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9272-2011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7255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19272-2011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GB 19272-2011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GB 19272-2011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GB 19272-2011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GB 19272-2011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97.220.40 y 55 每B中华人民主t-、和国国家标准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GB 19272-20门代替GB19272一2003通用要求Safety for outdoor body-building equipment-General requirements 2011-09-29发布2011-10-01实施、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19272-2011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总编室:

2、(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导开本880X 1230 1/16 印张4字数123千字2011年11月第一版2011年11月第一次印刷晤书号:155066. 1-43814定价54.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GB 19272-2011 目次9nLqnLnLqnL内,9quququqUA哇A也A丛ZA哇A吐AAA哇A哇A住户口FhuphUFDFD求求要验验要能检检力性力的金求能求劳能验境HMU要荷要疲荷检环时验存阳:吕立

3、r性和HH基材外主稳安器安环方试材外主稳安地疲环、标包运贮围范语名求012验012志;:言范规术命要JJJJJJJJJJJJ试JJJJJJJJJJJJ标JJJJFDFURUEdRUFDEUFD卢hdFhUFDRU民U吕u民URUEUEU且UEUEURURURU巧i勺巧tni前12345GB 19272-2011 8 管理与维护53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的卡夹方式列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检查表.参考文献58H 喃目IJI=l 本标准的第5章、第7.1条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 19272-2011 本标准代替GB19272-2003(

4、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与GB19272 2003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一标准名称修改为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h增加了材料要求、附加要求和管理与维护(见5.2、5.12、第8章); 一对外形和结构设计要求和试验方法的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一一将器材主要承载立柱管材壁厚应不小于2.5mm修改为器材承载主立柱铜管壁厚应不小于2.75mm(见5.3.1.9 ,GB 19272-2003中的5.2.35);一一将如果可能只危及手指,其距离应不小于25mm修改为可能只危及手指,其间隙应不小于30 mm见5.3.2.6a,GB 19272-2003中的5.2.3a) J; 一一将如果活

5、动部件和固定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运动中保持不变,其距离应不大于9.5mm修改为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运动中保持不变,其距离应小于8mm见5.3.2.6b),GB 19272-2003中的5.2.3b) J; 一一将承受明显冲击载荷器材的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4000N修改为承受明显冲击载荷器材的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5500 N气见5.4.2 ,GB 19272一2003中的5.3.2); 将承受或可能承受突然加载载荷器材的单一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2700N修改为承受或可能承受突然加载载荷器材的单一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3700 N (见5.4.3, GB 19272-2003 中的5.3.3); 一一

6、一将不承受明显冲击载荷且元突然加载现象,但受运动加速度影响的器材的单一静负荷能力应不低于2000N修改为不承受明显冲击载荷且元突然加载现象,但受运动加速度影响的器材的单一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2800 N (见5.4.4 ,GB 19272-2003中的5.3.的;一一将器材承受主要载荷的牵索、连接钩环、连接接头的抗拉力应不小于10000N叫彦改为器材承受主要载荷的牵索、连接钩环、连接接头的抗拉力应不小于14000 N (见5.4.6,GB 19272-2003中的5.3.8); 一一将器材立柱埋入地下的深度:当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二三2000mm时,应不小于500mm,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二三100

7、0 mm且15。: 750 二主7$0无元无配置攀爬附件,如t楼梯或扶手单位为毫米GB 19272-2011 a) 活动部件底面与地面或其他部件的间距应不小于80mm;b) 使用者可以行走、跑跳、攀爬平面上的完全闭合的刚性开口,以及这些表面延伸的站立点、扶手等不应存在导致脚卡夹的结构。用于行走的表面在主运动方向的间隙应不大于30mm,见图10。本要求不适用于斜度大于45。的表面。图10主运动方向间醋5.3.2.6 手及手指剪切、挤压和卡夹单位为毫米易接触区域内不应具有可能夹指的V形开口,活动部件与邻近的活动部件或固定部件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60mm,下列情况除外:a) 可能只危及手指,其间隙应不

8、小于30mm;b) 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运动中保持不变,其距离应小于8mm;O 在运动区域内具有安全防护设施和止动装置。5.3.3 跌落防护5.3.3.1 跌落高度在确定跌落高度时,应考虑器材和使用者所有可能的运动,通常应取最大距离。除非另有规定,跌落高度应按表3确定。跌落高度的确定不包含不易进入的非功能性部件和器材顶端部件。跌落高度不应超过3000mm,见图11。表3不同使用类型的跌落高度使用类型跌落高度站姿脚部支撑面距场地表面的距离坐姿座位表面距场地表面的距离悬挂手部支撑面距场地表面的距离脚支撑处距场地表面的距离攀爬手支撑以下1000mm处距场地表面的距离11 GB 19272-

9、2011 a) d) h 跌落高度。5.3.3.2 空间和区域5.3.3.2.1 通则单位为毫米b) c) e) f) 图门跌落高度最小空间和碰撞区域应对使用者在可能的跌落过程中的碰撞及器材周围的第三者提供保护。5.3.3.2.2 自由空间自由空间的圆柱型空间尺寸应符合图12、表4中的要求。在确定自由空间时,使用者以及器材的可能的运动都应考虑在内。注:对于可能产生非正常使用的器材,其自由空间应根据非正常使用情况下使用者占用最大空间确定自由空间,如:用于坐姿下滑的滑梯可站姿下滑时,其自由空间应按站姿确定。滑杆的自由空间经过一个平台或其他起始点时,滑杆到其边缘的间距应不小于350mm。表4自由空间

10、圄柱型尺寸的确定单位为毫米使用类型半径高度站立1000 2250 坐姿1000 1800 悬挂500 悬吊点以上300,以下225012 GB 19272-2011 单位为毫米仁|图12悬挂、站立和坐姿的使用者自由空间13 GB 19272-2011 5.3.3.2.3 碰撞区域的范围碰撞区域的范围应符合图13的要求,除非另有规定。在确定碰撞区域时,器材和使用者所有可能的运动都应包括在内,应从器材下方的垂直投影面的边缘水平向外测量,见图140y 3000 2000 。500 如果6001500,则x=2y/3十500。y二一跌落高度;z一一碰撞区域的最小尺寸;1000 a一一具有碰撞缓冲要求的

11、表面(5.3. 3. 5. 2) ; 1500 b 没有碰撞缓冲要求的表面(存在强制运动的除外)。2000 图13碰撞区域尺寸范围1一一碰撞区域;2一一一跌落空间;x-一跌落空间水平宽度范围;Y一一跌落高度。 (/2图14平台的跌落空间和碰撞区域14 单位为毫米 b x GB 19272-2011 5.3.3.2.4 跌落空间围绕器材高位部件,跌落空间水平宽度应不小于1500mm,从器材下方的垂直投影面的边缘向外延伸测量,除非另有规定。跌落高度大于1500mm时,跌落空间应符合5.3. 3. 2. 3的要求。此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如:运动范围增大时增加跌落空间;或者当器材安装于墙体上或紧临

12、于墙体时或周围完全封闭的器材可以减少跌落空间。通常可存在跌落空间重叠现象,包括碰撞区域。除非另有规定,或存在强制运动的跌落空间不应出现重叠现象。图14和图15给出了跌落空间的例子。/ / / / / / / / / 1一一滑杆跌落空间;2 滑杆自由空间53一一平台跌落空间。圄15滑杆跌落空间与自由空间5.3.3.3 使用者被器材强制运动的自由空间防护自由空间内不应有任何导致使用者伤害的障碍,如:树权、绳索、横梁等。自由空间内应允许包含支撑、容纳或帮助使用者保持平衡的器材部件,如:带有滑杆的平台。特殊规定应符合5.12的要求。不应有自由空间的部分重叠,或者自由空间与跌落空间的部分重叠,除非另有规

13、定。注:该要求不适用多站位组合器材之间的公共空间。自由空间不应与主要行走通道干涉。5.3.3.4 跌落空间防护跌落空间内不应有任何导致使用者伤害的障碍。跌落空间内允许存在下列器材构件:具有使用功能的跌落高度差小于600mm的相邻构件;一一支撑、容纳或帮助使用者保持平衡的构件;一一相对水平面倾斜角度不小于60。的滑动接触构件。15 GB 19272-2011 5.3.3.5 碰撞区域防护5.3.3.5. 1 逼则碰撞区域不应有锐边零件、突出物和任何卡夹结构(见5.3.2)。5.3.3.5.2 跌落高度起过600mm或者强制运动的器材摆动式、摇动式、滑行式、攀爬式器材等,具有超过600mm跌落高度

14、的和(或)强制使用者身体运动的器材,在所有的碰撞区域应有着陆缓冲层,如:沙层、土层、橡塑地板等。碰撞区域的范围按5.3.3.2.3确定。常用缓冲材料允许的临界跌落高度应符合表5中的要求。表5常用缓冲材料的厚度和相应l临界跌落高度单位为毫米材料描述最小厚度临界跌落高度橡塑地板25 主三800草地或上层土.1 000 200 主三2000树皮2080颗粒大小300 骂王3000200 主三2000木屑530颗粒大小300 3 000 200 主豆2000沙子O. 22颗粒大小300 :;:;3000 200 运二2000碎石28颗粒大小300 3 000 5.3.3.5.3 相邻平台两相邻平台间高

15、度差大于600mm时,较低平台的上表面应具备必要的缓冲特性。5.3.3.6 其他运动伤害防护器材最小空间内特别是在使用者头部或视线高度范围外,不应有不可预知的障碍物和突起物,见图16。用于步行锻炼的行走面,不应有不可预知的凸凹。a) b) 图16不可预知的障碍16 GB 19272-2011 5.3.4 跌落预防5.3.4. 1 预防要求根据器材站立面的高度应设置相应的预防装置,不同高度的预防装置应符合图17的要求。坡道或楼梯设置扶手、栏杆、栅栏时,应从坡道或楼梯的最低位置开始。单位为毫米600运h500 a) b) ) 图19栅栏出入口5.3.4.5 强度要求器材跌落预防装置在正常防护方向和

16、正常使用方向的静负荷能力,对站姿运动器材应不小于1 100 N/m;对坐姿运动器材应不小于700N/m。5.3.5 通道5.3.5. 1 楼梯、梯子5. 3. 5. 1. 1 楼梯、梯子的结构应满足表6的要求。表6楼梯、梯子。争士 构尺寸要求横杆梯子倾斜度750_900 横杆长度二主400mm 横杆直径30 mm-45 mm 杆距(;305 mm 最下方横杆距地面高度二三400mm 18 . GB 19272-20门表6(续)每.,_,当=构尺寸要求踏板梯子倾斜度500 -750 踏板长度二,400mm 踏板宽度(有护踢板)二注170mm 踏板宽度(无护踢板)二三75mm 高度差主二305mm

17、 楼梯倾斜度150-50。踏板长度二主400mm 踏板宽度二三170mm 高度差305 mm 旋转楼梯在内侧位置的倾斜度150-750 有效幅宽单向)二三400mm 有效幅度(双向)二三600mm 踏板宽度a二注100mm 高度差主三305mm a旋转楼梯的踏板宽度应在最窄处测量,有效幅宽中段的踏板宽度应不小于170mm。5.3.5. 1. 2 楼梯或踏板梯子的高度差大于600mm应设置扶手,横杆梯子可不设置扶手。5.3.5.1.3 旋转楼梯应在内外两侧设置扶手。5.3.5. 1.4 扶手应从第一个踏板开始延续到使用平台。5.3.5. 1. 5 楼梯高度大于或等于2000mm应设置中间平台,平

18、台宽度应大于楼梯宽度,且长度大于1000 mmo 5.3.5. 1. 6 楼梯高度大于2000mm,应改变楼梯宽度或折变转向,折变转向应不小于900。5.3.5.2 坡道坡道表面应进行防滑处理。坡道倾角应不大于380,且倾角保持不变,坡道跌落预防应符合5.3.4的要求。坡道宽度方向上的水平误差应在土3。范围内。5.3.5.3 陡峭构件易进入器材陡峭构件的栅栏开口应不大于500mm,平台跌落高度应不大于2000mm。注:必要时便于管理者借助构件接近使用者。5.3.6 绳索5.3.6.1 一端固定的绳索长度在1000 mm2 000 mm之间一端固定的悬挂式绳索,绳索和器材固定部件之间的最小距离应

19、不小于600mm,且绳索和摆动部件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1000mmo 长度在2000 mm4 000 mm之间一端固定的悬挂式绳索,绳索和器材其他部件之间的距离应不19 GB 19272-2011 小于1000mm。绳索直径应在25mm45 mm之间。在同一区域内,一端固定的绳索不应与秋千等摆动部件相组合。5.3.6.2 两端固定的绳索两端固定的绳索,不应出现缠绕危险,有缠绕可能时不应形成C型试棒通过的网孔,高度大于4000 mm的几何三维立体攀爬绳网的内孔直径尺寸应大于420mm且小于620mmo 绳索直径应符合5.3. 1. 6要求。两端固定的绳索用于连接时,应符合5.3.2.2要求。5

20、.3.6.3 纤维绳用于攀爬绳、吊索、攀网时,纤维绳应使用柔软的和不易滑脱的覆盖层覆盖。5.3.6.4 包噩钢丝绳包霍钢丝绳用于攀爬绳、吊索、坐垫时,每股钢丝绳都应使用合成纤维或植物纤维包覆,包覆层应元断裂接口或单股断裂钢丝。5.3.6.5 钢丝绳和滑轮5.3.6.5. 1 悬重或悬挂人体的钢丝绳应采取有效的防锈处理。钢丝绳的公称直径d与相配合的滑轮槽半径T应遵循如下原则,滑轮槽半径r的范围应为:?(l十5%)?(1+叫)其最佳值应为:?(1+叫)尺寸按6.1.4进行检测。5.3.6.5.2 滑轮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拉索、带子和链条对滑轮直径和槽沟的要求。5.3.6.5.3 锻铝合金的绳箍应符合

21、GB17498. 1-2008中5.5.2.3的要求。5.3.6.6 绳索控制通过绳索的导向装置,应防止绳索或带子侧向松弛或脱落的可能。5.3.7链链及环、扣等零件之间及其与器材连接时的间隙应小于8mm或不小于30mm。5.3.8 重块器材上所有重块的移动范围应按锻炼使用时的要求有所限制。注,:这可以通过适宜的设计来实现。注2:不良特征的例子是无控制的钟摆运动。除非刻意移动,堆码式重块的移动应能自如地返回静止点。5.3.9 进出解脱机构使用者元法达到器材的负载起始位置时,则应提供一个辅助装置,如:采用踏板或杠杆调整到锻炼的起始或结束位置。20 . . GB 19272-2011 5.3.10

22、调节锁定机构按6.3.3试验时,器材上的调节装置应使用可靠,易被使用者识别和安全使用,且应元疏忽变动的可能。调节机件,如旋(按)钮和手柄(操纵杆)等,不应与使用者的运动范围相干涉。任何锁定机构的正确功能应显而易见。重块选择销应配置一个防止疏忽变更或锻炼时松动的固紧装置。5.3. 11 缓冲装置器材部件间不应存在刚性碰撞。5.3. 12 止退装置器材的转动部件应设置止退装置。5.3. 13 轴承应按器材的使用寿命和受力条件进行选择,并应采取有效的防水、防尘措施。5.3.14 引入点在易接触区域内,在绳索或带子驱动装置中的引人点,应有对使用者手指的防护,以防卡夹。注:该项规定可通过保证绳索和档护板

23、之间的角度不小于50。来实现。表面压力小于或等于90N/cm2的绳索和带子驱动装置,可不包括该项要求。应对链条、齿轮和链轮的引入点进行防护。对于惯性轮,当按照6.3.6试验时,指形试棒应不被卡住。5.3.15 握持位置5.3.15.1 整体式手把套应清晰的刻(标)制有握持位置及纹理表面。5.3. 15.2 外加式手把套当按照6.4.8试验时,外加式手把套应无移动。5.3. 15.3 旋转式手把套旋转式手把套应采用机械锁定装置予以保证,并应具有纹理表面。5.4 主要零部件静负荷能力要求5.4. 1 按6.4检验,在器材使用时的薄弱(或最大外载荷)的受力处,如:器材的受力横杠、横梁、座板、踏板、踏

24、杆和器材的直接操作手把等,施以各自规定的静负荷,受力件及其相关的各零部件,均不应有构件断裂、牵索断股、运动功能损坏、构件开焊以及目视较明显的永久变形等失效现象。5.4.2 承受明显冲击载荷器材的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5500N。如z踏桩、平衡木、吊环以及单杠、双杠等。5.4.3 承受或可能承受突然加载载荷器材的单一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3700N。如:天梯、悬空式滑道、爬绳、爬杆、横式吊杆、秋千、荡椅、摸高横梁、网墙、攀岩墙、浮桥、浮动踏桩(或称吊桩)、固定式阶梯、仰卧起坐床、挠烧板、悬空转轮、漫步机脚踏板以及其他各类器材中的座板、踏板、踏杆等。注:单一静负荷能力,是指一个人运动锻炼时器材应承受的静负

25、荷能力。21 GB 19272-2011 5.4.4 不承受明显冲击载荷且元突然加载现象,但受运动加速度影响的器材的单一静负荷能力应不小于2800 N。如:肋木架、俯卧撑架、弹振压腿器、上肢牵引类器材、承受和可能承受人体垂直力的扶手等部件。5.4.5 其他器材的静负荷能力,应按照5.4. 25. 4. 4中类似器材或部件的要求。5.4.6 器材承受主要载荷的牵索、连接钩环、连接接头的抗拉力应不小于14000 N。5.5 稳定性要求5.5.1 器材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以及在6.5规定的检验条件下,不应有任何方向的倾斜、翻倒或较明显的永久变形现象。5.5.2 按6.5.1检验,单杠的水平拉力应不小于1

26、800N。5.5.3 按6.5.2检验,篮球架侧向水平拉力应不小于900N,垂直向下拉力应不小于3200N 0 5.5.4 按6.5检验,其他器材单一水平方向拉力应不小于1500N。注z单一水平拉力,是指一个人运动锻炼时器材应承受的稳定性能力。5.6 安全警示要求5.6. 1 器材存在下列现象时,应予以安全警示:a) 当存在不安全因素,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时;b) 对某些特定或限定的人群不适用时,如需要人照顾的老人、幼儿、病人和残疾人等;c) 需要对运动锻炼的人数和质量进行限制时;d) 需要对竞技练习、特殊技巧等运动形式或运动强度的锻炼进行限制时;e) 其他需要警示的内容和事项。5.6.2 安全

27、警示应采用图示方式提示使用者。5.6.3 安全警示标志或曹示说明,应符合7.1.2的相关要求。5. 7 器材安装及场地要求5.7. 1 器材安装应确保稳固、可靠,不应有基础部件和支撑部件的松动和晃动现象。5.7.2 器材的地面安装及其埋入地下的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a) 埋入地下的器材立柱,地埋部分应具有横向支撑或支撑盘;地埋器材应标志出永久地埋标志线,地埋结构见图20;1一场地表面;2一一地埋标志线;3一-器材立柱p4一一混凝土;5一一回填层。22 单位为毫米图20地埋示意图 6 GB 19272-2011 b) 安装器材的土质,在距地表800mm深度以内按6.7.2检验应不低于干强度中等的

28、土质要求;c) 器材立柱埋入地下的深度:当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大于2000mm时,应不小于600mm;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大于1000mm且小于2000mm时,应不小于500mm;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小于1000mm时,应不小于400mm。器材立柱底部以下应有不小于100mm厚度的混凝土支撑层;回填层厚度应不小于100mm; d) 地埋式篮球架埋入地下的深度应不小于900mm,混凝土地基坑的水平尺寸应不小于800 mmX800 mm; e) 安装器材各支撑立柱混凝土地基坑的水平尺寸应不小于400mmX400 mm; f) 安装器材各支撑立柱混凝土地基处置不应为上大下小的形状;g) 浇注器材地基所使用

29、的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C20,且在地基没有完全凝固之前,应有专人监护;h) 器材安装后,各支撑立柱和主体应保证与安装地面的垂直,垂直度公差应不大于1/10005.7.3 器材不应使用膨胀螺栓进行地面固定。具有框架式底座的器材,采用地脚螺栓固定时,应采取防松和防护措施。5.7.4 安装器材的场地及周围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a) 器材距架空高低压电线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8m; b) 器材距地下管道、地下线路边缘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2m,距各类住宅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8 m; c) 夜间需使用器材的场所,在器材边缘2m的范围内,光照度应不小于151x;d) 器材应远离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的物品,场地建设应符

30、合国家的相关规定。5.7.5 器材装配应完整,各零部件不应产生折断、裂纹、影响使用性能的变形等现象。5.7.6 具有转动、滑动、摆动等活动性能的零部件,应保证运转灵活和到位,不应有无法转(滑、摆)动、卡滞、干涉、松动、异常碰撞以及异常声响等现象。5.7.7 器材安装完毕供应商应提供器材安装检查表。注:器材安装检查表见附录B中的表B.1.5.8 安全使用寿命及疲劳性能要求5.8.1 器材的安全使用寿命应符合下列规定:a) 器材的安全使用寿命应不小于8年,超过安全使用寿命的器材应报废;b) 对于器材可能存在的易损件,供应商应在说明书或产品标牌中明确承诺其寿命周期;c) 在安全使用寿命内,供应商应确

31、保易损件损坏前及时更换。5.8.2 具有活动性能的器材,按6.8规定进行疲劳性能试验后,不应有构件断裂、开焊、明显的永久变形、运行失效以及零部件损坏等现象。疲劳试验次数应符合下列要求:太空漫步机、摇摆机等类似器材30万次;秋千、荡椅等类似器材20万次;健骑机和椭圆漫步机等类似器材10万次;转动式器材(如:室外跑步机)1000km; 其他具有活动性能的器材10万次。5.9 环保要求5.9. 1 器材在正常使用时产生的噪声,应不大于65dB(A)。5.9.2 器材使用的任何零部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应存在染色、掉沫以及感官所能觉察到的较浓异GB 19272一-2011昧等现象,有害物质最大限量值应

32、符合5.2.6的要求。5. 10 表面质量要求5. 10. 1 钢铁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5.10.2 器材的金属电镀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 外表面,应光滑光亮、色泽均匀、镀层结合牢固,不应有起皮脱落、露底、漏镀、鼓泡以及较明显的花斑、麻点、针孔、桔皮、烧焦、毛剌、划痕等缺陷;b) 耐腐蚀性能按6.10.2试验应达到6级以上;c) 镀层的结合强度,按6.10.3中的弯曲法或铿刀法进行试验后,应元起皮、脱落等现象。5.10.3 器材的金属涂饰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 外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结合牢固,不应有起皮脱落、漏涂、锈蚀、裂痕以及较明显的流痕、花斑、结点等缺陷;b) 涂层理化性能,

33、应符合表7的要求。表7涂饰层理化性能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技术指标或要求l 冲击强度按6.10.4试验,元裂纹、剥落等现象2 附着力按6.10.5试验,不低于2级(包括2级3 耐候性能按6.10.6试验,经过800h人工加速的耐老化试验后,不低于装饰性综合老化性能的2级注:外部包瞿有防锈蚀材料的钢铁涂饰件可不受其涂层性能要求的约束。5.10.4 焊接件的外露焊缝表面及相关表面,应光滑、规整、元烧穿及明显的焊瘤、咬边、凸起、凹陷、气孔、溅渣等缺陷。5.10.5 其他材料制件表面应符合5.10. 15. 10. 3的相关要求。5. 11 电气安全要求应符合相关电气安全标准的要求。5. 12 附加要求5.

34、 12. 1 固定式器材5. 12. 1. 1 单杠使用宽度应不小于1200mm,杠面高度应为1500 mm2 400 mm,横杠外径应不大于32mm。5. 12. 1. 2 双杠两杠内侧距离应为390mm550 mm,杠长应为2000 mm2 500 mm、相应的纵向立柱中心距应为1200 mml 500 mm,杠面高度应为1200 mml 700 mm,横杠的外径应不大于50mm。5. 12. 1. 3 篮球架5.12. 1. 3.1 篮球架结构尺寸应符合GB23176-2008中4.1规定的练习型或GB/T19851. 3-2005 中4.1的要求。5.12. 1. 3.2 矩形篮板背部

35、连接应有不少于5点的连接安装位置;异形篮板背部连接应有不少于3点的连接安装位置;各类篮板背部安装位置尺寸应符合图21中的要求。24 , . 19272-2011 GB 单位为毫米N料。由咀叫1800+O 1350土3立且。咱+口国CH a) 650土2N川响。白白|令叫旦旦3950土3b) Jik N川EE?00白c) 25 篮板背部尺寸安装示意图篮板抗冲击强度按6.12. 1. 1. 3检验,不应有开裂、破损等现象。篮板防水试验按6.12.1.1. 4检验,质量变化应不大于1%。图215.12. 1. 3.3 5.12. 1. 3.4 GB 19272-2011 5.12. 1. 3.5 篮

36、板刚性应符合GB23176-2008中4.2.6的要求。5. 12. 1. 3. 6 篮板预埋件结合强度按6.12. 1. 1. 6检验,不应有开裂、破损等现象。5. 12. 1. 4 乒乓球台5. 12. 1. 4. 1 乒乓球台基本参数和尺寸应符合表8的要求。表8乒乓球台基本参数和尺寸单位为毫米项目基本尺寸台长2 7 40+ 台宽1525土3少年60士3台面离地高度成年760士3球台边框高度(含球台面板厚度)15100 半张台面两对角线之差4 半张台面平面度5 端、边线宽度20土1.5中线宽度3士1中线对称度3 中线与网间距离50 中线与端线间距10 5.12. 1. 4.2 台面背部应采

37、用铜管支撑架连接,支撑框架管壁厚度应不小于2mm,每半块板面支撑框架应不少于4横4纵支撑管连接3球台与支撑框架安装位置应符合图22的尺寸要求。单位为毫米1525 令今4伊 H 十。电F俨3 | 时H 伞, 令均气-1290土3图22乒乓球台面背部安装尺寸示意图26 GB 19272-2011 5.12.1.4.3 台面抗冲击强度按6.12. 1. 2. 3检验,不应有开裂、破损等现象。5.12. 1. 4.4 台面防水试验按6.12.1.2. 4检验,质量变化应不大于1%。5.12.1.4.5 台面预埋件结合强度按6.12. 1. 2. 5检验,不应有开裂、破损等现象。5.12.1.4.6 球

38、台按6.12. 1. 2. 6检验,在3700N静载荷下不应有损坏和塌倒等现象。5.12. 1. 4.7 台面弹性应为230mm260 mm。5. 12.2 活动式器材5. 12.2. 1 通则脚踏部位应有防滑措施,站立使用的单脚防滑面应不小于C3X104)mm2,按6.12. 2. 1检验,摩擦系数应不小于0.50运动幅度过大的器材应有限位装置。由于转动惯性可能对使用者或第三者造成伤害的器材应具有阻尼装置。5.12.2.2 自重式器材活动部件的下底面距地面的最小高度应为120mm。可能对使用者造成跌落、翻倒、碰撞或冲击伤害的,应设置防护装置。5. 12.2.3 摇摆式器材5. 12.2.3.

39、 1 具有往复运动形式的器材,如:荡椅、浪桥等,应符合下列要求:a) 站立、踩踏或座位的附近,应设置安全可靠的防护装置;b) 荡椅类器材的摆动件与两侧或周边固定件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600mm,座面与脚踏板之间应设置防护装置,座椅的净深度及靠背高度应不小于400mm; c) 荡椅、浪桥、悬浮踏桩等的摆动幅度应加以约束,且单侧摆动幅度应不大于45气5.12.2.3.2 秋千、荫椅、浪桥等柔性往复摆动形式的器材,其摆动轴心处应设置为轴承的刚性连接结构,且柔性构件与刚性摆杆的连结点至摆动轴心的长度应不小于100mmo 5.12.2.3.3 秋千等摆动幅度较大的器材,座板表面应采用软性材料,且座板应采用

40、防止使用者脱出的结构(如柔性结构),并应与安全使用寿命相匹配。5. 12.2.3.4 秋千的摆动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应不大于2600mm,其座板上表面距地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500mm,座板外缘距支承立柱内侧的距离应不小于6DOmm,中间部位元支撑立柱的多位秋千的相邻座板外缘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000mmo 5.12.2.3.5 漫步机摆动幅度应加以约束,且单侧摆动幅度应不大于650,踏板的主运动方向和易滑脱方向应设置高度不小于30mm、长度大于踏板周长2/3的防滑脱的凸台或护板,摆动部件下缘距地面或底面最小高度应不小于80mm,相邻运动的两踏板的间距应不小于100mmo 5. 12.2.3.6

41、漫步机类器材按6.12.2.2检验后,转轴和摆杆变形应不超过1/200,踏板变形应不超过1/20,且部件不应开裂。5. 12.2.3.7 烧挠板(杆)等杠杆类器材,使用者在器材上面,运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活动杆件底部距地面的距离应不小于230mm,应有前扶手,最大跌落高度1000mm,倾斜角度不大于200;使用者在器材下面的,其活动杆件底部距地面间的距离均应不小于1850mm。5. 12.2.3.8 晓晓板(杆)类等器材按6.12.2.4检验,单侧偏摆量不大于7%。5.12.2.3.9 按6.12.2.3检验,上肢牵引类器材活动把手(不含柔性部件)质量应不大于600go 27 GB 19272-

42、2011 5.12.2.3. 10 摇动器材按6.12. 2. 5检验,压缩支撑件变形应不超过5%且所有极限位置应能插入直径为12mm试棒。5. 12. 2. 3. 11 易碰撞第三者的运动部件应采取缓冲措施。5.12.2.4 转动式器材5. 12.2.4. 1 轴线垂直型的悬空转轮类器材,其转轮轴线距立柱内侧的距离应不小于600mm,中间部位元支撑立柱的多个运动位器材的相邻转轮轴心间距离应不小于1000mm。5. 12.2.4.2 滚筒、转盘类等快速转动形式的器材,应设置防止超速运转的阻尼装置。5.12.2.4.3 扭腰盘不应使用塑料材质。5.12.2.5 攀爬式器材攀爬式器材的使用宽度,单

43、人用应不小于1000mm,双人用应不小于1800mm。5.12.2.6 滑行式器材5. 12.2.6. 1 滑梯应符合下列要求:a) 起始区在滑行方向上应向下倾斜,且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不大于50,长度应大于350mm,起始区与滑行区过渡圆弧半径应大于100mmo起始区位于平台边缘时应设置高度不小于500 mm的侧面防护,见图230无平台滑梯的起始区应设置高度不小于700mm的侧面防护;注:与滑梯相连的平台可以作为起始区。28 b) 跌落高度大于1000mm滑梯,在起始区内的任意位置应设置栏杆,栏杆高度应在600mm 900 mm之间,见图23;单位为毫米图23起始区的侧面防护和栏杆的示例c) 滑

44、行区侧面防护截面在滑行方向上的任何变化应以半径大于50mm的圆弧过渡。滑行区侧面防护高度应符合表9的要求; GB 19272-2011 表9滑行区的侧面防护高度单位为毫米跌落高度侧面防护高度以图24)主二1200二三10012002500 二主500易进入:2000二三500d) 在滑行方向上,整体滑行医与水平面的夹角(螺旋滑梯的整体螺旋升角)应不大于400,任意局部滑行区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不大于6000任意相邻局部滑行区与水平面的夹角变化大于15。时应以半径大于450tnm的圆弧过渡。以圆弧过踵的相邻局部滑行区至少应有1000mm滑行长度,起始区与滑行区之间过技部分除外;e) 滑行区长度超过1

45、500mm的非孔道滑梯的滑行区宽度应小于700mm或大于950mm。螺旋型或弯曲滑梯的滑行区宽度应小于700mm(见图24);h一一侧面防护高度;w一一滑行区宽度。图24滑行区宽度和侧面防护高度单位为毫米f) 侧面防护为平面的滑梯,侧面与垂直方向倾斜角应不大于300。侧面防护为曲面的滑梯,滑行区任意截面的轮廓按6.12. 2. 6检验,L型试棒短臂应保持水平;g)多道滑梯的滑道隔离防护高度应大于100mm,滑道隔离防护应在滑行区全程范围内设置;h)滑出区的长度和高度应符合表10的要求F表10滑出区的长度和高度单位为毫米滑出区最小长度滑行区的长度滑出区末端的高度类型1a 类型lP王三1500 3

46、00 主三2001 500500 滑行区长度XO.3主三3507500 1500 a类型1:滑出方向碰撞区域长度大于或等于2000mm,滑出区与水平面夹角最大为100;b类型ll:滑出区方向碰撞区域长度大于或等于1000mm且小于2000mm,滑出区与水平面夹角最大为50。i) 滑行表面和两侧护板表面各结合处的高度差应不大于2mm,且采取措施消除间隙,以排除锋利、尖锐等异物插入的可能;29 GB 19272-2011 j) 螺旋型滑梯自由空间内允许设置中央支柱。开放式螺旋型滑梯自由空间高度应不小于1500 mm。多道滑梯自由空间可重叠。5. 12.2.6.2 空中悬垂类滑道应满足下列要求:一一

47、在不加载的情况下,坐姿滑道跌落高度应不大于2000mm,悬挂式滑道跌落高度应不大于1500 mm,见图25;单位为毫米/,. a) 坐姿滑道跌落高度b) 悬挂式滑道跌落高度图25悬垂类滑道图示应具有终端停止装置,停止装置应保证使用者逐渐减速直到停止;按6.12. 2. 7检验时,试验体的摆动角度应不大于45。下滑速度不大于7m/s。5. 12.3 残疾人器材附加要求器材用于残疾人使用时应符合GB24436的要求。6 试验方法6.1 试验条件6. 1. 1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常温、无振动、元腐蚀的环境中进行。6. 1. 2 器材的静负荷能力试验、整机稳定性试验、破坏性冲击试验、疲劳性能试验应

48、在器材正确使用状态或模拟使用状态下进行。6.1.3 应在散射的日光或明亮的灯光下进行检验。6.1.4 小于230mm的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按GB/T1804-2000中的m级规定,其余线性尺寸未注公差按GB/T1804-2000的V级规定,应选用满足检验准确度的量具测量。30 GB 19272-2011 6. 1. 5 试验载荷的允许误差为土5%。6. 1. 6 所有试验应在最不利的方式下进行。6.2 材料检验6.2. 1 阻燃性的检验6. 2. 1. 1 试验准备:从试验材料上取150mmX 150 mm试样1块,由重叠的直径为25mm的薄纤维织物组成的纤维层圆片(如z薄棉布),浓度为96%的酒精,容量为10mL的量筒或2.5mL的移液管。6.2. 1. 2 试验步骤:将重量为0.8g的重叠的纤维层圆片用2.5mL酒精均匀浸泡后放置在试样的中部,然后点燃并使其自然燃烧,当燃烧火焰和余辉熄灭后,测量在试样表面留下的燃烧斑块的直径大小(精确到1mm)。6.2. 1. 3 试验应在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