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地方标准DB 编号:DBll/490-27 备案号:Jl09-2(脱地铁工程Technical code for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subway engineering 2007-07-04发布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11-01实施联合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subway engineering 编号:DBll/490-2007 备案号:J10909-2006主编部门: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
2、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施行日期:2007年11月1日2007 北京关于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地铁王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通知各区、县建委,各局、总公司,各有关单位z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06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06J229号)的要求,由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主编的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已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现批准该规程为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号为DB11/490-2007,建设部备案号为110909-2006,自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3. 2 (2)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该规程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责管理
3、,由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解释工作。二00七年七月二十日关于同意北京市地铁王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备案的函建标标备便(2006J136号北京市建设委员会:你单位关于北京市地方标准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申请备案的函收悉。经研究,同意该规程第3.3. 2 (2) 款作为强制性条文,不同意该标准第4.0.2、5.o. 3、6.O. 2、8. 3. 1条作为强制性条文;同意该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备案,备案号为:110909 - 20060 该项标准的备案公告,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DBl1/490-2007 目可本规
4、程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06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06J229 号)文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京建科教2006J55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组织有关单位编制而成。在本规程的前期编制过程中,编制单位对北京地铁工程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案和监测成果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同时借鉴了国内其它城市地铁监控量测的有关经验和数据,经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和专家审阅后于2004年11月编制成北京地铁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要求)(试行稿)。编制组根据试行反馈意见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改营于2005年11月编制成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并广泛
5、征求意见。其后,由编制组进一步研究和修改后,于2006年7月编制成本规程(送审稿)并于9月通过专家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并经最后修改后于同年10月编制成本规程。本规程共有8章和4个附录。第1章为总则,第2章为术语,第3章为基本技术要求,第4章至第6章为北京地铁各工法中监控量测的项目及要求,第7章为地铁工程监控量测值控制标准,第8章为地铁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及信息反馈,附录A为明挖基坑分级标准,附录B、C、D分别为各工法洞内外状况观察记录表,最后为条文说明。本规程第3.3. 2 (2)条为强制性条文。本规程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责管理,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区
6、百万庄大街甲2号,邮政编码:100037)负责具体解释工作。OBll/490-2007 2 本规程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起草人:罗富荣张顶立乐贵平刘军王占生杨秀仁徐祯祥鲁屹萧岩潘秀明苏斌孙长军赵衍发韩少光雷军张成满高亚彬骆建军张成平吕培印李东海张晓丽靳瑛姚宣德苏洁贺美德黄宝龙侯艳娟DBll/490-2007 目次1总则12术语23 基本技术要求-3. 1 一般规定53.2 沉降监测基本要求. 3. 3 地铁穿越工程监测基本要求4 浅埋晴挖法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及要求
7、. 5 盾构法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及要求226 地铁明盖挖法及竖井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及要求297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值控制标准. 111 . iI 111 42 7. 1 一般规定427.2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值控制标准428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及信息反馈458. 1 一般规定68. 2 监控量测管理的基本要求458. 3 监控量测的信息处理与反馈46附录A地铁明挖基坑及其分级. . . . . 47 附录B地铁浅埋暗挖法施工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记录表48附录C地铁盾构法施工隧道内外状态观察记录表49附录D地铁明(盖)挖法施工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记录表50 本规程用词说明. . . . . . . -.
8、. . . . . . . . . . . . 111 . . . 51 条文说明. DB11/490-2007 1总则1. O. 1 本规程根据北京地区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北京地铁建设所采用的不同工法而制定。1. 0.2 为使地铁工程监控量测符合确保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为规范地铁设计和施工中的监控量测工作,特制定本规程。1. 0.3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地区地铁工程中进行的监控量测工作,也可作为类似地下工程进行监控量测时的参考。1. O. 4 监控量测工作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1 DBl1/490一20072术语2. O. 1 地铁met
9、ro; subway 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并位于隧道内或从地下转到地面和高架桥上的轨道交通。2. O. 2 监控量测monitoring meaurement 地铁工程施工中对围岩、地表、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动态进行的经常性观察和量测工作。2.0.3 应测项目necessary monltoring items 保证地铁周边环境和围岩的稳定以及施工安全应进行的日常监酬项目。2.0.4 选测项目selected monitoring items 相对于应测项目而言,为了设计和施工的特殊需要,由设计文件规定的在局部地段进行的监测项目。2. O. 5 浅埋暗挖法a develope
10、d minng nlethod in shallow tun nels 在战埋软质地层的隧道中,基于啧锚技术而发展的一种矿山工法。2. O. 6 盾构法shield met hod 使用盾构机械进行开挖并采用管片作为衬砌而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2. O. 7 明挖法cut and cover method 由地面开挖的基坑中修筑地铁构筑物的方法。2.0.8 隧道周边收敛位移convergence of tunnel inner perime-ter 隧道周边任意两点间距离的变化。2. O. 9 水平位移监测horzontal displacement measuremnt 。臼测定变形体沿水平方
11、向的位移值,并提供变形趋势及稳定预DBllj490-2007 报而进行的量测工作。2.0.10 垂直位移监测vertical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set tlement observation 测定变形体沿垂直方向的位移值,并提供变形趋势及稳定预报而进行的量测工作。2. O. 11 拱顶沉降crown settlement 隧道拱顶内壁的绝对沉降(量)。2. O. 12 地表沉降subsidence; settlement 地铁工程施工中地层的(应力)扰动区延伸至地表而引起的沉降。2.0.13 隧道围岩tunnel surrounding rock 隧道周围一走范
12、围内对洞身产生影响的岩土体。2. o. 14 围岩压力pressure of surrounding rock 开挖隧道时围岩变形或松散等原因而作用于支护、衬砌上的压力。2.0.15 初期支护primary support 隧道开挖后即行施作的支护结构。2.0.16 二次衬砌secondary lining 初期支护完成后施作的衬砌。2.0.17 衬砌lining 沿着隧道洞身周边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2.0.18 管片segment 是一种在工厂制作的困弧形板肋状并由钢筋混凝土、钢、铸铁或其它材料制成的预制构件。2.0.19 测点observation points 设置在变形或位移体上,能
13、反映其特征电作为变形或位移测量用的固定标志。2.0.20 变形监测deformation measurement 3 DB11/490-2007 对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地基或一定范围内岩体及土体的位移、沉降、倾斜、挠度、裂缝等所进行的量测工作。2.0.21 开挖面(掌子面)excavated surface 隧道掘进方向最前端的开挖作业面。2.0.22 基坑excavatioll; foundation pit 基础或明挖地下建筑物施工时开挖的坑。2.0.23 竖井vertical shaft 是一种垂直开挖的坑道。分为供地下建筑物功能性用途的永久竖井和供隧道施工用的临时性竖井两类。4 DB11
14、/490-2007 3 基本技术要求3. 1 一般规定3. 1. 1 采用浅埋暗挖法、盾构法、明挖法或盖挖法等王法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地铁工程,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纳入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3.1.2 监控量测的设计文件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地铁周边环境条件、埋探及结构形式等进行编制,同时考虑监测工作的经济性。3. 1.3 监控量测的目的主要为:l 掌握围岩、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动态,利用监测结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2 监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以便为工程和环境安全提供可靠信息。3 积累资料和经验,为今后的同类工程提供类比依据。3. 1.4 监测
15、项目分为应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3. 1.5 地铁区间结构的监测范围一般为地铁结构外沿两侧各30m范围内,但在地铁车站施工地段,监测范围应视车站周围环境和建(构)筑物情况予以适当加大。3. 1.6 监测频率应与施工进度密切配合,并针对不同工法和不同施工步序分别制定相应的监测频率。3.1.7 施工中应按施工进度及时进行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及时反馈给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3. 1. 8 测点初始值应在测点稳定后进行测读,取三次观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观测值。3.1.9 监测所采用的监测仪器及元件应满足各类监测工作的要求。5 DB11/490-2007 3.2 j页降监那基本要求3
16、.2.1 沉降监测测量点可分为控制点和观测点(或测点)。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等。各种测量点的选设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 基准点的选设必须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通视条件好、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基准点的数量应不少于3个,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或检验。下列地点不应设置基准点:(1)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2)土堆、河堤土质松软与地下水变化较大的地点;(3)距铁路50m、距公路30m(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以内或其它受剧烈振动的地点;(4)短期内将因新建项目施工而可能毁坏标石或阻碍观测的地点;(5)地形隐敲不便观测的地点。2 工作基点应选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
17、相对稳定位置,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设置在地表的工作基点:采用人工挖孔或大钻孔埋设法在地表设置的工作基点,其钢筋长度不应小于3m,直径为20mm,并应作保护;(2)设置在建筑物上的工作基点:应选择在地铁施工影响区以外、建成时间较长且有地下室的建筑物上设置。工作基点直径不得小于20mm,并应作保护;(3)设置在隧道中的工作基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应从地面的基准点引人到竖井壁距底板一定距离并不易被碰动处;当隧道长度较大时,宜将该基点向前延伸设置在隧道墙脚之上,在其稳定后作为工作基点。3 观测点应选设在变形体上能够反映变%特征的位置,并便于工作基点或邻近的基准点和其它工作点对其进行观测。DBl1
18、/490 - 2007 4 应定期对基准点、工作基点进行检测。3.2.2 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可采用标准方法和浅层设点的方法。对于下列各类地段应采用标准方法进行地表沉降观测点埋设,即所设测点应穿透道路表面结构层,将其埋设在较坚实的地层中(通常深度不小于1m),同时应设置保护套管及盖板。1 由设计确定的重要施工地段。2 由地表预先探测到地中存在空洞的施工地段。3 施工中地表发生塌陷并经修补过的地段。4 地面交通和环境条件允许采用标准方法设点的道路地段。在城市交通特别繁忙并且不允许进行钻孔的地段,经设计同意后,其地表设置的一般沉降测点可采用道路演层设点的方法。3.2.3 沉降监测的等级划分、精度要
19、求和适用范围且表3.2. 3 0 表3.2.3沉睡监测的等级划分、精度要求和适用范围监测等级观测点的高智相邻观酬点高适用甩围中误差(mm)主中误差(mm)线路沿线变形特别敏感的超高层、+0.3 土O.1 高耸建筑、精密工程设施、重要古建筑物、重要桥梁、管线和运营中结构、轨道、道床等结路沿线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E 士O.5 十O.3 物、桥梁、管线;地铁施工中的支护结构、隧道拱顶下沉等E 土1.0+0.5 线路、沿线的一般多层建筑物、桥梁、地表、管线、基坑隆起等注:现删点的高程中误差是指相对于最近的记降控制点的误差而言。3.2.4 沉降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致;1 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
20、宜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系统一2 垂直沉降监视,控制网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7 DBl1 /490 - 2007 程测量、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啻并应布设成闭合、附合或结点网;3 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高程控制点不应少于3个,在监测中应定期对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沉降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3.2. 40 表3.2.4沉降监测控制同的主要技术要求相邻基每站高往返较差,检测己等准点高附合或环测高主:使用仪器、现制方法差中误差中误钱闭合差!之较差及主要技术要求级差(mm)差(mm)(mm) (mm) 采用DS05水准仪,按国家I 十O.3 土0.070.15 rn 0.2;百一等水准削量技术要求
21、作业,其现测限差宜按上述规定的1/2要求0.30 J O.5 ;n 采用DS05水准仪,按国家E +O. 5 土O.15 一等水推测量技术要求作业o. sm 采用DSl水准仪,按国家一E +1. 0 士0.30。.60.;n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j主:n为圳站数。3.2.5 沉降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见表3.2. 50 表3.2.5玩降监割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等高程中误差相邻点高差往返较差,附合使用仪器、监测方法(mm) 中误差(mm)或环线闭合差及主要技术要求级(mm) 采用DS05水准仪,按国家一I 士O.3 士O.1 O. 15 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其现测限差宜按主述规定的1/2要
22、求E +0.5 士O.3 0.30 采用DS05水准仪,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土1.0牛0.5O. 60 采用DSl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本要求作业注:n为制站盘。8 DBl1/490-2007 3.3 地铁穿越工程监测基本要求3. 3. 1 地铁穿越工程系指地铁施工时须上穿、下穿或侧穿地铁既有线、铁路隧道、铁道线路、立交桥梁、人行天桥、房屋、地下管线、城市道路、河流或其它城市建(构)筑物等的穿越工程。3.3.2 一般规定1 地铁穿越工程应按所穿越工程的重要程度、穿越类型、周边环境条件等情况分成不同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进行监测设计。2 对于穿越重要建构)筑物的地铁工程,除应对地铁
23、本身进行施工监测外,还应对所穿越工程进行穿越施工期间24小时不间断监测;在穿越-般建构)筑物时应按要求进行较高频率的监测。3 在穿越地铁既有线时,应对既有线地铁结构、道床和轨道进行穿越施工全过程监测,其中对结构沉降及沉降缝的错台变形、轨道沉降、轨道横向差异沉阵、轨距变化和道床纵向沉降等内容应进行24小时的远程实时监测。穿越铁路隧道和铁道线路时可参照穿越地铁既有线的要求进行监测。4 在穿越城市桥梁时,应对桥梁墩台、盖梁、梁极结构进行穿越施工全过程监测,并应按要求加密监测频率,对变形敏感的重要桥梁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24小时的远程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应包括2桥梁墩台的沉降及倾斜、盖梁及梁板结构的沉降及
24、差异沉降。5 在穿越房屋及其它建(构)筑物时,应按照本规程第3. 3. 3、3.3. 4、3.3. 5条的基本要求执行。在穿越地下管线时应按本规程第3.3. 6条的基本要求执行。该两项均应按要求进行较高频率的监测。6 在穿越河流时,应对上覆土层的渗漏状况、河水与隧道9 DBl1/490-2007 工作面之间的水力联系、河床变形等进行检查和监测。地铁施工穿越河流阶段应加高监削频率。3.3.3 建(构)筑物沉降监测I 测点布置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构)筑物的体型特征、基础形式、结构种类、建(构)筑物的重要程度及其与地铁结构的距离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烟囱、水塔、油罐
25、等高耸建(构)筑物,应沿周边在其基础轴线上的对称位置布点。对于城市桥梁,应按不同施工状况在桥墩、盖梁和梁、板结构上布点。2 监测仪器及精度沉降监测采用的水准仪及其监测精度符合表3.2. 5中有关要求。3.3.4 建(构)筑物倾斜监测l 监测范围建(构)筑物倾斜监测原则土只在重要的高层、高耸建筑物或桥墩上进行。2 监测仪器及精度全站仪,其精度为+2 ,士C2mm十2ppm)0 3.3. 5 建(构)筑物裂缝监测对于建(构)筑物的一般裂缝应采用裂缝宽度板或游标卡尺进行监测的直接观测法,其精度为O.2mm。对于比较重要和细微的裂缝,应采用裂缝观测仪进行监测,其精度为O.lmmo 3.3.6 地下管线
26、沉降监测在地下管线沉降测点设计和设置前,应对地铁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重要地下管线进行实地调查,其中特别应了解有压管线的结构、材料情况和雨巧水管的接头和渗漏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作出本施工标段管线平、断面固和管线状况报告。DBll/490-2007 地下管线测点重点布置在有压管线(如煤气管线、给水管线等)上,对抗变形能力差、易于渗漏和年久失修的雨污水管也应重点监测。测点布置在管线的接头处,或者对位移变化敏感的部位。沉降监测采用的水准仪及其监测精度符合表3.2. 5中有关要求。11 DBl1 /490 - 2007 4 浅埋睛挖法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及要求4. O. 1 地铁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时,其监控量测
27、项目见表4. O. 1所示。4.0.2 洞内及洞外观察I 观察内容(1)地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描述,包含开挖面地质描述和掌子面预测探孔的地质描述。(2)地下水类型、渗漏水状况、泪水量大小、位置、水质气味和颜色等。(3)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有无剥落现象。(4)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喷层表面的观察、裂缝状况及渗漏水状况的描述,同时记录喷射握凝土是否产生剥离。(5)与施工段相应的地表和建(构)筑物状况。2 观察频率对开挖后尚未支护的围岩土层及掌子面探孔应随时进行观察并作记录,对开挖后已支护段的支护状态以及施工段相应地表和建(构)筑物,每施工循环观察和记录1次。12 法埋晴挖法施工监控量测项目总汇表4.O
28、. 1 ltii四IIJ糊中测点而ii吁llt测帖由llE泪.IJf a 1k JL 11: ni i9!II J1i 11 英JJ H挖盯1.l!IJ ill1 j 川:拮坪个陌I目vr,haa Ifli 地脑血挝、捕埠,拱架走;护状企;、illR )1:挖(rjy Ui WiJ I靳I(rj,豆2BJl.jl2次/; JF挖1(lj Il i则晰1(li生;jB 11. 1 次12大;JF挖1M血llkihM晰1M:J B fI .J 1 :大/)J,l;从小;胞在ri1 欠/J J if见可,1. O. 3条:r: 1: iL变化的摊位、4:Ni lJ l式;川、4二!J11jlJ风迫以
29、址J& 9.门处可=古15fl;: J匀!但tI: 付什在3.2.;) Ij I千iJ:.如;J(/吁1;仪地点扫(J年,r川、飞,! 1 |、t ti llli恻断1M-1、JY E, 口国=hselN-eJ可战时i业:),K 帕拉,;i11(构)筑物(07jL阵、f顷制、型糙的不11iJ内斗1-; )JIJ 件什占3.2.5tit千f失业:求;( 2rnm斗工2Jj( f1H 1义;r1. tIJ f史上先乍llii义;钮,哇i!IJ仪(构)邻.i!iij!筑物11 2ppm) ; 而iytd 一一一一n 战设l ,眨JRJ也F付钱1:j:S - 1;) m个jhNjlt-fT线J主义A址
30、.11:格变化1:血!i显而Sff 符什去:.2. S r千ix也;j(!K 1L仪地r:w t.Q. JL:年f- 队3口回国国也-lNee叶(线一1-品, 111 JF挖1My IK( jl!IJ断1M的距肉刷VL阵述中综什titii:.L乎见条义1:j: l0-30m -个断1M. 1:j:断1M1 3个iM11IJL,时rr是J:III1市挖年立r1i.1:j:个可;rl.iJ i与l也11i,可:即rliI 1 t 11 柯:什占3.2. : y:. ;1 ;) B ut I l虫,1&代-dl:地吐出1-2个1:测断I(Ii乎阳r1M ;) -1I个测.:O. 15 % F. LJ
31、kJJ.;t、棚中战收f)(I I .; 1 k )j且主tJr Il1j t:主10血1.,:)J 在J盯叫dAm、fi JF挖!自i由(!rt测断1MlJ盯飞_2 B 11 , I 飞2X / ; JF拉1MlJ!1 (监视。断1Mlij 川、二BIIJ I 17.: /2 ; n挖1Mlf! lI:t 测断1(liJJ盯注5B II.t 1 1大,.J;JI丰稳定Ir1 (欠门j L述t:W晰|刷刷叫!但民1-2个断1M. 1:占断1M2 - 3 fL 1. () mm; O.02m/仆.;) nl; 、,n 、hn 分!二ijL降仪zi刚;JNf立;多J,. 飞机路( ,i IJ现协!
32、Il) -t:H豆分)二-ULF年.Jl. ;15B时,1次/周,基本稳定后1次/月(B:隧道直径或跨度;L:开挖面与监测点的水平距离)。出现情况异常时,应增大监测频率q4.0.4 初期支护结构拱顶(部)沉降及净空收敛监测DBll/490-2007 1 测点(线)布置(1)初期支护结构拱顶(部)沉降每10_._,30m一个断面,每断面1-3个测点,对于浅埋暗挖车站,每个导洞均应布置断面。对于标准断面的单线区间隧道,每个断面可布置一个拱顶沉降测点,对于浅埋暗挖车站或非标准断面隧道等,则应布置不少于3个拱部沉降测点。拱顶(部)沉降监测的纵向间距,车站为10,._,20m,区间为15,.30m。初期
33、支护结构拱顶(部)沉降测点与地表沉降测点应互相对应,以便进行比对分析。(2)初期支护结构净空收敛每10-30m一个断面,每断面1-3根基线,对于浅埋暗挖车站,每个导洞均应布置断面;对于标准断面的单线区间隧道,可在隧道拱脚处(全断面开挖时)或拱腰处(半断面开挖时)布置水平收敛测线。初期支护结构收敛的监测断面间距,车站为10-20m,区间为lS-30m ,并与地表和初期支护结构拱顶沉降监测断面互相对应。监测断面应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测点一般设置在距离开挖面2m的范围内,如遇核心土长度较大时,可在其端部设置,并在开挖后12小时内获取初读数。2 监测仪器及精度拱顶(部)沉降采用水准仪DS05,其监测精
34、度符合表3. 2. 5中H等要求;净空收敛采用收敛计,监测精度为O.06mm 3 监测频率初期支护结构拱顶(部)沉降监测和初期支护结构收敛监测的监测频率主要根据沉降和收敛速率及离开工作面的距离而定,见表4.O. 4 Q表中的两项选频条件中,应选用其中频率较高者。当拆除临时支撑时以及出现情况异常时,均应增大监测频率。DBll/490-2007 表4.O. 4 拱顶(部)沉降和净空收敏监测频率沉降或收敢速率距开挖面距离监测颇率2mm/天。,._,lB1-2iXl天O. 52mm/天1.2B 1吹/天0.1.0.5mm/天2 ,. 5B 1次12天5B时,1次/周;根据数据分析确定压力或应力基本稳定
35、后,1次/月。在情况出现异常时,应增大监测频率。若设计有特殊要求,则应按设计要求进行。4. 0.7 土体分层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1 测点布置(1)土体分层沉降监测土体分层沉降应采用钻孔埋设分层沉降标或杆式多点位移计进行监测。埋设测点时,在隧道两侧的钻孔深度应超过隧道底板2-3m,而位于隧道顶部的钻孔深度应在隧道拱顶之上12mo测点的埋设稳定期应视不同地层情况在10天-3 0天之间。(2)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土体水平位移应采用钻孔埋设测斜管并配合测斜仪进行监测。测斜管的埋设必须与周围土体紧密相连,埋设稳定期应视不同地层情况在10天,._,30天之间。(1人(2)两项应同断面布置,监测断面与本规程第4.
36、o. 6 条所设主测断面相对应。2 监测方法土体分层沉降监测时应同时对管口沉降进行测量,并将测得的变化值用来对分层沉降值进行修正。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应以测斜管口为基准点,在监测的同时必须对管口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并将测得的变化值用来对土体水平位移值进行修正。当测斜管管底位于结构底板以下大于5m时,也可以管底作为基准点。土体19 D811/490-2007 分层沉降,如采用磁性沉降标的分层沉降仪,则磁性沉降标的设置间距1,.,2m;测斜时每O.5m或l.Om读数一次。深层土体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初始值应在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3 监测仪器及精度分层沉降仪、测斜仪、多点位移计等,监测精度分别为1.0mm
37、、O.02mm/0. 5m和1.Ommo 4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一般为: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前后运2B时,1,._,2次/天;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前后5B时,1次/周;根据数据分析确定沉降或位移基本稳定后,1次/月。在情况出现异常时,应增大监测频率。4.0.8 钢筋格栅应力监测l 测点布置监测断面应与本规程第4.0.6条所设主测断面相对应。测点数量由设计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2 监测仪器及精度钢筋计或其它测力计及频率接收仪,监视j精度为0.15%F.so 3 监测频率钢筋格栅受力的监削工作,应与初期支护结构净空收敛监测工作同步进行。20 监测频率为:当开挖面
38、距监测断面运2B时,1次/天;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5B时,1次/周;DBll/490-2007 根据数据分析确定内力或外力基本稳定后,1次/月。在情况出现异常时,应增大监测频率。4.0.9 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内应力监测1 测点布置监测断面与本规程第4.O. 6条所设主测断面相对应。每个断面5-11个测点。用?昆凝土应变计进行监测。2 监测仪器及精度钢弦式应变计、频率接收仪,监测精度为0.15%F. So 3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为: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2B时,1次/天;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运5B时,1次/2天;当开拮面距监测断面5B时,1次/周:根据数据分析确定内应力或表面应力基本稳定后啻1次/月。在出
39、现情况异常时,应增大监测频率。4.0.10 铜管桂受力监测1 测点布置对于浅埋暗挖车站,可对部分钢管柱进行受力监测。每个车站受测铜管柱数量不得少于4根,每柱4个测点,在同一水平断面内,按间隔900布置。2 监测仪器及精度表面应变计、频率接收仪,监测精度为O.lS%F. 50 3 监测频率按设计要求或表4.O. 1的规定进行监测。出现情况异常时,应增大监测频率。21 DBll/490-2007 5 盾构法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及要求5. O. 1 地铁采用盾构法施工时,应对土体介质、隧道结构(主要为管片衬砌)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控量测,其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5.0.1所示。5. O. 2 监控量测应在盾构
40、掘进前测得初始读数。在对土体、隧道结构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的同时,应对盾构开挖面土压力、推力、推进速度、盾构姿态、注浆量、注浆压力、出土量等施工参数同步采集,及时进行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反馈。5.0.3 洞内及洞外观察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和嗣外的观察。洞内观察主要是对已安装的管片衬砌的工作状态(包括:管片变形、开裂、错台、拼装缝、掉块以及漏水状况等)、盾构机和出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洞外观察主要是地表开裂、地表隆沉、建(构)筑物开裂、倾斜、隆沉等状况的观察和记录。洞内观察和洞外观察应根据隧道内和周边建(构)筑物环境情况确定其观测频率,但每天观测应不少于一次。5. 0.4 地表沉降(或隆起)监测1
41、 地表沉降测点的埋设地表沉降测点的埋设应按本规程第3.2. 2条执行。2 测点的布置(1)纵向地表测点沿盾构推进轴线设置,测点间距为10,_,30mo在地层或周边环境较复杂地段布置横向监测断面。横向地表测点的布置范围应根据预测的沉降槽确定,一般可在地铁结构外沿两侧各30m范围内布设。一排横向地表测点不宜少于7个,且应依据近密远疏的原则布置。(2)在盾构始发的100m初始掘进段内,监测布点宜当加密,并宜布置一定数量的横向监测断面。DBll /490 - 2007 (3)在工法和结构断面变化的部位如车站与区间结合部位、车站与风道结合部位等应设置监测点。3 监测仪器及精度地表沉降(或隆起)采用水准测
42、量方法进行。监测仪器采用DSl水准仪,其监测精度符合表3.2.5中皿等要求。4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应根据盾构施工情况、监测断面距开挖面的距离和沉降速率来确定。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增大监测频率。一般情况下可选用如下监测频率: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运20m时12次/天p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50m时1次/周;根据数据分析确定沉降基本稳定后,1次/月。23 口国FHhH唱。1Nee-盾构i去施工监控量测项目且汇B先H i 1!tl tN J立i!J!IJ ,r!., Ili叩I 则拥i)非1江西IlJi 1 iit训仪指且JG!: :, 1lJ It 制内的竹片村脚j变)岳、JF型制内战I外i见可;句lIj
43、外的地Nk -1少j二I(欠棋-15m11 符什( 分别冉i衬榈树装成.f1.I I. JIj 脱I|lJr可,Jt UIJ A; /.!f 4x 11 川l叶和创耐J.f1 I 2ppm) ; I IJ隧i且民12个1:H 1(i Jt!民受外币li作川l.能it且幌tH)叫白:J于衬阳,Jf5 收敛义;O.O()mm i9!IJ阳rI(I 个阶段ill们!监测* 1M们拙仪Imm 表E飞DP非。田园园品唱-NecJ可(续):士体分MtJ.降分J2t1.附仪;1. Omm; I J J-.f主测断1M相1选且在平-I略测制仪O. 02mm!O. 5m 对!但世172个主削tJ地在vC阵中Ur
44、 断1MJ 1:述主测断而材1棚。特片衬砌刷地i: H )J盒、蝴对!但监12个主视。JJrllj接触!但)J啦t主收义O. 15%F. s tJ地在祝阵丰HIf,j 断闹,句-一晰l耐不项少T-5个测点t 1 制简l也JJtt-、:i 1:述主测断1M桐|啊片内力1届班主!lV.变计、O. 15%F. s .J I但设12个i二测蝴枪!但Ii J 断1M,饨断1M不IJ地在沉降相111,少f5个imtJ!jiN CJl DBl1/490-2007 5. 0.5 管片衬砌变形监测管片衬砌变形监测主要包括隆沉、水平位移监测及断面收敛变形监测。1 测点布置盾构施工的每一区间隧道设1-2个主测断面。
45、如采用收敛仪进行管片衬砌收敛监测,主测断面的拱顶(00)、拱底(1800)、拱腰(900和2700)处共埋设4个测点,量测横径和竖径的变化,并以椭圆度表示管片圆环的变形,实测椭圆度=横径-竖径。2 监测仪器及精度管片衬砌隆沉及水平位移监测:全站仪及反射棱镜,监测精度z测角和测距分别为2.0和2mm+2ppmo隆沉也可采用水准仪,精度符合表3.2. 5中有关要求。管片衬砌断面收敛变形监测:全站仪,监测精度:削角和测距分别为2.0和2mm十2ppm;收敛计精度为0.06mmo3 监测频率分别在衬砌拼装成环尚未脱出盾尾即无外荷载作用时和衬砌环脱出盾尾承受外荷作用且能通视时两个阶段进行监测。衬砌环脱出
46、盾尾后1次/天,距盾尾50m后1次/2天,100m后1次/周,基本稳定后1次/月。5.0.6 土体分层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监测断面应与本规程第5.O. 5条所设主测断面相对应,以监测盾构施工对地层的影响。土体分层沉降应采用钻孔埋设分层沉降标,用分层沉降仪进行监测;也可采用多点位移计等进行监测。土体水平位移应采用钻孔埋设测斜管,用测斜仪进行监测。1 测点布置对于土体分层沉降,磁性沉降标的设置问距1,._,2m埋设沉26 DBll /490 - 2007 降标测点时,在隧道两侧的钻孔深度应超过隧道底板2,._,3m,而位于隧道顶部的钻孔深度应在隧道拱顶之上1-2mo测点的埋设稳定期应视不同地层情况在
47、10天,_30天之间。测斜时,每O.5m或l.Om读数一次。测斜管的埋设必须与周围土体紧密相连,埋设稳定期应视不同地层情况在10天-30 天之间。2 监测仪器及精度分层沉降:分层沉降仪、多点位移计等;监测精度为1.0mm 水平位移:测斜仪,监测精度为O.02mm/O. 5mo 3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应根据盾构施工情况、监测断面距开挖面的距离和沉降速率来确定。出现异常情况时,庇增大监测频率。一般情况下可选用如下监测频率:掘进国距监测断面前后20m时1-.2次/天;掘进面距监削断面前后50m时1次/2天;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50m时1次/周;根据数据分析确定沉降基本稳定后,1次/月05.0.7 管片衬砌和地层的接触应力监测1 监测元件及其安设管片衬砌和地层间的接触应力采用压力盒进行监测。压力盒应在管片预制时安设在管片背面,压力盒外膜应与管片背面在一个平面上。2 测点布置监测断面应与本规程第5.0.5条所设主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