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S 备案号: 16822-2005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 DB6 3 / 5 0 0 2 0 0 5 马铃 薯 青薯 号 2 0 0 5 - 0 3 - 3 0 发布 2 0 0 5 - 0 6 - 2 8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发布发布发布 DB63/ 5002005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是资料性附录、附录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海省种子管理站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永成 纳添仓 王志远 DB63/ 5002005 1 马铃薯 青薯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青
2、薯号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经济性状、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 适宜种植地区。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 教学、 农技、 推广、 生产单位、 种子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 繁 殖、检验、推广、收购和销售。 2 技术内容 2.1 品种来源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 1995年以固 33 1 为母本,以 92 9 44( 73 21 1 Desiree) 为父 本, 通 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原 代号为 6 6 1( 95 6 61),属 SolanumtuberosumSSP tuberosum2005 年元月 10日青海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现定名为青薯号,品种
3、合格 证号为青种合字第 0195号。 2.2 特征特性 2.2.1 植株性状 半光生幼芽顶部较尖, 呈紫色, 中部黄色,基部椭圆形, 浅紫色, 茸毛少。 幼苗直立、 深绿色, 株 丛繁茂,生长势强。株高 91.20 5.38厘米,茎粗 1.37 0.19厘米,茎绿色、茎横断面三棱型,茎翼直 状。 主茎数 3.00 1.00个, 分枝数 4.00 1.00个, 着生部位较低, 叶色深绿, 中等大小, 边缘平展, 复 叶椭圆形, 排列中等紧密, 互生或对生, 有 4 对侧小叶, 顶小叶钝形, 次生小叶 4 对, 互生或对生, 第 二 对较大,托叶呈镰形。 2.2.2 花果性状 聚伞花序,有 7 8
4、 朵花,排列较蔬松,花蕾椭圆形,黄色,总花梗长 10.20 2.00厘米,花柄节绿 色; 萼 片绿色, 尖锐形, 花 冠紫色, 直 径 3.40 0.20厘米; 花 瓣尖, 深紫色, 基 部深紫色, 雌蕊花柱 长 , 柱头圆形,二分裂,绿色;雄蕊 5 枚,聚合成圆柱状,黄色。无天然果。 2.2.3 薯块形状 薯块圆形, 表皮光滑, 性状有椭圆和圆形。 表皮白色, 薯肉白色, 致密度紧。 芽眼浅,芽眼数 5 7 个,芽眉半月形,脐部浅,结薯集中,休眠期 35 4 天,耐贮藏。 2.2.4 经济性状 单株产量 0.80 0.23千克, 单 株结薯数 5.63 1.77个, 单 块重 0.24 0.
5、09千克, 块 茎淀粉 18.19 , 蒸食品味好, 25.08mg 100g,粗蛋白 2.12,还原糖 0.170。 2.2.5 属性及生育期 属晚熟品种。播种至出苗期 31 2 天,期间 5 的积温 322.20 3.80 ;出苗至现蕾期 24 3 天, 期间 5 的积温 239.50 4.30 ;现蕾至成熟期 82 3 天,期间 5 的积温 1932.20 3.40 ;生育 期 107 5 天 , 期间 5 的积温 2171.70 7.60 , 全生 育 期 138 8 天 , 期间 5 的积温 2493.90 11.40 。 2.2.6 抗逆性 耐旱、耐寒性强,耐盐碱性强。 2.2.7
6、 抗病性 DB63/ 5002005 2 抗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 2.3 栽培要点 2.3.1 耕作水平 该品种属晚熟品种, 结薯较晚, 结薯层深, 前茬作物收获后, 对土壤进行秋深翻、 翻匀、 翻松, 在 翻地前施农家肥,有灌溉条件的应进行冬灌,并耙耱保墒。未进行冬灌的地块可在播前 7 10天进行春 灌,播前进行施肥,灭虫,灭草,然后进行深翻,耙耱平后播种。 2.3.2 施肥水平 每公顷施有机肥 30.000 60.000吨 ( 2000 4000千克亩) , 纯氮 0.150吨 ( 10.00千克亩) , 五 氧化二磷 0.078吨 ( 5.20千克亩) , 氧化钾 0.150吨 (
7、10.00千克亩) , 现蕾至开花前追施纯氮 0.069 吨( 4.6千克亩)。 2.3.3 播种方法 2.3.3.1 种薯选择 播前选择无病、无伤的幼壮薯作种,整薯播种,切种时随时进行切刀消毒。 2.3.3.2 适宜播期、播量及方法 该品种适宜播期为 4 月中旬。播 种量每公顷 2.250 3.000吨 ( 150.00 200.00千 克 亩 ) 。行距 70.00 厘米,株距为 25.00 30.00厘米,水地密度 4.50万株公顷( 3000.00株亩),旱地密度 6.00万株 公顷( 4000.00株亩)。热量高的川水地区实行等行平种,或宽窄行种植,宽行 80.00 100.00厘
8、米 , 窄行 25.00 30.00厘米,热量低的脑山地区可起垄等行距种植。 2.3.4 田间管理 苗齐后除草松土,开花前及时灌水、施肥、培土。开花前后喷施磷酸二氢钾 2 3 次。 2.3.5 防治病、虫、草害 2.3.5.1 选地选茬 选择三年以上未种马铃薯, 土地平整, 肥沃、 耕层深厚, 通气性好的地块。 在生育期发现病株, 随 时拨除,并用药剂进行防治。 2.3.5.2 播前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并用药剂防治病虫害。 2.4 收获与贮藏 于 9 月下旬田间植株茎叶枯黄 90.00以上时收获,防止机械损伤,在阴凉通风处放置 1 2 天后 入窖,堆高不超过 1 米,窖温稳定控制在
9、 1 4 为宜。 3 生产能力及适宜地区 3.1 生产能力 该品种在水地种植每公顷产量 37.500 45.000吨( 2500.00 3000.00千克亩) ; 在 半浅半脑地 区 种植每公顷产量 30.000 35.000吨( 2000.00 2500.00千克亩)。 3.2 适宜地区 本品种适宜于我省川水及低、中、高位山旱地种植。 DB63/ 5002005 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西宁市莫家泉湾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A.2 时间 2001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海拔 2309.00米,年降水 343.00毫米,年平均气温 4.70 ,日平均气温
10、稳定通过 0 初日 3 月 26 日 , 终日 10月 28日,期 间积温 2724.70 ; 稳定 通 过 5 初日 4 月 15日 , 终日 10月 10日,期 间积温 2485.90 ,无霜期 124天。土壤类型栗钙土,土种白黄土,质地 粉砂壤。土壤有机 质 1.900,全氮 0.112 , 全磷 0.270, 全钾 2.550; 碱解氮 93.00mg kg, 速效磷 47.00mg kg、 速效钾 150.00mg kg, 属湟 水 流域灌区,灌溉条件较方便。 DB63/ 5002005 4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能力情况 B.1 2003年在大通县长宁镇高水肥条件地种植 0.130公顷( 2.00亩),平均每公顷产量 46.451吨 ( 3096.70千克亩)。 B.2 2003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一般水 肥条件种 植 0.130公顷( 2.00亩),平均每公顷产量 42.966 吨( 2864.40千克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