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 76-2020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pdf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521742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PDF 页数:74 大小:4.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WS 76-2020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WS 76-2020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WS 76-2020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WS 76-2020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WS 76-2020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13.280 C 57 W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生 行 业 标 准 WS 76 2020 代替 WS 76 2017等 医用 X 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of quality control in medical X-ray diagnostic equipment 2020-10-26 发布 2021-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WS 76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质量控制检测要求 . 5 4 X射线透视设备通用检测项目与检

2、 测方法 . 8 5 直接荧光屏透视设备专用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 10 6 DSA设备专用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 11 7 X射线摄影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通用项目 与检测方法 . 12 8 屏片 X射线摄影设备专用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 15 9 数字 X射线摄影( DR)设备专用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 15 10 计算机 X射 线摄影( CR)设备专用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 18 11 牙科 X射线设备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 20 12 乳腺 X射线摄影设备通用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 21 13 乳腺屏片 X射线摄影设备专用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 25 14 乳腺数字 X射线摄影( DR)设备

3、专用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 25 15 乳腺计算机 X射线摄影(乳腺 CR)设备专用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 2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医用 X射线 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一览表 . 30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X射线透视设备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 32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X射线摄影设备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 35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不同生产厂家 CR 系统的检测设置条件及技术要求 . 38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牙科 X射线设备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 . 40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乳腺 X射线设备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 . 42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不同生产厂家乳腺

4、CR 系统的检测设置条件及技术要求 . 46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乳腺平均剂量计算 . 48 附录 I(规范性附录) X射线设备透视防护区检测示意图 . 51 附录 J(资料性附录) 牙科 X射线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示意图 . 53 附录 K(资料性附录) X射线摄影中若干检测配件和检测方法示意图 . 57 附录 L(资料性附录) DSA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模体示例 . 60 附录 M(资料性附录) 几种低对比度分辨力检测模体示例 . 61 附录 N(资料性附录) 牙科 X射线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模体 . 62 WS 76 2020 II 附录 O(资料性附录) 乳腺 X射线摄影设备低对比度分辨力检测

5、模体示例 . 63 附录 P(资料性附录) 质量控制检测所需设备与用具 . 65 参考文献 . 68 WS 76 2020 III 前 言 本标准 3.1 3.9、 3.10.1 3.10.8、 3.10.10 3.10.14 是强制性条款 , 其余是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WS 76 2017医用常规 X 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518 2017乳腺 X 射线屏片摄影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520 2017计算机 X 射线摄影( 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521 2017医用数字 X 射线摄影( DR)系统质

6、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522 2017乳腺数字 X 射线 摄影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530 2017乳腺计算机 X射线摄影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和 WS 581 2017牙科 X射线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与上述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透视 X射线设备中低对比度分辨力的判定要求(见 4.4, WS 76 2017的 7.5); 增加了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见 4.7和附录 I); 删除了 X射线透视设备中的 照射野与影像接收器中心偏差项目的检测要求(见 WS 76 2017的 7.8); 删除了 X射 线 摄影 设备中的 输出量 线性 项目的状

7、态检测要求(见 WS 76 2017的 6.3); 删除了 X射线 摄影 设备中的光野与照射野中心的偏离 项目的检测要求(见 WS 76 2017的 6.8); 修改了数字 X射线 摄影 设备中 残影的检测方法(见 9.5, WS 521 2017的 6.6); 删除了数字 X射线 摄影 设备中的自动曝光控制 ( AEC)灵敏度项目的检测要求(见 WS 521 2017 的 6.10.1); 删除了数字 X射线 摄影 设备中的 AEC管电压变化一致性项目的检测要求(见 WS 521 2017的 6.10.3); 删除了数字 X射线 摄影 设备中的 暗噪声项目的检测要求(见 WS 521 201

8、7的 6.1); 增加了 DSA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与方法( 见 第 6章); 增加了医用 X射线诊断设备检测项目对照表(见表 A.1); 修改了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值要求(见表 B.1, WS 76 2017的表 B.1);, 增加了高剂量率模式时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值要求(见表 B.1); 增加了平板探测器高对比度分辨力要求(见表 B.2); 修改了 平板探测器最大入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要求(见表 B.4, WS 76 2017的表 B.3); 完善了乳腺 X射线摄影中不同靶 /滤过组合的半值层要求(见表 F.2); 增加了 DSA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模体示例

9、(见附录 L); 增加了乳腺 X射线摄影设备低对比度分辨力检测模体示例(见附录 O)。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 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福建省职 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辉、岳 保荣、范瑶华、尉可道、娄云、 王进、 张良安、牛延涛、魏伟奇、陈 以水、王建超、黄卓、冯泽臣、张文艺、李刚。 本标准代替了 WS 76 2017、 WS 518 2017、 WS 520 2017、 WS 521 2017、 W

10、S 522 2017、 WS 530 2017和 WS 581 2017。 WS 76 201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WS/T 76 1996、 WS 76 2011; WS 76 2020 IV WS/T 189 1999。 WS 518 201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Z186 2007。 WS 520 201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Z 187 2007。 WS 76 2020 1 医用 X 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用 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和防护性能检测的一般要求、检测项目、检测方法 及其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 X射线诊断设备的质量控制

11、检测和防护性能检测,包括 X射线摄影设备 含 X射线屏 片摄影设备、 数字 X射线摄影( DR)设备、 计算机 X射线摄影( CR)设备 、 X射线透视设备(含直接荧光 屏透视设备、影像增强器透视、平板透视设备)、牙科 X射线设备(含口内机和口外机)、 数字减影血 管造影( DSA) X射线设备 、 乳腺 X射线摄影设备 含乳腺 X射线屏片摄影设备(乳腺屏片)、乳腺 数字 X 射线摄影(乳腺 DR)设备、乳腺 计算机 X射线摄影(乳腺 CR)设备 。 移动式 X射线设备、便携式 X射线设备、车载式 X射线设备、碎石机和医用常规 X射线模拟定位设备可 参照使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 X射线计算机体层

12、摄影( CT)装置和 锥形束 CT的质量控制检测。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数字 X 射线摄影( DR)设备 digital radiography( DR) equipment 采用数字化 X射线影像探测器技术实现 X射线摄影的一种医学成像 装置。它的影像直接从影像探测器 读出,通常由 X射线发生装置、数字化 X射线影像装置和机械辅助装置组成。 2.2 计算机 X 射线摄影( CR)设备 computed radiography( CR) equipment 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成像板代替增感屏 -胶片作为载体经 X射线曝光,用激光扫描成像板曝光后所得潜 像信息,通

13、过光学系统收集和放大,计算机采集,得到数字化影像显示的一种 X射线摄影设备。 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 连续摄影 影像信息,以 消除(减去)骨骼和软组织影像的血管造影成像技 术。 2.4 影像接收器 image receptor WS 76 2020 2 用于将入射 X射线直接转换成可见图像的设备,或转换成需要通过进一步变换才能成为可见图像的 中间形式。 注: 影像接收器如荧光屏、放射胶片、成像板、影像增强器或平板探测器等。 2.5 牙科 X 射线设备 dental X-ray equipment

14、 专用于牙科成像的 X射线设备。其中 具有口内 X射线影像接收器的牙科 X射线设备称为口内机;具有 口外 X射线影像接收器的 X射线设备称为口外机。 2.6 点片装置 film spot device 在 X射线透视中,对受检部位选择后瞬间拍摄一张或多张 X射线影像的装置。 2.7 成像板 imaging plate; IP 采用一种 X射线储存发光材料(如氟卤化钡)制成的 X射线面探测器。 2.8 预处理影像 pre-processed image 经过像素缺陷校正、暗场校正、增益校正和几何畸变校正等后且尚未进行后处理的影像。 2.9 探测器剂量指示 detector dose indica

15、tor; DDI 用以反映影像采集过程中影像接收器上入射剂量的特定指示。 2.10 信号传递特性 signal transfer property; STP 影像接收器入射面影像中心区域测量的平均像素值和影像探测器接受的入射空气比释动能之间的 一种相互关系的描述。 注: 对于不同生产厂的影像探测器两者之间有不同的相互关系,如线性、对数或 指数 关系。 2.11 焦点 -影像接收器距离 focal spot to image receptor distance; SID 有效焦点中心至影像接收器表面的距离。 2.12 加载因素 loading factor 影响 X射线管负载的各个因素。 注:

16、加载因素如 X射线管电流、曝光时间、阴极等效输入功率、 X射线管电压及纹波率等。 WS 76 2020 3 2.13 自动曝光控制 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 AEC 在 X射线系统中,通过一个或几个加载因素自动控制,以便在预选位置上获得理想剂量(剂量率) 的操作方法。 注: AEC通常有自动剂量控制( ADC)、自动剂量率控制( ADRC)和自动亮度控制( ABC)等多种形式。 2.14 聚焦滤线栅 focused grid 吸收条的各平面在规定的聚焦处聚成一条线的直线滤线栅。 2.15 聚焦距离 focusing distance 聚焦滤线栅的各栅条延长平面会聚

17、于一条线,该线与滤线栅入射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16 辐射输出量 radiation output 离焦点某一给定距离的 X射线有用束单位时间电流积产生的空气比释动能,单位为 mGy/mAs。 2.17 特定辐射输出量 specific radiation output 距焦点 1 m处的辐射输出量。 2.18 感兴趣区 region of interest; ROI 在影像中划定的像素区域(圆形或矩形)。 2.19 伪影 artifact 影像上明显可见的图形,但它既不体现物体的内部结构,也不能用噪声或系统调制传递函数来解释。 2.20 残影 image retention 由于影像探测器

18、的前次影像信号清除不彻底 而导致在随后一次读出影像中出现的前次影像的部分 或全部。 2.21 影像残留因子 image retention factor 检测 IP擦除完全性时,根据三个不同区域像素值计算的指标,用以标示 IP系统擦除性能。 WS 76 2020 4 2.22 响应均匀性 response uniformity 影像接收器平面上不同区域对入射空气比释动能响应的差异。 2.23 尼奎斯特频率 Nyquist frequency; fNyquist 极限空间分辨力 limiting spatial resolution 由采样间距 a确定的空间频率,关系式为: fNyquist=1

19、/( 2a) 注: 采样间距 a的单位为 mm, 极限空间分辨力的单位为 lp/mm。 2.24 高对比度分辨力 high contrast resolution 空间分辨力 spatial resolution 在特定条件下,特定线对组测试卡影像中用目力可分辨的最小空间频率线对组,其单位为 lp/mm。 2.25 低对比度分辨力 low contrast resolution 在规定测量条件下,从一均匀背景中能分辨出来的规定形状和面积的最低对比度分辨力。 2.26 DSA 对比灵敏度 DSA contrast sensitivity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DSA) 系统显示低对比度血管相对于

20、图像背景的能力,是一种对低对比血管影 像可视性的衡量。 2.27 DSA 动态范围 DSA dynamic range 用于减影的衰减范围,在此范围内 均 能在减影图像中观察到血管系统。 2.28 乳腺数字体层合成摄影 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DBT 由一系列从不同角度拍摄所获得的低剂量 X射线图像经重建后合成体层图像的数字乳腺摄影方法。 2.29 乳腺平均剂量 average glandular dose 乳腺 X射线摄影中所致受检者受均匀压迫乳 房的腺体组织中的平均吸收剂量。 2.30 WS 76 2020 5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21、通过对 X射线诊断设备的性能检测、维护和对 X射线影像形成过程的监测和校正行动,以保证影像质 量的过程。 2.31 验收检测 acceptance test X射线诊断设备安装完毕或设备重大维修后,为鉴定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约定值而进行的质量控制 检测。 注: 重大维修一般指更换球管 或 更换影像接收器 。 2.32 状态检测 status test 对运行中的 X射线诊断设备,为评价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而定期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 2.33 稳定性检测 constancy test 为确定 X射线诊断设备在给定条件下获得的数值相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符合控制标准而定 期进行的质量控制检

22、测。 2.34 基线值 baseline value 设备性能参数的参考值。 注: 基线值 通常在验收检测合格后,由最初的性能检测得到,或者 由 相应的标准给定。 3 质量控制检测要求 3.1 一般要求 3.1.1 质量控制检测分为验收检测、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 3.1.2 质量控制检测应有检测记录,验收检测和状态检测还应出具检测报告。 3.1.3 对于以基线值评价的检测项目,应在报告中给出测量条件,以便用于后续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 测结果的评价 。 3.2 验收 检测要求 3.2.1 X射线诊断设备新安装、重大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如 更换球管 或 影像接收器 ),应进行验 收检测。 3.2

23、.2 X射线诊断设备验收检测前,医疗机构应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包括订货合同或双方协议、供应 商提供的设备清单、设备性能指标、设备操作手册或使用说明书。 3.2.3 新安装 X射线诊断设备的验收检测结果应符合随机文件中所列产品性能指标、双方合同或协议 中技术条款,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供应商未规定的项目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WS 76 2020 6 3.3 状态检测要求 3.3.1 使用中的 X射线诊断设备应每年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3.3.2 设备状态检测中发现某项指标不符合要求,但无法判断 原因时,应采取复测等进一步的检测方 法进行验证。 3.4 稳定性检测要求 3.4.1 使用中的 X射线诊

24、断设备,应按标准要求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 3.4.2 每次稳定性检测应尽可能使用相同的检测设备并作记录;各次稳定性检测中,所选择的曝光参 数及检测的几何位置应严格保持一致。 3.4.3 稳定性检测结果与基线值的偏差大于控制标准,又无法判断原因时应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3.5 对检测单位的要求 3.5.1 验收检测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由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制造商和技术服务机构共 同配合完成。 3.5.2 状态检测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3.5.3 稳定性检测应由医疗机构自身实施检测或 者委托有能力的机构进行。 3.6 对检测报告及检测结果评价的要求 3.6.1 检测报告的基本内

25、容应包括:被检单位基本信息、设备信息、检测项目、必要的检测条件、检 测结果、相应标准要求及对检测指标的合格判定。 3.6.2 检测项目应覆盖本标准所规定的项目,对功能不具备或不能满足检测条件的被检设备的相应检 测项目应在检测报告中加以说明。 3.6.3 应对检测指标的合格与否给予判定,质量控制检测结果达到或优于规定值的指标判定为合格, 否则为不合格。 3.7 记录和资料 3.7.1 对 X射线诊断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应有相应的检测原始记录。 3.7.2 X射线诊断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原始记录、检测结果 、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等资料,应在 设备使用期间长期保存。设备淘汰时,应根据记录的利用价值决定

26、处理措施。 3.7.3 X射线诊断设备使用部门保存有关 X射线诊断设备的资料。当设备的整套资料存放在负责设备 管理或维修部门时,设备使用部门至少应有设备使用说明书。 3.7.4 X射线诊断设备使用部门的医技人员应能及时了解到所用设备的质量控制最新检测结果。 3.8 对检测设备的要求 3.8.1 检测用 设备 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 取得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 ,检测结果应有溯源 性。 3.8.2 检测管电压应使用非介入方法进行检测,如数字式高压测量仪。 3.8.3 检测时应根据所检测设备的 高压发生器类型、靶 /滤过、检测参数等对测量仪进行相应设置。 3.8.4 乳腺 X射线摄影设备检测

27、时,应选择乳腺摄影专用的检测设备,其能量响应应 5%。对于空气 电离室探测器,部分检测项目应将探测器在设备支撑台上支起 10 cm 高度后测量;对于底部有铅衬的半 导体探测器,可以直接将探测器放置在设备支撑台上测量。 WS 76 2020 7 3.9 对检测模体的要求 3.9.1 本标准中使用的检测模体由衰减层和结构元件组成,它们应可以独立或组合方式使用。用于检 测中的衰减模体尺寸应至少达到在所适用检测条件下足以使全部有用线束得到衰减。 3.9.2 检测半值层所用的标准铝吸收片,铝的纯度应不低 于 99.9%,铝片尺寸应至少全部覆盖剂量仪 探头灵敏区域面积(推荐铝片尺寸宜至少 8 cm 8 c

28、m)。测量 X射线诊断 (除乳腺 X射线摄影设备外 )设 备半值层的铝片厚度尺寸误差应在 0.1 mm范围内,测量乳腺 X射线摄影设备半值层的铝片厚度尺寸误 差应在 5%范围内。 3.9.3 采用高对比度分辨力测试卡或内嵌有线对测试卡的模体进行高对比度分辨力检测。线对范围至 少要满足:透视设备 0.6 lp/mm 5.0 lp/mm, DR、 CR设备 0.6 lp/mm 10.0 lp/mm,数字成像的牙科 X 射线设备 1.6 lp/mm 3.0 lp/mm,乳腺 DR、乳腺 CR设备 0.6 lp/mm 10.0 lp/mm,乳腺屏片 X射线摄影 设备最高线对 10.0 lp/mm。 3

29、.9.4 牙科低对比度分辨力检测模体中应包含其上有直径为 1.0 mm、 1.5 mm、 2.0 mm 和 2.5 mm圆孔, 厚度为 0.5 mm的铝板。 3.9.5 用于乳腺 X射线摄影设备测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模体,厚度误差应在 1 mm以内, 半圆形模体的半径应不小于 10 cm,矩形模体尺寸应不小于 10 cm 12 cm, 总厚度应覆盖 2 cm、 4 cm和 6 cm。 3.10 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 3.10.1 医用 X射线 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应符合附录 A表 A.1 的要求。 3.10.2 X射线透视设备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B中表 B.

30、1表 B.6的要求。 3.10.3 直接荧光屏透视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分为通用检测项目和专用检测项目两部分。通用检测 项目与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B中表 B.1的要求,专用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B中表 B.5的要求。 3.10.4 DSA设备 的 质量控制检测项目 可分为用于常规 X射线透视设备 的通用检测和仅用于 DSA功能的 专用 检测 两部分,通用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B中表 B.1的要求,专用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应 符合附录 B中表 B.6的要 求。 3.10.5 X射线摄影设备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C中表 C.1表 C.4的要求。 3.10.6 屏片 X射线摄

31、影设备的通用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C中表 C.1的要求,专用检测项目 与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C中表 C.2的要求。 3.10.7 DR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分为通用检测项目和专用检测项目两部分。通用检测项目与技术 要求应符合附录 C中表 C.1 的要求,专用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C中表 C.3要求。 3.10.8 对 CR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分为通用检测项目和专用检测项目两部分。通用检测项目与技 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C中表 C.1要求,专用检测项目与技术要 求应符合附录 C中表 C.4要求。 3.10.9 不同生产厂家 CR 系统 的检测设置条件及技术要求参见附录 D。 3.1

32、0.10 对牙科 X射线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E中表 E.1和表 E.2要求。 3.10.11 乳腺 X射线摄影设备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F中表 F.1表 F.5的要求。 3.10.12 乳腺屏片 X射线摄影设备的通用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F中表 F.1的要求,专用检 测项目与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F中表 F.3的要求。 3.10.13 乳腺 DR 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分为通用检测项目和专用检测项目两部分。通用检测项目与 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F中表 F.1的要求,专用检测 项目与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F中表 F.4的要求。 WS 76 2020 8 3.1

33、0.14 乳腺 CR 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分为通用检测项目和专用检测项目两部分。通用检测项目与 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F中表 F.1要求,专用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F中表 F.5的要求。 3.10.15 不同生产厂家乳腺 CR 系统 的检测设置条件及技术要求参见附录 G。 3.10.16 乳腺平均剂量的计算方法参见附录 H。 3.10.17 X射线设备及防护区检测平面防护性能检测方法见附录 I。 3.10.18 牙科 X射线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示意图参见附录 J。 3.10.19 X射线摄影中若干检测配件和检测方法示意图参见附录 K。 3.10.20 DSA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模体示例参见附录

34、 L。 3.10.21 几种低对比度分辨力检测模体示例参见附录 M。 3.10.22 牙科 X射线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模体参见附录 N。 3.10.23 乳腺 X射线摄影设备低对比度分辨力检测模体示例参见附录 O。 3.10.24 不同医用 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所需要设备与用具参见附录 P中的表 P.1表 P.4。 3.11 其他技术要求 3.11.1 DR系统检测中,对于采用一个以上平板探测器的 DR设备,应对每一个平板探测器分别进行专 项的质量控制检测。 3.11.2 如果采用电离室测量 DR和 CR的影像接收器入射空气比释动能时,电离室应至少远离影像接收 器表面 30 cm,以降低反散

35、射贡献,然后按反平方定律再计算影像接收器表面上的 空气比释动能;而使 用半导体探测器测量时可以直接放在影像接收器表面上。 3.11.3 半值层检测时也可使用直读式剂量仪直接读取半值层的测量值,当对结果有异议时应采用经典 的铝片法方法重新测量验证。 3.11.4 要求的部分检测条件,如管电压 80 kV、影像接收器入射空气比释动能 10 Gy、管电流时间积 10 mAs、 SID180 cm、帧率 15 fps( frames per second, fps)等,如果系统无法设置到该数值,可选择 最接近的值,并在报告中注明。 3.11.5 对于部分通用指标的检测,如果仅检测 X射线球管性能而无需

36、成像(如管电压指示的偏离 、辐 射输出量重复性、有用线束半值层以及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等指标),宜在影像接收器前放置一块铅板 并调节光野小于铅板,以保护影像接收器。 4 X 射线透视设备通用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4.1 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 4.1.1 按表 1所列测量条件检测不同类型 X射线设备的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检测 时,将尺寸为 30 cm 30 cm 20 cm的水模放置在剂量仪探头和影像接收器之间。 注: 此项检测应尽量使用不带附加屏蔽材料的剂量仪探头,如果使用带屏蔽材料的剂量仪探头,应避开 AEC的检测 区域,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反散射修正 。 4.1.

37、2 应在影像接收器最大的视野( field of view, FOV)尺寸下,设定帧率为 15 fps,普通剂量模 式进行透视,检测条件见表 1。 WS 76 2020 9 表 1 X 射线设备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条件 X射线透视设备类型 剂量仪探头位置 影像接收器 位置 有自动透视条件 无自动透视条件 直接荧光屏透视设备 床上 自动条件,水模 70 kV, 3 mA,水模 X射线球管在床上 床上 30 cm SID最小 自动条件,水模 70 kV, 1 mA,水模 X射线球管在床下 床上 SID最小,距床面 30 cm 自动条件,水 模 70 kV, 1 mA,水模 C形臂 影像

38、接收器前 30 cm SID最小 自动条件,水模 70 kV, 1 mA,水模 4.2 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值 4.2.1 具备自动曝光控制的系统应测量本参数。 4.2.2 检测条件同 4.1.2,在水模体和剂量仪探头之间加一块至少 15 cm 15 cm 2 mm 的铅板,调节照 射野小于铅板的尺寸,测量透视条件下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值。如果设备有高剂量率模 式,则还需测量高剂量率模式下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值。 4.3 高对比度分辨力 4.3.1 对于直接荧光屏透视设备,将测试卡紧贴 在荧光屏后靠板的入射面上,以适当条件(如 70 kV、 3 mA)进

39、行透视,从荧光屏上观察并记录能分辨的最大线对数。 4.3.2 对于非直接荧光屏透视设备,检测条件同 4.1.2,无需放置水模,检测时应将高对比度分辨力 测试卡紧贴在影像接收器的入射屏或放在诊断床上,并使显示器中测试卡的线条影像与扫描线的方向成 45夹角,以 AEC条件或常用透视条件进行透视。 4.3.3 如果出现影像饱和现象(影像全白),可以在限束器出口处放一块适当厚度的铝板或铜板以避 免影像饱和。 4.3.4 从显示器上观察并记录能分辨的最大线对数。 4.4 低对比度分辨力 4.4.1 可使用低对比度分辨 力检测模体进行检测,要求模体有 7 mm 11 mm 直径中的一组细节,对比度 至少包

40、含 2% 4%。 4.4.2 将低对比度分辨力检测模体放在 X射线管和影像接收器之间,尽量靠近影像接收器。设置照射 野小于检测模体尺寸。并根据模体说明书要求,选择适当的滤过。 4.4.3 检测条件同 4.1.2,无需放置水模,使用自动条件进行透视,若无自动条件,则参考表 1中的 手动条件进行透视。 4.4.4 调整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如无自动曝光控制时,可同时调整 X射线管电压、管电流),使 模体在显示器中的影像达到最佳状态,用目视法读出低对比模体中直径为 7 mm 11 mm的 一组细节的低 对比度细节阈值。 4.4.5 依据所使用的低对比度分辨力检测模体,验收检测时应看到对比度不低于 2

41、%的细节;状态检测 时应看到对比度不低于 4%的细节。 4.5 入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 WS 76 2020 10 4.5.1 检测条件同 4.1.2,无需放置水模,在 X射线管组件出束口放置一块厚 1.5 mm 的铜板,影像接 收器距焦点最近。 4.5.2 将不带附加屏蔽材料的剂量仪探头紧贴在影像接收器入射面,如果使用带屏蔽材料的剂量仪探 头,应避开 AEC的检测区域。 4.5.3 测量空气比释动能率。若剂量仪探头无法紧贴影像接收器入射面,则应对测量结果根据距离平 方反比定律修正。 4.5.4 验收检测时需检测不 同视野的入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状态检测时需检测最大视野和常用视 野的入射屏前

42、空气比释动能率。 4.5.5 如果测量时设备有滤线栅,应对测量结果进行校正,一般可除以 2。 4.6 自动亮度控制 4.6.1 将一块 18 cm 18 cm 2 cm 的铝板放在诊断床上,调节照射野至略小于铝板。在自动亮度控制 条件下进行透视,在透视过程中待亮度稳定后,用亮度计测量显示器屏幕中心位置的亮度,读取三个读 数,计算平均值 C1。 4.6.2 在铝板上增加一块尺寸为 18 cm 18 cm,厚 1.5 mm的铜板,在不改变照射野尺寸、显示器亮度 及对比度等控制旋钮状态条件下,在自动 亮度控制条件下进行透视,在透视过程中待亮度稳定后,用亮 度计测量显示器中心位置的屏幕亮度,读取三个读

43、数,计算平均值 C2。 4.6.3 按式( 1)计算分别两次测量结果与平均值的相对偏差 Ec。 10 0 %i c CCE C( ) . (1) 式中: cE 相对偏差; iC 每种状态测量时三个读数的平均值 C1或 C2,单位为 坎德拉 每 平方米 ( cd/m 2); C 两次测量 C1和 C2的平均值,单位为 坎德拉 每 平方米 ( cd/m2)。 4.7 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周围剂量当量率 4.7.1 直接荧光屏透视设备立位和卧位 4.7.1.1 检测中采用尺寸为 30 cm 30 cm 20 cm 的标准水模。 4.7.1.2 将模体置于有用线束中,诊视床与影像接收器间距调至 250

44、 mm,影像接收器上照射野面积调 至 250 mm 250 mm。 4.7.1.3 设置管电压为 70 kV、 3 mA条件下,用 X射线防护巡测仪在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按附录 I 中图 I.1和图 I.2的要求,测量立位 5点、卧位 7点的散射线周围剂 量当量率。 4.7.2 近台同室操作的 X 射线设备 4.7.2.1 检测中采用尺寸为 30 cm 30 cm 20 cm 的标准水模。 4.7.2.2 检测条件同 4.1.2。 WS 76 2020 11 4.7.2.3 将 X射线设备和设备配置的防护设施呈正常使用时的摆放状态,照射方式有自动亮度控制的 设备,选择自动亮度控制条件;无自动亮度控制的设备选择 70 kV、 1 mA 条件,射束垂直从床下向床上 照射(设备条件不具备时选择射束垂直从床上向床下照射)。 4.7.2.4 对于双球管介入放射学设备,选择射束垂直从床下向床上的照射条件(设备条件不具备时选 择射束垂直从床上向床下照射)。 4.7.2.5 检测位点:检测平面按附录 I中图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01 181-2005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Security mechanisms for SIM application toolkit Stage 2 (3GPP TS 03 48 Version 8 9 0 Release 1999)《数字蜂窝通信_1.pdf ETSI TS 101 181-2005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Security mechanisms for SIM application toolkit Stage 2 (3GPP TS 03 48 Version 8 9 0 Release 1999)《数字蜂窝通信_1.pdf
  • ETSI TS 101 187-1998 2-Wire Analogue Voice Band Interfaces Loop Disconnect (LD) Dialling Specific Requirements《双线模拟语音带宽接口 环路断开(LD)的特定拨号要求(版本1 1 1)》.pdf ETSI TS 101 187-1998 2-Wire Analogue Voice Band Interfaces Loop Disconnect (LD) Dialling Specific Requirements《双线模拟语音带宽接口 环路断开(LD)的特定拨号要求(版本1 1 1)》.pdf
  • ETSI TS 101 191-2004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DVB mega-frame for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SFN) synchronization (V1 4 1)《数字视频广播(DVB) 单频网络(SFN)用DVB兆帧的同步(版本1 4 1)》.pdf ETSI TS 101 191-2004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DVB mega-frame for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SFN) synchronization (V1 4 1)《数字视频广播(DVB) 单频网络(SFN)用DVB兆帧的同步(版本1 4 1)》.pdf
  • ETSI TS 101 192-1997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DVB Specification for Data Broadcasting (V1 2 1)《数字视频广播(DVB) 数据广播的DVB规范(版本1 1 1)》.pdf ETSI TS 101 192-1997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DVB Specification for Data Broadcasting (V1 2 1)《数字视频广播(DVB) 数据广播的DVB规范(版本1 1 1)》.pdf
  • ETSI TS 101 197-1-1997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DVB SimulCrypt Part 1 Head-End Architecture and Synchronization (V1 1 1)《数字视频广播(DVB) DVB同时穴 第1部分 头尾架构和同步(版本1 1 1)》.pdf ETSI TS 101 197-1-1997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DVB SimulCrypt Part 1 Head-End Architecture and Synchronization (V1 1 1)《数字视频广播(DVB) DVB同时穴 第1部分 头尾架构和同步(版本1 1 1)》.pdf
  • ETSI TS 101 197-2002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DVB SimulCrypt Head-End Architecture and Synchronization (V1 2 1)《数字视频广播(DVB) DVB同时穴 头尾架构和同步(版本1 2 1)》.pdf ETSI TS 101 197-2002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DVB SimulCrypt Head-End Architecture and Synchronization (V1 2 1)《数字视频广播(DVB) DVB同时穴 头尾架构和同步(版本1 2 1)》.pdf
  • ETSI TS 101 203-1-1999 Identification Card Systems Telecommunications IC Cards and Terminals Test Methods and Conformance Testing for EN 726-3 Part 1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pdf ETSI TS 101 203-1-1999 Identification Card Systems Telecommunications IC Cards and Terminals Test Methods and Conformance Testing for EN 726-3 Part 1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pdf
  • ETSI TS 101 203-1-1999 Identification Card Systems Telecommunications IC Cards and Terminals Test Methods and Conformance Testing for EN 726-3 Part 1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_1.pdf ETSI TS 101 203-1-1999 Identification Card Systems Telecommunications IC Cards and Terminals Test Methods and Conformance Testing for EN 726-3 Part 1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_1.pdf
  • ETSI TS 101 203-2-1999 Identification Card Systems Telecommunications IC Cards and Terminals Test Methods and Conformance Testing for EN 726-3 Part 2 Test Suite Structure and Test .pdf ETSI TS 101 203-2-1999 Identification Card Systems Telecommunications IC Cards and Terminals Test Methods and Conformance Testing for EN 726-3 Part 2 Test Suite Structure and Test .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WS卫生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