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 T 3105-2019 杨直角叶蜂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499312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1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Y T 3105-2019 杨直角叶蜂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LY T 3105-2019 杨直角叶蜂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LY T 3105-2019 杨直角叶蜂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LY T 3105-2019 杨直角叶蜂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LY T 3105-2019 杨直角叶蜂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 B 65 LY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业 行 业 标 准 LY/T 3105 2019 杨直角叶蜂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trolling Stauronematus platycerus( Hartig) (发布稿) 2019 - 10 - 23 发布 2020 - 04 - 01 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 LY/T 3105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林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522)归口。 本标准起

2、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北京市门头沟区 林业工作站、河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宗世祥、李涛、孙淑萍、黄瑞芬、王涛、盛茂领、黄维正、王西南、武海卫、 张艳星。 LY/T 31052019 1 杨直角叶蜂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杨直角叶蜂 Stauronematus platycerus( Hartig)虫情调查、防治措施等。 本标准适用于杨直角叶蜂和杨树其他叶蜂类害虫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

3、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6 造林 技术 规程 LY/T 2024 2012 轻型直升机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 LY/T 1681 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杨直角叶蜂 Stauronematus platycerus( Hartig) 又名杨扁角叶蜂,属膜翅目 Hymenoptera广腰亚目 Symphyta叶蜂科 Tenthredinidae后爪叶蜂属 Stauronematus,是杨树 Populus spp.等的重要食叶害虫。各虫态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国内外分布参

4、见附录 A。 4 虫情监测 4.1 线路踏查 幼虫危害期,在寄主分布范围内,沿林道、河渠、农田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线路进行踏查,采取机 械取样法选取 100株,查看杨树叶片是否有窗斑,孔洞等被害情况(参见附录 A)。 将踏查结果填入 线 路踏查记录表 , 相关表格参见附录 B。 确定发生地点和范围后,根据需要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 4.2 标准地调查 4.2.1 标准地设置 在杨直角叶蜂发生区,以小班为单位,有虫株率达到 10以上的林分, 设立标准地详查。 标准地面 积一般为 0.2 hm2 0.3 hm2,标准地内寄主树种不少于 100株。 4.2.2 确定标准株 LY/T 31052019

5、 2 标准地内,一般片林采用对角线法、 “Z”字形法随机抽取标准株;林网可每隔 10株 20株选取 1株进 行调查;每块标准地一般选取标准株不少于 30株。 4.3 调查方法 幼虫发生期 , 记录每个标准株 是否有 幼虫 危害 ,并将结果记入调查统计表 ,统计有虫株率,失叶率 , 相关表格参见附录 B。 4.4 发生程度指标 发生程度分为轻、中、 重 3个等级,划分标准 参考 LY/T 1681 2006对食叶类害虫的相关规定 。 表 1 杨直角叶蜂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调查阶段 统计指标 发生危害程度 轻( +) 中( +) 重( +) 幼虫 失叶率() 20 20 60 60 5 防治策略及方

6、法 5.1 防治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以改善杨树林生态环境为核心,加强 营林措施,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在防治杨树其他重要食叶害虫的同 时兼顾该类害虫 的防治。 5.2 防治方法 5.2.1 营林防治 适地适树造林或营造混交林。造林设计时,注重选用杨树优良品种与适宜的乡土树种,实行块状或 带状规划,间植其他适宜树种。具体技术 按 GB/T 15776的规定执行。 5.2.2 药剂防治 5.2.2.1 参考药剂、用量及方式 参考药剂、用量、施药方式等参见附录 C.1。 5.2.2.2 防治历 幼虫防治在 2龄 3龄期 ,具体防治历

7、参见附录 C.2。 5.2.2.3 安全要求 防治作业 中, 轻型直升机等航空器喷雾应按 LY/T 2024 2012有关要求操作。 LY/T 31052019 3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杨直角叶蜂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A.1 形态特征 雌虫(图 A.1):体长 6.0 mm 8.0 mm。体黑色 ; 头、胸黑色,翅基片黄色,足除基节基部,前、 中足跗节端部,后足胫节端部,后足跗节为褐色外,其余均为黄色 ; 翅透明,翅痣黑褐色,翅脉淡褐色 ; 腹部黑色。 触角鞭节(图 A.3上)长圆柱形,向端部渐细。 雄虫:体长 5.0 mm 6.0 mm。触角 第 1鞭节 4鞭节 (图 A.3下

8、) 侧扁, 第 1节 鞭节 长为宽的 4倍 , 第 1节 6节各节端部横向加宽如角状,基部收缩。其余 特征 同雌虫。 卵:椭圆形,长约 1.3 mm 1.5 mm,宽约 0.3 mm。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为灰黄色至灰褐色。 幼虫(图 A.2):初孵 幼虫体长 1.8 mm 2.0 mm,老熟幼虫长 9.0 mm 11.0 mm。头黑褐色,头顶 稍具绿色,唇基前缘平截 ; 体鲜绿色,胸部各节两侧具 4黑斑,胸足黄褐色,体具不均匀褐色小圆点。 蛹(图 A.4):长 6.0 mm 7.5 mm。 初期浅绿色,后期灰褐色至黑褐色。 茧(图 A.5):长 5.0 mm 8.0 mm。黄褐色至棕褐色 。

9、A.2 生物学特性 该虫在河南 、山东、江苏等省份 1年发生 7代 8代(年生活史见 图 A.5)。每年 3月中、下旬化蛹, 4 月中旬成虫羽化, 4月下旬第 1代幼虫出现,幼虫 5龄, 1龄 2龄幼虫群集取食, 5月初 老熟幼虫下地化蛹, 5月中旬成虫羽化, 5月下旬第 2代幼虫出现, 5月末老熟幼虫化蛹, 6月上旬羽化, 6月中旬为幼虫期,中 旬末入土化蛹 , 以此经历 8代。成虫多在午后羽化,次日即产卵,单雌产卵量 30粒 50粒,卵产于叶背 面主脉两侧皮层下,每处 1粒 2粒卵。 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下树,结褐色至棕褐色丝茧越冬。 A.3 寄主 北京杨 Populus beijing

10、ensis W.Y. Hsu、欧美杨 P. canadensis Moench、钻天杨 P. nigra var. italica ( Moench) Koehne、旱柳 Salix mtsudana Koidz等。 A.4 分布 A.4.1 国内 新疆、甘肃、陕西、北京、河南、山东、江苏、湖北等省区。 A.4.2 国外 欧洲、北美、西伯利亚等。 LY/T 31052019 4 A.5 杨直角叶蜂年生活史 表 A.1 杨直角叶蜂年生活史(河南、江苏、山东)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2 月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11、中 下 上 中 下 越冬代 () +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第四代 + 第五代 + 第六代 + 第七代 + 越冬代 注: 幼虫; 卵; 蛹; + 成虫; ()茧。 LY/T 31052019 5 A.6 杨直角叶蜂形态图 图 A.1 雌虫背面观 图 A.2 幼虫及危害状 图 A.3 触角侧面观(上:雌虫;下:雄虫) 图 A.4 蛹 图 A.5 茧 LY/T 31052019 6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杨直角叶蜂调查记录表 表 B.1 杨直角叶蜂线路踏查记录表 县名称: 县代码: 乡镇名称: 乡镇代码: 踏查路线编号: 调查面积: 踏查点名称 经纬度 林分组成 是否需

12、要设置标准地 标准地编号 备注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表 B.2 杨直角叶蜂标准地调查记录表 林班小班名 称: 小班面积: 林龄: 标准地号: 踏查路线编号: 标准地面积: 经纬度: 海拔: 标准树号 有虫数(头) 备注 1 2 30 调查株数 有虫株数 有虫株率() 失叶率() 发生程度 轻 中 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LY/T 31052019 7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参考药剂及防治历 C.1 参考药剂、用量及施药方式 药剂种类 参考用量 施药方式 施药时间 苏云金杆菌( Bt) 8000 IU/mg 可湿性粉剂 1000 g/hm 2 1500 g/hm2 喷雾 上午

13、08:00 10:00 下午 16:00 18:00 1.2苦 烟乳油 750 ml/hm2 800 倍液 1200 倍液 喷雾 25灭幼脲 III 号悬浮剂 400 g/hm2 500 g/hm2 1500 倍液 2000 倍液 喷雾 1.8阿维菌素乳油 600 ml/hm2 1000 ml/hm2 3000 倍液 4000 倍液 喷雾 600 ml/hm2 1000 ml/hm2 药剂:柴油( 1:20 1:40) 喷烟 C.2 防治历 时间 虫态 防治方法 要点说明 5 月 8 月 幼虫 根据初龄幼虫具有群集取食特点,人工摘除有虫叶片 的同时兼顾舟蛾类虫苞。 集中销毁。 喷施 8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或 1.2苦 烟乳油或 1.8阿维菌素乳油喷雾,或 25灭幼脲 III 号悬浮剂喷烟。 幼 虫 2 龄 3 龄前施药,并 结合舟蛾类等其他杨树食叶 害虫的防治。 注: 以河南、江苏地区为例,防治杨直角叶蜂的过程中,应结合杨树其他类食叶害虫的防治。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LY林业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