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256-2005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60036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 T 256-2005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DB11 T 256-2005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DB11 T 256-2005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DB11 T 256-2005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DB11 T 256-2005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120 B 25 备案号:16744-2005 北京市地方标准DBDB11/T 2562005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 Rules for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alfalfa 2005-03-28 发布 2005-04-28 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2562005 I 前 言 为规范北京市紫花苜蓿生产,使其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特制定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市农业局粮经处、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市土肥工作站、顺义区植保植检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季、

2、王克武、侯福强、车晋滇、李永波、张春红、刘刚、杨立国。 DB11/T 2562005 1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花苜蓿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紫花苜蓿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3、 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 3.2 土壤肥力 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提供和协调营养与环境条件的能力。有机质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 本规程仅以 0cm20cm 土层有机质含量为依据, 对土壤肥力进行分级。 有机质含量低于 12 gkg 为低肥力土壤;在 12 gkg17gkg 之间的为中肥力土壤; 高于 17gkg 以上的为高肥力土壤。 3.3 秋眠级 在极端秋眠和极端非秋眠品种之间,存在不同的过渡类型。通常将苜蓿品种秋眠级分为 1 到 9 级。秋眠级越高抗寒性越差。 4 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4.1 前茬 前茬作物要求为禾本科类作物。 4.2 选地整地 4.2.1

4、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或壤土地块,低洼易涝的土壤不宜种植。 4.2.2 整地 精细整地,耕地深度应在 20cm 以上,耕后地面平整,土壤颗粒细匀,下实上虚,紧实度适宜。墒情适宜,土壤含水量一般在 1823。 4.2.3 底肥 DB11/T 2562005 2 播种前应结合整地施用底肥。高肥力土壤每 667m2施氮肥(N)3kg,磷肥(P 2O5)6 kg10kg,钾肥( K 2O)8kg,有条件的地方每 667m2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 1000kg;中肥力土壤每 667m2施氮肥(N)4kg,磷肥(P 2O5)7kg12kg,钾肥(K 2O)9kg,有条件的

5、地方每 667m2施腐熟的有机肥 1500kg。低肥力土壤每667m2施氮肥(N)5kg,磷肥(P 2O5)8kg14kg,钾肥(K 2O)10kg,如果每 667m2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 2000kg,磷、钾肥可降低 30 %。一般地块应适当补充硼、锌、钼等微肥,每 667m2施硼砂 0.5kg1.0 kg,硫酸锌 0. 5 kg1.0 kg,钼酸铵 30g50g。 4.3 播种 4.3.1 品种选择 根据北京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应选择优质、高产、秋眠级(34)级、再生能力强、抗病的品种。 4.3.2 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要经过精选,去掉杂质、杂草种子等,净度 95以上,发芽率要达到 85以上

6、。播种前种子进行根瘤菌接种处理。 4.3.3 播种量 播种量要根据种子发芽率确定,最佳播种量为(1.01.4)kg667m2。根据整地情况、墒情、土壤肥力来确定,生产条件好的可少播,生产条件差的地块可多播。 4.3.4 播种时间 应在春季土壤最低温度 5以上和秋季早霜到来(3045)天前播种。有灌溉条件下,3 月中旬至 9月下旬均可播种,以 8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播种最好。 4.3.5 播种方式 主要有条播和撒播两种。条播行距一般在 20 cm30cm,最好用牧草专用播种机播种,也可用小麦精量播种机适当调整后播种。 撒播用牧草专用播种机或其它方式将种子均匀撒在整好的地表, 再用耙耧一遍, 浅

7、覆土, 随即镇压。 4.3.6 播种深度 根据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定,一般情况下条播深度为 2cm 左右,覆土不得超过 1cm。 4.4 田间管理 4.4.1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对苜蓿建植十分重要。春夏季播种的重点管理是防治杂草、保证土壤墒情。 4.4.2 追肥管理 苜蓿每年在冬前浇冻水或浇返青水时使用开沟机追肥一次即可,低肥力地块每 667 m2追施氮肥(N)4kg, 磷肥(P 205)8kg, 钾肥(K 20)10kg, 中肥力地块每 667 m2追施氮肥 (N) 2kg, 磷肥(P 205)6kg, 钾肥(K 20)8kg,高肥力地块可不追施氮肥,每 667 m2追施磷肥(P 205)4kg

8、,钾肥(K 20)6kg。注意选用溶解性较好的肥料品种,提倡使用牧草专用追肥肥料,叶面喷肥,可使用速效专用肥料。 施肥方法:撒施或机械施肥。 4.4.3 灌溉 苜蓿可以旱作生产。为保证苜蓿优质、高产,越冬前应浇好冻水,一般每 667 m2 浇水 40 m350 m3,北京地区浇冻水时间为 11 月下旬。有灌溉条件的,苜蓿在返青 1cm 以上后可再次进行灌溉,一般每次喷灌水量 (23)小时为(1520)m3667m2。 4.5 杂草防除 紫花苜蓿田的杂草种类很多,如反枝苋、播娘蒿、荠菜、马唐、稗草、苘麻、葎草等。 4.5.1 防除的原则 以化学除草为主,也可人工拔除。 4.5.2 化学防除 化学

9、除草以苗后茎叶处理为主。土壤墒情差时应先浇水后施药。主要杂草防除药剂的选择、用量及DB11/T 2562005 3 方法见表 1。 表 1 主要杂草防除药剂的选择、用量及方法 药剂、剂型 用 量 方 法 5咪草烟imazethapyr(商品名:普施特)水剂 120ml/667m225%灭草松水剂 200ml加10.8 %右旋吡氟乙草灵(3040)ml/667m2; 25%灭草松bentazone(商品名:苯达松)水剂 10.8% 右旋吡氟乙草灵haloxyfop-R-Methyl(商品名:高效盖草能乳油) 15% 精吡氟禾草灵fluazifop-p-butyl(商品名:精稳杀得)乳油 25%灭

10、草松水剂200ml加15 %精吡氟禾草灵乳油(5060)ml/667m2茎叶处理可在紫花苜蓿(23) 片三出复叶展开时, 杂草幼苗期, 每667m2兑水40L50L进行喷雾。4.6 病虫害防治 紫花苜蓿病害主要有菌核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有蓟马、蚜虫、蓿蓿夜蛾、棉铃虫等。 4.6.1 病虫草害防治原则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农药施用严格执行 GB 4285 和 GB/T 8321的规定。 4.6.2 病虫害药剂防治 病害防治应掌握在苜蓿刈割后,苜蓿株高 5cm12cm 时或发病初

11、期进行药剂防治。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合理使用农药。主要病虫防治对象药剂的选择、用量及方法见表 2。 表 2 主要病虫防治对象药剂的选择、用量及方法 防治对象 药剂、剂型 用 量 方 法 蚜虫、蓟马 l0 吡虫啉imidacloprid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 在发生期,进行喷雾。 4.5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乳油 1200倍液 25%灭幼脲悬chlorbenzuron浮剂 40ml/667m22%苏阿维可湿性粉剂 (5060)g/667m24.5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乳油 40%辛硫磷phoxim乳油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ml加40 %

12、辛硫磷乳油50ml/667m2苜蓿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夜蛾科害虫 10%虫螨腈chlorfenapyr(商品名:除尽)悬浮剂 (4050)ml/667m2每667m2兑水40L50L喷雾 4.5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乳油 40%辛硫磷phoxim乳油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ml加40 %辛硫磷乳油50ml/667m210%虫螨腈chlorfenapyr(商品名:除尽)悬浮剂 (4050)ml/667m2炭疽病 80%炭疽福美thiram ziram可湿性粉剂 100g/667m2在苜蓿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667m2对水40L50L DB11/T 2562005

13、4 4.7 刈割收获 收获要根据产量、品质和有利于再生长的原则,并根据气候情况确定。 4.7.1 刈割期 一般在现蕾期或 110 开花时进行,此时养分含量最高。刈割茬次,主要根据苜蓿生长和气候情况进行安排并灵活掌握,一般一年可进行 4 次刈割,即:第一茬在 5 月中旬,要求尽早刈割,以便二茬避开雨季;二茬在 6 月中下旬进行,应根据气候情况,防止遇雨;第三茬由于气候原因,开花延迟,可在侧芽 1cm 时(8 月中旬)刈割;第四茬冬前最后一次刈割在 9 月 25 日以前,以保证安全越冬,次年生长。 4.7.2 茬高度 机械收获留茬一般在 5cm 较适合。应注意天气预报,选 3 天以上晴天方可开始收

14、割。 4.7.3 晾晒 刈割后平晒(12)天翻动一次。不宜在平地上摊晒时间过长过干,以防叶片脱落和营养大量损失。晒至含水量 18以下, 进行打捆, 打捆时间应避开早晨有露水和中午干燥、 高温时间, 宜在上午 8: 0010:00 或晚 5:007:00 以及半阴天进行。 4.8 倒茬、灭茬 4.8.1 倒茬 紫花苜蓿种植(45)年后,进入产量、经济效益下降期,需要倒茬。应种植非豆科作物,一年后可继续种植紫花苜蓿。 4.8.2 灭茬 紫花苜蓿根系发达,生命力强,直接翻耕后仍具有生命力,对下茬作物产生一定影响。下茬若种植根系浅的蔬菜等作物必须进行灭茬。灭茬可以采取内吸传导型阔叶草除草剂,如苯磺隆、农达等,在苜蓿新茬株高 12cm20cm 时喷药,药后(710)天即时翻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