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0268-2006 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197635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8.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0268-2006 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GB T 20268-2006 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GB T 20268-2006 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GB T 20268-2006 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GB T 20268-2006 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07.040 A 79 道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T 20268一2006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Specification for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in-car navigable geographic data 2006-05-31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12-01实施1 11111111111111111 GB/T 20268-2006 目次前言.皿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NIAM模型表达符号及说明35 数据采集处理的技术指标.4 5.1 数据内容.4 5.

2、2 空间数据拓扑结构.4 5.3 坐标系.5.4 数据组织5.5 数据格式.5. 6 元数据内容.5 6 数据采集处理工序.6 6. 1 数据采集处理的总体工作流程.6 6.2 数据采集方式及工具6.3 资料收集-6.4 预处理86.5 外业作业6.6 内业作业.10 6. 7 数据更新107 要素几何信息采集内容及处理技术要求.10 7. 1 要素几何信息的采集与处理107.2 道路与车渡要素主题中要素几何信息的采集与处理107.3 行政区划要素主题.18 7.4 命名区域要素主题.今197.5 土地覆盖与利用要素.197.6 构造物要素主题.7.7 铁路要素主题.21 7.8 水系要素主题

3、7.9 道路附属设施要素主题.21 7.10 服务要素主题227.口数据分区及图层之间要素的几何关系处理.22 8 要素属性采集内容及处理技术要求.24 8. 1 要素属性信息采集内容.24 8.2 要素属性采集处理要求.25 9 交通规则信息采集内容及处理技术要求.28 9. 1 交通规则的定义与分类.28 9.2 交通规则的采集内容. 29 GB/T 20268一200610 质量控制.30 10. 1 概述.3010.2 数据质量控制指标.30 10.3 质量检查内容与方法.30 E 目U本标准应与G/T19711-2005(导航地理数据模型与交换格式结合使用。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本

4、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捷、赵志弘、刘丽芬、韩刚、曹晓航。G/T 20268-2006 而且GB/T 20268-2006 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载导航地理数据的基本内容、数据采集处理的技术要求和流程、主要要素的采集处理方法、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及成果整理归档要求。本标准适用于ITS应用,其他相关领域也可参考使用。在实际工作中,所采集的数据内尔技术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泊的修改版(不包括勘、GB/ T 919 GB 5768 3 术语和定。3.1 GB/ T 19711-200

5、5.3. .r! 3.3 平面的图planar graph 的多于本标准的规定,但应达到本标准的能够存在于一个平面中的图。即它可以在一个平面中画出,边只在公共结点处相交。GB/ T 19711- 2005.3. 2.13J 3.4 非平面的图non planar graph 不是平面图的图。 GB/ T 19711一2005.3.2.11JGBjT 20268一20063.5 面face由一个封闭的边序列以及位于该序列之中的零个或多个非交叉的封闭边序列所围绕而成的2维元素。GB/T 19711一2005,3.2.5J3.6 3. 7 3.8 3.9 3.10 3. 11 3.12 结点node

6、 一个0维元素,是两个或更多边的拓扑连接点,或是一条边的端点。GB/T 19711-2005 ,3. 2.10J 边edge一个1维元素,不相交线段的有向序列,两端各有一个结点(Node)。GB/T 19711-2005,3.2. 2J 面要素area feature 一个2维要素,由一个或多个面(Face)定义。GB/T 19711-2005 ,3. 2.1J 钱要素line feature 一个1维要素。一个线要素由一个或多个边定义。GB/T 19711-2005,3.2. 8J 点要素point feature 标示几何位置的0维元素。一个二元坐标(或三元坐标)定义一个位置。GB/T 1

7、9711-2005 ,3.2.15J 层次level 地理数据文件中所定义的各种要素从概念上分为三个层次,即0-层、1-层、2层。0-层:几何表达level 0: geometry representation 0-层用图元来描述地图的几何特性,定义基本的图形构造块(BasicGraphical Building Blocks),即0维的结点、1维的边和2维的面或点(Dot)、多义线CPolyline)和多边形CPolygon)。它将地图分割为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地图的所有元素都可以表达为一个平面图或非平面图。3. 13 1-层:简单要素level 1 : simple feature 1层用简

8、单要素来描述地图,用。-层中存储的基本构造块来定义。这些地图可以用点要素、线要素或面要素的形式来表达。在-层上,0-层要素具有了现实世界的意义。3. 14 2-层:复杂要素level 2: complex feature 复杂要素可以由简单要素或其他复杂要素构成。第0层的点、多义线和多边形不能聚合为复杂要素。GB/T 20268-2006 3. 15 非显式拓扑non-explicit topology 没有显式定义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即拓扑关系仅仅通过坐标值来定义。3. 16 连通拓扑connectivity topology 明确定义了。维与1维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但没有明确定义这些对象与

9、2维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3. 17 完全拓扑full topology 0维、1维、2维对象之间的所有拓扑关系都明确定义。3. 18 简单属性、复合属性、子属性simple attr怕ute,composite attribute, sub.创tribute属性可分为简单属性与复合属性。一个简单属性只有一个组件。!一个复合属性有多个组件,每个组件称为一个子属性。一个复合属性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复合属性的子属性。因而一个复合属性可视为只由简单属性构成的层次化属性树。3.19 语义关系semantic relationship 语义关系是两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这些要素可以是同一种类,也可以

10、是不同的种类。因此,由语义关系所联系的要素可以存在于相同或不同的图层中。3.20 链参考要素chainage referencing features 指与以网络的概念建模具有拓扑关系的线形地理对象(如道路、铁路与水系)相关的要素,为一组独立的线形实体,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拓扑关系。对于每个线形实体,可以使用一个1维参考系,该线形实体的特性可以用沿该实体的位置来定义。3.21 通用要素general features 指其性质、属性及关系适用于所有要素主题的要素,是为便于共有属性及关系的表达而单独定义的。3.22 策略(规则)manoeuvre 为了描述某种通行规则而定义的由一个道路元素、一个连

11、接点与一个或多个道路元素构成的有序队列。3.23 3.24 圄层layer 根据信息内容对数据集进行划分后形成的一个子集。GBjT 19711-2005 , 3. 4.19J 元素element 空间数据模型中用于描述空间实体的最小单元。4 NIAM模型表达符号及说明本标准采用NIAM(NijssensInformation Analysis Method)方法,它是实体-关系(Entity-Relation Modelling)建模方法的一种。具体表达方法与含义见图1。3 GB/T 20268-2006 / A飞飞数据类型) 域._. A必须与.有关系5 数据采集处理的5. 1 数据内容本标

12、准采集处理的本标准以道路与车使电题中要素的几何信息、属性信用户主观因素,本标准不予以讨t实体类型A具有数据类型和域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即:A与B有X关系.B与A有Y关系唯一位,即一对一关系,有关系理内容,包括各要素主素、用户自定义要素涉及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空间分布拉征及其在应用中的重要也度可将这些要素分为交通网络类、显示背景类、信息索引类。交通网络类的数据喃掏战道路却基网智的要素组成,是车载导航地理数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道路与车渡、铁路、公共交通、道路附属设施和构造物等要素主题;显示背景类数据包括土地覆盖与利用、水系要素主题;信息索引类数据主要用于查询检索,包括服务、行政区划、命

13、名区域要素主题。5.2 空间数据拓扑结构依据本标准采集处理后的数据的空间拓扑结构应符合GB/T19711-2005的规定。GB/ T 19711-2005中定义了三种拓扑结构,即完全拓扑、连通拓扑与非显式拓扑。完全拓扑中0维和1维要素的基本构造块为结点和边,它们构成一个平面图;2维要素用面(face)定义,它是2维基本构造块。一个面要素用形成这个面要素的相关的面来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次(Level)相交时(素用形成这个面5.3 坐标系本标准对规定。区域、交通管理区:JljIl.口进行空间划分。但也可根据采集处理的工作、搜联络线、地址区域边界元素到;址区域、层中,也可将其中的一类或几

14、类分:5.4.3 数据文件命名规则GB/T 20268-2006 采集处理成果的数据文件命名由分区标识与图层标识两部分构成。其中分区标识可以是行政区划编码(以行政区域划分数据集时)或管理区域代码(以管理区域划分数据集时),也可以是国家标准图幅编号(以图幅划分数据集时)。具体的命名方式可由数据生产者自行定义。当数据成果转换为GB/T19711-2005规定的交换格式时,数据集的命名应遵循其规定的相应原则。5.5 数据格式本标准不规定数据采集和处理时数据集所采用的具体数据格式,但应符合GB/T19711一2005中所规定的数据模型,并要求数据集能够在不丢失信息的情况下转换成为通用的空间数据格式。5

15、.6 元数据内容应符合GB/T19711-2005的规定。包括数据集目录及相关的分区、图层描述;属性记录的字段及GB/T 20268一2006数据类型定义;数据游、描述;空间参考系统描述;更新情况说明等。6 数据采集处理工序6. 1 数据采集处理的总体工作流程车载导航地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分为资料收集、预处理、外业作业、内业作业、质量控制、数据入库、验收与总结等几个主要阶段,其总体流程如图3所示。质量控制更新图3数据采集处理总体流程资料收集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尽可能多地收集与数据采集区域相关的数字地图(包括已有的导航地理数据)、航空影像、卫星影像、交通旅游图、行政区划图等资料。在资料收集过程中,要对所

16、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相应的记录文档,并入库管理,方便以后查找。在资料预处理阶段,依据所收集的资料生成相应的工作底图,作为外业作业的基础。在生成工作底图的过程中,先要对前一阶段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分析报告。应当特别注重所收集资料的质量,如资料的完整性、准确度、现势性等,对不符合作业要求的要进行重点标注、提出处理意见,以便在外业作业的过程中进行实地检测与处理。在资料预处理完成后,成果要入库并形成记录文档。外业阶段包括外业准备阶段和外业作业阶段。外业准备阶段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外业作业规划及外业采集资料、设备准备等。在外业作业规划中需要制定外业数据采集的进度安排,形成作业分区索引图及作业小组

17、分工说明文档等。在该过程中为外业数据采集准备必要的工作底图的图纸拷贝、数据采集于簿、专用采集软件,以及采集数据所需的车辆、计算机、定位设备等。外业作业阶段是对数据进行实地采集和质量检查,该过程又可分为外业数据采集、采集成果质量检查、采集成果整理及采集资料成果移交等几个主要阶段。内业作业的主要任务是对外业作业的成果进行统一编码、接边处理、分幅拼接、要素合并、质量检查6 GB/T 20268-2006 等工作。数据人库阶段,需首先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错误必须修改。然后将数据集纳入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数据采集处理各阶段的成果见表1。表1数据采集处理备工序及成果工序子工序成果数据成果文档成果资

18、料收集数字地图、航空摄影影像、卫星影收集资料的记录文档像、交通旅游图、行政区划图等资料预处理根据所收集资料生成的地理底图重点检测的记录文档记录文档采集手簿、图纸拷贝、外业准备业分区索引表、作业小组分工说|明表外业数据采集外业采集(原始)成果采集子簿外业作业外业成果质量检查质量检查报告错误说明列表采集成果整理外业采集成果资料数据移交资料数据移交文档内业数据处理导航地理数据分区拼接说明表内业作业内业成果质量检查数据质量检查报告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数据采集技数据入库导航地理数据术设计图幅结合表采集可术总结报告6.2 数据采集方式及工具车载导航地理数据的几何信息可通过地图矢量化、影像解译、由其他数据产品

19、转换及野外实地采集等多种方式获取;导航专有的属性信息、交通关系信息可通过专用导航数据采集工具软件获取。6.3 资料收集搜集各类资料是数据采集的重要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纸质地图、数字地图、影像、文档、已有导航地理数据、其他资料等。6.3. 1 纸质地图选取与数据采集区域相关的各种交通旅游图、行政区划图、道路规划图等纸质地图作为预处理的数据源。6.3.2 数字地图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前,首先要调查并搜集己有的数字地图产品,如测绘部门生产的数字地形图、道路图等。根据导航数据标准及处理规范,对其进行初步的处理与转换,如图层处理、坐标转换、格式转换等,形成数据采集的地理底图。6.3.3 影像收集与要进行数据

20、采集的区域相关的航空摄影影像或卫星影像作为预处理的数据源。7 GB/T 20268-2006 6. 3. 4 文档收集与要进行采集的区域相关的道路及其相关要素的属性信息的文档资料,形成道路采集的辅助参考文档集。6. 3.5 已有的导航地理数据产晶其他部门生产的用于导航或相关应用的地理数据产品。6. 3. 6 其他资料搜集与所要采集区域的道路及相关要素的其他参考信息,如道路、兴趣点等的相关照片、视频、音频等信息。6. 4 预处理通过预处理过程,数据采集人员可以选取合适的数据源,并通过对数据源进行处理形成导航地理数据或作为未来数据采集的工作底图。数J顾项古理包括对纸1协同量化、影像解译、其他数据源

21、转换等。6. 4. 1 处理流程数据预处理流程如图4税.w Y GB/T 20268-2006 6. 4.5 划分工作区为了便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一般需将较大范围的数据采集区域(如一个城市)划分成多个工作区,由不同的工作小组按工作区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区划分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编码,形成工作区索引图。再根据工作区对工作底图进行切割,形成供各外业作业小组使用的工作底图。工作区可以采取多种划分方式,常用的方式有街区分幅方式、坐标格网方式、自由分幅方式等。街区分幅方式采用以街道街坊轮廓线的方式来进行工作区划分,在每一个划分中都分配一个唯一的编号。此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要素分幅存储、拼接等问题的出

22、现。坐标格网方式就是在一个大的区域内采用统一的坐标系,利用原图的左下、右上两个坐标,其单位可以与原图一致,可使用规则的格网进行划分。该方式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地理底图进行划分,并且其分幅编码可参考已有的国家标准进行编码,但是且金晶且且理要素被图幅分割的情况。自由分幅的方式使用自定义的区v进行分割,自定鼠忌分幅编码方式,其划分方式灵活简便。辆、计算机、定位设工作记录表单工作区名称工作区状态度量单位责任人测量员检查员测量日期坐标系图式版本图号备注6. 5. 2 外业采集质量检查与评价、成果附加备注信息利用专用的导航数据采集软件和定位系统,采集导航地理数据中的几何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采集精度应满

23、足本标准规定的要求。6.5.3 外业采集成果检查与评价采取抽查的方式对数据的精确度、完整性、合理性、正确性、规范性进行检查,抽查比率由企业自行9 GB/T 20268-2006 规定,错误率应低于作业手册规定的误差指标。不符合要求的数据须重新采集处理。6.5.4 外业采集成果整理与移交完成采集并经过检查后,对所有作业成果资料进行整理,并移交内业处理环节,作为内业作业基础资料。6.6 内业作业内业处理包括信息录入、编辑、数据拼接、质量检查等工作。6.6. 1 数据录入将外业采集时记录在纸质地图或其他介质上的信息录入或导入到数据库中。6.6.2 数据编辑使用专业编辑软件,对采集的几何、属性及关系信

24、息进行编辑处理。6.6.3 数据拼接将不同工作区或作业单位的数据合并起来,进行几何接边、属性规整、关系一致性处理。6.6.4 成果检查与入库采用专用的质量控制工具软件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拓扑关系和逻辑关系的合理性、信息完整性、正确性。出现错误必须修改并重新确认。通过质量检查的数据应入库管理。入库时须对各分区成果数据进行备份,并将相关的资料归档。6.6.5 成果归档成果归档管理是对在导航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按照一定程序和技术要求直接形成的、最终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成果、数据、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进行整理、立卷和归档入库。归档内容包括数据成果、文档资料和成果归档目录。数据成

25、果包括数据文件、数据说明文件、立卷说明文件。数据文件归档的内容和数据组织形式,根据不同数据成果类型的不同而定。数据说明文件应包含数据名称和来源、制作单位、制作时间、数据组织原则、数据结构、数据格式和文件命名规则等。立卷说明文件包括数据立卷的组织原则、方式、目录等。文档资料包括作业规程细则、数据字典、标图、索引图、文档簿、质量检查报告、产品验收报告等。归档目录主要包括归档成果清单、成果接图表等。凡归档的资料应按相关的规定及标准立卷和标识;相关内容应完整、准确和系统;文档材料要求字迹清楚和图像清晰。6. 7 数据更新数据更新时须首先从数据库中提取需要更新的区域的数据集,按照6.36. 6作业流程进

26、行作业。7 要素几何信息采集内容及处理技术要求7. 1 要素几何信息的采集与处理要素几何信息是车载导航地理数据文件的基础。在GB/T19711-2005中规定了三个层次的要素几何表示方法,即0-层、l层与2-层。其中0层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图元(结点、边、面); 1-层是由0-层图元构成的地理实体的基本表达单元(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2-层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将1-层要素组合而成的复杂要素。本标准按照要素主题分类讨论1-层要素的采集与处理方法。由于2-层要素涉及用户主观因素,可由生产者自行定义,本标准不予以讨论。7.2 道路与车渡要素主题中要素几何信息的采集与处理7.2. 1 道路与车渡要素主题

27、中需采集的要素内睿道路与车渡要素主题中需采集的1层要素包括道路元素、连接点、车渡联络线、地址区域边界元素、地址区域、封闭交通区域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10 固5道路与车渡要素主题1-层要素数据模型7.2.2 要素几何表示方法7.2.2. 1 道路元素G/T 20268-2006 道路元素是线要素,表示道路中心线或交通流所沿循的路线。如果一条道路被物理隔离带划分成多个部分,每个被隔离的部分应分别用不同的线要素来表示。7.2.2.2 车渡路线车渡路线是线要素,表示道路网中两个固定地点之间的以特定的运输方式(如船)进行运输的交通设施。7.2.2.3 连接点连接点是点要素,表示两个或多个道路元

28、素相连接的位置、道路元素与一个封闭交通区域或地址区域边界元素相交的点,以及死胡同式道路元素的终点。7.2.2.4 地址区域地址区域是面要素,表示一个有固定地址的区域。该地址的名称无法与某一个或多个道路元素建立直接关联。例如:a)地址位于一个广场,而广场的名称不同于其附近道路元素名称;b)不按道路名称命名的居民小区或街区。7.2.2.5 地址区域边界元素地址区域边界元素是线要素,表示地址区域的外边界。7.2.2.6 封闭交通区域封闭交通区域是面要素,表示允许非结构化交通活动的特定区域。例如停车场、港口区等。7.2.3 要素几何信息的采集与处理要求7.2.3. 1 交叉路口采集处理要求为保证车载导

29、航应用中路径引导的正确性,车载导航地理数据库中的交叉路口数据需要针对不同形式的交叉路口进行不同的几何处理。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分别规定了不同交叉路口的采集处理要求。图6a)为路面实际情况(双线表示物理隔离带).其中右侧道路的物理隔离带在路口处断开。数据采集时,需先采集车辆行驶路线(无物理隔离带的道路采集道路中心线,有物理隔离带的道路分别采集隔离带两侧道路的中心线)(图6b)。图6c)为处理后的车载导航数据结果,当单线路变为双线路时,GB/T 20268-2006 分枝点(A点)需向左偏移,并需满足7.2.3.8中规定的道路元素夹角要求。 口: | 曰:I一|处理结果c

30、) 采集结果b ) 实际情况a) 物理隔离带在路口处断开的情况图7a)为路面实际情况(双线表示物理隔离带),其中右侧道路的物理隔离带在路口之前断开。数据采集时,需先采集车辆行驶路线(无物理隔离带的道路采集道路中心线,有物理隔离带的道路分别采集隔离带两侧道路的中心线)(图7b)。图7c)为处理后的车载导航数据结果,当单线路变为双线路时,分枝点(A点)需向右偏移至右侧道路物理隔离带开始处,并满足7.2.3.8中规定的道路元素夹角要求。固6A 畸| | 口口处理结果c) 采集结果b) 实际情况a ) 物理隔离带在路口之前断开在图8a)中,十字路口四个方向的道路均有物理隔离带。此时各方向分别采集隔离带

31、两侧的车辆行驶路线(图8b),路口处不需要特殊处理。图7 口一一一口曰一一一一口采集及处理结果b) 实际情况a) 物理隔离带在路口处或路口之前断开图9a)是道路实际情况,其中有三个方向的道路有物理隔离带,这些物理隔离带均在路口处断开。数据采集时,需先采集车辆行驶路线(元物理隔离带的道路采集道路中心线,有物理隔离带的道路分别采集隔离带两侧道路的中心线)(图9b)。图9c)为处理后的车载导航数据结果,当单线路变为双线路时,分枝点(A点)需向左偏移,并需满足7.2.3.8中规定的道路元素夹角要求。固8己j11 1己已j11口a) 实际情况b ) 采集结果GB/T 20268-2006 c) 处理结果

32、圈9物理隔离带在路口处断开图10a)是道路实际情况,有三个方向的道路有物理隔离带,其中右侧物理隔离带在路口之前断开。数据采集时,需先采集车辆行驶路线(元物理隔离带的道路采集道路中心线,有物理隔离带的道路分别采集隔离带两侧道路的中心线)(图10b)。图10c)为处理后的车载导航数据结果,当单线路变为双线路时,分枝点(A点)需向右偏移至右侧道路物理隔离带开始处,并满足7.2.3.8中规定的道路元素夹角要求。口ijj12口111口a) 实际情况b) 采集结果c) 处理结果图10物理隔离带在路口之前断开图11a)是道路实际情况,交叉路口中相同方向道路中心线与垂直方向道路中心线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某个值

33、(一般为5m)。图11b)是采集得到的结果。图11c)是处理后的结果,此时需要把A、B两个交点合并为同一点。小于5m 小于5m 口-r|斗畸a) 实际情况b) 采集结果 c) 处理结果圈11相同方向道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5m时,应相交于同一点图12a)是一个类似于环岛的路口,其中两条道路中心线与环岛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某个值(一般为5m)。图12b)是采集得到的结果。图12c)是处理后的结果,此处需要把两点稍作移动,使其距离大于或等于5m。13 G/T 20268-2006 了丁工_,a) 实际情况的采集结果c) 处理结果图12相交于环岛的两个道路元素之间的距离小于5m时的处理方法7.2.3

34、.2 隔离带采集处理要求隔离带包括物理隔离带(分可移动的物理隔离带、不可移动的物理隔离带两种)、法定隔离带两类。物理隔离带是指用花坛、树篱等不可移动构筑物以及水泥墩、栏杆等可移动的障碍物来分隔车道的隔离带;法定隔离带是指用双黄线、双白线等限定车道的方式。被物理隔离带分隔的道路须用并列的两条或多条道路元素来表示;被法定隔离带分隔的道路可用多条道路元素表示,也可用单条道路元素表示。在数据采集时,物理隔离带大于一定长度(一般为20m)时,隔离带两侧的道路需用不同的道路元素来表示,此时需要标记物理隔离带起止位置,以便于数据处理时量算隔离带长度。物理隔离带长度小于20m时可忽略不计。图13a)中,道路用

35、双线表示,道路的物理隔离带断开距离小于或等于一定长度(一般为20m)。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在物理隔离带断开处的中心位置用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线段将隔离带两侧的道路元素连接起来(称为连接线)(见图13b)。当物理隔离带断开距离大于一定距离(一般为20m)时(见图14a),则断开处以单线表示(见图14b)。卢1工|卢1工| a) 道路实际情况的采集处理结果图13物理隔离带断开距离小于或等于20m 户1工|户1工|a) 道路实际情况b) 采集处理结果图14物理隔离带断开距离大于20m 14 GB/T 20268-2006 7.2.3.3 分叉道路采集处理要求现实中常有一条道路分叉为两条或多条道路的情

36、况。图15a)是一条单向道路分又为两条单向道路的情况。在采集时需要标记道路逻辑分离处(即实际道路自实线开始的位置,图15a)中的A点)。在数据处理时,道路元素的分叉点应位于道路的逻辑分离处(图15b)中的A点)。王三:约定长度固17丁字路口三角形交通岛处理要求图18a)是丁字路口矩形交通岛的实际情况。当交通岛边长小于或等于约定长度(一般为10m)时,被交通岛分流的行车路线不需表示出来(见图18b)。当交通岛的边长大于约定长度时,被交通岛分流的行车路线需表示出来(见图18c)。15 GB/T 20268-2006 bi飞JU巳叮a) 道路实际情况b) 当I约定长度c) 当1约定长度图18丁字路口

37、矩形交通岛处理要求7.2. 3.5 地址区域采集处理要求地址区域由地址区域面要素和地址区域边界元素构成,其中地址区域边界元素中至少要有一条边与一个道路元素建立联系,并通过它与道路网络的其他部分相连。因此,在数据采集时,除地址区域周边的道路元素以外,还需要在地址区域的主要出入口添加一段与地址区域边界元素连通的道路元素。图19a)是一个由居住小区玉海园构成的地址区域。在数据采集处理时,需要采集玉海园的轮廓(边界元素)、标记玉海园的出入口位置(A点),并通过A点添加一条与周边道路元素连通的道路元素(见图19b)。玉永泉定路路阜石路阜石路因 金沟河路; A 2 金沟河路路路a) 实际情况b) 采集处理

38、后结果图19地址区域采集处理方法7.2.3.6 封闭交通区域采集处理要求图20a)是一个封闭交通区域的实例。为了保证道路网络的连通性,在数据采集处理时需将通向封闭交通区域道路元素延长,使它们在封闭交通区域内某一点(如图20a)中的A点)相交。图20b)是处理后的结果。GB/ T 19711-2005中未定义封闭交通区域边界元素。为便于数据采集与处理,可采集封闭交通区域的外边界(图20b)中的虚线),并标识为封闭交通区域边界元素。如果封闭交通区域的外轮廓与道路元素重叠,则相关线要素可同时代表道路元素和封闭交通区域边界元素。16 GB/ T 20268-2006 c 畸E二二:=J. A 口口产1

39、a) 封闭交通区域实例b ) 数据处理后结果圄20用虚拟线连通封闭交通区域7. 2. 3. 7 同方向多层叠加道路采集处理要求一些高架道路多层之间是同向叠加的(见图21a),在数据采集时各层的道路元素可能会重合在一起。在数据处理时,应将较高层的道路元素移至中间位置,较低层的移至外侧(如图21b)。I A / / A ./ B / 畸L B V1 V )y 护/ a ) 同方向多层叠加道路实例图21同方向多层叠加道路7.2.3.8 道路元素夹角处理要求b) 处理后结果B A A B 一条以单线表示的道路元素与一条以双线表示的道路元素相接时(图22a),分枝处道路元素与原单线道路元素延长线的夹角(

40、角)须小于或等于300(见图22b)。n : | ! I : I a ) 道路实例畸b ) 道路元素夹角运30。图22单线道路变为双线道路后道路元素之间的夹角处理7. 2.3. 9 道路网络连通性处理要求为了保证道路网络的连通性,在数据处理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a) 道路元素、车渡路线、地址区域边界元素、连接点、封闭交通区域等共同构成一个平面图或非平面图的道路网络。b) 地址区域边界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应该与一个道路元素建立联系,并通过它与道路网络的其他部分相连。即地址区域边界元素必须以一个连接点为起止点,该连接点是地址区域与道路网的交点。17 GB/T 20268-2006 c) 封闭交通区域

41、与道路网络之间连通性表示方法: 封闭交通区域边界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与一个道路元素有共用结点;或封闭交通区域至少有一条边与一个道路元素重叠。 建立封闭交通区域与相关道路元素的关系表。 在封闭交通区域内虚造一个连接点,再虚造一些虚拟道路元素将外轮廓上的连接点和内部虚造的虚连接点连接起来。例如可将与封闭交通区域相连通的各条道路表示为汇交于同一抽象点。此时需要在这些虚连接点及虚拟道路元素的属性中标明它们的特殊性质。7.3 行政区划要素主题7.3.1 行政区划主题的内容行政区划要素主题中的1层要素包括行政区划边界元素、边界元素连接点、第9级行政区划、第8级行政区划。第8级行政区划是县级行政区划界线,表示

42、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的最低层次的行政区划。第9级行政区划表示在局部范围内存在的低于第8级的行政区划。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3。7.3.2 要素的几何表示方法7.3.2. 1 行政区划边界元素图23行政区划1-层要素数据模型行政区划边界元素是线要素,表示行政区划的外轮廓。7.3.2.2 边界元素连接点边界元素连接点是点要素,表示行政区划边界元素的交点。7.3.2.3 第8级行政区划第8级行政区划是面要素,以行政区划边界元素为外轮廓。7.3.2.4 第9级行政区划第9级行政区划是面要素,以行政区划边界元素为外轮廓。7.3.3 要素几何信息的处理要求行政区划要素主题的处理需满足以下要求:a) 只处理最低级

43、的行政区划只处理县级行政区划边界,直辖市的市辖区处理到区界。更高等级(地区级、省级)的行政区划根据GB/T 2260由县级行政区划组合而成。b) 每个区域单元的边界元素要构成封闭多边形每个行政区划边界元素都是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的一组行政区划边界元素中的一部分,不允许出现悬挂结点(DeadEnds or Dangling Nodes)。c) 数据集分区边界处构造封闭多边形为避免由于数据集划分而在数据集覆盖区域边界出现悬挂点,需将数据集的边界也表示为行政区域边界元素,从而构成封闭的多边形(详见7.11)。GB/T 20268-2006 7.4 命名区域要素主题7.4. 1 命名区域要素主题中需采集

44、的内容命名区域要素主题中的1层要素包括命名区域边界元素、边界连接点、命名区域(如建成区、统计区、选区、急救区、消防区、电话区、治安区、邮政区、学区、有名称的其他区域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集所有种类的命名区域及其边界元素、边界连接点。但是对于某一种命名区域,必须完整地采集它的区域、边界元素、连接点。命名区域要素主题中1-层要素间的关系如图24。7.4.2 要素的几何表示方法7.4.2.1 命名区域边界元素圈24命名区域1-层要素数据模型命名区域边界元素是线要素,表示命名区域的外轮廓。7.4.2.2 边界元素连接点边界元素连接点是点要素,表示命名区域边界元素的交点。7.4.2.3 命名区域命名区域是面要素,表示具有独立功能或作用的区域。如建成区、统计区、选区、急救区、消防区、电话区、治安区、邮政区、学区、有名称的区域等。7.4.3 要素的几何信息采集处理要求命名区域要素主题的采集处理需满足以下要求:a) 每个区域单元的边界元素要构成封闭多边形每个命名区域边界元素都是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的一组命名区域边界元素中的一部分,不允许出现悬挂点(DeadEnds or Dangling Nodes勺。b) 数据集分区边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