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5792-2009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pdf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20892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30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5792-2009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GB T 15792-2009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GB T 15792-2009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GB T 15792-2009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GB T 15792-2009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IB 15 园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5792-2009代替GBT 157921995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Rules of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for the Asiatic ricestriped borer-Chilo suppressalis(Walker)2009-03-27发布 200910-01实施丰瞀粥紫瓣訾矬赞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况19GBT 15792-2009目 次前言1范围2术语和定义-3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4幼虫、蛹发育进度调查一5成虫诱测6卵块密度、孵化进度调查7螟害率、各代虫口密度8预

2、测预报9数据记录与归档附录A(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二化螟附录B(规范性附录)二化螟发生实况模式报表附录c(资料性附录)二化螟不同虫态发育历期附录D(资料性附录) 二化螟发生程度及发育进度分级指标附录E(资料性附录) 二化螟卵与被寄生卵的区别特征-I1113344667璩刖 罱GBT 15792-2009本标准代替GBT 15792 1995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本标准与GBT 15792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对调查范围、取样类型、取样方法、取样数量等进行了合理优化与调整,使之更符合生产实践需要;b)增加了二化螟发生情况模式报表,统一、规范数据上报方式;c)增加二化螟

3、不同虫态发育历期、二化螟发生程度及发育进度分级指标、二化螟卵与被寄生卵的区别特征部分,为田间调查提供依据。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强、夏冰、刘宇。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5792-1995。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GBT 15792-200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蛹发育进度、虫口密度、螟害率的调查方法和调查数据记载归档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有关研究及生产单位可参考执行。2术语和定义

4、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越冬hibernation当地秋季二化螟最后1代2代3龄7龄幼虫进入滞育状态,到来年春季解除滞育前的行为。22虫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单位面积内二化螟幼虫、蛹、成虫的数量,通常以“头667 m2”表示。23卵块密度ovurn density单位面积内二化螟卵块数量,通常以“块667 m”表示。24有效虫源田effective insect field上年或前一代发生二化螟的田块,且该田块在二化螟化蛹或羽化期未进行翻耕冬坑、灌水翻耕等影响二化螟存活率的农事活动。主要包括绿肥田、油菜田、小麦田、冬季蔬菜田、未翻耕冬闲田、中稻田(一季稻田)。25发

5、生期emergence period成虫、卵、各龄幼虫、蛹等各虫态的数量在被调查二化螟总虫量中所占比例分别达16、50、84时,该虫态分别进入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26螟害率damage ratio of Asiatic rice striped borer受二化螟为害,水稻表现出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虫伤株等症状的单株数占总调查单株数的百分率。3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31调查时间越冬前调查1次,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越冬后调查1次,在当地稻田灌水翻耕前或越冬代幼虫化蛹始盛期进行。32调查方法321有效虫源田内调查选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包括冬闲田和春季作物田)10块15块,总调查面积不

6、少于1 hm2,代表面积不少于1 000 hm2。采用棋盘式取样法,每块田取样点20个,每点04 m05 m。1GBT 15792-2009分别拾取各类型田所有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带回室内剥查计数。调查结果经33统计计算后记入附录A中表A1。同时统计冬前基数,结果记人附录B中表B1。322稻草剥查在稻草虫源数量大的地区或秋季雨水多的地区进行。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杆不少于500根,剥查草杆内虫数,计算虫口密度,死亡率和寄生率。调查结果参照33统计计算后记入附录A中表A2。同时统计冬后活虫数,结果记人附录B中表B2。33调查统计方法331 田间越冬虫口密度a)按式(1)或式(2)计算各类型田每

7、667 m2括虫数。P一警 (1)式中:P每667 m2活虫数,单位为头每667平方米(头667 1332);C查得总活虫数,单位为头;z每667 m2稻丛(或稻根)总数;D调查稻丛(或稻根)数。P一旦宴 (2)式中:P每667 m2活虫数,单位为头每667平方米(头667 m2);c查得总活虫数,单位为头;I667m2:s调查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b)按式(3)计算当地各类型田加权平均每667 m2活虫数。X一(PR) (3)式中:x加权平均活虫数,单位为头每667平方米(头667 m2);P某一种类型田每667 m2活虫数,单位为头;R某一类型田面积比例,。其中,R按式(4)计算。R

8、一等100 (4)式中:R某一类型田面积比例,;s,该类型田面积;s各类型田总面积。332越冬死亡率a)按式(5)、式(6)计算各类型田虫的死亡率。每块田虫的死亡率按式(5)计算:w一簪100(5)式中:w每块田虫的死亡率,;2L死幼虫数,单位为头;Y死蛹数,单位为头;N总虫数,单位为头。每类型田虫的平均死亡率按式(6)计算:T, Wz一百式中:v每类型田虫的平均死亡率,;wz该类型田调查田虫的死亡率的总和;H该类型田调查田块数。b) 按式(7)计算各类型田虫的加权平均死亡率。Wl一(V1R)式中:w。各类型田虫的加权平均死亡率,;V。某类型田虫的平均死亡率,;R某类型对应的面积比率,。333

9、越冬幼虫寄生率按式(8)计算越冬幼虫寄生率。TSiJ100二式中:s越冬幼虫寄生率,;J越冬幼虫被寄生总数;z被调查越冬幼虫总数。4幼虫、蛹发育进度调查GBT 15792-200941调查时间在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内,从常年化蛹始盛期开始第一次调查,隔5 d7 d后调查第二次。42调查方法421越冬代将32冬后调查得到的活虫进行分龄。在虫口密度低的地区和年份,在秋播前后,挖取有虫稻桩,并将其置于地势较高的田内,作为预测圃,供冬后剥查。422一般世代第一次调查可结合螟害率调查进行。剥查活虫数不少于50头,被害株不少于100株。调查时应根据不同危害状的比例拔取被害株。对查到的幼虫、蛹进行分龄、分级

10、。隔5 d7 d后进行第二次调查。除调查幼虫、蛹发育进度外,还应剥查寄生情况。将调查结果按式(12)、式(13)和式(14)计算发育进度,分别记人附录A中表A3和表A4。5成虫诱测51诱测时间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化蛹始盛期开始,至秋季末代螟蛾终见后一周止。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52诱测方法用200 W白炽灯或用20 W的黑光灯(波长3 600 A)。灯源离地面15 m,上方架设防雨罩,下方装3GBT 15792-:;009集虫漏斗,杀虫和集虫装置。每天上午(每周取一次)取回诱集物,置于室内区别种类,并清点虫数。观测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5。6卵块密度、孵化进度调查61调查时间成虫始盛期后3 d开始

11、,每隔5 d查一次,共查3次4次。62调查方法621卵块密度调查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等将水稻大田划分几种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100丛进行标定,每次调查摘取所取样点内的全部卵块,按式(9)计算卵块密度;秧田划定10 F12作卵量观察圃,每次调查在计数全部卵块后,摘除卵块,并按式(10)计算卵块密度。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6。区分卵块是否被寄生参考附录E。按式(11)计算加权平均累计卵块密度。每块田累计卵块密度按式(9)计算: K。一簪式中:Kc每块田累计卵块密度,单位为块每667平方米(块667 m2)L。查得累计卵块数;Sc每667 m2稻丛

12、总数;Mc调查水稻丛数。每块秧田累计卵块密度按式(10)计算:Ks一耍L,s667式中:Ks每块秧田累计卵块密度,单位为块每667平方米(块667m2);Ls查得累计卵块数;ss调查的秧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当地加权平均累计卵块密度按式(11)计算:KR一(LRPR) (11)式中:Kx当地平均卵块密度,单位为块每667平方米(块667 m2);LR某类型田平均每平方米卵块密度;PR某类型田对应的面积百分率,。622卵孵化进度及寄生率调查将水稻大田卵密度调查时摘取的卵块按点分放,保湿培养,室内观察卵块孵化情况,累计孵化进度,记载卵块和卵粒寄生数,参照式(8)计算寄生率。结果记人附录A中

13、表A6。在卵块密度很低的地区、年份或世代,采用查枯鞘的方法代替查卵,调查方法同72。7螟害率、各代虫口密度71调查时间枯鞘率、枯心率调查结合当代二化螟残留虫量调查进行;枯孕穗、白穗、虫伤株调查于水稻黄熟期进行。4GBT 15792-200972调查方法按稻作类型(早、中、晚稻)、品种、栽插期、抽穗期或螟害轻、中、重分为几个类型,在每类型田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100丛,计数其中的被害株。连根拔取全部被害株,如枯鞘、枯心、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等,剥查其中幼虫和蛹的数量及其发育级别。按式(15)、式(16)、式(17)和式(18)计算被害率,参照式(1)式(4)计算

14、虫1:I密度。结果记入附录A中表A1和表A7。调查20丛稻的分蘖或有效穗数。调查结果记人附录A中表A7。同时统计当代二化螟发生实况,预测下代发生情况,结果记入附录B中表B3。73计算公式731发育进度a)各龄幼虫或各级蛹所占百分率按式(12)计算。PP一夏Lp1。0式中:P,某龄幼虫(或某级蛹)百分率,;L,某龄幼虫数(或某级蛹数),单位为头;ZP剥查活幼虫、蛹和蛹壳总数。b)加权发育进度按式(13)计算。Pw一(El XA,) (13)式中:P。某龄幼虫(或某级蛹)平均百分率,;E1每类型田某龄幼虫(或某级蛹)百分率,;A,该类型田代表百分率,。c)该类型田代表百分率按式(14)计算。A。一

15、意躲了10 o(14)式中:A。该类型田代表百分率,5O,该类型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L该类型田虫口密度,单位为头;M。每类型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N。每类型田平均虫口密度,单位为头。732螟害率a) 调查田块的枯心(或白穗)率按式(15)计算。 Kx一赢灿00(15)式中:K;调查田块的枯心(或白穗)率,;c。100丛稻内的枯心(白穗)数;Zx10丛稻分蘖数(穗数)。b)一种类型田平均枯心(白穗)率按式(16)计算。Lv_等100 (16)5GBT 15792-2009式中:L。一种类型田平均枯心(白穗)率,;Kz调查田块枯心(白穗)率()的总和;K调查田块数。c) 当地平均

16、枯心(白穗)率按式(17)计算。BA一(LAPA)式中:B。当地平均枯心(白穗)率,;LA一种类型田的枯心(或白穗)率,;P。该类型田面积的百分率,。d)螟害率按式(18)计算。M。一K。+(1一K3)B3(18)式中:M。螟害率,;K。枯心率,;B。白穗率,。8预测预报预测预报包括发生期预测、发生程度预测。81发生期预测811发蛾期预测根据上一代残留虫量发育进度剥查结果,参照附录c,利用历期法或期距法预测下一代螟蛾发生期。发蛾始盛期预测:当化蛹率达16的日期为化蛹始盛期,以其中最低级的蛹加上常年同温度下该级蛹到羽化的历期或常年平均期距,即为发蛾始盛期。发蛾高峰期预测:当化蛹率达50的日期为化

17、蛹高峰期,以其中比率最高的蛹级,减去本级12的历期,参照常年同温度下该级蛹到羽化的历期或常年平均至羽化的期距,即为发蛾高峰期。发蛾盛末期预测:当累计化蛹率84的日期为化蛹盛末期,以其中最低级的蛹加上常年同温度下该级蛹到羽化的历期或常年平均期距,即为发蛾盛末期。812卵孵化期预测根据二化螟螟蛾的始盛、高峰和盛末期,加上产卵前期12 d,为螟蛾产卵的始盛、高峰和盛末期。再加上常年同温度下的卵历期,即为卵块孵化始盛、高峰和盛末期。82发生程度预测821应用残虫量预测根据上代残留有效活虫量,分析当地受虫田承受虫源,对照附录D发生程度分级指标,预报下代发生程度。822应用当代卵量预测根据螟蛾高峰期后的查

18、见卵量乘以2,近似为当代卵量,对照附录D发生程度分级指标,预报当代发生程度。9数据记录与归档每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数据及时记入相应表内,年末将资料进行整理,填入附录A归档;并将二化螟发生防治基本情况填入附录A中表A8。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二化螟年)测报站名 盖章站址(北纬: 东经: 海拔测报员负责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制GBT 15792-20097GBT 15792-2009表A1 虫源田二化螟越冬虫量调查表调查调 类 调查面积 调查丛数活虫数 死亡数 死亡率每667m2 二化螟占越冬日期 查 型总虫量 稻螟虫总数 备注地田 丛 头 头 点 头 比例月 日8表A2

19、冬贮稻草中二化螟越冬虫量调查GBT 15792-2009调查 稻日期调 苴 取样 寄生 死亡率 寄生率 活虫量 备查 冬 活虫数 死虫数 虫数地 储 杆数 头 (头千根) 注点 状 根 头月 日况9GBT 15792-2009表A3二化螟幼虫和蛹发育进度调查表总虫 各龄幼虫或各级蛹数(头)及百分比()调查厶日期 世 类 品 生 虫 预蛹 日 备型 育 活虫 死虫 死亡四 五 蛹壳 计七级注代 田 种 期 数 数 率 态 百虫 百 虫 百 虫 百 虫 百 虫 百 虫 百 百 头月 日 头 头 虫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虫 分数 数 数 数 数 数 数 数 比比 比 比 比 比 比 比10表

20、A4二化螟幼虫和蛹天敌寄生调查表GBT 15792-2009调查 世 采 幼虫寄生 蛹寄生日期 集类 幼虫、蛹 备地型 检查虫数 寄生虫数 寄生率 检查蛹数 寄生蛹数 寄生率 寄生率注月 日 点代 田 头 头 头 头 11GBT 15792-2009表A5稻螟蛾灯诱记载表诱蛾日期 二化螟头 三化螟头 大螟头 开灯时间内备注月 日 雌 雄 合计 雌 雄 合计 雌 雄 合计 气象要素注:备注栏内注明诱蛾等种类。12表A6 二化螟卵块密度和孵化进度调查表GBT 15792-2009调查 调 取样数 当日 累计 当日 累计 寄生 累计 累计日期 类 品 生 每667m2 备世 查型 育长 量及面 卵块

21、 卵块 孵化 孵化 卵块 孵化 卵寄 卵块数代 地 种 势 积 数 数 数 数 数 率 生率 注月 日 点田 期 块m2或丛块 块 块 块 块 注1:孵化卵块数指有50以上卵粒孵化的卵块数。注2:如查桔鞘,请注明数量和密度。13GBT 15792-2009表A7二化螟虫口密度夏被害率调查表平均每 调查虫 二化螟调类 生 调查 丛个 调查 量头 每667m2 占稻螟 被 被害备查 世 品 死亡率 害株率日 代 型 种 育 丛数 分 有 株数 活 死 活虫量 总活虫 株注田 期 丛 蘖 效 株 虫 虫 头 量比例 数 期 穗数 数 数 数注:备注中注明防治情况。14水稻种植面积:hmz表A8二化螟

22、发生防治基本情况GBT 15792-2009水稻类型 双季早稻 双季晚稻 一季中稻 一季晚稻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合计耕地面积hm2;粮食种植面积各代发生防治面积代 别 四 五 七 合计发生程度发生面积防治面积发生特点及原因简述:15GBT 15792-2009附录B(规范性附录)二化螟发生实况模式报表表B1冬前残冒基数调查模式报表填报 填报 虫源田面积 各类型田加权平均活虫数 死亡率“单位 日期 (667m2) (头667 m2)1 2 3 4 5注:汇报时间为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表B2冬后活虫数及发育进度调查模式报表填 各类型田加权 预计羽化 预计卵 预计一代 预计一代报 填报日期

23、平均活虫数 死亡率 盛期 孵化盛期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堕 (月日) 比例位 (头667 m2) (月日) (月日) 级1 2 3 4 5 6 7 8注:汇报时间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华南、江南南部稻区3月底至4月初,长江、江淮稻区在4月底以前,北方稻区在5月中旬汇报。表B3各代二化螟发生实况调查及下代预测模式报表预计下一代卵孵残虫量填报 主 全代 羽化高计卵量 高峰 螟害率(块 发生程 蛾盛期 卵孵 发生面填 代田问累报 日期 害堕 (月 类 蛾量 峰期位 别 型(块 期 盛期 积比例日) 田(月日) 667 rfl2) 度级 (月日)667 nf) (月日) (月日) 1 2 3 4 5 6

24、 7 8 9 10 11 12 13 14注:在各代二化螟螟害率调查完成后上报。附录C(资料性附录)二化螟不同虫态发育历期表c1 不同温度下二化螟卵的历期GBT 15792-2009温度 天数 温度 天数 温度 天数356 5051 246 577o 191 11112o339 4144 225 7378 17o 18419o312 425o 209 8410o 155 22o225表C2不同温度下二化螟各龄幼虫历期代次 l龄 2龄 3龄 4龄 5龄 6龄 7龄 平均温度1代 5o 41 41 50 82 102 137 23131 31 3o 49 92 79 3052代31 32 33 4

25、4 74 82 2873o 27 52 62 63 58 3033代35 26 35 38 56 278表c3不同温度下二化螟各级蛹的历期越冬代 第l代1822 2027 2530 2732蛹 OF均20) (平均21) OF均268) (平均285)级至羽化 至羽化 至羽化 至羽化天数 天数 天数 天数天数 天数 天数 天数l 19 138 18 116 1o 65 o7 592 23 11_8 21 97 11 55 11 513 19 95 14 76 1o 4 3 o9 4o4 29 76 23 62 1O 33 11 315 28 46 23 39 11 23 1o 196 18 1

26、8 15 15 11 11 o9 09GBT 15792-2009附录D(资料性附录)二化螟发生程度及发育进度分级指标表D1 二化螟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发生程度分级选项 轻发生 偏轻发生 中等发生 偏重发生 大发生1级 2级 3级 4级 5级按上代加权平均残留虫量头 l ooo按当代加权平均累计卵量(块667 m2) 300表D2二化螟幼虫发育进度分级指标龄 期项目一龄 二龄 三龄 四龄 五龄 六龄头宽ram 02O3 0506 08O9 1112 1415 1718体长ram 1727 4050 7075 9o120 17o19O 20o250表D3二化螟各级别蛹分级特征级 别 特 征1级 复眼

27、内斑点残留或消失,中央褐色弧圈在2以下,圈内方基本无色素,中胸背线呈虚线状2级 复跟中央弧圈在IZ以上,圈内淡褐色,中胸背线仅剩点点褐色3级 复眼中央弧圈在34以上,圈内红色或棕红色4级 复眼全部黑色,有光泽,翅外缘与翅壳不分离5级 复服黑色有隔膜覆盖,翅外缘与翅壳开始分离,或明显分离,但无黑点6级 翅外缘黑点隐约可见,或明显,近羽化时体呈金黄色,腹部凸凹不平18附录E(资料性附录)二化螟卵与被寄生卵的区别特征二化螟卵与被寄生卵的区别特征:1)孵化前被寄生卵上有黑点,正常卵淡暗红色;2)被寄生卵卵孵化时间比正常卵迟2 d3 d;3)被寄生卵上寄生蜂羽化孔口光滑,正常卵孵化口不整齐4)被寄生卵孵、羽化后卵壳黑色,正常卵壳无色。GBT 15792-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