1 不同改造方式选择树种 改造方式
17、 坡向 树种 阳坡、半阳坡 祁连圆柏、柽柳、柠条、油松、樟子松、河北杨、小叶杨、山杏、沙枣、 杜梨等。 更替改造 阴坡、半阴坡 青海云杉、油松、樟子松、青杨、小青杨、小叶杨、杜梨、海棠、沙棘等。 阳坡、半阳坡 祁连圆柏、柽柳、柠条、油松、樟子松、河北杨、小叶杨、山杏、沙枣、 杜梨等。 择伐补植改造 阴坡、半阴坡 青海云杉、油松、樟子松、青杨、小青杨、小叶杨、杜梨、海棠、沙棘等。 DB63/T 17702020 9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多种改造方式具体方法 表B.1 多种改造方式具体方法 改造方式 具体方法 灌溉 每年开展3次5次, 施肥 结合浇水,于林木生长期每年施1次2次基肥
18、、追肥。 松土除草、割冠 目地树种幼苗幼树的生长明显受周围杂草、杂灌、藤本植物等影响,结合松土清除林木周边杂 草、割灌,松土深度10cm15cm,每株作业范围最小直径不低于80cm,作业的同时注重保护珍 稀濒危植物和有益动物的栖息地。 修枝 修枝后阔叶树的保留冠大于等于当前树高2/3、针叶树的保留冠大于等于当前树高1/2。 平茬 对萌生能力强的中幼龄退化乔木林和老化退化灌木林进行平茬。对平茬后的退化乔木林,萌发 新枝条1年2年后应及时定株、确定合理密度;以平茬为主要改造技术的灌木林,应采取带状 更替作业方式,相邻作业带之间应保留不少于作业带宽度的保留带,等萌发幼树生长稳定后(一 般2年),再平茬剩余部分。 嫁接 对生长不良、无培育前途并适宜嫁接的中幼龄林木,采用低位换头或枝接等方法,改造成有培 育前途的林木。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随时观察病虫害发生的状况,及时加以防治;制定制定科学 的病虫害防治预案,做到准确、及时、有效。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