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T 236-1994 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55234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Y T 236-1994 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NY T 236-1994 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NY T 236-1994 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NY/T 236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公顷产量22503000kg(亩产150200kg)的基础条件、品种类型、生产结构和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种植区域。 2 引用标准 GB 4404 粮食种子 3 基础条件 3.1 土壤肥力 地力要求为有机质含量1以上,水解氮2540mg/kg,速效磷(P2O5)1520mg/kg。3.2 气象条件 3.2.1 降水:冬小麦全生育期需降水量在200380mm以上。 3.2.2 温度:全生育期需积温18002100。幼苗越冬期-20以内。 3.2.3 光照:年日照时数在2600h以上。生育期日照时数

2、大于1000h。五、六月份,太阳辐射日值 1883J/cm2以上。4 品种类型 4.1 选择耐寒、耐旱的强冬性、冬性类型,抗病(条锈、黄矮、红矮、全蚀、秆黑粉等病),抗倒伏,抗青干,中早熟、稳产、高产、品质好。坡地还需要耐瘠。 4.2 种子质量 应达到GB 4404三级以上。 5 产量指标及构成 5.1 产量指标:每公顷22503000kg(每亩150200kg)。 5.2 产量构成 5.2.1 原平地每公顷基本苗240300万株(每亩1620万株),冬前总茎数7501050万个(每亩5070万个),春季最高茎数9001200万个(每亩6080万个),穗数375450万个(每亩2530万个),

3、穗粒数2024粒,千粒重3536g。 5.2.2 坡地每公顷基本苗195225万株(每亩1315万株),冬前总茎数900975万个 (每亩6065万个),春季最高茎数1050万个(每亩70万个),穗数每公顷300375万个(每亩2025万个),穗粒数2025粒,千粒重3035g。 页码,1/3NY/T 236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rR236000A.htm6 生产技术规程 6.1 整地 6.1.1 前作物收后要尽早浅耕灭茬,深度1013cm。 6.1.2 7月上、中旬前合墒伏耕。耕深2224cm,耕后及时耙耱保墒。深耕可23年进行一次。坡

4、地采取等高线耕作,深耕18cm,耕后留水平沟。 6.1.3 播前1015d趁合墒浅耕,深度1013cm,耕后收墒。此后,有雨耙耱收墒;连旱无雨,表墒严重不足,碎土、提墒和保墒三结合,实行耙、耱、压连续作业。 6.1.4 地下害虫严重田块,播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 6.2 施肥 6.2.1 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750045000kg(每亩25003000kg),三分之二, 随深翻施入土壤,三分之一播前浅耕时溜施。 6.2.2 原平地农家肥和化肥结合施用时,以每公顷22500 30000kg(每亩 15002000kg)农家肥与72102kg(每亩4.86.8kg)的五氧化二磷混合耕翻施入,1500

5、022500kg(每亩10001500kg)农家肥与90120kg(每亩68kg)纯氮浅耕时施入。坡地每亩施农家肥为15000kg(每亩1000kg)以上,纯氮75kg(每亩5kg),五氧化二磷90kg(每亩6kg),犁地时一次作基肥施入犁沟。 6.2.3 种肥,拌种用氮化肥用量,一般每公顷纯量不超过7.515kg(每亩0.51.0kg)。碳酸氢铵不宜拌种。播种层土壤含水量不足16应避免拌种。 6.3 播种 主攻目标是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6.3.1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d。地下害虫严重的地方还须进行药剂拌种。 6.3.2 播种期:冬性品种播种适期的温度范围为1816。此期,3的积

6、温为500650。 6.3.3 播种量:原平地每公顷300375万粒(每亩2025万粒),保苗240300万株 (每亩1620万株)。坡地每公顷播种256300万粒(每亩1720万粒),保苗 195225万株(每亩1315万株)。 6.3.4 播种方法:原平地实行条播,行距1620cm,复土深度57cm。墒情好、整地质量高,在冬季高寒有大风、积雪的地方,播时保留播种沟垄;表墒欠,整地粗糙、土块大且多,要随播随镇压提墒,耱平保墒。坡地推广山地水平沟种植法。 6.4 管理 6.4.1 秋冬管理:目的是增蘖、促根、育壮苗,安全越冬。 6.4.1.1 冬前壮苗:六叶一心叶龄,单株分蘖3.54个,其中三

7、叶大蘖2个,次生根6条以上。 页码,2/3NY/T 236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rR236000A.htm6.4.1.2 保苗:播后地面发生板结,应轻耙破板,及时查苗补种。 6.4.1.3 除草:秋雨多,分蘖期杂草丛生,结合破板,松土、灭草。 6.4.1.4 控旺:遇播期过早、水肥充足,发生苗稠旺长,及时采取镇压、耙麦或浅中耕。 6.4.1.5 追肥:对基、种肥不足,分蘖期麦苗明显瘦小发黄的田块,争取追一次速效氮肥,促弱扶壮越冬。 6.4.1.6 防虫:秋苗如叶跳蝉,麦蚜等发生严重,要加以防治,以兼控小麦病毒病(红矮病、黄矮病等)。 6.

8、4.2 春季管理:目标是协调群体与个体关系,促苗稳健生生长,培育壮秆大穗;后期重点是养根护叶,促粒增重。 6.4.2.1 顶凌耙压:土泛暄早镇压,地板淀早耙耱。 6.4.2.2 及早追肥:返青前后,对严重脱肥和生长衰弱的麦苗,轻追一次氮素化肥。 6.4.2.3 除草控旺:拔节前杂草多,要进行灭草;肥多苗稠,春季又逢多雨,拔节初期麦苗已显见发生徒长,可深中耕加以调控。 6.4.2.4 叶面喷肥:拔节至抽穗期,叶面喷磷酸二氢钾。 6.4.2.5 防治病虫:红蜘蛛、蚜虫等猖獗为害时,应加防治。对条锈病注意发病中心,可用粉锈宁喷雾控制。 6.5 收获 在腊熟中、末期,小麦秆黄、节绿、叶黄亮,籽粒内无乳质,能用指甲切开或刻出印痕时收割。对口松、易落粒的品种,要适当提早收获。 页码,3/3NY/T 236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rR236000A.ht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NY农业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