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T 241-1994 西北地区地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55239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Y T 241-1994 西北地区地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NY T 241-1994 西北地区地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NY T 241-1994 西北地区地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NY T 241-1994 西北地区地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NY T 241-1994 西北地区地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NY/T 241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北地区地膜玉米川水地公顷产量825011250kg(亩产550750kg),山旱地公顷产量52508250kg(亩产350550kg)的基础条件、产量结构和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西北地区地膜玉米种植区域。 2 引用标准 GB 4404 粮食种子 3 基础条件 3.1 土壤肥力 耕层020cm有机质含量达到1.21.8,全氮(N)0.080.1,碱解氮(N)6090mg/kg,速效磷(P2O5)710mg/kg,速效钾(K2O)100mg/kg以上。 3.2 气象条件 3.2.1 光照 全生育期需要光照8001100h。 3.2.

2、2 温度 全生育期需要积温,晚熟品种27003100,中熟品种23002700,早熟品种18002300。 3.2.3 水分 川水地,全生育期灌水46次,每次每公顷灌水量9001200m3(每亩6080m3);山旱地,全生育期降雨量在400mm以上。 4 产量指标及构成因素 4.1 产量指标 川水地公顷产量825011250kg(亩产550750kg),山旱地公顷产量52508250kg(亩产350550kg)。 4.2 产量构成因素 川水地每公顷5250075000株(每亩35005000株),单株生产力180250g;山旱地每公顷4500060000株(每亩30004000株),单株生产力

3、150200g。 5 生产技术规程 5.1 土地准备 页码,1/5NY/T 241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rR241000K.htm5.1.1 选地 前茬以豆类、绿肥、马铃薯、苜蓿翻耕地、休闲地为上茬,麦类、谷子、棉花、高粱次之。瘠薄地、坡地、保肥保水性能差的沙土地及芦苇多的地块不宜覆膜栽培。 5.1.2 深耕与冬灌 前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耕深2025cm。山旱地耕后耙平耱细,保墒过冬;川水地封冻前进行冬灌。每公顷灌水量10501200m3(每亩7080m3)。5.1.3 播前耕作 川水地,早春镇压,耙耱保墒,播前结合施基肥浅耕一次,耕深1

4、518cm,耕后及时耙耱;山旱地,春季不宜耕翻,早春顶凌和雨后及时耙耱保墒。 5.1.4 土壤处理 5.1.4.1 防治地下害虫 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每公顷用75辛硫磷3.75kg(每亩0. 25kg)或40甲基异柳磷7.5kg(每亩0.5kg)掺细土300kg(每亩20kg),结合播前耕作施入土壤。 5.1.4.2 化学除草 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每公顷用48甲草胺(拉索)乳剂15003000g(每亩100200g),兑水750kg(每亩50kg),地面喷洒,结合播前耕作施入土壤,可有效的防治单子叶杂草,并能兼除阔叶杂草。 5.2 种子准备 5.2.1 品种选择 选用丰产、优质、

5、熟期适宜,抗本产区主要病害的优良杂交种。 5.2.2 种子质量 种子精选。质量达到GB 4404规定的一级标准。 5.2.3 种子处理 5.2.3.1 晒种 播前晒种23d。 5.2.3.2 拌种 选用50辛硫磷、40甲基异柳磷或50甲胺磷等农药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鸟兽为害;土壤缺锌时,可用锌肥拌种。 5.3 地膜准备 5.3.1 地膜规格 页码,2/5NY/T 241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rR241000K.htm 选用幅宽6080cm,厚度0.0050.008mm的普通聚乙烯薄膜。 5.3.2 地膜用量 每公顷用量4

6、560kg(每亩34kg)。 5.4 播种与覆膜 5.4.1 播种期 当土壤510cm处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开始播种。一般在当地终霜前714d播种较为适宜。 5.4.2 播种量 每公顷播种量4552.5kg(每亩33.5kg)。 5.4.3 密度 川水地每公顷保苗5250075000株(每亩35005000株);山旱地每公顷保苗4500060000株(每亩30004000株)。 5.4.4 种植形式 5.4.4.1 平作 宽窄行种植。宽行7080cm,窄行40cm。 5.4.4.2 垄(畦)作 根据垄宽(5060cm)和垄沟宽(6070cm)划线,抢墒起垄,垄高510cm。垄面呈圆头形,种两

7、行玉米,内行距40cm。 5.4.5 播种与覆膜技术 5.4.5.1 人工播种覆膜 a.先播种后覆膜:根据行株距划线,沿窄行线开沟按株距点种或在窄行线上挖穴点种,每穴23粒,播深56cm,播后刮平地面,于播种行外侧开沟覆膜。 b.先覆膜后播种:比预定播期提前35d,按计划行距划线,在窄行线外侧开沟覆膜。以规定的株距用点种器或人工穴播两行玉米,行距40cm,每穴23粒,播深56cm,播后用细土封严地膜孔口。 5.4.5.2 机械播种覆膜 a.土地要求:地头较长,地块尽量集中。 b.机械要求:选用已定型机械。播前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调试。达到正常要求,方可使用。 5.4.6 质量要求 页码,3/5N

8、Y/T 241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rR241000K.htm 播种时要深浅一致,种子点在湿土上。覆膜时,膜要展平、拉紧、紧贴地面,膜边压紧压严。每隔23m在地膜上压一小土堆,防风揭膜。 5.5 田间管理 5.5.1 查田护膜 播种后经常到田间检查,发现漏覆,破损要及时重新覆好,用土封住破损处。 5.5.2 放苗与补苗 开始出苗时要及时放苗,用细土封严苗眼。缺苗时结合间苗,带土起苗,坐水移栽。 5.5.3 间苗与定苗 3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 5.5.4 除草与去蘖(打杈) 空行:破膜和苗眼处的杂草及时清除干净,压好苗眼及破损膜。当幼苗

9、产生分蘖时,应及时掰去。 5.5.5 人工辅助授粉 玉米花期遇高温天气和大气干旱,花粉量不足,或雌雄穗花期相遇不好时,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5.6 施肥 5.6.1 基肥 每公顷施有机肥料3000075000kg(每亩20005000kg)。川水地每公顷施五氧化二磷(P2O5) 102139.5kg(每亩6.89.3kg);山旱地每公顷施五氧化二磷(P2O5)64.5102.0kg(每亩 4.36.8kg)作基肥。 5.6.2 种肥 川水地每公顷施纯氮(N)19.527kg (每亩1.31.8kg);山旱地每公顷施纯氮(N)18.028.5kg(每亩1.21.9kg)作种肥。施于窄行内深10c

10、m的土壤中。切忌肥料与种子混施。 5.6.3 追肥 川水地在拔节期每公顷追施纯氮(N)93.0127.5kg(每亩6.28.5kg);大喇叭口期(雌穗小花分化期),每公顷追施纯氮 (N)171.0231.0kg(每亩11.415.4kg);山旱地在拔节期每公顷追施纯氮(N) 162.0255.0kg(每亩10.817kg)。结合灌水或雨前在株间用机具打孔或用小铲挖穴施入,施后覆土,压好地膜破口。 5.7 灌水 页码,4/5NY/T 241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rR241000K.htm 降水较多,但仍需要进行补充灌溉的地区,视土壤墒情在拔

11、节期和抽雄期灌水两次;灌溉玉米区,全生育期需灌水46次。一般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结合追肥进行灌水。以后每隔20d左右灌水一次,每公顷灌水量9001200m3(每亩6080m3)。5.8 防治虫害 5.8.1 防治地老虎 早春及时铲埂除蛹;玉米苗期,及时中耕除草;在地老虎卵孵化盛期,每公顷选用40甲基异柳磷、50甲胺磷或40水胺硫磷乳油7501125g(每亩5075g),兑水750kg(每亩50kg)喷雾防治12次;虫害严重时,灌水也能有效地抑制地老虎的危害。 5.8.2 防治玉米螟 处理秸秆,消灭越冬幼虫;生长期内用50辛硫磷2000倍液灌心;或3呋喃丹加少许细砂放入“喇叭口”内,同时可兼治粘虫。 5.8.3 防治玉米红蜘蛛 选用20三氯杀螨醇、40水胺硫磷或50甲胺磷每公顷7501125g(每亩5075g),兑水7501125kg(每亩5075kg)喷雾防治。 5.9 收获 进入完熟期及时收获、晾晒、脱粒。当籽粒含水量达14以下,统计产量,入库贮藏。 5.10 回收废膜 玉米收获后及时将田间废残膜全部清除干净,回收处理,防止土壤污染。 页码,5/5NY/T 24194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rR241000K.ht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NY农业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