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608-2008 工业高锰酸钾.pdf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209156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8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608-2008 工业高锰酸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GB T 1608-2008 工业高锰酸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GB T 1608-2008 工业高锰酸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GB T 1608-2008 工业高锰酸钾.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GB T 1608-2008 工业高锰酸钾.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7106050G 12 a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608-2008代替GBT1608 19972008-05-14发布工业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 for industrial use200810-01实施丰瞀鬻紫瓣訾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仪1”刖 昌GBT 1608-2008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修改采用jIs K 1436:1971(1988)高锰酸钾(日文版)。在采用JIS K 1436:1971(1988)(高锰酸钾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及结构性

2、差异已编人正文中,并在它们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附录A和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原因和结构性差异的一览表以供参考。本标准代替GBT 1608-1997(工业高锰酸钾。本标准与GBT 1608 1997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要求中取消了型产品的指标项目及参数;对一等品中的高锰酸钾含量进行了调整(1997年版33,本版53);对优级品、一等品中的水不溶物含量进行了调整(1997年版33,本版53)。本标准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 63SC 1)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化工研究设

3、计院、重庆嘉陵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云南群星化工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思伟、万云生、蒋宪学、朱汉群、李天杰。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GBT 16081986、GBT 16081997。工业高锰酸钾GBT 1608-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高锰酸钾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本标准适用于工业高锰酸钾。该产品主要用于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环保、农业及养殖等方面,也适用于饮用水处理、防腐剂、消毒剂及制药工业的氧化剂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4、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90一19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 780:1997,MOD)GBT 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82一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IS0 3696:1987,NEQ)GB 15258-1999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6483-200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HGT 36961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HGT 36962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杂质标准溶液的制备

5、HGT 36963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3分子式、分子量分子式:KMnOt相对分子质量:1580(按2005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4要求41外观:深紫色,具有金属光泽的粒状、针状结晶。42工业高锰酸钾应符合表1要求。表1要求指 标项 目优等品 一等品高锰酸钾(KMnO) 993 991氯化物(以cl计)讲 001 002硫酸盐(以SO计)叫 O05 010水不溶物 015 0205试验方法51安全提示本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害性和腐蚀性,操作者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1GBT 1608-2008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52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

6、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1992中规定的三级水。标准中68、69、610所用试剂和水均指优级纯试剂和GBT 6682 1992中规定的二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HGT 36961、HGT 36962、HGT 36963之规定制备。53外观的判别方法在自然光下用目视法判别。54高锰酸钾含量的测定541方法提要在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与草酸钠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终点后微过量的高锰酸钾使溶液呈粉红色。从而确定高锰酸钾含量。542试剂和材料5421草酸钠:容量基准;5422硫酸溶液:1+1。543分析步骤5431试验溶液的制备称取

7、约165 g试样,精确至0000 2 g。置于500 mL烧杯中,加300 mL水,使试样完全溶解。将溶液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于暗处放置1 h后,取上层清液置于滴定管中。5432测定称取预先在105C110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约o3 g草酸钠,精确至o000 2 g。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100 rnL水,使其完全溶解,加6 mL硫酸溶液。滴加试验溶液,近终点时加热至700c75,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 s不褪色即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544结果计算高锰酸钾含量以高锰酸钾(KMnO。)的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w1一土re(V-Vo

8、)500器100(1)”1一x砺ix 【1式中:y滴定草酸钠所消耗试验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砜空白试验所消耗试验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草酸钠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iM-高锰酸钾(15KMn04)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t001)(M。一3160);Mz草酸钠(12Naz C20。)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t001)(M:一6700)。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55氯化物含量的测定551方法提要在酸性介质中,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难溶的氯化银,当氯离子含量较低时

9、,在一定时间内氯化银呈悬浮体,使溶液混浊,采用目视比浊法判定试样溶液与标准比浊溶液的浊度,获得测定结果。552试剂和溶液5521过氧化氢;5522硝酸溶液:1+15;5523硝酸银溶液:17 gL;2GBT 1608-20085524氯化物标准溶液:ImL溶液含氯(CI)001 mg。用移液管移取1mL按HGT 36962配制的氯化物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即用即配。553分析步骤5531试验溶液的制备称取约10 g试样,精确至001 g。置于50 mL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加25 mL硝酸溶液使试样完全溶解。滴加过氧化氢使颜色褪去,在水浴上蒸发至干。用水

10、溶解残渣,将溶液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为试验溶液A,用于氯化物、硫酸盐含量的测定。5532测定用移液管移取20mL试验溶液A(5531),置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约40mL,加5mL硝酸溶液,1 mL硝酸银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2 rain,所呈浊度不得深于标准比浊溶液。标准比浊溶液的配制:用移液管移取2mL(优等品),4mL(一等品)氯化物标准溶液,与试验溶液A同时同样处理。56硫酸盐含量的测定561方法提要在酸性介质中,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生成难溶的硫酸钡。当硫酸根离子含量较低时,在一定时间内硫酸钡呈悬浮体,使溶液混浊,采用目视比浊法判定试样溶液与

11、标准比浊溶液的浊度,获得测定结果。562试剂和溶液5621盐酸溶液;I+4;5622氯化钡溶液:250 gL;5623硫酸盐标准溶液:I mL溶液含硫酸盐(SOt)001 mg。用移液管移取imL按HGT 36962配制的硫酸盐标准溶液,置于i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即用即配。563分析步骤用移液管移取10mL试验溶液A(5531),置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约40mL,加1mL盐酸溶液,1mL氯化钡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5rain,所呈浊度不得深于标准比浊溶液。标准比浊溶液的配制:用移液管移取5mL(I型产品优等品),10mL(I型产品一等品)硫酸盐标准溶液

12、,与试验溶液A(5531)同时同样处理。57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571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试样溶于水,过滤后,残渣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称量后,确定水不溶物含量。572仪器、设备5721玻璃砂坩埚:5 pm15 p“;5722 电热恒温干燥箱:温度能控制在105。C110。573分析步骤称取约5 g试样,精确至0000 2 g,置于250 mL烧杯中,加150 mL水温热溶解。用已预先在105110C条件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玻璃砂坩埚过滤,用水洗涤至滤液无色,置于电烘箱中,在105110条件下干燥至质量恒定。574结果计算水不溶物含量以水不溶物的质量分数wz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计算

13、:w2一堕100 一(3)mGBT 1608-2008式中:m1一水不溶物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 一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2。6检验规则61本标准要求中规定的所有项目均为出厂检验项目,应逐批进行检验。62生产企业用相同材料,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连续生产或同一班组生产的同一级别的高锰酸钾为一批,每批产品不超过60 t。63按照GBT 6678的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每一包装为一包装单元。采样时,用采样器将产品表面拨开,在10 cm深处采样,从每个选取的包装单元中,取出不少于50 g的样品,将所采的样品混匀后

14、按四分法缩分至约500 g,立即装入两个清洁干燥,带磨口塞的棕色广口瓶中,密封。瓶上粘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型号、等级、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一瓶作为实验室样品,另一瓶保存备查,保存时间由生产厂根据实际需要确定。64工业高锰酸钾应由生产厂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每批出厂的产品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65检验结果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两倍量的采样单元数的包装中采样复验,复验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品。66本标准采用GBT 1250规定的修约值比较法判定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7标志、标签71工业高锰酸钾

15、包装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型号、等级、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号和本标准编号,以及GB 190 1990中规定的“氧化剂”标志和GBT 1912008中规定的“怕晒”、“怕雨”标志。72每批出厂的工业高锰酸钾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型号、等级、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证明和本标准编号。73工业高锰酸钾的包装内应附有符合GB 16483 Z000规定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加贴或者拴挂符合GB 15258-1999规定的化学品安全标签。8包装、运输、贮存81工业高锰

16、酸钾包装采用符合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及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规定的包装材料。内包装采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时将袋内空气排净后,扎紧袋口。工业高锰酸钾包装质量必须符合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性能试验和检验,包装应坚固完好,能抗御运输、储存和装卸过程中正常的冲击、振动和挤压,并便于装卸和搬运。每件净含量为25 kg或50 kg。82工业高锰酸钾的运输应符合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及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有关规定,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防止曝晒和雨淋。防止猛烈撞击。防止包装破损。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同车混运

17、。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摩擦,严禁撞击。不得倒置。83工业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同仓共贮。84在符合本标准贮存、运输条件下,工业高锰酸钾自生产之日起,保质期为三年。保质期满后,使用4前应检验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9安全GBT 1608-2008工业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在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中需严格执行安

18、全规程,防止事故发生。GBT 1608-2008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日本标准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表A1给出了本标准与JISK 1436:1971(1988)高锰酸钾(日文版)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A1本标准与JIS K 1436:1971(1988)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本标准的章条编号 技术性差异 原 因本标准对产品进行了等级划分,分为两个等级的 对等级进行划分,能使标准的适用于国内不同的4产品的要求 生产和使用要求高锰酸钾含量测定中,直接称取固体基准草酸54 减少草酸钠标准溶液制备过程中产生的误差钠,用高锰酸钾试样进行滴定由于产品中硫酸盐含量很低,不适宜采用重量法56 硫酸盐含量测定由重量法改为目视比浊法进行测定,采用视比浊法基本可以满足测定要求6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日本标准的结构性差异一览表GBT 16082008表B1给出了本标准与JIS K 1436:1971(1988)高锰酸钾(日文版)结构性差异。表B1本标准与JIs K 1436:1971(1988)结构性差异一览表本标准 JIS K436:1971(1988)章节 内容 章节 内容前言 前言1 范围 1 应用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分子式、分子量4 要求 2 指标3 取样方法5 试验方法 4 检验方法5 报告6 检验规则7 标志、标签8 包装、运输、贮存9 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