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T 235-1994 西北地区水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55233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Y T 235-1994 西北地区水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NY T 235-1994 西北地区水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NY T 235-1994 西北地区水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NY/T 235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北地区水地冬小麦公顷产量52506000kg(亩产350400kg)的基础条件、品种类型、产量结构和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西北地区的水地冬小麦种植区域。 2 引用标准 GB 4404 粮食种子 3 基础条件 3.1 土地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速效氮5070mg/kg,速效磷(P2O5)1020mg/kg。 3.2 灌溉用水:一般应保证冬灌,拔节和灌浆期3次灌溉用水。 3.3 温度条件:小麦全生育期需活动积温18002200。一月平均温度在-20之内,严寒地区冬季有雪覆盖。 4 品种类型及种子质量 4.1 品种类型:本地区

2、以半冬性和冬性品种为主,不同地区应根据气候特点选择冬性强弱不同的品种。品种主要性状要符合稳产、高产、优质的要求,对当地主要病虫、自然灾害,应有较强的抗逆能力。 4.2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三级以上。 5 产量指标及构成 5.1 产量指标:公顷产量52506000kg(亩产350400kg)。 5.2 产量构成:大穗型品种,每公顷成穗450525万个(每亩3035万个),穗粒数2832粒,千粒重4045g。 多穗型品种,每公顷成穗600675万个(每亩4045万个),穗粒数2528粒,千粒重3840g。 6 生产技术规程 6.1 整地:主攻目标是合墒早耕,深耕细耙,畦渠配套。 6.1.

3、1 合墒早耕:西部一年一熟区,要伏耕晒垡,播前灌溉。两熟地区要在前作成熟后及时耕翻。干旱年份应先轻浇底墒水,然后分墒耕翻。秋涝年份,要注意防止湿墒耕翻,造成僵板。 6.1.2 深耕细耙:深耕应达到2225cm,可23年轮翻一次,耕后合墒精细耙耱,拾净根茬,保蓄表墒。 6.1.3 畦渠配套:要在耕耙或播种后及时作好畦渠。畦宽应于播种机具配套,一般净宽1.82.0m,长6070m,随地面坡降不同而异。 页码,1/3NY/T 235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rR235000A.htm6.2 施肥:主攻目标是施足底肥,氮磷配合,奠定丰产基础。 6.2

4、.1 有机肥:要结合耕翻作底肥深施,实行有机与无机肥料结合。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厩肥60000kg(每亩4000kg左右)。 6.2.2 无机化肥:每公顷施纯氮90135kg(每亩89kg),施磷(P2O5)7590kg(每亩56kg)。磷肥全部作底肥,氮素化肥在土壤粘重地区,以80作底肥,20作种肥和追肥,沙壤土保肥力弱,底肥用量要适当减少。底肥宜施于耕层,可先耕翻后撒肥再旋耙播种。 6.3 播种:主攻目标是实行规范种植,达到苗全、苗匀、苗壮。 6.3.1 种子处理:在地下害虫严重地区,用种子量0.25的3911或1的辛硫磷,每百公斤种子加水78kg,喷洒拌匀,闷种约10h后播种。 6.3.2

5、播种期:要因地制宜,种在高产播期,培育冬前壮苗。一般在气温稳定在1816时播种冬性品种,1614时播种半冬性品种。冬前活动积温为610 650和540580。冬前生长天数5560d,多数地区在9月底至10月上旬。 6.3.3 播种量:应根据“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播量”的原则来确定。一般公顷基本苗,冬性多穗型品种为225375万株(每亩1525万株),半冬性大穗型品种270300万株(每亩1820万株),分别约需105135kg(每亩79kg)和150180kg(每亩1012kg)。东部偏小,新疆一带偏大,并应根据播种迟早,地力高低, 整地质量和表墒情况,酌情增减。 6.3.4 播种方式:

6、西部一年一熟地区,采用沟播,每沟3行,行距15cm,东部两熟制地区,地力肥沃的,可采用宽窄行(宽行29.7cm,窄行14.85cm)或1520cm等行距播种,中肥地区可采用三密一稀播种,播深45cm。不重不漏。 6.3.5 播后作业:北疆天山两侧,冬季严寒,留沟积雪。一般地区,在整地粗糙时,应随播随耱,减少晾籽,以利出苗。 6.4 田间管理 6.4.1 冬前田间管理:冬前管理目标是增苗促根,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 6.4.1.1 保全苗:播后遇口墒不足,要及时浇压茬水,分墒后及时耙地破除板结。 6.4.1.2 冬灌:在气温 13 昼消夜冻时浇灌越冬水。每公顷9001200m3(每亩6080m

7、3)。6.4.1.3 追肥保墒:冬灌前每公顷撒施尿素150kg(每亩10kg)左右作追肥,抓好顶凌耱地保墒。 6.4.2 春季田间管理:主攻目标是促苗稳健生长,培育壮杆大穗。 6.4.2.1 中耕耙地除草:小麦返青期及时耙地,松土保墒,及时消灭杂草。燕麦草每公顷可用野燕枯30007500g(每亩200500g),兑水375750kg (每亩2550kg),在返青后喷雾防治。用2,4-D丁酯600750g(每亩4050g),兑水375750kg(每亩2550kg),在小麦起身期喷药,防治黄蒿。 6.4.2.2 因苗灌好拔节水:小麦拔节至挑旗期,要因苗看墒浇水。 群体偏小和保水力弱的沙壤土,浇水时

8、间可适当偏前。群体偏大,保水力强的垆土地区, 浇水时 间宜适当偏后,可页码,2/3NY/T 235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rR235000A.htm在倒二叶至旗叶露尖时浇水,每公顷用水量600900m3(每亩4060m3),维持土壤含水量1820。 6.4.3 后期田间管理:主攻目标是养根护叶,保粒增重。 6.4.3.1 防治病虫:对小麦吸浆虫要掌握化蛹和羽化时间,把好蛹期防治关,每公顷用2甲基异柳磷粉22.530kg(每亩1.52.0kg),加土225300kg (每亩1520kg),制成毒土,撒施地表。成虫期用常规粉剂农药,每公顷22.

9、530kg (每亩1.52.0kg)喷防。蚜虫用40的氧化乐果兑水10001500倍防治。锈病在拔节至孕穗期,用25的粉锈宁兑水10001500倍喷防。赤霉病在小麦齐穗至始花期进行预防,每公顷用80的多菌灵或75的甲基托布津750g(每亩50g),兑水750g(每亩50kg),喷防12次。在病虫兼发地区,可结合防治小麦吸浆虫成虫,一喷两防。 6.4.3.2 浇好麦黄水:在小麦收获前10d左右,沙壤土和干热风危害地区,应看天浇好麦黄水,维持土壤含水量1718,养根护叶,促粒增重。 6.5 适时收获:小麦植株全部变黄,茎节微绿,籽粒变硬,呈现品种固有色泽,是适宜的收获时期,对口松和内黄型品种,收获期要适当提早。 页码,3/3NY/T 235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rR235000A.ht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NY农业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