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 T 3641-2022 海蜇养殖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1542466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6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1 T 3641-2022 海蜇养殖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21 T 3641-2022 海蜇养殖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21 T 3641-2022 海蜇养殖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21 T 3641-2022 海蜇养殖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21 T 3641-2022 海蜇养殖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150 CCS B 50/59 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36412022 海蜇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ure techniques of Rhopilema esculentum2022-10-30 发布2022-11-30 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21/T 36412022 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某些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

2、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玉龙、李云峰、陈百灵、高祥刚、鲍相渤、田梅琳、李石磊、周遵春、刘卫东、赵德辉。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23447862。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0号),联系电话:0411-84691609。DB21/T 36412022 1海蜇养殖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海蜇(Rhopilema escu

3、lentum)养殖的环境条件、人工繁育、大规格苗种培育、池塘养殖、病害防治和收获的相关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海蜇的大规格苗种培育和池塘养殖。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SC/T 2059 海蜇苗种 DB21/T 2773 海蜇人工繁育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幼蜇 sub

4、adult jellyfish稚蜇口腕基本愈合,口腕末端开始形成棒状附属器,具有和成体海蜇基本一致的形态特征。来源:SC/T 2059-2014,3.3.2 3.2 伞径 umbrella diameter海蜇水母体在静止的状态下,从其伞部边缘一端至相对端的最大距离。来源:SC/T 2059-2014,3.4 3.3 大规格苗种 large sizeseedling一般将伞径3cm的大规格幼蜇称为海蜇大规格苗种,俗称“蛋黄苗”。4 环境条件DB21/T 36412022 2产地环境4.1 育苗场和养殖场应选择远离污染源,电力充足,交通和通讯便利,养殖用水方便,有淡水水源的地方。水质要求4.2

5、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要求,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要求。5 人工繁育应符合DB21/T 2773的要求。6 大规格苗种培育培育设施6.1 6.1.1 暂养池塘选择选择风浪较小,能自然纳潮进排水,水深在1.5 m以上的海水养殖池塘,池底平坦,以“泥底”或“泥砂底”为主,面积在20000m2以上为宜。或者用10目的聚乙烯网将养殖池的一端或一角围成暂养池,面积大小根据暂养苗种的数量而定,一般应小于10000m2。6.1.2 防护网距离岸边水深0.5m处,安装2m以上的木桩或竹竿(长度可根据池塘水深进行调整),间隔2m3m,用10目20目聚乙烯网围护成防护网。防护网以网片竖立在水中

6、,下缘压在池底,上沿的高度,应在池塘进满水时不被水淹没,下缘在排水至低位时,应有30cm以上的水深。进排水口设双层防护网,外层为10目,内层40目60目。培育条件6.2 海蜇大规格苗种培育条件如下:水温 1530;盐度 1532;溶解氧 5mg/L以上;pH 7.58.6。培育时间与密度6.3 培育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池塘水温达到15时开始进行第一茬苗的中间培育,培育密度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而定,伞径1cm1.5cm的海蜇幼蜇一般在3000ind./667m26000ind./667m2,经过中间培育至伞径3cm以上之后再行放养;每隔10d15d补充下一茬苗,进行“轮捕轮放”。投喂6.4 投

7、喂的饵料主要为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卤虫(Artemia sp.)无节幼体,按每只幼蜇计,每天投喂卤虫无节幼体10000个或投喂轮虫40000个80000个,具体投喂量根据水中天然饵料的丰度、海蜇的生长、摄食情况进行调整,如天然饵料充足,可以不投喂。DB21/T 36412022 3苗种质量6.5 大规格幼蜇苗种质量应符合SC/T 2059的要求。出池及运输6.6 苗种达到规格后用手捞网进行捕捞,大规格苗种的运输应符合SC/T 2059第7章的要求。7 池塘养殖养殖设施7.1 7.1.1 池塘选择池塘面积以20000m2以上为宜,平均水深1m2m,池底平坦,

8、以“泥底”或“泥砂底”为主,池塘两端或一端设有进排水闸门,同时合理配备与池塘大小相适应的抽水及增氧设备。7.1.2 防护网按6.1.2的规定执行。养殖环境条件7.2 海蜇池塘养殖环境条件如下:水温1830;盐度 1830;溶解氧 3mg/L以上;pH 7.58.8。放养前准备7.3 7.3.1 池底清理新池要进行清理平整;旧池要进行清淤、翻耕和暴晒,暴晒时间一般15d20d。7.3.2 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池塘进水40cm60cm,生石灰每667m2用量为40kg60kg,漂白粉每667m2用量为10kg15kg,加水融化后全池均匀泼洒,浸泡池1d2d。7.3.3 基础饵料培育饵料培养在

9、放养前15d左右,一般在4月中下旬,池中注水40cm60cm,每667m2施有机肥5kg10kg。施肥量应因地制宜、根据池塘水质条件和海水中浮游生物的丰度进行调整。放养7.4 7.4.1 苗种来源苗种来自有海蜇苗种生产资质的厂家培育的伞径1.5cm3cm的人工繁育苗种或经中间培育的伞径大于3cm的大规格苗种。7.4.2 苗种质量DB21/T 36412022 4应符合SC/T 2059的规定。7.4.3 苗种运输应符合SC/T 2059的规定。7.4.4 放养密度伞径1.5cm3cm海蜇苗种放养密度一般为200ind./667m2300ind./667m2,伞径3cm以上大规格苗种放养密度为5

10、0ind./667m2100ind./667m2,具体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换水量、饵料丰度、苗种质量、成活率以及养殖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7.4.5 放养方法放苗时间应该选择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无风或微风、无阳光直射,先将装有苗种的塑料袋放入池塘水中,放置15min20min,使袋中的水温与池塘水温接近,然后再解开袋,缓慢的将苗种放入池水中。管理7.5 7.5.1 水质监测每天对池塘水温、盐度、pH等理化指标定期进行检测,如出现水质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7.5.2 进排水管理进排水量根据气候条件、海蜇生长阶段和饵料丰度进行调整。一般养殖初期要保证水质稳定,换水量一般在10%20%

11、左右,养殖中后期,换水量在30%50%,换水以“少量多次”为宜,天气异常如暴雨或海区水质不良时尽量不换水,防止水质变化剧烈,引起海蜇出现应激反应。7.5.3 日常管理养殖期间定期巡塘,每天定时检查池塘围网情况,发现海蜇搁浅在浅水区或滞留在围网附近,应采取相应措施把海蜇送回深水区。注意检查海蜇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观察池水颜色、透明度,一般池水颜色以黄绿色、透明度30cm40cm为宜,定期检测池塘内的浮游动物,掌握池塘基础饵料生物量情况。除以上日常管理措施,其它管理要点还包括:海蜇苗种入池前水深以50cm80cm为宜,有利于水温升高,加速饵料生物繁殖;海蜇养殖前期,池水溶解氧不低于3mg/L,也不宜

12、超过15mg/L,溶解氧过高容易引起海蜇气泡病的发生;注意池塘水的透明度与水色,透明度控制在30cm40cm为宜,当池塘水质透明度较大时,适时往池塘中泼洒发酵的豆粕等有机肥进行肥水,一般每月肥水一次,泼洒量和泼洒何种肥料可视池塘的水质具体情况而定;在夏季高温期做好预防工作,对换水量、投饵量等做出相应调整;按规定做好养殖生产、用药、销售3项记录。8 病害防治观察检测8.1 DB21/T 36412022 5定期观察、检测海蜇的摄食、生长和存活状况,采用肉眼观察、解剖观察、显微观察、微生物培养或生物技术的方法,对病害成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对症采取治疗措施。防治原则8.2 坚持以防为主,加强水质管理。防病及水质处理药物符合NY 5071要求,提倡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9 收获收获条件9.1 海蜇养殖60d80d,伞径达到30cm40cm以上、体重达到3kg4kg以上时进行收获。收获工具9.2 拖网或手捞网分批收获。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