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 T 3770-2020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控体系要求.pdf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503915 上传时间:2021-04-16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 T 3770-2020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控体系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DB32 T 3770-2020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控体系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DB32 T 3770-2020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控体系要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DB32 T 3770-2020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控体系要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DB32 T 3770-2020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控体系要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03.120.99 A00 DB32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3770 2020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控体系要求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2020 - 04 - 08 发布 2020 - 05 - 15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3770-2020 1 目 次 目次 . 1 前言 . 2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控体系 要求 . 3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2、. 3 4 基本理念 . 3 5 领导与组织 . 4 6 资源配置 . 6 7 体系策划 . 7 8 管控过程 . 8 9 过程应用 . 11 10 评价与改进 . 1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质量风险管控在关键业务过程中的应用示例 . 16 参考文献 . 24 DB32/T 3770-2020 2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 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提出 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 公司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 。 本标准起草人: 刘秀霞、李明、徐开祥、林彬彬、段蕾、谈云骏、陈昕。 DB32/T 3770-2020 3

3、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控体系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了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风险管控 体系 建设 的 基本理 念、领导与组织、资源配置、体系策划、 管控过程、过程应用和评价与改进等方面的 指南性 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 本辖区 内 药品生产 企业 的质量风险 管控体系建设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ISO

4、31000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Risk Management -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ICH Q9 质量风险管 理 (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000和 ICH Q9界定的,以及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关键控制点 critical control point 业务流程中的某个节 点 , 可实施 控制,且该控制 能够 对 预防 、消除 或降低特定 的 或系统性的 质量风 险 产生 显著影响 。 3.2 知识 体系 body of knowledge 专业领域 内 一整套 理念、术语

5、、知识和活动的集合 ,得到该领域内相关方的普遍接受和使用 ,是该 领域内 指导 相关方活动 和相互沟通、协调的知识基础 。 4 基本 理念 4.1 质量为 本 将质量作为企业战略思考和生产运营管理的起点和根本,以患者用药安全 、 有效为目标,聚焦产品 质量,精益求精,成就高质量企业。 4.2 管控为 基 药品质量的 基 础 在 于 风险 控制 ,通过 将风险预防控制 与 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利用各种风险管理方 法和工具, 预防、消除或 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4.3 目标 导向 DB32/T 3770-2020 4 以有效的质量风险管控为 根本 追求,建立各层次清晰、可测量的质量风险管控目标,并

6、与企业的总 体 战略 经营目标相协调 。 4.4 全要素 控制 质量 风险 管控涵盖药品生产过程所有要素,通过对人、机、料、法、环、测六大 基本 要素进行全面 的评估和控制,降低 质量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提高 质量 风险的可 检测 性。 4.5 全过程管理 运用持续质疑、持续识别、持 续管控、 持续回顾的方法,将 质量风险管控贯穿 于 药品生产全过程, 覆盖药品 生产 全产业链 ,并考虑 到 药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风险管控需求 。 4.6 持续质疑 根据内外部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现有的质量风险管控体系和方法 秉持 尽职调查态度, 进行 动态审视,不间断 地 质疑 和思考 ,全面、有

7、效地发现管控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的新的质量风险, 及时采取 适当的 应对措施 。 4.7 追求卓越 持续改进 和提升 , 采用更严要求、更高标准,通过 与国内外行业 标杆 企业 对比,追求达到 药品生产 质量风险管控的 最佳 水平。 5 领导与组织 5.1 领导作用 企业 最高管理者 是 质量风险管控第一责任人 ,其责任包括 : a) 确保 企业 建立质量风险管控体系,定期 主持 体系的管理评审 ; b) 指导 并 参与质量风险管控相关活动, 审核 批准 质量风险管控 体系 重要 文件; c) 确保 建立 企业 质量风险管控 的 方针和目标,并与 组织 的 使命、 愿景 和战略 协调 一

8、致; d) 确保必要的资源 配置 ,监督各部门质量风险管控责任的制定和有效落实 ; e) 推动 各业务过程 建立有效的质量风 险管控程序, 将 管控要求纳入日常业务运作 管理 ; f) 在企业内外部沟通质量风险管控的方针、目标及其重要性,营造质量风险管控文化 与环境 ; g) 推动 质量 风险 管控体系 的 持续改进 与 创新, 鼓励 全员 以及相关方 参与。 5.2 组织与职责 5.2.1 设立企业质量风险 管控 领导机构, 由企业最高管理者 担任 ,成员包括企业内与质量风险管控相 关 业务部门的 主要管理者 ,领导机构职责包括 : a) 负责企业 质量风险管控体系建立 , 指导 质量风险管

9、控 相关 过程 的 建立、运行、保持和改进; b) 识别与评估重要的 质量风险,进行质量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决策; c) 协调与 落实质量风险管控的相关资源 配置 ; DB32/T 3770-2020 5 d) 定 期 评估 企业质量风险管控体系的有效性,提出 持续 改进和创新要求。 5.2.2 设立企业 质量风险管控 工作机构 ,由 企业 质量风险管控的专职部门 /人员和企业相关 业务部门 的 质量风险管控人员 组成 , 工作机构职责包括 : a) 制定质量风险管控体系程序及 运行 计划, 并 组织实施; b) 策划 和 组织实施企业内外部质量风险管控相关 的 沟通和培训; c) 对管控体系及过

10、程的运行进行 定期 监测和分析; d) 总结 和 报告管 控体系的运行 状况 ,识别 和 组织 实施 相关 改进 和 创新 。 5.2.3 设立 企业 、各部门 /层级 两级质量风险 管控 专门的 职位 。 企业 级 质量风险管控 职位 应 由专职人员担任,其主要职责包括: a) 对 企业 层面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 、 研究 和报告 ; b) 负责 质量风险管控 体系的日常运行 维护 ,对 各部门 /层级 实施指导 ; c) 汇总、分析各 业务过程 质量风险管控的实施 状 况; d) 组织开展 企业 质量风险管控 体系 的沟通和培训 。 各部门 /层级 质量风险管控 职位 由 专职或 兼职人员担

11、任,其主要职责包括: a) 对 所在部门 /层级 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 、 研究 和报告 ; b) 负责部门 /层级 内与质量风险管控相关 的 过程 日常运行维护 ; c) 开展 所在部门 /层级 内部 的 质量风险管控 相关沟通和 培训; d) 参与 跨部门 /层级 间 的质量风险 管控相关 沟通 与分享 。 5.2.4 设立独立的质量 (风险) 管理部门, 其职责包 括 ( 但不限于 ) : a) 实施 药品全生命周期 中 各质量要素的 质量风险 监控 ; b) 实施 检验、试验、确认与验证 ,确保产品 和服务符合 质量与安全规范 要求; c) 负责产品和服务质量投诉处理管理 和药物不良反应

12、监控 ; d) 分析、 报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风险状况。 5.3 人员 能力 5.3.1 开展全员质量风险意识教育 , 持续进行质量风险管控体系要求和实施结果的沟通,增强全体员 工质量风险意识 ,以及学习和应变能力。 5.3.2 确保 所有 与药品质量风险管控 有关 人员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培训,培训 内容应与岗位对管控风险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 高影响 程度 岗位 的 全职和兼职人员应接受 专门培训,获取 相应资质后方可上岗。 DB32/T 3770-2020 6 5.3.3 指定 专门 部门或 人员 负责质量风险体系培训管理工作,识别各类员工相关培训需求,制定和实 施教育与培

13、训计划,保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相关记录。 评价员工所接受相关培训的有效性,从意识 、 知识 、 技能和结果等方面 , 评估培训对企业药品生产 质量风险管控成效的影响 , 适时调整和优化培训系统 和计划 。 6 资源配置 6.1 企业应 提供 建立、运行、保持和改进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控体系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 务资源、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实现质量风险管控目标 创造 必要条件。 6.2 为质量风险 管控提供 所需 的人力资源, 满足: a) 质量风险管控对于 人员 资质、岗位结构配置 等 方面的需求,如 , 各类 员工 相关 资质、机构和 岗位设置、岗位能力

14、要求等 , 尤其是 对于质量风险管控相关 专职部门和专业人员 的需求 ; b) 岗位说明书 应明确各类员工所在岗位对于 质量风险管控的 相关 任职资格 、 知识和专业技能的 要求 , 确保评定合格后上岗 ; c) 质量风险管控相关 绩效 指标 应 纳入 员工 绩效考核, 通过 绩效激励,提升风险管控的有效性。 6.3 为质量风险管控提供所需的财务资源,满足: a) 实现 质量风险 有效 管控 所需的 资金 投入 需求 ,如 在 人员配置 、 生产和检验 检测 设备 配置 、 药 品质量投 诉 处理 、 产品 召回 等 方面 需 要 的 直接和间接 (如 , 相关信息系统) 资金投入 ; b)

15、实施全面 预算 管理, 必要时, 调整预算计划, 优先 满足 与质量风险管控相关的资金 配置 需求 。 6.4 为质量风险管控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满足: a) 质量风险管控 体系 对于企业厂房、设施 设备等方面的 特殊 需求 ; b) 药品生产厂房、设施 设备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 应 符合 国家 药品生产质 量管理规范 相关 要求; c) 根据 实际运行状况 , 对药品生产 厂房、设施设备及时进行更新、改造,满足 质量风险管控 当 前和 今后 的需要 。 6.5 为 质量风险管控提供所需的技术资源,满足: a) 建立 与质量风险 管控 水平相 适宜的技术开发 、应用 、 测试

16、和 评价 能力,配置必要的技术设施 设备和 技术 人员 ; b) 以 国内外 先进技术为目标,积极开发、引进、消化、吸收适用的 质量风险管控 先进技术和标 准; c) 开展 技术创新 活动 ,形成 技术诀窍 和自主知识产权 , 提升药品质量风险管控 技术 水平 。 6.6 为质量风险管控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满足: DB32/T 3770-2020 7 a) 企业信息化系统及其软硬件设施配置 , 应 满足 质量风险管控中所涉及信息的收集、分析、利 用和管理等方面需求; b) 建立与企业药品生产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质量风险管控信息化系统和 数据库 ; c) 采用先进 信息化 技术 , 保障质量风

17、险管控相关数据 和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和保密 性。 7 体系策划 7.1 管控体系 7.1.1 按照本标准指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企业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控体系,满足 GB/T19001、 ICH Q9、 ISO31000 和国 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基 本原则与要求,管控体系构成 应包括质量风险管控的方针、目标、职权和责任分配、资源配置、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等。 7.1.2 确定质量风险管控体系的边界和适用 范围 ,覆盖药品 生产 的全要素和全产业链 ,考虑药品 全生 命周期 质量风险管控需求。 7.1.3 建立与 企业 质量风险管控体系 范围和结构 相 匹配 的文件 化 体

18、系,通过对以下活动的 管理 进行有 效 运行和 控制 : a) 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b) 存储和防护,包括保持可读性; c) 更改控制(如 , 版本控制); d) 保留和处置。 7.1.4 需要对质量风险管控体系进行 调整 时, 应 考虑: a) 调整 目的及其潜在影响 ,尤其是对质量风险管控 有效性 的影响 ; b) 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c) 对风险管控 资源 需求的变化和 可获得性; d) 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7.1.5 建立 满足 药品生产 全过程 质量风险管控需求 的 信息化 系统, 并 符合 药品生产流通 信息化 监管的 实施 要求 , 实现药品质量 风险 全程 可

19、追溯 。 7.1.6 按照质量 风险 管 控 体系 要求,制定 产品和 服务 质量 投诉 以及 药品不良反应 处理 管 理 程序 ,包括 投诉渠道及方式、档案记录、调查与评估、处理措施、反馈和事后跟踪等 方面 。 对投诉 和药品不良反应 的问题 应 查明原因,分析与质量风险的关系并进行影响评估,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处理和反馈,必要时应通知相关方 。 DB32/T 3770-2020 8 7.1.7 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和程序,一旦发生满足召回条件的情形,应报告药品监管部门,主动、及时 启动召回程序,限时召回 。应 沟通召回要求、反馈召回信息,建立召回记录,安全保管召回产品,有效 控制和降低质量风险程

20、度及其影响。 7.2 目标 设定 7.2.1 应建立质量风险管控目标,覆盖 企业 和 各部门 /层次 ,确保质量风险管控体系运行 成效 可测量、 可评 估。 7.2.2 质量风险 管控 目标 的设定, 宜 满足 : a) 与质量风险管控方针保持一致; b) 明确 、可测 量 、相关、可控、有时限; c) 符合 行业规范 要求, 对标 采用 国内、国际 更高标准 。 7.2.3 制定实施计划, 对质量风险管控目标进行沟通和 过程 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进行更新 或 调整, 确保 管控 目标实现并 保持高水平 。 8 管控过程 8.1 风险 评定 8.1.1 持续 识别 8.1.1.1 主动 和

21、持续 识别与药品 生产 相关的质量风险 ,满足: a) 覆盖药品 生产 全要素和全产业链 , 考虑药品全生命周期需求, 尤其是 与 原材料 (原辅料、包 装材料) 生产、采购 相关 的环节 ; b) 识别出质量风险的影响 环节 、 原 因和潜在后果等。 8.1.1.2 风险 识别 时 , 宜 考虑以下 因素: a) 与药品 生产 质量风险相关的历史数据; b) 内外部 经营 环境变化; c) 权威机构或专家的专业意见; d) 相关方的 重要关切 。 8.1.1.3 挑战现状 , 尽职调查 , 从以下方面 持续 质疑 : a) 现有的 风险控制方式、方法 是否实际 有效 ; b) 现有的 风险控

22、制 措施 是 否 已 将质量风险 水平 降到最低; c) 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 8.1.1.4 风险识别应多部门、多层次参与, 采用的方法包括 (但 不限于 ) : a) 头脑风暴法 ; DB32/T 3770-2020 9 b) 生产流程分析法 ; c) 风险调查列举法 ; d) 分解分析法 ; e) 因果图分析法 ; f) 故障 树分析法 等 。 8.1.1.5 风险识别的输出应包括: a) 风险 和 风险 因素; b) 风险 和风险因素 具体描述; c) 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 ; d) 相关责任部门或人员 。 风险识别输出宜 用 风险识别表格的形式表示,反映 出 各 风险因素之间

23、的 联系 。 8.1.2 风险 分析 8.1.2.1 对所识别的质量风险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分析 内容包括 : a) 风险的 原 因和来源; b) 风险所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正面或负面 影响和结果 ; c) 风险 影响和结果 发生的可能性; d) 现 有 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 8.1.2.2 风险分析 时, 宜 考虑 以下因素对分析结果 置信程度的影响: a) 分析依据的可获得性、不确定性 和 时效性 ; b) 专家意见可能存在的分歧; c) 风险(失效)模型自身的缺陷 。 8.1.2.3 采用 定性或定量 分析 方 法, 适用的 分析工具包括 (但 不限于 ) : a) 专家评价法 ; b) 概

24、率分布法; c) 失效模式和影响 分析( FMEA); d) 故障树分析( FTA) 等 。 8.1.2.4 风险分析输出结果应包括 质量 风险的影响 与 结果、发生可能性和 可 检 测性等 风险特性 。 8.1.3 风险 评估 8.1.3.1 应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果开展质量风险评估,帮助确定 风险管控的方法、优先级和可接受水平 。 8.1.3.2 应将 风险 分析 输出结果 与 预先 建立的风险准则进行比较, 以决定 风险 管控方法和优先级 。 DB32/T 3770-2020 10 8.1.3.3 风险评估应考虑质量风险 各项特性 的显著程度,并 考虑 质量风险 特定承受方 的 接受 程度。

25、 8.1.3.4 风险评估的输出 应包含 对风险 大小 的定 量 评分(分值) 或 风险程度的 定性描述 (范围) 。 8.2 风险 控制 8.2.1 应根据风险分析和评 估 结果,针对 不同的 质量风险 作出相应管控决策 , 决策时 可 考虑以下因素 : a) 风险是否在可接受水平之上; b) 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 、 控制或消除风险; c) 如何 平衡各 相关 方的资源和利益 ,实现风险最小化; d) 风险消除或降低后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 e) 法律法规、履行 社会责任 方面 的 要求 。 8.2.2 质量风险管控决策包括 降低或消除风险 和 接受风险两种情形。 在 降低或消除风险 情形

26、下 , 适用 的 质量风险 管控措施包括 : a) 不开展或停止 可能 产生风险的活动,规避风险; b) 消除风险源; c) 降低 风险 发生 的可能性和 影响 ; d) 提高可检测性 ; e) 与一方或多方共担风险 。 在 接受风险 情形下 , 应 确认 考虑 了 影响质量风险变化的 所有 因素 和企业 应 承担的社会责任 , 后续 应 对 该 风险 开展 持续的监控。 8.2.3 应 制定风险 管控 实施计划,识别优先次序,合理配置资源,并 持续 监督 计划 实施过程,确保有 效 实施 。 8.3 风险沟通 8.3.1 就 药品生产的 质量风险 管控 ,企业应 与内外部利益相关方进行 及时

27、 、 有效 和持续 的 沟通 , 并 贯 穿 管控 过程 的所有阶段。 8.3.2 建立适宜的 企业 质量风险沟通机制,确保: a) 定期 沟通 质量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及 其 结果; b) 相关信息在适当的层次和时间 得到 传递 ; c) 质量风险 紧急或突发事件 及时 告知 ; d) 双向 沟通 , 及时、通畅地获取 相关方 的反馈和意见 ; e) 通过沟通建立相关方对企业质量风险管控 体系 的信心。 8.4 风险评审 8.4.1 对质量风险管控 过程 进行定期 评 审 , 覆盖 管控全过程 。 DB32/T 3770-2020 11 8.4.2 风险评审应 起到以下作用 : a) 确保 管控

28、 过程 从 设计 到 实施 的 合理性 、 有效性; b) 获得进一步改进风险 管控 过程 的信息; c) 从事件、变化、趋势、结果中分析和吸取教训; d) 监控内外部变化,包括 相关法规 、 标准 和知识 体系 的变化等 。 8.4.3 风险评审的输出 宜 包括: a) 对 现阶段管控过程 有效性 的评价; b) 管控过程有效性 的 改进 机会 ; c) 知识体系 、 方法和工具的采用与更新。 8.4.4 应 持续回顾、不断总结 , 运用 企业内外部 新知识或经验 , 持续 改进和 提升质量 风险 管控 过程 的 有效性 。 9 过程应用 9.1 过程设计阶段 9.1.1 要求识别 在 关键

29、 业务 过程设计中,过程要求 识别 应包 含 与质量风险管控相关的要求,考虑 来自顾客(包括医 疗机构 、药品经销商、患者等) 、 员工、供应商、股东、社会及其他相关方 的要求 。 应 根据不同 相关方 信息 源 特点 , 采用适宜的 获取 方法, 包括 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交流、相关 方反馈、投诉和建议、商务洽谈、网站与社交媒体 大数据挖掘 等。 所识别的 要求 应 能转化为 清晰、 可 衡 量 的过程质量风险 特性 ,并 可 评 估 、验证 和 确认。 质量风险管控相关 要求包括 ( 但不限于 ) 安全、有效、稳定、 合规 等 方面 。 9.1.2 设计控制 关键 业务 过程设计 中

30、, 应纳入对 质量风险管控因素 的考虑 , 包括: a) 确定过程 的 质量风险管控 输出要求及可接受准则; b) 评审过程设计结果是否具备满足 质量风险管控要求的 过程能力; c) 验证过程的输出能否 实际 达到过程 质量风险管控 要求; d) 对评审和验证中识别出的问题 进行及时、 有效处理。 9.1.3 设计输出 关键业务 过程设计的输出应 涵盖质量风险管控相关输出要求 , 包括: a) 过程流程 ( 考虑了 质量风险管控要求) ; b) 过程 中 的 质量风险 管控 关键控制 点 ; c) 与过程 质量风险管控 相关的程序及作业指导书; DB32/T 3770-2020 12 d) 与

31、 质量风险 管控 相关的过程 关键控制 指标。 9.1.4 设计变更 当 需要进行 关键 业务 过程 的 设计 变更时,应识别 变更对质量风险管控的潜在影响,评估影响 范围和 程度 ,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 对策 。 对设计 变更 应 进行审核控制(包括必要的验证),确保变更后的 过程 设计对 现有质量风险 管控 水平 的影响降到最低。 保存设计 变更 过程相关 记录,确保变更的可追溯。 设计 变更 对质量风险管控有影响时,实施前,应完成 内外部 相关方的 沟通、培训。 9.2 过程 实施 阶段 9.2.1 控制要求 宜 从 人 、 机 、 料 、 法 、 环、测 等方面 全面 识别 关键 业务

32、过程 控制中 的 质量风险 管控 要求 ,包括 ( 但 不限于 ) : a) 人员方面, 操作者对于质量、质量风险的 认识、 人员资质和对规范及标准的掌握程度 等 ; b) 设备 方面 ,生产设备、检定设备、测量仪器的可靠性、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 c) 物 料方面 , 原 料的成分、化学 物理特性 和检验 、验收结果 等 , 包括 供应商及委托生产商提供 的 原材料 (原辅料、包装材料) ; d) 方法方面 , 生产工艺、操作规程、使用规范等 ; e) 环境方面 , 生产场所 的温湿度、洁净 度等 ; f) 测量方面 , 测量 标准、测量方法 、验收 标准 等。 9.2.2 控制方法 应运

33、用适当的技术 手段和 方法,控制和管理 关键业务 过程的质量风险 ,确保过程的质量风险控制在 目标 水平。 与 过程 质量风险控制相关的控制方法包括 ( 但不限于 ) : 鉴定认证、测量分析、检验试验、计量校 准、控制图、 标准 操作规程 、质量风险评估等。 9.2.3 关键控制点 应识别 关键 业务 过程 中的质量风险管控 关键控制点 , 采取 有针对性的 措施,实施有效控 制 。 第一类关键控制点 应 按 优先级 顺序 ,及时 采取 相应的 管控 措施 , 如采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 HACCP)方法, 以 消除风险 或防止风险发生 。 第二类关键控制点 应在采取 相应 措施降低风险后

34、, 持续进行 有效监测。 注: 第一类关键控制点是指 需要 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控制点 ;第二类关键控制点是指要求减少或降低风险 的控制点。 9.2.4 过程监测 DB32/T 3770-2020 13 应将质量风险 管控 目标 融 入 关键 业务过程的日常 监控 体系 中, 开展 过程 运行 中监测 和 通过 收集 顾 客、供应商 及 其他相关方的反馈 进行 监测。 应确定过程 监测 的责任部门、信息来源、测量方法、测量周期和记录方式等,收集、整理、分析监 测 数据,维护 过程质量风险管控 监 测 系统的有效性。 过程监 测 应覆盖与药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各个环节,应为 过程监测 提供必要的资

35、源和 授权 。 过程 实施 中 的 质量风险管控监测 宜 借助 先进的 信息化手段,如 MES系统、大数据预警等。 9.3 过程改进阶段 9.3.1 过程评价 基于 对相关的过程 业务 关键 控制 指标的测量和分析 , 开展过程 的质量 风险管控有效性评价 , 可 采用 的方法 包括 (但 不限于 ) 对比分析、趋势分析、因果分析等 。 过程 评价的输出 应 包括 对 过程 管控 符合性、风险水平、 目标 实现能力 、 改进 需求 等 的评估 。 9.3.2 改进实施 对 关键 业务 过程 的质量风险管控 改进 实施管理 , 融入业务过程 持续 改进 管理 活动 中 , 包括: a) 结合质量

36、风险管控目标 和 内外部顾客、供应商及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制定改进计划和目标; b) 为改进活动合理地配置资源,以确保改进活动的顺利实施; c) 根据 不同改进需求 ,采用科学、适用 的改进工具和方法; d) 对改进活动过 程和改进目标实现的进展进行监测。 9.3.3 改进评估 对 关键 业务 过程 质量风险管控 改进 活动 的 成效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 包括 : a) 现有的或 潜在的质量风险是否 已 被 消除 ; b) 质量风险控制 水平是否有提高 ; c) 对其他相关 业务 过程的影响 等。 采用 适 用 方法, 对改进成果和经验教训进行固化, 如企业标准、程序和操作规范等, 并将其纳入

37、企 业的 质量风险管控 知识 体系 中 。 改进成果和经验应 在各部门和 各业务 过程 间 分享,适 用时 ,与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 以及同行 分享。 10 评价与改进 10.1 有效性评价 10.1.1 监测 与评价 10.1.1.1 依据质量风险管控体系的方针 、 目标要求, 制定和实施 体系有 效性监测 计划 , 满足 : a) 验证 管控 体系 的符合性; DB32/T 3770-2020 14 b) 分析和评价管控 体系运行 绩效; c) 了解相关方 质量风险相关 需求 满足程度 ; d) 评估 管控体系 对 经营 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10.1.1.2 对质量风险管控体系 的

38、运行 过程 应 进行 监测,确定监测的 方法、周期及 责任部门( 人 员 ), 采 用 适当的 监测系统和 监测 工具 。 10.1.1.3 对监测 结果 进行记录,并予以保 存 。 10.1.1.4 对 监测 结果进行 定期 评价, 识别 管控体系 改进 需求和 项目,并 制定和实施 相应的改 进与创新 计划 。 10.1.2 内部审核 10.1.2.1 按策划的时间 和方式 定期 开展 质量风险管控体系 内部审核,确 保 管控体系 : a) 符合 相关法规 、 准则 和 本标准指南 要 求; b) 得到有效的实施和 维护 。 10.1.2.2 形成文件化 审核计划 , 包括 : a) 策划

39、、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包括审核的频次、方法、职责、审核要求和 审核结果 报告等 。审核方案 应考虑风险管控目标、相关过程的重要性、关联风险和以往审核 的结果 ; b) 审核的准则和范围; c)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 , 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 、 公正; d) 审核结果提交给 企业 管理 层进行管理 评审; e) 及时采取适当 的 纠正和预防 措施 。 10.1.3 管理评审 10.1.3.1 应定期开展质量风险管控体系管理评审, 至 少 每年一次 ,企业最高管理者和 质量风险 管控 领 导机构 成员 应参与 。 10.1.3.2 管理评审输入包括 : a) 管控体系绩效 相关

40、 信息, 如 ,体系 运行 监 测 结果 、 体系 审核结果 、 关键 过程绩效和产品的符 合性 、 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 顾客 、 外部供方与合作方反馈 等 ; b)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 改进 措施; c) 与质量风险管控有关的变更 及影响 。 10.1.3.3 管理评审输出包括: a) 对质量风险管控体系有效性的评价; DB32/T 3770-2020 15 b) 质量风险管控体系所需的变更; c) 质量风险管控体系 持续改进的机会和要求 。 10.1.3.4 管理评审应形成文件, 保存 至少三年 。 10.2 持续改进 10.2.1 纠正与预防措施 10.2.1.1 应 针对内部审核和管

41、理评审中发现的 不符合问题 ,分析 对质量风险管控 的影响程度,采取 针 对性 纠正 和 预防措施 , 消除不符合 发生的原因 , 防止再发生。 10.2.1.2 按制定的规范 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 问题 , 处理措施包括 : a) 评审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 b) 确定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 c) 评估采取措施的需求,确保不符合不重复发生; d) 制定和实施所需 采取的适当 措施; e) 评审所采取 措施的有效性。 10.2.1.3 保存 纠正 或 预防措施 实施 的文件化信息。 10.2.2 持续提升 10.2.2.1 在纠正与预防 措施 的基础上, 持续回顾和质疑,发现改进机会,

42、实施改进和创新, 不断提升 质量风险管控水平。 10.2.2.2 持续完善质量风险管控体系, 采用更严要求、更 高标准 , 追求卓越经营绩效的 理念和方法, 通过 标杆对比 和创新 ,持续 提升 质量风险管控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DB32/T 3770-2020 1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质量风险管控 在关键业务过程中的应用 示例 A.1 设计研发 过程 化学 仿制药药学研究子过程 表 A.1 化学 仿制药药学研究设计与实施阶段管控方法 过程功能: 根据所开发产品的特点,查阅原研品种药理毒理、国内外上市、临床研究、专利等产品相关信息, 设计药学开发方案,展开药学研究,以期最终

43、实现产品的上市生产。 主要风险: 前期调研不充分;产品信息更新不及时;研究人员经验不足;开发过程存在缺陷等。 流程 控制要求 关键控制点 控制方法 控制规程 监测指 标 项目组对产品开发 相关信息调研 方案设计 专业委员会评估 ( 一 ) 药学研究 专业委员会评估 ( 二 ) 下一研究阶段 通过 通过 不通过 不通过 1 通过对 拟仿 制品种 相关信 息调研 , 制定 目 标产品的质量 概况 ( QTPP) , 设计开发方案, 并 通过实验设 计 确定 关键 质 量属性( CQA) 和 关键 工艺参 数( CPP) ; 2研究过程中 需关注国内外 法规变化情况, 适时变更方案; 3研究过程中

44、的重大方案变 更、阶段性研究 结果需经专业 委员会技术评 审通过后才能 进入下一开发 阶段。 产品信息调研: 包 括市场容量、工艺 处方、物料特性、 生产条件的评估, 以及专利、文献等 进行检索并对比分 析。 1 实行项目 负 责 人 制 度 , 由项目 负责人拟定 或 审核产品 开发方案并 监督方案的 实施 , 保障 开发过程有 序进行 ; 2 建立专业 委员会 ,执 行阶段性评 审制度, 对 阶段性开发 结果 进行评 估 , 保障开 发过程的科 学性和严谨 性 ; 3 建立研发 部门质量管 控部门 , 由 研发 质量保 证( QA)人 员 对开发过 程 的 数据完 整性 和 一致 性 进

45、行 检 查 , 保障开 发过程的数 据 真 实 可 靠。 研发风 险评估管 理规程 、 项目检 查管理规 程 等。 1 调研报 告评审 一 次 通过率 ; 2方案设 计期限; 3开发方 案评审一 次通过率; 4专业委 员会评估 一次通过 率; 5 中试 、 工艺验证 成功率 ; 6分析方 法 验证 一 次性 通过 率 ; 7 稳定性 研究 检验 结果超标 ( OOS) / 检验结果 异常 ( OOT) 发 生率 等 。 方 案 设 计 : 包括 QTPP、 初步拟定的 处方 和 物料来源 、 质量标准 、包装材 料、 可能存在的开 发难点分析等 。 专 业 委 员 会 评 估 (一): 包括研究 方案、政策、专利 等方面的评估。 药学研究 : 包括处 方工艺、质量标准、 中试放大、工艺验 证、稳定性研究等。 专 业 委 员 会 评 估 (二): 包括研究 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