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22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3552020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s for F1 seed production of three line indica hybrid rice 2020- 12 - 29发布 2021 - 07 - 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13552020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术语和定义.3 4 制种基地的要求.4 5 播种育秧.5 6 移栽.7 7 制种田施肥管理.8 8 制种田水分管理
2、.8 9 制种田病虫害防治.9 10 花期预测与调控.9 11 父母本异交态势改良.10 12 除杂保纯.11 13 种子收获.12 14 包装与贮藏.12 15 质量指标和检验.12 16 田间档案.13 附录A (规范性)田间档案记载.14 DB36/T 1355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抚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华中标准化事务所、江西省种子管理局、宜黄县市场监督管 理局、宜黄县农业农村局、江西惠农种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
3、主要起草人:朱昌兰、迟令全、钟家富、徐仁水、熊秋仔、吴启龙、童林、陈晓平、涂建东、 罗炳福、章澄芳、胡桂英。 DB36/T 13552020 3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制种基地的要求、播种育秧、移栽、 制种田施肥管理、制种田水分管理、制种田病虫害防治、花期预测与调控、父母本异交态势改良、除杂 保纯、种子收获、包装与贮藏、质量指标和检验、田间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籼型“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
4、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 DB36/T 1064 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不育系 sterile line 雌蕊育性正常而雄蕊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但能接受正常育性花粉而受精结实的品系,其不育 性受细胞质和细胞核遗传基因共同控制,也称为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用A
5、表示。 3.2 恢复系 restorer line 即雄性不育恢复系,其雌雄蕊发育正常,能自交结实,授粉给不育系所产生的杂种一代,能恢复正 常育性。用R表示。 3.3 杂交水稻种子 F1 seed of hybrid rice 以不育系为母本,恢复系为父本,通过异花授粉产生的杂种一代种子,其育性正常,纯度高,具有 较强杂种优势。 DB36/T 13552020 4 3.4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在隔离区内,将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一定的播差期播种、一定的行比相间种植在一起,通过自然授粉 和人工辅助授粉,使不育系接受恢复系的花粉而受精结实,生产出杂种
6、一代种子。 3.5 隔离 segregation 通过自然屏障、空间距离和错开开花时间等措施,隔断异品种花粉串粉,防止生物学混杂,确保种 子纯度和质量。 3.6 播差期 sowing gap stage 为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将生育期差异明显的父母本进行错期播种,后播亲本与先播亲本间的播种 间隔期,又称为播种差期。 3.7 春制 seed production in Spring 春季制种。一般父本3月中下旬播种,母本4月上中旬播种,抽穗扬花期安排在6月底至7月上中旬。 3.8 夏制 seed production in Summer 夏季制种。一般父本4月底至5月上中旬播种,母本5月下旬至6
7、月上旬播种,抽穗扬花期安排在7月 底至8月上中旬。 3.9 秋制 seed production in Autumn 秋季制种。一般父本6月上中旬播种,母本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底至9 月上旬。 4 制种基地的要求 4.1 气候条件 满足杂交水稻制种亲本正常生长发育、安全抽穗扬花和成熟收获的温光条件。安全抽穗扬花期,要 求从始穗到授粉结束的抽穗开花授粉期内天气稳定、阳光充足,出现连续3d以上阴雨低温天气的概率不 超过20%,日最高温度35,日最低温度21,日平均气温2432,相对湿度75%90%。安全 成熟收获期,要求连续2d以上降雨天气的机率20%。 4.2 隔离条件
8、 DB36/T 13552020 5 采用时间隔离时,与异品种花期要错开25d以上;采用距离隔离,制种田处于上风位时,隔离距离 要达到100m以上;制种田处于下风位时,隔离距离要达到200m以上。或有山丘、树林、村庄房屋等自然 屏障,或种植30m以上、宽2m以上高的甘蔗、红麻、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做屏障隔离。 4.3 耕作条件 地势较平坦,温、光、水资源充足,排灌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稻田集中连片,土壤肥力中上,非 山荫田或冷浸田;常年病虫害发生较轻,无同作物检疫性病虫害,前作落田谷经处理后不影响种子纯度; 具有较高的农业生产耕作水平。 5 播种育秧 5.1 播前准备 5.1.1 播种期的确定
9、播种期的确定既要考虑保证抽穗期处于最佳气候条件利于制种高产,又要利于成熟收获期的安全, 减少穗发芽的发生,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此基础上,根据制种基地的气候条件,安排制种亲本的最佳始 穗期。先播亲本的播种期根据该亲本在该基地该季节播种至始穗期需经历的天数,由预期的始穗期向前 倒推来确定,后播亲本的播种期根据父母本的播种差期确定。 5.1.2 父母本播种差期的确定 5.1.1.1 综合应用生育期差(时差)、叶龄差(叶差)和有效积温差(温差),三者相互校正,确定 父母本的播种差期。一般以生育期差为基础,叶龄差为依据,有效积温差作参考,根据制种季节、气温 变化、亲本的温光反应特性等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10、灵活掌握。 5.1.1.2 春制、夏制气温不稳定,以叶差为主要依据,参考时差和积温差;秋制以时差为主要依据, 参考叶差和积温差。气温较高时,先播亲本的出叶速度大于常年同期出叶速度,可缩短时差,以叶差为 准;反之,适当扩大时差,减少叶差。 5.1.1.3 亲本种子生产贮藏年限、播种和移栽方式对播始历期产生影响,当年产种(如海南繁殖当年 使用)播始历期延长1d2d,贮藏两年以上的种子播始历期缩短1d2d,直播方式比移栽方式的生育 期缩短2d4d,机械插秧比人工移栽的生育期延长3d5d,应根据情况相应调整父母本的播差期。 5.1.1.4 父本一般分二期,也可根据母本特性采用一期父本或三期父本。父本采
11、用两期播种时,根据 第一期父本确定播种差期。一、二期父本的播种间隔期,一般控制在叶差1.5叶左右,春、夏制可安排 7d10d,秋制可安排5d7d。 5.1.3 育秧方式的确定 可采用湿润育秧、旱育秧或塑料软盘育秧。不同播差期的制种组合,父本宜采用不同的育秧方法, 以利于父母本群体协调培管和父本群体的培养。父母本播差期10d的制种组合,父本宜采用湿润育秧 法;父母本播差期在1d10d或父母本播差期倒挂,父本宜采用湿润育秧或塑料软盘育秧;母本一般采 用和父本相同的育秧方式,可采用湿润育秧、塑料软盘育秧或直播。 5.1.4 秧田面积与制种大田比例 DB36/T 13552020 6 早稻类型父本采用
12、湿润育秧的秧田面积与制种大田比例为1:101:15,中晚稻类型父本采用湿润育 秧的秧田面积与制种大田比例为1:201:30,母本秧田面积与制种大田比例为1:71:10(按母本大田 用种量确定秧田面积)。 5.1.5 用种量的确定 5.1.5.1 大田用种量 早稻类型父本大田用种量每667m2为0.5kg左右,中晚稻类型父本用种量每667m2为0.3kg左右。母本 不育系大田用种量每667m2为1.5kg2.5kg。具体可根据种子千粒重大小、发芽率高低、生育期长短和 分蘖能力强弱及育秧方式作适当调整。发芽率高或千粒重小或生育期长或分蘖力强的用种量减小,反之 增加。 5.1.5.2 秧田播种量的确
13、定 5.1.1.4.1 秧田播种量的确定要考虑亲本种子千粒重大小、发芽率高低和秧龄长短等,千粒重小、发 芽率高、秧龄长的少播;反之,多播。 5.1.1.4.2 父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育秧时,每667m2秧田播种量(kg)可按公式:(60-秧龄天数) 0.5计算。早稻类型父本秧龄一般为25d30d,每667m2秧田播种量15kg17.5kg;中晚稻类型父本一 般为30d35d,每667m2秧田播种量为12.5kg15kg。采用旱育秧方式每m2播种0.1kg0.15kg。 5.1.1.4.3 母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每667m2秧田播种量15kg20kg。 5.2 培育带蘖壮秧 5.2.1 壮秧标准
14、根白而壮,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无黄叶;秧苗素质整齐,大多数秧苗生长发育符合叶蘖同伸规 律;适龄移栽时母本带23个分蘖,父本带46个分蘖,带蘖株率100%。 5.2.2 种子消毒和浸种催芽 播种前晒种2d3d,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浸种前用药剂浸泡亲本种子进行消毒。春制要将温度控 制在2530进行保温催芽。催芽标准为芽长不超过0.2。 旱育秧不催芽,将吸饱水的种子捞出滤干后用拌种剂拌种。 5.2.3 播种 种谷破胸出芽达80%时播种。须分畦称种,均匀播种,确保疏密一致,使秧苗个体有均匀的营养面 积和空间,播后踏谷以种子不见天为度。 5.2.4 秧田管理 5.2.4.1 秧田施肥 每667m2施4
15、5%三元复合肥15kg作底肥。秧苗1叶1心时,排干水,每667m2喷施多效唑80g,24h后复水; 秧苗2叶1心时,每667m2施45%三元复合肥3kg4kg、尿素1kg作壮秧肥。父本移栽前3d5d,每667m2施 尿素5kg、氯化钾4kg作送稼肥。 5.2.4.2 秧田水分管理 DB36/T 13552020 7 采用露田与浅灌相结合的水分管理方式。播种到2叶期前露田为主,促扎根立苗,防烂芽,提高出 苗率;2叶期到4叶期浅灌为主,促壮苗,逐步建立水层灌溉。 5.2.4.3 秧田除草除杂及病虫害防治 秧苗3叶期前人工除草和除去明显异形、异色秧苗,及时防治秧田病虫。移栽前2d3d喷施送稼药, 做
16、到带肥带药下田。 6 移栽 6.1 移栽叶龄 早稻类型父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的5叶6叶移栽,采用旱育秧与塑料软盘育秧方式的3.5叶5叶移 栽。中晚稻类型父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的6.0叶7.5叶移栽。母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的5叶6叶移栽。 在父母本移栽叶龄范围内尽可能安排父母本同期移栽或缩短父母本移栽间隔时间。 6.2 父母本行比 6.2.1 根据组合生育期类型、父母本的特征特性选择适宜的父母本栽插方式和行比(参见表1),父 本繁殖能力较强、花粉量较多的组合,可以适当增加行比,父本繁殖能力较差、花粉量较少的组合,应 适当减少行比。 6.2.2 插二期父本的,每期插一行;插三期父本的,一、三期共插一行,
17、各占25%,一、三期每3棵 循环排列插,二期单独插一行。 6.2.3 行向与当地抽穗开花期的盛行风向基本垂直。 表1 父母本栽插方式和密度 单位为cm 种植规格 父本栽 插方式 行比 父本株行距 父母本行间距 母本株行距 适宜制种组合类型 1:8 13.316.7 23.326.7 13.313.3 早稻、早熟晚稻类型和播插期倒挂的组合 1:10 16.7 23.326.7 13.313.316.7 父本分蘖力较强、花粉量较大的中晚稻类型组合 单行 1:12 20.0 26.7 13.313.316.7 父本花粉量大、母本异交性能好的中晚稻类型组合 2:10 13.313.3 23.326.7
18、 13.313.316.7 早稻类型和播插倒挂的组合 2:12 16.713.316.7 23.326.7 13.313.316.7 早稻类型和早熟晚稻类型组合 2:14 20.016.7 26.7 13.313.316.7 中晚稻类型组合 小双行 2:16 20.016.7 26.7 13.313.316.7 父本花粉量大、母本异交性能好的中晚稻类型组合 2:12 13.326.7 13.3 13.313.3 早稻类型和播插倒挂的组合 2:14 16.733.3 16.7 13.313.316.7 晚稻类型组合 2:16 20.040.0 16.7 13.313.316.7 中稻和迟熟晚稻类
19、型组合 大双行 2:18 20.040.0 20.0 13.313.316.7 父本花粉量大、母本异交性能好的中晚稻类型组合 DB36/T 13552020 8 7 制种田施肥管理 7.1 肥料用量 每667m2施纯氮总量10kg15kg,P2O5总量5kg10kg,K2O总量10kg15kg,氮磷钾肥比例控制在 N:P2O5:K2O=1:0.5:1左右。适当补施锌肥、硅肥等微量肥料。根据制种田土壤类型和肥力水平、父母本 的生育期、分蘖能力、需肥特性和抗倒性及苗情等情况,确定具体的施肥水平。基肥用量占40%50%, 追肥用量占50%60%。 7.2 施肥原则 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补
20、施粒肥。母本采用前期重、中期控、后期补的施肥法,控制 后生高位分蘖发生,提高母本抽穗整齐度,稳健攻穗增粒重。父本要促早发、稳生长,主攻分蘖和大穗, 确保抽穗开花期较长、颖花多而花粉量足。 7.3 肥料运筹 7.3.1 基肥 母本移栽前,每667m2施45%三元复合肥20kg25kg作基肥。 7.3.2 分蘖肥 父本栽插后4d左右,每667m2施45%三元复合肥5作分蘖肥。母本栽插后7d左右,每667m2施45%三元 复合肥25kg30kg作分蘖肥。 7.3.3 穗肥 当母本进入幼穗分化期,结合烤田复水,根据品种看苗情酌情每667m2施尿素5和氯化钾5kg 10kg,促进大穗多粒。 7.3.4
21、保花肥和粒肥 幼穗分化VI期,视母本苗情、叶色每667m2施氯化钾4kg5kg,尿素5kg以内。始穗期和齐穗期用磷 酸二氢钾0.15kg,兑水50kg作叶面喷施。 8 制种田水分管理 8.1 返青分蘖期 做到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返青期保持水层33.5,分蘖期保持水层2左右。秸 秆全量还田的,在插5d后断水透气2d3d,增加土壤透气性,以减轻秸秆腐烂分解产生毒素对秧苗的影 响;若遇低温则灌水护苗。母本苗蘖达预期有效穗的80%时开始晒田,防止高位分蘖发生。晒田要做到 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 8.2 幼穗分化期 间歇灌溉,保持田间土壤湿润状态。 8.3 抽穗开花期 DB36/T 1355
22、2020 9 灌5cm10cm深水。 8.4 授粉结束至腊熟期 采用“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分管理方法,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2d3d再灌一次水。遇到35 以上的晴天,增加水层,调节田间湿度。收获前5d7d断水。 9 制种田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病虫害 重点防治稻粒黑粉病、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虫和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 9.2 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9.3 防治方法 9.3.1 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做到浅水和间歇灌溉,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 促进水稻健壮生产,提高抗(耐)病虫害能力;喷好赤霉素,提高穗颈长度,改善通风条件,减少病虫 害发生。 9.3.2
23、 加强对病虫害发生的预测,抓住关键时期,科学合理施用农药。稻粒黑粉病、稻曲病防治关键 时期在母本始花前的3d7d、始花期和盛花期;稻瘟病防治关键时期在分蘖期、破口抽穗5%和齐穗期; 纹枯病防治关键时期在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二化螟防治关键时期在分蘖期和穗期;稻飞虱防治适期为 23龄若虫盛期,应以准确测报为基础,按照防治指标,及时施药。具体按照DB36/T 1064的规定执 行。 10 花期预测与调控 10.1 花期相遇及预测标准 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是获得制种高产的关键。理想的花期相遇,是“头花不空,盛花相逢,尾花不 丢”,父母本花期相遇及预测的一般标准见表2,具体可根据父母本的生育期、分蘖能力、
24、抽穗开花历 期及幼穗发育后期进程的快慢等而作适当调整。 表2 父母本花期相遇标准 制种组合 花期相遇标准 花期预测标准 组合类型 亲本生育期 始穗 幼穗分化期IV前 幼穗分化IV期-VII期 RA A比R早1期 A比R早0.5期 早熟组合、父本抽穗开 花期短的组合 RA A比R早2d4d A比R早2期 A比R早1期 RA R比A早0.5期1期 A与R同步或A略快 中熟组合 RA A,R同期抽穗 或A比R早1d2d A比R早1期2期 A比R早1期 RA R比A早2d3d R比A早2期3期 R比A早0.5期1期 迟熟组合、父本抽穗开花期长或母本抽穗开花 期较集中的组合 RA A比R早1d2d A比
25、R早1期2期 A比R早1期 DB36/T 13552020 10 10.2 花期预测 10.2.1 幼穗剥查法 从预期始穗期前30d左右和预计叶龄余数3.5叶3.0叶时开始,每2d3d,在有代表性的制种田, 随机定点连续取父母本各10株的主茎,在解剖镜下观察生长点和幼穗,根据幼穗分化I期VIII期标准 及各期形态特征,判断幼穗发育进程,推算父母本的始穗期,判断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 10.2.2 叶龄余数法 全生育期定点调查父母本叶龄。根据定点观察记载的叶龄和父母本预计的主茎总叶片数,判断幼穗 分化时期,在有代表性的制种田,随机定点连续取父母本各10穴,剥查主茎余叶数,根据余叶出叶所需 天数和倒
26、1叶全展至见穗所需天数,推算父母本的始穗期,判断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 10.2.3 对应叶龄法 根据历年同地同季同组合父母本各发育时期的对应叶龄和花期相遇程度,对照当时父母本的叶龄推 测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 10.3 花期调节 10.3.1 调节方法 有肥调、水调和激素调节法等,具体可根据禾苗长势长相、生长发育进程、土壤肥力水平、病虫害 发生状况和需调节的天数等综合因素确定调节措施。 10.3.2 肥调 在幼穗分化三期前,父或母本每667m2增施氯化钾5kg10kg,可使父或母本提早抽穗2d3d;父或 母本每667m2增施尿素2.5kg7.5kg,可使父或母本推迟抽穗2d3d。但尿素施用时切忌
27、使母本叶色浓 绿(过氮)。 10.3.3 水调 在幼穗分化三期前,根据父或母本生长发育速度对水敏感度的差异,调整父母本生长发育进度。在 父或母本进入幼穗分化后,通过灌深水(10以上),能加快父本发育程度,可提早抽穗1d3d;重晒 田,可推迟父本抽穗1d3d。 10.3.4 激素调节 在见穗前低剂量(每667m2母本1g2g,父本0.6g左右)施用赤霉素GA3,可提早抽穗1d2d。幼穗 分化IIIV期前每667m2喷施多效唑100g200g,可推迟抽穗和延长花期1d3d。 10.3.5 调节原则 前期(幼穗分化III期前)调节为主,后期调节为辅;推迟和延长花期为主,提早和缩短花期为辅; 肥水调节
28、为主,其它调节为辅;调节父本为主,调节母本为辅。 11 父母本异交态势改良 11.1 最佳异交态势标准 DB36/T 13552020 11 母本植株高度适宜(90100),穗颈抽出长度05,剑叶与穗颈夹角大于600,剑叶叶尖 与穗顶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5,剑叶短(小于或等于穗长的四分之三)而垂直平伸于穗层之下;颖花 外露率95%,全外露穗率90%。父本株高比母本高1020。 11.2 异交态势改良技术 11.2.1 适时、适量喷施赤霉素 11.2.1.1 赤霉素(GA3)喷施总用量与始喷指标 根据母本的敏感性确定赤霉素总用量和始喷的抽穗指标,见表3。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品种特性、 父母本群体大小
29、、喷施时天气、苗穗发育整齐度、花期相遇情况等实际,作适当调整,群体生物量大、 气温偏低时需增加用量,反之,则应减少用量;发育不整齐的田块,适当推迟始喷时间,加大喷施间隔 时间;花期相遇好的制种田,父母本同时喷施。花期相遇差的田,父母本应分开喷施。 表3 母本对赤霉素的敏感性确定总用量和始喷的抽穗指标 母本类型 每667m2总用量/g 始喷时的抽穗指标/% 敏感型 1015 3040 中度敏感型 2030 1525 钝感型 4050 510 注:赤霉素有效成分达到8.5105以上。 11.2.1.2 赤霉素(GA3)喷施次数 分2次或3次喷施。一般分2次喷施时,各次喷施的赤霉素用量比为5:5;分
30、3次喷施时,各次用量比 为2:4:4。 在父母本同时喷施的基础上,对赤霉素反应中度敏感的父本,在父本抽穗20%30%时单独喷施一次, 每667m2用量为2g6g;对赤霉素反应钝感的父本与敏感型的母本制种时,父本加喷每667m2用量为6g 10g;对赤霉素反应敏感型的父本与钝感型的母本制种时,父本不加喷,在与母本同时喷施时父本少喷。 11.2.1.3 赤霉素(GA3)喷施时间 每天5:0010:00,或16:0019:00,露水未干,中午高温、太阳光强烈时不宜喷施。遇连续阴雨 天气时,应抢停雨间歇或小雨时喷施,同时增加赤霉素用量。 11.2.2 人工辅助授粉 11.2.2.1 母本抽穗扬花期,每
31、天清早特别是大雾天气用粗绳或竹竿赶露水,以提早花时,提高异交结 实率。每天父本开花后,每隔半小时左右用粗绳或竹竿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一次。 11.2.2.2 人工辅助授粉时间从父本始花期至终花期,赶粉时间持续8d12d,直至无粉可赶为止。可 用绳索拉粉法、单竿授粉法、双竿推粉法等。 12 除杂保纯 12.1 田间除杂 12.1.1 除杂标准 DB36/T 13552020 12 在母本齐穗前,田间杂株率0.1%,成熟收割前田间杂株率0.05%。 12.1.2 杂株类型 父本杂株主要是机械混杂株和变异株。母本杂株主要包括异品种和同形可育株两类,异品种与不育 系在株型、叶色、叶型、粒型、芒或生育期等性
32、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同形可育株的植株形态与不育系基 本一致,但花药黄色肥大,裂药散粉,花粉正常可育,结实率高。 12.1.3 除杂时期 12.1.3.1 秧苗期至幼穗分化期 根据叶鞘、叶色、绒毛、株型、叶型等特征进行判断,除去异形株和异色株。 12.1.3.2 抽穗扬花期 在母本整个抽穗扬花期间应每天进行除杂,喷施赤霉素前后2d是除杂的重点时期。于早晨母本开花 前,根据花丝长度、花药饱满程度和颜色以及散粉情况等,除去不育系行中的保持系、半不育株;根据 抽穗期、株高、叶鞘、叶色、绒毛、株型、叶型等特征,除去父母本行中的其它混杂株。 12.1.3.3 收获前 收获前,将前期除杂过程中遗漏的杂株彻底清
33、除干净。 12.2 田间纯度检验 按GB/T 3543(所有部分)进行田间纯度检验。 12.3 严防机械混杂 在种子收获、晾晒等过程中严防机械混杂。 12.4 割除父本 授粉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并清理干净。 13 种子收获 母本籽粒75%以上黄熟时,及时收获和干燥,使种子含水量降低至12.5%或以下,切忌堆捂。可用自 然晒干法,通过薄摊勤翻,借助太阳和自然风干;有条件的尽量使用机械烘干法或烤烟房烘干,热风温 度严格控制40以下,降水速率每h0.5%,切忌温度过高和降水速度过快。收获、干燥时要清理好设 施、设备和用具。 14 包装与贮藏 种子包装按GB/T 7414的规定执行。种子贮藏按GB/
34、T 7415的规定执行。 15 质量指标和检验 DB36/T 13552020 13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按GB/T 3543(所有部分)进行种子质量室内检验,做好种子纯 度的海南异季鉴定工作。 16 田间档案 建立种子生产田间档案,按附录A的要求记录种子生产基地环境、前作和土壤状况、隔离情况、种 子来源、生产管理、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除杂保纯、收获等相关内容,各项记录应完整详实。 DB36/T 13552020 1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 田间档案记载 田间档案记载内容如下: a) 品种名称,亲本种子来源及质量,生产面积,种子生产农户,责任人; b) 前作、土壤状况,耕作方式,隔离情况; c) 播种时间,移栽时间,父母本始穗期,父母本抽穗期,抽穗整齐度,收割日期; d) 底肥、追肥的名称、数量,施肥时间、次数,水分管理; e) 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受害时间、防治情况(农药名称、用量、方法及效果); f) 杂株率、除杂及田间检验情况; g) 抗倒性:记载倒伏日期、程度、面积()和原因等; h) 气候情况:记载异常气候对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不利影响。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