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F Z ./ T o 1 O O 3 01011 -91 涂层织物测定方法1991 05 15发布1992-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发布FZ /T 01003-91 涂层织物F Z /T 01004-91 涂层织物F Z /T 01005-91 涂层织物F Z /T 01006-91 涂层织物FZ /T 01007-91 涂层织物F Z /T 01008-91 涂层织物FZ/T 01009-91 涂层织物F Z /T 01010-91 涂层织物FZ /T 01011-91 涂层织物目录厚度试验方法. ( 1 ) 抗渗水性试验方法(静水压试验)(3)定幅拉伸强力试验方法.
2、11 涂层厚度试验方法.(12) 耐低温性试验方法e . ( 17) 热空气加速老化试验方法.(19) 遮光性能试验方法.( 22) 涂层粘附强度测定方法.-. (25) 耐磨性能测定方法. (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涂层织物厚度试验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层织物厚度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基布的单面、双面涂层织物厚度的测定。2 引用标准GB 1219 百分表GB 3291 纺织名词术语(纺织材料、纺织产品通用部分)GB 6309 千分表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3 原理FZ/T 01003 91 涂层织物试样平置于基准板上,用压脚在垂直方向对试样施加压力,测
3、得的接触试样的压脚表面和基准板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厚度值。4 仪器4. 1 厚度试验仪须具备下列部件:4. 1. 1 圆形压脚底表面光滑平整,直径为1060mm,可施加224kPa压力。4. 1. 2 基准板上表面光滑平整,直径至少比压脚直径大50mm。4.1. 3 压脚移动装置压脚移动方向垂直于基准板的上表面,使圆形压脚表面与基准板上表面保持平行,不平行度在o. 2 !lo以内。4. 1. 4 指示表指示压脚表面与基准板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指示表的分度值为o.01mm时,精度应符合GB1219 所规定的要求;指示表的分度值为O.OOlmm时,精度应符合GB6309所规定的要求。4.2 秒
4、表4.3 加压硅码用于补充压脚之重量,以达到所需要的测试压力。5 调温和试验用标准大气调湿和试验在温度20士2,相对湿度(65士2) %的标准大气下进行。6 试样s: 1 试样的调湿试样须在标准大气下调湿24h。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1-05-15批准1992心,一01实施F Z /T 0 1 0 0 3 - 91 6.2 试样的选取6. 2. 1 样品须在距布端1m以上处采取。6.2.2 试样应具有代表性,距布边lOcm以上c不得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不可贵烫。6.3 试样可不必裁剪,如须裁剪啕试样尺寸必须大于基准板。7 试验条件7. 1 压脚直径的选用:比试样厚度大5倍以上,且至少为
5、lOmm,对于厚度大于等于0.3mm的或有轧花纹路的以及用非织造织物为基布的涂层织物,压脚直径须2omm及以上;厚度小于0.3mm的涂层织物,II脚吉径至少为lQmmo7.2 试样所承受的压力,一般扣2士o.2kPa或按规格要求施加压力。7.3 加压时间为10s,对于非织造织物为基布的涂层织物加压时间为20s。1. 4 削定次数为10次,对于非织造织物为基布的涂层织物为20次。8 操作步骤8. 1 洁洁基准板和压脚表面,在所需的压力下,检查压脚升降是否灵活。8.2 放下ff脚调节指示表读数为零。8.3 升起fI脚将试样平整、无张力地放在基准板上。8.4 轻轻放下压脚q在!最脚接触到试梓时开始,
6、按规定加压时间读数。8.5 在每个样品上均匀间隔地接规定次数测定厚度。9 试验结果以所泪lj各次厚度的平均数为试验结果,用毫米表示,厚度在0.3mm及以上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厚度在0.3mm以下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值修约按GB8170规定。10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各项:a. 涂层织物试样的名称、种类、规格pb. 注明试验按本标准进行:c. 厚度试验仪名称、型一号:d. 所用压脚直径及压力;e. 度的平均数和最大、最小值;f. 偏离卒标准规定的细节。附加说明:本标准由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大棠、骆杏秀、杨纫苏。2 中华人民共和
7、国行业标准涂层织物抗渗水性试验方法(静水压试验)FZ /T 01004 91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1420-1987橡胶和塑料涂层织物一一抗渗水性测定。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层织物的抗渗水性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涂层织物,也适用于其他防水织物。本标准包括:方法A和B:增压法。方法C和D:定压法。2 原理以织物承受的静水压表示水透过织物所遇到的阻力。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织物涂层面接触水面承受一个持续上升的水压或规定的水压,测量渗出水珠时的压力值,并以此压力值表示涂层织物抗渗水性。3 仪器3. 1 低压试验用仪器,由环形夹头和与之同心的试样台组成。试样台一侧能注入水,试样台另一
8、侧通计压装置。计压装置最小读数为10Pao夹头能将试样夹紧在试样台上,试样台上有橡皮圈。产生水压的装置可以是水箱提升或活塞推进式或其他形式的装置33. 1. 1 夹头直径113 2 mm,接触试样的内侧的棱必须倒圆角0.30.5mm。3. 1. 2 计压装置精度分别为:0lOOOOPa为50 Pa,大于10000 Pa 20 oooPa为士100Pa a 3. 1. 3 静水压增压速率为10010 Pa/s 0 3.2 高压试验用仪器,是能产生静水压至少690k Pa的装置,由环形夹头和与之同心的试样台组成。试样台一侧与水压产生装置相通(活塞式或其他形式),另侧和计压装置相通。计压装置最小读数
9、为0.1 k Pa (量程为1ookPa);ikPac量程为690k Pa),试样台上有橡皮圈。3. 2.1 夹头直径31.5士O.Smm,接触试样的内侧的棱必须倒圆角0.30.5mm。3.2.2 计压装置精度为全量程1%。4 取样4.1 试样须在距匹端2m以上,距布边1/10幅宽以上处裁取,试样应无任何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4.2 试样可为圆形的、方形的或不剪开的。低压试验的试样直径为130200mm。高压试验的试样直径为6080mm。4.3 每个样品至少测试五个试样。5 标准大气5. 1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为20 2,相对湿度为(65士5)%。5.2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单面涂层织物调湿
10、16h,双面涂层织物调湿至少24h。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105-15批准1992 01-01实施3 FZ:T 01004-91 6水纯净蒸榴水,温度20士2。7 试验步骤7. 1 试验前准备7. 1. 1 检查仪器各间门、接口是否渗漏水。7. 1. 2 注水与试样台上橡皮圈齐平或溢出,计压装置置零。1.2 试样的夹持7. 2. 1 将试样覆盖在试样台橡皮圈上,呈平坦无张力状态,用夹环压紧试样。7.2.2 每次试验前,夹头必须擦干。7.2.3 单面涂层织物,涂层面接触水面;双面涂层织物,涂层较厚的一面接触水面:多层涂层或特殊要求的织物,按有关规定指定一面接触水面。7.3 试验方法选择根
11、据需要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7 .3. 1 方法A,低压增压法7.3.1.1 低压静水压试验,压力范围。20oooP ao 7.3.1.2 夹头直径为113mm。7.3.1.3 用夹环夹紧试样,启动仪器的压力装置,增压速率为100士lOPa/s,直到不接触水的一面三处出现水珠时停机,在计压装置上读取压力值(Pa)。7.3.2 方法B,高压增压法7 .3. 2. 1 高压静水压试验,压力范围20lOOkPa,或100690kPa o 7.3.2.2 夹头直径为31.Smm。7.3.2.3 匀速增压。7.3.2.4 用夹环夹紧试样,启动仪器的压力装置,直到不接触水的一面出现第一滴水珠停机在计斥装置i
12、二读取压力值kP a)。7.3.3 方法C,高压定压法7. 3. 3. 1 压力范围。lOOkPa。7.3.3.2 夹头直径为113rnm(必要时可用直径为31.5mm的夹头)。7.3.3.3匀速增压。7.3.3.4 用夹环夹紧试样,启动仪器的压力装置,把压力上升到预定压力值(1()lOOkPu停机啕记下从达到预定压力值起直到不接触水面的一面出现第一滴水珠!f:.所需的时间ts )。7.3.4 方法D,挠曲试验7. 3. 4. 1 压力范围。690kPa。7.3.4.2 夹头直径为31.Smm。7.3.4.3 匀速增压。7.3.4.4 用夹环夹紧试样,启动压力装置,把压力上升到预定压力值,保持
13、3min啕然后(j,t,;到军这个过程作为挠曲试验的4个周期,间一块试样连续试验五个问期内在规定周期数内若不接触水面的一面不渗出水珠,即判断试样能通过该试验。8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 注明试验按本标准进行;b. 试验方法;FZ/T 01004一91c. 样品名称、规格、编号:d. 试验数据z方法A一一所有试样三处出现水珠时的压力值Pa)o 方法B一一所有试样在出现第滴水珠时的压力值kPa)。方法C一一预定压力值(四川和从达到预定压力值起直到试样出现第一滴水珠止所需时间(s)。方法D一一预定压力(四川和通过该试验的试样数pe. 其他需说明的事项。附加说明z本标准由纺织部标准化研究
14、所归口。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美华。5 申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FZ产r01 oos-.91 涂层织物定幅拉伸强力试验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电子双轴向拉伸试验仪测定涂层织物定幅拉伸强力与伸长的一种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断裂伸长率100%,基布为机织物、针织物的各种涂层织物。2 引用标准GB 3291 纺织名词术语(纺织材料、纺织产品通用部分)GB 3923 机织物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条样法)GB 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3 术语3. 1 断裂强力(峰值断裂强力)试样被拉伸至断裂时所测得的最大拉伸力,
15、以牛顿表示。3.2 断脱强力(终值断裂强力)拉伸试验中,试样在最大负荷时未完全断裂,继续伸长,负荷降低,至试验终止时的负荷。3.3 断裂伸长(峰值断裂伸长)试样拉伸至最大负荷断裂时的伸长。3.4 断脱伸长(终值断裂伸长)试样拉伸至试验终止完全断裂时的伸长。3.5 断裂伸长率试样的断裂伸长对拉伸前长度的百分率。4原理采用电子双轴向拉伸试验仪,试样以平卧状态置于两组夹持器间。一组夹持器在一个方向对试样给以逐渐增加的拉力,使其伸长直至断裂;另一组夹持器为几对小夹持器组在另一个方向夹持试样,维持试样幅宽不变,随试样伸长,同侧小夹持器间距离逐渐增大。5 仪器与材料5. 1 本标准规定采用电子双轴向拉伸试
16、验仪cCRE型),技术条件参照附录Ac参考件)的规定。5. 1. 1 电子双轴向拉伸试验仪的两组夹持器的夹持面与试样应在一个平面内,拉力夹持器采用波纹面使能紧夹试样,没有滑动,两侧小夹持器应随试样延伸而灵活移动。5. 1. 2 两组夹持器夹持距离各为100 1 mm。5.2 压板lOOmmlOOmm,质量50g。5.3 预加压力锤质量450g。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1-05-15批准1992-01-01实施6 FZ/T 01005-91 6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6. 1 温度为20士2,相对湿度为(65士5)% 0 6.2 样品应在6.1规定的大气条件F调湿至少24h。7 取样样品的采
17、集,按产品标准所规定的取样方法,或有关方面商定的方法进行。8 试样8.1 试验室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要求布面平整,不得有影响试验结果的各种疵点。每份样品应在距匹端2m以上处,沿经向(直向)剪取750mm全幅。8.2裁取经向(直向)、纬向(横向)试样至少各5块,试样尺寸150mm150mm,应在距布边1 /10幅宽以上处裁取。试样受外力拉伸方向,尽可能平行于基布经向(直向)、纬向(横向)纱,试样裁剪例图见附录BC参考件)。9 试验程序9. 1 仪器的校准9. 1. 1 试验前应校准拉伸强力试验仪的零位。9. 1. 2 校正试验仪夹持器间距离,并使夹钳相互对齐平行。9.2 试样的夹持将试样平置于夹持
18、器间平面上,在试样上放置压板,再在其上加以预加压力锤,使试样平直,便于夹持。9.3 夹持方法试样经预加压力锤作用后,首先旋紧沿拉伸方向的一对大夹持器,然后拧紧两侧的小夹持器,从中央的小夹持器开始,再相应地拧紧其他的6对小夹持嚣。拧紧所有夹持器后,取下预加压力锤和压板,准备测试。9.4 确定性试验9. 4. 1 按规定速度,对试样进行试验,拉伸速度的选择见表10 表1涂层织物断裂伸长卒,%护伸速度,mm,/min 50 100 3 /50 150 3 9.4.2 记录每个试样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如有需要还应记录断脱强力、断脱伸长。9.5 试验中,如试样在夹持器中打滑或试样在钳口处断裂,则试验结
19、果应予舍弃。如试样在钳口附近断裂,断裂负荷不低于同一样品在正常情况下测得的断裂强力最低值,则测试结果可以接受。10 结果的计算分别计算经(直)向、纬(横)向的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计算方法如下。10 .1 平均断裂强力7 F Z /T 0 1 0 0 5 - 91 三IF, F一一一一一. ( 1 ) n 式中:F一一平均断裂强力,N; ;二F,一一各个试样断裂强力值总和,N;I n一一测定次数。计算平均断裂强力要求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按GB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10.2 平均断裂伸长率a. 平均断裂伸长2: A. L, E= I二I.“. ( 2 ) n 式中:E一一一平均断裂伸长,m
20、m;2: fJ. L,一一各个试样断裂伸长值总和,mm;n一一测定次数。b. 断裂伸长率100 /. L L ( 3 ) 式中:E一一各个试样断裂伸长率,%; ! L一一一各个试样断裂伸长值,mm; L一一试样名义夹持长度(为lOOmm)oc. 平均断裂伸长率 f, n 式中:7一一平均断裂伸长率,h2: e,一一各个试样断裂伸长率总和n一一测定次数。10.3 如需要计算断脱强力与断脱伸t.公式与10.1、10.2同。11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以F内容:a. 阐明是按本标准进行:b. 样品的名称、规格、原料P8 F Z /T 0 1 O 0 5 -91 c. 主要试验参数(速度、压力hd.
21、试验结果: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如有需要应包括:断脱强力、断脱伸长、均方差和变异系数;e. 任何偏离本标准的试验方法细节zf. 试验日期;g. 试验者。9 FZ/T 01005-91 附录A试验仪器(参考件)Al 本方法推荐使用电子双轴向拉伸试挫仪(天津纺织工学院研制)。A2 技术条件A2. 1 最大负荷:980N,精度:1 %。A2.2 拉伸长度显示:。99.9mm,精度:士O.lmm。A2.3 功的量程:98J。A2.4 拉伸速度:25、50、!00、150mm/min四档及15150mm/min间无级调速。允许误差士3%。A2.5 试样有效尺寸:lOOmmlOOmm0A3 双轴向夹持器夹持
22、状态,图A1。图Al夹持器夹持状态A4 与上述技术条件相同的仪器均可采用。AV l T, T, w, d F Z /T 01 0 0 5 - 91 附录B试样裁剪图(参考件) ?三一一_LI_ 1so J 全幅图日1T, W 0 i.、 d 一-1 d一试样离布边距离1/ 10幅宽;T一经向(直向);V一纬向(横向)附加说明:本标准由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电天津纺织工学院负责起草,由纺织部标准化研究所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淑珍、卓道新、王欣。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涂层织物涂层厚度试验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显微镜测量涂层织物中涂层厚度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
23、用于各种类型的涂层织物,i也适用于非织造类的涂层产品。2 引用标准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3 术语FZ/T 01006-91 3.1 涂层厚度:涂覆于织物表面的涂层材料层的厚度。涂层可以是一层或者是多层(例如皮层、发泡层、遮光层等各种涂层)。3.2 轧花厚度:表面经轧花处理的涂层织物其轧花白槽处的涂层厚度。3.3 粘合层厚度t粘接皮层与基布的粘合剂层的厚度。3.4 最大粘合厚度:涂层织物中被粘合的涂层下表面与粘合剂渗入基布最深点的距离。4 原理在规定条件下,用显微镜分层测量涂层织物切片中各层涂层的厚度。5 试验仪器工具和材料5. 1 显微镜:放大倍数40 100 250 400 目镜规格
24、10 分度尺刻度为100物镜规格 4 10 25 40 物镜测微尺分度值为o.01mm照明透射照明(遮光织物用反射照明),使用可调亮度的电光掘或用反光镜外加灯光照明5.2 合页式双刀切片器,见附录A补充件)。5.3 切片陆板,见附录B(补充件)。5.4 双面刀片。5.5 钟表慑子。5.6 浆糊或其他粘合剂。5.7 载玻片:厚度0.81.0mm。盖玻片:厚度0.2mm。5.8 石蜡泊。5.9 着色剂:腆溶被或其他着色剂。腆榕液的配制方法如下:配方腆化押1 g 腆O.Sg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1-05-15批准12 1992-01-01实施FZ/T 01006-91 蒸榴水10mL 先将
25、腆化押溶于蒸锢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腆(先放腆则很难榕解),充分震荡,取其呈深棕色溶液。6 试样在全幅涂层织物样品上,距布端至少2m,离开布边十分之一幅宽以上部位,按左、中、右各剪取一块长40mm、宽8mm的涂层织物试样,试样的长度方向与样品经向平行(纬浮织物试样长度方向与样品纬向平行)。7 试验步骤7. 1 试样着色一般涂层织物不需要着色。对于无色聚氨醋涂层试样,采用腆染色。切片前先将试样放入配制的腆溶液中浸泡12min,待涂层变成棕黄色时,取出用流动水充分冲洗,去掉多余的腆液,晾干备用。对于其他涂层试样必须着色时,应选用不使涂层试样产生形变的着色剂进行着色处理。7.2 试样刮浆对于单面涂
26、层织物需要基布刮浆以防切片破碎。首先将浆糊或粘合剂用水适当调稀,轻轻涂刮在试样的基布表面。当基布为起绒织物或松结构织物时,所涂刮的浆量以部分渗入基布组织使切片中的基布不散为宜。7.3 试样加固对表面轧花或太薄的试样,为了减少切片变形,可在试样涂层表面上贴一层纸(双面刀片包装纸即可),起加固保形作用。7.4 试样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的温度为20 2,相对温度为(65士5)%。调湿时间为4h以上。7.5 切片制作7.5. 1 将调湿后的试样沿经纱修去毛边,纬浮基布试样沿纬纱修去毛边,使试样宽为67mm,基布面朝上沿长度方向放在切片耐板的凸台上。7.5.2 在切片器中重叠放入两片双面刀片,使刀口平齐
27、,垂直于试样经向(纬浮织物垂直于纬向),在每个试样上随机切取三个切片,切片若有变形,需在原试样上重新切取。切片时为了保证刀口锋利,双面刀口应分段使用,每段只切一次。7.5.3 对基布为起绒布的涂层织物试样,为了防止切片破碎,可在两刀片间夹一薄纸条以增加切片厚度。一般切片厚度在0.15mm以内为宜。7.5.4 打开切片器,用钟表慑子轻轻取出切片,使切片切口呈水平方向放入滴有石蜡油的载破片上,盖上盖玻片即可用于镜检和测量。7.6 测量7. 6. 1 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用物镜测微尺校准目镜分度尺的分度值。7.6.2 放入载有切片的载玻片,调整聚焦至切片中待测涂层的两边线同时清晰可见时,再进行测量。
28、否则应重新切片。测量倍率根据待测涂层的厚度而定,为了图像清晰和选点方便,测量倍数取小倍数较好。但是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待测涂层厚度占目镜分度刻度小于四个刻度时,应提高一档放大倍数。7. 6.3 测量点选择规定7 .6. 3.1 对于不接触基布的涂层,测量点应避开涂层上偶然的凹坑、突起和高低不平,取较平整均匀处测量。7.6.3.2 对于直接接触基布的涂层,基布为一般织物者选经浮点为测量点,基布为纬浮织物者选纬浮点为测量点,基布为针织物者选针织圈柱部位为测量点。13 FZ/T 01006-91 7.6.3.3 对于表面轧花的涂层织物。有明显轧花沟槽者应避开向槽选测量点,当需要时可另测轧花厚度。无明显
29、轧花沟槽者(如仿羊皮花纹),应分别选择较大厚度和较小厚度为测量点。7.6.3.4 对于渗入基布的涂层(如粘合层),选择渗入最深的部位作为测量点。7.6.4 在每个切片上,每层各选有代表性的两处作为测量点,分别测量其厚度,测量值精确到0.5格,共18个测量值(3 3 2 )。8 结果计算8. 1 分层计算18个测量值的平均数乘以放大系数作为该层的平均厚度或平均最大粘合厚度,以毫米为单位。按GB8170进行修约修约间隔为103 0 8.2 分层计算测量值的变异系数CVC%),取小数点后一位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CV一变异系数,%;S一一一标准差:X一二测量值的平均数。CV二三100x 当变异系数
30、大于25%时,重新取样复试次取工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涂层的平均厚度。9 试验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 说明试验是按本标准方法进行的zb. 试样类型,送样日期号c. 试验室温度、相对湿度、试验日期;d. 涂层织物的涂层结构、层数;e. 各层平均厚度(包括平均最大粘合厚度hf. 与本标准方法不同之处的说明。14 FZ/T Of006一91附录A合贾式双刀切片器(补充件)Al 合页式双刀切片器详图。厂。的26 55 L A向2 3 图Al合页式双刀切片器1一双面刀片;2一合页式双刀切片器;3一定位销A2 两刀刃间距o.08o.1mm为双面刀片重叠后的自然间距。附录B切片耐板(补充件)Bl 材
31、料:硬质木或硬质层压板。B2 耐板尺寸(mm)见图Bl。80 120 图BJ切片耐板注:1)凸台用r砂纸打光。15 FZ;T 01006-91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书琴、王军。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FZ(f 01佣7-91涂层织物耐低温性试验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层织物耐低温性能的试验方法,包括低温冲击试验和冷裂温度的测定l。本标准适用于涂层面成膜并可观察其裂痕状态的聚氯乙烯类cPVC)、聚氨醋类CPU)及其他类型的涂层织物。2 术语2. 1 裂痕:涂层织物受到冲击后涂层面产生的龟裂、断
32、纹等状态。2.2 冷裂温度:涂层织物在低温下受到一定的冲击力后,涂层面开始产生裂痕的温度。3 原理将试样弯折置于低温介质中,在规定温度下用具有一定动能的落锤冲击,观察其涂层面裂痕,判断其耐低温性是否合格;或以一初始温度降温,每改变一次温度对试样进行一次冲击,直至测定出冷裂温度。4 仪器及试剂4. 1 低温冲击仪:重锤质量为2500 2.阔,冲程为50 0.5mm,重锤及样台直径不小于25mm,温度控制精度1。4.2 乙醇、石油醒:均为工业级即可04.3 干冰:固体C02o 4.4 放大镜:5倍。5 试样每一试验温度需裁取五块试样,试样尺寸60mrnx 20mm,其长边取自布卷经向,井距布端50
33、cm,距布边至少50mm,试样表面无任何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6 操作步骤6. 1 低温冲击试验6. 1. 1 将带有样夹的样架自冲击仪低温槽中取出,五块试样的涂层面向外对折成弧圈形夹置于样夹中,其折曲部分置于样台中央(见示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1-05-15批准1992-01-01实施17 FZ/T 01007-91 L、才一2夹样示意图1一样台;2一主锤;3一样夹:4一试样;5一样架6.1. 2 将介质(聚氯乙烯类及其他涂层用乙醇,聚氨醋类涂层用石油酿)注入冲击仪低温槽中,使之可浸没样架,加干冰使介质温度降至试验规定的温度。注:在满足试验要求的条件下可选择使用如半导体制冷仪等
34、降温手段。6. 1.3 将样架移入低温槽,在规定的温度下保持3min,其间不断添加干冰,将温度控制在士1。6.1.4 3 min后抬起重锤至规定高度,使之自由下落,对每块试样冲击一次,30s内依次冲击完样架中的全部试样。6.1. 5 自低温槽中取出样架,取下试样,在对折状态-r,用放大镜观察涂层面折痕处裂痕。6.2 冷裂温度测定6. 2. 1 初始试验温度为一5。将五块试样夹置于样夹中,试验步骤按照6.1.36.1.5进行。若在此温度下出现裂痕的试样不超过二块,则以5的间隔依次降低温度,每降温一次再取五块试样,重复6.1.3 6.1. 5操作,直至三块及以上的试样出现裂痕。此时再以1间隔升温试
35、验,每升温一次更换新试样,直至产生裂痕的试样不超过二块。此时的温度减l即为试样的冷裂温度。6.2.2 若在一5时出现裂痕试样多于二块,则不再测定。6.2.3 可根据产品类别、用途、使用环境等选定更低的初始温度。7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 样品名称、试验日期;b. 说明试验是按本标准进行;c. 记录测定温度、所用介质、裂痕状态或冷裂温度;d. 说明试验与本标准不同之处。附加说明:本标准由纺织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纺织部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亦岩、胡宜。本标准参照采用英国国家标准BS3424= 8一1983涂层织物试验方法一一冷裂温度测定、日本工业标准JISK
36、 6772-1976 聚氯乙烯涂层织物中9.耐低温试验。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FZ /T 01008-91 涂层织物热空气加速老化试验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包括方法A一一Pvc涂层织物的挥发性物质热损失的测定方法和方法B一一烘箱法。本标准方法A规定了PVC涂层织物的挥发性物质热损失的测定方法。本标准方法B规定了涂层织物对比性热空气加速老化试验方法。本标准方法A适用于服用或装饰用Pvc涂层织物。本标准方法B适用于服用或装饰用涂层织物。2 引用标准GB 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3 试验和生产的时间间隔3. 1 对所有试验,生产和试验之间的最短时间间隔至少为16h。3.
37、2 对非成品试验,生产和试验之间的最长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周。3.3 对成品试验,生产和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应尽量不超过3个月。在其他情况下,试验应在用户接受产品之日起的2个月内进行。3.4 对作对比性评价试验,应尽可能地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后进行。4 方法A:PVC涂层织物的挥发性物质热损失的测定方法4. 1 原理将试样暴露于较高的温度下加速增塑剂的挥发,随后测定试样质量的损失,由此可评价其耐老化性能。4.2 设备和用品4. 2. 1 通风烘箱:能使温度维持在100 1的通风烘箱。烘箱的烘室内不应有铜或铜合金的部件。4.2.2 天平:精度为O.OOlg。4.2.3 四氢映喃(分析纯)。4. 2. 4
38、 150mL索氏抽提器。4.3 标准大气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 2,相对温度(65士5) % 0 4.4 试样4. 4. 1 均匀、随机地从样品k剪取lOOmmlOOmm的试样6块。取样位置至少距布边为幅宽的1/10、距匹端2OOOmm a 4.4.2 将已剪取的6块试样置于标准大气下调温24h 0 4.5 操作步骤4. 5. 1 从上述已调湿的试样中随机取3块试样用天平称重并记录每块试样的总质量(m1 ), 精确至仇001g。然后将每块试样先用少量四氢映喃润湿基布,用机械方法将大部分涂层剥离。再将粘有少量涂层材料的基布置于索氏抽提器中用四氢映喃连续抽提2h,取出,自然晾干(以上操作应
39、在通风橱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105 15批准1992-0l-Ol实施19 FZ/T 01008-91 内进行),尔后置于65 5中烘燥lh,再将其置于标准大气下调温24h后称重(m 2),精确至O.OOlgo按式(1 )计算每块试样的涂层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比CC),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m - mo C一.!.一一二一 eo. o( 1 ) 式中:C一涂层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比;m1一一试样的总质量,pmz一一一剥离涂层后基布的质量,g。付11以3块试样的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4. 5.2 将另3块已调盟的试样称重并记录每块试样的质量(mi),精确至0.OOlg,然后将试样放
40、入已预热至100 1的试验温度的通风烘箱内。试样应处于无张力状态且两面都能自由地暴露于热空气气流中,如有可能,建议使用旋转式试样夹持架。烘室内应避光,且不同品种的试样不能同时置于同一烘箱进行老化,以防止增塑剂的泳移。经16h后,从烘箱内取出试样,任其自然冷却,随后将试样置于标准大气中调湿24h后称重(m :i),精确至o.001g0 4.6 计算和结果的表示按式(2 )计算每块试样的质量损失,并以占涂层质量的百分数CN)表示,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mi m 1 N = (寸)万10。”.( 2) 式中:N一一试样中挥发性物质的热损失占涂层质量的百分数,hm一一老化前试样的总质量,g;叫一一老化后试
41、样的总质量,Pc 涂层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比(见4.5. 1 )。以3块试样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4.7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 试样的品名、品号;b. 测试日期(最好同时标明生产日期hc. 测试方法;d. 测试结果;e. 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5 方法B:烘箱法5. 1 原理将试样置于受控高温和大气压下的热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其有关的性能并与未经老化的试样进行比较。5.2 设备和用品5. 2. 1 通风烘箱:能使温度维持在所要求温度范围内并可长期连续运转的通风烘箱。烘箱烘室内不能有铜或铜合金的部件。5. 2.2 按有关试验方法或标准规定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和用品。5.3
42、 试样取样的形状、尺寸、数量及其他要求,取决于所欲考核的有关性能的测试方法要求。取样后将其置于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下调湿24h。20 FZ/T 01008-91 5.4操作步骤将已经标准大气调温24h以上的试样置于已预热至规定的老化温度的烘箱烘室内的试样夹持架上,使之不受任何张力,且两面都能自由地暴露在热空气中,使试样与试样之间的距离不少于lOmm,试样与烘室壁的距离不少于50mm(如有可能,建议采用旋转式试样架)。在试样老化过程中,烘室应避光。不同种类涂层的试样不能置于同一烘室内同时老化。经过规定时间的热空气老化后,从烘箱中取出试样,任其自然冷却。随后按所欲考核的有关性能的测试方法的要求调湿
43、和进行测试。5.5 试验湿度根据不同的涂层材料和要求,选择下列温度之一作为老化温度:70士185 1 100士1125士2150士25.6 试验持续时间175 2 200士2225 2 250 3 试验持续时间应为1、3、7、10天或7天的倍数。使用较高的老化温度则试验持续时间应相应缩短。5.7 评价和结果的表示按有关试验方法或标准,对所欲考核的有关性能进行测试,并比较老化前后的性能的变化。在试验结果可用数值衡量的场合下,则应以变质系数CD)表示试验结果。一般以式(3 )表示如下:A- Ao CD一互了一100.“. ( 3 ) 式中:CD一变质系数,试样老化前后性能值变化的百分比,%;Ao一
44、一试样老化前的性能值;A一试样老化N天后的性能值。5.8 试验报告a. 试样的品名、品号和涂层剂类型:b. 试验开始日期(最好同时标明生产日期);c. 老化温度和持续时间:d. 有关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条件:e. 试验结果(分别列出老化前后的对比结果或以变质系数表示hf. 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附加说明:本标准由纺织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平、王佩珍。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FZ T 01009 91 涂层织物遮光性能试验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层织物遮光性能的二种测试方法:方法A一一透光率测定法;方法B一一目测针孔测定法。
45、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涂层织物,也适用于非涂层的遮光材料。2 引用标准GB 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3 原理3. 1 透光测定:从一白炽光源射出的较为稳定且具有一定强度的光量,通过一块涂层织物,用标准测试仪测定在100cm2面积上被涂层织物阻挡吸收后透过的光量,并与无试样时的原始光量相比较,用透光率LR)表示。3.2 目测针孔测定:对遮光性能特别高的试样,其透光量小于0.11x时,用100cm2观察面积上的针孔计数来表示。4 标准大气调湿和试验用大气温度20 2,相对湿度(65 5 ) %。试样必须在标准大气下经4h调湿处理。5 仪器透光率测定仪见附录A(参考件)。6 试样6. 1 试
46、样必须在距布边1I10幅宽,布匹端2m以上处取样。6.2 取尺寸至少为20cm20cm的试样5块。6.3 试样必须在生产线上取下16h后方可采样。7 操作程序7. 1 方法A:透光率测定7. 1. 1 打开透光灯灯源,使之预热稳定15min以上。7. 1. 2 满度调整,当无试样放入时,原始光量调整至lOOOOlx(手柄扳置于100档)。7. 1.3 “零”位调整,用遮光板插入试样窗位置,调整至O.Olx并反复7.1.2、7.1.3程序12次后移去遮光板d7. 1.4 把待测试样涂层面向上插入试样窗,然后读数、记录。7.2 方法B:目测针孔测定7. 2. 1 当透光量小于0.1l x时,将试样移至针孔观察窗。7.2.2 打开针孔灯开关,放上遮光罩。7.2.3 检查有否透光针孔,并计数、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1-05-15批准22 1992 01-01实施FZ/T 01009_:_91 8 结果计算8. 1 透光率cLR)计算山%)专削式中:A一一透过试样的光量在检测器上的读数,Ix;B一一一无试样时的原始光量在检测器上的读数,该仪器定为10OOOlx0 .2 结果表示透光率或针孔数均以5次平均值表示。9 试验报告a. 阐明试验按本标准进行;b. 试样编号、名称、规格;c. 仪器的型号、名称:d. 试验项目Le. 试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