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9579-2013 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pdf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198849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7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9579-2013 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GB T 29579-2013 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GB T 29579-2013 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GB T 29579-2013 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GB T 29579-2013 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运量ICS 65.020.01 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9579-2013 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 2013-12-06实施2013-07-19发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瘦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俨V川/叫。川叫叫四川Y、fh应慨dr黯南刊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z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

2、人z林明光、李伟东、敖苏、刘福秀、韩玉春、刘荣英。GB/T 29579-2013 I GB/T 29579-2013 红棕象甲检疫鉴定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红棕象甲Rh句ynch加ohoru削s卢-切甘rn本标准适用于寄主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中对红棕象甲的检疫鉴定。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 1 曝rostrum任何延长的口器或头部前方延伸的部分。2.2 外咽锺gular suture 外咽片两侧的沟,是次后头沟的延伸部,对称或在中央合并为一条。2.3 假4节pseudotetramerous跚节共有5节,但第4节退化缩小,隐藏在第3节与第5节之间,很不容易看出。2.4

3、2.5 2.6 2. 7 2.8 2.9 臀板pygidium 腹部末节的背板。阳茎aedeagus 为插入器主要组成部分,常为骨化管状。内阳茎endophallus 位于阳茎端部的内陷腔室,射精管开口于内。阳茎基tegmen 雄虫阳茎基部的骨片。内居epipha叮nx幼虫口器上唇的内侧即外露面的反面),具有感觉器官。感觉孔senso叮pores幼虫内唇上具有感觉功能的孔状器官。2. 10 鼻撮nasal plate 嗦端部背面圆弧状延伸的部分,后缘被一行刻点分开。1 GB/T 29579-2013 3 红棕象甲基本信息中文名E红棕象甲。学名: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4、 (Oliver)。属辅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棕榈象属RhynchophorusHerbst。主要通过进口或国内调运棕榈科寄主植物、种苗进行远距离传播。该属已知种类9种,其中6种主要为害棕榈科植物。红棕象甲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4 方法原理观察红棕象甲各虫态样本,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5 仪器、用具和试剂5. 1 仪器双目解剖镜、显微镜、生化培养箱、恒温干燥箱。5.2 用具测微尺、自瓷盘、磨口广口瓶、烧杯、洒精灯、指形管、量筒、普通天平、培养皿、昆虫针、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标签、慑子、剪刀、三级台。5.3 试剂10%氢氧化铀溶液、75%酒精毛甘蝇、二甲

5、苯、如拿太树肢。6 实验室栓瘟6. 1 标本预处理6. 1. 1 雄成虫外生殖器封片制备将雄虫腹部取下,在10%氢氧化铀榕液中浸泡24h,或者10%氢氧化铀溶液煮5min,溶解掉肌肉后用清水冲洗,进行外生殖器解剖,小心将阳茎及其基板取出,然后放置于不同浓度酒精逐级脱水,脱水后放人二甲苯进行透明处理,最后用加拿大树胶封片保存。6. 1.2 幼虫内居封片制备将头部取下,投入10%氢氧化铀溶液内浸泡24h,或10%氢氧化铀煮5min.然后在蒸锢水中洗1次-2次,在双目解剖镜下,将连成一块的上唇一唇基一后唇基骨片取出,剔净着生的肌肉,注意不损坏上唇附属构造。然后投入75%酒精内固定1h.逐级脱水,转入

6、二甲苯透明处理30min-60 min.即可用加拿大树肢封藏。6.2 镜检将成虫、幼虫或蝠标本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将雄成虫外生殖器封片或幼虫内唇封片2 GB/T 29579-2013 置于生物显微镜下观察。7 鉴定特征7. 1 象虫科鉴定特征7. 1. 1 额和颊向前延伸形成明显的暖,口器位于嗦的顶端。7. 1. 2 触角膝状,其末端三节膨大呈棒状。7. 1. 3 前足基节窝闭式。7. 1.4 可见腹板5节,第1、第2腹板愈合。7. 1.5 幼虫身体柔软,肥胖而弯曲,无足。7.2 棕榈象甲眉鉴定特征7.2. 1 朦为圆柱形,雄虫朦具瘤突或刚毛。7.2.2 外咽缝通常明显,狭或宽;上

7、鄂端部卵圆形至具4尖齿突。7.2.3 前胸后方通常宽圆、卵圆或稍突出,小盾片长,基部宽,长度为辅翅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7.2.4 喃翅宽于前胸,基部稍凸起,前后面较凸起,喃翅长度约为度2.5倍3倍,具5条6条深的行纹和3条以上的行纹痕迹。7.2.5 前、中足腿节腹面不强烈弯曲F第三跚节宽大,其腹面六分之一或全面具刚毛。7.3 红棒象甲鉴定特征7.3. 1 成虫主要形态特征(参见圄B.1-圄B.6)7.3. 1. 1 外形雄虫体长19mm42 mm,宽8mm16 mm,呈长卵形F通常为红棕色至黑色,鞠翅边缘(尤其侧缘和基缘)和接缝黑色,喃翅深红色至黑色,有光泽或稍具软毛,身体腹面黑红相间;足颜

8、色比体浅,基节和转节黑色,腿节末端和腔节末端黑色,跚节黑褐色z触角柄节和索节黑褐色,棒节红褐色z前胸背板黑斑变化不一。雄虫体长26mm40 mm,宽10mm16 mm;颜色及外形近似雄虫,但其臀板较狭,端部略尖。7.3. 1.2曝雄虫的朦通常为红棕色至黑色,常红棕色;长度接近前胸背板五分之四F侧面观,暖直,基部宽,光滑或具细刻点,背面现,末端或近末端的稠密直立刚毛伸至或超过喋长的二分之一,末达触角窝;嗦基部中央具一圆形浅凹,自此向端部具一条中纵脊,雌虫的朦相对细长,元刚毛,末端稍弯曲。7.3. 1.3 口器褐色,约为嗦基部宽度的二分之一,上鄂端部具3个尖齿,端齿和亚端齿距离宽F亚颊端部平截,弧

9、形凹人,具纵贯全长的狭长中纵沟;j咽缝在基部狭,向后呈长卵形扩宽。7.3. 1.4 触角触角着生于嗦基部侧面的触角窝;触角窝深而宽,孤形,两侧上弯z柄节直,棒状,其长度超过索节和棒节长度之和,或者等于朦长的二分之一。索节分为6节,棒节大,红揭色,宽三角形,背面和腹面具数根刚毛,绵毛区内面具8根15根刚毛。3 GB/T 29579-2013 7.3. 1.5 前胸前胸背板前窄后宽,端缘近于平截,略内凹,后缘明显呈弧形拱出。小盾片红棕色或黑色,模形,后端略尖锐,其长度为辅翅的四分之一。前胸背板斑纹变化不一。7.3. 1. 6足腿节和腔节外缘常具刻点;前足基节圆球形,间距宽,中足基节覆盖红褐色软毛E

10、前足腿节与中足腿节等长,但短于后足腿节F前足腔节与后足腔节等长,长于中足腔节p跚节假四节,第1酣节是第2蹄节2倍,稍短于第3跚节z第3跚节腹面具红棕色副毛p第5蹄节长度是前4节长度总和,腹侧面具9根12根刚毛。7.3. 1.7 鞠翅光滑或稍具软毛,两侧略呈弧形,向端部渐狭,端部近平截,外缘刻点,具5条深的行纹,侧面具4条行纹痕迹;辅翅长度是其宽度的2.33倍。7.3. 1. 8 腹部第1腹节长度等于第3、第4腹节的长度之和,远短于第2腹节。臂板常纽棕色,但也可能红棕色至暗褐色变化。7.3. 1.9 雄性外生殖器阳茎基背裂片三角形,前端尖锐,延伸至阳茎基长度的三分之二;后端突凹人而分叉。阳茎基背

11、面裂缝长度不足背裂片和背面缝之间连续区域长度的二分之一,背面和侧面刚毛小。腹面骨片后端平截,向外缘逐弯曲,侧面具刚毛,骨片间膜质区域矩形。阳茎基板宽,扇形,一些个体小的标本,阳茎基板圆形。阳茎基突厚,向前端渐细。背脊二分叉,未伸达阳茎基板长度的二分之一,如阳茎基板圆形,背脊不分叉伸达阳茎基板后端。背面现,阳茎基骨片末端明显凹入,延伸至阳茎基板四分之三处。腹面现,阳茎基骨片卵圆形至三角形,延伸达阳茎基板长度三分之二。阳茎端部狭卵形,侧臂细小,与阳茎突相汇合。阳茎膜孔前端稍尖,两缘从前端加宽至阳茎约三分之二处,然后突然收窄,再扩宽,后缘宽凹陷。胚板细长,前端退化。阳茎腔后端宽卵形,下方具两个骨化板

12、,伸达至阳茎突约二分之一。7.3.2 幼虫主要形态特征(参见圄B.7、圄虱白7.3.2. 1 外形梨形,元足,乳白色或黄白色E体稍弯曲,头壳黄褐色或亮黑褐色,老熟幼虫长度36mm50 mm, 宽15mm19 mm. 7.3.2.2 口器上唇侧面具长刚毛22根;内唇感觉孔靠近刚毛2,而远离刚毛1,与刚毛1的间距不足与刚毛2间距的2倍,内唇前方两侧具扩大的部分;下鄂叶背面具二分叉的刚毛和三分叉的刚毛。7.3.2.3 腹部腹部第8节背片前方背面具4根刚毛。4 7.3.3 蝠主要形态特征(参见圄B.9、圄B.10)7.3.3. 1 外形长约40mm,宽约16mm;四周包围植物纤维编织的茧。7.3.3.

13、2曝具2对4对着生于瘤突上的刚毛。7.3.3.3 胸部前胸背板具2对或3对刚毛z中胸背板具1对刚毛。8 结果判定GB/T 29579-2013 以成虫、幼虫或蜗的形态特征及其近缘种分类检索表(参见附录C)为依据,符合上述形态特征以及描述的确定为红棕象甲。9 标本保存成虫标本采用针插风干保存,并注意防虫蛙、防潮湿和霉变z幼虫和蜗浸泡前放入开水内煮1nn 2 min至虫体直硬后,用酒精-甘油保存液保存。5 GB/T 29579-20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红棒象甲的其他信息A.1 寄主植物A. 1. 1 棕榈科植物(Ar四aceae)槟椰Areca catechu Linn. 梳挪Arengai

14、nnata (Wurmf. )Merr. 扇叶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 Linn. 梅氏省藤Calamus merrillii Becc. 鱼尾葵Caryota cumingii Lodd. ex Mart. 大山鱼尾葵C. maxima Blume 椰子cocos nucifera Linn. 吕宋糖棕Coryhau阳nLam. (syn. C. gebanga , C. elata) 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 acq. 裂叶蒲葵Livistona decipiens Becc. 蒲葵L. chinensis(Jacq. ) 西谷椰子Metroxylon

15、 sagu Rottb. 剌椰子。lCOSermahorridum (Griff. ) 尼邦剌椰子o. tigillarium(Jack) 王棕Oreodoxa regia Kunth. 加纳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 Hort. ex chabaud 海枣P. dactylifera Linn. 中东海枣P. sylvestris(Linn. ) 伞形囊棕Sabal umbraculifera (J acq. ) 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 华盛顿棕Washingtonia sp. A. 1. 2 龙舌兰科植物(Agavac四e)美洲龙

16、舌兰Agave Americana Linn. A. 1. 3 禾本科植物(Poac四e)甘庶Saccharum officinarum Linn. A.2 生物学特性雌成虫产卵于寄生植物叶腋间、茎干伤口或裂缝处,幼虫孵出后随即钻入树干内,钻食柔软组织,树干纤维被咬断且残留在虫道内,严重时可使茎干成为空亮;当幼虫钻食生长点时,初期使心叶残缺不全,最终使生长点腐烂,造成植株死亡。该成虫寿命2月3月,幼虫期平均55d,预蜗期3d6 d,蝠期GB/T 29579-2013 13 d17 d,单雌平均产卵量300粒左右。A.3 在国外的地理分布A.3.1 欧洲及地中海地区塞浦路斯、法国、希腊、以色列、

17、意大利、约旦、西班牙、土耳其。A.3.2 亚洲巴林、孟加拉、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伊朗、日本、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缅甸、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兰卡、叙利亚、泰国、职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A.3.3 非洲埃及。A.3.4 大洋洲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西萨摩亚。7 GB/T 29579-20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红棉象甲形态特征圄红棕象甲形态特征见图B.l-图B.I0.10 圄B.1成虫图B.2成虫前胸背板部黑色斑纹变化8 区卫乙3a) 含曝侧面b) 峰侧面图B.3曝a) 臀扳刻点E王E卫f申酬叫b) 第3蹄节刚毛圄B.4臀摄及

18、第3酣节GB/T 29579-2013 9 GB/T 29579-2013 阳茎内阳茎/阳茎基板a) 侧面10 a) 外咽缝b) 上摄端部圄B.5口器b) 腹面圄B.6雄虫外生殖器c) 背面GB/T 29579-2013 圄B.7幼虫内唇10 rnm 圄B.8幼虫11 GB/T 29579-2013 12 ,喃部j可品固B.9茧lOmm 圄B.10蝠腹面现GB/T 29579-20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红棕象甲同属近缘种的检索表C.1 成虫检索表1.上顿端部圆形或者卵圆形.2 上顿端部具齿.4 2.无鼻板z附节第3节腹面六分之一;前胸背板后部卵形;外咽缝狭F朦端部腹面不凸起,略侧扁或者圆筒

19、形,且基部背面不凸起或呈卵形;亚额端部平.3 具鼻板,明显圆s跚节第3节腹面三分之一,具刚毛;前胸背板近方形,后部宽圆z外咽缝宽E朦端部腹面强烈凸起,侧扁,基部背面凸起,呈卵形F亚颖端部卵形(分布z非洲)四角棕榈象R.quadrangulus Quedenfeldt 3.前足腔节扁平,端部具两个宽叶F中、后足端部平载z前胸背板两侧弧形扩宽,前端渐狭缩;朦方形,略侧扁,端部背面凹或者槽状E亚旗端部平凹;上颗端部狭卵形F雄虫朦密生直立的刚毛分布z南美).里氏棕榈象R.ritcheri Wattanapongsiri 前足腔节不扁平;中、后足端部不平截;前胸背板两侧直,前端渐狭缩z嗦圆筒形,端部卵形

20、或者略凸s亚额端深凹人z上颗端部宽卵形z雄虫嗦背面无刚毛,具瘤突(分布z美洲).深红棕榈象R.cruentatCFabricius) 4.前胸背板基部突出z夕阳困缝狭z触角窝腹面间距狭;囔尖端背面具槽或者近平截z眼间距等于或小于嗦基部宽的三分之一前胸背板基部卵形或者宽圆形(图B.口,外咽缝宽F触角窝腹面间距宽F嗦尖端元槽而呈卵形;眼间距不小于嗦基部宽的三分之一.6 5.上顿端部具3个明显尖齿z睦腹面在触角窝之间平滑,元刚毛;中、后足腔节在端钩基部背面具明显的剌E臀板背面平坦5附节第3节腹面几乎完全覆盖刚毛E亚旗端部略内凹且具3个尖齿5触角细小z川j盾片后面突出甚尖;身体铁锈色且具黑斑(分布z亚

21、洲).黑斑棕榈象R.distinctus Watt 上顿端部具两个宽叶突z喋腹面在触角窝之间起皱且具几根细长的刚毛z中、后足腔节元端剌;臀板背面凸;跚节第3节腹面的一半具刚毛z亚额端部卵形;触角粗;小盾片后面突出但不尖p身体完全黑色(分布z中、南美洲,西印度群岛).棕榈象甲R.palmarumCLinnaeus) 6.臀板光滑;跚节第3节腹面两侧元刚毛列;眼间距接近嗦基部宽的三分之-;前胸背板基部宽圆,常具两条纵贯全长的红色纵带z小盾片向后突出甚狭(分布z热带非洲.紫棕象甲R.hoenicisC F a brici us) 臀板具刻点图B.4a)J;跚节第3节腹面两侧各具1列刚毛图B.4b)J

22、;前胸背板基部卵形或者宽卵形,常具1条宽的红色的纵带,或者两条短小的红色纵带,或者几个斑点z小盾片向后稍突出.7 7.外咽缝自基部宽度一致;上顿端部具4个齿E亚旗端部平截,中央具1个三角形凹陆;体黑色,前胸背板上面常具狭窄短小的红色纵带(分布z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二线棕榈象R.bilineatusCMontrouzier) 外咽缝在基部狭,向后长卵形扩宽图B.5a)J;上顿端部具3个齿图B.5b)J;亚颊端部平截,弧形凹人,具纵贯全长的狭长的中纵沟F身体黑色或铁锈色,前胸背板常具1条宽的红色纵带或斑点(分布:EPPO地区、亚洲、澳洲).红棕象甲R.ferrugineus C

23、 Oliver) GB/T 29579-2013 C.2 幼虫检索表1.内唇感觉孔靠近刚毛2而远离刚毛1;上唇侧面具16根22根刚毛.2 内唇感觉孔在刚毛1与刚毛2中间或者接近中间,上唇侧面具24根30根刚毛.3 2.上唇侧面具16根短刚毛s内唇感觉孔与刚毛1间距几乎是与刚毛2间距的3倍z腹部第8节背片前方背面元刚毛p内唇前方两侧l元扩大的部分s下顿叶背面具二分叉的刚毛深红棕榈象甲R.cruentat(Fabriciu 上唇侧面具长刚毛22根s内唇感觉孔与刚毛1间距不到与刚毛2间距的两倍F腹部第8节背片前方背面具4根刚毛p内唇前方两缸II具扩大的部分z下顿叶背面具二分叉的刚毛和三分叉的刚毛红棕

24、象甲R.ferrugineus( Oliver) 3.上顿具齿或2叶状F内唇前方宽大;下顿叶背面具26根27根刚毛棕榈象甲R.palmarum(Linnaeus) 上颗无齿,不分叶F内唇前方狭或者细而尖F下顿叶背面具18根20根刚毛.4 4.上唇侧面具30根刚毛F下顿叶背面具20根刚毛;上顿粗大,甚厚而粗壮z腹部第8背片背面前、后方各具2根刚毛紫棕象甲R.phoenicis(Fabricius) 上唇侧面具24根刚毛F下顿叶背面具18根刚毛z上颗小,不粗壮F腹部第8背片背面前、后方元刚毛二线棕榈象甲R.bilineatus(Montrouzier) C.3 蝠检索表1.前胸背板具两对或者3对刚

25、毛z中胸背板具1对刚毛,朦具2到4对着生于瘤突上的刚毛红棕象甲R.ferrugineus( Oliver) 前胸背板和中胸背板元刚毛.2 2.朦背面具7对着生于瘤突上的刚毛;后胸背板元刚毛.紫棕榈象R.phoenicis(Fabricius) 嗦背面具3对或者更少刚毛;后胸背板常具1对刚毛.3 3.朦背面具1对刚毛,并且在触角着生处之间具隆起的瘤突深红棕榈象R.cruentatus(Fabricius) 朦背面具3对着生于瘤突上的刚毛,2对位于嗦基部的瘤突棕榈象甲R.palmarum(Linnaeus) 14 2日-mhmNH阁。国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日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红棕象甲栓擅鉴定方法GB/T 29579-2013 * 中网址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1.25 字数30千字2013年10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 1230 1/16 2013年10月第一版* 21. 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书号:155066. 1-47514定价打印日期:2013年11月8日F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