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 B /T 17997 1999 前士日本标准结合我国农药喷雾器械及农业生产使用实际制定。本标准非等效采用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ASAE EP367.2 DEC 95(大田喷雾机校准规程的编制标准。本标准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崇义、王卫国、薛新字、楚桂芬、唐会联、安乐平、张绍明。31 )() 1 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Evaluating regulations for the operation and spraying quality of s
2、prayers in the field GB/T 17997 1999 本标准规定了全面喷雾、行JElj喷雾或苗带喷雾用的喷杆式大田喷雾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背负式喷雾机、子动喷雾器的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本标准适用于喷杆式大田喷雾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背负式喷雾机、于动喷雾器的田间操作规程及啧洒质量评定。本标准也适用于风送式喷雾机。在不用超低量喷雾时,本标准才适用于旋转式雾化器(如转盘式雾化器)。2 检测仪器及工具所需仪器及工具取决于田间操作及喷洒质量的评定方法,通常包括a)卷尺:长度25mrn ,50 mm或100m; b)标杆或旗子,用于标示出测试区,c)显微镜,d)坐标纸:若干
3、;e)容量为5mL.10mL.1 L , 5 L的容器;f)具有适当测量范围的精确压力表(0.4级); g)长二针表或秒表。3 定义3. 1 施药液量单位面积上所施药液的体积,L/hm2。3. 2 施药面积实际施药的面积(在行间和苗带喷雾时指喷雾带或苗行带中的面积,若农药的推荐用量是以作物种植面积为基准的,计算喷幅应为行距或苗带宽度),hm2。施药液量与喷头喷量、喷幅和喷施作业行进速度的关系按式(1)计算V理盟K.王之一排封wm=K.sw=K.SW.(1) 式中:nE责头数;q 喷头的喷量,L/min;v !他药液茧.L/hm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10批准2000 - 04 -0
4、1实施30! GB/T 17997-1999 Q 在机器啧幅宽度内诸个喷头的喷量,L/min;w 机器喷幅,m;5 前进速度,km/h;K 常数600。4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喷洒操作规程4, 1 田间喷洒前的准备4. 1. 1 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期、不同的病虫害,选择正确的农药及合适的使用方法和施药机械。4. 1.2 根据注册许可的农药推荐用量和田块条件,选择施液量和前进速度。4. 1- 3 根据喷幅、前进速度和施液量,按第3章算出所需喷头的喷量。4.2 选择推荐压力范围喷洒除草剂的推荐工作压力o.3 MPa;喷洒杀虫杀菌剂的推荐工作压力为O.3 MPaO. 5 MPa , 4.3 喷头
5、或喷嘴的选用4. 3. 1 喷头要能适应施液量、压力、前进速度和喷幅要求。4.3.2 喷头的型式要能适合防治任务。喷洒杀虫、灭菌剂时使用圆锥雾喷头,喷洒除草剂时使用普通扇形雾喷头;行七或行间除草时使用均匀型扇形雾喷头。4.3.3 使用喷杆式喷雾机喷洒除草剂时须使用装有防滴阀的喷头体。4.4 检查喷雾机(器)的工作性能4. 4. 1 务必使喷雾器上的全部零件、部件上确无异物且性能良好,工作可靠。4.4.2 检查喷头或喷嘴与内部零件有无明显的磨损、缺陷,规格和型号是否合适。4.4.3 用水在预定的工作压力下检查每个喷头的喷量、喷雾角和雾形是否一致和符合标准规定及药液分布。4.4.4 喷杆式喷雾机各
6、喷头间喷量的差异不得大于喷量平均值的土10%;在常用工作压力平均值时,啧杆上各喷头的喷量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不得大于15%。喷雾角及雾形有明显差异,喷量大于其他检查过的喷头喷量的平均值20%以上的单只喷头,应予更换。4.4.5 喷雾机正常工作后,在0.3MPa压力下关闭截流阀20s后,在1min内,允许23个啧头滴漏液总量不得大于10滴.单只喷头滴液量不得大于3滴。4. 4-6 周压安全阀应灵敏、可靠。4.4.7 回流搅拌量不少于药箱体积容量的5%。4.5 校核与调整实际施液量实际施液量的啕定按5.3. 1测定。若不符合预定施液量,须调整。4. 5. 1 如果施液茧的变动量二三25%,可以用改变
7、作业速度的方法来调整施液量,也可以在推荐的喷头斥力范围内改变工作压力来调整施液量。4.5.2 如果改变工作压力过分地影响喷雾角和雾形时,不得实行改变工作压力来调整施液量。4. 5. 3 如果施液量的变功量25%,更换喷头或喷嘴。4. 5. 4 由于喷头磨损,要重新校核其喷量。如喷量改变不大,可按4.5. 1调整施液量。4-6 田间操作4. 6. 1 避免污染作业区,应在风速低于8km/h、温度低于32C时进行喷洒作业。4.6.2 操作者应穿戴适用、安全的用具和防护服,尽可能使人体不接触雾流。4. 6. 3 切勿逆风作业。4. 7 喷洒作业结束喷洒作业结束后,应在田间生产用水区就地充分清洗后,方
8、可带回存放,严禁将喷雾机(器)带回生活l丘进行清洗。W2 GB/T 17997一19995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喷洒质量评定方法5. 1 测定区的划定在需要喷药的回块,或在类似的土壤和地形条件F,划出测试区,其长度精确到O. m,测试区的K度根据前进速度、喷幅及施液量来确定,应保证无论使用何种测试方法都能精确地计量时间(不少于15川和?在量(不少于药液箱容量的10%)。使喷洒面积是0.1hm整数倍有助于计算。5. 2 田间喷洒质量技术指标5. 2. 1 施液量的误差率按式(2)计算2施液量的误差率(%)=组且是主主蓝蓝草X100 . . . . . ( 2 ) 预定施液量5.2.2 雾化质量雾
9、化均匀。5.2.3 药液的附着率药液的附着率按5.3.3测定后,用分级法记载。分级标准如下20级元药液附着。级药液附着面积为观察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下(如是观察叶片,则为四分之一的叶面积有药液附着,T同)。2级药液附着面积为观察面积的二分之一一以下。3级药液附着面积为观察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下。4级全部附着药液。药液附着率按式(3)汁算:附着率(%)= 1级数X2级数X2十3级数X3十4一望望兰兰X100 .( 3 ) 调查数X4 5. 3 田间喷洒质量测定方法5.3.1 实际施液量的测定方法A:按作业要求速度,(1)精确测定从一个或多个喷头的液体流量认2)或测出在运行-段距离的总喷量,然后按3.2计
10、算出实际施液量。方法B,按方法A中(2)法作业后,重新将药液箱装满到相同水平的位置上,由加入量测定实际施液量。5. 3. 2 :夺:f七质量的测定目测法。5. 3. 3 药液附着率的测定5. 3. 3. 1 根据机具施药方式以及不同作物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要求部位采用纸卡法别纸卡进行测定。5. 3. 3. 2 取样方法高大植株(如橡胶树、果树)选择有代表性高度的三株,在每株树冠上、中、下的每等高平面内用纸卡法均布10个点进行观察。一般作物(如玉米、高梁、棉花、水稻、小麦等作物的中、后期)在喷幅范围内,每隔12行作为-个点,每点选取10株(连续或间隔选取),每株在其最高处(上)、株高四分之三处中
11、)、株高四分之一处n)用纸卡法进行观察。低矮作物(如各种作物的苗期、山芋、花生等)在喷幅范围内每隔12行作为一个点,每点选取10株连续或间隔选取),每株随机观察处时面着药情况。5. 3. 3. 3 观察厅法1 ( I : GB!T 17997-1999 指数法在;喷药后,药i夜干燥前,迅速观察各取样点,并将观察结果记入表1。表l药液附后f状况查定结果施药力式药液附着果样古药液附着率植物类型8 10 巴l 2 3 4 5 6 7 9 大阳白J 上中植株下般作物低矮作物测定人=记录人:5. 4 喷洒质量评价5.4. 1 施液量的准确性:施液量的误差率在士10%以内。5.4.2 药液的附着率z药液的附着率至少大于33%(内吸剂除外)。5. 4. 3 采用低容量喷雾时,喷洒在作物叶面上的雾粒数应二月5粒/cm2,方可认为是有效雾滴沉积密度;在防病时,喷洒在作物上的雾粒数应二三70粒/c时,方可认为是有效覆盖。5.4.4 喷洒质量的最终效果评价应结合防治的生物学效果确定。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