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 T 1956-2020 公路半刚性基层全厚度现场拌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1503161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5 T 1956-2020 公路半刚性基层全厚度现场拌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DB15 T 1956-2020 公路半刚性基层全厚度现场拌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DB15 T 1956-2020 公路半刚性基层全厚度现场拌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DB15 T 1956-2020 公路半刚性基层全厚度现场拌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DB15 T 1956-2020 公路半刚性基层全厚度现场拌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93.080.01 P 66 DB15 内蒙古自治区 地方标准 DB15/T 1956 2020 2020-08-28 发布 2020-09-28 实施 公路半刚性基层全厚度现场拌合 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ull thickness semi-Rigid base course of highway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1956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原材

2、料要求 . 2 5.1 一般规定 . 2 5.2 水泥及添加剂 . 2 5.3 石灰 . 2 5.4 粉煤灰 . 3 5.5 水 . 3 5.6 集料 . 3 6 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 . 4 6.1 一般规定 . 4 6.2 强度要求 . 5 6.3 强度试验及计算 . 6 6.4 无机结合料的计算和比例 . 7 6.5 混合料级配及技术要求 . 8 6.6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 11 6.7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施工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段技术要求 . 12 7 机械设备 . 13 7.1 机械设备配置 . 13 7.2 机械性能要求 . 13 8 施工 . 14 8.1 一

3、般规定 . 14 8.2 施工准备 . 15 8.3 布料整平 . 15 8.4 现场拌合 . 16 8.5 混合料整平 . 17 8.6 压实 . 17 8.7 接缝处理 . 18 8.8 养生、交通管制 . 18 9 施工质量检验与控制 . 18 9.1 一般规定 . 18 DB15/T 1956 2020 II 9.2 施工过程检测 . 19 9.3 结构层芯样完整性检测 . 20 9.4 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控制 . 20 9.5 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控制 . 21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全厚度现场拌合施工流程 . 22 附录 B(资料

4、性附录) 配合比设计流程图 . 23 附录 C(规范性附录)铣拌设备标定 . 24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干粉撒布车标定 . 26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集料掺配机标定 . 27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集料撒布设备标定 . 28 DB15/T 1956 2020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鄂尔多斯市路泰公路工 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长安大学、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市交 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达拉特旗交通运输局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仲、罗志宝、郝培文、田小、王振华、常培荣、高飞翔、杜

5、雅丽、呼慧、牛 建平、王永生、党志龙、祁鑫、肖国春、白晓军、李建军、张强、宗晓钢、张勇、李志国、刘晓琴、姚 文斌、梁继锁、张治宇、姜永刚、曹振优、张志彪、高飞林。 DB15/T 1956 2020 1 公路半刚性基层全厚度现场拌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半刚性基层全厚度现场拌合设计施工的原材料要求、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机械 设备、施工工艺、质量检验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新建或改扩建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施工,其他等级公路参照执 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

6、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35162 道路基层用缓凝硅酸盐水泥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 设计规范 JTG E4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7、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铣拌 milling planer mixing 铣刨拌和的简称,将物料铣削回收到搅拌仓内,按配合比添加水、添加剂、结合料进行拌和,铣拌 鼓 旋转一圈,完成铣削、回收、拌和、摊铺一个周期。 3.2 全厚度现场铣拌 full thickness site mixing 铣拌设备在最佳含水率下将相同配比的集料及结合料以 15 cm 40 cm的厚度一层一次性现场铣拌。 DB15/T 1956 2020 2 3.3 蟹行转向 crab turn 行走设备在转向工况下,前后轮同向转动且偏转角相同时,车辆处于蟹行状态,即蟹行转向。 4 基本规定 4

8、.1 施工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质量责任,加强各工序质量控制与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4.2 施工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合理的交通疏导方案 和安全措施,严 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4.3 设计施工过程中应注重节约用地,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保护环境。 4.4 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应按强度要求,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混合料类型和配合比,具有良好的抗裂 性、抗冲刷性和抗离析性。 4.5 新建公路半刚性基层施工前应进行材料调查,合理选择集料掺配或撒布方式;改扩建公路半刚性 基层,原路路基整体稳定,路面结构强度良好或下承层回弹模量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本工艺施工, 施工流程参见附

9、录 A。 4.6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施工时,下承层应完好,并满足所处结构层的强度要求。 4.7 铣拌设备应具备蟹行转向功能,无转弯半径 盲区,可精确控制铣拌深度。铣拌仓容积、转子转速 可调,保证铣拌均匀性。 4.8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混合料的均匀性检测。 5 原材料要求 5.1 一般规定 5.1.1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全厚度现场拌合使用的原材料及铣刨回收料应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技术 指标应符合 JTG/T F20的要求。 5.1.2 工业废渣作为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材料使用时,技术指标应满足 JTG/T F20的规定。 5.2 水泥及添加剂 5.2.1 水泥应选用强度等级为 22.5、 32.5、

10、 42.5的通用硅酸盐类水泥或缓凝硅酸盐类水泥,技术指标 应满足 GB 175、 GB/T 35162 的要求, 不得使用快硬、早强或受 潮变质的水泥。 5.2.2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如需更换水泥,应提前进行相关试验检测。采用粉料撒布车撒 布或水泥稀浆车泵送时,不同厂家、不同品牌、不同批次水泥应分仓罐储存,并在清仓或清罐后再灌装。 5.2.3 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 3 h。终凝时间应大于 6 h,且应小于 12 h。 5.2.4 在水泥稳定材料中掺加缓凝剂或早强剂时,应对混合料进行试验验证。缓凝剂和早强剂的技术 要求应符合 JTG/T F30的规定。 DB15/T 1956 2020

11、3 5.3 石灰 5.3.1 石灰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和表 2的规定。 表 1 生石灰技术要求 指标 钙质生石灰 镁质生石灰 试验方法 I II III I II III 有效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 (%) 85 80 70 80 75 65 T 0813 未消化残渣含量 (%) 7 11 17 10 14 20 T 0815 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 (%) 5 5 T 0812 注: 资料来源于 JTG/T F20-2015。 表 2 消石灰技术要求 指标 钙质消石灰 镁质消石灰 试验方法 I II III I II III 有效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 (%) 65 60 55 60 55

12、50 T 0813 含水率( %) 4 4 4 4 4 4 T 0801 细度 0.60 mm方孔筛的筛余( %) 0 1 1 0 1 1 T 0814 0.15 mm方孔筛的筛余( %) 13 20 - 13 20 - T 0814 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 镁含量 (%) 4 4 T 0812 注: 资料来源于 JTG/T F20-2015。 5.3.2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用石灰应不低于 III级技术要求。 5.3.3 基层应采用磨细消石灰。 5.4 粉煤灰 5.4.1 干排或湿排的硅铝粉煤灰和高钙粉煤灰等均可用作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的结合料。粉煤灰技术 要求应符合表 3的规定。 表 3 粉

13、煤灰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Si02 A1203和 Fe2O3总含量( %) 70 T 0816 烧失量( %) 20 T 0817 比表面积( cm2/g) 2500 T 0820 0.3 mm筛孔通过率( %) 90 T 0818 0.075 mm筛孔通过率( %) 70 T 0818 湿粉煤灰含水率( %) 35 T 0801 注: 资料来源于 JTG/T F20-2015。 DB15/T 1956 2020 4 5.4.2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基层使用的粉煤灰,通过率指标不满足表 3要求时,应进行混合 料强度试验,达到设计及本规范 6.2要求的强度指标时,方可使用

14、。 5.5 水 凡是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直接作为基层材料的拌和、养生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进行水 质检验,其技术指标应符合 JTG/T F20的规定。 5.6 集料 5.6.1 集料可直接采用符合级配要求的天然砂砾、砾石、结构层铣刨回收材料,也可采用加工破碎的 硬质岩石或砾石。 5.6.2 煤矸石、煤渣、高炉矿渣、钢渣及其他冶金矿渣等工业废渣可用于修筑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使用前应崩解稳定,通过不同龄期条件下的强度和模量试验及温度收缩和干缩试验等检验评价混合料性 能,技术指标应符合 JTG/T F20的规定。 5.6.3 粗集料的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 0.075 mm以下粉尘含量、软

15、石含量等技术指标应符合 JTG/T F20的规定。 5.6.4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可采 用天然砂、砂砾、石屑、 机制砂等。 5.6.5 细集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4的规定。 表 4 细集料技术指标 项目 水泥稳定 石灰稳定 石灰粉煤灰综合稳定 水泥粉煤灰综合稳定 试验方法 颗粒级配 满足级配要求 T 0327 小于 0.075 mm颗粒塑性指数 17 15 20 12 20 T 0118 有机质含量( %) 2 10 10 2 T 0336 硫酸盐含量( %) 0.25 0.8 0.25 T 0341 注: 资料来源于 JTG/T F20-2015。 5.6

16、.6 细集料的规格应符合表 5的规定。 表 5 细 集 料规格要求 规格名称 工程粒径 ( mm) 通过下列筛孔( mm)的质量百分率( %) 公称粒径 ( mm)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XG1 3 5 100 90 100 0 15 0 5 2.36 4.75 XG2 0 3 100 90 100 0 15 0 2.36 XG3 0 5 100 90 100 0 20 0 4.75 注: 资料来源于 JTG/T F20-2015。 6 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 DB15/T 1956 2020 5 6.1 一般规定 6.1.1 无 机结合料稳定

17、材料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施工配合 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配合比设计流程图参见附录 B。 6.1.2 原材料的检验应包括结合料、被稳定材料及其它相关材料的试验。所有检验指标应满足设计及 JTG/T F20的要求。 6.1.3 改扩建工程利用部分路面材料进行半刚性基层施工时,旧路面不同结构路段、不同强度路段应 独立进行结构设计和混合料组成设计。 6.1.4 目标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a) 选择级配范围; b) 确定结合料类型及集料掺配比例; c) 选择不同结合料剂量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 d) 选择 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满足设

18、计强度要求的结合料剂量。 6.1.5 施工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确定集料掺配方式,采用现场分层撒布或在料场采用级配机掺配; b) 确定结合料添加方式,采用粉料撒布车撒布或水泥稀浆车泵送; c) 撒 布集料,不掺加结合料进行现场铣拌,取样筛析,与铣拌前集料筛析结果对比,检验铣拌设 备铣拌时对集料的破碎情况,确定施工配合比集料掺配比例; d) 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及施工中结合料剂量; e) 验证并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 f) 验证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稳定类材料应确定延迟时间。 6.1.6 确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 料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指标时应采用重型击实方法。

19、6.1.7 应根据当地材料的特点、旧路材料特点和混合料设计要求,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工程级配。 6.1.8 施工过程中,材料品质、规格、生产厂家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材料组成设计。 6.2 强度要求 6.2.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应满足设计及表 6至表 9规定的强度要求。 6.2.2 采用 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6.2.3 水泥稳定材料的 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应符合表 6的规定。 表 6 水泥稳定材料的 7 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单位为兆帕) 结构层 公路等级 重交通 中、轻交 通 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 3.0 5.0 2

20、.0 4.0 底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 2.0 4.0 1.0 3.0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应按设计文件或 9.4、 9.5规定的压实度采用静压法成型。 注: 资料来源于 JTG/T F20-2015。 DB15/T 1956 2020 6 6.2.4 水泥稳定类材料强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控制原材料技术指标和优化级配设计等措施,不应单 纯通过增加水泥剂量来提高混合料强度。 6.2.5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的 7 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应符合表 7的规定,其它工业废渣稳定 材料应按照此标准执行。 表 7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的 7 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 度标准 Rd(单位为兆帕) 结构层 公路

21、等级 重交通 中、轻交通 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 0.8 0.7 底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 0.6 0.5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应按设计文件或 9.4、 9.5规定的压实度采用静压法成型。 注: 资料来源于 JTG/T F20-2015。 6.2.6 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 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应符合表 8的规定。 表 8 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 7 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单位为兆帕) 结构层 公路等级 重交通 中、轻交通 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 3.0 4.0 2.5 3.5 底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 1.5 2.5 1.0 2.0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应按设计文件或 9.4、 9

22、.5规定的压实度采用静压法成型。 注: 资料来源于 JTG/T F20-2015。 6.2.7 石灰稳定材料的 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应符合表 9的规定。 表 9 石灰稳定材料的 7 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Rd(单位为兆帕) 结构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基层 0.8a 底基层 0.5 0.7b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应按设计文件或 9.4、 9.5规定的压实度采用静压法成型,石灰土强度达不到规定 的抗压强度标准时,可添加部分水泥, 或改用另一种土。塑性指数过小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宜改为水泥 稳定。 注: 资料来源于 JTG/T F20-2015。 a在低塑性材料(塑性指数小于 7

23、)地区,石灰稳定砾石土或碎石土的 7 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大于 0.5 MPa( 100 g平衡锥测液限)。 b低限用于塑性指数小于 7的粘性土,且低限值宜仅用于二级以下公路;高限用于塑性指数大于 7的粘性 土。 6.2.8 石灰稳定砾石土或碎石土材料可仅对其中公称最大粒径小于 4.75 mm 的石灰土进行 7 d龄期无 侧限抗压强度验证,且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 0.8 MPa。 6.3 强度试验及计算 6.3.1 强度试验时,应按设计压实度标准采用静压法成型试件。 DB15/T 1956 2020 7 6.3.2 按 JTG E51要求成型直径与高度的比为 1:1的圆柱体试件, 无机结合

24、料稳定细粒材料的试件直 径应为 100 mm,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材料的试件直径应为 150 mm。 6.3.3 强度试验时,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应符合表 10的规定。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大于表中规定 值时,应重新试验或增加试件数量。 表 10 最少试件数量 材料类型 变异系数要求 6 % 10 % 15 % 细粒材料 a 6 9 - 中粒材料 b - 9 13 粗粒材料 c - - 13 a公称最大粒径小 于 16 mm 的材料。 b公称最大粒径不小于 16 mm,且小于 26.5 mm 的材料。 c公称最大粒径不小于 26.5 mm的材料。 6.3.4 根据试验结果,应按式( 1)计算不

25、同结合料剂量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 Cv)Za(1RR0d ( 1) 式中: 0dR 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 ( MPa) ; R 该组试验的强度平均值( MPa); Za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 a而变的系数,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应取保证率为 90 , 即 Za=1.282; Cv 该组试件的变异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6.3.5 强度试验数据处理时,同一组试件中采用 3倍标准差方法剔除异常值,小试件可以有 1个异常 值,中试件 1 2个异常值,大试件 2 3个异常值。异常值超过上述规定的应重新试验。 6.3.6 强度代表值 0dR 应不小于强度标准值 Rd,见式( 2)。当 0

26、dR dR 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 d0d RR ( 2) 式中: 0dR 无侧限抗压强度 代 表值 ( MPa) ; dR 无侧限抗压强度标 准 值 ( MPa)。 6.4 无机结 合料的计算和比例 6.4.1 水泥稳定材料的水泥剂量应以水泥质量占全部干燥被稳定材料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6.4.2 石灰稳定材料的石灰剂量应以石灰质量占全部干燥被稳定材料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6.4.3 石灰工业废渣混合料应采用质量配合比计算,以石灰 :工业废渣 :被稳定材料的质量比表示。 DB15/T 1956 2020 8 6.4.4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和石灰煤渣稳定材料比例采用表 11中推荐值。 表 11

27、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和石灰煤渣稳定材料推荐比例 材料类型 材料名称 使用层位 结合料间比例 结合料与被稳定材料间比例 石灰粉煤灰 硅铝粉煤灰的 石灰粉煤灰类 a 基层或底基层 石灰 :粉煤灰 =1:2 1:9 石灰粉煤灰土 基层或底基层 石灰 :粉煤灰 =1:2 1:4b 石灰粉煤灰 :细粒材料 =30:70c 10:90 石灰粉煤灰稳定级 配碎石或砾石 基层 石灰 :粉煤灰 =1:2 1:4 石灰粉煤灰 :被稳定材料 =20:80 15:85d 石灰煤渣 石灰煤渣稳定材料 基层或底基层 石灰 :煤渣 =20:80 15:85 石灰煤渣土 基层或底基层 石灰 :煤渣 =1:1 1:4 石灰煤渣

28、:细粒材料 =1:1 1:4e 石灰煤渣稳定材料 基层或底基层 石灰 :煤渣 :被稳定材料 =( 7 9) :( 26 33) :( 67 58) 注: 资料来源于 JTG/T F20-2015。 aCaO含量为 2 % 6 %的 硅铝粉煤灰。 b粉 土以 1:2为 宜。 c采用此比例时,石灰与粉煤灰之比宜为 1:2 1:3。 d石灰粉煤灰与粒料之比为 15:85 20:80 时,在混合料中,粒料形成骨架,石灰粉煤灰起填充孔隙和胶结作用。这 种混合料称骨架密实式石灰粉煤灰粒料。 e混合料中石灰应不少于 10 % ,可通过试验选取强度较高的配合比。 6.4.5 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应采用质量配合比

29、计算,以水泥 :粉煤灰 :被稳定材料的质量比表示。 6.4.6 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和 水泥煤渣稳定材料比例可采用表 12 中的推荐值。 表 12 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和水泥煤渣稳定材料推荐比例 材料类型 材料名称 使用层位 结合料间比例 结合料与被稳定材料间比例 石灰 粉煤灰 硅铝粉煤灰的 水泥粉煤灰类 a 基层或底基层 水泥 :粉煤灰 =1:3 1:9 水泥粉煤灰土 基层或底基层 水泥 :粉煤灰 =1:3 1:5 石灰粉煤灰 :细粒材料 =30:70b 10:90 水泥粉煤灰稳定级 配碎石或砾石 基层 水泥 :粉煤灰 =1:3 1:5 石灰粉煤灰 :被稳定材料 =20:80 15:85c 水泥

30、煤渣 水泥煤渣稳 定材料 基层或底基层 水泥 :煤渣 =5:95 15:85 水泥煤渣土 基层或底基层 水泥 :煤渣 =1:2 1:5 石灰煤渣 :细粒材料 =1:2 1:5d 水泥煤渣稳定材料 基层或底基层 水泥 :煤渣 :被稳定材料 =( 3 5) :( 26 33) :( 71 62) 注: 资料来源于 JTG/T F20-2015。 aCaO含量为 2 % 6 %的硅铝粉煤灰。 b采用此比例时,水泥与粉煤灰之比宜为 1:2 1:3。 c水泥粉煤灰与粒料之比为 15:85 20:80 时,在混合料中,粒料形成骨架,水泥粉煤灰起填充孔隙和胶结作用 。 d混合料中水泥应不少于 4 % , 可

31、通过试验选取强度较高的配合比。 DB15/T 1956 2020 9 6.4.7 水泥、石灰综合稳定时,水泥用量占结合料总量不小于 30 %时,应按水泥稳定材料的技术要求 进行组成设计,水泥和石灰的比例应取 60:40、 50:50 或 40:60。水泥用量占结合料总量小于 30 %时, 应按石灰稳定材料设计。 6.5 混合料级配及技术要求 6.5.1 采用水泥稳定时,被稳定材料的液限应不大于 40 %,塑性指数应不大于 17。塑性指数大于 17 时,应采用石灰稳定或用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 6.5.2 采用水泥稳定,被稳定材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碎石或砾石,且小于 0.6 mm的颗粒含量在 30 %

32、以 下时,塑性指数可大于 17,且土的均匀系数应大于 5。其级配可采用表 13中推荐的级配范围,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a) 用于二级公路基层时,级配应符合表 13中 C-A-1的规定,被稳定材料中不应含有黏性土或粉 性土; b) 用于二级以下公路基层时,级配应符合表 13 中 C-A-3 的规定,被稳定材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应 不大于 37.5 mm; c) 用于底基层时,级配应符合表 13 中 C-A-4的规定,被稳定材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 37.5 mm。 表 13 水泥稳定材料的推荐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 ( mm) 二级公路的基层 通过质量百分率( %) 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通过质量百分率

33、( %)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 通过质量百分率( %) C-A-l C-A-3 C-A-4 53 100 100 37.5 100 90 100 31.5 90 100 26.5 66 100 19 67 90 54 100 9.5 45 68 39 100 4.75 29 50 28 84 50 100 2.36 18 38 20 70 1.18 14 57 0.6 8 22 8 47 17 100 0.075 0 7 0 30 0 50 表中水泥稳定材料不包括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 注: 资料来源于 JTG/T F20-2015。 6.5.3 采用水泥稳定,被稳定材料为粒径较均匀的

34、砂时,应在砂中添加适量塑性指数小于 10的黏性土、 石灰或粉煤灰,加入比例应通过试验确定。添加粉煤灰的比例应为 20 % 40 %。 DB15/T 1956 2020 10 6.5.4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的级配可采用表 14中推荐的级配范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级配应符合表 14 中 C-C-1、 C-C-2、 C-C-3 的规定。 C-C-1 级配用于基层和底基层, C-C-2 和 C-C-3级配用于基层; b) 被稳定材料的液限应不大于 28 %; c) 被稳定材料的塑性指数应不大于 7。 表 14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的推荐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 (mm)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通

35、过质量百分率( %) C-C-1 C-C-2 C-C-3 37.5 100 31.5 100 90 100 26.5 94 81 100 90 100 19 83 67 87 73 100 90 16 78 61 82 65 92-79 13.2 73 54 75 58 83 67 9.5 64 45 66 47 71 52 4.75 50 30 50 30 50 30 2.36 36 19 36 19 36 19 1.18 26 12 26 12 26 12 0.6 19 8 19 8 19 8 0.3 14 5 14 5 14 5 0.15 10 3 10 3 10 3 0.075 7 2

36、 7 2 7 2 注: 资料来源于 JTG/T F20-2015。 6.5.5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可采用表 15 中推荐的级配范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用于基层时 , 被稳定材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 31.5 mm, 其总质量应不小于 80 %, 并符合 表 15中 LF-B-2S 和 LF-B-2L的规定; b) 用于底基层时,各档被稳定材料总质量应不小于 70 % ,并符合表 15 中 LF-B-1S 和 LF-B-1L 的规定。 表 15 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的推荐级配范围 筛孔尺 寸 (mm)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通过质量百分率( %) 稳定碎石 稳定砾石 LF-B-1

37、S LF-B-2S LF-B-1L LF-B-2L 37.5 100 100 DB15/T 1956 2020 11 表 15 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的推荐级配范围 (续) 筛孔尺 寸 (mm)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通过质量百分率( %) 稳定碎石 稳定砾石 LF-B-1S LF-B-2S LF-B-1L LF-B-2L 31.5 100 90 100 100 90 100 26.5 94 81 100 90 95 84 100 90 19 83 67 87 73 87 72 91 77 16 78 61 82 65 83 67 86 71 13.2 73 54 75 58 79 62

38、81 65 9.5 64 45 66 47 72 54 74 55 4.75 50 30 50 30 60 40 60 40 2.36 36 19 36 19 44 24 44 24 1.18 26 12 26 12 33 15 33 15 0.6 19 8 19 8 25 9 25 9 0.3 0.15 0.075 7 2 7 2 10 2 10 2 注: 资料来源于 JTG/T F20-2015。 6.5.6 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可采用表 16 中推荐的级配范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用于基层时,被稳定材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 31.5 mm,其总质量不小于 80 %,级配符合 表 1

39、6中 CF-B-2S 和 CF-B-2L的规定; b) 用于底基层时,各档被稳定材料总质量应不小于 75 % ,级配符合表 16中 CF-B-1S和 CF-B-1L 的规定。 表 16 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的推荐级配范围 筛孔 尺寸 (mm)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通过质量百分率( %) 稳定碎石 稳定砾石 CF-B-1S CF-B-2S CF-B-1L CF-B-2L 37.5 100 100 31.5 100 90 100 100 90 100 DB15/T 1956 2020 12 表 16 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的推荐级配范围 (续) 筛孔 尺寸 (mm)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通过质 量百分率( %) 稳定碎石 稳定砾石 CF-B-1S CF-B-2S CF-B-1L CF-B-2L 26.5 93 80 100 90 94 81 100 90 19 81 64 86 70 83 67 87 73 16 75 57 79 62 78 61 82 65 13.2 69 50 72 54 73 54 75 58 9.5 60 40 62 42 64 45 66 47 4.75 45 25 45 25 50 30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