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B ICS 07.040 A 76 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GB/T 28407一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缸,11111-!ji Regulation for gradation on agriculture land quality 2012-10-01实施2012-06-29发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茂总局巾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28407-2012 目次前言.v 引言. . vr I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总贝。.34.1 对象.4. 2 原则-4. 3 内容44.4 技术工作组织54. 5 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4.6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4.
2、 7 成果-4.8 相关技术应用5 准备工作与资料整理5.1 编写任务书.5. 2 表格准备75. 3 资料收集5.4 资料核实与整理86 外业补充调查86. 1 调查内容86. 2 农用地自然质量影响因素状况调查6.3 农用地利用状况与农用地经营状况调查7 标准耕作制度和基准作物107. 1 确定标准耕作制度107.2 确定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108 划分分等单元8. 1 划分要求.8. 2 划分方法8. 3 校验与登记9 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9. 1 确定计算方法9. 2 因素法9. 3 样地法10 计算农用地自然等指数-GB/T 28407-2012 10. 1 查作物生产潜力指数1510
3、.2 确定产量比1510.3 计算农用地自然等指数1511 计算土地利用系数11. 1 分指定作物计算-11. 2 综合计算12 计算土地经济系数四12.1 分指定作物计算1812.2 综合计算uu 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农用地经济等指数m13.1 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2013.2 计算农用地经济等指数.20 u 农用地质量等别划分与校验n14.1 初步分等14. 2 校验n14. 3 等别调整与确定14.4 面积汇总. 14. 5 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的协调与汇总15 建立标准样地体系n15. 1 原则. 15.2 选择标准样地2315.3 标准样地的特征描述. 15.4 标准样地的管理nm
4、成果编绘n16.1 图件成果2316.2 文字成果及基础资料汇编2416.3 数据成果2516.4 电子成果2517 成果验收2517. 1 验收条件2517.2 验收内容2517.3 验收程序和方法17.4 验收组织2617.5 验收项目与标准2617.6 验收报告mm 成果更新m18. 1 要求m18.2 周期2618. 3 程序2619 成果归档与应用27GB/T 28407-2012 19. 1 档案管理19.2 成果应用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附表28附录B(规范性附录)全国各县(市、区)标准耕作制度速查表M附录c(规范性附录)农用地质量分等推荐因素及其分级、分值和权重
5、139附录D(规泡性附录)全国各省作物生产潜力指数速查表158附录E(规范性附录)标准样地选择、设立及确认303附录F(规范性附录)农用地质量等别图图式307附录G(规范性附录)农用地质量分等野外调查导则308参考文献.皿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AC/TC93)归口。GB/T 28407-2012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胡存智、那文聚、吴海洋、廖永林、邱维理、张凤荣、医画、范树印、
6、关文荣、陈原、胡江、苗利梅、马仁会、安萍莉、刘彦、杨丽平、程锋、王洪波。V 、GB/T 28407-2012 百|为全面掌握我国农用地资源的质量等级状况,科学评价和管理农用地,促进我国农用地的合理利用,统一农用地质量分等程序和方法,做到分等结果客观、公正、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机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本标准。飞4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的总则、准备工作与资料整理、外业补充调查、标准耕作制度和基准作物、划分分等单元、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建立标准样地体系以及成果编绘、验收、更新归档与应用等。3. 1 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
7、定,划分出的农用地质量等别。3.4 农用地利用等agriculture land utilization quality grade 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平均土地利用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质量等别。3.5 农用地经济等agriculture land economic quality composite grade 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质量等别。 GB/T 28407-2012 3.6 基准作
8、物criterion crop 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3. 7 指定作物appointment crop 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3. 8 因素指标区factor index area 对区域内决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各种因素和因素组合,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他指标区的最小单元。3.9 样地适用区standard farmland practical area 采用样地法计算农用地质量分,需要划
9、分样地适用区,是指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他适用区的最小单元。样地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特征与其适用区的其他分等评价单元的特征应具有相似性。3. 10 分等单元grade unit 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和划分的基本空间单位,单元内部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显著差异。3.11 产量比yield ratio 当地基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与各种指定作物单位面积实际产量之比。3.12 土地利用系数land use coefficient 用来修正土地的自然质量,使达到接近土地的实际产出水平的系数,计算公式:K Lj = Yj/Yj, max 式中:K 一一某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
10、用系数;Yj 一-样点的第1种指定作物单产;Yj,max一一第j种指定作物的省级二级区内最高单产。3. 13 3. 14 2 产量-成本指数ratio of yield to cost 用来表达作物种植中资金投入的效率水平,计算公式:aj =YdCj 式中:aj一第j种指定作物的?量-成本指数,单位为千克每元Ckg/元); Yj一一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单产,单位为千克每公顷Ckg/hm2); Cj-一一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成本,单位为元每公顷(元/hm2)。土地经济系数land economic coefficient 用来表达实际资金投入效率与当地最大投入效率的接近程度,计算公式:K
11、 ,j =dAj 3. 15 式中:K,广一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aj一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Aj一一第j种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的省级二级区内最大值。标准耕作制度standard farming system GB/T 28407-2012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用的农作方式。3.16 光温生产潜力solar and 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水分、COz供应充足,其他环境条
12、件适直情况下,理想作物群体在当地光、热资源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3. 17 气候生产潜力c1 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其他环境因素均处于最适状态时,在当地实际光、热、水气候资源条件下,农作物群体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即在光温生产潜力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降水的限制作用后,农作物的理论产量。3.18 标准样地standard farmland 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条件下,区域内农作物产量水平最高的若干农用地质量分等单元。一般情况下,标准样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最好,它们在本区域内所处位置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灌概与排水等条件的综合特征最优
13、。3.19 标准样地体系standard farmland system 农用地质量分等标准样地的分级体系和用于描述农用地质量分等标准样地特征的因素体系的总和。4 总则4. 1 对象农用地质量分等的工作对象是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主要是指耕地。4.2 原则4.2.1 综合分析原则农用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用地质量分等是以造成等别差异的各种相对稳定因素的综合分析为基础。4.2.2 分层控制原则农用地质量分等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等别序列为目的。在实际操作上,农用地质量分等是在国家、省、县三个层次上开展。县级分等成果要在本县域范围内可t;省级协调汇总成
14、果要在本省域范飞GB/T 28407-2012 围内可比;国家级协调汇总成果要在全国范围内可比。4.2.3 主导因素原则农用地质量分等是根据相对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差异,重点考虑对土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突出主导因素对分等结果的作用。4.2.4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农用地质量分等要能反映不同区域土地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区域4.3. 1 工伟准备 孔i l j ji / / 工作准备的内容如下:立JJV 、山/b 1.4山,-血-.,. .1&.、,、aJ b) 4.3.2 现用地分4.3.3 I付皿:x!:J,王-.,-内业处理的具体内容如下
15、:a) 根据标准耕作制度,确定基准作物、指定作物,查各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t.潜力指数,确定产量比;b) 划分分等单元,编制分等单元图;c) 划分分等指标区或样地适用区,并确定各指标区的分等因素或分等特征属性;d) 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或分等特征属性自然质量分加(减)规则表;e) 计算分等单元各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f) 计算农用地自然等指数并初步划分农用地自然等另1;g) 计算各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并划分等值区;h) 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农用地经济等指数并初步划分农用地利用等别、农用地经济等别。4 、GB/T 28407-2012 4.3.4 确认
16、和整理成果需要确认和整理成果的具体内容如下:a) 对各阶段成果进行检验、校订、确认;b) 编制图件、文字报告;c) 设立标准样地永久性标志;d) 成果验收;e) 成果归档。c) b) e) 计算土地利用系数及农用地利用等指数;f) 计算土地经济系数及农用地经济等指数;g) 划分与校验农用地自然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h) 整理、验收成果。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流程见图105 GB/T 28407-2012 工作准备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划分指标区确定分等因素划分分等单元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计算自然等指数计算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N 成果汇总验收图1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
17、流程圄6 GB/T 28407一20124.6 工作底固的比例尺工作底图采用1: 10 OOO 1 : 100 000的比例尺,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精度一致。4. 7 成果农用地质量分等的主要成果如下:a) 文字成果;b) 图件成果;c) 数据表格成果;d) 数据库成果;e) 标准样地成果;f) 基础资料汇编。成果的编绘按第16章要求。4.8 相关技术应用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行图形处理。5 准备工作与资料整理5. 1 编写任务书任务书的具体内容如下:a) 分等区域和范围;b) 工作程序及方法;c) 技术资料和基础图件zd) 组织领导;e) 工作人员、时间安排、经
18、费预算;f) 预期成果。5.2 表格准备按附录A准备工作表格。5.3 资料收集5.3.1 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具体包括如下内容:a) 地貌: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坡型、地形部位等;b) 水文:水源类型(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等;c) 土壤:土壤类型、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土壤盐碱状况、剖面构型、障碍层特征、土壤侵蚀状况、土壤保水供水状况、土壤中砾石含量和地表岩石露头度等;d) 农田基本建设:灌溉条件(水源保证率、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田间道路条件、田块大小、平整度及破碎程度等;e) 农业气候补充资料:各作物播种和收获日期、月平均降水量等。
19、7 GB/T 28407-2012 5.3.2 农用地利用资料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指定作物的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料,农业生产实测资料,农业技术实验资料,样点土地利用条件等。5.3.3 农用地经济资料单位面积耕、播、收的机械投入费用,单位面积的水、电、柴油等费用,单位面积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费用,当地的劳动力价格、农产品运输费用和农产品价格等。/ ,/J飞、/ 5.4.2 资料整理c) d) 6. 1 调查内容6. 1. 1 农用地自然质量影晌因素状况根据指定作物、分等因素指标设置情况及其精度要求,补充调查和检验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计算所需资料。具体要求见6.20 6.1.2 农用地利用状
20、况根据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划分及其精度要求,调查和检验土地利用系数计算所需资料。具体要求见6.3。6. 1. 3 农用地经营状况根据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划分及其精度要求,调查和检验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所需资料。具体要求8 见6.3。6.2 农用地自然质量影晌因素状况调查6.2. 1 调查范围与对象6.2. 1. 1 调查范围GB/T 28407-2012 被列入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范围,现有资料不能满足分等工作要求的区域和需要对资料进行准确性校核的区域。6.3 农用地利用状况与农用地经营状况调查6.3.1 产出数据调查产出数据调查的具体要求如下:a) 以村为基本调查单位,采用实测、评估和历史资料分析相结
21、合的方法进行调查;b) 按标准耕作制度中所确定的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实物产出量计算,以单位面积产量表示;c) 调查结果满足6.3.3的精度要求;d) 产出数据调查表样式见附录A表A.209 、GB/T 28407一20126.3.2 投入数据调查投入数据调查的具体要求如下:a) 以村为基本调查单位,采用实测、评估和历史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b) 按标准耕作制度中所确定的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实际投入量计算,以单位面积技入量表示;c) 物质投入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地膜、水电、农机具等,根据国家市场指导价计算,农家肥按当地平均价格计算;d) 活劳动投入为农业生产中必需的雇佣劳动力的费用,按
22、当地实际情况计算;e) 调查结果满足6.3.3的精度要求;f) 投入数据调查表样式见附录A表A.2。6.3.3 精度要求农用地利用状况与农用地经营状况调查选取的样点要具有代表性,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分甲、乙两级精度,按甲级精度实施,个别地方如确有困难可暂按乙级精度进行。6.3.3.1 甲级精度甲级精度的具体要求如下:a) 在初步划分的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内,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均匀布点,按土地条件,从优到劣分为(37)个层次,每个层次设置(3050)个采样点,共计(90350)个样点;b) 各样点的投入产出数据与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种植安排相对应;c) 对样点
23、数据进行整理,校正或剔除异常数据后再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样本数据通过数理统计检验后方可使用。6.3.3.2 乙级精度乙级精度的具体要求如下:a) 在已有农经、统计、土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外业补充调查;b) 投入产出数据在不同的土地条件上都有分布,原始数据如不能对应到地块,要与其所在的地类相对应;c) 按土地条件分(37)层,每层取(5 10)个样点,通过实测投入产出数据,对已有资料进行检验。7 标准耕作制度和基准作物7. 1 确定标准耕作制度标准耕作制度见附录B。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7.2 确定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7.2.1 基准作物基准作物指小麦、玉米、水稻三种主要粮食作物中的一
24、种,是本标准所称理论标准糠的折算基准。根据种植日期,本标准又将基准作物进一步区分为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七种。由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从中选择一种,作为本行政区的基准作物。GB/T 28407-2012 7.2.2 指定作物指定作物指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见附录B。将确定的结果填入表格中,表格样式见附录A表A.3和表A.4。8 划分分等单元8. 1 划分要求分等单元是农用地质量分等的最小空间单位,分等单元按以下要求划分:a) 单元之间的土地特征差异明显,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不划为同一单元,山脉走向两侧水热分配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地下水、土壤条件、盐碱度
25、等分等因素指标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b) 单元内部的土地特征相似,土地分等单元边界不跨越分等因素指标区和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c) 单元边界不跨越地块边界;d) 单元边界采用控制区域格局的地貌走向线和分界线,河流、沟渠、道路、堤坝等线状地物和有明显标志的权属界线。8.2 划分方法8.2. 1 叠置法将比例尺相同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地形图、土壤图叠加,形成的封闭图斑即为一个分等单元。若图斑小于最小上图面积(6mm2)则进行归井。叠置法适用于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多、地貌类型比较复杂的地区。8.2.2 地块法在工作底图上用明显的地物界线或权属界线,将农用地质量分等因素相对均一的地块
26、,划为一个分等单元。也可直接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图斑作为分等单元。地块法适用于所有分等类型和地区。8. 2. 3 网格法用一定大小的网格作为分等单元。网格大小以能区分不同特性的地块为标准,可采用大小均一的固定网格,也可采用大小不均一的动态网格。网格法适用于分等因素空间变化不复杂的地区。8.2.4 多边形法将所有分等因素图进行叠加,最终生成的封闭多边形即为分等单元。多边形法适用于所有分等类型和地区。8. 3 校验与登记对分等单元划分和边界的合理性进行校验;将校验后的农用地质量分等单元按顺序编号填表登记,表格样式见附录A表A.5和表A.6011 ? G/T 28407-2012 9 计算农用地自然
27、质量分9. 1 确定计算方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因素法或样地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9.2 因素法9.2. 1 确定分等因素指标区4) 9. 2. 3 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编制记分规则表的基本要求:a) 按指定作物分别编制;12 GB/T 28407-2012 b) 推荐因素指标与指标分值的关系,可见附录C,但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指定作物、指标区的情况加以调整;c) 自选因素指标与指标分值的关系,由各地自行确定;d) 记分规则表的编制可建立在当地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试验资料,则要采取适当的定性分析方法加以确定;e) 记分规则表编制可在上级农用地质量分等技术指导机构
28、的指导下进行;f) 将确定的结果填入表格中,表格样式见附录A表A.70 9.2.4 编制分等因素图根据分等因素实际状态值的区域分亮1编制农用垃最毒分等因素图。9.2.5 读取分等因素指标分值/-七 己根据分等因素图叨叨表,获时等问时物时眠9.2.6 计算农用擅自然质量分 采用几矶山肝坦问时虹础雄刷刷同向i如下:/ /J 入 a)几何刊法叫脚1)./飞气 r , (. ( 1 ) 式中:悦k一一第走个分等因素的权重;其他符号的含义同式。)。将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表格样式见附录A表A.5。9.3 样地法9.3. 1 确定分等因素样地适用区采用样地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需要划分样地适用区(以下简称
29、适用区),适用区是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分等因素体系一致的区域。a) 在县域范围内每个乡镇布设1个标准样地,地貌条件、耕作制度差异较大的乡镇,可以布设多个标准样地,并根据其相似性进行归类,标准样地设置方法见15.1; 13 、GB/T 28407-2012 b) 根据地貌条件、耕作制度或强限制性因素的区域分异规律,参照标准样地的归类结果划分适用区,县域范围内适用区一般不超过5个;c) 一个适用区内,选定的分等因素要对农用地的质量有明显影响,一般不超过10个,农用地自然质量分依据所选用的分等因素计算;d) 将结果填人表格中,表格样式见附录A表A.3;e) 编制样地适用区图。9.3.2
30、 确定分等因素标准样地法确定农用地质量分等属性的原则与因素法相类似,但更注重可描述性、综合性。将确定的结果填人表格中,表格样式见附录A表A.3和表A.6。9. 3. 3 确定标准样地基准分值确定标准样地的分等属性特征值以及标准样地的基准分值,其最高分值由县级标准样地控制(在省级样地尚未确定前,县级样地最高分值暂定为100分)。将结果填入表格中,表格样式见附录A表A.80 9.3.4 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属性-自然质量(加)减分规则表编制样地法加(减)分规则表的基本要求如下:a) 按指定作物分别编制;b) 按样地适用区分别编制;c) 记分规则表的编制可建立在当地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试验资料,
31、则要采取适当的定性分析方法加以确定;d) 记分规则表的编制可在上级农用地质量分等技术指导机构的指导下进行;e) 将确定的结果填人表格中,表格样式见附录A表A.9。9.3.5 编制分等属性图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因素实际状态值的区域分布,编制农用地质量分等属性图。9.3.6 确定分等属性加(减)分值根据分等属性图及加(减)分规则表,获得分等属性加(减)分值。9. 3. 7 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采用代数和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计算见式(3)。式中:F 一一标准样地基准分值;走一一分等属性编号;m一一-分等属性的数目;F + 2:;1h C1-Io; fh一一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h个分等属
32、性加(减)分值;其他符号的含义同式(1)。将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表格样式见附录A表A.6。. ( 3 ) -GB/T 28407-2012 10 计算农用地自然等指数(R;)10. 1 查作物生产潜力指数作物生产潜力指数见附录D。在农用地有灌溉条件时查找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在元灌概条件时查找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将确定的结果填人表格中,表格样式见附录A表A.4和表A.6。10.2 确定产量比(fJj) 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分区确定产量比,计算见式(4)。某区内指定作物产量比=彗壁生?鲁士. . . . . . . . . . ( 4 ) 式中: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单产是指区内最大单产。将确定的结
33、果填入表格中,表格样式见附录A表A.4和表A.6。10.3 计算农用地自然等指数第1种指定作物的自然等指数计算见式(5):Rij =问.CL j 式中:R一一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等指数;。一-第j种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CL. -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品一一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农用地自然等指数计算见式(6)。式中:R=Rij (一年一熟、两熟、三熟时)l(Rij)/2 (两年三熟时)Ri一一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等指数;其他符号的含义同式(5)。将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表格样式见附录A表A.6。11 计算土地利用系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分指定
34、作物计算,一种是综合计算。11. 1 分指定作物计算11. 1. 1 初步划分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 5 ) . ( 6 ) 外业调查前需要对收集到的指定作物产量统计数据进行整理,以村为单位,根据指定作物的实际单产,初步划分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各等值区需满足以下条件:的等值区之间实际单产水平有明显差异;b) 等值区的边界不打破村级行政单位的完整性。15 、GB/T 28407一201211.1. 2 计算样点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依据初步划分的等值区,在各行政村内分层设置一定数量的样点后(精度要求见6.3.3),按照以下步骤计算。11. 1. 2.1 确定指定作物的最高单产由各省土地行政
35、主管部门根据标准耕作制度(附录B)中的指定作物种类,调查、确定其最高单产。11. 1. 2.2 确定样点的指定作物单产其他符号含义见式(7)。b) 加权平均的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计算见式(9):Klj=切i klij 式中:K1j一一行政村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i 一一样点编号;m一一样点数目;Wi一一一第i个样点权重;其他符号含义见式(7)。将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表格样式见附录A表A.I0。16 ( 9 ) 飞GB/T 28407一201211. 1. 3.2 计算等值区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根据初步划分的等值区内各村的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采用几何平均或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等值区的指定作
36、物土地利用系数,具体计算方法如下:a) 几何平均的等值区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计算见式(10): KLj = (口走hjy. ( 10 ) 式中:KLj 等值区第1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1/ J / / b) 等值1&;,_.-_/ 、/ 、一号飞l一-钮,可!L / / / A . / /儿/ / / 合i卡 / /; 、表A.15分等结果行政单位面积汇总表、飞、 、i单位为公顷地类代码1等地已, 2等远二. -. / 7/ 7 总计 工三,/. 气飞、/ 合计f _-7 气扩二反一表A.17x x省(区、市)农用地质量分等结果分县面积汇总表单位为公顷县名1等地2等地. . . 总计C: 2
37、0 N : 15/2 N : 15/2 N: 15/2 . . 合计32 / 苦h也描幽幽幽幽IL必jji Ft|血咄咄I I飞飞农用地标准样地属性数据表, / p -/1 :; , 伊咛飞飞/1、/ 土、i注:级别一是指标准样地级别,填写县级、省级或国家级;X川(y盯)坐栋值卢-二菜用与标准祥抱分布图同样的坐标系统;规划用途-一到201刊O年的规划用途;积温-大于等于1刊O摄氏度积阔胁阿;品养分状况一填鹏写好忱#战刷较制好趴川I冲中件等、较肚陪差芋-、差半;酬俨卒萨工哺模写充分满足、基私椭满足一批般满足无灌溉条件灌溉水水质按是否符合农固灌溉水质标准填写旦是、T苟尊;排水条f件牛、-飞填写-级
38、于级、三级、;四级;剖面照片-4,_填写剖面照片编号;景观照片填写景观照片编号mw产量二字段填写作物l韧性崎多种作物依次顺延以L一是指标机/j/j作物1BZL二字段填写作物1拆掉成悄粮的产品合计BZL-栩填写多种作晰算为制粮后的产量之相信/ : / /川 、/1/ 儿/义JA/4畔有机质含且J-f7表A.18、飞积温年平均气温规划用途Y坐标值mX坐标值m所在村所在乡所在县所在别!省级样地编号 / , / 。因叫MAOU可lMO-N一一二-w w . -GB/T 28407-20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全国各县(市、区)标准耕作制度速查表B.1 !兑日月B. 1. 1 表B.1,表B.2中省(
39、区、市)、县(市、区、旗)依据GB/T2260一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B.1.2 表B.2标准耕作制度符号,表示年内复种,j表示套作,表示隔年。一级区I东北区34 二级区L大小兴安岭山地区I,三江平原长白山地区I3松嫩平原区表B.1全国标准耕作制度分区表省(区、市)内蒙古黑龙江黑龙江吉林县(市、区、旗)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鄂伦春自治旗牙克石市阿荣旗扎兰屯市扎费特旗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日于中区漠河县塔河县呼玛县爱辉区孙吴县逊克县伊春区南岔区友好区西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区五营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带岭区乌伊岭区红星区上甘岭区铁力市嘉荫县向阳区(鹤岗市)工农区南山区兴安区东山区兴山
40、区萝北县绥滨县向阳区(佳木斯市)前进区东风区郊区汤原县桦川县桦南县富锦市同江市抚远县依兰县新兴区桃山区茄子河区勃利县尖山区岭东区四方台区宝山区集贤县友谊县宝清县饶河县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东安区阳明区爱民区西安区林口县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东宁县绥芬河市鸡冠区恒山区滴道区梨树区城子河区麻山区蚊河市桦甸市延吉市敦化市安图县和龙市龙井市图们市汪清县浑春市八道江区抚松县靖宇县江源区临江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东昌区二道江区辉南县柳河县通化县集安市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嫩江县五大连池市北安市龙沙区建华区铁锋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碾子山区梅里斯达翰尔族区甘南县龙江县泰来县富裕县讷河市克山县依安县克东县拜泉
41、县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大同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林甸县肇州县肇源县北林区明水县海伦市绥棱县庆安县望奎县青冈县兰西县安达市肇东市木兰县巴彦县通河县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平房区松北区香坊区呼兰区阿城区宾县方正县双城市五常市尚志市延寿县一级区I东北区H黄淮二级区L松嫩平原区L辽宁平原区III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省(区、市)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GB/T 28407-2012 表B.1(续)县(市、区、旗)臼城市市辖区镇资县大安市桃南市通榆县宁江区扶余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乾安县长岭县南关区宽城区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榆树市德惠市九台市农安县铁西区铁东区双辽市梨树县公主岭市伊通满族自治县昌邑区龙
42、潭区船营区丰满区舒兰市永吉县磐石市龙山区西安区东辽县东丰县梅河口市银州区清河区西丰县昌图县开原市调兵山市铁岭县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沈阳市)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市辽中县东洲区望花区新抚区顺城区海州区新邱区太平区清河门区细河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古塔区凌河区太和区黑山县北镇市义县凌海市连山区龙港区南票区兴城市绥中县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灯塔市辽阳县铁东区铁西区(沈阳市)立山区千山区台安县海城市大石桥市站前区西市区鲸鱼圈区老边区双台子区兴隆台区盘山县大洼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宽甸满族自治县凤城市帕岩满族自治县盖州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庄河市长海县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元宝区振兴区振安区东港市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石景山区丰台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朝阳区房山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平谷区到县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抚宁县卢龙县昌黎县迁安市漆县漆南县迁西县遵化市丰润区玉困县路南区路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南区唐海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安次区广阳区永清县团安县源州市霸州市乐亭县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沫水县定兴县易县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