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1039.1-2005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大气污染物色牢度 第1部分;氧化氮.pdf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62210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1039.1-2005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大气污染物色牢度 第1部分;氧化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GB T 11039.1-2005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大气污染物色牢度 第1部分;氧化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GB T 11039.1-2005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大气污染物色牢度 第1部分;氧化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GB T 11039.1-2005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大气污染物色牢度 第1部分;氧化氮.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GB T 11039.1-2005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大气污染物色牢度 第1部分;氧化氮.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59. 080. 01 飞;y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纺织品G/T 11039. 1-2005 代替GB/T11039-1989 色牢度试验耐大气污染物色牢度第1部分:氧化氮Textiles-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Colour fastness to contaminants.一Part1: Nitrogen oxides (lSO l05-GOl:1993 ,Textiles-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Part GOl: (.:olour fastness to nitrogen oxides , MOD) 2005-

2、11-04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瘟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05-01实施发布前百主FE司GB/T 11039.1-2005 GB/T 1103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大气污染物色牢度对应于150105-G部分,包括以下4个部分s第l部分:氧化氮g第2部分:燃气烟熏;一一第3部分大气臭氧g一一第4部分高湿氧化氮。其中第4部分待制定。本部分为GB/T11039的第1部分,对应于150105-G01 , 199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GOl部分z耐氧化氮色牢度和150105-G01 , 1993/Cor. 1,1995技术勘误l(英文版)。本部分与150105-GOl1993、

3、150105-GOl ,1 993/Cor. 1,1995的一致性程度为修改采用。本部分与150105-G01 , 1993、150105-G01 , 1993/Cor. 1,1995技术勘误1相比,存在如下技术性差异: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等同和等效采用相应150标准的国家标准(第2章);将150105-GOl ,1993引用的150105-F具体为F02部分:棉贴衬织物,并引用对应的国家标准GB7565(第2章、6.3); 一氧化氮发生器塞头的种类中增加了橡胶塞(附录B)。本部分代替GB/T11039-1989(纺织品耐氧化氮色牢度试验方法儿本部分与GB/T11039-1989相比,有如下主

4、要变化:一一适用范围中增加了单周期和三周期两种试验方法的作用强度不同,须根据试验结果选用其一的说明(本版1.2); 一增加引用了GB7565(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棉和粘纤标准贴衬织物规格以本版第2章);-一增加了章原理(本版第3章);关于试验控制织物,取消了缎纹织物的规定,色差的允差最大由2AN(40)变为2.2个CIELAB单位(原版附录且,本版4.7); 关于褪色标准,不再要求与试验控制织物组织结构相同,而只要求具有类似外观(原版附录B.本版4.8); 对较大容积的试验合,增加了可由气库定量向试验仓内注气的内容(原版附录B.本版4.8); 一一增加了试验用标准大气制取设备、试验用三级水等设备和

5、材料要求(4.12、4.13) ; 增加了一种试验仓(本版附录A)。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归口。本部分由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和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童金柱、徐妙仙、李心萍。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1039-1989 0 GB/T 11039.1-2005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大气污染物色牢度第1部分:氧化氨1 范围1. 1 GB/T 11039的本部分规定了两种测定有色纺织品耐氧化氮气体色牢度的方法。氧化氮气体由天然气、煤

6、炭、石油等燃烧产生,通过受热金属丝网后作用于纺织品。本方法适用于所有纺织品。1. 2 两种方法的作用强度不同,应根据试验结果(7.2.4).使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103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250-1995 .idt IS 105-A02 ,1 993) GB/T 6151一1997纺织品色牢

7、度试验试验通则(eqvIS 105-A01 , 1994) GB 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 7565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棉和粘纤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7565-1987. eqv ISO 105-F02 , 1985) 3 原理纺织品试样放置在一个充满氧化氮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当一块或三块与试样同时试验的控制标样的颜色褪色至规定的程度时停止。使用灰色样卡评定每块试样的变色。4 设备和材料4.1 试验仓(见附录A)。4.2 -氧化氮,取自市售一氧化氮气瓶,或用试剂在气体发生器内制得(见附录B)。警告一氧化氮和其他氮氧化物是有毒物质。工作间最大浓度不能超过5mg/kg。4.3 硫酸,

8、每升含有1100 g硫酸(相对密度1.603)。4.4 亚硝酸销(NaNO,)溶液,使用三级水(4.13)配制的饱和溶液。4.5 氢氧化纳稀溶液,每升约含100g NaOH o 4.6 尿素溶液,每升含有10g尿素(NH2CONH,)和不多于0.1g的快湿表面活性剂,例如二辛磺基丁二酸销。加入0.4g的二水磷酸二氢纳水合物(NaH2P, 2H2)和2.5g的磷酸氢二锅十二水合物(Na2HPO, 12H2).溶液的pH值为7.0。4.7 控制标样,按下述方法制备使用0.4%(以织物质量计)的C.I. Celliton FFRN(分散蓝3.颜色索引第二版)染料,在含有1g/L 的中性无离子分散剂染

9、浴中,使用平幅染色机对醋酶纤维织物均匀染色,浴比为10 10 40C开始染色,在30min内升温至80oC.续染60min,冷水水洗,干燥。本试验控制织物的色品坐标为xO.198 8.y二0.1904.Y23. 20.使用C光源照明。允差最大为2.2个CIELAB单位。GB/T 11039.1-2005 4.8 褪色标准=是一块与控制标样(4.7)具有类似外观的织物,颜色与控制标样试验后变色终点的颜色相同。4.9 注射器,把一氧化氮注射到试验仓(4.门。医用注射器最适合注射一氧化氮。对于较大容积的试验仓,也可定量向试验仓内注气4.10 未染色织物,与试样的纤维相同。4.11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10、,符合GB250。4.12 提供试验用标准大气的装置,由第5章规定。4.13 三级水(见GB/T6151-1997中8.)。5 调湿和试验大气调湿和试验应使用纺织品试验用标准大气(GB6529),相对湿度为(65士2)%,温度为(20土2)C。6 试样6.1 如试样是织物,使用一块尺寸为40mmX 100 mm的试样。6.2 如试样是纱线,将其编成织物,使用40mmX100 mm的一片作为试样,或者将其紧密地绕在一块尺寸为40mmX100 mm的刚性无形变框架上,在每一面形成一块厚度为纱线厚度的薄层。6.3 如i式样是松散的纤维,将其梳理、压缩成一块40mmX 100 mm的纤维薄片,缝在一片

11、符合GB 7565的棉贴衬织物上,以支撑纤维。6.4 从控制标样(4.7)上裁取一块40mmX 100 mm的试样,从未染色织物(4.10)上裁取若干块40 mmX 100 mm的试样。7 程序7.1 试验准备7.1.1 使用粘合剂或夹子将每块试样的短边固定在设备框架的放射臂上(见图A.1).使用粘合剂粘合时应使其充分干燥。7. 1. 2 每次试验使用12块40mmX100 mm的试样。如待试试样少于此数,可使用同类未染色布样补足到12块。控制标样固定到控制架上,将试样及控制标样在第5章规定的大气中调湿至少12h. 7. 1. 3 将装上试样的架子放人玻璃圆筒内,从顶上盖仓罩,由罩顶侧的塞孔将

12、夹有控制标样的架子放人,按附录A安装风扇。7. 1. 4 将风扇叶片的转速调节至200r/min300 r/min.仪器需在遮盖避光条件下进行试验。7. 1. 5 根据试验仓容积,每升仓容向仓罩内注入0.65mL一氧化氮气体(4.2)(见附录B)。7.2 单周期试验7.2.1 观察控制标样,当它褪色到褪色标准(4.8)的颜色时,立即揭开仓罩,将被试试样、被试控制标样和每种试样的未处理原样一起浸入尿素缓冲溶液中。7.2.2 浸渍5min后,挤干、冲洗试样和未处理布样,并在温度不超过60C的空气中悬挂干燥。7.2.3 检查控制标样褪色后的颜色是否与褪色标准(4.幻的颜色相同。如相同,对照经缓冲溶液

13、浸溃、未经处理的原样,用灰色样卡(4.11)评定每块试样的变色。7.2.4 如试样的变色大于4级,报告本次单周期试验结果(见第8章),结束试验。如果变色等于或小于4级,则对该试样按7.1作试验准备,然后按7.3进行三周期试验。7.3 三周期试验7.3.1 观察控制标样,当其褪色到褪色标准(4.的的颜色时,将其浸入尿素缓冲溶液(4.6)中,用另一块控制标样替换,并按试验仓的容积,每升再注入。.2mL 氧化氮。当第二块控制标样的褪色到达褪色标准(4.8)的颜色时.将其浸入尿素缓冲溶液(4.6)中,用第三块控制标样替换,再次按试验仓的容积,每GB/T 11039.1-2005 升注人0.2mL一氧化

14、氮。当第二块控制标样的褪色到达褪色标准(4.们的颜色时,立即揭开仓罩,将被试试样、被试控制标样和每种试样的未经曝气处理的布样一起浸入尿素缓冲溶液(4.6)中。7.3.2 浸渍5min后,挤干、冲洗试样和未处理布样,并在温度不超过600C的空气中悬挂干燥。7.3.3 检查三块控制标样中的每一块的褪色后的颜色是否与褪色标准(4.8)的颜色相同。如都相同,对照经缓冲溶液浸溃、未经曝气处理的布样,用灰色样卡(4.11)评定每块试样的变色。7.4 调湿试验应在第5章规定的试验用标准大气中进行。如果没有可以进行完整试验的调湿室,试样可以在合适的仪器内的标准大气中调湿,在室温中试验。在这种情况下,在通入一氧

15、化氮气体之前,应先向试验仓输送15min的调湿空气(200C.65%RHl。调湿大气可由20:的空气通过一个盛有硝酸镀(NH.N03)饱和溶液和团体硝酸镀的洗涤瓶提供。试验期间,封闭进口和出口。8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项目.a) 本部分的编号,即GB/T11039.1-2005; b) 样品描述;c) 每块试样评定的变色级数;d) 试验的周期次数(一次或三次)。GB/T 11039.1-2005 附录A(规范性附录)试验装置两种合适的试验装置见图A.1和图A.2.仓罩顶部有两个塞孔,近底边处有一个塞孔,容积为15 L.仓罩内放有一个直径和高度分别为165rnrn和225rnm的玻璃筒和一

16、个用于悬挂试样的不锈钢架。玻璃筒由三个惰性材料(例如,硅橡胶或玻璃)支脚支撑。罩顶的个塞孔装有一根不锈钢或塑料风扇叶片的转轴,叶片直径140mm,底面距玻璃筒顶面约20rnm.罩顶的另一个塞孔安装一根不锈钢杆,位于获璃筒和仓罩之间,用以夹持控制标样。仓罩底部塞孔中插入一磨口不锈钢塞.塞内有一个螺纹联接的插件,插件内固定有硅橡胶薄膜,气体通过薄膜输送。能够得出相同结果的其他设备也可使用。不过要注意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试验,例如,试样数量,试验仓空间、气量之间的比例须保持相等。不辑铜或塑料崩叶不辑铜辑玻璃筒控制标样试样磨口不锈钢皇蝴或联接插件内的硅幢胶薄膜图A.1试验仓用于缠绕静线的刚性不变形材料框提

17、扇叶控制标样提试样噩噩璃筒图A.2可选用的另一试验仓GB/T 11039.1-2005 单位为毫米GB/T 11039.1-2005 附录B(规范性附录)一氧化氮发生器警告设备的装填、倒空、拆解和清洗必须在排气罩下或室外极小心地进行,手、眼应适当保护,以防浓酸侵蚀。B.1 总则一种合适的一氧化氮发生器见图B.1。将凉亚硝酸销饱和溶液(4.4),从带有排气管的滴液漏斗中缓慢倒入一容积为1000mL的双颈玻璃烧瓶内的硫酸中(4.3),产生一氧化氮气体。从发生器或市售钢瓶中放出的气体,通过盛在安全分离瓶中的氢氧化纳稀溶液(见4.5)后,进入装有置换容器的兰口玻璃烧瓶(储气瓶)中。使用医用注射器(4.

18、9)的针头穿过储气瓶不锈钢塞内的橡胶薄膜或橡胶塞抽取气体。然后,将针头穿过仓罩底塞孔插件内的硅橡胶薄膜或橡胶塞(7.l. 5)向罩内注入气体。仪器操作如下zB.2 设备启动(用一氧化氯气体取代设备内的空气将储气瓶注满水。向气体发生器内倒入约300mL硫酸(4.3)。向滴定漏斗中倒入100mL的饱和亚硝酸铀溶液(4.4),向安全分离瓶内倒入约100mL稀氢氧化纳溶液(4.5)。关闭旋阀2,开启旋阀1,让亚硝酸锅溶液缓慢地通过旋阀1滴下,同时开启旋阅5,让生成的气体通过排气管逸出。约30s后,开启旋阀2、3、4,关闭旋阀5,使贮气瓶容积的75%充满气体。关闭旋阀1,重开旋阀5,再一次使气体逸出。通

19、过控制旋阀1和旋阀5的开启和关闭,将上述对储气瓶充气和放气的操作重复5次,确保其后产生的一氧化氮中不含空气。B.3 连续工作在对储气瓶充气和放气5次以后,在向瓶内充人占其容积50%的气体后关闭旋阀1和3,而旋阀4和旋阀5保持开通,以避免气体发生器压力过大。此时即可取气。加入更多滴的亚硝酸纳溶液进行反应,就可以向储气瓶提供更多的气体。只允许将储气瓶充气到其容积的90%,就要关闭旋阀3,避免充人更多的气体,但必须通过旋阀5和旋阀2保持气体发生器与大气相通。B.4 气体发生器再充气B.4.1 关闭旋阀3,打开旋阀5,释放气体发生器内的压力,然后就可将其拆除、清洁和再充气。B.4.2 重新装配,再次倒入亚硝酸纳溶液和硫酸后,重复B.2中叙述的操作程序。GB/T 11039.1-2005 抽气口描气瓶圈B.1一氧化氮发生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