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61 LY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业 行 业 标 准 LY/T 3121 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 南 樟属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DUS) Cinnamomum Trew (发布稿) 2019 - 10 - 23 发布 2020 - 04 - 01 实施 国家林业 和草原 局 发布 LY/T 3121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
2、、定义 . 1 4 DUS 测试技术要求 . 1 4.1 测试材料 . 1 4.2 测试方法 . 1 5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评价 . 3 5.1 特异性 . 3 5.2 一致性 . 3 5.3 稳定性 . 3 6 6 品种分组 . 3 6.1 品种分组说明 . 3 6.2 分组性状 . 3 7 性状特征和相关符号说明 . 4 7.1 性状类 型 . 4 7.2 表达状态及代码 . 4 7.3 表达类型 . 4 7.4 标准品种 . 4 7.5 符号说明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品种性状特征 .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技术问卷 . 12 参考文献 . 14 LY/T 3121
3、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9557.1-2004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 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 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 和草原 局 植物 新品种保护办公室 提出并 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林业 科 学研究 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华东, 姚小华,王开良,林萍,常君,曹永庆,龙伟,张成才。 LY/T 3121 2019 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樟属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樟科( Lauraceae)樟属( Cinnamomum)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 技术
4、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原则及技术问卷的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樟科樟属 樟组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测试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57.1-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 性测试指南 总则 3 术语、定义 GB T 19557.1 2004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DUS 测试技术要求 4.1 测试材料 4.1.1 由审批机构通知送交测试品种的时间、地点及测试品种所需要的材料数量和
5、质量。从非测试地 国家或地区递交的材料,申请人应按照进出境和运输的相关规定提供海关、植物检疫等相关文件。 4.1.2 提交的测试材料应 该是通过 无性繁殖的 2 年 生 以上 植株 。 4.1.3 提供的测试植株数量不少于 10 株。 4.1.4 待测新品种材料应为生长正常、无病虫害感染的植株。 4.1.5 除审批机构允许或者要求对材料进行处理外,提交的植物材料不应进行任何影响性状 表达的额 外处理。如实施过额外处理,应提供处理的详细信息。 4.2 测试方法 4.2.1 测试周期和时间 在符合测试条件的情况下,至少测试一个生长周期。 4.2.2 测试地点 测试 地点 应 为 审批机构指定的测试
6、基地和实验室。 4.2.3 测试条件 LY/T 3121 2019 2 测试应该在待测新品种相关性状能够完整表达的条件下进行,待测品种和相似品种的田间管理要严 格一致,所选取的测试材料至少应在测试场所种植 两年 以上。 4.2.4 试验设计 4.2.4.1 待测品种与标准品种或相似品种应种植在相同地点和环境条件下,设置 3 个重复,每重复 3 4 株。 4.2.4.2 如果测试需要提取植株某些部位作为样品时,样品采集不得影响测试植株整个生长 周期的观 测。 4.2.4.3 除非特别声明,所有的观测应针对 10 株植株或取自 10 株植株的相同部位上的材料进行。 4.2.5 同类性状特征的测试
7、4.2.5.1 目测的典型性枝、叶、花、果等性状 (附录 A 表 A 1 测试方法一列中被标记为( a)的性状 ) 枝:选 取测试植株树冠中上部 南 、北两个方 向 正常 发育枝 (每株观测 5个 6个枝条 )作为枝条性状 的测试材料。 嫩 枝指当年抽生 半木质化 枝。 观测部位为枝条中部。 叶:选取测试植株的树冠外围中上部当年生完全展开的叶片 (每株观测 3个 4个枝条,每个枝条分 别 观 测 枝中部 3片 4片叶 )作为叶片性状的测试材料。嫩叶指 春 季 抽发的未成熟 叶 ,老叶指 成熟叶 。 花:选择植株中部发育完全的花序作为测 试材料 ,观测花序数不低于 5个。 果:选择树冠外围中上部
8、的成熟果(果序)作为观测对象,观测果序数不低于 5个 ,果实数量不少 于 15个 。 4.2.5.2 长度性状(附录 A 表 A.中测试方法一列中被标记为( b)的性状) 不加特别说明时,均为在纵向上从基部沿表面量至顶端,测量精度为分级单位的下一位。 4.2.5.3 颜色性状(附录 A 表 A.中测试方法一列中被标记为( c)的性状) 颜色性状的观测应按照 4.2.5.1 取样方法对所采集样品以英国皇家园艺协会 (RHS) 出版的比色卡 (RHS colour chart) 为标准。 4.2.5.4 精油及 其 主 要 成分 含量 (附录 A 表 A.中测试方法一列中被标记为( d)的性状)
9、以 待测 品种 与同龄标准品种植株的树冠外围中上部当年生完全成熟(叶片发育时间 150天以上 ,9-10 月份 )的叶片作为测定材料,叶片 鲜 样不低于 1kg。叶片样品 用 塑料 袋 密封包装,并在 2天内完成精油提 取 与 主成分含量 分析 。 精油 提取方法 :密闭循环式水蒸汽蒸馏法。 桉叶油素、芳樟醇、樟脑、龙脑、 异橙花椒醇 含量 测定方法 :气 -质联用 法 。 4.2.6 个别性状的测试方法 4.2.6.1 三出脉离基长度( A.1 性状特征表 17) 测定 成熟叶 自叶片基部(不含叶柄 )至三出脉分枝部位的长度。 4.2.6.2 花序分枝 级 数( A.1 性状特征表 23)
10、以整个花序为观测对象, 按照 4.2.5.1 取样方法 观测花序分枝 级 数。 4.2.6.3 末级 花序花数( A.1 性状特征表 25) LY/T 3121 2019 3 以末级花序作为观测单元,按照 4.2.5.1 取样方法测定末级花 序 上的花数。 4.2.7 附加测试 通过自然授粉或人工授粉获得的杂交新品种,如果稳定性测试存在疑问,应附加对其亲本的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 5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评价 5.1 特异性 如果性状的差异满足差异恒定和差异显著,视为具有特异性。 5.1.1 差异恒定 如果待测新品种与相似品种间差异非 常清楚,只需要一个生长周期的测试。在某些情况下因
11、环境因 素的影响,使待测新品种与相似品种间差异不清楚时,则至少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种植点和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生长周期测试。 5.1.2 差异显著 质量性状:待测新品种与相似品种只要有一个性状有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数量性状:待测新品种与相似品种至少有两个性状有差异,或者一个性状的两个代码(见附录 A中 表 A.1)的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假性质量性状:待测新品种与相似品种至少有两个性状有差异,或者一个性状的两个不连贯代码的 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5.2 一致 性 一致性判断采用异型株法。根据 1%群体标准和 95%可靠性概率, 10株观测植株中异型株的最大允许
12、 值为 1。 5.3 稳定性 5.3.1 申请品种在测试中符合特异性和一致性要求,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5.3.2 特殊情况或存在疑问时,需要通过再次测试一个生长周期,或者申请人提供新的测试材料,测 试其是否与先前提供的测试材料表达出相同的特征。 6 品种分组 6.1 品种分组说明 依据 6.2分组性状确定待测新品种的分组情况,并选择相似品种,使其包含在特异性的测试中。 6.2 分组性状 6.2.1 枝:嫩枝颜色(表 A.1 性状特征序号 4) 。 6.2.2 叶:嫩叶颜色(表 A.1 性状特征序号 7) 。 LY/T 3121 2019 4 6.2.3 叶 : 叶脉类型 (表 A.1 性
13、状特征序号 15) 。 7 性状 类型 和相关符号说明 7.1 性状类型 7.1.1 星号性状(表 A.1 被标注“( *)”的性状):是指新品种审查时为协调统一性状描述而采用的 重要的品种性状,进行 DUS 测试时应对所有“星号性状”进行测试。 7.1.2 加号性状(表 A.1 被标注“( +)”的性状):是指对表 A.1 性状特征表中进行图解说明的性状 (见 A.2)。 7.2 表达状态及代码 表 A.1中性状特征描述已经明确给出每个性状表达状态的标准定义,为便于对性状表达状态进行描 述并分析比较,每个表达状态都有一个对应的数字代码。 7.3 表达类型 GB/T 19557.1-2004提
14、供了性状的表达类型: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和假性质量性状的名词解释。 7.4 标准品种 用于准确、形象地演示某一性状(特别是数量性状)表达状态的品种。 7.5 符号说明 附录 A表 A.1中出现的符号说明如下: ( *):星号性状,见 7.1.1; ( +):加号性状,见 7.1.2; QL:质量性状,见 7.3; QN:数量性状,见 7.3; PQ:假性质量性状,见 7.3; MG:针对一组植株或植株部位进行单次测量得到单个记录; MS:针对一定数量的植株或植株部位分别进行测量得到多个记录; VG:针对一组 植株或植株部位进行单次目测得到单个记录; VS:针对一定数量的植株或植株部位分别进行目测
15、得到多个记录; ( a) 、( b)、( c)、( d) : 分别 对应 4.2.5.1、 4.2.5.2、 4.2.5.3、 4.2.5.4。 A LY/T 3121 2019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品种性状特征 A.1 性状特征表 见表 A.1。 表 A.1 性状特征表 序号 性状类型 性状性质 测试方法 性状 特征 性状 描述 标准品种 代码 中文名 学 名 1 PQ * VG 植株:冠型 圆 球 型 圆锥 型 1 2 2 PQ * VG (c) 枝:嫩枝颜 色 黄 绿 红 紫 3 5 7 9 3 QL * + VG 枝:嫩枝基 环 无 有 1 9 4 PQ * VG 枝:嫩枝
16、基 环颜色 绿 红 紫 3 5 7 5 PQ * VG (a、 c) 枝: 老枝 颜 色 黄 绿 红 紫 3 5 7 9 6 QL * VG (a) 枝:绒毛 无 有 1 9 7 PQ * VG (c) 叶:嫩叶颜 色 黄色 绿色 红色 紫红 3 5 7 9 8 QL * + VG (a) 叶:着生 类型 互生 近对生 1 9 LY/T 3121 2019 6 序号 性状类型 性状性质 测试方法 性状 特征 性状 描述 标准品种 代码 中文名 学 名 9 PQ + VG (a) 叶:着生 状 态 上斜 水平 下垂 1 2 3 10 PQ * + VG (a) 叶: 叶片 形 状 披针形 卵 圆
17、 形 椭圆 形 倒卵 圆 形 近圆形 1 2 3 4 11 QL * VG (a) 叶:叶缘 波 曲 无 有 1 9 12 PQ + VG (a) 叶:叶尖 形 状 渐尖 短 尖 尾尖 御黄 涌金 C. comphora Yuhuang C. comphora Yongjin 1 2 3 13 QN MS (a、 b) 叶:长度 短 中 长 涌金 盛赣 C. comphora Yongjin C. comphora Shenggan 3 5 7 14 QN MS (a、 b) 叶:宽度 窄 中 宽 盛赣 C. comphora Shenggan 3 5 7 15 QL * + VG (a) 叶
18、: 叶 脉 类 型 三出脉 离基三出脉 羽状脉 1 2 3 16 QL * VG (a) 叶:脉腺 无 有 1 9 17 QN MS (b) 叶:三出脉 离基长度 短 中 长 涌金 C. comphora Yongjin 3 5 7 18 QL VG (a) 叶:老叶绒 毛 无 有 1 9 19 QN MS (b) 叶:叶柄长 度 短 中 长 涌金 C. comphora Yongjin 3 5 7 20 QL * + VG (a) 花:花序形 状 圆 锥形 伞形 伞房形 总状 1 2 3 4 LY/T 3121 2019 7 序号 性状类型 性状性质 测试方法 性状 特征 性状 描述 标准品
19、种 代码 中文名 学 名 21 QL * VG (a) 花:花序着 生部位 顶生 腋生 顶生及腋生 1 2 3 22 QL * VG (a) 花 :花梗被 毛 无 有 1 9 23 QL * + VS (a) 花 :花 序分 枝 级 数 1 级 2 级 3 级 1 2 3 24 QN VS (a、 b) 花:花序长 度 短 中 长 涌金 C. comphora Yongjin 3 5 7 25 QN VG (a) 花: 末级 花 序 花 数 少 中 多 龙脑香 涌金 C. longepaniculatum Longnaoxiang C. comphora Yongjin 3 5 7 26 PQ
20、 * VG (c) 花:颜色 白 淡黄 黄 1 3 5 27 PQ * VG (a) (b) 果:果形 圆 球形 卵 圆球 形 椭圆 球 形 1 2 3 28 QN MS (a) 果: 果径 小 中 大 御黄 C. comphora Yuhuang 3 5 7 29 QN MS (a) 果:果 穗 果 数 少 中 多 御黄 C. comphora Yuhuang 3 5 7 30 PQ * + VG (a) 果:果托 形 状 广口倒锥 形 倒锥 形 1 2 31 QL + VG 果:果托 顶 端裂口 无 有 32 PQ * VG (c) 果: 果皮 颜 色 紫红色 黑色 1 2 33 QL V
21、G (a) 种子:表面 突起 无 有 1 9 LY/T 3121 2019 8 序号 性状类型 性状性质 测试方法 性状 特征 性状 描述 标准品种 代码 中文名 学 名 34 QN MS (d) 叶片 精油 : 含量 低 中 高 御黄 龙脑 1 号 C. comphora Yuhuang C. comphora Longnao 1 3 5 7 35 QN MS (d) 叶片 精油: 桉叶油 醇 含量 (%) 低 中 高 龙脑 1 号 洪桉樟 C. comphora Longnao 1 C. comphora Honganzhang 3 5 7 36 QN MS (d) 叶片 精油: 芳樟醇含
22、 量 (%) 低 中 高 千叶香 C. comphora Qianyexiang 3 5 7 37 QN MS (d) 叶片 精油: 樟脑含量 (%) 低 中 高 脑 1316 C. comphora Nao1316 3 5 7 38 QN MS (d) 叶片 精油: 龙脑含量 (%) 低 中 高 龙脑香 龙脑 1 号 C.longepaniculatum longnaoxiang C. comphora Longnao 1 3 5 7 39 QN MS (d) 叶片 精油: 异橙花 椒 醇 含量 (%) 低 中 高 龙脑 1 号 C. comphora Longnao 1 3 5 7 A.2
23、 性状特征表图解 A.2.1 性状特征表序号 3性状, 枝 : 嫩枝 基环 1 9 无 有 LY/T 3121 2019 9 A.2.2 性状特征表序号 8性状,叶:着生 类型 1 9 互生 近对生 A.2.3 性状特征表序号 9性状 , 叶 : 着生状态 1 2 3 上斜 水平 下垂 A.2.4 性状特征表序号 10性状 , 叶 : 叶片形状 LY/T 3121 2019 10 1 2 3 4 5 披针形 卵圆形 倒卵圆形 椭圆形 近圆形 A.2.5 性状特征表序号 12性状,叶:叶尖 1 2 3 渐尖 短尖 尾状渐尖 A.2.6 性状特征表序号 15性状,叶:脉相 1 2 3 羽状脉 离基
24、三出脉 三出脉 A.2.7 性状特征表序号 20性状,花:花序形状 LY/T 3121 2019 11 1 2 3 4 圆 锥形 伞形 伞房形 总状 A.2.8 性状特征表序号 23性状,花:花序 分枝级数 1 2 3 1 级 2 级 3 级 A.2.9 性状特征表序号 30性状,果:果托形状 1 2 LY/T 3121 2019 12 A.2.10 性状特征表序号 31性状,果:果托形状 1 9 无 有 杯形 浅杯形 LY/T 3121 2019 13 A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技术问卷 1. 申请注册的品种名称(请注明中文名和学名): 2.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共同申请人: 地
25、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3. 品种起源 品种发现者: 发现日期: 育种者: 育种时间: 杂交选育: ( 母本) (父本): 实生选育: (母本) 其他育种途径: 选育过程摘要: 4. 主要特征(第 1 栏括弧中的数字为附录 A 表 A.1 中性状序号,请在相符合的 性状 特征代码后的 中划“ ”) 4.1( 1) 植株:冠形 1 圆 球 形 9 圆锥 形 4.2( 2) 枝:嫩枝颜色 3 黄 5 绿 7 红 9 紫红 4.3( 3) 枝:嫩枝基环 1 无 9 有 4.4( 4) 枝:嫩枝基环颜色 3 绿 5 红 7 紫红 4.5( 7) 叶:嫩叶颜色 3 红 5 绿 红
26、3 紫红 4.6( 8) 叶:着生类型 1 互生 2 近对生 4.7( 12) 叶:叶尖形状 1 渐尖 3 短尖 5 尾尖 4.8( 15) 叶: 叶 脉 类型 1 三出脉 2 离基三出脉 3 羽状脉 4.9( 20) 花:花序形状 1 圆 锥 2 总状 3 伞形 4.10( 26) 花:颜色 1 白 3 嫩黄 4.11( 30) 果:果托形状 1 倒锥 形 2 广口倒锥 形 4.12( 32) 果:果皮颜色 1 紫红色 2 黑色 LY/T 3121 2019 14 5. 相似品种比较信息 与该品种相似的品种名称: 与相似品种的典型差异: 6. 品种 性状 综述(按照表 A.1 性状特征表的内
27、容详细描述) 7. 附加信息(能够区分品种的性状特征等) 7.1 抗逆性和适应性(抗旱、抗寒、耐涝、抗盐碱、抗病虫害等特性): 7.2 繁殖要点: 7.3 栽培管理要点: 7.4 其他信息: 8. 测试要求(该品种测试所需特 殊条件等) 9. 有助于辨别申请品种的其他信息 注:上述表格各条款与留空格不足时可另附 A4 纸补充说明。 申请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C LY/T 3121 2019 15 参 考 文 献 1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关于测试指南制定的相关文件 : TGP/5 Experience and Cooperation in DUS Testing TGP/6 Arran
28、gements for DUS Testing TGP/7 Development of Test Guidelines TGP/8 Trial Design and Techniques Used in The Examination of Distinctness ,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TGP/9 Examining Distinctness TGP/10 Examining Uniformity TGP/11 Examining Stability TGP/14 Glossary of Technical , Botanical and Statistic
29、al Terms Used in UPOV Documents TGP/15 New Types of Characteristics 2 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科学出版社 .北京 . 1991: 60-108, 31 卷 :151-154 3 郑万钧 .中国树木志 (第二册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5: 1360-1362. 4 张国防 ,陈存及 ,陈志平 等 . 福建省樟树叶精油的主成分分析及其化学型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 17(1):24 -27 5 王以红 ,覃子海 ,吴幼媚 等 . 芳樟醇型樟树选优与其无性系的含樟油性状评价 . 西部林业科学 . 2010, 39(2):18-21 6 胡文杰 ,高捍东 ,江香梅 等 . 樟树油樟、脑樟和异樟化学型的叶精油成分及含量分析 . 中南 林业 科技大学学报 , 2012, 32(11):186-194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