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9661.1-2005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186739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6.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9661.1-2005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GB T 19661.1-2005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GB T 19661.1-2005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GB T 19661.1-2005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GB T 19661.1-2005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7.120.01 F 80 道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T 1966 1. 1-2005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Safety requirements for nuclear instrumentations and systems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2005-06-01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瘦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且2005-12-01实施060609000551 GB/T 19661. 1-2005 目次前言.m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一般原则.4 4.1 安全要求的设计.4 4

2、.2 安全要求的检查和试验.4 5 防电击.4 5.1 ,总贝4小45.2 可触及零部件的判定.5 5.3 防电击分类5.4 防电击措施-5.5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8 5.6 介电强度试验.13 5.7 可触及电流.16 5.8 绝缘电阻.18 5.9 与电网电源的连接及保护6 辐射防护仪器过载特性.20 7 核仪器易去污性.20 8 防其他危险.20 8. 1 总则.208.2 防强贯穿辐射.20 8.3 防止有害物质泄漏.218.4 防机械危险.21 8. 5 防噪声和超声.21 8. 6 耐机械环境条件.21 8.7 防微披辐射.21 8.8 防爆炸.21 8.9 防火和耐热.21 9

3、 安全标志和随行文件.22 9.1 安全标志.22 9.2 随行文件.2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核仪器零部件之间绝缘等级要求的示例25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28 参考文献. . . . . 31 图1频率小于或等于100Hz的正弦交流和直流可触及电流的测量电路16图2潮湿时接触电流的测量电路.a17GB/T 1966 1. 1一2005图3非正弦或1昆合频率交流峰值可触及电流的测量电路.18 图A.l危险带电零部件与可触及零部件或电路之间的防护.25 图A.2对内部危险电路和初级危险电路的防护.26 图A.3两个危险带电电路的外部可触及端子的防护.27 图B.1电气

4、间隙和爬电距离测量的例子.28 表1安全特低电压限值. 5 表2设备的防电击分类.6 表3海拔5000m内不同高度电气间隙数值的倍增因数.8 表4按相比漏电起痕指数的材料组别表5电源电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9 表6由电掘电路供电的电路的电气间隙. 10 表7计算用的电气间隙数值表8测量类别E、皿、凹的电气间隙.12 表9电掘电路外的电路的爬电距离.12 表10基本绝缘的试验电压值.14 表11试验电压场所海拔高度的修正因数表12介电强度试验用交流电源的功率表13可触及电流限值. 16 表14绝缘电阻限值.18 表15标志图形符号.22 表B.1X的最小值与污染等级.28 E GB/T 196

5、61. 1-2005 前GB/T 19661(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分为两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E通用要求;一一第2部分z放射性防护要求(IEC60405: 2003 , Nuclear instrumentation-Constru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classification of radiometric gauges, MOD)。本标准是在EJ528-1998(核仪器安全通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核仪器研发、设计、生产、检验、使用和维护的实践以及标准贯彻实施的经验制定的。编制本标准的主导思想是突出核仪器及系统的基本安全要求,保持本标准内容的完整性,提高可操作性

6、,以满足核仪器及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而基本要求外的其他安全要求及其试验方法则尽量采用规范性引用文件,以避免本标准的篇幅庞大和内容重复。本标准为每项安全要求提供详尽、具体的检查、测量和试验方法,以指导核仪器及系统的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本部分为本标准的第1部分通用要求飞包括一般原则、防电击、辐射防护仪器过载特性、核仪器易去污性、防其他危险、安全标志和随行文件等内容。本部分的有关内容,还参考了IEC61010-1 :200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z通用要求以及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eqvIEC 60950: 1999)和GB9706. 1一1995(

7、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z安全通用要求)(idtIEC 60601-1:1988)等有关IEC标准和国家标准。本部分还有如下特点za) 在第4章一般原则中规定了有关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的设计以及检查和试验的一般原则。b) 在第5章防电击中,采用了IEC61010-1 :2001中的新内容和新数据(包括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试验电压等);还给出了可触及零部件的判定以及核仪器零部件之间绝缘等级要求的示例(附录A)和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附录B)等技术内容,不仅为核仪器防电击提供设计依据,而且提高了标准的完整性、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c) 防其他危险以及安全标志和随行文件两章的内容切合核仪器及系统的

8、实际、可操作性较高,例如,防强贯穿辐射等。本部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部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z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z熊正隆。皿1 范围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T 19661. 1-2005 GB/ T 19661的本部分规定了核仪器及系统的安全通用要求,包括一般原则、防电击、辐射防护仪器过载防护、核仪器易去污性、防其他危险、安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部分。GB 3805 特低电-GB 3836. 1爆60079 :1998) GB 9706. 1 医用GB/ T 8993 核仪GB/ T 10257 核仪GB/ T 1250

9、1 GB 14048. 1 GB 14048 . 3 (GB 14048. 3一-2002,IEC60974-gauges , MOD) 、也验、贮存、运输、安装、使用和(GI 4793. 1一IEC 61010-1 :20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本部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 1 正常条件normal condition 防止危险的所有防护措施均完好无损的条件。GB/T 19661. 1-2005 IEC 61010-1 :2001的3.5.11J3.2 单-故障条件single fault condition 防止危险的一个防护措施发生失效的

10、条件或可能引起危险的一个故障出现的条件。注2如果某个单一故障条件不可避免引起另一个单一故障条件,则认为这两个故障是由一个单一故障条件引发的。 IEC 61010-1: 2001的3.5.12J 3.3 3.4 3.5 可触及(零部件的)accessible (of parts) 当按规定用标准试验指或试验针触及到的。 IEC 61010-1 :2001的3.5.1J注1:可触及包括不用工具即可触及到的(见GB9706.1-1995的2.1. 22和GB4943一2001的1.2. 7)直接触及。本定义中的规定和标准试验指见5.2。注2:当零部件可触及时称为可触及零部件,而导电的可触及零部件称为

11、可触及导电零部件。危险带电hazardous Iive 在正常条件和单一故障条件下能够发生电击或电灼伤的状态。 IEC 61010-1: 2001的3.5.4J注:正常条件下和单一故障条件下危险带电的限值见5.1.1的规定,当零部件带电超过该规定限值时称危险带电零部件。端子terminal 为使装置(设备)与外部导体连接而提供的一种元件IEV 151-01-03修订版。注:端子可以含有一个或几个接触件,因此该术语也包括插座、连接器等。 IEC 61010-1 :2001的3.2.1J3.6 功能接地端子function earth terminal 用来直接与测量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某一点,或者直

12、接与某个屏蔽部分进行电气连接的,而且预定用于安全以外的任何功能目的接地的端子。3. 7 3.8 3.9 注:对测量设备,该端子常被称为测量接地端子。IEC 61010-1:2001的3.2.2J保护导体端子protective conductor terminal 为安全目的与设备的导电零部件相连接,而且预定与外部接地系统相连接的端子。 IEC 61010-1: 2001的3.2.3J注2保护导体端子也称保护接地端子。保护接地导体prot配tiveearthing conductor 用来把电源保护接地端子同建筑物安装接地点连接起来的建筑物安装布线中或电源线中的导线。 GB 4943-2001

13、的l.2.13. 10J 注2保护接地导体也称外部保护导体,简称保护导体保护连接prot配tivebonding 为使可触及导电零部件或保护屏与供外部保护导体连接用的装置之间具有电气连续性而进行的电气连接。GB/T 19661. 1-2005 IEC 61010-1: 2001的3.5.8J注2保护连接用的导体称保护连接导体或内部保护导体。供外部保护导体连接用的端子是保护接地端子。3. 10 3. 11 外壳enclosure 为防止设备受到外部影响和防止从任何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零部件。 IEC 61010-1: 2001的3.2.4J挡板barrier 为防止从任何正常接近的方向直接接触而

14、设置的零部件。注s外壳和挡板可用提供火焰蔓延的防护。3. 12 3. 13 IEC 61010-1 :2001的3.2.5J电源电路mains circuit 预定与电网电源连接、为设备提供电力的电路。 IEC 61010-1: 2001的3.5.6J工作电压working voltage 当设备以额定电压供电时,在特定部位能出现的最大交流电压有效值或直流电压值。注1:不考虑瞬态值。注2:应考虑开路条件和正常工作条件。 IEC 61010-1 :2001的3.3.3J3. 14 基本绝缘basic insulation 其失效会引起电击危险的绝缘。注2基本绝缘也可用于功能目的。 IEC 610

15、10-1: 2001的3.6.1J3.15 3. 16 3.17 附加绝缘supplementary insulation 除基本绝缘以外施加的独立绝缘,用以保证在基本绝缘一旦失效时仍能防止电击。 IEC 61010-1 :2001的3.6.2J双重绝缘double insulation 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 IEC 61010-1: 2001的3.6.3J加强绝缘reinforced insulation 其提供的防电击能力不低于双重绝缘的绝缘。它可以由几层不能像附加绝缘或基本绝缘那样单独进行试验的绝缘构成。 IEC 61010-1 :2001的3.6.4J3. 18 电气间隙a

16、ir c1earance 两导电零部件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 IEC 61010-1 :2001的3.6.7J3 GB/T 19661. 1-2005 3. 19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 两导电零部件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IEC 61010-1 :2001的3.6.8J4 一般原则4. 1 安全要求的设计核仪器的设计应采取直接、间接和提示性安全措施以及特定条件下的特殊安全措施,以保证核仪器作和环境作用的影响,核仪器的设计应正产品标准、检验报核仪器的足核仪器的安4. 2. 1概核仪器方法;该方正常大气b) d) 4.2.3 试验试验时,核由于体积和质装好的整套系统在额定4

17、.2. 4 单一故障条件下的趾且些久件下和单一故障条件下使用过程中能承受工件予以证明。根据需要,元异议时,试验可在运行状态时,应尽可能选择系统或分组件进行试验,但组核仪器在单一故障条件下不理精.u或设备单一故障条件包括保护接地导体断开,短时或间歇工作的设备连续工作,电容器短路,电源变压器短路或过载,输出短路,冷却装置故障,安全联锁子系统故障,紧急开关故障等。必要时,核仪器应进行单一故障条件下的安全要求试验,其试验方法见GB4793.1的相应条款。5 防电击5.1 总则5.1 . 1 防电击要求核仪器在正常条件下和单一故障条件下均应防电击,其可触及零部件不应出现危险带电而成为危险带电零部件,即在

18、可触及零部件与参考试验地(见5.6.2)之间,或在同一台核仪器沿表面或通过空气4 GB/T 1966 1. 1-2005 1.8m的距离内的任意两个可触及零部件之间的电压限值不应超过安全特低电压(见5.1.2)。当上述电压值超过安全特低电压时,在正常条件下的电容电荷不应超过45C(交流峰值或直流电压小于等于15kV)或贮存能量不应超过350mJ(交流峰值或直流电压大于15kV);在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容电荷或贮存能量的限值见GB4793. 1的图2。对应上述电压的可触及电流限值见5.7.1。5.1.2 安全特低电压在用安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独立绕组的变流器与电网电源隔离开的电路中,在特定部位(导体

19、之间或任何一个导体与地之间)能出现的最大电压不超过某个规定的限值,称为安全特低电压(SELV)。安全特低电压的限值与环境状况(例如磊带回E影响尺有同蓝阻抗和对地电阻)、工作条件(正常和单一故障)、故障发生后的时间、电源时,15Hz100Hz交流和注:具有一个接地点环境状况5.2 可触5.2. 1标除直接指和绞接式类似指尖的性试验指,但在5.2.2 可触及如果零部件(则它们是可触及验针靠近该危险带电、认为该零部件是可触及的。5.2.3.1 概述单位为伏特直流70 140 试验指分刚性试验,前面20mm的长度,前面80mm类同刚T 16842的试具B)。试验指或试验针触及到,1. 5 kV时,如果

20、试验指或试缘的电气间隙(见5.5. 3) ,则如果核仪器在正常使用时,操作人员预期会采取使零部件增加可触及性的任何操作(使用或不使用工具),则在检查前应:a) 打开盖子或门;b) 调节控制件;c) 更换消耗材料(包括零部件)。对机柜、机箱等安装面板的核仪器,检查前应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书安装就绪;检查时假定操作人员位于面板的正面。5.2.3.2 一般检查在核仪器外表面(包括底部)每个可能的位置用绞接式试验指进行检查。但对能接受插件式模块的5 GB/T 1966 1. 1-2005 核仪器,绞接式试验指的指尖仅插入到离设备开口处180mm的深度。如果对试验指加力会使零部件成为可触及,则对刚性试验指

21、施加10N的力进行检查,其力应通过试验指的指尖施加,以避免模入或撬开零部件。5.2.3.3 危险带电军部件上万开孔处的检查用100mmX归mm的金属试验针插入核仪器危险带电零部件上方的任何开孔,自由悬挂试验针,并允许插入100mm,以检查该危险带电零部件是否可触及。如果危险带电零部件仅由于用本方法试验才可触及,则不需要单独采取单一故障条件下的附加防电击措施。5.2.3.4 预调控制件开孔的检查用白mm金属试验针以每个可能的方向,插入预期需要用改锥或其他工具接触的预调控制件的孔,插入深度不应超过从设备外壳表面到控制件轴距离的3倍或100mm中的较小者,以检查该控制件是否可触及。5.3 防电击分类

22、防电击由周围环境、设备本身或供电系统提供。防电击分类和主要特征及其基本绝缘失效后的安全措施见表2。核仪器的防电击分类应符合I类、E类和E类,通常不考虑皿类设备的防电击问题。0类设备的防电击保护完全依靠基本绝缘和使用环境与地绝缘,核仪器一般不采用0类防电击方式。当一台核仪器的一部分为I类防电击4另一部分为E类防电击时,则它属于I类防电击核仪器。E类和皿类防电击核仪器不需要接地,其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例如金属外壳)必要时可进行等电位连接;当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大地连接时,不应降低绝缘要求(11类)或破坏安全特低电压(皿类)而损害核仪器的安全性。有关防电击分类及其特殊要求见GB/T12501。表2设备的

23、防电击分类0类I类E类皿类主要特征元保护接地保护接地附加绝缘由安全特低和附加绝缘不需要保护接地电压供电安全措施使用环境保护接地导体与固定双重绝缘或与地绝缘布线中的地线连接加强绝缘5.4 防电击措施5.4. 1 正常条件下的措施在正常条件下,核仪器应采用下述一个或多个防电击措施za) 基本绝缘;b) 外壳或挡板pc) 保护阻抗。对外壳和挡板刚度的要求和试验见8.4。如果外壳和挡板还用绝缘来防电击,则它们应满足基本绝缘的要求。上述要求通过目测法和介电强度试验(5.的检验是否合格。5.4.2 单一故障条件下的措施在单一故障条件下,核仪器应采用下述一个或多个防电击措施za) 保护连接(1类防电击核仪器

24、hb)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11类防电击核仪器); c) 保护阻抗。6 GB/T 19661. 1-2005 5.4.3 保护连接5.4.3.1 保护连接方法保护连接是将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保护导体端子相连接,或是用与保护导体端子相连的导电保护屏或挡板将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相隔离。5.4.3.2 保护连接完整性应采取下述措施保证保护连接的完整性:a) 保护连接导体应由直接连接的结构件和(或)独立导体组成;b) 对承受机械应力的焊接连接应采用专门的、与焊接无关的机械方法固定;c) 设备的一部分拆除时,不应断开其余部分的保护连接;d) 可移动的导电连接件,除非它们满足保护连接的要求,否则

25、不应作为唯一的保护连接导体;e) 电缆的外部金属编织物即使与保护导体端子连接,也不应作为保护连接导体;f) 保护连接导体(包括保护接地导体)可以是裸导体或绝缘导体,如果是绝缘导体,绝缘的颜色通常应是黄绿色(黄绿色无其他含义); g) 对带状电缆和软印制导线等保护接地导体,如果不会因无标识而发生危险,可用任何颜色。上述要求通过目测法检查是否合格。5.4.3.3 保护导体端子的要求保护导体端子应满足下述要求:a) 接触表面应是导电金属;b) 电源电路的保护导体端子的载流能力至少应等于供电端子的载流能力;c) 与其他端子组合的、预定手动连接或断开的插入式保护导体端子,例如电源线的插头,应使保护导体最

26、先接通并最后断开;d) 还用于其他目的的保护导体端子,当其他用途有变化的情况下,应保证其连接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或做出警告标志;e) 如果有功能接地端子(例如测量接地端子),应提供独立于保护导体连接的连接;。如果保护导体端子是连接的螺钉,则螺钉的尺寸、啃合螺纹数(至少用M4的螺钉啃合3个螺纹)和拧紧扭矩(接触压力)等应合适,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上述要求通过目测法和演示法检查是否合格。5.4.3.4 插头连接核仪器的保护连接阻抗保护连接阻抗系指保护连接导体的最大阻抗,即己同保护导体端子相连的任一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保护导体端子之间的阻抗。插头连接(非固定连接)的核仪器的保护连接阻抗不应大于0.1n,

27、电摞线(保护接地导体)的阻抗不构成保护连接阻抗的一部分。试验方法是通过施加合适的低试验电压,以获得下述电流值的较大者ta) 直流25A或额定电源频率的交流有效值25A; b) 该仪器系统额定电流的2倍,当其额定电流较大时,可小于2.0倍,最大不宜超过30A。加电1min,通过测量保护连接阻抗上的电压降并计算保护连接阻扰,视其是否合格。出厂试验时,不规定试验电流值。5.4.3.5 固定连接核仪器的保护连接阻抗固定连接的核仪器的保护连接阻抗应是低阻抗。当在任一可触及零部件与保护导体端子之间施加一个试验电流并持续1min时,其电压降不应大于10V交流有效值或直流值,该电流为设备安装说明书针对建筑物供

28、电电路规定的过流保护装置额定值的2倍。如果电源的所有极上均装有过流保护装置,且在单一故障条件下过流保护装置电源一侧的导线不可能与可触及零部件相连接,则试验电流可减小。7 GB/T 1966 1. 1-2005 5.4.4 绝缘要求核仪器零部件对绝缘的等级要求是核仪器防电击设计的准则之一,其示例见附录A。通过介电强度试验(见5.6)检验绝缘要求是否合格。5.4.5 保护阻抗保护阻抗是元器件及其组件、或者基本绝缘和限流或限压装置的组合。当在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之间进行连接时,在正常条件和单一故障条件下,其阻抗、结构和可靠性所提供的防护程度能达到防电击的要求。通过目测法和相关的试验以检验

29、保护阻抗是否合格。5. 5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5.5.2.3 工作电工作电压或电工作电压不包5.5.2.4 微环境污微环境污染等级a) 污染等级1,干燥5.5. 2. 5 气压(海拔高度)(1气压越低海拔高度越高)丁、同气压)电气间隙数值的倍增因数气间隙的规定值。海拔高度1m4二20002 00 1 3 000 3 0014 000 4 0015 000 5. 5.2.6 电路类型3的要求。电距离的要求。000 m内不同高度(对应不,但爬电距离至少等于相应电倍增因数1. 00 l. 14 l. 29 1. 48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随电路类型不同而不同。电路类型可分为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外的电路和

30、测8 GB/ T 1966 1. 1-2005 量电路。依据测量和试验期间承受的工作电压和来自其相连电路的瞬态过电压(额定脉冲电压),测量电路分为测量类别I、E、皿和凹类。测量类别越高,所要求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越大。核仪器的测量电路通常视为测量类别1(适用于对不直接与电网电源相连接电路的测量),条件严酷时可视为测量类别n(适用于对直接与低压设施相连接电路的测量)。5.5.2.7 材料组别材料组别即印制线路板和电路所依附材料的组别,按GB4027规定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材料组别分为I、E、田a和田b组(见表的。组别越高(CTI越小),所要求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数值越大。过程。当不知道材

31、料组别时,通料,爬电距离可等于相应的组别10 阳山CTI 2倍。电气间隙和爬5. 5. 3. 2 电源电路电源电路的电气间隙相线中线交流电压电气附在E皿I H 皿(有效值)或间隙/直流电压U/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注盯1口1V 100 400 100 600 400 100 爬电距离/mm503.0 1. 0 5.6.5 试验过程型式试验前应按GB/T8993有关规定进行潮湿预处理。对需要包绕金属锚的情况,应在完成潮温预处理和恢复后再包绕或粘贴金属倍。试验应在潮湿预处理并恢复后的1h内完成。试验前,输入端子、输出端子、电源端子各自短接,且受试核仪器不接通电源,电源开关处于接通位置;然后在相互绝

32、缘的不同危险带电零部件之间或它们与参考试验地之间施加试验电压。对用交、直流电压试验,为防止瞬态跳变,试验电压应在5s或5s内逐渐升高到规定值,然后保持5s,观察试验结果。5.6.6 试验结果试验期间不应出现击穿或重复的飞弧,电晕效应和类似现象(例如单次瞬间闪烁)不予考虑。试验后应对被试核仪器进行检查,核仪器及其零部件应无损伤(例如焦斑),接通电源能正常工作,并保持其性能特性。5.6.7 试验注意试验时应注意za) 当同一核仪器组合使用多个防护装置(例如两种不同的绝缘)时,应通过断开耐压较低的防护装置或分别进行试验等措施,避免耐压较低的防护装置经受较高的试验电压;15 GB/T 19661. 1

33、-2005 b) 彼此相连或不能隔离(包括跨接的元器件)的两个危险带电电路之间不进行试验;c) 试验时,断开与被试绝缘并联的保护阻抗(包括限压装置),但不断开电源一次电路与机壳之间的滤波电容;d) 试验时,断开与本试验无关、又可能承受试验电压的元器件(例如气体放电管和集成电路等), 或将其用等电位连接;e) 当试验电压的有效值低于2000V时,允许进行重复试验;当试验电压的有效值高于2000 V 时,只允许进行2次试验,若再进行试验,试验电压必须降至80%。a) b) 出厂试验5.7. 1 可触及电核仪器的可1.8m的距离内型(波形和频率工作状态正常工作单一故障5. 7. 2 测量电路5. 7

34、. 2. 1 频率小于频率小于或等于体皮肤的接触阻扰,0.5kn 工作状态、电流类单位为毫安高频下可能的电灼伤有效值70 500 阻抗,其中1.5kn模拟人)中的测量电极1和2应是测图1频率小子或等于100Hz的正弦交流和直流可触及电流的测量电路如果用电压表测量,则可触及电流按式(4)计算:1=号. ( 4 ) 16 GBjT 19661. 1-2005 式中:I 可触及电流(交流有效值或直流),单位为毫安(mA); U一一-电压表的指示值,单位为伏特(V)。5. 7.2. 2 潮湿接触时的电流在潮湿接触条件下,可触及电流的限值不变,测量电路见图2,其中几代表人体内部阻抗,R1和代表潮湿时皮肤

35、接触阻抗。流过凡的潮湿接触电流I用式(5)计算:u-M 一一. ( 5 ) 式中的参数符号同式(4)。R, =0. 375 补偿高频对人体5.7.2.4 非正非正弦或混随频率的变化。流补偿人体生理反应在图1图3中,a) 按需要能测量直b) c) 电压表的输入阻抗大于1d) 测量交流时,频率范围为15Hz二又向),输入电容不大于200pF; e) 浮动或差动输入,在1MHz的频率范围内的共模抑制比不小于40dB。5.7.4 测量方法核仪器型式检验时,测量前应经过潮湿预处理(见5.6.5)。测量时,被试核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开机、待机、运行、改变设置、关机等),电源电压为其交流供电电源电压

36、的1.1倍,频率为其交流供电电源的最高工作频率,负载(如果有)为其额定最大负载,运行时达到核仪器工作温度或温度平衡。除正常工作条件外,还应测量单一故障条件(电源反极性、接地保护导体断开、相线或中线断开、相线接地等)下的可触及电流。17 GB/T 19661. 1-2005 Rl =1. 5 kn R, =0.5 kn R3=10 kn C1 =0. 22F C, =0. 022F Rl 2 固3非正弦或混合频率交流峰值可触及电流的测量电路测量时,测量电极2首先可靠接触参考试验地或可触及零部件,测量电极1再可靠接触被选的可触及零部件,待测量仪表指示稳定后读取数据。5.7.5 测量注意测量时应注意

37、za) 出厂检验不要求每台核仪器测量可触及电流;b) 不进行潮湿预处理,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测量zc) 当核仪器系统由各自独立供电的部分构成时,应测量每个独立部分的可触及电流,当系统由同一电源供电的部分构成时,则系统作为整体测量可触及电流;d) 测量核仪器外壳可触及电流时,若外壳局部或全部用绝缘材料制成,测量电极应使用金属锚(见5.7.2.1)。5.8 绝缘电阻5.8. 1 绝缘电阻值核仪器的绝缘电阻,即相互绝缘的不同危险带电零部件之间或它们与参考试验地之间的阻抗。核仪器的绝缘电阻与其防电击分类、工作电压和环境条件有关,其限值见表14(见GB/T15479)。在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中,应进行介电

38、强度试验,而不测量绝缘电阻。核仪器在现场维修后,当不能进行介电强度试验时,可测量绝缘电阻以替代介电强度试验。表14绝缘电阻限值绝缘电阻/Mn工作电压(直流直流正常大气条件湿热条件或交流有效值)/试验电压/V V I类防电击E类防电击I类防电击E类防电击核仪器核仪器核仪器核仪器Xmm 电气间隙是空间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沿轮廓线伸展的通路。i) 所测量的路径包含螺钉,螺钉与绝缘之间空隙的距离大于或等于X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为D与d之和。Xmm D j) 所测量的路径包含一个浮地零部件C圄B.1(续)GB/T 19661.1-2005 参考文献lJ GB 4207-2003 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

39、比电痕化指数和耐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IEC 60112 :1 979 , IDT) 2J GB/T 12113-2003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EC60990:1999 ,IDT) 3J GB/T 16842-1997 检验外壳防护用的试具(idtIEC 61032:1990) 4J EJ/T 1051一1997核仪器型号命名方法31 的CON-二FH阂。国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9661. 1-2005 由峰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晤印张2.5字数64千字2005年9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12301/16 2005年9月第一版定价18.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 书号:155066 1-25711 GB/T 19661.1-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