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ICS 07.060A 47DB3302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DB 3302/T 10932018城市轨道交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in urbanrailway transit2018-03-16 发布2018-04-15 实施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3302/T 10932018II目 次前 言.III引 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一般规定.24.1 检测程序.24.2 检测机构和人员.34.3 检测类别及检
2、测介入环节.34.4 检测仪器.34.5 抽样比例.34.6 检测作业.35 检测方法.45.1 概述.45.2 目测.45.3 器测.46 防雷类别.57 检测内容及要求.57.1 接闪器.57.2 引下线.87.3 接地装置.97.4 屏蔽措施.107.5 SPD.107.6 等电位连接.11附录A(规范性附录)接地电阻的测试.15附录B(规范性附录)连接工艺.17参考文献.18DB3302/T 10932018I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宁波市气象局提出。本标准由宁波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宁波市防雷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市气象安全技术中
3、心(宁波市防雷中心)、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集团、宁波防雷安全检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峰毅、陈美春、胡余斌、黄文昕、黄江伟、景浩、奚世贵、石湘波、金艳慧、邵程远、郑玲、潘德忠、付雪、黎云杰。DB3302/T 10932018IV引 言为规范宁波市轨道交通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工作,防止或减少因雷击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以及雷击电磁脉冲引发的电气和电子系统损坏或错误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宁波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宁波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城市轨道交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DB3302/T 109320181城市轨道交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
4、交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检测方法、防雷类别、检测内容及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低压系统防雷装置的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50065-201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GB 50311-201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
5、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L/T 475-2006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QX/T 10.3-2007 电涌保护器 第3部分:在电子系统信号网络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3术语和定义GB 50057-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方便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50057-2010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GB 50490-2009,定义2.0.13.2防雷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
6、em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筑物上或建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GB 50057-2010,定义2.0.53.3防雷装置检测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check and measure按照城市轨道交通低压系统防雷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满足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程。DB3302/T 109320182注:改写GB/T 21431-2015,定义3.23。3.4防雷等电位连接lightning equipotential bonding(LEB)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
7、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GB 50057-2010,定义2.0.193.5电涌保护器(SPD)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用于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应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GB 50057-2010,定义2.0.293.6防雷装置首次检测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check up and measure for the first time对新建、改建、扩建防雷装置施工过程中的检测或投入使用后防雷装置的第一次检测。3.7设备系统防雷装置首次检测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8、for equipments check up and measurefor the first time对轨道交通的运行控制设备、安全保障设备、工作设备和其他相关的电气设备及系统,在安装调试完毕后投入使用前所作的第一次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4一般规定4.1检测程序防雷装置检测按图1规定的流程执行。接收检测任务学习了解受检单位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调阅技术资料,制定检测方案现场检测,实时填写原始记录并做初步判定分析处理检测数据,进行合格判定检测结果是否全部符合要求受检单位整改检测资料归档准备及检查检测仪器设备编制并出具检测报告否是DB3302/T 109320183图 1防雷装置检测流程4.2
9、检测机构和人员4.2.1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的检测资质,并通过计量认证。4.2.2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防雷装置检测能力。4.3检测类别及检测介入环节防雷装置检测类别及检测环节见表1。表 1防雷装置检测类别及检测介入环节序号检测类别检测介入环节1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施工跟踪检测a)接地体安装完毕,浇混凝土或砌砖、填土覆盖前;b)接地线或预留接地端子(包括等电位、电气及其它预留接地端子)连接安装完毕浇混凝土或砌砖、填土覆盖前。2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竣工检测、设备系统防雷装置首次检测建(构)筑物及设备的防雷装置安装完毕,项目投入使用前3建(构)筑物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和设备系统防雷装置定期检测项目
10、投入使用后:a)一般建(构)筑物、系统、设备、装置:每年定期进行一次;b)易燃易爆或危险品场所的建(构)筑物、装置、设备:每半年定期检测一次。4.4检测仪器4.4.1检测仪器应包括但不限于:接地电阻测试仪;土壤电阻率测试仪;环路电阻测试仪(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毫欧表或等电位连接测试仪;大地网接地阻抗测试仪。4.4.2检测仪器应符合 GB/T 21431-2015 中 5.10 的要求,并贴有“合格”或“准用”标志。4.5抽样比例4.5.1对易燃易爆或危险品场所的建(构)筑物、装置、设备,应对所有防雷装置的测点进行检测。4.5.2对非易燃易爆或非危险品场所的建(构)筑物、系统、装置、设备,采用
11、抽样检测。其中,以下测点的抽样比例宜不少于测点总量的 30%: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同类测点;系统、装置、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同类测点比例。4.5.3对抽样检测中的不符合项进行复验时,复验的抽样比例宜不少于测点总量的 60%。4.6检测作业4.6.1每个检测点的检测工作应有不少于两名检测人员参加。4.6.2检测人员在作业时应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受检单位的安全制度及其他相关规定。4.6.3检测作业时应有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防护措施,攀高危险作业应遵守攀高作业安全守则,检测仪表、工具等不能放置在高处,防止坠落伤人。DB3302/T 1093201844.6.4接地电阻测试仪的辅助电压和电流极
12、的连接线和其他连接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并注意避开或不影响行人和车辆,严禁抛线。4.6.5在检测易燃易爆或危险品场所的防雷装置时,应使用防爆型检测仪表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如木锤),严禁带火种,不得使用手机,严禁吸烟,不得穿化纤服装,禁止穿钉子鞋,现场不准随意敲打金属物,以免产生火星,造成重大事故。4.6.6在检测配电房、配电柜等涉电场所的防雷装置时,应在受检单位电工或有关管理人员导引下进行,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以防电击事故。4.6.7检测前后都应对所用仪器进行检查,以确认检测仪器在检测过程中的有效性。检测前发现仪器有故障,不能使用故障仪器;检测时及检测后发现仪器有故障,
13、应调整仪器重新检测。5检测方法5.1概述按照CMA相关规定的方法明确测量对象的具体数据,并与设计标准合格值比对后进行合格性判定。具体方法包括目测与器测。5.2目测使用目视法评价防雷装置的结构、类型、形状、安装位置、型号参数、连接工艺、线路敷设、焊接工艺、防腐措施等情况。5.3器测5.3.1土壤电阻率测量使用土壤电阻率测量仪或多功能接地测试仪测量土壤电阻率。5.3.2接地电阻测量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测量接地电阻,并按GB 50057-2010中附录C的规定将测量值换算为冲击接地电阻。当车站地网面积超过2000m2,宜按照DL/T 475-2006中6.2规定的方法,周期性使用大地
14、网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检测并修正数据。5.3.3连接状况测量按照GB/T 21431-2015中5.7.2.11的要求测试电气连接部位的过渡电阻值。5.3.4接闪器高度及引下线等间距的测量使用光学经纬仪、激光测距仪、卷尺等设备,测量接闪器高度或设备及装置之间的距离。5.3.5材料规格测量使用游标卡尺、测厚仪,测量防雷装置材料的直径、长度、厚度等。5.3.6辅助项目测量DB3302/T 109320185使用卷尺、直尺、温湿度表、万用表、经纬仪等辅助测量工具,测量场所环境条件及建构筑物尺寸、设备间距的辅助测试。6防雷类别根据建(构)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GB/T 2
15、1431-2015中5.1的规定对建(构)筑物进行防雷分类。其中,部分轨道交通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宜按表2规定进行确定。表 2部分轨道交通建(构)筑物防雷分类防雷分类建(构)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地铁轻轨系统的高架区间、车站、地面车站和运营控制中心用房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地下车站的出入口罩棚、风亭、冷却塔和膨胀水箱等;车站区间的高架建(构)筑物和隧道区间上的地面建(构)筑物(如隧道口、区间风亭等)。7检测内容及要求7.1接闪器7.1.1保护范围使用经纬仪、测高仪、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构)筑物的长、宽、高,并根据建(构)筑物防雷类别用滚球法或网格法计算其保护范围。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接闪器防
16、护范围判定,被保护对象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判定为“合格”。7.1.2电气贯通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测试,测试点及合格判定见表3。表 3接闪器过渡电阻检测序号测试点合格判定1接闪器与引下线、建(构)筑物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检测点间电气连通,过渡电阻不大于 0.22接闪器或金属构件与接地装置或等电位连接系统接闪器与接地装置间电气连通,各金属构件两端可靠接地7.1.3材料规格检测项目、方法及合格判定见表4。表 4材料规格检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合格判定1接闪器(包括自然接闪器)材料目测、器测(游标卡尺或测厚仪测量)符合GB 50057-2010中5.2的规定2接闪器保护外的屋顶孤立金属物和非导电性屋顶物
17、体材料目测、器测(卷尺测量)符合GB 50057-2010中4.5.7的规定7.1.4设置现状DB3302/T 109320186接闪器设置现状的检测项目、方法及合格判定见表5。DB3302/T 109320187表 5接闪器设置现状检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合格判定1敷设方式及位置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目测建(构)筑物为低层或多层建筑物,且周边人员稀少。有防止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的措施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多层及高层建筑物目测、器测接闪器明设且保护到建(构)筑物屋面外檐高度30m的一类、高度45m的二类和高度60m的三类建(构)筑物目测、器测a)接闪带设置在外墙表
18、面、屋檐边垂直面上或在外墙表面、屋檐边垂直面外;b)接闪器之间电气连通;c)建(构)筑物外檐处于接闪带保护范围内2敷设状况目测平正顺直地敷设在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3防腐措施目测、器测截面锈蚀1/3以内4焊接质量目测焊接部位焊接饱满,且有完整的防腐措施5接闪导体固定支架目测、器测高度150mm,分布均匀,间距符合表6规定表 6明敷接闪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单位为毫米布设方式扁形导体和固定支架的间距单根圆形导体和固定支架的间距安装于水平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安装于垂直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安装于从地面至高20m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10001000安装在高于20m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5001000
19、7.1.5固定支架器测接闪器固定支架的支撑强度。接闪器固定支架能承受49N垂直拉力的,判定为“合格”。7.1.6附着电气线路目测检查接闪器附着电气线路情况。接闪器上未附着电气线路的,判定为“合格”。7.1.7防侧击雷措施目测或器测建筑物的防侧击雷保护装置,包括:用测高仪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检查建筑物上部占高度 20%并高于 60m 部位各表面的接闪器、尖物、墙角、边缘设备、显著突出的物体;检测建筑物钢筋及金属框架及金属构件的材料和截面尺寸;检查外墙内外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的等电位连接情况。接闪器防侧击雷装置符合GB 50057-2010中4.3.9或4.4.8规定的,判定为“合格”。7.1
20、.8弯曲工艺DB3302/T 109320188目测检查接闪器的弯曲工艺。接闪器的弯曲工艺符合GB/T 21431-2015中5.2.2.9要求的,判定为“合格”。7.1.9防腐措施目测检查明敷钢制接闪器的防腐措施。接闪器的防腐措施符合GB 50057-2010中5.2.9规定的,判定为“合格”。7.2引下线7.2.1平均间距和数量器测及目测引下线平均间距及数量。利用钢结构或混凝土内钢筋作为自然引下线的,且符合GB 50057-2010中5.3.8规定的,判定为“合格”。专设引下线平均间距及数量符合以下要求的,判定为“合格”:一类建筑物引下线平均间距12m,专设引下线2 根;二类建筑物引下线平
21、均间距18m,专设引下线2 根;三类建筑物引下线平均间距25m,专设引下线2 根。7.2.2材料规格器测引下线材料的规格、尺寸。引下线材料的规格、尺寸符合GB 50057-2010中第5.3.1、5.3.3、5.3.4和表5.2.1中 规定的,判定为“合格”。7.2.3固定支架器测明敷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承受拉力。明敷引下线固定支架间距符合表 6,且垂直拉力能承受 49N 的,判定为“合格”。7.2.4专设引下线专设引下线的检测项目、方法及合格判定见表7。表 7专设引下线检测序号检查项目检测方法合格判定1断接卡设置目测符合GB 50057-2010 中5.3.6的规定2接地端与接地体的过渡电
22、阻器测过渡电阻值不大于0.23敷设方式一般建筑目测沿建筑物最易受雷击的屋角外墙明敷建筑艺术要求较高的沿建筑物最易受雷击的屋角外墙暗敷7.2.5保护措施目测引下线的保护措施。在引下线易受机械损伤之处以及地面上1.7m至地下0.3m的一段接地线采用暗敷或采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加以保护的,判定为“合格”。7.2.6防腐措施DB3302/T 109320189目测明敷钢制引下线的防腐措施,符合 GB 50057-2010 中 5.2.9 规定的,判定为“合格”。7.3接地装置7.3.1接地设置器测接地装置设置情况。防直击雷接地、防闪电感应、电气设备和信息技术设备(ITE)等接地设置符合以下
23、要求的判定为“合格”:第一类建(构)筑物:防直击雷接地与防闪电感应、电气设备和信息技术设备(ITE)等接地分设的,或按 GB50057-2010 中 4.2.4 的规定合设的;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接地、防闪电感应、电气设备和信息技术设备(ITE)等接地合设的;注:注:用最小电流为0.2A的毫欧表器测两相邻接地网的连接情况。测得电阻值不大于1,判定为电气贯通(合设),测得电阻值大于1,判定为独立接地(分设)。7.3.2材料规格目测及器测接地装置材料的规格、结构和最小尺寸,符合以下要求的判定为“合格”:一般性接地装置:符合 GB 50057-2010 中表 5.4.1 的规定;利用建筑物
24、的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的:符合 GB 50057-2010 中 4.3.5、4.4.5、4.4.6 的规定。7.3.3人工接地装置的埋设深度和间距器测人工接地装置的埋设深度和间距。埋设深度及间距符合GB 50057-2010中5.4.25.4.5和5.4.7的规定,判定为“合格”。7.3.4连接方式目测接地体在土壤中部分的连接方式,符合以下要求之一的,判定为“合格”:采用放热焊接方式;采用通常焊接方式,但在焊接处做好防腐处理的。7.3.5接地电阻器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不大于GB 50157-2013规定值(1)或接入设备要求的最小值,判定为“合格”。7.3.6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
25、目测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措施。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符合GB 50057-2010中4.5.6规定及GB/T 50065-2011中4.3.2规定的,判定为“合格”。7.3.7变电所接地装置器测主变电所、电源开闭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和混合变电所、牵引供电系统、动力照明供电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等所在建筑物接地装置设置情况。接地装置符合以下要求的,判定为“合格”:DB3302/T 1093201810利用车站结构钢筋或者变电所结构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极作为接地装置;宜敷设以水平接地极为主的人工接地网;自然接地装置和人工接地网之间采用不少于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相连接;接地装置至变电所的接地线的截
26、面,不小于系统中保护地线截面的最大值。7.4屏蔽措施7.4.1位置目测机房布置位置。机房设置在建筑物低层中心的LPZ1区及其后续雷电防护区的,判定为“合格”。7.4.2机房屏蔽金属网格器测机房屏蔽金属网格的尺寸及与设备的距离。符合以下要求的,判定为“合格”:经使用 GB50057-2010 中 6.3 计算公式计算,LPZ1、LPZ2 或后续防护区内磁场强度值小于设备最大耐受电磁场干扰的参数的;设备距离屏蔽网格的安全距离不小于 1.0 m 的。注:电子设备耐磁场强度额定值为100/300/1000A/m。7.4.3机房构件电气连接器测以下机房构件的电气连接:外墙内的钢筋之间;金属门、窗和金属屏
27、蔽网与建筑物内的主筋之间。机房构件的电气连接可靠,且过渡电阻不大于0.2的,判定为“合格”。7.4.4线缆的敷设间距器测电力电缆、通信电缆、信号电缆、其他管线的敷设间距。符合GB 50311-2016中表8.0.1与表8.0.2的要求,判定为“合格”。7.5SPD7.5.1检测位置对轨道交通机房内、通风、空调、采暖系统、给水、排水与消防系统、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站台屏蔽门系统、站内综合服务系统、机车系统中的连接至低压配电系统的SPD和连接至电信和信号网络SPD按照7.5.2、7.5.3、7.5.4的方法进行检测。7.5.2
28、连接至低压配电系统的 SPD连接至低压配电系统的 SPD 的检测项目、方法和合格判定见表 8。表 8连接至低压配电系统的 SPD 检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合格判定1外观目测表面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和烧灼痕或变形,标识完整和清晰DB3302/T 10932018112安装质量目测安装牢固且各接线无松动表 8连接至低压配电系统的 SPD 检测(续)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合格判定3故障指示灯目测显示正常4选用的性能参数目测型号及参数与设计文本一致,且符合GB/T 21431-2015中5.8.2的要求5外部过电流保护器额定值a目测额定值应满足SPD手册中推荐的过电流保护器的最大额定值要求6两端连
29、接导体最小截面积级试验类型器测6mm2级试验类型2.5mm2级试验类型1.5mm27两端引线长度和器测应0.5m;当0.5m时,应采用凯文接线法,且Up1f0.8Uwa 外部过电流保护器额定值大于或等于主电路中的过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值,或 SPD 内自带过电流保护器,则该项目不做检测。7.5.3连接至电信和信号网络的 SPD连接至电信和信号网络SPD的检测项目、方法和合格判定见表9。表 9连接至信号和电信网络的 SPD 检测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合格判定1两端连接导体的截面积D1类铜器测不小于1.2mm2其他可小于1.2mm22选用的性能参数目测型号及参数与设计文本一致,且:一般参数符合GB/T
30、21431-2015中5.8.3的要求;特性参数符合QX/T 10.3-2007的要求,且与被保护设备匹配。7.5.4连接导线的过渡电阻值器测SPD连接导线的过渡电阻值。连接导线的过渡电阻不大于0.2的,判定为“合格”。7.6等电位连接7.6.1检测点按GB 50057-2010中6.2.1的规定将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的环境划分为LPZ0A、LPZ0B、LPZ1、LPZn+1区。划分防雷区后,结合设计资料及穿越防雷区设施的属性确定各等电位连接点位置。7.6.2建筑物等电位连接建筑物等电位连接的检测项目、方法和合格判定见表10。表 10建筑物等电位连接检测DB3302/T 1093201812序号
31、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合格判定1大尺寸金属物的连接电气连接器测与共用接地装置电气连接连接材料及截面积符合GB 50057-2010中表5.1.2 的规定表 10建筑物等电位连接检测(续)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合格判定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大于0.2连接工艺符合附录B的规定2由LPZ0与LPZ1区的总等电位连接带电气连接目测、器测与防雷接地装置不少于两处电气连接连接材料及截面积符合GB 50057-2010中表5.1.2 的规定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大于0.2连接工艺符合附录B的规定3建筑物内竖直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电气连接目测、器测与防雷接地装置或与建筑物内钢筋就近不少于两处电气连接连接材料及截面积符合GB 5
32、0057-2010中表5.1.2 的规定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大于0.2连接工艺符合附录B的规定4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电气连接目测、器测在LPZ0区与LPZ1区的交界处与总等电位连接带电气连接连接材料及截面积符合GB 50057-2010中表5.1.2 的规定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大于0.2连接工艺符合附录B的规定5穿过后续防雷区界面处的导电物电气连接目测、器测在防雷区交界处与总等电位连接带或建筑物内钢筋电气连接连接材料及截面积符合GB 50057-2010中表5.1.2 的规定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大于0.2连接工艺符合附录B的规定6建筑物构件箍筋的电气连接目测符合GB 50057-2010中4.3.
33、5中第6款的规定7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的等电位连接电气连接目测、器测符合GB 50057-2010中4.3.4 的规定连接材料及截面积符合GB 50057-2010中表5.1.2 的规定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大于0.2连接工艺符合附录B的规定8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的等电位连接电气连接目测、器测符合GB 50057-2010中4.4.4 的规定连接材料及截面积符合GB 50057-2010中表5.1.2 的规定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大于0.2连接工艺符合附录B的规定7.6.3设备、系统的等电位连接设备、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的检测项目、方法和合格判定见表11。表 11设备、系统等电位连接检测D
34、B3302/T 1093201813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合格判定1机房内各设备等电位连接的网络形式目测符合GB 50057-2010中6.3.4-5、6.3.4-6、6.3.4-7的规定表 11设备、系统等电位连接检测(续)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合格判定2机房内等电位连接带、变配电所的接地母牌连接材料及截面积器测符合 GB 50057-2010 中表 5.1.2 的规定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大于 0.2连接工艺符合附录 B 的规定3金属支架、机架、外壳、机架、机柜、框架等a电气连接器测就近与等电位连接带或车体或接地装置电气连接连接材料及截面积符合 GB 50057-2010 中表 5.1.2 的规定
35、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大于 0.2连接工艺符合附录 B 的规定4金属管(槽)、线缆屏蔽层、铠装层b电气连接目测、器测符 合 GB/T 21431-2015 中 5.6.1.2、5.6.1.3 及 GB50057-2010 中 6.3.1 的规定连接材料及截面积符合 GB 50057-2010 中表 5.1.2 的规定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大于 0.2连接工艺符合附录 B 的规定5光缆的金属接头、金属护层、金属加强芯的接地措施目测、器测进入建筑物处直接接地;光缆终端金属加强芯与剥去外皮的屏蔽层连接并接地c6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作为牵引网回流装置的走行轨的接地措施器测不接地7轨道床等电位连接措施器测与其他结
36、构钢筋、金属管线、接地装置非电气连接a 包括:机房内各设备及静电地板支架;通风、空调、供暖系统中设备的金属外壳、框架;给水、排水、消防系统中生活生产给水装置、排水装置、污水装置、雨水装置、消防装置的泵机、远程控制装置、自动控制装置、车站控制室显示装置的各类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通信系统中传输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电话系统、视屏监控系统、广播系统、时钟系统、民用及商用通信系统的各类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信号系统中的列车自动监控系统、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列车自动运行系统、车辆基地信号系统的各类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各类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火灾报
37、警系统中的中央综合监控系统、车站/车辆基地综合监控系统的各类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综合监控系统中图形显示系统、自动报警系统、消防通信设备的各类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中的各类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站台屏蔽门系统中的控制系统、监控系统、供电电源的各类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站内综合服务系统中的客运设备(电梯设备、轮椅升降机等)、门禁系统的各类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线缆的金属支架;机车内的各类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b 包括:进入机房的金属管(槽)、线缆屏蔽层、铠装层;通风、空调、采暖系统的金属管(槽)、线缆屏蔽层、铠装层;给
38、水、排水、消防系统的的金属管(槽)、线缆屏蔽层、铠装层;供电系统的金属管(槽)、线缆屏蔽层、铠装层;通信、信号系统的金属管(槽)、线缆屏蔽层、铠装层;火灾报警系统的金属管(槽)、线缆屏蔽层、铠装层;综合监控系统的金属管(槽)、线缆屏蔽层、铠装层;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金属管(槽)、线缆屏蔽层、铠装层;站台屏蔽门系统的金属管(槽)、线缆屏蔽层、铠装层;站内综合服务系统的金属管(槽)、线缆屏蔽层、铠装层。c 无金属加强芯的光缆不做要求。DB3302/T 1093201814DB3302/T 1093201815AA附录A附录B(规范性附录)附录C接地电阻的测试C.1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分为两类:A
39、类:适用于一般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测量(即常规测量);B 类:适用于大型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测量(即特殊测量)。C.2测量方法接地电阻测量采用三极法进行,三极是指图A.1 上的被测接地装置G,测量用的电压极P和电流极C。三极(G、P、C)应布置在一条直线上且垂直于地网。测量用的电流极C和电压极P离被测接地装置G边缘的距离为dGC=(45)D和dGP=(0.50.6)dGC,D为被测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长度,点P可以认为是处在实际的零电位区内。为了较准确地找到实际零电位区时,可把电压极沿测量用电流极与被测接地装置之间连接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约为dGC的5%,测量电压极P与接地装置G之间的电
40、压。如果电压表的三次指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则可以把中间位置作为测量用电压极的位置。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值UG和I代入式RG=UG/I中去,得到被测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RG。说明:G被测接地装置;P测量用的电压极;C测量用的电流极;E测量用的工频电源;A交流电流表;V交流电压表;D被测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长度。图 A.1三极法的接线原理DB3302/T 1093201816C.3接地电阻测量注意事项C.3.1当被测接地装置的面积较大且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宜增大电流极与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同时相应增大电压极与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C.3.2测量接地电阻时,如dGC取(45)D值有困难:
41、当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较均匀时,dGC可以取 2D 值,而 dGP取 D 值;当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dGC可以取 3D 值,dGP值取 1.7D 值。C.3.3当地网周边土壤构成不一致,地质不一,紧密、干湿程度不一样,具有分散性,地表面杂散电流、特别是架空地线、地下水管、电缆外皮等等,对测试影响特别大时,应采用取不同的点进行测量,取平均值。C.3.4轨道交通车站接地装置使用大型接地网测试仪测试时,接地网边缘至接地电阻测试仪电压极之间的长度宜按地网边缘至电流极之间长度的55%60%设置。电流极应布设在距地网边缘450m以外,受现场条件限制时最小不宜小于200m。DB3302/T
42、 1093201817BB附录D附录E(规范性附录)附录F连接工艺F.1连接方式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铜锌合金焊、熔焊、搭接焊)、螺栓连接、搭接(金属板搭接、卷边压接及其他搭接形式)、绑扎等。F.2工艺质量F.2.1焊接F.2.1.1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的防腐油漆应完整(混凝土中除外),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F.2.1.2搭接焊除符合B.2.1.1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 10 倍,单面施焊;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 2 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施焊;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
43、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 3/4 钢管表面,上下两面施焊。F.2.2螺栓连接应满足相关螺栓尺寸、个数和跨接的要求,保证电气贯通,同时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齐全。F.2.3搭接应保证电气贯通,其中金属板搭接长度100mm或保证电气贯通。F.2.4绑扎F.2.4.1应有箍筋或网状的钢筋,保证电气连通。F.2.4.2受到拉力时绑扎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受到压力时绑扎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F.3网络连接当机房内信息技术设备(ITE)为MHz级的数字系统时,应采用符合GB 50057-2010中6.3.4的M型连接网络。连接工艺应符合GB 50601-2010中图D.0.4-4或图D.0.4-5的要求。DB3302/T 1093201818DB3302/T 1093201819参考文献1 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2 GB 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3 CJJ 49-1992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4 QX/T 86-2007 运行中电涌保护器检测技术规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