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0951-2013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pdf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176279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76 大小:4.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50951-2013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GB T 50951-2013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GB T 50951-2013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GB T 50951-2013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GB T 50951-2013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GB/T 50951- 2013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esign docurnent preparation 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nonferrous rnine 实施2014- 07-01 发布2013 -12 - 19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中国时划生版私P 。.I望时布机 f曾与|伴中回it刘生版抵挡电话:400-670-9365网站:9365.org哩棋手持可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 统一书号:15802

2、42. 303 定价:29.00元S/N: 1580242.303 9111 5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esign document preparation 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nonferrous mine GB/T 50951 - 2013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4 年7 月1 日1lhEa圈盟唱温sv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 50951-2013 为

3、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网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 63906433 (发行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三河富华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印刷850mmX 1168mm 1/32 4. 75印张117千字2014年6月第1版2014年6月第1次印刷女统一书号:1580242. 303 定价:29.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 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6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的公告现批准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

4、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951-2013,自2014年7月1日起实施。发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f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12月19日i璋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总结了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写的设计和生产经验,与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并借鉴了有关标准,广泛征求了设计、科研、生产等多方面的意见,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共分

5、4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和有色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及深度。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2号,邮政编码:100038),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参编单位: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

6、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沈阳铝镜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刘育明唐建邓朝安谢良高士回邵晓钢徐京苑郭旭东王新绥谢志勤张明顾秀华侯建兴杨春福熊小放宗子就徐建炎傅汝杰万宝聪任兆成赵成宾张海桥林敬嘉张德全杨嘉美张艳华夏长念张洪建黄兴益王清来雷存友张伟仁蒋文杨光毅戴芳容1 主要审查人:刘福春李振林杨松荣于长顺郭天勇2 田有连徐进平孙先辉石福巍胡小明3 4 2 目次总则( 1 ) 术语和符号( 2 ) 2. 1 术语(2 ) 2.2 符号(4 ) 基本规定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及深度4. 1 初步设计文件构成(8 ) 4.2 总论(9 ) 4. 3地质

7、门口4. 4 岩石力学U们5 采矿一一-露天开采.(19) 4. 6 采矿一砂矿开采(27)4.7 采矿一一地下开采(30)4. 8 选矿门4. 9 尾矿处置 (54) 4. 10 总图运输刊0)4.11 主合排水( 6 5 ) 4.四电气们4.13 自动控制(73)4. 14 电信和铁路信号( 7 5 ) 4. 15 热力(77)4.四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79)4.17 机修l审4. 18 建筑与结构(82)4.四节能(85)4. 20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刊们4. 21 安全、消防、职业卫生与健康(88)4. 22 概算刊2) 4. 23 技术经济.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 . . e 0 .刊的本标准用词说明(118)引用标准名录(119)附:条文说明(121)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and symbols ( 2 ) 2.1 Terms ( 2 ) 2.2 Symbols ( 4 ) 3 Basic requirement ( 5 ) 4 Sp巳cificationon content and extent of basic design files for nonferrous mine ( 8 ) 4. 1 Constitutio

9、n of basic design files ( 8 ) 4.2 General ( 9 ) 3 Geology (11) 4. 4 Rock mechanics (1 8 ) 4. 5 Open-pit mining . (1 9) 4. 6 Placer mining (27) 4.7 Underground mining . (30) 4. 8 Mineral processi吨7) 4. 9 Tailings disposal ( 54) 4. 10 Generallayout and transportatio丑(60)4. 11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10、 ( 6 5 ) 4. 12 Electrics . (68) 4. 13 Automatic control ( 73) 4.14 Communication and railway signal ( 75) 4.15 Thermal engineering . (77) 4. 16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79) 4. 17 Maintenance and repair ( 8 1 ) 2 3 4. 18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82) 4.19 Energy saving ( 8 5 ) 4.

11、20 Environm巳ntalprotect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86) 4. 21 Safety, fire protection and prevention and occupational hygiene (88) 1总AHHJ 旧只4.22 Capital cost . . (92) 1. 0.1 为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规范有色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深度,不断提高有色金属矿山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推广应用有色金属矿山建设的先进经验,制定本标准。1. O. 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

12、和扩建的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1. O. 3 矿山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应运到指导矿山合理建设、保证矿山建设技术方案顺利实施和合理控制建设投资的要求,应起到指导施工图设计和项目总包招标的作用,并应满足编制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有关专项设计的要求。1. 0.4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23 Technical economy (9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11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19) Addition:

13、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21) 4 1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 1. 1 露天开采open-pit mi.ning 在敞露的地表采场进行有用矿物的采剥作业。2. 1. 2 砂矿开采placer mining 用水力或机械从冲积矿或砂矿床中挖掘、运输、富集并回收重矿物的作业。2. 1. 3 地下开采underground mining 从地表向地下掘进一系列井巷工程通达矿体,建立完整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供气、供水等生产系统及其辅助生产系统并进行有用矿物的采矿工作的总称。2. 1. 4 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 对拟建或改建、扩

14、建矿山项目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预测项目投资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果。在既定的范围内进行方案论证和比选,推荐较优方案。2. 1. 5 初步设计basic design 根据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委托书,为实施建设细化或必要时论证比选总体方案和各系统主要技术方案,选择所需设备、计算确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编制总概算等所进行的设计。2. 1. 6 水土保持soil and wat巳rconservatlOn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

15、态环境,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2 2. 1. 7 矿山基建时间period of mine construction 从矿山建设开始投入建设资金到按设计要求全部建成投产为止的全部时间,通常以年或月计。2. 1. 8 投产年year of start up 矿山开采、运输、处理等工艺流程生产作业贯通运转的年度时间点。2. 1. 9 达产年year of full production 矿山投产后,逐步达到设计生产规模的年度时间点。2.1.1川0岩体移动范围impact a盯re臼aof rock mass mov陀em巳en丑1矿体开采后,由于地下空间、原岩应力变化等引发的围

16、岩变形、移动及辐射到地表区域的轮廓。2. 1. 11 岩爆rock burst 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能在地下开采中突然猛烈释放,使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2. 1. 12 掘采比development ratio 单位采矿量所需的掘进工程量。2. 1. 13 充填倍线ratio of filling pipe line length to height 充填管路总长度与充填管路总垂高之比。2. 1. 14 矿山复垦mine rehabilitation 指对被矿山开采活动扰动的土地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使用状态的活动。2. 1. 15 选矿mineral processing 用物理

17、、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将原矿中有用矿物与脉石、有害物质或将多种有用矿物分离并富集的工艺过程。2. 1. 16 原矿run-of-mine 采出后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矿石。2. 1. 17 精矿concentrate 矿石经选别作业,目的矿物被富集的产品。包括粗选精矿、扫选精矿、精选精矿、1昆合精矿等。 3 2. 1. 18 尾矿tailings 矿石经选别作业,选出目的矿物后的剩余产物。2. 1. 19 磨矿grinding 利用介质在磨机中的冲击和磨剥作用减小物料粒度的过程。2. 1. 20 浮选f1otation 根据矿物颗粒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利用矿物自身具有的或经药剂处理后获

18、得的润湿性差异进行分选的过程。2.2符号2.2.1 矿岩力学指标RQD 岩石质量指标;MRMR 用于采矿工程的劳伯斯切岩石分类;C一一内聚力;伊一一一内摩擦角;一一矿石重度。2.2.2 选矿W j -磨矿功指数;q。一一一磨矿机按新生成的级别(一O.074mm粒级)计算的单位处理量。2.2.3 电气cos功一一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称为功率因数。2.2.4 经济评价i一一折现率。 4 3基本规定3.0.1 初步设计的编制应依据下列文件:1 矿床勘查地质报告和评审、备案文件;2 矿山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评估或评审报告和核准文件;3 矿山建设项目矿业权设置批复文件;4 矿

19、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报告和批复文件;5 矿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6 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备案文件;7 矿山建设场地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报告及其备案文件;8 矿山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文件;9 建设项目用地批复文件;10 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11 设计委托书或建设工程设计合同;12 其他重要的报告和批复文件。3.0.2 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应具备下列文件:1 选矿试验报告;2 项目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或初步勘察报告;3 建设地区的地震、气象资料;4 视不同区域要求的地形图和区域位置图;5 供水、供电、交通、规划、主要原料供应等基础资料、协议或文件;6

20、改建、扩建工程时,企业已有的相关基础资料;7 概算编制所需的有关文件;8 其他对项目建设有影响的资料、协议或批复文件。 5 3.0.3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编制依据应完整,基础性文件应齐全,设计程序应符合矿山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的规定;2 应符合有色金属工业的产业政策,并应体现技术进步、集约生产、节能高效、经济合理和安全环保的设计原则;3 应对评审备案的矿区勘查地质报告深人分析论证,并应对矿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矿体赋存条件、资源品质、资源量的可靠性及其经济意义、勘查程度等作出具体评价;4 应在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矿山设计生产能力、矿山工业场地

21、选址、开拓方式和矿山安全等重大技术方案进行论证;5 应对矿山各生产系统和主要辅助生产系统的工艺及布置、设备选型、主要建(构)筑物结构及形式和工业场地布置等进行优化、细化;6 应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等工程进行论证并细化;7 应对项目概算投资进行分析。3. O. 4 初步设计的技术原则和主要技术方案的确定应符合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项目核准文件、开发利用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当因矿山建设条件发生改变,需对矿山建设规模、开拓系统及工业场地位置等重大技术方案进行修改调整时,应配合建设单位报请原项目核准部门办理核准手续,并重新编制矿山初步设计文件。3. O. 5 初步设计文件应由设计书和附图组成

22、,各专业应绘制相应的设计图纸作为初步设计的附图,同时应汇编成附图册。设计书和附图编制应符合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第4章中各节的内容可根据设计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进行调整和增删。初步设计文件应能指导编制下列专项设计:1 安全专篇;2 水土保持方案;3 节能减排专篇;4 消防设施专项设计;5 其他要求的专项设计。3.0.6 初步设计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指导矿山建设全过程,并应合理控制建设投资;2 应指导施工图设计;3 应满足土地征用和施工准备工作的要求;4 应为建设项目的基建计划提供依据;5 应为主要设备订货提供依据;6 应为建设项目资金投入计划提供依据。3.0.7 初步设计附件应包括项目

23、有关的核准、审批、备案、各种协议、设计委托书等文件的复印件。 7 4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及深度4.1 初步设计文件构成4. 1. 1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中设计书应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附件组成。设计文件各部分的构成应包括下列内容:1 前引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1)封面;2)资质证书;3)扉页;的参加专业及人员名单;5)目录。2 正文部分。3 附件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有关的核准、审批、备案和协议等文件复印件;2)设计委托书等复印件;3)其他相关文件复印件。4 图纸汇编册。4. 1. 2 初步设计书封面应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初步设计编制

24、单位名称及初步设计文件出版日期。4. 1. 3 初步设计书的资质证书应包括文件编制单位的工程设计、工程勘察或工程总承包等方面的资质证书。4. 1. 4 初步设计书扉页除应包括封面内容外,还应包括工程编号、文件编制单位的院长或总经理、总工程师、主管副总工程师或技术总监、总设计师或项目经理、项目设计经理姓名,并应在编制、单位名称上加盖编制单位印章。4. 1. 5 初步设计书中参加专业及人员名单应包括参加设计的专业和参加设计、审核及审定的人员名单。4. 1. 6 初步设计书目录应包括正文部分的章、节,以及附件、附图。4. 1. 7 各专业的章节应根据需要分别填写本专业相关的工程设备明细表、劳动定员表

25、、主要工程量表、工程材料明细表、主要材料燃料动力消耗表、技术经济指标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其中工程设备明细表、工程材料明细表应汇总,可按表4.1.7-1和表4. 1. 7-2填列。其余表格可放在正文的有关章节中。表4.1.7-1 工程设备明细数量重量(t) 电动机序型号设备设备单制造厂号编号名称及原新总(样本号数量l 备位单总容量规格有增数或图号)型注重重原新总(kW/有增数台)号|序号|材料名称|型号| 规格| 单位| 数量备注|I I I I I 4.2总论I概述4.2.1 项目建设背景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地理位置、企业隶属关系和区域经济地理特点,并应简述矿区探矿许可和采矿许可文号及

26、范围。4.2.2 编制设计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1 引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报告及安全预评价报告等的审批文件主要内容及要求;2 设计委托书、设计合同及业主对设计的主要要求;3 简述资源条件及设计基础资料条件;4 与项目建设相关的文件和协议。4.2.3 外部建设条件的内容应包括外部交通运输、电源、水源,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以及其他对外协作关系等。4.2.4 设计分工与协作应说明总包和分包设计的分工、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4.2.5 改建、扩建、续建企业应说明企业现状、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的利用情况;新建项目应阐述企业现状及项目性质。E 设计基本原则4.2.6 设

27、计基本原则应论述下列内容:1 应概述设计中所遵循的主要方针与政策;2 应提出企业专业化协作和装备水平的基本原则;3 可针对项目特点提出创新内容。E 工作制度及设计规模4.2.7 工作制度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年工作日数、日工作班数、班工作小时数。4.2.8 设计规模的内容应概述项目设计规模,一次建设或分期建设,以及是否在关键性工程中留有余地和企业发展远景;并应论述企业组成和产品方案。N厂址4.2.9 厂址选择应说明工程布局与厂址方案,以及建设用地情况。V 主要设计方案4.2.10 主要设计方案应引述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设计方案、工艺流程,并应概述主要设计方案比较结果和推荐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4.2.

28、11 主要设计方案应论述下列内容:1 采矿设计方案;2 选矿设计方案;3 公用及辅助设施设计方案;4 概述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情况;5 概述环境保护、节能、安全、消防等的主要具体措施。VI 项目建设进度4.2.12 项目建设进度应概述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及实现计划的措施。1世项目综合效益及评价4.2.13 项目综合效益应概述下列内容:1 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2 劳动定员;3 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4 成本与费用;5 财务分析;6 综合分析结论。4.2.14 总论应对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环保、节能、安全等作出综合评价。回存在的问题和建议4.2.15 总论应阐述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规避风险

29、的措施建议。4.3地质I概述4.3.1 矿区地理概况应简述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矿区地形、地貌、气候、水系等。4.3.2 矿区合规性应说明矿区资源等有关问题存在的政府批文、备案等情况。.11. 4.3.3 矿区范围应阐明矿区探矿许可和采矿许可文号、有效期及矿权范围。4.3.4 矿区沿革应介绍矿区权属关系历史变更情况。4.3.5 设计依据应介绍初步设计依据的地质资料。E 矿区及矿床地质4.3.6 区域地质基本特征应简述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浆岩、区域变质、矿化特征等。4.3.7 矿区地质应论述下列内容:1 矿区地层层序、岩性、厚度、产状、接触关系、分布及含矿情况,重点叙述含矿地层;2 矿区榴皱、断

30、裂发育和分布的一般特征,详述与矿床形成有重要关系和影响矿床开采的构造;3 岩浆岩的种类、形态、产状、分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重点描述影响矿体形态及矿体开采的岩浆岩特征;4 矿区存在的蚀变种类和分布特征,详述矿体内部和近矿围岩中蚀变的种类、分布特征。4.3.8 矿床地质特征论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 矿(化)体一般特征应包括下列内容:1)矿床类型及矿(化)体分布的一般特征;2)矿(化)体的数量、分布形态、矿体的分布特征。2 分矿体描述主要和次要矿体的划分,其空间位置和矿体赋存情况;矿体的形态、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矿体顶板和底板围岩的岩性、蚀变特征;矿体内部夹石的岩性、蚀变特征。3 地质构造对矿体的

31、控制和破坏情况。4 以往开采状况、采出矿量及品位、当前的开采界面。4.3.9 矿石特征应论述下列内容:1 矿石的工业类型和自然类型及其一般分布特征;矿石的次生富集规律、氧化程度及其规律,各种矿石工业类型的比例及其分布规律。2 主要和次要矿石类型的矿物组成、含量、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有益组分及其含量和分布规律、伴生有益组分及其含量和分布规律,矿石伴生有害组分种类、含量及其分布规律,有益、有害组分的赋存特征及相互关系。3 简述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的采样情况和试验研究结论。皿矿床地质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4.3.10 矿区地质勘查工作评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 矿区勘查历史、成果及其

32、基本评价,介绍不同时期、阶段对矿区进行地质勘查、研究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成果,列出近期主要成果、各种勘查工作完成的工程量;2 矿区勘查工作质量评价,包括钻探、坑探、槽探等各类勘探工程,测量工作、取样及样品运输和加工、样品测试及其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方法及工作质量情况。4.3.11 矿床地质勘查程度应评述下列内容:1 矿床勘查手段及工程布置的合理性;2 矿床总体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及地质研究程度;l3 矿床已开采时,应描述实际生产情况与原勘查结果的差异;4 可行性研究中认定地质勘查工作存在问题时,应评述可行性研究以后补充地质工作的内容和结果。凹资源量4.3.12 资源量估算工业指标应介绍可行性研究报告

33、中确定的资源量估算依据的工业指标。4.3.13 以往的资源量估算结果应简述地质勘查阶段资源量估算结果及备案情况。4.3.14 初步设计中应对地质资源量进行检验估算,并应说明资源量估算范围、设计范围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资源量估算中应兼顾具有经济意义的共生、伴生有用元素或组分的评价。资源量估算方法可采用几何图形法、地质统计学法等。4.3.15 资源量估算的数据基础应详细说明资源量估算所采用数据的来源、内容,并应对所用基础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同时应说明对原始数据取舍的原因。4.3.16 采用地质统计学法进行资源量估算时,应论述下列内容:1 资源量估算所采用的软件。该软件是否为国际行业通用软件或已被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部门认定及认定文号。2 资源量估算过程中数据输入、整理、检查及整合工作的过程,样品组合方式及样品组合依据,组合样品长度。3 矿床地质解释、矿床建模及资源量估算中必要的统计分析的详细内容。4 建立矿(化)体几何模型时应全面认识矿床成因及主要的控矿因素,根据采矿、选矿、冶炼不同要求确定矿化分带;说明矿(化)体几何模型建立的类型、方法、过程。5 矿块模型建立的方法。列出模型参数,包括模型原点坐标、不同方向矿块的大小以及数量、次一级矿块的大小、矿块模型是否旋转以及旋转轴和旋转角等。6 采用的品位估算方法。估算参数的选取,列出所有品位估算参数。7 特异值的空间分

35、布特点。确定特异值的方法、标准,对特异值的处理方式及处理结果。8 原始矿石体重值数据的选择及模型中矿石体重值的估算方法。9 模型验证应说明对模型估算结果进行的验证工作、验证结果,模型估算结果是否无偏、合理、可用。4.3.17 资源量分类应按现行的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列出设计估算的矿床资源量,并应说明资源量分类的依据及分类方法;应分矿体、矿石工业类型、资源量级别统计矿区和(或)设计范围内的资源量,并应分析不同矿石工业类型、不同级别资源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4.3.18 资源综合回收应简述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议。可行性研究报告利用的地质基础资料发生变化或重新估算资源量时,应对资源综合利用提出建议。V

36、基建和生产探矿设计4.3.19 基建探矿或生产探矿应包括下列内容:1 探矿的分类、原因、目的和原则;2 探矿的范围、手段、网度;3 探矿工程量;4 探矿取样原则、方法、方式及规格和数量;5 化验分析种类、方法、规格和数量。4.3.20 矿山地质测量人员配备应说明矿山生产期间地质测量人员及设备配备。VI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4.3.21 矿区水文地质应简述矿区所处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置,并应详述矿区地形、地貌、植被特征,应分析对地表jj(径流和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因素,应描述与矿床充水关系密切的地表水基础数据和资料,以及降雨量的平均值、极值、年内的分布等指标,各月平均气温和蒸发量,积雪厚度,冻土深度等

37、气象因素。4.3.22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 矿区含水层、隔水层特征;2 岩溶、断裂、老窿、地表水等与地下水的联系;3 地下水的动态及补给、排泄条件;4 地下水水质;5 续建矿山以往生产中的地下水位、涌水量变化和水害情况。4.3.23 矿床充水因素和涌水量预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 预测方法,应包括计算公式及参数; 15 2 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4.3.24 矿山水资源利用应包括下列内容:1 矿山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利用影响的初步评价;2 矿山水的利用途径,可能的方案。4.3.25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1 矿区主要工程地质岩类的划分及其岩性、产状、厚度、分布等特点;2

38、 对矿山开发有不良影响的断层,风化带,蚀变带,可溶岩、软弱层、流沙层、膨胀岩土等特殊岩类的条件;3 矿体及其顶、底板或边坡围岩主要岩性及其工程地质条件评价;4 矿石和主要围岩的体重,抗压、抗拉强度,内聚力、内摩擦角,矿、岩松散系数及安息角,含水量,地应力等开采技术参数。4.3.26 矿区环境地质应包括下列内容:1 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地震地质概况;2 矿/岩放射性检查结果,放射性异常的部位和幅度及其对开采的影响;3 围岩中或矿坑涌水中可能引起污染的酸性水、重金属等环境因子的情况;4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因素,以往开采中的塌陷、开裂、滑坡、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程度等;5 地热对开采具有潜在

39、影响时,描述矿区地热调查投人的工作量、主要调查结果,包括矿体主要赋存标高的地温,主要岩类的热物理性质、热水的分布规律及涌水量和水温预测等。咂矿床防治水4.3.27 矿床疏干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矿床疏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疏干涌水量预测;2 矿床可能的疏干方案及其比较,提出推荐方案;3 各含水层的疏干方法、工艺和分期、分段疏干的原则;4 疏干工程的布置及工程结构;5 观测孔的布置;6 疏干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4.3.28 注浆堵水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注浆堵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2 注浆堵水方案及其比较,推荐注浆堵水方案描述;3 确定注浆堵水的基本工艺及主要参数,计算注浆堵水工程量和材

40、料消耗。4.3.29 矿坑突水预防应包括下列内容:1 主要突水因素分析和可能突水范围划定;2 探水工程布置;3 探水工程量及施工要求。4.3.30 河床防渗、河流改道、截水沟、防洪堤等地表防水工程应包括下列内容:1 基本水文资料和水文计算;2 地表防水工程布置说明,防洪标准、主体结构形式及其参数;3 地表防水工程量和施工要求。4.3.31 地面塌陷防治应包括下列内容:测;1 论证和预测开采后引起的岩溶塌陷、疏干沉降的可能性;2 圈定可能塌陷的范围,可能疏干沉降的范围和沉降量预3 生产中的相关防范措施。咂附图4.3.32 地质应包括下列图纸:1 矿床地形地质图;2 矿体纵、横剖面图;3 中段或阶

41、段地质平面图;4 矿体纵向投影或水平投影图; 17 5 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6 矿区综合水文地质图;7 矿区疏干或注浆堵水工程布置平面图、剖面图等;8 探矿工程布置平面或剖面图;9 本条中第1款第4款均应为彩图。4.4岩石力学4.4.1 岩体稳定性的地质背景应包括下列内容:1 简要阐明矿区内各类岩体形成的环境、时代、成岩作用和演变过程;2 矿区构造体系,叙述构造的形成及其发展历史,断层、破碎带、节理的展布情况。4.4.2 矿、岩物理力学性质应包括下列内容:1 矿、岩的重度、湿度、松散系数、安息角;2 各类矿、岩的抗压、抗拉、剪切、三轴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泊桑比、内聚力C、内摩擦角w3 表土

42、风化层的特性;4 不连续面充填物的力学参数。4.4.3 岩体结构应根据节理裂隙调查成果、岩体质量指标RQD测定成果、岩体弹性波传递速度等有关资料分析岩体的结构特征,并应进行分类。4.4.4 原岩应力应说明下列内容:1 原岩应力测点的布置及测定方法;2 测量成果分析,应说明应力场的特征、最大主应力的大小及方向、地应力对开采的影响。4.4.5 露天边坡稳定性计算应对设计最终境界边坡的稳定性进行验算。4.4.6 岩体稳定性或可崩性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 岩体稳定性分级或可崩性评价;2 矿、岩崩落块度预测,初始崩落及正常崩落的拉底面积;3 分析采场允许暴露面积,推荐采场结构参数和支护方法;4 矿震和岩

43、爆;5 岩体支护和加固原则;6 井巷工程稳定性计算。4.4.7 岩石力学监测应说明岩石力学监测工作和主要设备、仪表的选择。4.4.8 岩石力学应说明下一阶段岩石力学研究工作。4.4.9 岩石力学可根据研究深度附上岩石力学研究附图。4.5 采矿一一露天开采I 开采范围及开采方式的选择4.5.1 开采范围选择应论述下列内容:1 在可行性研究推荐方案的基础上,论述开采范围确定的合理性。一个矿区有两个以上矿床或同一矿床有多个矿带或矿体时,论述设计开采范围确定的原则和依据以及开采的总顺序。2 对改建、扩建矿山开采现状、使用的主要设备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4.5.2 开采方式选择应在可行性研究推荐方

44、案的基础上,论述采用露天开采的合理性。4.5.3 采用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或先露天后地下、先地下后露天开采时,应论述露天开采与地下分界线确定的原则和依据,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在平面和立面上的关系、相互影响及其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等。H 露天开采境界确定4.5.4 采场边坡参数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的有关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 边坡参数确定的原始条件、影响因素、方法;2 最终台阶高度、安全平台宽度、清扫平台宽度、最终台阶坡面角、最终边坡角等边坡参数。4.5.5 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应包括下列内容:1 露天开采境界圈定的原则、技术经济条件及经济合理剥采比。2 境

45、界优化软件圈定境界的原理及过程,圈定境界所选取的技术经济指标及其主要约束条件。3 对于埋藏条件复杂的矿床,应对不同开采境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推荐方案。推荐方案中应按不同工艺处理分类的境界内分层矿岩量、矿岩总量、矿石量、平均品位、废石量、平均剥采比。境界内有远景资源量时,应单独列入废石量。4 推荐露天开采境界主要参数。4: 5. 6 采用分期开来的矿山应论述分期开采的必要性、优缺点,并应说明确定分期划分和分期开采境界的原由,同时应确定扩帮过渡的起止时间及扩帮方式、技术要求及采取的安全措施。4.5.7 资源回收利用应说明境界内暂不能利用的资源量,以及境界外资源量,并应简述综合开发利用的初步

46、设想。E 矿山生产规模、工作制度、产品方案和服务年限4.5.8 生产能力验证的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1 矿山合理服务年限、达产年限;2 采场内工作台阶可布置同时工作的电铲或装载设备台数;3 矿山工程下降速度;4 新水平准备时间;5 咽喉区的线路通过能力及卸载点卸载能力。4.5.9 矿山工作制度应包括下列内容:1 矿山工作制度确定的依据和原则,年工作天数、日工作班数、班工作小时数;2 采矿主要设备工作制度确定的依据、方法,列出设备工作天数、日工作班数、班工作小时数。4.5.10 露天矿开采设计应根据矿床埋藏特点,矿石类型,采、选、冶生产工艺要求,说明采出矿石种类及分采、混采的理由。4.5.11 露天矿开采设计应说明矿山的服务年限,并应包括基建年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