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6394-1996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72345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16394-1996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GB 16394-1996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GB 16394-1996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GB 16394-1996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GB 16394-1996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B 16394 1996 前L口脊髓灰1页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弛缓性麻痹,部分病例。I能有,j(久性的肢体麻痹。世界卫生大会通过要求在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的制定,不仅关系到病例的正确诊断、疫惰的统计、病人的处理和疾病的预防对策,而且关系到该地区是再己士生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flt国目前从病例报告数和环境中野毒循环的分布范围看,已经进入了消灭此病的后期阶段,为此应有个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本标准参考国际标准结合国内情况而制定。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E生部提出。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z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

2、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礼璧。本标准由E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I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6394-1996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 of management for poliomyelitis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e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对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报告和处理。2诊断原则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2. 1 病也应计意流行病史及接触史。2. 2体检应作全面

3、的体格检查,注意全身症状,四肢活动及肌力、肌张力、臆反射等体征,必要时作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的全面检查。2. 3 实验室检查2. 3. 1 粪便在脊髓灰质炎病毒。2. 3. 2 脑脊液戎血清查特异性IgM,lgG抗体,或中和抗体。2.3. 3 麻痹病人死亡后必要时作病理检查。3诊断标准3. 1 疑似病例病因不明的任何急性弛缓性麻痹(AF凹,包括15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3. 2 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病例和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确诊病例3. 2. 1病史与确珍的脊髓灰质炎病人有接触史,经过235d(般为714d)的潜伏期g或接触史不明显,有如F 临时4症状者。3. 2.2 临床友现3.2

4、.2.1 早期吁有发热、烦燥不安、多汗、恶心、项背强直及肺肠肌触痛等症状。热退后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或和腹肌)不对称性(单侧或双侧)弛缓性麻痹,躯体或肢体肌张力减弱,深部胞反射减弱或消灭,但无明显感觉障碍。3.2.2.2 麻痹后60d仍残留弛缓性麻痹,且未发现其他病因(后期可呈现肌萎缩)。3. 2.2. 3 疑似病人死亡,不能提供否定脊髓灰质炎诊断依据者。3.2.2.4 疑似病人60d后失访。3. 2. 3 实验室检查3.2.3.1 发病后从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野毒株者。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5-23批准1996-12 0

5、1实施77 GB 16394 1996 3. 2. 3. 2 发病前6周内未服过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发病后l个月内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抗脊髓灰质炎州海lgM抗体。3. 2. 3. 3 发病后未再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或未接触疫苗病毒,而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Jg(;抗体滴度比忌rt期有4倍升高者或脑脊液中特异性lgG抗体明显升高,血液与脑脊液lgG抗体滴度比例失常或倒时吐一常值在血脑屏障无损伤时,血2脑脊液为200400 1)。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病例:疑似病例加3.2. 1加3.2.2.l;或疑似病例如日3.2.2.2;或疑似病例加3.2.2.3;或疑似病例如J3. 2. 2. 4;或疑似病

6、例加3.2.3.2;或疑似病例加3.2.3.30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lo3. 3 排除病例3. 3. 1 疑似病例经实验宝和临床检查证据确凿为非脊髓灰质炎的病例a) 格林巳利综合征(经临床或与脑脊液蛋白与细胞检测明确诊断); b) 有病毒分离或血清学依据确诊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c) 横断性脊髓炎gd) 创伤性神经.e) 其他疾病(应注明诊断的病名和依据)。3. 3. 2 疑似病例麻痹后60d随访无残留麻痹,粪便标本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或麻痹后两周内血请或脑脊液lgM抗体阴性。3. 3. 3 疑似病例麻痹后60d虽残留麻痹但对病例发病两周内,l可隔2448h.收集两

7、份粪便标本经RD和IHep 2两种细胞盲传两代,均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者。3. 3. 4 疑似病例麻痹后60d虽残留麻痹,但发病四周内脑脊液或血液特异性lgM抗体阴性,恢复期血清巾和抗体或特异性l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无4倍以上升高者。判断:凡符合3.3. 1或3.3.2或3.3. 3或3.3. 4者可排除脊髓灰质炎。3.4 疫苗相关病例发生率极低,日往往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之儿童。3. 4. 1 版面抒疫苗相关病例ff用活疫苗(多见于首剂服苗)后435d内发热,640d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明显感觉丧失,临床诊断符合脊髓Yi.质炎。麻痹后未再iji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从粪便标本只分离到脊髓灰质

8、炎疫苗株梢每行。如有血清学检测脊髓灰质炎lgM抗体阳性,或中和抗体或lgG抗体有4倍增高并与分离的疫苗株病毒咽别致者,则诊断依据更为究分。3. 4. 2 股市接触r;疫苗相关病例与月民沽疫苗者在服苗后35d内有密切接触史,接触、660d后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符合脊髓灰质炎的l临床i去断。麻痹后未再服脊髓灰质炎it疫苗,粪便中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者,如有血清f:特异性lgM抗体阳性或lgG抗体(或中和抗体)4倍以t升高并与分离的疫苗株病毒型期l相一致者则诊断依据吏均充分。4 处理原则4. 1 代p染标i报;f与调查4. 1. 1 在发现脊辈革灰质炎疑似病例后城市12h内,农村24h内立即

9、报告当地防疫单位,以后确诊或排除I11J 1乍ilt.步排除或确诊报告。4.1.2 J报告病例必须在48h内进行个案调奋,在发病的14d内未再服茵前收集二次粪便(间隔2418h,每份标本ii!:5 Sg l,在冷藏条件(1c以下)送省级实验室作病毒分离。有条件者成尽量同时收集血液戎脑脊液作出快速诊断。4. 2 免疫预防I 7民GB 16394 1996 4. 2. 1 脊髓灰质炎三价i昆合减毒活疫苗能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发病,基础免疫为婴儿出生后工月、三月、四月龄Ht各服活疫苗剂,间隔一月。在4岁时给予加强免疫一次。4.2.2 根据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要求,由卫生防疫部门根据需要可实施除基础免疫外

10、的补充免疫,如应急免疫,不同范围的强化免疫活动。4.2. 3 强化免疫一般应在冬春季进行对一定年龄组的儿童(如4岁以下),不论其过去是否服过疫苗,均应进行两轮免疫,间隔1个月。4. 3病人的隔离与治疗4. 3. 1 病人应作消化道隔离,隔离期为40d.fI出的粪便应经消毒处理后再排放。4. 3. 2 早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对症治疗。4. 3.3肢体麻痹病人,妥善保护麻痹肢体免受外伤及压迫并匠于功能位。4. 3.4 个别有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者可采用人工呼吸机如有细菌性感染给予抗菌药物。4. 3. 5 如有软聘麻痹者应注意清除咽喉分泌物,预防窒息,有吞咽因难者可于鼻饲。4. 3.6 晚期麻痹者,可

11、予以按摩、理疗、针灸、体疗、手术等康复治疗。4.4 自然环境中野病毒的检测4. 4. 1 对每个疑似脊髓灰质炎病人,在其发病一月内收集其五名(5岁以下)的密切接触者的粪便送指定的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定型和毒株性质的鉴定。4.4.2 无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地区可收集托儿所正常健康儿童的粪便作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定型和毒株性质的鉴定。4.4.3 收集生活污水,处理后按国际规定方法作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离、定型和毒株性质的鉴定。79 A1 标本的采集、运送GB 1 6 3 9 4 1 9 9 6 附录A(标准的附录)病毒的分离与定型粪便是分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主要标本由f脊髓灰质炎病人粪便排出病毒主要是在麻

12、痹前期和麻痹后二间内,排毒里间歇性,故标本的采集成在病人麻痹后!4d内采集二份粪便,二次采集的间隔为2448h,iif份标卒hl5句。由r病毒对热和对紫外线的不稳定性,因此采集的粪便应放在无菌的干净容器内4(以r冷藏保存有1带冰运送采集后应按规定贴好标签,周内送到指定的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A2病毒的分离A2. 1 将粪便标本的半量(4日)放入含有小玻璃珠的50ml,耐二;在甲烧塑料(带盖)离心管中,加含1/10礼甲饶的pH7.。的磷酸缓冲液(或I/IO三氯甲炕的Hanks液),拧紧盖后用力振荡IOrn in, illJ成20%的粪便悬液。A2. 2 3 OOOr/min,离心沉淀30n1in,

13、无菌法吸出不含三氯甲烧的悬液层,一部分接种细胞,部分保存于30C中备用。A2.3将标本悬液接种到生长良好并刚成片的H叩2细胞和RD细胞管,每种细胞至少接种2管,每管加o.ImL悬液,并加。.9ml,含2牛血清的Eagles液(pH7.2,内含青霉素JOO单位mL,链霉素!OOg/mL),另留二管正常细胞不加病毒只加lmL2%牛血清的Eagles液作为正常对照。A2. 4 试管放36c 37 c倾斜50静it培养。A2. 5 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试管中的细胞病变,至少观察1014d,当出现“十十十十十”时(即75 6100%病变时)将试管冻存于20 c以下,备作病毒定型和型内鉴别应用。A2. 6

14、如1第一代培养不出现细胞病变,则培养!Od后将细胞;在化二次,取其悬液0.I时,再接种到同样的细胞管,进行盲目传代(接种和培养方法同第代),逐日观察细胞病变,如阳性则冻存备用,如14d仍为阴性则作为病毒分离阴性。A3 病毒的鉴定和定型A3. 1 准备4份组合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标准抗血清各组的组合如r- I )到1合抗,2,3型3个型的血清,每型血清在0.05ml,内含20个单位的中和抗体,2)组合抗I和2型血清,每型血请在o.05mL内含20个单位的中和抗体;3)组合抗l和3型血清,每型血清在0.05n1J,内含20个单位的中和抗体;4) ill合抗2和3型血清,每型血清在O.05ml.内含20

15、个单位的中和抗体。A3. 2 4份组合血情,每份用l个吸头吸O.05ml.加到J96孔微培板的指定各个孔里,如图Al,每组4孔另4孔只加0.05mL维持液。A3. 3 用维持液将分离株的病毒分别稀释成10,和l10 0 A3. 4 加0.05ml.IO 病毒液于已加混合抗血清的手L内4组,每组只加2孔另2孔则各加10病毒悬液。1811 GB 16394 1996 混合混合混合混合病毒对照细胞对照Pl十P2十P3P!+P2 P!+P3 P2十P3I 2 3 4 5 6 7 8 9 10 II 12 病毒分离株X3 A 。. . 。-4 B 。. . 。病毒分离株Y3 c 。. 。. 。- 4 D

16、 。. 。. 。滴定分离株XE . . . 。F . . . 。分离株YG . . 。H . . 。ecPE 无CPEO未屑孔图Al用96孔微量板鉴定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A3. 5 病毒对照孔为0.05mLl0-3(或10)病毒加O.05ml,维持液,细胞对照孔为0.1时,维持液各加0. !ml.细胞悬液。A3. 6同时在E至H排分别做病毒分离株的滴定,每滴度加4孔从108加起至10。A3. 7 充分振荡,混合后放3730min,于96孔板的每孔中各加O.lmL细胞悬液,含细胞10/0.lmL. A3. 8 加盖后再摇匀并放37二氧化碳孵箱培养,逐日观察每孔的细胞病变,至少观察7!Od。A3.

17、 9结果的判定如f表Al海合棍合混合温合病毒鉴定Pl咛P2+P3Pl十P2Pl+P3 PZ+P3 。斗POL!(l病毒1型。+ 。P(ll.i(J病毒2型。十。PlLIO病毒3型。+ 十POLl(l病毒1和2型棍告。+ 。十PlLi(J病毒l和3型混合。+ 十。POLIO病毒2和3型It合。+ + + P(lLIO病毒3个型混合+ 十+ + 不是POLIO病毒或是POLIO病毒与其他肠道病毒混合十有病变化PE)。无病变(无CPEJA4 野毒株与疫苗糠的鉴别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方法有:)单克降组合抗体中和试验g-181 2)疫苗株核酸探针杂交试验;3)多聚酶链扩增试验;GB 1 6 3 9 4-1

18、9 9 6 4)多聚酶链扩增后内切酶切割电泳分析$5)核酸序flj分析;6) El.ISA法型内差异检测。梭国际规定只有被指定的国家级实验室或地区参考实验室和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参考实验室的结果才被认呵,故方法从略。附录B(标准的附录)特异性IgM抗体测定: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机体,lgM抗体的免疫应答反应最早在感染后1015d即可被捕捉El.ISA法检测到。一般持续一个月后消失。在疑似脊髓灰质炎病人血液中,尤其是脑脊液中查到lgM抗体有助于本梢的诊断,由于方法简便,而且可以分型诊断,般在2d内即可得到结果,故是种早期快速特异诊断的方法。早期确诊有利于争取时间采取防治应急措施。但目前所测的lgM抗体

19、不能区别疫苗株和野毒株,故lgM阳性的意义,只有在明确近期无服苗的情况下才能应用。但从脑脊液中查到特异性lgM抗体如血脑屏障正常,则即可结合病史诊断为疫苗相关病例或为野毒病例。在AFP病人因故未收集到合格的粪便标本如在麻痹月内血液lgM抗体阴性有助于排除诊断。B1 捕捉法ELISA法检测地州抗体B1. 1 加0.lml,抗人IgM链抗体于塑料微孔板,37过夜。B1. 2 倒掉液体,不洗,用10%牛血清的o.05%吐温(Twee叽20)生理盐水o.2mL封闭每孔,放于37 c:。B1. 3 ih后倒去上述牛血清封闭液加1 100稀释的待测病人血清(或I 2稀释的待测病人脑脊液),37作用I.5

20、2ho B1.4 倒出待测血清(或脑脊液),用0.05%吐温生理盐水液洗兰次,然后分别于上述孔内分别加已知l型、2型和3型的脊髓灰质炎抗原,每型加2孔,每孔。lmL,置4C过夜。B1. 5 吸出抗原,lit3次后,各相应孔加已知对应的抗血清(即加1型病毒抗原孔加l型抗血清,2型抗原孔加21!1血清)0.lmLo B1.6 37 Cl 1. 5h后倒去抗体,洗三次后备加酶标抗抗体O.lmL。B1.7 37C结合11.5h后倒出酶标抗体,用洗液洗三次,加邻苯三胶底物.每孔O.lmLo B1. 8避光作用515minB1. 9 待加正常细胞为对照抗原的孔,即将显色之时各孔立即加0.05ml,2mol/L硫酸终止反应。B1. 10 在490mm光源下测定OD值。B1. 11 结果的判断病毒抗原孔的()0值空臼对照孔OD值2lE ;常抗原孔的()0值空白对j照孔的OD值二三2.1时即为阳性。l) 1l革:一股底物的配制为!OmLpHS.0拧棱酸磷酸缓冲液中加邻苯二胶4mg再加30%过氧化氢SL,2)空白对照即为抗链抗体包被孔加邻苯二胶底物加硫酸的对照回182 GB 163941996 1型抗原孔阳性即为l型lgM阳性;2型抗原孔阳性即为2型lgM阳性,余类推。I k.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