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5025-1993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7276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 5025-1993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DL 5025-1993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DL 5025-1993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DL 5025-1993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DL 5025-1993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Specif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Microwav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sDL 5025-93主编单位参加单位批准部门施行日期:电力工业部东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业部华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业部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3年9月1日DL 5025-93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行业标准的通知电办(1993)310号为了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统一技术标准,由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编制了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

2、术规程)(编号为DL 5025-93),经审查通过,现批准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随时函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1993年9月1日DL 5025-931总则1.0.1为了统一技术标准,保证电力系统微波通信工程满足电力系统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的要求,特制定本规程。1.0.2微波通信是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主要通信方式之一,是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1.0.3本规程规定了微波通信工程的设计标准,可保证建设电路的技术性能符合要求,为电网管理、电力调度、远方保护、安全自动装置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信

3、息传翰通道。1.0.4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容量为60话路及以上的模拟与容量为二次群及以上的数字微波通信干线工程设计。上述项目的扩建、改建工程和小型微波通信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1.0.5微波通信工程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注意节约用地,重视环境保护。1.0.6微波通信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满足维护使用要求。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1.0.7设计中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鉴定合格的产品不得在工程中采用。引进设备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有关规定p1.0.8新建或改建徽波通信电路的频率,需由建设或运行

4、管理单位按有关规定报请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1.0.9设计应以电力系统通信设计和通信规划设计为依据,对于通信方案、设备容量应以近期为主,并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10.10徽波通信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标准及部颁现行有关规程的规定。当本规程与国家标准矛盾时,应按国家标准执行。2微波通信电路设计技术要求2.1电路传输质,指标2.1.,容量大于60话路的模拟微波通信假设参考电路。2.1.1.1每个波道容量大于60话路的模拟微波通信假设参考电路,其长度为2 500 km,2.1.1.2该电路在每个传输方向上应包括3套音频调制解调器,6套基群调制解调器,9套超群调制解调器。2.1.1.3对于

5、每个传愉方向,该电路应分别包括9套微波调制解调器,这些调制解调器把电路分成9个等长的等质段。2.1.1.4每个波道容量大于60话路的模拟微波通信假设参考电路如图2.1.1所示。2.1.2每个波道具有60路以上话路容量的模拟微波通信。2 500 km假设参考电路,任一话路的相对零电平点的噪声功率,当考虑衰落时应符合下列要求。2.1.2.12.1.2.22.1.2.3任何月份的20%以上的时间,噪声计加权1 min平均功率7 500 pW,任何月份的0.1写以上的时间,噪声计加权1 min平均功率47 500 pW e任何月份的0.01%以上的时间,不加权噪声功率(5 ms积分时间)1 000 0

6、00 PW.DL 5025-932500 km肠刃刁洛小洛洲小小r.eo收信电平一2 dBr(-2一7. 5 dBr反射损耗:300-600 H:时12 dB;600-3 400 Hz时15 dB,PCM终端设备应具有2 W,E应避免或尽量减少等效地面反射系数较大,不利于电波传播的C型和D型地段。3.2余赚标准3.2门微波电路的每一个接力段,在考虑K值变化的时间范围内,电波射线和下方障碍物之间应有一DL 5025-93定的余隙值。对单一障碍物的接力段的余隙值宜满足表3. 2.1的要求。表32.1微波接力段余隙值rfK值份一障碍物类型一一一一之么二二。一;/3公仁说明刃型00. 6 F,K:等效

7、地球半径系数F,:第一费涅耳区半径Km.二:指仅0.1%时间内可以小于它的值等效地面反射系数不小于0. 7的光滑地面)0. 3 F, O. 6 F簇1. 38 F,其他O. 3 F,O. 6 F,多障碍物的接力段的余隙值宜按K=K二时,由障碍物引入的电波绕射损耗值不大于10 dB和K=4/3时,保证接收电平值不小于自由空间条件下接收电平值的要求。3.2.2在需要采用空间分集接收的接力段,主天线路径余隙应满足3.2.1规定。分集天线路径余隙应满足下列要求.3.2.2.1单一障碍物情况:1. K=4/3时,余隙不小于0. 6 Ft;2.在分集接收天线安装在主接收天线下方的情况下,K=K.时,障碍物

8、引入的绕射损耗不大于15 dBo3.2-2.2多障碍物的接力段,宜按K=K。时,由障碍物引人的电波绕射损耗不大于15 dB考虑。3.2.3微波通信电路接力段电波射线除满足下方余隙要求外,其余各侧的远区余隙值,必须不小于第一费涅耳区半径F,值。3.3线路的分支、转折和防越站千扰3.3.1在二频制多段微波通信电路中,出现在一段上的同波道干扰,应满足信号与干扰之比不小于系统的允许值。因此,线路的转折角或分支角的大小,由系统允许的背向和分支干扰与信号比值决定。3.3.2微波通信电路应成折线型,以减少越站干扰的影响。要求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时,在一个接力段上接收机输人端信号对越站干扰之比不小于65 d

9、B,3.4天线离度和分集间距3.4.1天线高度的确定应满足接力段余隙标准的要求。当斋要建立天线塔时,尤其是需要建立较高的天线塔时,还应综合考虑馈线损耗应满足技术要求以及天线塔的经济合理性和施工维护的方便。3.4.2天线高度的确定应能满足天线近场G-净空要求,如图3. 4. 2所示。3.4.3天线高度的确定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为高层建筑的发展留有适当余量,提出徽波通道保护要求。3.4.4确定天线高度时应尽可能控制电波射束反射点不要落人水面及等效地面反射系数较大的区域。3.4.5为使微波电路传播稳定,收发两端天线的海拔高度差宜尽量取大。3.4.6空间分集接收是克服电波衰落的有效措施之一,当电路站距

10、较长或通过电波传播不利的地区时,可采取空间分集接收措施。空间分集接收天线垂直间距和空间分集改善效果应通过计算确定。图3.4.2天线近场区净空要求示意图DL 5025-933.5频段选择极化IRE和电路计算3.5.1考虑。3.5.23.5.3频段的选择应根据电路传输容量和通信电路规划并结合已建微波电路的现状和当地条件综合射频波道的极化配置原则应是尽可能降低系统可能出现的射频于扰。在微波频段、设备制式、电路路由确定的条件下,应进行电路质量指标的计算,计算的电路质量指标宜优于实际电路质量指标的分配值。4微波站设计要求4.1站址4.4.1微波站址选择应统筹考虑微波路由上、下话路地点、传枪信息种类、传输

11、质量、系统发展的要求及技术经济等条件。4门.2微波站址选择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投资、节约维护费用、方便施工、便于维护运行。无人值守站还应考虑便于安全防护。4.1.3微波站址宜选在现有和规划中的发电厂、变电所和电力管理部门。4.1.4微波站应选在交通方便、靠近可靠电源、水源和居民区的地方。无人值守站也宜靠近道路和居民点。4.1.5微波站不应选在易受洪水威胁的地方。站址标高宜在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否则应有防护设施。4.1.6微波站应选在地形、地质适于建筑房屋、微波天线铁塔及修建道路的地方。对于山上站应避开地质有滑坡、断层、塌陷、危岩、滚石和溶洞等地带。对抗展有要求的地区,站址应尽量选在对

12、建筑物抗展有利的地段。4.1.7微波站不应选在矿山开采区;如选在有矿藏的地方,应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4.1.8微波站址选择应符合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政策,选站中应结合当地情况积极利用荒地、坡地、不占或少占农田。4.1.9林区选站要遵守林业部门的有关规定。选站过程中宜取得林业部门的配合,并取得协议。4.1.10微波站应避开经常有较大振动或强噪声的地方,应选在有安全环境的场所,不应选在易燃易爆、容易发生火灾和有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4.1门1微波站应选在环境卫生条件较好地方。不应选在生产过程中散发较多粉尘和有腐蚀性气体、有腐蚀性排放物的工业企业附近。4.1.12在机场附近选微波站时,站址距机场距离和

13、微波塔高度必须符合航空部门关子保护机场净空的规定。4.2水、电、路、联络电话4.2.1有人值守徽波站应有水源,其水量应满足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要求,水质标准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无人值守微波站在水源困难的地方不设供水系统.4.2.2微波站如果采用交流供电专用线供电,专用线上不准加挂其他供电负荷。处于发电厂、变电所内微波站的交流供电,由厂、所用电系统供给,处于调度所内微波站的交流供电,由调度所所用电供给。4.2.3微波站应有道路与公路网相连接,与公路网连接的道路按4级单行公路标准建设。对于地处山上修建公路甚为困难的微波站可从公路网修建乡村简易公路至山下、山下至山上之间可修建梯级

14、人行DL 5025-93小道。4.2.4有人值守微波站宜有1路对外联络电话。联络电话的联接点可设在附近邮电局或当地供电管理部门。无人值守微波站不设对外联络电话。4.3总平面布置4.3.14.3.24.3.34.3.44-3. 5铁门。4.3.64.3.7微波站内各建筑物的布置在满足生产、安全防火、卫生和施工等要求条件下,应力求紧凑。布置微波机房应考虑风向和朝向。微波站应修建道路及回车场地。对于设置油机发电机组的微波站,储油容器的设置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独立设置的微波站四周应设置围墙,围墙高度为2.2-2.5m。微波站的大门一般采用轻型在不影响电波传播的情况下微波站庭院内应适当考

15、虑绿化。微波天线塔与微波机室应尽量靠近。4.4机房建筑4.4.1微波站生产用房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无人值守微波站尽量减少生产用房,做到一房多用,生产用房一般分主要生产用房和辅助生产用房,划分如下。4.4.1.1主要生产用房包括:微波机室、值斑室、蓄电池室、调酸室、电源室、配电室、油机室、油库、仪表室。4.4-1.2辅助生产用房包括;材料室、维修室、值宿室、锅炉房、水泵房、备餐室、车库、厕所。无人值守微波站应有看守人员用房。4.4.2微波站生活用房的建设,应根据批准的人员编制,带眷比、所在地区住房标准确定。4.4.3徽波站主要生产用房的建筑型式宜为二层或单层建筑,耐火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4.4.

16、4微波机房建筑的设计地震烈度应符合下列规定。4.4.4门设在电力调度通信楼内的微波机房的设计烈度,按电力调度通信楼的设计规定执行。设在发电厂、变电所内微波机房的设计烈度,按发电厂、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执行。4.4-4.2其他徽波站的生产用房和铁塔的设计烈度,按当地基本烈度设计。处在六度区微波站的主要生产用房、微波铁塔应在构造上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杭震能力。4.4.5微波站生产用房通往室外的沟槽、孔洞在通过外墙处应密封处理。4.4.6微波机室与值班室之间,应设置观察窗。4.4.7微波站生产用房间的外门、窗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无人值守微波站的生产用房应少窗或无窗,并设通气孔。4.4.8当采用需要调酸的

17、铅酸蓄电池时,蓄电池室应设独立的机械排风设备,有可能与蓄电池室、贮酸室的室内空气接触的非耐酸材料必须采取防酸处理,室内设水池和地漏。当采用免维护蓄电池时,蓄电池室应考虑和其他生产用房合并。4.4.9无人值守徽波站的生产用房应考虑防火、防水、防尘、防潮、抗震和防外力破坏措施。4.4.10微波站中应设消防设施,一般可用砂箱和化学灭火装置,如附近已设消防管道,微波站内可设消防栓。微波机房内应设适于电气设备灭火的消防器材。无人值守微波站应设烟雾报替装置,并将信号送至中心站。4.4.11微波工作人员活动区的微波辐射平均功率密度应符合国家标准GB 10436-89K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见附录A)的规

18、定,否则,应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4.4.12微波站生产用房层高、荷载、地面、内表面、门窗、温度、湿度及照明等的技术要求应符合664DL 5025-93表4.4.12的规定。表4.4.12微波站生产用房技术要求项目通信设备机房电池室油机室辅助生产用房有人站无人站有人站无人站有人站无人站有人站无人站室内最小净高度(m)3.2-3.53.03.0-3.53.0-3.2地面荷载(又9. 80665火10Pa )450600-1 000设在底层一般要求地面材料地漆布、水磨石、 过氛乙烯耐酸地面材料水泥地面水泥地面门窗外开双扇门,宽度不小于1.4 m整个建筑仅一个密封外铁门、内门同有人站两道外开双扇门,宽

19、度不小一于1.4 m一同机房同机房同机房单扇门双层玻璃窗少窗或无窗良好防尘少窗或无窗较多的开启窗无窗一般窗 少窗或无窗室内表面处理水泥石灰砂浆粉白,表面刷浅色油漆或贴壁纸水泥石灰砂浆粉白,表面刷浅色防酸漆1.5 m以下水泥砂浆粉l. 5 m以上水泥石灰砂浆粉白.表面刷白水泥石灰砂浆粉白,表面刷白温度(10355-355-355-355-35相对湿度80%以下80%以下80%以下80%以下照明 按发电厂、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执行 按发电厂、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执行 按发电厂、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执行 按发电厂、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执行空调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必须强制通风 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强

20、制通风一般不设空调注:当采用非铅酸蓄电池时,见4.4.8条规定。4.5供电系统4. 5.1微波站的供电系统分交流供电与直流供电。交流供电主要包括照明、空调、采暖、通风、测试仪表、塔灯和按有关部门要求装设的围墙电网及生活用电等。直流供电主要供给通信设备和事故照明。4.5.2交直流供电设备要求稳定、可靠、维护方便、操作安全。4.5.3直流供电采用浮充供电方式。直流供电系统的标称电压为一48 V或一24 V,纹波电压不大于2. 4 mV,4.5.4当交流电源中断时,由蓄电他组单独供电的时间应不小于下列值:4.5.4.1设于发电厂内的微波站:1 he4.5-4.2设于220 kV及以上变电所、开关站内

21、的微波站:3 ho4.5-4.3对交流供电线路停电频繁或连续停电经常超过8h地区的微波站:8h,同时还应配备油机发电机组或太阳能电池。油机发电机组一般配置1台,其容量应满足通信用电、照明用电、蓄电池室通风机用电和其他必须保证的用电。66.5DL 5025-934.5.5无人值守微波站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当地电源构成稳定可靠的直流供电系统,并应满足下述要求:4.5.5.1当采用交流市电、油机发电机组整流和蓄电池组并联供电方式时,由蓄电池组单独供电时间应不小于8 h,4.5-5.2当采用交流市电、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组供电方式时,由蓄电池组单独供电时间不得小于48 h,4.5.5.3当采用太阳能电池和蓄

22、电池组并联浮充供电方式时,由蓄电池组单独供电时间应考虑微波站所在地区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的影响。4.5.6无人值守微波站的直流供电系统不宜设尾电池,备用油机发电机组应具有自启动、自保护、自动切换功能。4.6微波天缓塔、天线、彼线4.6.1微波天线塔的位置和高度除须满足电路设计对天线位置和高度要求外,且应符合航空部门的有关规定,并应按有关规定设置标志信号。4.6.2为利于天线、馈线的施工、安装、调测和维护,微波天线塔宜设爬梯和维护平台。4.6.3微波天线塔在最大外力作用下,微波天线射束的轴线偏离通信方向应不大于天线的半功率角。最大外力按离地面10M高130年一遇10 min平均最大风荷载计算。4

23、.6.4微波天线的安装位置应避免天线近场四周有对电波反射引起干扰的建筑物和考虑尽量缩短馈线长度及减少转弯等要求。4.6.5微波天线的安装位置和高度应考虑避免微波辐射对人体的有害影响。天线前方如有居民区时,在居民区处微波辐射最大功率密度不宜超过5. 0 uW/cm,4.6.6射频电缆和波导馈线必须固定。相邻两个固定点的距离,垂直敷设时宜为2-3 m,水平敷设时宜为1-2 m,对于椭圆软波导垂直或泳平敷设均宜为1-2 m,4.6.7射频电缆和椭回软波导馈线转弯处应符合产品的曲率半径要求。46.8采用充气波导馈线的微波站应配置自动充气机,充人波导馈线内的空气应干燥且不腐蚀波导。4.7设备布t4.7.

24、14.7.2机房内设备布置应考虑维护方便、操作安全、便于施工、节省安装材料和费用,且整齐美观。微波站视设备多少可设电源室或不设电源室,设电源室时,交、直流配电屏和整流器单独设在电源室;不设电源室时,交、直流配电屏和整流器可安装在微波机室。4.7.3微波机室设备的布置可按一字型. t字型、n字型或队列式布置。4.7.4电源室的设备布置一般为一字型或r字型。4.7.5微波机室需要背面维护的通信设备布置的维护间隔应符合下列要求。4.7.5.1机背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 m,4.7-5.2机背与机背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 2 m,4.7.5.3机面与机背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 8 m,4.7.

25、5.4机面与机面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2 m.4.7.5.5机侧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0. 8 m,4.7.5.6机面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 8 m,4.7-5.7机列侧与机列侧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0. 8 m o4.7.6电源室设备布置的维护间隔应符合下列要求。4.7.6.1交、直流配电屏,整流器的正面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 5 m,4.7.6.2交、直流配电屏,整流器的侧面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0. 8 m ,DL 5025-934.7-6.3交、直流配电屏,整流器的背面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 m,4.7.6.4交、直流配电屏,整流器与暖气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8m,4

26、.7.7蓄电池室设备的布置应便于运行人员维护、通行,维护间隔应符合下列要求。4.7.7.1蓄电池组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lm,4.7.7.2双列布置的蓄电池组,两列电池的列间净宽不小于0. 15 r n,4.7-7.3双列布置的蓄电池组侧面与墙中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 m,4.7.7.4单列布置的蓄电池组侧面与墙中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lm,4.7.7.5蓄电池组的一端靠近电池室出人口时,留有走道的净宽不小于lm4.7.7.6蓄电池组与暖气散热片之间的净宽不小于0. 75 m,4.7.8油机室通常装设油机发电机组、油机配电屏,油机室设备的布置间隔应符合下列要求47.8.1油机发电机组周围的维护工作走道

27、净宽不小于1 m,4.7-8.2油机发电机组操作面与墙之间的净宽不小于1.5 m,4.7.8.3如设2台油机发电机组时,2台机组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机组宽度的2倍。4.7.9无人值守站和机背无维护要求的微波站的通信设备机房的机列间维护间隔可适当减少4.7.10对设于地展区微波站的通信设备和设施,在布置和安装上应采取抗震措施。4.8照明4.8.1微波站照明宜分设正常照明和事故照明2个系统。4.8.2微波机房、油机房、电源室、蓄电池室宜设事故照明。设在发电厂、变电所内的微波站的事故照明宜取自厂、所内的事故照明电源。独立微波站的事故照明可由通信蓄电池供电。与微波机房分开的油机房的事故照明可由油机起动

28、蓄电池供给口4.8.3微波机房和电源室照明可采用荧光灯和白炽灯混合照明,正常照明光源宜采用荧光灯。事故照明光源宜采用白炽灯。4.8.4油机房及蓄电池室和调酸室的照明应采用防爆安全灯,灯位布置应考虑维修方便。室内严禁安装电气开关、插座、熔丝等。4.8.5微波塔上是否安装标志信号照明,应符合航空部门有关规定。4.8.6照明设计的其他要求应符合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4.9防雷和接地4.9.1微波天线宜有防直击雷的保护措施。避雷针可固定在微波塔上,微波塔的金属结构也可作为接闪器。微波塔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5n,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有条件的地区,不宜超过1几。接地体应围绕塔基做成闭合环形,高土

29、壤电阻率地区可按4.9.8执行。微彼塔上的照明灯电源线,应采用金属外皮电缆,或将导线穿人金属管。金属外皮或金属管至少应在上下两端与塔身相连,并应水平直埋人地中,埋人的长度宜在lo m以上才允许引人机房或引至配电装置和配电变压器。4.9.2微波塔的栈桥以及外楼梯构件的主筋必须与微波机房的接地装置可靠连接,金属连接点均要有2点以上。微波塔与其他建筑物间的空气中净距离应不小于5 m,4.9.3微波机房应采取下列保护措施:4.9.3.1波导管或同轴电缆的金属外皮,必须在上下两端与塔身金属结构电气连接,并应在引人机房前的进口处与接地体再连接一次;在多雷区且馈线较长时宜在中间加一个与塔身连接点,并在机房(

30、包括与值班室合并的机房)内与接地网电气连接。667DL 5025-934.9.3.2机房应有防直击雷的保护措施。沿房顶四周应敷设闭合均压带。在机房外,应围绕机房敷设水平闭合接地带。在机房内,应围绕机房敷设环形接地母线。机房内各种电缆的金属外皮、设备的金属外壳和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各种金属管道、金属门窗框等建筑物金属结构、金属进风道、走线架、滤波器架等以及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均应以最短距离与环形接地母线连接。环形接地母线与外部闭合接地带和房顶闭合均压带间,至少应用4个对称布置的连接线互相连接,相邻连接线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8 m,在机器集中处或重要设施如波导管、水管等人机房处,可适当调整连接线的位置

31、,或增加连接线,使上述设施以最短的距离与连接线连接。对于塔楼合一的微波站,大楼及微波机房接地引下线可利用建筑物主体钢筋,钢筋自身上、下连接点应采用搭接焊,且其上端应与房顶均压带,下端应与接地装置、中间应与各层均压网、环形接地母线焊接成电气上连通的法拉第笼式接地系统。4.9-3.3机房的接地网与微波塔的接地网间,至少应有2根接地带连接。4.9-3.4机房内的电力线、通信线应有金属外皮或金属屏蔽层,或敷设在金属管内。由机房引出引人的电力线、通信线其金属外皮或穿人的金属管在屋外水平埋人地中的长度,不应少于lo m,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埋人地中的长度宜适当增加。由机房引到附近建筑物内的金属管道,在机房外

32、埋人地中的长度应在lo m以上。如不能直埋地中,至少应在金属管道屋外部分沿长度均匀分布在两处接地,每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n,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每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n,但宜适当增加接地的处数。4.9.4对微波站供电的变压器,高低压侧应装设避雷器。在多雷的山区,还宜根据运行经验,适当加强防雷措施。如引入交流电源的线路为架空线路,且在其上转接为电缆的架空线路终端杆距变压器较远时,也宜在该杆上装设一组避雷器,其接地线应与电缆金属外皮相连并引下接地。如引人引出的通信线为架空线,应将其转接为电缆的前面至少3基杆塔的横担(或绝缘子脚)引下接地.引出、引人机房内的电力线、通信线,应在机房内装设防雷装置

33、,通信线的不运行线对,应在终端配线架上接地。4.9.5御波机房宜采取防雷电电磁干扰的保护措施。可在机房顶部、地面及四面墙壁上装设屏蔽网,并将屏蔽网与机房内环形接地母线可靠连接。4.9.6微波机房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应共用一个接地装置。4.9.7微波站的生产用房与辅助生产用房分开时,宜合用一个接地装置,倘若距离过远或在地形上使用一个接地装置有困难时,也可各自分别设置接地装置。4.9.8微波站机房和其他生产用房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5 12,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如高山上或岩石地区的微波站)接地电阻不易达到要求值,其接地系统除应按4.9.3做成等电位体外,如地形、地质条件许可,宜适当扩

34、大均压接地网,在微波塔附近增设水平均压带或垂直接地体及采用降阻剂等措施,尽可能降低接地电阻,其阻值不宜大于10 Q,4.9.9处于发电厂和变电所之内的微波站的接地装置与厂、所内的总接地网之间至少应有2根接地带可靠焊接。如果微波站距发电厂和变电所较远,可设单独的接地装置,微波站与厂、所之间的电力线、通信线以及金属管道,应采取隔离措施。4.9.10接地装置的其他条款应符合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部分。4.10无人值守徽波站4.10.1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环境条件差,运行维护困难的微波站,宜以建设无人值守站为主。4.10.2无人值守微波站的设计和建设应统筹考虑设备的选型、电源系统的配置和机房的设

35、计等,以保证整条微波电路的可靠性。668DL 5025-93附录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作业场所徽波辐射卫生标准Gs 10436-89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及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接触微波辐射的各类作业,不包括居民所受环境辐射及接受微波诊断或治疗的辐射。1名词术语1.1微波微波是指频率为300 MHz(兆赫)-300 GHz,相应波长为1 m-l mm范围内的电磁波。1.2脉冲波与连续波以脉冲调制的微波简称为脉冲波,不用脉冲调制的连续振荡的微波简称连续波。1.3固定辐射与非固定辐射雷达天线辐射,应区分为固定辐射与非固定辐射。固定辐射是指固定天线波速)的辐射,或运转天线,其被测位所

36、受辐射时间(to)与天线运行一周时间(T)之比大于。.1的辐射(即to/To. 1)。此外的to是指被测位所受辐射大于或等于主波束最大平均功率密度50%强度时的时间,非固定辐射是指运转天线的to/T-0. 6 F,,即大部分时间内,主天线和分集天线均处于良好接收状态,两者接收场强均不低于自由空间场强。K=Km二时,不论单一障碍物情况还是多障碍物情况,路径余隙应满足障碍物引人的绕射损耗不超过15 dB.K=二时,分集路径余隙不作限制性规定,因为分集天线的设置是建立在两接收天线场强有一定的DL 5025-93不相关性的基础上。即在允许的时间百分率以外,两个信号不同时发生深衰落。倘若分集天线置主天线

37、上方,只要主天线满足表3.2.1规定,分集天线路径余隙满足K=4/3时,其接收信号电平不低于自由空间下接收电平即可。3.2.3微波接力通信电路的余隙值不但在电波射束下方有要求,而且对于电波射束四周都有要求。但是大气对电波的折射主要发生在垂直高度方向,其他方向的折射可以忽略,因此对于电波射束下方的余隙值有比较严格的要求C3.2.1及3.2.2规定),而对于射束的其他方向的余隙值要求仅需保证能量的有效传输即可,不需考虑电波在这些方向上的折射。一般来说只要保证有0.6F:余隙值就够了,但考虑到留有一定的余地,并且尽可能使接收电平值高一点,故在这条中规定除电波射束下方以外的其余各侧的远区余隙值必须不小

38、于第一费涅耳区半径F,值。3.3.1在微波通信电路中,收信天线的背向接收带来的干扰,是决定线路转折角的主要因素,这种干扰与有用信号传播路径不同,在信号不衰落时影响可能忽略不计,在信号衰落而干扰不衰落的时刻对电路性能影响显著,称为短时间干扰。当线路分支时,分支线路频率与干线频率相同时,会引人分支干扰,对于模拟制微波和34 Mb/s以下的中,小容量数字微波允许的背向和分支干扰与信号比值约为56 dB。当信号干扰比值满足不了要求时,则需要采用不同极化或更换不同频率的波道设备,甚至更换频段来满足要求。3.3.2越站干扰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应当忽略不计,这种干扰也是与信号传播路径不同的干扰,因此要求徽波通

39、信电路成折线型增加偏轴角,以提高天线方向性去祸度。要求信号对越站干扰之比不小于65 dB,是保证电路有42 dB衰落储备为基础的,42 dB衰落储备要求不衰落时信号干扰比为65 dB,在深衰落时亦满足信号干扰比23 dBe3.4.,天线高度的确定必须满足接力段余隙要求,对于需要立天线塔时.特别要立高塔时,则应综合考虑技术上的要求和经济上的因素。天线塔甚高,馈线长且其损耗大,天线塔过高,造价就高,且施工维护亦不方便。3.4.2图3.4.2所示天线近场保护区内不应有障碍物。天线应有起始离地高度要求,在开阔平地上,03.2 m天线中心离地不应低于13. 2 m,3.4.4在光滑球地面上的接力段,在一

40、定条件下,利用调整天线高度的方法,来避开接力段跨越的小范围的水面或等效地面反射系数较大的区域,以减弱地面反射对电波传播的不良影响。3.4.5微波通信电路设计中任一个接力段内收发两端天线海拔高度差越大,当气象条件变化时,引起线路余隙变化就越小,对接收电平的影响也小。气象条件变化,即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变化,所引起的线路余隙变化表示为4于T=d,dz2KzaAK式中:dd,分别为反射点距收发两端的距离;a为地球半径;AK为气象条件变化时,等效地球半径系数对应的变化值。从上式可见,dd:均为d/2时,OH最大,所以,对于同样的K值,在靠近收发两端的余隙变化比在路径中点的余隙变化要小。4微波站设计要求4

41、门1-4.1-11微波站站址选择总的要求应是符合上下话路地点,传翰信息种类,保证传翰质量,照顾系统发展要求。微波通信设计和建设的根本原则是:确保通信质量,节约建设投资,便于运行管理。微波站站址尽量选在电力管理部门、发电厂、变电所,这样既可减少生活设施建设费用,又方便微波通信人员的生活管理,更重要的是容易取得可靠电源,可靠电源正是微波电路畅通的基本保证。微波站选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水源和居民区的地方,是选站不可少的条件。交通方便,靠近电源、DL 5025-93水源,不但节约建设资金,又给电路安全稳定运行和运行管理创造条件;靠近居民区也是非常重要的,居民区有商店、学校、医疗卫生机关,对于运行维护

42、人员及家属、子女的生活、就医、就学方便。对于无人值守微波站也应尽可能靠近公路和村镇这一原则要贯彻执行。靠近公路无疑会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电路运行率,靠近村镇便于对无人值守站的巡回检查和安全保卫,对电路安全运行有利。关于微波站址标高宜在50年一遇的高水位之上,否则应有防护设施。这一段是参照变电所设计规程关于35 kV变电所所址选择一节确定的。考虑到站址在50年一遇的高水位之上是从站址选择难易程度和经济原则出发的,采用在50年一遇的高水位之上的标准在微波站选站上比较容易作到,且建站也比较经济,如采用站址标高在百年一遇高水位之上建站,站址选择就比较困难;如站址标高达不到百年一遇高水位之上,采取防护

43、设施所需费用也将很高,在经济上将是不合理的.微波站要建筑在安全、稳定、可靠的基础上,要保证各项设施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微波站周围应有一个安全、安静、卫生条件较好的环境,同时也要避免与其他通信系统间的相互干扰。4.2.1有生产、生活用水的水源是选择站址和建站的重要条件之一,选站时应特别注意,水质标准可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4.2.2与电力系统徽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的5.4.1相同,目前微波站多采用10 kV电压等级配电线供电,配电线由附近变电所引来,供电距离不等。如微波站附近无10 kV电压等级配电线,也可引人35 kV或60 kV专线至站内,线路长度以不超过1

44、0 km为宜。4.2.3为了建站运枪材料和维护管理的需要,从公路网修建道路至微波站是必要的,对位于高山之上的无人值守微波站有时修建道路甚为困难,可考虑从公路网修建简易公路到山下,山下至山上之间可修建人行小道。4.2.4为了徽波电路的维护管理和生活、安全保卫的需要,微波站宜有一路联络电话与邮电通信网接通,从已建微波站的实际情况看,绝大部分微波站有一路或二路联络电话接到乡(镇)邮电局,其中也有接至供电局(所)或当地较大企业中的。无人值守站可利用站间公务联络通信,与有人站通话。4.3.1-4.3.5主要从便利维护、设备运行安全,机房自然条件好和节约用地等方面考虑。4.3.6绿化能美化环境减少尘埃,可

45、改善通信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条件,增加设备寿命,促进运行人员身体健康。4.3.7天线塔与微波机室靠近,可缩短馈线有利传拾,节约资金。4.4-12是根据邮电部的标准制定。电池室的工艺是针对采用需要调酸的铅酸蓄电池时制定的。4.6.2维护平台仅供施工和维护人员调测天馈线的方便设置,不作为装置天线用。4.6.5根据国外一些国家规定,对非维护人员和居民允许承受的最大功率密度是微波职业人员允许承受标准的1/10,国家标准规定作业人员操作位容许微波辐射的平均功率密度为50 Fw/cmz。所以居民区允许的微波辐射平均功率密度暂定为5. 0 Few/cm,.有关分析表明,只要居民区不位于天线近场保护区内和满足电路

46、余隙标准,则不会超过辐射标准。4.9.1基本上为原水利电力部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第八章内容,并作了一定的增补。上述条款主要指设于厂、所内的微波站,经过多年运行实践证明基本上保证安全。近年来一些微波站采用了一种半导体消雷器,运行情况表明,既有采用了半导体消雷器后徽波站减少了雷害事故的反映,也有半导体消雷器在雷击时发生自身损坏和引起徽波站设备损坏的事例。微波机房防雷保护示意图见图4.9.14.9-3.4当在发电厂或变电所内主控制楼与微波机房为合一建筑物时,在主控制楼内的控制电缆和电力电缆数量相当多,要与微波机房内的电力线同样处理有困难,因此要求控制电缆和电力电缆一定要采DL 5025-9

47、3用屏蔽电缆,且屏蔽层要采取多点接地。至少要有3点的接地措施。与总搜地网相连与总钱地网相连图4.9.1微波机房防雷保护示意注:站内所有金属的框架(包括建筑)结构,进风道走线架、墙式安装盒等均应就近与接地母线相连.图中未表示。4.9.4门微波站交流电源为架空线引人时,在终端杆处应更换为屏蔽电缆并水平直埋lo m以上进人机房,屏蔽层两端应接地,无屏蔽电缆进机房前要穿铁管地埋lo m以上,铁管两端与地网焊接。并且在终端处应装设低压避雷器,避雷器应装设在电缆头附近,其接地端应和电缆金属外皮相连,其底座与就近微波站的接地网可连接,接地处应设集中接地极加强散流。4.9-4.2本条为防止雷电波沿架空通信线侵

48、人,或在微波站遭受雷击地电位升高时与架空线造成电位差。4.9.5除个别的微波塔与微波机房由于地形关系距离较远以外,在一般情况下徽波塔与徽波机房之间距离很近,雷击时,通过微波塔瞬闪的雷电流会在周围空间形成剧变的电磁场,因而在附近的设备上有可能产生电磁干扰。因此微波机房虽然可以受到避雷针的保护而不受直接雷击,但设计上仍要考虑防电磁干扰的措施。比如在机房天棚、地面及四面墙壁装设防电磁干扰的屏蔽网。关于防电磁干扰,我国目前尚缺乏雷电干扰防护措施的专门规定。用的屏蔽网格尺寸也各不相同,这方面要经过科研测试及运行经验的积累,现将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提供如下。中南电力设计院在某工程中设计的天井式微波通信楼,屏蔽

49、网格采用30 mmX 30 mm;东北电力设计院设计的海城变电所,屏蔽网格为100 mm X100 mm;能源部兴建的总调大楼徽波机房屏蔽网格为15 MMX15 mm;华东电力设计院在某工程中设计的微波机房屏蔽网格为500 mm X 500 mm;华北电力设计院除按照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设计外,在北京一神头段几个微波站例如太平沱徽波站把建筑物内的钢筋全部焊接,没有另外加屏蔽网格。此外,网格的尺寸与屏蔽条的材料有关,屏蔽网尺寸有待试验研究及运行经验的积累来确定。为减少外界雷电电磁干扰,在雷电日少的地区,可把建筑物内的钢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金属门窗等金属结构相互焊接形成法拉第笼式的等电位体。4.9.6微波站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防雷接地3种接地应成为1个接地系统。有个别单位反映希望把防雷接地与其他2种接地分开。但在设计布置上和施工中要分开进行接地,尤其是在室内,困难很大,而且3者分开接地在技术上也是不合理的。当防雷接地装置接受雷电流时,地网电位升高,与工作接地或保护接地之间形成高的电位差,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微波站接地示意图见图4.9.6,4.9.7微波站的主要生产用房有;微波机室、控制室、蓄电池室、贮酸室、电源室、配电室、油机室、油库、DL 5025-93仪表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DL电力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