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0975.14-2008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4部分 镍含量的测定.pdf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209889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7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0975.14-2008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4部分 镍含量的测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GB T 20975.14-2008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4部分 镍含量的测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GB T 20975.14-2008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4部分 镍含量的测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GB T 20975.14-2008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4部分 镍含量的测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GB T 20975.14-2008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4部分 镍含量的测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lsC 7712010H 12 a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09751 42008代替GBT 698714 2001,GBT 6987152001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 4部分:镍含量的测定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aln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Part 1 4:Determination of nickel content2008-03-31发布 2008-090 1实施丰瞀燃鬻瓣訾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捉11前 言GBT 20975142008GBT 20975铝及铝舍金化学分析方法是对GBT 6

2、987-2001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的修订,本次修订将原标准号GBT 6987改为GBT 20975。GBT 20975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分为25个部分:第1部分:汞含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第2部分:砷含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第3部分:铜含量的测定;第4部分:铁含量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第5部分:硅含量的测定;第6部分:镉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7部分: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第8部分:锌含量的测定;第9部分:锂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0部分:锡含量的测定;第11部分:铅含量的测定第12部分:钛含量的测定;第13部分:钒含量的测定第14部分:镍含量的

3、测定;第15部分:硼含量的测定;第16部分:镁含量的测定;第17部分:锶含量的测定第18部分:铬含量的测定;第19部分:锆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苯甲酰苯胲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20部分:镓含量的测定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第21部分: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22部分:铍含量的测定依莱铬氰兰R分光光度法;第23部分:锑含量的测定碘化钾分光光度法;第z4部分:稀土总含量的测定;第z5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本部分为第14部分。对应于ISO 3979:1977铝合及铝合金镍量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和ISO 3981:1977铝及铝合金镍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

4、光度法,一致性程度为修改采用。本部分“方法一”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3979:1977铝合及铝合金镍量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在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和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的对照一览表;在资料性附B中列出了本部分和对应的国际标准技术性差异。本部分“方法二”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3981:1977(铝及铝合金镍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资料性附录C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和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的对照一览表;在资料性附D中列出了本部分和对应的国际标准技术性差异。本部分代替GBT 698714 2001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量和IGBT 20975142008GBT

5、 6987152001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镍量。本次修订将GWT 6987152001的相关内容纳入本部分。本部分与GBT 6987142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方法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将测定范围由原来的0001300改为0001o01,并将标准中相应的表1和表2进行了修改;两个方法中均增加了“重复性”和“质最保证与控制”条款。本部分的“方法一: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为硼含量在0001o01(含001)的铝及铝合金仲裁方法,“方法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为硼含量在0013o(不含001)的铝及铝合金仲裁方法。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

6、录。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由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起草。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本部分方法一主要起草人:王保生、王倩、魏玲、翟宁、席欢、马存真、范顺科。本部分方法二主要起草人:袁艺、罗维、钟世华、席欢、葛立新、朱玉华。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6987141986、GBT 6987142001。GBT 698715一1986、GBT 698715200l。1范围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4部分:镍含量的测定方法一: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本部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中镍含量的

7、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铝及铝合金中镍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1o01。2方法提要GBT 20975142008试料用盐酸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以铁为载体与镍共沉淀,过滤,沉淀溶解于混合酸中。在一定酸度下,加入酒石酸、盐酸羟胺和硫代硫酸钠络合干扰元素。用三氯甲烷萃取镍与丁二酮肟的络合物,然后用稀盐酸反萃取,使镍进人水相。用溴水氧化并在氨性溶液中加入丁二酮肟使镍显色,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45 nm处测量其吸光度。3试剂31硝酸(P 142 gmL)。32氢氟酸(P 114 gmL)。33氨水(p 090 gmL)。34过氧化氢(P 110 gmL)。35溴水(饱和溶液)。36氨水(1+27)。

8、37盐酸一硝酸混合酸:移取200 mL硝酸(31)与50 mL盐酸(39),混匀。38硫酸(1+1)。39盐酸(1+1)。310盐酸(1+5)。311盐酸(1+23)。312氢氧化钠溶液(250 gL)贮存于塑料瓶中。313氢氧化钠溶液(2 gL)。314酒石酸溶液(300 gL)。315氯化铁溶液:称取048 g三氯化铁(FeCI。6H:O)或03 g三氯化铁(FeCIs)溶解于5 mL盐酸(39)中,以水稀释至100 mL,混匀。此溶液1 mL含1 mg铁。316盐酸羟胺溶液(100 gL),用时现配。317硫代硫酸钠溶液(500 gL)。318丁二酮肟乙醇溶液(10 gL)。319三氯甲

9、烷。320镍标准贮存溶液3201称取1000 0 g镍置于250mL烧杯中,加人10mL水和10mL硝酸(31),加热至完全溶解,加入10 mL盐酸(P 119 gmL),加热蒸发至干(不能烘焦),再加入10 mL盐酸(P 119 gmL),继续加热蒸发至干。加入适量水并加热使盐类溶解,移人1 000 mL容量瓶中,冷却。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 mL含1 mg镍。GBT 209751420083202移取1000 mL镍标准贮存溶液(3201)于1 000 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 mL含01 mg镍。321镍标准溶液(用时现配):移取1 000 mL镍标准贮存溶液

10、(3202)于1 000 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 mL含001 mg镍。4役器41分光光度计。42酸度计。5试样将试样加工成厚度不大于1 Itlli1的碎屑。6分析步骤61试料称取100 g试样,精确至0000 1 g。62测定次数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63空白试验随同试料(61)做空白试验。64测定641 将试料(61)置于400 mL烧杯中,盖上表皿。缓慢加入25 mL盐酸(39),待剧烈反应停止后,加热至试料完全溶解。若试料难溶,则可滴加适量过氧化氢(34),使试料完全溶解并加热分解过量的过氧化氢。用水稀释至约80 mL,用慢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滤液及

11、洗涤液收集于400 mL烧杯中。642将滤纸和残渣移人铂坩埚中,烘干后灰化完全(勿使滤纸燃着),冷却。加入1 mLN2 mL硫酸(38),5 mL氢氟酸(32),再滴加硝酸(31)至溶液清亮,加热蒸发至除尽硫酸烟。灼烧(700*(3)10 rain,冷却,加入数毫升热水和1 mL2 mL盐酸(39)。微热使盐类溶解,将此溶液并入主滤液(641)中,用水稀释至约150 mL。643加入05 mL氯化铁溶液(315)(若试料中铁的质量分数大于02,则不需加入氯化铁溶液)和45 mL氢氧化钠溶液(313),将试液加热至7090并保持20 rain,最后再煮沸2 min3 rain。644用多孔玻璃漏

12、斗(45,um9,um)过滤,立即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313)洗涤。用刚经热水稀释的热的混合酸E10 mL热混合酸(37)与10 mL热水混合溶解漏斗上的沉淀,用热水洗涤。滤液和洗涤液收集于原烧杯中,加热使盐类完全溶解,冷却。按表1将试液移人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645根据镍的质量分数,试液的体积,移取试液的体积及相应的稀释度,显色反应用的试液体积,均按表1进行。将显色用试液移人150 mL烧杯中。经浓缩或稀释使试液体积约为40 mL。表1镍的质量 盛试液(744)的 移取试渡的体积 移取试液稀释后 从(A)或(B)中移取显色吸收池厚度cm分数 容量瓶体积mL(A)mL 的体积(B)

13、mL 用试液的体积mL0001001 200 5000 5000(A) 053GBT 20975142008646加入10 mL酒石酸溶液(314)和5 mL盐酸羟胺溶液(316),在不断搅拌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312)调至pH45pH50。加入10 mL硫代硫酸钠溶液(317),在搅拌下先后用氢氧化钠溶液(312)和(313)调至pH65。将试液移人250 mL分液漏斗中,用尽量少的水洗涤。647加入5 mL丁二酮肟溶液(318),混匀。加入10 mL三氯甲烷(319),振荡2 rain,静置分层。将有机相移人第二个100 mL分液漏斗中,用1 mL2 mL三氯甲烷(319)洗涤(不振荡)水

14、相并放入含有有机相的分液漏斗中。于水相中再加人5 mL三氯甲烷(319),振荡30 s,静置分层。将有机相也移人第二个分液漏斗中。再用5 mL三氯甲烷(319)重复萃取一次。合并有机相。弃去水相。648于盛有有机相的第二个分液漏斗中,加入20 mL氨水(36),振荡30 s,静置分层。将有机相移入第三个100 mL分液漏斗中。用1 mL2 mL三氯甲烷(319)洗涤。有机相合并于第三个分液漏斗中,水相保存于第二个分液漏斗中。649于盛有有机相的第三个分液漏斗中,加入20 mL氨水(36),振荡30 S,静置分层。将有机相移人第四个100 mL分液漏斗中。用1 mL2 mL三氯甲烷(319)洗涤

15、。有机相合并于第四个分液漏斗中,将水相移入第二个分液漏斗中并用5 mL三氯甲烷(319)洗涤,振荡30 s。静置分层,放出有机相于第四个分液漏斗中。再用1 mL2 mL三氯甲烷(319)洗涤。有机相合并,弃去水相。6410于盛有有机相的第四个分液漏斗中,加入20 mL盐酸(311),振荡30 s,静置分层。将有机相移人第五个100 mL分液漏斗中。用1 mL2 mL三氯甲烷洗涤(319)。有机相合并,水相保存于第四个分液漏斗中。再以每次10 mL盐酸(311)处理有机相两次,每次处理后静置分层。将有机相分别移入第六个和第七个分液漏斗中。分别用1 mL2 mL三氯甲烷(319)洗涤,将所有水相收

16、集于第四个分液漏斗中。经过第三次处理后弃去有机相。641 1 于盛有水相的第四个分液漏斗中,加人5 mL三氯甲烷(319),振荡30 S,静置分层。弃去有机相。再加入5 mL三氯甲烷(319),振荡30 s,静置分层。小心放出有机相并弃去。6412将水相移入100 mL容量瓶中,以水仔细洗涤,加入10 mL盐酸(310),以水稀释至约80 mL。加热至35C40C,在不断摇动中,滴加溴水(35)至有橙黄色出现后再过量2 mL,冷却。在摇动中缓慢加入氨水(33)至颜色消失并过量1 mL,冷却。加入1 mL丁二酮肟溶液(318),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放置30 min后测量吸光度,并在60 rai

17、n内完成。6413将部分试液(6412)移人吸收池中,以随同试料所做的空白试验溶液(63)为参比,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45 Ylm处测量其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镍量。65工作曲线的绘制651移取0 mL、050 mL、100 mL、200 mL、500 mL、1000 mL镍标准溶液(321)置于一组干燥的150mL烧杯中,用水稀释至约40mL。以下按6466412进行。652将部分溶液(651)移入吸收池中,以试剂空白溶液(不加镍标准溶液者)为参比,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45 nm处测量其吸光度,以镍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7分析结果的计算按式(1)计算镍的质量分数():w

18、(Ni)一塑100 (1)7n0式中:ml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镍量,单位为克(g);mo移取的试液相当于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8精密度81重复性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GBIT 20975142008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力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以下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镍的质量分数:0006 5 0012 6重复性限r:0000 4 0000 482允许差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2所列允许差。表2镍的质量分数 允许差0001 oo005 0 oooo 5O005 Oo010 O o

19、001 o9质量控制与保证分析时,用标准样品或控制样品进行校核,或每年至少用标准样品或控制样品对分析方法校核一次。当过程失控时,应找出原因。纠正错误后,重新进行校核。10 范围方法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本部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中镍含量的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铝及铝合金中镍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5 O300。11方法提要试料用盐酸和过氧化氢溶解,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320 nm处,用空气一乙炔贫燃性火焰进行镍量的测定。12试剂121铝(9999,不含镍)。122硝酸(p142 gmL)。123氢氟酸(p 114 gmL)。124过氧化氢(P 110 gmL)。125盐酸(1+1)。126硫

20、酸(1+1)。127铝溶液(20mgmL):称取20oO g经酸洗的铝(121),置于1 OoomL烧杯中,盖上表皿,分次加入总量为600mL盐酸(125),加1滴汞助溶。待剧烈反应停止后,缓慢加热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数滴过氧化氢(124),煮沸数分钟,分解过量的过氧化氢,冷却。将溶液移人1 000 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128镍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 0 g镍(9999),置于400mL烧杯中,盖上表皿,加入50mL盐酸(125),滴加适量的过氧化氢(124),缓慢加热使镍完全溶解,煮沸数分钟,分解过量的过氧化氢,冷却。将溶液移人1 000 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

21、匀。此溶液1 mL含10 mg镍。129镍标准溶液:移取25,00mL镍标准贮存溶液(128)于2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0125mg镍。1210镍标准溶液:移取2000 mL镍标准溶液(129)于100 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 mL含0025 mg镍。413仪器GBT 20975142008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镍空心阴极灯。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凡能达到下列指标者均可使用:灵敏度:在与测量试料溶液的基体相一致的溶液中,镍的特征浓度应不大于01-gmL。精密度:用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平均吸光度的1O;用最低浓度

22、的标准溶液(不是“零”浓度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最高浓度标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05。工作曲线线性:将工作曲线按浓度等分成五段,最高段的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的吸光度差值之比,应不小于07。14试样将试样加工成厚度不大于1 mm的碎屑。15分析步骤151试料称取100 g试样,精确至0000 1 g。152测定次数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153空白试验称取100 g铝(121)代替试料(151),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154测定1541将试料(151)置于250mL烧杯中,盖上表皿,加入30mL40mL水,分次加入总量为30mL的盐酸(125),加入1滴汞助溶。待剧烈反应停止

23、后,缓慢加热至试料完全溶解。滴加适量的过氧化氢(124),煮沸10分钟,以分解过量的过氧化氢,冷却。1542如有不溶物,过滤、洗涤。将残渣连同滤纸置于铂坩锅中,灰化(勿使滤纸燃着),在约550*(2灼烧,冷却。加入2 mL硫酸(126),5 mL氢氟酸(123),滴加硝酸(122)至溶液清亮。加热蒸发至干,于700(3灼烧数分钟,冷却。用尽量少的盐酸(125)溶解残渣(必要时过滤),将此试液合并于原滤液中。1543根据试料中镍含量分别按下述进行:镍的质量分数在0005 0o30时,将试液(1541)或处理不溶物合并的试液移人100 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镍的质量分数在0253oo

24、时,将试液(1541)或处理不溶物合并的试液移人1 ooo 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T544将随同试料所做的空白试验溶液(153)和根据试料中镍的质量分数而制备的试液(1543)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32o nm处,用空气一乙炔贫燃性火焰,以水调零,测量镍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镍量。155工作曲线的绘制1551 系列标准溶液的制备适用于质量分数为0005 o030镍含量:移取0 mL、2oo mL、400 mL、1200 mL、2000 mL镍标准溶液(1210)和800 mL、1200 mL、1600 mL、2000 mL、2400 mL镍标准溶液(129)分别置于一组

25、100mL容量瓶中,各加入50mL铝溶液(127),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5GBT 20975142008适用于质量分数为o253oo镍含量:移取o mL、200 mL、4oo mL、800 mL、1200 mL、1600 mL、2000 mL、2400 mL镍标准溶液(129)分别置于一组100 mL容量瓶中,各加入5 mL铝溶液(127)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1552将系列标准溶液(1551)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320 nm处,用空气一乙炔贫燃性火焰,以水调零,分别测量系列标准溶液和“零浓度”溶液(不加镍标准溶液者)的吸光度。以镍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减去“零浓度”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

26、绘制工作曲线。16分析结果的计算按式(2)计算镍的质量分数():甜(Ni)一!里!二生22塑丕!坚100 (2)m0式中:m。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试液中的镍量,单位为毫克(nag);m,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随同试料所做的空白试验溶液的镍量,单位为毫克(rag);R稀释系数,1543中两种情况的R值分别为1和10;m。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17精密度171重复性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以下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镍的质量分数:0005 4 O059 o

27、60 149 2,51重复性限r:0000 65 0004 7 0027 0051 0073172允许差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3所列允许差。表3镍的质量分数 允许差“0005 00010 0 0001 0O010 00025 0 0002 5O0250050 0005O0500075 00060075O100 001001000250 001502500500 0020O5000750 O02507501000 003010002000 0045200300 00618质量控制与保证分析时,用标准样品或控制样品进行校核,或每年至少用标准样品或控制样品对分析方法校核一次。当过程失控时

28、,应找出原因。纠正错误后,重新进行校核。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 3979:1977章条编号对照表A1给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 3979:1977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GBT 20975142008表A1 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 3979:1977章条编号对照本部分章条编号 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1 1,22 33,31到321 4,41到4224,41和42 5,51和525 6t。626 761,62 7163 7265 731647,648,64,9 73 26410,6411 7336412 7346413 735641到646 741到7437 881,82 9G

29、BT 20975142008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与ISO 3979:1977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B1给出了本部分与ISO 3979:1977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表B1本部分与lSO 3979:1977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本部分的章条编号 技术性差异 原因本部分将ISO 3979:1977的测定范围由 此方法较繁琐,含量较高时没必要使用此方1 测定范围oOOl3oo缩至o001oOl” 法,可用其他方法测定8 增加了8精密度条款 以便符合国家标准编写规范本部分将ISo 3979:1977中“9试验报9 以便符合国家标准编写规范告”改为“质量保证与控制”8附录C(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章

30、条编号与ISO 3981:1977章条编号对照表C1给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 3981:1977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GBT 20975142008表c1 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 3981:1977章条编号对照本部分章条编号 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10 1211 312,121到1210 4,41到4813 5,51到5314 6,61,6215 7151,152153 71155 721551 721。7211。72121552 722154 7315411542 7311543 73111544 73216 817。171,172 918 10GBT 20975142008附录D(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与ISO 3981:1977技术性差异爰其原因表D1给出了本部分与ISO 3981:1977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表D1本部分与ISO 3981:1977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本部分的章条编号 技术性差异 原因17 增加了“17精密度”条款 以便符合国家标准编写规范本部分将ISO 3981:1977中。10试验报18 以便符合国家标准编写规范告”改为“质量保证与控制”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