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352-2005(条文说明)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条文说明).pdf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72866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352-2005(条文说明)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条文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GB 50352-2005(条文说明)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条文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GB 50352-2005(条文说明)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条文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GB 50352-2005(条文说明)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条文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GB 50352-2005(条文说明)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条文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条文说明目次1总贝u. . . . . 56 2 术语.58 3 基本规定3.1 民用建筑分类3.2设计使用年限.3.3 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61 3.4建筑与环境的关系.61 3.5 建筑元障碍设施613.6停车空间613.7 无标定人数的建筑.62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63 4.1 建筑基地.63 4.2建筑突出物.664.3 建筑高度控制.67 4.4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地率.675 场地设计5.1 建筑布局.69 5.2 道路. 69 5.3竖向 70 5.4 绿化 70 5.5 工程管线布置706建筑物设计

2、.72 6.1 平面布置726.2 层高和室内净高726.3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73 54 6.4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73 6.5 厕所、盟洗室和浴室 75 6.6 台阶、坡道和栏杆.766.7 楼梯 78 6.8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806.10 门窗816.11 建筑幕墙.82 6.12 楼地面826.13 屋面和吊顶. 83 6.14管道井、烟道、通风道和垃圾管道836.15 室内外装修 84 7 室内环境.85 7.1 采光 85 7.2通风 86 7.3保温 88 7.4 防热. 88 7.5 隔声.90 8 建筑设备918.1 给水和排水.91 8.2 暖通和空调928

3、.3 建筑电气.93 55 1总则1.0.1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00年至二00一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建标21J87号文的通知,对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进行修订。JGJ 37-87条文,提示路69 边设停车位及转弯半径等要求。5.2.3提示基地内道路的设置应符合防火规范、城规规范等要求,一些大城市在大型基地内有设高架通路的,为此提示设置高架通路的一般要求。5.2.4地下车库也是大型基地规划停车的一种思路,为此提示地下车库设置要求;并应符合现行的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的规定。5.3竖向5.3.1 第1-4款道路坡度的确定系根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

4、-99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 93 09年局部修订)有关纵坡和横坡坡度的限制,山区和丘陵地区有特殊要求,也应符合上述规范的要求。第5款元障碍人行道路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 21有关规定。5.4绿化5.4.1 第1款绿地面积指标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 93 (22年局部修订)等规范中有所规定,各地也有所规定。第4款古树是指树龄l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树种珍贵、稀有或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5.5 工程管线布置由于现代民用建筑的设施愈加复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区别亦愈加模糊,此次修编将原管线一词改为工程管线,明确本标准所规定的

5、管线均为与工程设计有关的工程管线。5.5.1 工程管线的地下敷设有利于环境的美观及空间的合理利用,井使地面上车辆、行人的活动及工程管线自身得以安全保。证作为应首先考虑的敷设方式在此次修编中增加并首条列出。70 有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差等原因,工程管线不得不在地上架空敷设,设计上要解决工程管线的架空敷设对交通、人员、建筑物及景观带来的安全及其他问题。同样工程管线在地上设置的设施,如:变配电设施、燃气调压设施、室外消火栓等不仅要满足相关专业规范或标准的规定,在总图、建筑专业设计上也要解决这些地上设施可能对交通、人员、建筑物及景观带来的安全及其他问题。5.5.2此条亦是新增的原则性条款,以确保工程管线

6、在平面位置和竖向高程系统的一致,避免与市政管网互不衔接的情况。5.5.3综合管沟敷设工程管线的方式,对人们日常出行、生活干扰较少,优点明显。为保证综合管沟内的各工程管线正常运行,应将互有干扰的工程管线分设于综合管沟的不同小室内。5.5.7此条款的修编除保留原标准中工程管线之间的水平、垂直净距及埋深要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的说法外,另根据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的有关条款,增加了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及绿化树种的水平净距的规定。5.5.9 工程管线检查井井盖的丢失,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故此次修编特别增加此条,要求井盖宜能锁闭,以防井盖的丢失造成行人伤亡或车辆损毁。71 6建

7、筑物设计6.1平面布置6.1.2标准化、模数化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条基本原则,针对目前在设计中的随意性和忽视建筑基本原理的倾向,特提出在平面布置中柱网、开间、进深等定位轴线尺寸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 2的规定。6.1.4建筑的使用寿命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设计时很难预料今后的变化,为了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和节约资源,在设计中强调平面布置的灵活性和弹性,为今后的改扩建提供条件。6.1.5我国是多震区国家,对地震区建筑平面布置的特殊性提出了要求。6.2 层高和室内净高6.2.1新增条文。鉴于各类性质建筑的层高按使用要求有较大的不同,具体到每个建筑也存在差异性,所以不宜作统一的规定,应结合

8、具体项目的使用功能、工艺要求并符合有关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6.2.2 基本保留了原规范第4.1.1条中第一款的内容。本条款对室内净高计算方法作出规定。除一般规定外,对楼板或屋盖的下悬构件(如密肋板、薄壳模楼板、和架、网架以及通风管道等)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规定应按楼地面至构件下缘(肋底、下弦或管底等)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6.2.3 基本保留了原规范第4.1.1条中第二款的内容。建筑物各类用房的室内净高按使用要求有较大的不同,不宜作统一的规定,应符合有关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地下室、辅助用房、走道等空间带有共同性,规定最低处不应小于2m的净高是考虑到人72 体站立和通行必要的高度和一定的视距。国内

9、外规范一般按此规定。6.3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地下室、半地下室已作为重要的使用空间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本节根据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在原条文的基础上,针对地下空间的使用功能、防水、防火三方面对原条文进行了补充。6.3.1 本条为新增条文。地下空间往往是综合开发利用,本款强调了各功能之间的协调性。为了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为各类地下空间的连接提供条件。由于在地下缺乏明确的参照系和人对地下空间的恐惧,特别强调地下空间布置应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充分考虑其对人的心理影响。6.3.2本条为新增条文。由于地下室、半地下室在防火疏散和自然采光通风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结合工程实践,从安全、卫生角度对地下

10、空间的使用进行一些限定是十分必要的。6.3.3 本条是对原规范第4.6.2条第二款的修订。鉴于新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已对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水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此不再作详细的规定。保留了原条文中的两款,仅对个别文字进行了修改。6.3.4本条为新增条文。为了强调地下室、半地下室防火设计的特殊性,特增此条06.4 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6.4.1 设备层的净高应根据设备和管线敷设高度及安装检修需要来确定,不宜作统一规定。设备层内各种机械设备和管线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或跑、冒、滴、漏等现象会增加室内的温湿度,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使用,也不利于操作和维修人员正常工作。因此规定设备层

11、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当设于地下室又无机械通风装置时,应在外墙设出风口或通风道,其面积应满足送、排风量计算的要求。73 当上部建筑管线转换至下部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间时,为防止漏、滴和隔声,以及方便检修宜在上下部之间设置设备层。对高层民用建筑或裙房中设置锅炉房、变压器、柴油发电机房等设备用房,无论对其设置层数、位置、安全出口以及管道穿过隔墙、防火墙和楼板等在防火规范中分别都有规定,本条作原则性提示06.4.2建筑高度超过1m的高层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而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 545-95中6.1.13条已规定超过1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北京、上海巳建1m以上的高层住宅也已有设置了避难

12、层(间)的。依据为超过1m以上的高层住宅(包括单元式或长廊式),要将人员在尽短的时间里疏散到室外,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加拿大有关研究部门提出以下数据,使用一座宽1.lOm的楼梯,将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到室外,所用时间见表1。表1不同层鼓、人敬的高层建筑,使用楼梯疏散需要的时间建筑层数疏散时间(rnin) 每层240人每层120人每层人50 131 66 33 40 105 52 26 30 78 39 20 20 51 25 13 10 38 19 9 除18层及18层以下的塔式高层住宅和单元式高层住宅以外的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都不会少于两座,即便是剪刀楼梯的塔式高层建筑,其疏散楼

13、梯也是两个。从表1中数字可以看出,疏散时间可以减少1120即使这样,当层数在30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时,要将人员在尽短的时间疏散同样是有困难的。故本条规定建筑高度超过lm的超高层民用建筑,均应设置避难层(间)。74 6.5 厕所、盟洗室和浴室6.5.1本条是对建筑物的公用厕所、盟洗室、浴室及住宅卫生间作出的规定。卫生用房的地面防水层,因施工质量差而发生漏水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规定对于保证其使用功能和卫生条件是必要的。跃层住宅中允许将卫生间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上层。这类用房在设计上要求满足这些规定,以改变设计上对其处理不善或过于简陋的局面,如加强通风换气防止污气逸散、楼地面严密防水

14、、防渗漏等基本要求。第2款卫生设备的配置因各类建筑使用性质不同,本条不作统规定,应按单项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公用厕所男女厕位根据女性上厕所时间长的特点,应适当增加女厕的蹲(坐)位数和建筑面积,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比例以1:1-2:3为宜,商业区以2:3为宜。第6款在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情况下,可以不设高差或地漏。6.5.2本条规定了厕所和浴室隔间的低限尺寸,关于浴厕隔间的平面尺寸,在各地设计实践和标准设计中,一般厕所隔间为O.9mx 1.20(1.40)m,淋浴隔间为1.(1.10)mx 1.20m。根据选用和建立通用产品标准的原则,表6.5.2规定了隔间平面尺寸,考虑了人的使用空间

15、及卫生设备的安装、维护。本条同时增加了医院患者专用厕所隔间和无障碍专用厕所与浴室隔间平面尺寸。表中隔间尺寸以中.中尺寸计(轻质薄板),如采用较厚砌筑材料,尺寸应适当加大。6.5.3卫生设备间距规定依据以下几个尺度:供一个人通过的宽度为O.55m;供一个人洗脸左右所需尺寸为O.70m,前后所需尺寸(离盆边)为O.55m;供一个人捧一只洗脸盆将两肘收紧所需尺寸为O.70m;隔间小门为O.m宽;各款规定依据如下:1 考虑靠侧墙的洗脸盆旁留有下水管位置或靠墙活动无障碍距离;2 弯腰洗脸左右尺寸所需:75 3 人弯腰洗脸,人捧洗脸盆通过所需;4 二人弯腰洗脸,一人捧洗脸盆通过所需;7 门内开时两人可同时

16、通过;门外开时,边开门另一人通过,或两边门同时外开,均留有安全间隙;双侧内开门隔间在4.20m开间中能布置,外开门在3.90m开间中能布置;8此外沿指小便器的外边缘或小便槽踏步的外边缘。内开门时两人可同时通过,均能在3.m开间中布置。6.6 台阶、坡道和栏杆6.6.1 室内台阶步数不应少于2级,从安全考虑应设2级以上,但目前在住宅或公共建筑大空间中营造相对独立空间升一级或降一级的情况很常见,应采取一些注意安全的措施。台阶高度超过0.70m(约4-5级,4xO.15=0.60m)且侧面临空时,人易跌伤,故需采取防护措施。6.6.3 第2款阳台、外廊等临空处栏杆高度应超过人体重心高度,才能避免人体

17、靠近栏杆时因童心外移而坠落。据有关单位1980年对我国14个省人体测量结果:我国男子平均身高为1656.03阳,换算成人体直立状态下的重心高度是994mm,穿鞋子后的重心高度为994+ 20 = 1014阻,因此在国标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中规定:喻护栏杆的高度不得低于1050mm,故本条规定24m以下临空高度(相当于低层、多层建筑的高度)的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超过24m临空高度(相当于高层及中高层住宅的高度)的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lOm,对于高层建筑,因高空俯视会有恐惧感,所以加高至1.10m 0注中说明当栏杆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按正常人

18、上踏步情况,人很容易踏上并站立眺望(不是攀登),此时,栏杆高度如从楼地面或屋面起算,则至栏杆扶手顶面高度会低于人的重心高度,很不安全,故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见图6.6.3-1。第4、5款为保护少年儿童生命安全,他们专用活动场所的76 (军二)。mOH(。-H)。哩。同。的叶W栏杆高度计算栏杆应采用防止攀登的构造,如不宜做横向花饰、女儿墙防水材料收头的小沿砖等。做垂直栏杆时,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O.llm,以防头部带身体穿过而坠落。近几年,在商场等建筑中,有的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在O.20m左右,时有发生儿童坠落事故,因此少年儿童能去活动的场所,单做垂直栏杆时,杆件间的净距也不应大于O.ll

19、m,见图6.6.3-20图6.6.3-1ECHO (ED-)EmOH 77 垂直栏杆图6.6.3-2本条也参照了ISO/DIS12055 房屋建筑一一建筑物的护栏系统和栏杆标准。6.7楼梯6.7.2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O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此外,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55m+(0-0.15)m,0-

20、0.15m 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见图6.7.2。单人双墙单人单墙双人通行o 88 88 l1衍。-21l图6.7.2楼梯梯段宽度6.7.3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以保持疏散宽度的一致,并能使家具等大型物件通过,见图6.7.306.7.5 由于建筑竖向处理和楼梯做法变化,楼梯平台上部及下78 ZKEg零部图6.7.3楼梯梯段、平台、梯井部净高不一定与各层净高一致,此时其净高不应小于2m,使人行进时不碰头。梯段净高一般应满足人在楼梯上伸直手臂向上旋升时手指刚触及上方突

21、出物下缘一点为限,为保证人在行进时不碰头和产生压抑感,故按常用楼梯坡度,梯段净高宜为2.20m,见图6.7.5。pm忖JJ一川|一_/./ -, (./ ./斟F二工-f/i|? :|g H|凡79 梯段净高图6.7.56.7.9为了保护少年儿童生命安全,幼儿园等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其梯井净宽大于0.20m(少儿胸背厚度),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措施,防止其跌落楼梯井底。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一般做垂直杆件,其净距不应大于O.l1m(少儿头宽度),防止穿越坠落。此规定对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cm防火要求不受影响。6.7.10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

22、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步距)要求确定的,符合安全和方便舒适的要求。坡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对仅供少数人使用服务楼梯则放宽要求,但不宜超过4500步距是按2r+ g =水平跨步距离公式,式中r为踏步高度,g为踏步宽度,成人和儿童、男性和女性、青壮年和老年人均有所不同,一般在5-630mm范围内,少年儿童在5m左右,成人平均在刷m左右。按本条规定的踏步高宽比能反映楼梯坡度和步距,见表2。表2楼梯坡度及步距(m)楼梯类别最小宽度最大高度坡度步距住宅共用楼梯0.26 0.175 33.94。0.61 幼儿园、小学等0.26 0.15 29.98。0.56 电影院、商场等0.28 0.16

23、29.7t。0.60 其他建筑等0.26 0.17 33.18。0.60 专用疏散楼梯等0.25 0.18 35.75。0.61 服务楼梯、住宅套内楼梯0.22 0.20 42.27。0.62 6.8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6.8.1 第2款规定是考虑平时使用一台电梯,另一台备用便于检修保养,人流高峰时两台同时使用,以节省能源。第4款是参照ISO4190/1: 1蜘、I5041佣/2:1982、I504190/3: 1982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电梯主要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GB/T 7025.1 -7025.3-1997)的规定而80 制订的06.8.2 第2款,乘客在设备运行

24、过程中进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有一个准备进入和带着运动惯性走出的过程,为保障乘客安全,出人口需设置畅通区。一些公共建筑如商场,常有密集人流穿过畅通区,应增加人流通过的宽度,适当加大畅通区深度。第6款参照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16899的规定而制定。因倾斜角度过大的自动扶梯,会造成人的心理紧张,对安全不利,倾斜角度过大的自动人行道,人站立其中会失去平衡,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对倾斜角的最大值作出规定。第7款,目前在公共建筑中存在单设上行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情况,必须考虑上下行设施就近配套,方能方便使用。6.10门窗6.10.3第4款临空的窗台低于O.80m(住宅为O.9

25、0m)时(窗台外元阳台、平台、走廊等),应采取防护措施,并确保从楼地面起计算的O.80m(住宅为O.90m)防护高度。低窗台、凸窗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窗台面时,贴窗护栏或固定窗的防护高度应从窗台面起计算,这是为了保障安全,防止过低的宽窗台面使人容易爬上去而从窗户坠地。6.10.4第3款双面弹簧门来回开启,如无可透视的玻璃面,容易碰撞人。第4款防火规范规定疏散用的门不应采用侧拉门,严禁采用转门,因此应另设普通平开门作安全疏散出口。电动门和大型门由于机械传动装置失灵时也影响到日常使用和疏散安全,因此应另设普通门,也可在大门上开设平开门作安全疏散。第6款设计中尽量减少人体冲击在玻璃上可能造成的伤害,

26、允许使用受冲击后破碎、但不伤人的玻璃,如夹层玻璃和钢化玻璃,并应有防撞击标志。81 6.11建筑幕墙6.11.1- 6.11.2 有关规范是建筑幕墙JG 3035、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13、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33-21等。6.12横地面6.12.1 新增条文。根据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37-96中有关条文,本条规定楼(地)面的基本构造层次,而其他层次则按需要设置。填充层主要是针对楼层地面遇有暗敷管线、排水找坡、保温和隔声等使用要求。同时须指出并非为了暗敷管线而设填充层,相反因设计为了其他目的增设填充层,此时,管线有可能在填充层中暗敷。6.12.2本条文是对

27、原规范第4.4.4条第一款增加了隔声和防污染的基本要求。6.12.3本条文是对原规范第4.4.4条第二款的修订。根据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17-96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归09-22的有关条款明确和强调对厕浴间、厨房等有水或有浸水可能的楼地面应采取防水构造和排水措施的要求。6.12.4 本条文保留了原规范第4.4.4条第三款的内容。筑于基土上的地面防潮措施分两种情况:(1)对由于基土中毛细管水上升的受潮,一般采用混凝土类地面垫层或防潮层;(2)对南方湿热空气产生的地面结露一般采用加强通风做架空地面,或采用有一定吸温性和热惰性大的面层材料等措施。6.12.5本条文基本保留了原规

28、范第4.4.4条第四款的内容。根据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37-96增加了气昧的影响,尤其是吸味较强的烟、茶等物品不一定有毒性,但影响到物品的气昧和质量,工程中应防止采用散发异味的楼地面材料。部分建材目前属于发展中的材料,其产品及特性均在不断变82 化,它们的化合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在设计裸装状况下的食品或药物可能直接接触楼地面时,材料的毒性须经当地有关卫生防疫部门鉴定。6.12.6 本条文基本保留了原第五款的内容。6.12.7 新增条文。本条文是对木板楼地面材料需进行必要的防腐、防蛙等处理和构造要求。6.12.8新增条文。根据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37-96中第3.0.12条编制。6.13

29、屋面和吊顶6.13.2本条文是对原规范第4.4.1条的修订。各类屋面采用的屋顶结构形式、屋面基层类别、防水构造措施和材料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屋顶的排水坡度应根据上述因素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综合确定。各类屋面的排水坡度除了要满足大于最小坡度外,同时也尽量不要超过最大排水坡度,并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6.13.3第3款为新增条文。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等处,是当前屋面防水工程渗漏最严重的部位,因此应针对屋面形式和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加强防水构造措施,并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第4款为新增条文。当屋面坡度超过一定坡度或屋面坡度虽未超过一定坡度,但由于屋面面积大,可形成较

30、大高差,均容易发生滑落,故应采取防止滑落措施。第7款是对原规范第4.4.2条第四款的修订,并与现行有关规范相一致。6.14 管道井、烟道、通风道和垃圾管道6.14.2 本条对管道井规定一般设计要求。管道井一般靠每层公共走道一侧布置,如旅馆、办公楼等,但也有在房间内部布置的,如实验室、住宅等。靠公共走道布置时,应尽可能在靠公共走道一侧墙面上设检修洞口,以防止相邻用房之间造成不安全的83 联通体,同时也便于管理和维修。有关防火要求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竖向管道井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6.14.4 烟道和通风道伸出屋面高度由多种因素决定,由于各种原因屋面上并非总是处于负压。如果伸出高

31、度过低,容易产生排出气体因受风压而向室内倒灌,特别是顶层用户,因管道高度不足而造成倒灌现象比较普遍,为此,必须规定一个最低高度。6.14.5 多年来民用建筑中的垃圾管道、垃圾倒灰口、垃圾掏灰口成为污染环境的主要部位。垃圾管道堵塞,倒灰口、掏灰口部位尘土飞扬,有机垃圾腐烂、脏臭、姐蝇滋生,造成环境卫生恶劣。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袋装、盒装半成品食品丰富多彩,一些大中城市取消垃圾道,改用袋装垃圾,加之物业管理行业已从居住小区进入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实践证明收效甚佳。本条规定民用建筑不宜设置垃圾管道,要求低层和多层建筑根据垃圾收集方式设置相应设施,如袋装垃圾在室外设垃圾分类和暂放位置。中高

32、层和高层建筑不设垃圾管道时,必须设置封闭的收集垃圾的空间,以便采取其他的清运方式,避免利用电梯搬运垃圾,造成二次污染,而垃圾间最好有冲洗排污设施,以利清洁。6.14.6 本条是对设垃圾管道时的规定。垃圾管道中应有排气管伸出屋面,以排除垃圾臭味。考虑垃圾管道和垃圾斗的寿命及卫生安全,必须采用耐腐蚀、防潮和非燃烧体的材料,垃圾斗和出垃圾门必须关闭严密,避免上层垃圾下落时尘土从门(斗)缝扬出及散发臭味。6.15室内外装修6.15.1 第3款室内外装修工程应采用防火、防污染、防潮、防水、不产生有害气体和射线的装修材料和辅料。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但2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

33、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等有关标准的规定。84 7室内环境7.1采光7.1.1本标准采用采光系数作为采光标准值(见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33-21)。采光系数虽是相对值,但当各采光系数标准值确定后,该地区的临界照度也是一个定值,因此,室内的天然光照度就是一个确定值。采用采光系数作为采光的评价指标,是因为它比用窗地面积比作为评价指标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建筑采光的状况,因为采光除窗洞口外,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窗洞口大,并非一定比窗洞口小的房间采光好;比如-个室内表面为白色的房间比装修前的采光系数就能高出倍,这说明建筑采光的好坏是由与采光有关的各个因素决定的,在建筑采光设计时应进行采光计

34、算,窗地面积比只能作为在建筑方案设计时对采光进行估算。窗地面积比AclAd见表30表3窗地面积比Ac/Ad侧面采光采光等级顶部采光侧窗平天窗I 112.5 116 H 113.5 118.5 回115 1/11 N 117 1118 V 1/12 1127 L一注:1 计算条件:(1)皿类光气候区;(2)普通玻璃单层铝窗;(3) 1 -N级为清洁房间,V级为一般污染房间。2 其他条件下的窗地面积比应乘以相应的系数。在进行采光计算时,对于以晴天居多的I、H、田类光气候85 区,北向房间除应考虑GB/T533-21中规定的各种计算参数外,还需要考虑由对面建筑物立面产生的反射光增量系数。侧面采光的北

35、向房间,当室外对面建筑物外立面为浅色时,反射光增量系数Kr值可参照表4,并加在GB/5133-21的5.0.2条侧面采光的计算公式中。表4侧商采光北向房间的室外建筑物反射光增量系数Kr值E 1. 5 1.0 2.0 1. 2 2.5 1. 6 3.0 1. 5 5.0 1.0 注:表中Dd一一窗对面遮挡物与窗的距离;Hd一一窗对面遮挡物距工作面的平均高度。7.1.2第1款保留原条文,将原规定0.50m改为0.80m,因为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33中将民用建筑采光计算工作面定为距地面0.80m,低于该高度的窗洞口在采光计算时不考虑。第2款原标准和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33对本条均作了相

36、应规定,故此条文保持不变。第3款平天窗采光与侧窗采光相比具有较高的采光效率,按照窗地面积比表1对平天窗和侧窗采光所需的窗地面积比进行比较,可以得出:1、E、皿、町、V采光等级所需的侧窗面积分别为平天窗的2.4、2.4、2.2、2.6、2.3倍。这说明在达到相同采光系数的情况下,所需的平天窗面积比侧窗小,即平天窗的采光效率高,平天窗与侧窗相比较,取2.5倍的有效窗面积比较合适。7.2通凤7.2.1建筑物室内的CO2、各种异昧、饮食操作的油烟气、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释放的有毒、有害气体等在室内积聚,形成了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有甲醒、氨、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人颗粒物、总挥发性

37、有机物、细菌、苯等,这些污染导致了人们患上各种慢性病,引起传染病传播,专86 家称这些慢性病为建筑物综合症或建筑现代病。这些病的普遍性和它的危害性,已引起世界各国对空气环境健康的关注。这也使得建筑通风成了十分重要的建筑设计原则。建筑通风主要是通过开设窗口、洞口,或设置垂直向、水平向通风道,使室内污浊空气自然地或者通过机械强制地排出室外,净化室内空气或实现室内空气零污染。我们应通过建筑通风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现行关于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标准。建筑通风另一作用是通风降温。夏季可以通过建筑的合理空间组合、调整门窗洞口位置、利用建筑构件导风等处理手法,使建筑内形成良好的穿堂风,达到降温的目的。为此,建筑物内

38、各类用房均应有建筑通风。建筑内采用气密窗,或窗户加设密封条时,房间应加设辅助换气设施。7.2.2从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的角度以及当今社会人们追求自然的心理需求,建筑通风应推崇和提倡直接的自然通风。人员经常生活、休息、工作活动的空间(如居室、厨房、儿童活动室、中小学生教室、学生公寓宿舍、育婴室、养老院、病房等)应采用直接自然通风。其通风口面积的最低限值是参照了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省建筑法规中的有关规定。厨房炉灶上方应安装专用排油烟装置是依据中国人的饮食操作而产生严重的油烟污染所必需的。我国城镇居民住宅厨房均应自行购买并安装专用排油烟装置,并将排油烟装置与垂直或水平排烟道可靠连接。7.2.3严寒地

39、区和寒冷地区的建筑冬季均需采暖保温。采暖期内建筑物各用房的外窗、外门都要封闭,而且要封闭整个采暖期,一方面是冬季室内污染相当严重,另一方面又不能开窗换气造成热能大量损失。因此,严寒地区居住用房,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厨房应设置竖向或水平向自然通风道或通风换气设施(如窗式通风装置等)。7.2.5 由于空气是流动的,只有科学、合理地组织气流流动,才能达到排污通风的作用。厨房、卫生间的排污、通风目前我国87 已有了明确的技术规定。而当前对住宅厨卫进风的技术和装置尚无明确规定。厨房、卫生间的门的下方常设有效面积不小于0.02旷的进风固定百叶或留有距地15mm高的进风缝是为了组织进风,促进室内空气循环。7.3

40、保温7.3.2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越大,其散热面越大。建筑物体形集中紧凑,平面立面凹凸变化少,平整规则有利于减少外表散热面积。为此,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nJGJ 26对采暖建筑的体形系数规定如下宜控制在0.3及0.3以下:若体形系数大于0.3,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JGJ134对夏热冬冷地区采暖空调建筑的体形系数规定如下条形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35,点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400从我国采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设计来看,上述两个规范对建筑设计的约束较大。这样就要求建筑师在执行规范要求下进行建筑创作。7.3.5 是指民用建

41、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等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7.3.6是指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等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7.4防热7.4.1建筑物的夏季防热措施应实施综合防治,这里主要指以下几方面:(1)在建筑物的群体布置中将建筑物的主要用房迎着夏季主导风向布置,以利季风直接通过窗洞口进入室内。(2)绿化建筑物也是行之有效的防热措施,可以在建筑物的东、西向墙种植可攀爬的植物,通过竖向绿化吸热,减少太阳辐射热传人室88 内。也可以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

42、植绿化,设置棚架廊亭,建水池、喷泉等以降温,调节小气候。(3)在建筑物的外窗设置活动式外遮阳,包括铝制、木制、金属制的百叶卷帘(浅色),可以有效地减少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4)建筑隔热主要通过采用轻质保温隔热材料,采用双玻窗、节能墙体,屋顶和地面硬质铺装改为可保持水分的保水性材料铺装等措施提高外墙、外窗、屋顶的隔热性能,满足室内温度的稳定性要求。建筑隔热设计应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7.4.2本条规定设置空气调节的建筑物一般要求,其中城镇住宅数量和质量近20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空间热环境质量的追求也不断提高。我国南方地区住宅装有空调防热的已达到相当高的数量。夏热冬冷地区居民住宅需要冬天

43、保温、夏天防热,空调的数量也达到较高的水平。我国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居民住宅一直以要求保温为主,但是随着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这些地区夏季持续出现高温的现象,使得这些地区的居民住宅也部分地安装了空调。综上所述,我国城镇居住建筑装置空调设备成了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需求。为此,设计带有家用空调的建筑时,还应考虑如下设计原则:1 应根据当地热源、冷源等资源情况,用户对设备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设备的稳定性等条件,合理、科学地确定空调方式及设备的选型,尤其要从节能、节资的角度合理比选确定。2设有空调的建筑,其建筑的平面和剖面设计应合理处理好设备及其附件和管线所用空间和位置,即要保证系统良好使用,节约设备

44、管线所占空间,又要不影响室内外空间的功能和环境美观。3应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等中有关建筑耗热量、耗冷量指标和采暖、空调全年用电量等节能综合指标的限值要求。89 4未设置集中空调的建筑,应统一设计分体机的室外机搁置板,并使其位置有利于空调器夏季排热、冬季吸热,并应使冷凝水有组织排水,避免冷凝水造成不利影响。7.5隔声7.5.1-7.5.3 该三条文根据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对几类建筑中主要用房的室内允许噪声级、空气声隔声标准及撞击声隔声标准作了规定。其中,特级一一特殊标准;级一-较高标准;二级一一一般标准;三级-一最低标准。7.5.4 本条对民用建筑中关键部位的隔声减噪设计作出规定,但在具体设计时尚应按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田118及单项建筑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90 8建筑设备8.1给水和排水8.1.1本条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15一23要求提出。满足该条要求也就是使建筑给排水工程达到适用、经济、卫生、安全的基本要求。8. 1.2 为了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