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80 B 1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6122020 秸秆高温堆制发酵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of high-temperature composting and fermentation of crop residue 文稿版次选择 2020 - 06 - 22 发布 2020 - 07 - 22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612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蚌埠绿都秸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肥料及土壤调理剂标准委员会归
2、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蚌埠绿都秸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科技学院、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蚌埠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蚌埠中霖生物制品 有限公司、利辛县绿墅畜牧业有限公司、博尔仪器仪表(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兰天、郝冰、张从军、吴明奎、赵侠、吴文革、孙善军、邵庆勤、何华奇、 陶学明、霍家佳、王德生、董慧、郭大伟、田恒、李毅、崔桂侠、詹秋文、张祥。 DB34/T 36122020 1 秸秆高温堆制发酵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
3、高温堆制发酵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堆肥腐熟度 质量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和水稻秸秆高温堆制发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40 尿素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T 8576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 真空烘箱法 GB/T 11007 电导率仪试验方法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CJJ 86 生活垃圾堆
4、肥处理厂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LY/T 1237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 NB/T 34057.5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原料化学成分的测定 第5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 质素的测定 NY/T 53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NY/T 87 土壤全钾测定法 NY/T 88 土壤全磷测定法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1377 土壤中pH的测定 NY/T 3442 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处理 pre-tr eatment 堆肥前的准备过程,包括对原料的水分调节、粒度及均匀度调节、养分调节及 C/N、pH 值调节等。
5、DB34/T 36122020 2 3.2 后腐熟 post m aturity 堆肥后腐熟阶段又称为二次发酵,指堆肥经过高温好氧发酵后,堆肥有机物进一步降解、熟化,形 成化学性质趋于稳定的堆肥产品的过程。 3.3 好氧发酵高温堆肥 aerobic fe rmentation thermophilic composting 采用人工与机械堆积的方式,在有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作用,使粪便和生活垃圾等有机物,温度 达到 50及以上并能维持一段时间的处理方法。 4 原料要求 4.1 秸秆 本标准中的秸秆指小麦或水稻秸秆。 4.2 辅料 4.2.1 畜禽粪便来自规模化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采用干清粪方
6、式产生的新鲜固体猪粪、牛粪、鸡 粪,或通过水冲粪和水泡粪方式产生的粪污。 4.2.2 尿素应符合 GB/T 2440 的要求,菌剂应符合 GB 20287 的要求。 5 工艺流程 秸秆高温好氧发酵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混合翻堆控制温度控制通风供氧堆肥成品 6 工艺参数控制 6.1 原料混合 6.1.1 秸秆粉碎至 8 cm10 cm,测定秸秆和畜禽粪便的氮素和有机质含量,按照 C/N(约 25:1)混 合调节,原料混合物中每 T(湿重)添加 2 kg 腐熟菌剂( 每 g 大于 0.2 亿个单位活性菌)。 6.1.2 经搅拌充分混合, 若 C/N 不合适可以添加尿素进行调节, 水分调节在 55
7、65, 堆成宽约 2 m、高约 1.5 m 的条垛。 6.2 翻堆控制 6.2.1 条垛式翻堆控制 6.2.1.1 采用人工或机械翻堆时,翻堆频率 1 次/3 d5 d,以提供氧气、散热和使物料发酵均匀。 6.2.1.2 堆肥中如发现物料含水率低于 50,应及时在翻堆时喷洒水分,确保顺利发酵,直至达到完 全腐熟。 6.2.2 槽式翻堆控制 DB34/T 36122020 3 6.2.2.1 发酵槽为水泥、砖砌成,每个发酵槽高 1 m1.5 m,宽 5 m6 m,便于机械翻动或铲车翻 动,长度不限。 6.2.2.2 发酵槽底部可加装通气管,装入混合物料后用送风机定时强制通风。 6.2.2.3 将
8、发酵槽内的秸秆、畜禽粪便等物料和微生物制剂混合物料,利用安装在发酵槽内的移动翻 堆机械或使用翻堆车,翻堆频率 1 次/3 d5 d。 6.3 温度控制 6.3.1 堆肥过程中每天定时进行温度监测,温度测量点位置包括发酵槽前、中、后各段及堆体上、中、 下各层的多个点位,以平均温度反映堆体内部温度变化情况。 6.3.2 堆肥过程包括升温阶段、高温持续阶段和降温阶段。 6.3.3 堆肥开始后 48 h72 h 内温度须快速上升至 5570,随后在 55以上持续时间超过 5 d7 d,应符合 GB 7959 的规定。 6.3.4 若温度没有达到,核查湿度、腐熟菌剂活性和 C/N,将相应指标调整至 6.
9、1 的要求,重新堆制, 直至温度达到要求。 6.3.5 堆肥高温持续阶段的温度控制在 5060之间最有利于物料腐熟。 6.4 通风供氧 6.4.1 通气供氧用以下两种方式。 a) 翻堆和搅拌:通过间隙式翻堆和搅拌,将氧气扩散到固体颗粒孔隙表面,达到供氧目的。 b) 强制通风:通过在堆肥底部实施管道间隙式强制通风,达到供氧目的。 6.4.2 发酵过程中必须有较好的通风条件,空气中总悬浮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允许 浓度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发酵场氨气、硫化氢、臭气浓度等恶臭污染物允许浓度应符合 GB 14554 的规定,发酵设施应设有除臭装置,堆肥场内大气臭度不得超过 3 级
10、。 6.5 堆肥场地要求 堆肥场地具有保温、防雨、防渗的性能,并配置通风、排水等设施,堆肥厂的相关运行、维护及安 全生产应符合 CJJ 86 的要求。 6.6 堆肥结束 一次发酵结束后静置进行后腐熟,直至堆肥成品为褐色或黑褐色,粉状或疏松的团粒结构,混合均 匀,手感松软,无霉变和结块。无臭味,不招引蚊蝇。 7 质量控制 7.1 质量要求 见表1。 表1 堆肥产物质量要求 项目 指标 测定方法 水分含量() 35 GB/T 8576 pH 5.58.5 NY/T 1377 电导率(mS/cm) 0.10.3 GB/T 11007 DB34/T 36122020 4 表 1(续) 项目 指标 测定方法 有机质() 35 LY/T 1237 全氮(mg/kg) 50500 NY/T 53 全磷(以 P 2O5 计 mg/kg) 10100 NY/T 88 全钾(mg/kg) 50600 NY/T 87 T 值(C/N)终点/(C/N)起点 0.6 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 50 NB/T 34057.5 种子发芽指数(GI)() 70 NY/T 3442 7.2 安全指标 有害生物和重金属含量(包括汞、铬、铅、砷、镉)、大肠菌值、蛔虫卵死亡率等质量控制标准应符 合 NY 525 的规定。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