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 T 210-2005 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8970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6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Y T 210-2005 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GY T 210-2005 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GY T 210-2005 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GY T 210-2005 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GY T 210-2005 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Y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T 210-2005 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pen monitoring of MW and SW AM broadcasting quality 060510000066 2005一09-30发布2005一11-01实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GY/T 21 0-2005 目次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l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缩略语.3 5中、短波广播频段范围.3 6广播质量开路监测项目.3 7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指标.3 8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方法

4、.4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中、短波广播频段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I GY/T 210-2005 目。昌为了规范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工作,促进中、短波调幅广播播出质量的提高和有效覆盖,特制定本标准。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指在某一特定频率广播服务区或某一特定接收地点,通过专用接收设备接收空中电波信号,实时对某一播出频率进行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如实反映该频率的信号质量、发射特性以及发射机运行状况。广播质量监测项目内容有兰大类

5、:1、广播播出声音质量的监测广播播出声音质量的监测包括噪声、失真、振幅频率特性的监测等。对于失真度、振幅频率特性、杂音、串音、交流声等技术指标的监测,本标准主要参照GY/T179-2001 广播电视发射台运行维护规程的附录F进行主观评价。2、广播发射特性的监测广播发射特性的监测包括频率偏差、调幅度、载波电平、发射带宽技术指标等的监测,本标准主要参照GB/T12572-1990 (发射机频率容限与G/T12046一1989(无线电发射的标识且必要带宽的确定进行监测。3、广播发射机运行状况的监测广播发射机运行状况的监测包括停播(含错播、空播、少播、迟播、多播)、劣播等技术指标的监测,本标准主要参照

6、GY/T179-2001 (广播电视发射台运行维护规程的附录A进行监测。II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德泽、王文学、肖武、丁汶平、崔朝阳。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短波调幅广播播出质量开路监测的项目、指标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中、短波调幅广播播出质量的固定或流动开路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GY/T 21 0-2005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

7、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2046-1989无线电发射的标识及必要带宽的确定GB/T 12572-1990发射机频率容限GB!T 13622-1992无线电管理术语GY!T 82-1989中、短波广播场强测量方法GY/T 176-2001中、短波广播效果监测技术规程GY/T 179-2001广播电视发射台运行维护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监泪IJmonitoring 通过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如实地反映广播效果和频谱状况。3.2 开路监测open moni

8、toring 在某一特定广播电台服务区或某一特定接收地点,通过专用接收设备接收无线电台发射的空中无线电波信号进行实时动态监测。3. 3 广播质量开路监测radio qual ity open monitoring 在某一特定广播电台服务区或某一特定接收地点,对某一播出的无线电台发射频率信号相关参数、发射特性以及发射机运行状况的监测。3.4 频率窑限frequency tolerance 发射机所占频带的中心频率偏离指配频率,或发射的特征频率偏离参考频率的最大容许偏差,频率容限以赫兹CHz)表示。3.5 指配频率assigned frequency 指配给一个广播电台发射机发射频带的中心频率。3

9、. 6 频率偏差frequency deflection 发射机所占频带的中心频率偏离指配频率,或发射的特征颇率偏离参考频率的值,以赫兹CHz)表刁亏。GY/T 21 0-2005 3. 7 调幅度ampl itude modulation ratio 用单一频率的音频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幅的己调波,其最大或最小瞬时振幅与调幅期间载波振幅的差值,与调幅期间的载波振幅之比,用百分比表示。3.8 发射带宽transmitted bandwidth 中、短波调幅广播发射信号在广播频段中所占的频带宽度。3.9 截波电平carrier level 在无调制的情况下,发射机在个射频周期内供给天线的功率算术平均

10、值,与标准功率参考值之比。3.10 1亭播stop dead radio 在播出运行图规定时间内因各种因素造成没有发射载波:虽有载波但未加调制:广播节目迟播或少播、节目错播或其效果相当于节目中断。包括错播、雪播、迟播、少播。3. 10.1 空播nomodulated radio 在规定的播出时间内,因广播技术设备发生故障或人为操作不当,出现无调制信号,但载波正常的异常现象,也称有载波无调制。3.10.2 错播wrong radio 在广播节目的传输和播出过程中未按广播电台规定的播出节目播出。3.10.3 迟播出layradio 由于广播技术设备发生故障或人为操作不当,使广播节目迟于播出运行图规

11、定的时间播出。3.10.4 出。3. 11 3.12 3.13 3.14 3.15 2 少擂not enough of radio 由于广播技术设备发生故障或人为操作不当,使广播节目在播出运行图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停止播劣播broadcasting accident 凡国广播技术设备发生故障或人为操作使用不当,造成收听质量F降,但未达到停播界限。多播excessive radio 发射机的实际播出时间超出运行图规定的节目时间。振幅频率特性ampl 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发射机用振幅R定的音频信号调制时,其调幅度随不同频率而变化的特性。谐波失真harmonic

12、distortion 发射机的单音频调幅包络波信号失真。串音cross-talk 在正常播出节目中因设备原因或人为操作使用不当,串入了其它信号。GY/T 21 0-2005 3.16 播出运行状况broadcasting operation situation 广播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和发射整个系统按照规定的广播节目运行图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实际执行结果。3.17 可昕度overa川rating综合考虑欲收信号强度、干扰、噪声等因素,主观评价收昕效果和质量。一般用五分制表示。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A/D (Analog to Digital) 由模拟向数字转换AM (Amplitude

13、 Modulation) 幅度调制CW (Carrier Wave) 载波FAX (Fastness Avigation) 固定航空导航电台(电信符号)FFT (Fast Fourier Transform) 快速傅氏变换FM (Frequency Modulation) 频率调制FSK (Frequency-Shift Keying) 频移键控法ISB (Independent Side Band) 独立边带LSB (Low Side Band) 下边带MW (Medium Wave) 中波RTTY (Radio Teletype) 无线电报SW (Short Wave) 短波USB (Up

14、 Side Band) 上边带5 中、短波广播频段范围中、短波广播频段范围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1年11月12日发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编制的。中、短波广播频段范围参见附录A。5. 1 中波广播频段范围中波广播频段范围参见附录A.1o5. 2 短波广播频段范围短波广播频段范围参见附录A.2。6 广播质量开路监测项目6. 1 广播播出声音质量的监测包括噪声、失真、振幅频率特性等技术指标的监测。6. 2 广播发射特性的监测包括频率偏差、调幅度、载波电平、发射带宽等技术指标的监测。6. 3 广播发射机运行状况的监测包括停播(含错播、空播、少播、迟播)、劣播等技术指标的

15、监测。7 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指标7. 1 广播播出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等级广播播出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等级见表103 GY/T 210-2005 表1广播播出声音质量监测主观评价等级序号等级声音质量l 5分(优)质量极佳,十分满意2 4分(良)质量好,基本觉察不出噪声或失真3 3分(中)质量般,有明显的噪声或失真4 2分(差质量差,噪声或失真较为严重5 1分(劣)质量低劣,噪声或失真十分严重7.2 广播发射特性监测指标广播发射特性监测指标要求见表20表2广播发射特性监测指标要求序号项目技术指标测量误差语言类节目在1min测量时间内,有65以上(含65)时间二三70%调幅度士5%音乐类节目在lmi

16、n测量时间内,有65以上(含65)时间二三30%中波同步主三0.015Hz中波:s; 10Hz 频率短波(lOkW) 主主10Hz2 偏差载波频率f为2.3阳z4.0阳zLX20X 100Hz 士1Hz短波(运10kW)载波频率fc为4.0阳Iz5.95阳zf,. X 15 X 10hHz 载波频率f.为5.95阳z26.1阳zf,. X 10 X 1O6Hz 载汲中波、短波(在调幅度正常情况下)3 法50%电平发射中波9kHz 4 士5%带宽短波9kHz 7.3 广播发射机运行状况停播、劣播的界限广播发射机运行状况停播、劣播的界限见表30表3广播发射机运行状况停播、劣播的界限序号项目停播劣播

17、l 调幅度正常,载波电平与指定值相比25% 25%50% 在自动测量1min时间内,载波电平正常,最大调2 50% 50%700/0 幅度与正常值相比,有65以上(含6s)时间8 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方法8. 1 广播播出声音质量监测方法卢音质量的监测方法是用中、短波广播专用接收机接收,对广播播出声音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其主观评价等级见表1。8. 1. 1 噪声鉴别4 GY/T 21 0-2005 开路监测中、短波广播的噪声主要监测由发射机引起的噪声,它包括发射机附加的噪声和交流声。噪声昕起来是较为平稳的瞠瞠声,在广播节目空隙中监昕。交流声昕起来为嗡嗡声。要注意区别由同频干扰引起的差拍声,可以采用改

18、变天线方向等方法加以区别。8.1.2 振幅频率特性优劣鉴别振幅频率特性的优劣表现为:振幅频率特性良好时,收昕语言节目声音清晰,收昕音乐节目声音宽厚圆润、明亮、丰满动听。当低音偏多时,声音发闷:当高音偏多时,声音发尖:当中高音偏少时,声音清晰度降低。8.1.3 失真鉴别一个随机的节目信号通过非线性器件会产生各音频的谐波失真和各音频之间互调失真,使节目声音模糊、发破或尖刺等。8.2 广播发射特性监测方法对中、短波广播发射发射特性的载波电平、调幅度、频率偏差和发射带宽等技术指标的监测是通过客观测量进行的。8.2.1 截波电平方法广播发射载波电平的测量,是对其发射频率的场强进行测量。在测试环境条件不具

19、备时,测量发射载波频率的电平值。载波电平测量时,应无明显的同、邻频干扰。场强测量方法应符合GY!T82一1989的有关规定。8. 2. 1. 1 载波电平自动测量方框图测量设备由具有自动测量能力的中、短波广播质量监测专用接收机(专用接收机)或中、短波场强仪(场强仪)、场强测量天线及具有控制、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的相关软、硬件组成,也可用专用接收机或场强仪及天线等设备进行人工测量。自动测量方框图见图1。专用接收机(场强仪)计算机图1场强(电平)自动测量方框图8.2. 1. 2 监测设备技术要求8. 2. 1. 2. 1 中、短波广播质量监测专用接收机技术要求中、短波广播质量监测专用接收机的技术要求

20、见表4。打印机5 GY/T 210-2005 表4中、短波广播专用接收机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序号项目A型B型l 调谐分辨率1Hz、10Hz、100Hz、1000Hz10Hz、100Hz、1000Hz2 频率稳定度5X10-7/h 2X lQ /h 3 外接标频1MHz、5阳1z、10阳-1z无4 (天线)输入阻抗(标称值)500 500 AM、USB、LSB、cw、FAXAM、USB、LSB、cw、RTTY5 解调方式ISB、FSK、FM(窄带)、RTTYFAX、FM(窄带)6 中频带宽O. 1kHz10kHz可调1kHz、2kHz、6kHz、8kHz灵敏度6V CO.5阳lz1.6阳1z)7

21、CS/N=10dB,窄带,调制频率10V (0.5阳z1.6MHz) 400Hz,调制度30%)2V (1. 6阳1z30阳z)5V (1.6阳lz30MHz)8 中频抑制90dB 70dB 9 镜像抑制90dB 70dB RS一232、IEEE488、RS-485、10 遥控接口RS-232 以网接口11 中频输出可变455kHz、525kHz12 数字信号处理CDSP)有无13 工作温度范围10C55C 5C45C 8.2.1.2.2 中、短波场强仪技术要求中、短波场强仪的技术要求见表50表5中、短波场强仪的技术要求序号项目技术指标l 场强仪校准误差主主1dB2 场强测量误差主主2dB3

22、中频通带宽度(-6dB带宽)9kHz:t1kHz或10kHz4 检波方式平均值检波5 遥控接口RS-232、或IEEE488、或RS-485、以太网接口8.2.1.2.3 测量天线技术要求测量天线有标准的环形天线和杆状天线两种。环形天线测量的是磁场强度的水平分量,测量时要转动环形天线方向,使测量值达到最大。杆状天线长度一般为1m左右的短垂天线,测量电场的垂直分量。对广播发射的载波场强进行精确开路测量时,宜采用环形天线。对于场强相对值测量、频谱自动扫描等非精确测量时,可使用杆状天线。6 GY/T 210-2005 测量天线的技术要求见表60表6测量天线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序号工页目环形夭线杆状天线

23、l 频率范围10KHz30阳Iz10kHz30MHz 2 阻抗500 500 3 电压驻波比(VSWR)运2主主24 天线校正因子随设备提供随设备提供L一一8.2.1.3 测量步骤a)按图1连接天线、场强仪或专用接收机、计算机和打印机,开启设备电源:b)启动测量软件,通过计算机界面设置场强仪解调方式为AM,检波方式为平均值检波、中频带宽为3kHz或9kHz,以及场强仪或专用接收机的接收频率:c)通过计算机界面选择标准天线类型,设置场强仪或专用接收机衰减量(或动态范围),使接收频率信号强度合适:d)通过计算机界面校准场强仪:e)操作计算机进行测量,测量数据自动存入数据库中,显示测量结果:f)需要

24、时,启动打印机打印测量结果。8. 2. 2 调幅度测量方法8. 2. 2. 1 被监测信号基本要求a)接收信号比较强且稳定:b)无明显的同、邻频干扰。8. 2. 2. 2 调幅度自动测量方框图测量设备由A/D采集卡、天线及具有控制、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的相关软、硬件组成,也可用带解调的采集卡及天线等设备进行人工测量。自动测量方框图见图20专用接收机A/D采集卡调幅度测量仪图2调幅度测量方框图8. 2. 2. 3 监测设备技术要求8. 2. 2. 3. 1 中、短波广播专用接收机技术要求见8.2.1.2.10 8.2.2.3.2 A/D采集卡技术要求接收机输出的中频信号送到A/D采集卡,经滤波、放

25、大和检波后,得到载波信号和音频信号,对两个信号同时进行采样,采样频率至少要高于被采集信号的最高频率的2倍以上,两个信号的瞬时值之比,得到瞬时调幅度:实际调幅度值取被采样的音频信号的最低频率在一个周期内的最大调幅度值。A/D采集卡的技术要求见表7。7 GY/T 210-2005 表7A/D采集卡的技术要求序号项目技术指标l 输入载波频率接收机中频输出频率2 输入己调波电压电平10mV200mV 3 来样频率三;:33kHz4 每秒钟测量次数二;:505 测量误差:1: 5% 8.2.2.3.3 接收天线技术要求采用定向接收天线。在不具有定向天线时,可采用高增益的全向天线,提高接收信号的信杂比,以

26、提高测量的精度,接收天线的技术要求见表8。流动或遥控监测可选用其他天线。表8接收天线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序号工页目短波天线中波天线定向全向全向频率范围3.2阳z26.lMHz 3.2阳z26.1阳zO. 5265阳zl.6065阳z2 天线增益三;:8dB法5dBOdB3dB 3 电压驻波比(VSWR)三三3三三3主三24 输出阻抗(不平衡)50Q 50Q 50 Q 5 极化方式水平极化水平极化垂直极化6 水平半功率波瓣宽度6080 360 360 8.2.2.4 测量步骤a)按图2连接接收天线、专用接收机、专用A/O采集卡、计算机和打印机,开启设备电源:b)启动测量软件,通过计算机界面设置测量频

27、率和测量时间,设置专用接收机为AM解调方式、9kHz带宽及适当的射频衰减量,设置专用接收天线型式和方位及衰减量:c)通过计算机界面操作测量,测量数据自动存储,并显示测量结果:d)需要时,打印测量结果。8. 2. 3 频率偏差测量方法8.2.3.1 被监测信号基本要求a)接收信号的可昕度不低于2分:b)无明显的同、邻频干扰。8.2.3.2 频率偏差测量方框图8.2.3.2.1 李沙盲图形比较法李沙育图形比较法测量频率偏差方框图见图308 L=L+!. f 2 1 f,:发射机发射指配频率;h发射机发射频率:L:高频率标准频源输出频率为(f,-lkHz); f川低频率振荡器的输出频率:Llf:频率

28、偏差。专用接收机低频振荡器f ,=lkHz+!.f 图3李沙育图形比较法测量频率偏差方框图8. 2. 3. 2. 2 FFT (快速傅里叶变换)频谱自动分析法FFT频谱自动分析法测量频率偏差方框图见图40A/D采集卡图4FFT频谱自动分析法测量频率偏差方框图8.2.3.3 监规1设备技术要求8. 2. 3. 3. 1 中、短波广播专用接收机技术要求见8.2.1. 2. 1。8.2.3.3.2 A/D采集卡技术要求见8.2.2.3.2。8.2.3.3.3 接收天线技术要求见8.2. 2. 3. 3。8.2.3.3.4 示波器技术要求示波器技术要求见表90表9示波器技术要求序号I负口技术要求幅度线

29、性误差运5%2 位移线性误差三二5%3 扫描线性误差运10%4 漂移(室温)5mV/div档级:s;ldi v /h GY/T 210-2005 9 GY/T 21 0-2005 8.2.3.3.5 高频标频源技术要求高频标频源技术要求见表10。序号项l 频率稳定度2 输出波形表10高频标频源技术要求目1 X 1Q 9/h 正弦3 输出幅度(有效值)二:;,500mV4 输出阻抗8.2.3.3.6 低频振荡器技术要求低频振荡器的技术要求见表110序号项1 频率范围2 频率稳定度3 频率分辩率4 输出电压幅度5 输出阻抗8.2.3.4 测量步骤8.2.3.4.1 李沙盲图形比较法500 表11低

30、频振荡器技术要求目1Hz10kHz 1 X 10h 1Hz O. 05mV6V 6000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a)按图3连接接收天线、专用接收机、高频标频源、低频振荡器和示波器,并开启设备电源:b)调谐接收机至被测发射频率f2;c)调整高频标频源输出频率f3比发射机发射的指配频率f1低1kHz;d) f2与f3经专用接收机混频和检波后,可听到f4=f十1kHz的频率差拍叫声:e)调整低频振荡器输出频率fo,使示波器荧光屏上出现稳定的李沙育图形,此时,f口1kHz为发射机发射频率的频率偏差值。8.2.3.4.2 FFT频谱自动分析法a)按图4连接接收天线、专用接收机、A/D采集卡、高频标频源、计算机

31、和打印机,并开启设备电源:b)在计算机界面上设置接收机为AM解调方式,中频带宽为3kHz或6kHz、设置接收机和高频标频源的输出频率为被测信号频率:c)在计算机界面上显示载波频率和频率偏差值:d)需要时,打印测量结果。8.2.4 发射带宽测量方法8. 2. 4. 1 被监测信号基本要求a)接收信号比较强且稳定:b)无明显的同、邻频干扰。8.2.4.2 发射带宽测量方框图发射带宽测量方杠图见图5。10 8.2.4.3 监测设备技术要求8. 2. 4. 3. 1 频谱分析仪技术要求频谱分析仪技术要求见表120序号项目l 频率范围2 分辨率带宽3 视频带宽4 动态范围5 幅度显示方式6 误差8.2.

32、4.3.2 接收天线技术要求见8.2.2.3.3。8.2.4.4 测量步骤频谱分析仪图5发射带宽测量方框图表12频谱分析仪技术要求技术要求9kHz100阳z运1kHz运10kHz二90dB线性、对数主二2%a)按图5连接接收天线、频谱分析仪和打印机,并开启设备电源:GY/T 210-2005 b)调整频谱分析仪,使被测量信号载波基准电平位于显示最高刻度(OdB)处,扫描宽度大于被测信号带宽:c)调整频谱分析仪,使显示器频谱的两侧分别找出幅度为一26dB的两个边带分量,频率标志器测量出该频率两个边频分量频率f1和f2,当f2)f1时,(f2-f1)即为发射带宽;d)根据需要,打印频谱分析仪显示的

33、有两个边频分量频率的频谱图。8.3 广播发射机运行状况的监测方法广播发射机运行状况监测是实时臼动测量载波电平、调幅度技术指标。a)载波电平自动测量方法见8.2.1;b)调幅度自动测量方法见8.2.2;c)载波电平、调幅度运行指标是否合格,用表3规定值衡量:d)白动测量时,每10min至少测量1次:e)不具备自动测量条件时,可以用人工手动测量:f)人工于动测量时,每30min至少测量1次。8.4 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数据统计表格式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数据统计表格式如表13所示。11 GY/T 210-2005 表13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数据统计表声音停播、劣播发射特性监测频率质量s 备注时间kHz 节目场强

34、频率偏差调幅度发射带宽少播迟播劣播错播空播可昕度dBuv/m Hz % kHz 制表:校对:页任人:12 GY!T 210-2005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中、短波广播频段范围表A.1中波广播频段范围序号频段说明kHz I 526. 5535.。f播和航空兀线电导航为主要业务,移动为次要业务2 535. 51606. 5 f播为主要业务,航空无线电导航为次要业务表A.2 短波广播频段范围序号频段说明kHz 23002495 固定、移动、广播共用CHN42 32003230 国远、移动(航空移动(R)除外)、广播共用S5.116 CHN4 3 32303400 固定、移动(航空移动除外)、广播共用

35、S5.116、CHN4凡4 39003950 航空移动、广播共用CHN45 39504000 固定、广播共用S5.126 CHN46 47504850 固定、广播为主要业务,陆地移动为次要业务C刚矿7 48504995 固定、陆地移动、广播共用CHN4 8 50055060 固定、广播共用CHN4 9 59005950 广播S5.134 CHN6、固定、陆地移动共用S5.136 CHN4 10 59506200 广播CHN411 71007300 广播12 73007350 广播S5.134 CHN6、固定为主要业务,陆地移动为次要业务S5.143 CHN4 13 94009500 广播S5.

36、134 CHN6、固定为主要业务,陆地移动为次要业务S5.14610 14 95009900 广播为主要业务,固定为次要业务S5.147 15 11600 11650 广播55.134 CHN6、固定共用S5.14610 16 11650 12050 广播为主要业务,固定为次要业务55.147 17 1205012100 广播55.134 CHN6、固定共用55.14610 cl刑418 13570 13600 广播55.134CHN6、固定为主要业务,陆地移动为次要业务S5.151 CHN4 19 13600 13800 广播为主要业务,固定为次要业务20 13800 13870 广播55.

37、134 CHN6、固定共用S5.151 cl刑421 1510015600 广播为主要业务,固定为次要业务13 GY/T 21 0-2005 14 表A.2 短波广播频段范围(续)序号频段说明22 23 24 25 26 27 kHz 1560015800 广播S5.134 CHN6,固定共用S5.146h CI别矿1748017550 广播S5.134,1 CHN6、固定共用S5.146h CI刑41 7 550 17900 广播1890019020 广播S5.134d CHN6,固定共用S5.146h CI刑矿2145021850 广播为主要业务,固定为次要业务CHN42567026100

38、 广播a CI刑4:2阳z64.5阳Iz可有限制地用于无线电定位业务,不应得对其它业务产生有害干扰。b S5.116: 促请主管部门批准使用3155kHz3195kHz频带,为小功率无线助听设备提供一个世界范围的共用频道。各主管部门可在3155kHz和3400kHz之间为这些设备指配附加频道以适合当地的需要。c S5. 12趴在第三区.3995kHz4005kHz频带己划分业务的电台可以播发标准频率和时间信号。d S5.134: 限于单边带发射。广播业务使用5900kHz5950kHz、7300kHz 7350kHz、9400kHz9500kHz、11600kHz11650kHz、12050k

39、Hz12100kHz、13570kHz13600kHz、13800kHz13870kHz、15600kHz15800kHz、17480kHz17550kHz、18900kHz19020kHz频率。e CHN6: 广播业务需要经过协调后使用.5900kHz5950kHz、7300kHz7350kHz、9400kHz9500kHz、11600kHz11650kHz、12050kHz12100kHz、13570kHz13600kHz、13800kHz13870kHz、15600kHz15800kHz、17480kHz17550kHz、18900kHz19020kHz频率。f S5. 136: 590

40、0kHz5950kHz频带以主要使用条件划分给固定业务,在第二区以次要使用条件给除航雪移动(R)以外的移动业务,直至2007年4月1日止。2007年4月1日以后,这个频带内频率可供上述业务的电台在其国境内通信使用,但不应对广播业务产生有害干扰。g S5. 143: 7300kHz7350kHz频带以主要使用条件划分给固定业务,并以次要使用条件划分给陆地移动业务,直至2007年4月l日止。2007年4月1日以后,这个频带内的频率可供上述业务的电台在其国境内通信使用,但不应对广播业务产生有害干扰。h S5. 146: 9400kHz9500kHz、11600kHz11650kHz、12050kHz

41、12100kHz、15600kHz15800kHz、17480kHz17550kHz和18900kHz19020kHz频带以主要使用条件划分给固定业务,直至2007年4月l日为止。2007年4月1日以后,这个频带内的频率可供固定业务的电台在其国境内通信使用,但不得对广播有害业务产生干扰。1 日.147: 在对广播业务不产生有害干扰的条件下,仅在所在国境内通信的固定业务电台可以使用9775kHz9900kHz、11650kHz11700kHz和11975kHz12050kHz频带内的频率,每一电台使用的总辐射功率不应超过24dBW。j S5. 151: 13570kHz13600kHz和13800kHz13870kHz频带以主要使用条件划分给固定业务,并以次要使用条件划分给航空移动(R)以外的移动业务,直至2007年4月1日为止。2007年4月1日以后,这些频带内的频率可供上述业务的电台在其国境内通信使用,但不应对广播业务产生有害干扰。11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中、短波调幅广播质量开路监测技术规程GYff 210-2005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出版发行责任编辑:王佳梅查询网址:Jf电标委会北京复兴门外大街二号联系电话:(010) 86093424 86092923 邮政编码:100866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定价16.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GY广播电影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