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B* 全国船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指导性技术文件CB铃Z8 9 - 8 8 电线电缆冷压连接技术条件1988-11-19发布全国船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全国船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指导性技术文件电线电缆冷压连接技术条件CB* /Z 89-88 分类号:u06 代替CB*/Z 89-8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线电缆接头(简称接头)、连接管与线芯冷压连接(简称压接)的操作、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推荐了压接模具(简称压模)的型式和尺寸。本文件适用于接头、连接管与线芯的局部(压坑、整体周压压接。本文件应连同CB*394冷压电线电缆接头一起使用。2 引用标准GB 242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
2、验规程总则GB 2423. 1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e:振动(正弦试验方法GB 2423. 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 3956 电气装备电线电缆铜、铝导电线芯CB* 394 冷压电线电缆接头3 压接操作3. 1 压接方式接头和连接管可以采用局部(压坑)或者整体(周压)压接方式。本文件推荐优先采用局部压接方乱。3.2 压接工具压接所使用的工具(包括模具)须是有关质量检验部门同意的合格产品。手动压钳(16mm2)应有自锁机构。油压钳应有压接到位返回的功能。压模(见附录A、B、C)应有印字功能,使得接头压接后,在其管形部位的表面能清晰地显出相应的线
3、芯截面积数字。3. 3 绝缘层的剥除剥除绝缘层时,不得损坏线芯。线芯和绝缘层端咽应整齐并尽可能垂直于线芯轴心线。线芯上不得有油污、残渣等。绝缘层剥除长度如图1和表1所示。r芯绝缘l 图az一一一一一,一4rg干一一二1一4一一二一一一全国船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88-11-19批准ce /Z 89- 8 8 表3组 长度数量町1根第l组2. 1 3 第2组0.2 3 第3组o. 2 3 第4组0. 2 3 5. 2. 3 接头连接接头与接头的连接使用低碳钢制螺栓、螺母、垫圈及弹簧垫圈。按表4所示力矩,将接头背靠背叠合拧紧在一起,螺栓露出螺母外端面的长度不得大于螺纹直径。螺纹直径mm 2、2.5
4、3 5 6 , 8 10 12 14 16 18 20 5. 3 试验顺序和参数5. 3. 1 试验顺序表4力矩值Nm (25 35 ) 10 - 2 (50 60 ) 10 - 2 (100 130 ) 10-2 (200 250 ) 10 - 2 (400 490 ) 10-2 (890 I 080) 10-2 (1 800 2 300 ) 10-2 (3 150 3 950) 10-2 (5 100 6 100) 10-2 (7 850 9 800 ) I 0 2 (11 300 13 750 ) 10 (15 700 J 9 600 ) 10-2 试验分4组,各组可同时或依次单独进行,
5、但每组必须按表5规定进行。组别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5. 3. 2 试验参数表5顺序接触电阻热循环接触电阻接触屯阻盐雾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电流接触电阻拉力接触电阻振动接触电阻1l!.力进行接触电阻测试、热循环试验、电流试验、拉力试验时,应按表6所列的各项测试参数。cu /Z 8 9-8 8 表6线芯接触电阻测电流试验电拉力试验热循环接头规格截面试电流值流有效值负载值试验电流值试验时间町1m2(DC) (AC) mm2 A N un A A o. 75 0. 75 J. 5 28 74 16 2 37 98 20 I. 5 J. 5 2. 5 55 150 24 2. 5 2. 5 3 92 25
6、0 32 4 4 4 147 350 42 30 6 6 5. 5 220 600 55 10 I 0 7. 5 368 800 75 16 16 IO 589 980 JOO 25 25 14 920 I 200 136 35 35 16. 5 l 288 I 500 165 50 50 20 I 841 l 800 200 70 70 25 2 577 2 200 255 40 95 95 31 3 498 2 800 310 120 120 36 4 418 3 500 360 150 150 41 5 523 4 100 410 185 185 47 6 812 4 400 470 2
7、40 240 49 8 837 4 600 490 50 300 300 56 11 047 5 000 560 400 400 60 14 729 5 500 600 5. 4 外观检查按3.5和3.6条进行外观检查。s. 5 接触电阻试验按图2通以表6规定的电流,用直流电位差计测定AB和BC间的电阻值(精确到io-5Q)。按下列算式计算接触电阻及其与同长线芯电阻的百分比。接触电阻RAB一R眈接触电阻与同长线芯电阻百分比纽主坚100%BC 试验时,试样温度应接近室温并受通风影响较小。在盐雾试验后,测定电阻可用针状测试工具,以免受氧化膜影响。CB* / Z 8 9- 8 8 ;在、L仨t且也国
8、1ft“”为测定点因25-6 热循环试验根据图3并按表6规定的频率为50Hz的电流、时间通电,然后再以相等时间断电,称为1次循环。在第50、125、250次循环中的通电状态下,测量试样温度稳态时的温度值,温度稳态是指断电前15min开始,间隔4min测一次,共测3次。后两次温度变化均不超过第一次测量的温度士2。试验前、后,按5.5条测定接触电阻的初始值和最终值。用热电偶法测温,热电偶单丝线径0.2 0. 4 mm0仪表量理精度不低于士0.3%。试样悬空水平放置,离墙、离天花板或地面、离其他试样的距离分别不小于o.3、o.6、O.2 m。为缩短循环周期,允许在断电状态时采用强制通风冷却,但必须均
9、匀地作用在试样上。.L. I. 阁中“”为测试点。图3s. 7 盐雾试验按GB2423. 17的规定进行。试验时间为48h。试验前用酒精或丙嗣将接头充分脱脂F试验后、揩去水横。s. 8 振动试验按GB2423. IO的有关规定和图4所示的3个方向,分别振动8h,共24h。振动频率30Hz,加速度40m/s2。CB* /Z 8 9- 8 8 表1m盯1式一句型一长头一芯接一线JZ、JB,JG,JK ,JX型接头L1+(2 3) LO型连接管专(川)3. 4 接头压接前检查接头:不得有伤痕、锈斑、裂纹、裂口等妨碍使用的缺陷。3. 5 压接压接时应注意接头规格与压模规格和线芯截面是否相配;对于油压钳
10、应保证压模到位。3. 6 压接后的外观检查压接后,接头、连接管应无裂口、裂纹、线芯脱出等缺陷出现。使用无自锁机构的压钳时,可检查压坑深度或周压尺寸是否与压模相应的规定相符合。4 技术要求4. 1 外观接头、连接管在与线芯压接前和压接后,其外观质量应符合3.4和3.6条规定。4.2 接触电阻按5.5条进行试验时,接头与线芯相连接部分的电阻值,不得大于被连接电缆的同长线芯电阻值的. 5倍。4. 3 热循环按5.6条进行试验时,接头的温度比线芯不得高出8,第250周期时的接触电阻值不得大于初始值的1.5倍。4. 4 耐盐雾按5.7条进行试验时,接触电阻的最终值不得高出初始值的o.2倍。4. 5 耐振
11、动按5.8条进行试验时,不得出现线芯断裂、脱出和接头损坏等妨碍使用的缺陷。接触电阻的最终值不得高出初始值的0.2倍。4.6 耐电流按5.9条进行试验时,不得出现接头熔断、变形和线芯脱落等妨碍使用的缺陷。接触电阻的最终值不得高出初始值的0.2倍。4, 7 抗拉能力按5.10条进行试验时,不得出现线芯断裂、脱出和接头损坏等妨碍使用的缺陷。5 试验与检查方法s. 1 环境条件按GB2421中规定的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见表2。表2温度相对湿度45 % 75 % 气压1535 86 1 Q3 106 103Pa s. 2 试样s. 2. 1 接头和连接管应符合CB*394的要求,每一种规格24只。s.
12、2. 2 压接用的电缆为船用单根绝缘线芯。其线芯应符合GB3956中表2(第2种单芯或多芯电缆佼合导体)的规定;线芯为铜质并且镀锡。试验用的电缆长度与数量规定如表3。每根电缆配2只接头。ce /Z 8 9-8 8 - 性dJJjiiJ5. 9 电流试验按表6所规定电流值通电2s。电流频率为50Hz。第一个周期的峰间值不得大于最后一个周期完整周期波形峰间值的2倍。允许在电流(瞬时平方乘时间积分值不变的条件下,降低试验电流并增加通电时间或者反之。试验电流用带记录仪的示波器测量。5, 10 拉力试验按图5并根据表6规定的负载值,维持10s。力日载速度不大于25mm/min 要尽可能沿线芯轴心线加载。
13、. 一IJ11H/;liJ 以均为向做zJJtj frJ 图4因5-6 检验规则s. 1 类别ce ;z 89 - 88 a. 型式试验:适用于接头和压接工具(包括压模)的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影响压接性能的结构、材料、工艺的改变;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进行。b. 压接工艺抽检:适用压接施工单位。应在质量检查部门提出要求时进行。s. 2 型式试验对表7所列项目按第5章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必须符合3.1 3. 6条和第4章的要求。表7序号检试项目捡试顺序试验方法条号1 外观检查5. 4 a.接触电阻试验5.5 热循环试b.热循环试验(测温升5.6 2 验c.接触电阻试验5.
14、5 a.接触电阻试验5.5 3 主k雾试验b.盐雾试验5. 7 e.接触电阻试验5. 5 a.接触电阻试验5. 5 b.振动试验5. 8 4 振动试验c.接触电阻试验5.5 d.拉力试验5. 10 a.接触电阻试验5. 5 b.电流试验5. 9 5 电流试验c.接触电阻试验5.5 d.拉力试验5. 10 6.3 压接工艺抽检试样按3.5、3.6、5.10条顺序依次进行,必须符合4.1、4.7条规定的要求。试样的数量、规格为:接头6只;电缆3根,每根长0.2 m。达不到上述要求则由施工部门负责改进操作或向接头、工具生产厂交涉解决质量问题。7 Al 压模CB* /Z 8 9 8 8 附录A10 4
15、00 mm2压坑式压模型式、尺寸(补充件)A 1. 1 阳模型式、尺寸见图Al和表Al。工作表面镀硬铭。IM A N k. K.M N- N 俨3k. 接头规格mm2 A B 10 9 3 16 25 10 4 一35 50 16 6 70 95 21 9 120 :i: 图Al表AlH R1 4. 5 2 ” I 10 7 M - M 阳模结构尺寸R2 1 r2 2. 5 o. 5 0.5 2 1 3 2 2 lj二l2陆可rz k. 自1自1r3 c D o. 5 2.5 二.5 1 2 二33 二;:,34 二主4co /z 8 9-8 8 续表Al接头规格阳模结构尺寸1m2 A l3
16、/ R1 R2 r, r 2 r3 150 28 12 16 11 6 2 2 185 240 32 14 21 15 7 2 2 2 300 400 40 18 26 19 8 3 2 2 40011 A 1. 2 阴攒刑式、尺寸见图A2和表A20工作表面镀硬钻。211 接头规格盯1m2zit IO 8. 1 16 9. 2 25 10. 2 35 12.2 50 13. 2 70 16.2 95 19. 2 120 21. 2 150 24. 2 185 27. 2 240 29. 2 300 32. 2 400 36. 2 40011 42. 2 图A2表A2F 阴模结构尺寸E F 7
17、8 7. 7 15 8.2 15 9.2 15 9.7 J 5 1 J. 2 20 13. 7 20 14. 7 20 17. 2 25 18. 7 25 21. 7 25 23.7 25 26.2 25 30.2 25 c /) 6 二48 二59 主5.Jt ;);飞im町1T 0.5 0. 5 o. 5 2 2 2 2 2 2 3 3 3 3 A2 压接后的压坑深度见图A3和表A3。一般场合,接头或连接管只需在线芯侧各压一个坑。在承受拉力(大于表6中规定值)较大场合,连接管线芯侧可各压2个坑;压接时,从两侧向中间压接。9 10 “cl D斗JEl CB* /Z 89-88 图A3A-A
18、B- H (丁、)一DE-E 接头规格mm2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300 400 40011 ce /Z 8 9- 8 8 表A3b 4 6 6 6 6 6 8 8 8 8 10 10 10 10 、附录B16mm2压坑式压模型式、尺寸(参考件)Bl 1 2. 5mm2阳模型式、尺寸见图Bl和表Bl。工作表面镀硬倍。接头规格1m2 0. 75、11. 5 2.5 图BJ表BlB 1. 05 1. 05 F l 飞mmh 4. 5 4. 7 5. 2 6. 2 6. 7 8. 2 9.7 10. 7 12. 2 13. 7 15. 7 17.
19、 5 19. 2 23.2 Y m町1H F 3. 6 J. 05 3. 6 1.05 4. 2 11 CB* /Z 8 9-8 8 82 1 2. 5mm2阴模型式、尺寸见图A2和表B20表B2接头规格2R E 口im2o. 75、13. 8 2.8 I. 5 4. 2 3. 0 2.5 5.0 3. 45 83 46mm2阳模型式、尺寸见图ai和表B3。工作表面镀硬铭。接头规格B 町1自i24 2. 2 6 2.9 84 46mm2阴模型式、尺寸见图A2和表剧。接头规格2R m町124 5. 4 6 6. 4 85 16mm2压坑深度见图A3和表B5。接头规格mm 2 o. 75、l1.
20、5 2. 5 4 6 12 图B2表B3表B4表B5H I. 2 E 4. 1 4.9 町1口1F r 4.8 0. 3 4.8 o. 3 5. 4 0.3 lt:i 7 v 口1凹1F II 4. 2 0.5 4. 8 0.6 口1町1F T 5. 4 o. 3 6. 6 0.3 口1町1b h 2 1. 8 2 1. 95 3 2. 40 3 3. 6 3 4. 3 co /z 8 9- 8 8 附录c六角型压模型式、尺寸(参考件Cl 压模型式、尺寸见图Cl和表Cl.压接后形状见图c2.工作表面镀硬锚。t模标注f.模规格下模接头规格目1町1216 25 35 50 70 95 120 15
21、0 185 240 300 400 400ll A 7. 9 8. 9 I 1. I 11. 3 15 17. 7 19 21. 6 24. 3 26. 3 28. 4 32. 4 35. 6 图Cl表Cl( 口B 3. 4 3. 9 4. 8 4. 9 6. 4 7.6 8. 2 9. 3 10. 5 11. 4 12. 3 14 15. 5 tU 1口1c 10 10 10 12 12 12 13 14 14 15 17 17 18 ce /Z 89-88 附加说明:本文件由造船工艺组提出。本文件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十一所归口。本文件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十一所负责起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春阳、杨峻、华英芳、黄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