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 907-2003 动态汽车衡(车辆总重计量).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9224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105 大小:13.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G 907-2003 动态汽车衡(车辆总重计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JJG 907-2003 动态汽车衡(车辆总重计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JJG 907-2003 动态汽车衡(车辆总重计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JJG 907-2003 动态汽车衡(车辆总重计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JJG 907-2003 动态汽车衡(车辆总重计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ZTZT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907-2003 动态汽车衡(车辆总重计量)Automatic Instruments for Weighing Road Vehicles in Motion (Total Vehicle Weighing) 2003 - 11 -24发布2004 - 06 -01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JJG 907-23 动态汽车衡检定规程(车辆总重计量)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Automatic Instruments for Weighing Road Vehicles in Motion (Total Vehi

2、cle Weighing) :1_0.eO_._0_0_-0-0-0.0-飞?刀G907-2003:i代替JJG907-1996 i 如qv01阻Rl34(2001) Part A - TOTAL ;VEHICLE WEIGHING; 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3年11月24日批准,并自2004年06月01日起施行。归口单位: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青岛衡器测试中心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所北京市计量测试所山西省计量监督检定测试所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万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鼎力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电子衡器技术开发中心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万立科技有限公司

3、本规程委托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JG 907-2003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唐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王均国(青岛衡器测试中心)金龙学(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所)姚德龙(北京市计量测试所)张寿鸿(山西省计量监督检定测试所)参加起草人:霍军(北京万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戚汝东(山东鼎力股份有限公司)沙世军(哈尔滨电子衡器技术开发中心)张放(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李BIiJ宏(山西万立科技有限公司)JJG佣7-2003目录引言(1 ) 术语(2 ) 1 范围(7 ) 2 引用文献(7 ) 3 术语和计量单位(7 ) 3.1 术语(7 ) 3.2 计量单位(7 ) 4 概述(7 ) 5 计

4、量性能要求(7 ) 5.1 准确度等级(7 ) 5.2 最大允许误差(8 ) 5.3 分度值(d) ( 8 ) 5.4 最小秤量(8 ) 5.5 单轴载荷或轴组载荷(9 ) 5.6 指示装置与打印装置的一致性(9 ) 5.7 影响量(9 ) 5.8 使用条件(10) 6 通用技术要求(10)6.1 使用适用性(10) 6.2 操作安全性们的6.3 置零装置们的6 .4 作为控制衡器使用的要求(10) 6.5 指示装置和打印装置(11) 6.6 安装(11) 6.7 印封装置(11) 6.8 说明性标志(12)6.9 检定标记(12)7 电子衡器的要求(13) 7.1 通用要求(13) 7.2

5、适用性(13) 7.3 功能要求(13)7 :4 检查与试验(14)8 计量器具控制(14)8.1 型式评价. . . . ., (15) 8 .2 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17)JJG 907-2003 附录A检定记录和检定证书内页格式(23)附录B型式评价的试验程序(27)附录C型式评价报告格式(43)附录D安装与操作指南(95)附录E参考车型的选取(96)JJG 907-2例351 本规程等效采用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国际建议R134(动态汽车衡A册(车辆总重计量)(21版)Automatic Instrument for Weighing Road Vehicles in Mot

6、ion (Part A Total Vehicle weighing) (2001版)。在编写格式上参照执行了日Fl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R134国际建议动态汽车衡由OIMLTC9/SC2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起草。R134国际建议共分为两册,A册为车辆总重计量,B册为车辆轴载荷计量0A册已于2002年在国际计量大会上得到批准。R134国际建议动态汽车衡A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R134Part A) 车辆总重计量和第二部分(RI34Part2)试验报告格式。本规程与R134国际建议动态汽车衡A册存在少量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编写格式上按照JJFl2-1998(国家计量

7、检定规程编写规则的要求对R134国际建议动态汽车衡A册的编写格式进行部分调整,并把R134Part 2的内容作为本规程的附录C。2.为增强规程的可操作性,把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的内容加以具体化,形成第8.2节,以适应我国广大计量检定人员开展计量检定工作。3.本规程对检定用参考车辆的种类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要求。JJG 907-23 术语本规程所用的术语与国际计量基本词汇与通用术语(VIM, 1993年修正版)及法制计量学词汇(VML-20年修正版)相一致。T.1 一般定义generaldefinitions T. 1. 1 衡器weighinginstrument 利用作用于物体上的

8、重力确定物体质量的计量仪器。T. 1.2 自动衡器automaticweighing instrumenl 在称量过程中元需操作者干预,能按预定的处理程序自动称量的衡器。T. 1. 3 电子衡器electronicinstrument 装有电子装置的衡器。T. 1.4 控制衡器controlinstrument 用于确定参考车辆质量的衡器。T. 1. 5 称重区weighzone 由承载器和两端的过渡带组成的区域。在称量期间,车辆的外轴(实际上这些外轴在给定的时间内并未被称量)可能在内的区域。T.2 结构construction注:在本规程中,术语装置一词是指采用某种方式完成一个或多个特定功能

9、的任何部件。T.2.1 承载器loadreceptor 衡器中用于承受载荷的部件。当载荷处于承载器上时衡器平衡应改变。T.2. 1. 1 多个载荷承载器multipleload receptors 在对整车称量的动态汽车衡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串联方式设置的承载器。组成一个完整的承载器,对车辆总重进行称量。T.2. 1.2 过渡带aprons属于称重区的一部分,但不是承载器也不是承载器的部件。T.2.2 电子装置electronicdevice 由电子组件构成并执行一种特定功能的装置。电子装置通常被制成一个分离的单元,并可单独进行试验。T.2.2.1 电子组件electronicsub - a

10、ssembly 电子装置的组成部分。它由电子元件构成,且自身具有明确的功能。T.2.3 指示装置inrucatingdevice 衡器中以质量单位显示称量结果的装置。T.2.4 辅助装置ancillarydevices T.2.4.1 置零装置zero- setting device 当承载器上无载荷时,将指示装置调至零点的装置。T.2.4.1. 1 非自动置零装置non- automatic zero - setting device 必须由操作人员手工操作的置零装置。2 JJG 907-2例3T.2.4. 1. 2 半自动置零装置semi- automatic zero - setting

11、 device 给出一个手动指令后,即能自动运行的置零装置。T.2.4.1.3 自动置零装置automaticzero - setting device 无需操作人员操作即能自动运行的置零装置。T.2.4.1 .4 零点跟踪装置zero- tracking device 能自动将零点示值保持在一定界限之内的装置。T.2.4.2 打印装置printingdevice 衡器能够打印出车辆称重结果的装置。T.3 计量特性metrologicalcharacteristics T.3.1 称量weighingT.3. 1. 1 整车称量fulldraught weighing 使整车处于承载器上进行的

12、称量。T.3. 1. 2 局部称量partialweighing 将车辆按轴或轴组分为两部分或更多的部分,分别在衡器的同一承载器上连续地进行称量并且能够自动显示或打印车辆总重量(总车重)结果的称量。T.3. 1. 3 动态称量weighing- in - motion 对动态车辆进行的称量。T. 3 . 1.4 静态称量static weighing 对静止车辆或试验载荷进行的称量。T.3.2 秤量capacity T.3.2.1 最大秤量Maximumcapacity (M缸)由衡器设计进行动态称量而未经累加的最大载荷(对于轴计量的衡器,也就是最大轴重或最大轴组重)。T.3 .2.2 最小秤

13、量Minimumcapacity (Min) 小于该载荷时,未经累加的动态称量结果可能产生过大的相对误差(对于轴计量的衡器,也就是最小轴重或最小轴组重)。T.3.2.3 称量范围Weighingrange 最大秤量和最小秤量之间的秤量。T. 3 .3 分度值(d) scale interval 以质量单位表示的数值,等于动态称量显示或打印的相邻两个示值之差。T.3.4 速度speedT.3.4.1 最高运行速度(V max) Maximum operating speed 衡器设计成能进行正常动态称量的最高车速,超过该速度称量结果可能产生过大的相对误差。T.3 .4.2 最低运行速度(Vmin

14、) minimum operating speed 衡器设计成能进行正常动态称量的最低车速,低于该速度称量结果可能产生过大的相对误差。T.3.4.3 运行速度范围rangeof operating speeds 3 JJG师7-23能进行动态称量的最高运行速度与最低运行驶速度之间的范围。T.3.4.4 最高通过速度maximumtransit speed 允许车辆通过称重区的最高速度,而不会对动态汽车衡的称量性能产生永久性影响。T.3.5 预热时间warm- up time 衡器从通电的瞬间起到符合要求的瞬间所经历的时间。T.3.6 耐久性durability衡器在经过规定的使用周期,保持其计

15、量性能不变的能力。T.4 示值与误差indicationsand errors T .4.1 数字示值digitalindication 分度间隔依次由排列的数字组成,不能用分度值分数来细分的示值。T.4.2误差errors T.4.2.1 (示值)误差error(of indication) 衡器的示值与质量的(约定)真值之差。T .4.2.2 固有误差intrinsicerror 衡器在参考条件下的误差。T.4.2.3 初始固有误差initialintrinsic error 衡器在性能试验和量程稳定度之前确定的固有误差。T.4.2.4 增差fault衡器称量的示值误差与固有误差之差。注1

16、.增差是由于存储或数据经由电子衡器时产生的不应有的变化所引起的。注2:按本规程中的定义,增差是可用数值表示的。T.4.2.5 显著增差significantfault 大于ld的增差。注:d是以质量单位表示的数值,等于动态称量显示或打印的相邻两个示值之差。下述情况不能认为它们是显著增差:一衡器内部相互独立的各种原因同时发生而引起的增差;一无法进行任何测量的增差;一示值的瞬间变化、无法作为测量结果来解释、存储和传输的瞬时增差;一使关心测量结果的人员能够察觉到的严重异常情况所引起的增差。T.4.2.6 量程稳定度spanstability 衡器在规定的整个使用周期内,最大秤量的示值与零点示值之差,

17、保持在规定界限内的能力。T.4.2.7 最大量程稳定度误差maximumspan stability error 量程稳定度误差应不大于所加载荷的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一半。T.4.2.8 化整误差roundingerror 数字测量结果(显示或打印)与衡器假设给出的模拟示值测量结果的差值。T.5 影响与参考条件influenceand reference conditions 4 JJG 907-2例3T.5.1 影响量inf1uencequantity 不属被测量,但却影响被测量值或衡器的示值的量。T.5 .1. 1 影响因子inf1uencefactor 一种影响量,其值处于衡器规定的额定

18、操作条件之内。T.5. 1.2 干扰disturbance一种影响量,其值处于本规程规定的范围之内,但却超出了衡器规定的额定操作条件。T.5.2 额定操作条件ratedoperating conditions 给出被测量的范围和一系列影响量的范围,使衡器的计量性能处于本规程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内的使用条件。T.5.3 参考条件Referenceconditions 为保证测量结果能有效地相互对比,而设定的一组影响因子的规定值。T.6 式验testsT.6.1 静态试验statictest 在承载器上用保持静止的标准硅码或载荷来确定衡器误差的一种试验。T.6.2 动态试验in- motion te

19、st 使用参考车辆驶过承载器确定误差的一种试验。T.6.3 模拟试验simulationtest 在完整的衡器或衡器的局部上模拟称量操作的一种试验。T.6.4 性能试验performancetest 为检验被测衡器(EUT)能否达到其额定功能的一种试验。T.6.5 量程稳定度试验spanstability test 检验被试设备(EUT)在经过一段使用期后,能否维持其性能特征的一种试验。T.7 车辆vehiclesT.7.1 车辆vehicle能够被衡器识别的被称车辆,可以是空车或重车。T.7.2 参考车辆referencevehicle 为动态试验而选定的、已知车重的典型车辆。T.8 计量器

20、具控制controlof measuring instrument T.8.1 型式评价(定型鉴定)pattem evaluation JJG 7-2003 T.8 .4 后续检定subsequent verification 衡器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后续检定包括:a)强制性周期检定;b)修理后检定;c)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不论它是由用户提出请求,或由于某种原因使有效期内的封印失效而进行的检定。T .8.5 使用中检验in- service inspection (inspection in use) 为检查衡器的检定标记或检定证书是否有效、保护标记是否损坏、检定后衡器是否遭到明显改

21、动,以及其误差是否超过使用中最大允许误差所进行的一种检查。JJG师7-2倒3动态汽车衡检定规程(车辆总重计量)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动态汽车衡的计量性能要求、通用技术要求、电子衡器的要求、计量器具控制、检定方法和试验程序。适用于动态汽车衡的型式评价、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以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本规程旨在用统一的和溯源的方式评价动态汽车衡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性能,并提供标准化的要求和试验程序及表格。2 51用文献。IMLR134国际建议动态汽车衡A册(车辆总重计量)21版(R134PartA, R134 Part2) OI.ML R134 Automatic Instruments for W

22、eighing Road Vehicles in Motion (2001) Part A一Totalvehicle weighing Part 2-Test report fonnat 刀G539-1997 (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JJF11一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在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上述文本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3 术语和计量单位3.1 术语给出的术语应视为本规程的一部分。3.2 计量单位动态汽车衡使用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或吨(t)。4 概述本规程适用于下列动态汽车衡:一安装在称量控制区内的;一车速是受控的(或限定的)。本规程适用于以动态称量方式确定汽车总质量的汽车衡。不适用于直

23、接安装在标准公路的仅称量轴载质量而不进行轴载质量累加的轴重衡。5 计量性能要求5.1 准确度等级动态汽车衡可划分为六个准确度等级:0.2, 0.5, 1, 2 , 5 , 10。7 5.2 最大允许误差5.2.1 动态称量JJG 9肝-2例3动态称量中,车辆总重的最大允许误差应取下述的较大数值:a)按照表1中数值化整到最接近的分度值。b)首次检定时为1d x累计值中称量的次数,使用中检验时为2dx累计值中称量的次数。表1车辆总量的最大允许误差车辆总重的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首次检定使用中检验0.2 士0.10%土0.2%0.5 士0.25%士0.5%1 士0.50%士1.0%2 士1.00%土

24、2.0%5 士2.50%土5.0%10 士5.00%土10.0%5 .2.2 静态称量静态称量中,其加载和卸载的最大允许误差见表2。表2准确度等级、分度数及最大允许误差载荷(m)以分度值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d表示首次检定使用中检验0.2 0.5 1 。笔m:三5土0.5d主1.0d500 1t时,可以用其他质量稳定的载荷替代标准硅码,标准暗码的数量至少为1t或50%M缸,按实际情况,取其大者。8.2. 1.4.3 参考车辆检定用的参考车辆应是政府有关部门允许并是动态汽车衡预计使用的车辆。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至少应选择下列车型中的一种参考车辆。18 动态汽车衡在检定时,所用车型的装载

25、极限应不起过规定的范围。检定用参考车辆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选择至少一种:一一辆双轴刚性结构;一一辆四轴刚性结构;一一辆具有三轴拖车的五/六轴连接刚性结构;一一辆具有两/三轴车和两/三轴拖车。JJG 907- 2003 参考车辆的选择应尽可能覆盖衡器的称量范围。无载荷和有载荷参考车辆质量的约定真值的测定方法,见B.8.3.2.1。8.2. 1. 5 检定地点动态汽车衡应将所有部件完全安装完毕并在实际使用地点固定后进行检定。8.2.1.6 检定的准备为了进行检定,计量技术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检定用的车辆、设备、合格的人员以及符合8.2.1.1要求的控制衡器。8.2. 1.7 检定的实施相应的计量技

26、术机构应尽量以节省人力、物力的方式进行检定,以避免重复。如果,被检衡器预先已经进行了8.1.3中型式评价试验的,计量部门可以将样机评价结果,使用在首次检定中。8.2.2 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8.2.2.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应对被检衡器进行下列检查。a)法制计量管理标志被检衡器制造许可证的标志、编号应符合本规程6.8的要求,计量单位应符合本规程3.2的要求。b)计量性能标志检查被测衡器的准确度等级、分度值、最高运行速度的标志等。c)检定标记与印封装置检查检定标记的排列与印封。8.2.2.2 安装与使用条件检查动态汽车衡的安装应符合6.6的要求。使用条件应按照制造厂家的技术说明书。8.2.2.3 置

27、零8.2.2.3.1 置零范围a)半自动置零去掉承载器上的所有载荷,衡器置零。在承载器上放置试验载荷,并使用置零装置。继续增加试验载荷直到置零装置失效为止。可以加上的最大载荷即为正向置零范围。负向置零范围,在衡器的承载器的零点和各个秤量点加硅码,所加硅码应大于负向置零范围。卸掉砖码,每次卸硅码后,使用置零装置。继续卸掉试验载荷直到置零装置失效为止。可以被卸掉的最大载荷并且还能回零的即为负向置零范围。b)自动置零在承载器空载状态下,观察是否自动回零。重复操作数次,直至置零装置不能再使衡器回零为止。衡器可以回零的最大载荷即为正向自动置零范围。要检定负向自动置零范围,首先要在承载器上加一个附加砖码重

28、新校准衡器。该附加砖码应大于自动置零的负向范围。连续卸下硅码,每卸一次硅码间隔一段时间,观察衡器是否能自动置零。可以卸掉载荷,同时仍能用自动置零装置使衡器回零的最大载19 JJG 907-2003 荷,就是负向自动置零范围。在没有任何附加硅码的情况下重新校准衡器。8.2.2.3.2 置零的准确度a)半自动置零置零装置准确度检定应先将衡器置零,然后加载荷使示值的变化由一个分度值到下一个分度值,按B.2.5.2.1的方法计算误差。假定此时所附加载荷的误差等于零点的误差。b)自动置零或零点跟踪将衡器示值处于自动置零范围以外,然后测定使示值由一个分度值变为下一个分度值所附加的载荷量,按B.2.5.2.

29、1计算误差,假定此时所附加载荷的误差等于零点的误差。在检定之前,使用置零装置调整被测衡器,使其尽可能地接近于实际零点,并在检定期间的任何时候都不能重新调整被测衡器,出现显著增差需要置零的除外。确定置零准确度,零点示值误差不大于0.25d。8.2.2.4 静态称量当动态汽车衡作为静态称量衡器使用时,J.豆符合ClID级或D级准确度等级的要求。并应进行此检定。检定从零点加硅码直至最大秤量,以逆向方法卸砖码至零。在进行检定时,至少应选择5个秤量点,其中应包括接近最大秤量、最小秤量及在(或接近)最大允许误差(mpe)改变的秤量点。注意,加、卸硅码时,应分别逐渐地递增或递减载荷。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5.2

30、.2表2中首次检定的要求。8.2.2.5 偏载检定中不要将陆码在承载器上过度集中堆放或叠放,要以实用和安全为前提。对于有n个支承点且n4的衡器,施加载荷等于最大秤量的1/(n - 1) , n:!三4的衡器,每个支承点上施加的载荷等于最大秤量的113M缸。误差应不超过5.2.2表2中首次检定的最大允许误差。8.2.2.6 鉴别力进行3个不同秤量点的检定,如最小秤量、112最大秤量和最大秤量。在承载器上放置某一载荷和小硅码(如:10次0.1d),然后依次取下小硅码,直到示值I确实地减少了一个实际分度值而变为J-d。再放上一个0.1d的小硅码,然后再轻缓地放上1.4d的硅码,示值应为1+ d。8.

31、2.2.7 动态称量使用参考车辆对动态汽车衡进行动态称量检定。动态称量检定应进行:a)最大秤量Max= kg或tb)最小秤量Min = kg或tc)常用秤量M= kg或td)最高运行速度Vmax = km/h e)最低运行速度Vmin = km/h 20 JJG掬7-2例3f)在动态汽车衡预先规定的速度下行驶。按照5.2.1的规定,观察和记录载荷自动称量的误差,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5.2.1表1中规定的首次检定的要求及动态汽车衡相应的准确度等级。每辆车至少应进行5次动态称量检定,具体操作见B.8.3.2.2。检定项目的内容见表5。表5检定项目一览表章节检定项目首次检定后续检定8.2.2.1 外观

32、检查+ + a) 法制计量管理标志检查+ b) 结构与文件比较+ 说明性标志检查+ d) 检定标记与印封装置检查+ + 8.2.2.2 安装与使用条件检查+ + 8.2.2.3 置零+ + 8.2.2.4 静态称量+ 8.2.2.5 偏载+ 8.2.2.6 鉴别力+ + 8.2.2.7 动态称量+ + a) 最大秤量+ b) 最小秤量+ -常用秤量+ + d) 最高运行速度+ e) 最低运行速度+ 在预先规定的速度下运行+ + 注:+表示应检项目,-表示可不检项目。8.2.3 准确度等级的确定及误差的计算使用中检验+ + -+ + + + -+ 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后续检定通常仅在规定速度下进

33、行动态称量检定)应按照8.2.2的要求进行,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5.2.1表1首次检定的要求。使用中的检验(使用中检验通常仅在规定速度下进行动态称量检定),应按照8.2.2的要求进行,其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5.2.1表1中使用中检验的要求。8.2.4 检定结果的处理8.2.4.1 按本规程要求检定合格的动态汽车衡发给检定证书,盖检定合格印或帖贴合格证;应注明检定日期和有效期;对禁止接触的部件应采取安全措施,如加印封或铅封。使用中检验合格的动态汽车衡,其原检定证书与印封保持不变。21 、JJG 907-2例38.2.4.2 检定不合格的动态汽车衡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不合格的动态汽车

34、衡不准销售和使用;使用中检验不合格的动态汽车衡不准继续使用。8.2. 5 检定周期动态汽车衡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22 附录AA.l 检定记录记录编号:温度:制造厂送检单位最大秤量(M皿)运行速度范围(km/h)使用的标准器检定员A. 1. 1 外观检查JJG 907-2例3检定记录和检定证书内页格式(强制性)出具证书编号:湿度:出厂编号型号/规格分度值(d) 参考车型号试验地点核验员法制计量管理标志外观检查计量性能标志检定标记与印封装置备注:注:记录各标志、标记的有或无、完好或受损、检定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等信息。A.1.2 静态称量(5.2.2,B.4.2.2.2) 自动置零装置:D没有

35、D不运行D超出工作范围仁二运行E = 1 + 1/2d - .L - L Ec = E - Eo Eo:在零点或零点附近的计算误差(* ) 计量单位:载荷京值附加载荷L I ( . ) D通过D未通过备注:. L 误差修正误差E E (*) 1 mpe 23 A. 1.3 偏载(6.4.2,B.4.2.3) 载荷:(113M缸). JJG佣7-23试验载荷的位置:其位置标记在下图,将其数字填写在下表位置栏中。b I c a e I d 自动置零装置:D没有仁卫不运行D超出工作范围仁1运行E = 1 + l /2 d - 6. L - L Ec = E - Eo Eo:在零点或零点附近的计算误差

36、(得)计量单位:载荷L那值I附加载荷/:;.L误差E修正误差E.+ (*) D通过亡3未通过备注:A. 1.4 鉴别力(6.4.3,B.4.2.4) 计量单位:载荷L那值/J卸下硅码加1/10d附加1.4d/:;.L 硅码砖码示值/2核查是否12- 11 = d C二通过仁1未通过备注:24 最大允许误差mpe/2 - /J JJG 97-2003 A. 1.5 动态称量A. 1. 5.1 参考车辆的称量(B.8.3.2.1)控制衡器是:t二集成法D分离法参考车辆称量:计量单位:序号参考车辆鉴定有载荷或无载荷车整车称量备注注:当装载的参考车辆称量时,要把得到的无载荷参考车辆的重量应记录在表中。

37、A.l.5.2 被测车辆的称量(B.8.3.2.2)试验速度位置次数(最大/现场/最小)(中/左/右)重量显示参考重量误差最大允许误差mpe 2 3 4 5 注:若需要可复印此页,记录必要的试验次数。口口25 A.2 检定证书内页格式检定证书内页格式检定项目及检定结论:1.外观检查:2.静态称量:3.动态称量:3.1 参考车辆的称量3.2 被检车辆的称量试验环境条件:温度:以下空白26 JJG 907-2例3相对湿度:附录B符号含义:1:示值L:载荷JJG 97-2例3型式评价的试验程序(强制性)/:;L:到下一个闪变点的附加载荷P = 1 + 112d - /:;.L :化整之前的示值d:分

38、度值E=P-L:误差E%= (P-L) /L% mpe:最大允许误差EUT:被测衡器M皿:最大秤量Min:最小秤量B.1 型式评价检查B. 1. 1 文件检查提交的全部文件,这些文件包括必要的照片、图纸、表格、一般性软件、主要部件的技术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等,看其是否符合要求和正常。B. 1. 2 结构与文件比较检查被测衡器的各种装置,确保与文件相符。B. 1. 3 技术要求按照附录C中的核查表,检查动态汽车衡与技术要求的一致性。B. 1.4 功能要求按照附录C中的核查表,检查动态汽车衡与功能要求的一致性。B.2 试验必备条件概述B.2.1 电源接通被测衡器电源,大于或等于制造厂家规定的预热时间

39、,并在每项试验期间保持通电状态。B.2.2 置零在每项试验之前,使用置零装置调整被测衡器,使其尽可能地接近于实际零点,并在试验期间的任何时候都不能重新调整被测衡器,出现显著增差需要置零的除外。某些试验要求自动置零和零点跟踪装置运行(或不运行)。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自动置零和零点跟踪装置可以关闭。这些情况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B.2.3 温度试验应在周围环境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一般在正常室温下,特殊情况应另外说明。27 JJG 907-2例3环境温度的稳定,系指试验期间的最大温差不超过规定温度界限的1巧,并且不大于5吃温度变化率,每小时应不超过5。否则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试验期间应保持被测衡器上

40、没有水汽凝结。B.2.4 小于分度值d的示值如果动态汽车衡有一个小于检定分度值的细分指示装置d(e.g.运0.2d),可用来计算误差。使用该装置时,应在型式评价报告中注明。B.2.5 控制衡器和试验标准B.2.5.1 控制衡器8.1.4.2控制衡器的要求将用于车辆的称量,必要时,使用标准硅码评定化整误差。B.2.5.2 用标准硅码评定化整误差B.2.5.2.1 评定化整误差的基本方法对于数字指示的动态汽车衡具有分度值d,转变点可以在分度值之间变化,利用闪变点法确定其化整误差,方法如下:对于某一载荷L记录下的示值I。连续加放如0.1d的附加砖码,直到动态汽车衡的显示值明显地增加一个分度值,变为(

41、l+ d)。加到承载器上的附加载荷t:.L。可用下述公式得到化整前的示值P:P=I+0.5d- t:. L 化整前的误差是:E = P - L = 1 + 0.5d - t:. L - L 例如:一台分度值d为10怜的动态汽车衡,加10kg载荷,示值为1Okg。然后依次加lkg硅码。当附加载荷为3kg时,示值由10kg变化到1010kg。将这些数值代人上述公式,得:P = (10+ 5 - 3)kg = 1002kg 这样,化整前的实际示值是12悔,且化整前的误差为E = (1002 - l000)kg = + 2kg 8.2.5.2.2 零点修正误差评价元载荷时的误差,(Eo)用B.2.5.

42、2.1的方法。评价有载荷时的误差L,(E)用B.2.5.2.1的方法。化整误差的修正误差,(Ec)为Ec = E - Eo 例如:如果以B.2.5.2.1为例,计算零点的误差:Eo = + lkg 修正误差:Ec = + 2 - ( + 1) = + lkg B.3 试验程序B.l到B.8所有的试验通常适用于型式评价。如果动态试验时汽车衡没有被用做控制衡器,B.4.2可以省略。28 JJG 907-2例3B.5到B.7的试验可使用静态载荷进行。如果有必要计算称量结果时,可使用车辆行驶的模拟装置(开关)。B.4 型式评价期间的性能试验B.4.1 置零B.4.1. 1 置零范围B.4. 1.1.

43、1 半自动置零此项试验不适合于量程稳定度试验。去掉承载器上的所有载荷,衡器置零。在承载器上放置试验载荷,并使用置零装置,继续增加试验载荷直到置零装置失效为止。可以加上的最大载荷即为正向置零范围。负向置零范围,在衡器的承载器的零点和各个秤量点加硅码,所加硅码应大于负向置零范围。卸掉砖码,每次卸砖码后,使用置零装置。继续卸掉试验载荷直到置零装置失效为止。可以被卸掉的最大载荷并且还能回零的即为负向置零范围。B.4. 1.1.2 自动置零此项试验不适合于量程稳定度试验。在承载器空载状态下,观察是否自动回零。重复操作数次,直至置零装置不能再使衡器回零为止。衡器可以回零的最大载荷即为正向自动置零范围。要试

44、验负向自动置零范围,首先要在承载器上加一个附加硅码重新校准衡器,该附加硅码应大于自动置零的负向范围。连续卸下硅码,每卸一次硅码间隔一段时间,观察衡器是否能自动置零。可以卸掉载荷,同时仍能用自动置零装置使衡器回零的最大载荷,就是负向自动置零范围。在没有任何附加硅码的情况下重新校准衡器。B.4. 1. 2 置零的准确度B.4. 1. 2.1 半自动置零置零装置准确度试验应先将衡器置零,然后加载荷使示值的变化由一个分度值到下一个分度值,按B.2.5.2.1的方法计算误差。假定此时所附加载荷的误差等于零点的误差。B.4.1.2.2 自动置零或零点跟踪将衡器示值处于自动置零范围以外,然后测定使示值由一个

45、分度值变为下一个分度值所附加的载荷量,按B.2.5.2.1计算误差,假定此时所附加载荷的误差等于零点的误差。B.4.2 控制衡器的静态试验B.4.2.1 置零B .4.2. 1. 1 置零准确度确定置零准确度,应按照B.4.1.2.1或B.4.1.2.2的规定进行。B.4.2.2 确定称量性能B.4.2.2.1 预加载在第一次称量试验前,衡器应预加载到最大秤量一次。29 JJG 907-23 B.4.2.2.2 静态称量试验当静态称量的衡器用作为分离控制衡器或集成控制衡器时,应进行此试验。从零点加砖码直至最大秤量,以逆向方法卸砖码至零。当测定衡器的初始固有误差时,至少应选择10个不同的称量点。在进行其他试验时,至少应选择5个称量点,其中应包括接近最大秤量、最小秤量及在(或接近)最大允许误差(mpe)改变的秤量点。注意,加、卸硅码时,应分别逐渐地递增或递减载荷。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5.2.2表2中首次检定的要求。B.4.2.3 偏载对于有n个支承点且n4的衡器,施加载荷等于最大秤量的11(n - 1 ), n 4的衡器,每个支承点上施加的载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JJ国家计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