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一一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GB/T 50805 - 2012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P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一_/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flood control project 实施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e1圈计划生版扯2012 -12- 01 发布2012 - 06 - 28 二、民飞凭直面时tr-;./-;与J二豆、$7CJJ50-92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6月28日目。声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习(20 ) 6. 3 Treatment of dike foundation ( 22 ) 7 River regulation and bank protection works ( 24) 7. 1 General requirement ( 24 ) 7.2 River regulation ( 24 ) 7. 3 Bank protection in slope ( 25 ) 7. 4 Bank protection with wall ( 26 ) 7.5 Sheet-pile bulkhead and cap wall on a pile foundation ( 27 ) 7
3、.6 Bank protection with longitudinal dike and groin ( 27) 8 Waterlogging control works ( 29 ) 8. 1 General requirement ( 29 ) 8. 2 Layout of works ( 29 ) 8. 3 Design of storm drainage channel . (30) 8. 4 Pumping station of storm drainage ( 30 ) 9 Flood sluice ( 32 ) 9. 1 Selection of sluice location
4、 ( 32 ) 9. 2 Project layout ( 33 ) 9. 3 Design of sluice . (34) 9.4 Hydraulic calculation ( 35 ) 9. 5 Calculation of structure and foundation ( 35 ) 10 Falsh flood control ( 36 ) 10. 1 General requirement ( 36 ) 10. 2 Hydraulic drop and steep slope ( 36 ) 10.3 Check dam . (37) 10.4 Ditch of flood di
5、version and interception ( 38 ) 10. 5 Drainage canal ( 39 ) 5 11 Mudflow control ( 41) 11. 1 General requirement ( 41 ) 11. 2 Detention dam ( 42 ) 11. 3 Stagnant area ( 43 ) 11. 4 Guide ditch ( 44 ) 12 Maintenance of flood control works ( 45 ) 12. 1 General requirement ( 45 ) 12.2 Framework of manag
6、ement ( 45 ) 12. 3 Flood early warning . (45) 13 Environmental impact,soil and water conservatlOn ( 47 ) 13. 1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preservation of environment ( 47 ) 13. 2 Desig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48 )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 49 )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50 ) Add
7、i tion: Explana tion of provisions . (51) 1总JHH吁4,旧山川1. 0.1 为防治洪水、涝水和潮水危害,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统一城市防洪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有防洪任务的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防洪工程的设计。1. O. 3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应以所在江河流域防洪规划、区域防洪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防洪规划为依据,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1. O. 4 城市防洪应在防治江河洪水的同时治理涝水,洪、涝兼治;位于山区的城市,还应防山洪、泥石流,防与治并重;位于海滨的城市,除防洪、治涝
8、外,还应防风暴潮,洪、涝、潮兼治。1. O. 5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应调查收集气象、水文、泥沙、地形、地质、生态与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选用的基础资料应准确可靠。1. O. 6 城市防洪范围内河、渠、沟道沿岸的土地利用应满足防洪、治涝要求,跨河建筑物和穿堤建筑物的设计标准应与城市的防洪、治涝标准相适应。1. O. 7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等特殊的地质条件或可能出现地面沉降等情况时,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1. O. 8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应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总结已有防洪工程的实践经验,积极慎重地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1. O. 9 城市防洪工程
9、设计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技术经济分析。1. 0.10 城市防洪工程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 1 节 2 城市防洪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2.1 城市防洪工程等别和防洪标准2. 1. 1 有防洪任务的城市,其防洪工程的等别应根据防洪保护对象的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程度和人口数量按表2.1.1的规定划分为四等。表2.1.1城市防洪工程等别城市防洪分等指标工程等别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防洪保护区人口(万人)I 特别重要二150E 重要二50且20且50且200 5 重陡、沟道比大于18kN/m3个村镇或部分降大区域,治理困难沟坡上中有冲有淤以小型滑坡、稀性或教性
10、,淤为主,破坏中现塌较多,容重16kN/m3作用大,可冲中2 型200-50 5-1 等局部淤塞,毁淤埋部分平沟底堆积主二y,CJJ5092第9.2.1条的规定。地质条件关系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滑、抗渗稳定性,是防洪闸设计总体布置中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形、水流、泥砂直接影响闸的总体布置、工作条件及过流能力。此外,闸址还涉及拆迁房屋多少、占用农田多少以及交通运输、施工条件等,这些又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为此需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在逐年提高,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其选址、规模应与城市 106 总体布局协调一致,成为城市的一个景点,如
11、苏州河挡潮闸。9. 1. 2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第9.2.3条的规定。从水力学的观点出发,闸址选择主要考虑水流平)1贤、岸坡稳定。泄洪闸、排洪闸、排涝闸闸址直选在顺直河段上,主要原因是河岸不易冲刷,岸边稳定,水流流态平)1目。分洪闸闸址选在弯道凹岸顶点稍偏下游处,主要是考虑弯曲河段一般具有深槽靠近凹岸的复式断面,河床断面和流态都比较稳定,主流位于深槽一侧,有利于分洪;由于弯道上的环流作用,底沙向凸岸推移,分洪闸进沙量少;同时,分洪闸的引水方向与河道主流方向夹角也小,从而进流量大。9. 1. 3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第9. 2. 2条的规
12、定。将原条文中应避免采用人工处理地基修改为有地质缺陷、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地基应进行加固处理。闸址地基条件直接关系着闸的稳定安全和工程投资,应慎重考虑确定,当地基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加固处理。9. 1. 4-9. 1. 6 这三条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水闸设计规范SL 265制定的。9. 1. 7 防潮闸一般多建在城市防洪河道入海口处的直段,放在海口处可以尽量减少海潮的淹没和影响范围,可以减少海潮对河道的泥砂淤积量。9. 1. 8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程CJJ5092第9.2.4条的规定。9.2工程布置9.2.1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第9.3. 1条的规定。
13、增加与城市景观、环境美化相结合的要求。9.2.2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一-92第9.3.2条的规定。对于胸墙式防洪闸,增加宜留有排沙孔的要求,以适应在多沙河流上建闸排沙要求。9.2.3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第9.3.3条的规定。确定闸底板高程,首先要确定合适的最大过闸单宽流量,取决于闸下河道水深及河床土质的抗冲流速。采用较小的过闹单宽流量,阔的总宽度较大,闸下水流平面扩散角较小,水流不致脱离下游翼墙而产生回流,流速的平面分布比较均匀,防冲护砌长度可以相应缩短。采用较大的过闸单宽流量,虽可减小防洪闹总宽度,但下游导流翼墙和防冲护砌长度就要加
14、长,不一定能减少工程量,尤其是下游流速平面分布不均匀,极易引起两侧大范围的回流,压缩主流,不仅不能扩散,局部的单宽流量反而会加大,常常引起下游河床的严重冲刷,在这种情况下,过闸单宽流量要取小值。最大过闸单宽流量确定后,根据上、下游设计洪水位,按堪流状态计算堪顶高程,这是可能采用的最高闸槛高程。最后综合考虑排涝、通航、河道泥砂、地形、地质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闸底板高程。防洪闹、分洪闸的闸底板高程,不宜设置在年内特别是在枯水季不能从外江引流的高程之上,而应设置在能够于全年都可以从外江进水的高程,同时,还应从满足改善枯水水环境角度考虑水闸闸孔总净宽,以满足内河冲污、稀释、冲淤的需要。这一点,
15、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有深刻的教训。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该地区有的地方在分洪河河口兴建水闸时,单纯从防洪分洪着眼,把水闸闸底板高程建在枯季,甚至在平水期都不能从外江引入流量的河口高程之上,也有的地方在分洪河入口处兴建限流堪,2年5年一遇以下外江洪水不能过堪,更不用说过枯水期流量了,5年以上外江洪水才能过堪顶流入分洪河。但5年一遇以上外江洪水并不是年年都出现的,即使是在某一年出现,其分流入河的时间也不过是两三天,时间并不长,当外江洪水位回落到堪顶高程以下时,便又回复到不分流状态。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 108 以后,分洪区城镇的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大量未经达标处理的生活污水、
16、工业废水和化肥、农药的农田排水等污染物排人河道,分洪河道的水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质发黑发臭,水质标准劣于V类,水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有的地方防洪、分洪闸的闸孔总净宽由于建得太窄,满足不了枯水入流改善水环境的要求。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不得不把原来不能满足引水冲污的旧挡洪、分洪水闸废弃,而另外在附近新建防洪、分洪、冲污、排涝多功能水闸,问题才得到较妥善的解决。9.2.4、9.2.5这两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 50-92第9.3.4条的规定。确定闸槛高程和闸孔泄流方式后,根据泄流能力计算,就可确定满足运用要求的总过水宽度了。拦河建闸时应注意不要过分束窄河道,以免影响出
17、闸水流,造成局部冲刷,增加闸下连接段工程量,从而增加工程投资。闸室总宽度与河道宽度的比值以O.8左右为宜。闸孔数目少时,应取奇数,以便放水时对称开启,防止偏流,造成局部冲刷。9.2.6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第9.3.5条的规定。9.2.7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第9.3.6条的规定。增加闸顶应根据管理、交通和检修要求,修建交通和检修桥的要求。9.2.8 本条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水闸设计规范)SL265制定的。防洪闸与两岸连接的建筑物,包括闸室岸墙、刺墙以及上下游翼墙,其主要作用是挡土、导流和阻止侧向绕流,保护两岸不受过闸水流的冲刷,使
18、水流平顺地通过防洪闸。为保护岸边稳定,在防洪闸与两岸的连接布置设计时,要做到闸室岸墙布置与闸室结构形式密切配合,上游翼墙布置要与上游进水条件相配合,长度应长于或等于防渗铺盖的长度,使上游来水平顺导人闸室,闸槛前水流方向不偏,流速分布均匀;下游翼墙布置要与水流扩散角相适应,扩散角应在7012。范围,长度应长于或等于消力池的长度,引导水流沿翼墙均匀扩散下泄,避免在墙前产生回流旋涡等恶劣流态。9.2.9 本条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水闸设计规范)SL 265制定的。9.2.10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9.3.7条的规定。增加并应采用较先进的控制设施的要求,以适应现代化管理
19、的需要。9.2.11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3. 9条的规定。防渗排水设施是为了使闸基渗流处于安全状况而设置的。土基上建闸挡水,闸基中将产生渗透水流。当渗透水流的速度或坡降超过容许值时,闸基将产生渗透变形,地基就产生不均匀沉降,甚至明塌,不少水闸因此失事。如蒙城节制闸就是因渗透变形遭到破坏,该闸总净宽120m,分成10孔,于1958年7月建成,适逢大旱,水闸开始蓄水,上游挡水高5m,仅隔两天就突然倒塌,从发觉闸身变形到整个倒塌仅经历几个小时。因此,在防洪闸板设计中对于防渗排水设施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9.2.12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
20、-92 第9.3. 10条的规定。9.2.13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9.3.8条的规定。9.2.14 防潮闸地处海滨,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多为软弱、高压缩地层,基坑开挖时为边坡稳定,一定要注意施工排水设计,要把地下水位降下来,必要时采用周边井点排水方法。设计应重视防潮闸的基础处理,软基的基础处理方法很多,对于松软的砂基可采用振冲加固或强劳法;对软土、淤泥质土地基薄层者可采用换基,深层者可采用桩基处理;有条件时对松软土地基也可采用预压加固法。采用桩基应重视在运用期间可能会产生闸底板脱空问题,例如,永定新河河口的商运河和潮白新河防潮闸,都有底板脱空现象,用搅拌桩加
21、固软土地基时应注意桩身质量是否 110 能达到设计要求。9.2.15 河口防潮闸下普遍存在泥沙淤积和拦门沙问题。为保持泄流通畅,闸下要经常清淤,为减少清淤量规定研究应采取防淤、减淤措施;河口拦门沙的存在及变化对河道行洪有一定影响,研究拦门沙位置的变化对行洪的影响是设计内容之一。9.3工程设计9.3.1 本条规定了防洪闸工程设计的内容。9.4水力计算9.4.1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王程设计规范)CJJ50-92第9.4.1条的规定。9.4.2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第9.4.2条的规定。9.4.3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第9.4.3条
22、的规定。9.5 结构与地基计算9.5.1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第9.5. 1条的规定。9.5.2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第9.5.2条的规定。9.5.3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第9. 5. 4条的规定。 111 10山洪防治10.1一般规定10. 1. 1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1.1条的规定。山洪是指山区通过城市的小河和周期性流水的山洪沟发生的洪水。山洪的特点是,洪水暴涨暴落,历时短暂,水流速度快,冲刷力强,破坏力大。山洪防治的目的是,削减洪峰和拦截泥沙,避免洪灾
23、损失,保卫城市安全。防洪对策是,采用各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实行综合治理。实践证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生物措施应与工程措施同步进行。10.1.2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1.2条的规定。山洪大小不仅和降雨有关,而且和各山洪沟的地形、地质、植被、汇水面积大小等因素有关,每条山洪沟自成系统。所以,山洪防治应以每条山洪沟为治理单元。由于受人力、财力的限制,如山洪沟较多,不能一次全面治理时,可以分批实施,对每条山洪沟进行集中治理、连续治理,达到预期防治效果。10. 1. 3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1.3条的规定
24、。山洪特性是峰高、量小、历时短。山洪防治应尽量利用山前水塘、洼地滞蓄洪水,这样可以大大削减洪峰,减小下游排洪渠道断面,从而节约工程投资。10. 1. 4 小型水库可大大削减洪峰流量,显著减小下游排洪渠道断面,从而节省工程投资和建筑用地,减免洪灾损失。由于小型水库库容较小,首先应充分发挥蓄洪削峰作用,在满足防洪要求前提下,兼顾城市供水、养鱼和发展旅游事业的要求,发挥综合效益。小型水库的等级划分和设计标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的规定,由于其位于城市上游, 112 应根据其失事后造成的损失程度适当提高防洪标准。工程设计还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10. 1. 5
25、排洪渠道和截洪沟的护坡形式,常用的有浆砌块石、干砌块石、混凝土(包括预制混凝土)、草皮护坡等。护坡形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流速、土质、施工条件、当地材料及安全稳定耐久等综合确定。排洪渠道、截洪沟和撇洪沟可能位于城市的上游,一旦失事也会给城市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因此要求设计者要十分重视其安全,从设计入手严把质量关,同时对建设和管理提出高要求,把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10.2 跌水和陡坡10.2.1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4.1条的规定,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第9.7.1条保持一致。具体采用何种形式,需作经济比较。当山洪沟、
26、截洪沟、排洪渠道通过地形高差较大的地段时,需要采用陡坡或跌水连接上下游渠道。坡降在1:41: 20范围内修建陡坡比跌水经济,特别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施工较方便。当坡度大于1: 4时采用跌水为宜,可以避免深挖高填。10.2.2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4.2条的规定。跌水和陡坡水面衔接包括进口与出口,进口段要注意尽量不改变渠道水流要素,使水流平顺均匀进入跌水或陡坡。下游出口流速大,冲刷力强,一般要设消力池消能,从而减轻对下游渠道的冲刷,消力池深度、长度等尺寸应经计算确定。10.2.3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4.3条的规定。进
27、出口导流翼墙单侧收缩角度和翼墙长度的规定系经验数据,在此范围内水流比较平顺、均匀、泄量较大。出口导流翼墙形式和扩散角度的规定,可使水流均匀扩散,对下游消能有利。10.2.4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113 第7.4.4条的规定。对护底布置及构造作出规定,目的是为了延长渗径,保护基础安全。10.2.5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4.5条的规定,依据设计经验,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第9.7.2条保持一致,将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规定的单级跌水高度由3m以内改为5m以内,主要是
28、考虑山洪沟深度一般较小,以及有利于下游消能制定的,在此范围内比较经济,消能设施比较简单。10.2.6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4.6条的规定。规定限制陡坡底宽与水深比值在1020之间,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冲击波。10.2.7 依据设计经验,对陡坡的比阵提出了经验性数据,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1999第9. 7. 8条保持一致。当流量大、土质差、落差大时,陡坡比降应缓些;当流量小、土质好、落差小时,陡坡比降应陡些。在软基上要缓些,在坚硬的岩基上可陡一些。10.2.8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29、第7.4.7条的规定。在陡坡护底变形缝内设止水,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水流淘刷基础,影响底板安全,同时减少经过变形缝的渗透量。设置排水盲沟可以减小渗透压力,在季节性冻土地区,还可避免或减轻冻害。10.2.9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4.8条的规定。人工加糙可以促使水流扩散,以增加水深,降低陡坡水流速度和改善水工建筑物下游流态,对下游消能有利。人工加糙对于改善水流流态作用的大小,与陡坡加糙布置形式和尺寸密切相关,人工加糙的布置和糙条尺寸选择要慎重,重要工程需要水工模型试验来验证,以确保人工加糙的消能效果。西北水科所通过试验研究和调查指出,在陡坡上加设人工糙条,其间距
30、不宜过小,否则陡坡急流将被抬挑脱离陡坡底,使陡坡底面各处产生不同程度的低压,而且水流极易产生激溅不稳,水面升高,不仅不利于安全泄水,使糙条工程量加大,陡坡边墙衬砌高度增加,而且对下游消能并元改善作用。10.3谷坊10.3.1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3.1条的规定。谷坊是在山洪沟上修建的拦水截砂的低坝,其作用是固定河床、防止沟床冲刷下切和沟岸拥塌、截留泥砂、改善沟床坡降、削减洪峰、减免山洪危害。10.3.2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3.2条的规定。在谷坊类型的比选条件中增加了谷坊失事后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的条件。谷坊种类较多,
31、常用的有土谷坊、土石谷坊、砌石谷坊、铅丝石笼谷坊、混凝土谷坊等。上游支流洪水流量小、谷坊高度小,可采用土石谷坊、干砌石谷坊;中下游设计洪水较大、冲刷力较强、谷坊较多,多采用浆砌石谷坊或混凝土谷坊。考虑城市防洪安全,取消了土谷坊。10.3.3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3.3条的规定。谷坊位置选择除了要考虑减小谷坊长度、增大拦沙容积外,还要考虑地基较好、有利防冲消能,宜布置在直线段。山洪沟设计纵坡通常有两种考虑,一是按纵坡为零考虑,即上一个谷坊底标高与下一个谷坊溢流口标高齐平;二是纵坡大于零,小于或等于稳定坡降。各类土壤的稳定坡降如下:沙土为0.05,秸壤土为0
32、.008,站土为0.01,粗沙兼有卵石为0.02。10.3.4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3.4条和第7.3.5条的规定。10.3.5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3.6条的规定。10.3.6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3.8条的规定。 115 10.3.7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3.7条和第7.3.9条的规定。10.3.8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3.10条的规定。10.3.9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
33、92 第7.3.11条的规定。取消了土谷坊。10.4 撇洪沟及截流沟10.4.1 撇洪沟是拦截坡地或河流上游的洪水,使之直接泄入城市下游承泄区的工程设施。10.4.4 撇洪沟设计流量的拟定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设计洪峰流量作为撇洪沟的设计流量,二是以设计洪峰流量的一部分作为撇洪的设计流量,而洪峰的其余部分,则通过撇洪沟上在适当地点设置的溢洪堪或泄洪闸排走。10.4.5 考虑到撇洪沟的设计流量一般较大,为了使设计的断面和沟道土方量不致太大,常选用较大的沟底比降和较大的设计流速。为防止沟道局部冲刷,断面应采取防冲措施。10.4.6 截流沟是为拦截排水地区上游高地的地表径流而修建的排水沟道,可以保
34、护某一地区或某项工程免受外来地表水所造成的渍涝、冲刷、淤积等危害。截流沟的洪水流量过程线,一般是峰高量小、历时短。因此,拟定截流沟设计流量有两种情况,一是取洪峰流量作为截流沟的设计流量,二是取设计洪峰流量的一部分作为截流沟的设计流量,其剩余部分经截流沟上的溢流堪或泄洪闸排人排水区,由排水站排走。具体数值经方案比较确定。10.5排洪渠道10.5.1 本节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7.5节相关条款的规定。排洪渠道的作用是将山洪安全排至城市下游河道,渠线布置应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要确保安全,比较经济,容易施工,便于管理。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排洪设施和减少工程量,渠线布置宜尽量利
35、用原有沟渠;必须改线时,除了要注意渠线平顺外,还要尽量避免或减少拆迁和新建交叉建筑物,以降低工程造价。本条对渐变段长度作出规定,目的是为了使水流比较平顺、均匀地与上下游水流衔接。5倍20倍沟渠水面宽度差是根据水工模型试验和总结实践经验确定的。10.5.2 排洪沟渠纵坡选择是否合理,关系到沟渠祥洪能力的大小及其冲淤问题,也关系到工程的造价。排洪沟渠设计纵坡应接近天然纵坡,这样水流较平稳,土石方工程量较少。在地面坡度较大时,宜尽可能地使沟渠下游的流速大于上游流速,以免排洪不畅。沟渠纵坡应使实际流速介于不冲不淤流速之间。当设计流速大于沟渠允许不冲流速时,应采取护砌措施,当设置跌水和陡坡段时,侧墙超高
36、要比一般渠道适当加大,并要注意做好基础处理,防止水流淘刷破坏。10.5.3 排洪渠道的边坡与渠道的土质条件及运行情况有关,渠道边坡需根据土质稳定条件来选择,在各种运行情况下均应保持渠道边坡的稳定。10.5.4 本条对排洪沟渠进口布置形式作出规定,目的是为了保持水流顺畅,提高泄流量。对出口布置作出规定则是为了水流均匀扩散,防止产生偏流冲刷破坏。10.5.5 排洪渠道弯曲段水流在凹岸一侧产生水位塞高,塞高值与流速及弯曲度成正比,一般采用下式计算:V2, R2 Z=.!:._ln -:;丘g仄式中:g-一重力加速度(m/s2); Z 弯曲段内外侧水面差(m); V 弯曲段水流流速(m/s);(3)
37、117 R j ,R2 弯曲段内外弯曲半径(m)。10.5.6 本条规定排洪渠道应尽量采用挖方渠道,这是因为挖方渠道使洪水在地面以下,比较安全。填方渠道运转状态与堤防相似,所以规定要按堤防要求设计,使回填土达到设计密实度,当流速超过土壤不冲流速时还要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水流冲刷。10.5.7 本条规定了排洪沟渠的最小弯曲半径,是为了使水流平缓衔接,不产生偏流和底部不产生环流,防止产生淘刷破坏。10.5.8 排洪沟渠的设计流速应满足不冲和不淤的条件。当排洪沟渠设计流速式于土壤允许不冲流速时,必须采取护砌措施,防止排洪沟渠冲刷破坏。护砌形式的选择,在满足防冲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减少运输
38、量,节约投资。10.5.9 山洪沟上游比降大,流速也大,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到中下游沟底比降变小,流速也变小,泥沙容易淤积,在排洪渠道进口处设置沉沙池,可以拦截粗颗粒泥沙,是减轻渠道淤积的主要措施。在沉沙池淤满后应及时清除。10.5.10 排洪暗渠泄洪能力一般按均匀流计算,如果上游产生蠢水,泄洪能力就会降低,防洪安全得不到保障。10.5.11 排洪暗渠设检查井,是为了维修和清淤方便,检查井间距的规定是参考城市排水设计规范制定的。10.5.12 元压流排洪暗渠设计水位以上,净空面积规定不应小于断面面积的15%,实质上是起安全超高的作用,适当留有余地以弥补洪水计算中的误差。无压流排洪暗渠水面以上的净
39、空关系到排洪过程中是否发生明满流过渡问题,为防止出现满流状态,水面线以上都留有足够的空间余幅。10.5.13 本条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 23、水工建筑物抗冻胀设计规范)SL211制定的,对发生冻害地区渠系建筑物提出安全要求。10.5.14 当外河洪水位高于排洪沟渠出口洪水位时,排洪沟渠在出口处应设涵闸或在回水范围内做回水堤,防止洪水倒灌淹没城市。 118 11 泥石流防治11.1一般规定11. 1. 1 本章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8章的规定,由于泥石流防治研究的局限性,本章条文说明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第8章的条文
40、说明内容,方便使用者查阅参考。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小流域内的一种特殊山洪,我国是世界上泥石流最发育的国家之一,由于泥石流突然暴发,而城市人可密集,所以城市往往是危害最严重的地方。以兰州市为例,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中,发生大规模泥石流4次,造成近400人死亡,是该市自然灾害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种灾害。据钟敦伦、谢洪、王士革等在北京山区泥石流一书中的不完全统计,1950年至1999年,北京地区共发生了29次,200多处泥石流,共致死515人,毁坏房屋8200间以上,平均约每1.8年发生一次灾害性较大的泥石流。损失极为惨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50多座县城以上城市受到过泥石流的危害。从城市防洪角度
41、看,当山洪容重达到14kN/旷时,固体颗粒含量已占总体积的30%,已超过一般流量计算时的误差范围,在流量计算中泥沙含量已不可被忽视。如果所含泥沙颗粒是细粒土,这时的流变性质也发生较大变化,已接近宾汉模型。从水土保持角度看,流体容重超过14kN/时已不是一般的水土流失,属于极强度流失,也不是一般的水土保持方法就能防治的,因此这样的标准被工程界广泛接受。根据特征对泥石流加以分类,有利于区别对待,对症防治,也便于对泥石流的描述。泥石流按物质组成的分类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分类指标见表2。 119 表2泥右流按组成物质分类表类别泥石流泥流水石流含有从漂砾到稀土的各小于粉彤、颗粒占1mm以下颗粒少颗粒种
42、颗粒,教土含量可达60%以上,1mm以下于10%,由较大颗粒组成2% 15% , 1mm以下颗颗粒占90%以上,平粒占10%60%均粒径在1mm以下组成力学性质稀性或教性稀性或军占性稀性泥石流作用强度是泥石流对建筑物可能带来破坏程度的一般综合指标。泥石流作用强度是根据目前我国受泥石流危害的城镇的基本情况制定的,由于我国没有处于特别严重的泥石流沟区域,因此只分为严重、中等、轻微三类。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中应该突出重点,即重点防范和治理严重的泥石流沟,对严重的、危害大的泥石流沟采用较高的标准,对轻微的泥石流沟采用较低的标准。泥石流设计标准应按本规范表11. 1. 1选定。11. 1. 3 泥石流是地
43、质、地貌、水文和气象等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是一种自然灾变过程;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又加剧了泥石流的发展。流域内有充分的固体物质储备,丰沛的水源和陡峭的地形是我们识别流域是否有泥石流的重要依据。对于山区小流域有深厚宽大的堆积扇,其流域形态为金鱼形状,纵剖面的石块、泥粒的混杂沉积,井有反粒径沉积(即上层石块粒径大于下层)趋势等,均提供了以往年代发生泥石流的证据。泥石流流域勘查的重点是判定泥石流规模级别,确定计算泥石流相关参数,为减灾工程提供设计依据。对流域内泥石流历史事件的调查,要比洪水调查相对容易,因为泥石流痕迹可以保留相当长的时间,而且常常可以在泥石流流通段找到泥石流流经弯道时的痕迹并量测相
44、应的要素来计算泥石流流速、流量。通过调查访问等方法来确定该事件的发生年代,并根据现在流域内各种泥石流形成条件(特别是固体物质补给)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评价该历史事件重演的可能性。这些都是今后规划和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11. 1. 4 本条基本沿用原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第8.1.5条的规定。由于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比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流量计算很困难。目前,采用暴雨洪水流量配方法计算,用形态调查法相补充是比较常用的方法。配方法是假定沟谷里发生的清水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加入泥沙,使全部水流都变为一定重度的泥石流。这种方法适用于泥沙来源主要集中在流域的中下部,泥沙供应充分
45、的情况。1 配方法:配方法是泥石流流量计算常用方法之一。知道了形成泥石流的水流流量和泥石流的容重,就可以推求泥石流的流量:设一单位体积的水,加人相应体积的泥沙后,则该泥石流的容重按下列公式计算:c且土且二兰1+ 1 (4) #c-Yb =一一一一(5) h一CQc= (1+1)Qb (6) 式中:c一一泥石流容重(kN/m3); h一一一固体颗粒容重(kN/m3); b一一水的容重(kN/旷); 泥石流流量增加系数;Qb一一泥石流沟一定频率的水流流量(旷/s); Qc一一同频率的泥石流流量(m3/ s)。用式(6)计算的泥石流流量与实测资料对比,一般都略为偏小。有人认为,主要是由于泥沙本身含有
46、水而没有计入,如果计人,则:1 = Yc一bh(1 + P)一头(1十Yhp) Ib (7) 121 式中:1一一考虑泥沙含水量的流量增加系数;P一一泥沙颗粒含水量(以小数计)。当h采用27kN/m3, P = 0.05及P=0.13时,1及1值如表30表3不同泥石流容重的及值Yc(kN/m3) 22.4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 2. 70 2.40 1. 85 1. 43 1. 12 0.89 O. 70 0.55 0.42 0.31 1 4.24 3.55 2.44 1. 77 1. 33 1. 01 O. 77 0.59 0.44 0.32 P=0.05
47、 1 50. 1 15.2 5. 14 2.87 1. 86 1. 29 0.93 O. 67 0.49 0.34 P=0.13 一当泥沙含量较大时,计算值相差很大,这是由于这时的土体含水量己接近泥石流体的含水量,泥石流形成不是由水流条件而是由动力条件决定的。因此Qc= (1 +1)Qb公式不适合于泥沙含水量较大时高容重的泥石流计算。这时常采用经验公式计算:Qc = (1 + 1) Qb D (8) 式中:D一一因泥石流波状或堵塞等的流量增大系数,一般取1. 53. 0。根据云南省东川地区经验:5.8 D=寸节(9) Q 则Qc=5.8(1十1)Qb J 83 (1 0) 泥石流配方法虽是最常用的方法,但仍需与当地的观测或形态调查资料对照,综合评判后选择使用。2 形态调查法:泥石流形态调查与一般河流形态调查方法相同,但应特别注意沟道的冲淤变化,及有无堵塞、变道等影响泥位的情况。在调查了泥石流水位及进行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