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2437.2-2010 起重机 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pdf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20999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2437.2-2010 起重机 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GB T 22437.2-2010 起重机 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GB T 22437.2-2010 起重机 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GB T 22437.2-2010 起重机 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GB T 22437.2-2010 起重机 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53.020.20 J 80 道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437.2-2010 起重机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Cranes-Design principles for loads and load combinations一Part 2: Mobile cranes (ISO 8686-2: 2004 , MOD) 2011-01-10发布2011-06-01实施ff?-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起重机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GB/T 22437.2 2010 争

2、导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祷开本880X 1230 1/16 印张1.25 字数34千字2011年5月第一版2011年5月第一次印刷蜂书号:155066. 1-42299定价21.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目。吕GB/T 22437(起重机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一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一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一一第4部分:臂架起重机;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

3、本部分为GB/T22437的第2部分。GB/T 22437.2-2010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8686-2: 2004(起重机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英文版)。本部分根据ISO8686-2: 2004重新起草,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D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为了便于使用,本部分还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一一ISO8686的本部分一词改为GB/T22437的本部分;一一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一一删除国际标准前言E一一ISO8686-2: 2004中引用的国际标准,用已被采用为我国的标准代替对应

4、的国际标准。其他未采用为我国标准的国际标准,本部分直接引用;一对正文中公式进行编号;二本部分中动力载荷系数符号仇的下角标由n改为勺;一本部分中分项载荷系数凡,强度系数Yf符号下角标增加t,以儿,fi表示不同载荷组合下取不同的值。一一图1和式(2)增加了关于副臂长度Lj的说明;一附录B和图B.3中所有的SI改为S,Lu改为L,Tr改为T;一增加了附录D。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太原科技大学、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格宁、何

5、铀、杨明亮。I 1 范围起重机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GB/T 22437.2-2010 GBjT 22437的本部分规定了由GBjT6974.2所定义的流动式起重机的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GBjT22437. 1给出了载荷与载荷组合的一般设计原则),并提出了用于流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承载能力验证的载荷与载荷组合。GBjT 22437的本部分适用于普通(间歇)作业模式及循环作业模式的流动式起重机。注:能力验证试验方法将在其他标准中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jT2243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

6、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jT 5905-1986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CidtISO 4310: 1981) GBjT 6974.2-2010起重机术语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lSO4306-2: 1994 , IDT) GBjT 22437.1-2008 起重机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第1部分:总则CISO8686-1: 1989 , MOD) EN 13001-2: 2004起重机安全通用设计第2部分:载荷效应ISO 10721-1钢结构第1部分:材料与设计

7、ISO 10721-2钢结构第2部分:制造与装配3 术语和定义GBjT 6974. 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jT22437的本部分。3. 1 额定起重量rated capacity; rated load 最大起升物品的质量(包括可分吊具和属具的质量)。3.2 普通(间歇)作业模式normal service 不需对承载金属结构进行疲劳分析的作业模式(例如以吊钩为吊具进行间歇作业的起重机),包括偶然应用所占比例不大于普通(间歇)作业模式80%的循环作业模式。3.3 循环作业模式duty cycle service 需要对承载金属结构进行疲劳分析的作业模式(例如以抓斗、索斗铲、电磁

8、盘或类似吊具进行反复作业的起重机)。4 载荷与载荷组合的选择原则4. 1 基本考虑采用弹性静力模拟分析计算时,应考虑按照制造商说明书工作的流动式起重机上各部件或构件中GB/T 22437.2-2010 所显示的最大载荷效应,将各类载荷进行组合。为此,以下两点在承载能力校验计算的准备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a) 流动式起重机应处于最不利的状态和配置,使得载荷的大小、位置和方向能够在最危险点上产生最大应力时进行估算,而危险点应根据工程上的考虑合理选择。b) 对GB/T22437本部分所定义的载荷值可以进行保守地组合。而适当时,这些载荷还可与某些特定的载荷进行组合,并通过反映组合作用概率的减小系数进行调

9、整,以最贴近地反映实际中的载荷状态。4.2 同时加速作用当某一机构驱动(例如回转、变幅或伸缩)加速时,应考虑它与起升机构驱动同时加速作用;在元起升机构驱动加速的情况下,应考虑其他两个机构驱动同时加速作用。但在制造商明确禁止某种特殊配置的起重机同时加速的情况下,则不必考虑其同时加速作用。除非有制造商说明书的明确许可,否则在流动式起重机行驶时不允许同时出现其他加速动作。更多关于同时加速作用的情况见附录B。4.3 侧向载荷某些设计特征可能会使臂架产生侧向载荷。当设计中存在这些特征时,应将所有进行计算的适用载荷组合与最大侧向载荷组合。除了回转和风的影响外,可能会引起侧向载荷的设计特征包含下列情况:a)

10、 钢丝绳缠绕方式导致起重臂架头部滑轮与起升卷筒两侧极限端点的起升绳偏离臂架中心线;b) 由于起重机支撑结构的挠曲导致臂架根部倾斜。4.4 安装和拆卸针对相应的起重机类型和构造,在起重机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应该进行评估,对每个重要的承载构件或部件都应进行承载能力校验计算。计算中应使用表1和表2的载荷组合B中给出的动力载荷系数。4.5 意外停机流动式起重机配备有不需司机操纵的控制或开关装置实现在紧急情况下的断电和紧急制动,或配备在失电或失控状态下能够自动停机的制动器,在设计IIJ应考虑表1.!1立表2中第11行意外停机引起的载荷进行计算。5 起重机驱动加速载荷5.1 总则流动式起重机的典

11、型设计包括一系列长度的臂架、伸缩装置和臂架头部附件。因此某些起重机在某些配置下可能具有过剩的、而起重机司机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完全利用的驱动力(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书)。所以,在承载能力校验计算中,应基于模拟司机实际操作或试验的基础上选择由加、减速度引起的驱动力变化值(t:,.F),而不是根据驱动或制动特性来选择。5.2 回转效应在流动式起重机的实际作业中,回转加速度和减速度随安装在臂架头部的附件、回转半径、控制方案、司机操作习惯、回转驱动特性和制动性能而改变,对于承载能力校验计算,回转驱动力的变化值t:,.F引起回转加速度和减速度,所产生的侧向载荷计算如下:a) 对于分级控制驱动的起重机,司机不能控

12、制回转的加减速度,t:,.F应按驱动或制动特性计算。b) 对于无级控制驱动的起重机,t:,.F应按以下任一条件计算:1) 制造商说明书中描述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最大载荷;2) 司机动作模拟或试验;2 GB/T 22437.2-2010 3) 驱动或制动特性;但由于回转产生的侧向力的影响,臂架头部的载荷对于楠架式臂架不应小于额定载荷的2%,对伸缩式臂架,不应小于额定载荷的3%。5.3 起升效应5.3.1 由起升驱动产生的起升惯性载荷(起升元约束地面载荷除外)(见GB/T22437. 1-2008中的6.1.2.刀,取决于起升驱动力的变化值F。起升驱动力的变化值可通过起升驱动或制动特性得到;对于无级驱

13、动控制的起升驱动,F值可按式(1)计算:F=XF . ( 1 ) 式中zF一一一额定载荷,单位为牛顿(N); 8一一计算系数,用于普通(间歇)作业模式的起重机,也可由经验或试验决定。当0.2Vh1.7时,0=0.167(Vh一0.2)。Vh 起升或下降速度,单位为每秒米(m/s)。5.3.2 当起升或下降速度Vh大于1.7 m/s时,值并不增加。当起升或下降速度Vh小于0.2m/s 时,0取值为0。5.3.3 对于循环作业模式的起重机,0取值为普通(间歇)作业模式时的2倍,或由经验或试验决定。5.4 驱动力变化值AF的应用5.4.1 当起升或下降悬吊物品时,起升驱动力变化值F应乘以表3中的动力

14、载荷系数比放大,得到表l或表2中第5行的计算载荷。5.4.2 当其他驱动而非起升或下降悬吊物品时,除起升驱动外的其他驱动力值F应乘以表3中相应的动力载荷系数民放大,得到表1或表2中第4行的计算载荷。6 金属结构承载能力的验证计算6. 1 总则起重机金属结构承载能力验证计算方法可采用GB/T22437. 1中的许用应力法或极限状态法。采用许用应力法计算时,应按6.2的规定,采用极限状态法计算时,应按6.3的规定。6.2 许用应力法6.2. 1 表1给出的载荷与载荷组合适用于许用应力法,同时采用强度系数!;和动力载荷系数仇,表3给出动力载荷系数1;的值和其他相关的动力载荷系数。6.2.2 对于轴心

15、受压构件,表1给出的强度系数yr;仅用于附录A所示的杆件强度计算公式。6.3 极限状态法6.3. 1 表2给出的载荷与载荷组合以及分项载荷系数p及动力载荷系数札适用于极限状态法。表3给出了仇值和其他相关的载荷系数。对于所有的载荷组合,构件材料的抗力系数几取值均为1.1。极限强度应除以儿,而几反映了材料的强度变化及其局部缺陷的统计(平均)结果。6.3.2 对于轴心受压构件,抗力系数几和表2中给出的分项载荷系数Yp;仅用于附录A所示的杆件强度公式。7 受侧向载荷的街架式臂架的挠度7. 1 由钢丝绳支撑的楠架式臂架和副臂的侧向挠度是考量弹性稳定性的指标,由于这些构件是基本的受压承载件,过度的侧向挠度

16、会导致弹性失稳。因此,所有的由钢丝绳支撑的析架式臂架和副臂都应限制其挠度不超过有效长度的2%,此时所考虑的载荷为额定载荷与侧向载荷,侧向载荷为额定载荷的2%。挠度极限值可通过计算或试验确定。该挠度极限值仅适用于指架式臂架和带有副臂的精架式臂架的流动式起重机。3 GB/T 22437.2-2010 乞f 线、心中线部心根中线架架飞心荷臂臂Z中载重重率臂定起起斜副额1234F 图1带有副臂的街架式起重霄架挠度测量的术语及符号7.2 对安装在一个臂架上的单副臂(见图口,其关系可由式(2)表示:ZjO. 02Lj + Zb + Z (Ljcos卢)+ 8(Lj sin) ( 2 ) 式中zZj一一副臂

17、顶部的挠度;Zb 柿架式起重臂架顶部的挠度;Zl-楠架式起重臂架距臂架顶部Ll处的挠度;Z2一一副臂仰起时顶部的挠度;Lf一一副臂长度。4 。因叫MM品YM|MOZ采用许用应力法设计时流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计算的载荷及载荷组合表1 2 3 4 5 6 载荷组合A载荷组合B载荷组合C载荷类别载荷安全安全安全f丁-系数A1 A2 A3 A4 系数B1 B2 B3 B4 系数C1 C2 C3 C4 号n 咀n 1 起重机械的质量1 1 1 1 + 1 1 1 中11 1 重力加速力2 额定载荷质量2 , 1 2 , 1 1 2 冲击力3 在不平坦路面上运行的起, , 3 常规载荷重机械和额定载荷质量(

18、6. 1) 4. 1 不包括起4 起重机5 5 5 5 5 4 驱动加速力及额定载升机构4.2 包括起升荷质茸5 5 5 机构1. 48 1. 34 1. 22 偶然载荷1 工作状态风载荷1 l 1 1 1 6 气候影响(6.2) 2 雪和冰载荷1 1 1 1 1 7 1 起升地面载荷2max 8 特殊载荷2 非工作状态风载荷1 9 (6. 3) 3 试验载荷6 10 4 意外停机引起的载荷5 11 注1:载荷组合C2中的币是起重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考虑吊钩滑轮组或检修悬挂球的质量仰的系数,加=(m-6m),甲=1一(6m/m)。见GB/T22437.1-2008中的6.3.1,注2:第1列载

19、荷类别中的6.1、6.2和6.3见GB/T22437. 1-2008, 注3:仇见表3,注4:载荷组合的说明见附录C表C.l,注5:附加载荷的计算见4.4,注6:安全系数n=强度系数Yr;X高危险度系数Y.,当高危险度系数Y.=l时,安全系数=强度系数rfio 表1。国时,MMA严MliMO-o采用极限状态法设计时流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计算的载荷及载荷组合表1 2 3 4 5 6 载荷组合A载荷组合B载荷组合C载荷类别载荷分项载分项载|分项载行荷系数A1 A2 A3 A4 椅系数B1 B2 B3 B4 怖系数C1 C2 C3 C4 号Yp P Yp 1 起重机械的质量1. 22 中11 1 1.

20、 16 中11 1 1. 1 1 1 1 1 1 重力加速力2 额定载荷质量1. 34 中Z3 1 1. 22 2 3 1 1. 1 可1 2 冲击力3 在不平坦路面上运行的起1.221一, 1. 16 . 常规载荷3 重机械和额定载荷的质量(6. 1) 4. 1 不包括起4 起重机1. 34 5 5 1. 22 5 5 1. 1 5 4 驱动加速力及额定载升机构4.2 包括起升荷质量1. 34 5 1. 22 5 5 机构偶然载荷1 工作状态风载荷1. 16 1 1 1 1 1. 1 1 6 (6.2) 气候影响2 雪和冰载荷1. 22 1 1 l 1 1. 1 1 7 1 起升地面载荷1.

21、 1 Zmax 8 特殊载荷2 非工作状态风载荷1. 1 1 9 (6.3) 3 试验载荷1. 1 6 10 4 意外停机引起的载荷1. 1 5 11 抗力系数Ym1. 10 12 注1:载荷组合C2中的可是起重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考虑吊钩滑轮组或检修悬挂球的质量仰的系数,加=(m-!:.m) ,Yj=l-(!:.m/叫。见GB/T22437. 1-2008中的6.3.1。注2:第1列载荷类别中的6.1、6.2和6.3见GB/T22437. 1-2008。注3:;见表3。注4:载荷组合的说明见附录C表C.l。注5:附加载荷的计算见4.4。表2。、. GB/T 22437.2-2010 以上宇母

22、所代表的量值可通过计算或测量得出。以下值可以由式(3)和式(4)计算得出:Z(斜率)= (Zb - Z1) /L1 .( 3 ) tanO=(Zb-Zz)/Lz . ( 4 ) I 若斜率Z和转角。不能通过计算得出,则式(2)中的后两项可删去。表3动力载荷系数i值与侬据表1、表2参考中的行号+ GB/T 22437.1-2008 动力载荷系数仇值、或载荷值,或相关标准1=1土1 普通(间歇)作业模式(例如采用吊钩):=0; 6. 1. 1 循环作业模式(例如采用抓斗、索斗铲、电磁盘):=0.1 根据对自重载荷的影响是否有利而取为大于或小于1.0普通(间歇)作业模式的起升状态级别为HC采用元级连

23、续变化速度驱动控制时z在=1.0; 2 , 6. 1. 2. 1 偶然使用循环作业模式的起升状态级别为HC,采用元级连续变化速度驱动控制时:如=1.3; 其他情况见GB/T22437. 1 2 + 6. 1. 2. 3 适用于抓斗、索斗铲、电磁盘或类似装置对于轮式流动式起重机:当运行速度:;0.4m/s时z仇=1.1; 当运行速度0.4m/s时:仇=1.3; 3 , 6. 1. 3. 1 对于履带流动式起重机:当运行速度:;0.4m/s时:仇=1.0; 当运行速度0.4m/s时:仇=1.1对于元级连续变化速度驱动控制的流动式起重机2普通(问歇)作业模式z弘=1.2; 4,5和116.1.4和附

24、录E循环作业模式z弘=1.5; + 对于分级变化速度驱动控制的流动式起重机=普通(间歇)作业模式:5=1. 6; 循环作业模式:张=2.。根据EN13001-2:2004,工作状态风速不应低于8.9m/s,相应风压为6 6. 2. 1. 1 50 N/m 7 6.2. 1. 3 正常情况下不考虑,但当购买方和制造商有特殊约定时可另行规定8 , 6. 1. 2. 2. 2 仅适用于循环作业模式的流动式起重机:仇max=1.6 9 6.3.1 最大非工作状态风载荷和/或由制造商规定的起重机结构试验载荷根据GB/T5905: 10 e 6.3.2 仇=0.50+如);如见GB/T22437.1-20

25、08中的6.1. 2. 1 7 GB/T 22437.2-20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轩件强度ISO 10721-1和ISO10721亿关于杆件强度的计算公式(或曲线),应与表1中的强度系数yr;或表2中的抗力系数几配合使用。或者采用国家标准中的杆件强度公式(或曲线),配合使用合适的强度系数或抗力系数,以取得相同的安全等级。8 . B.1 楠架臂履带起重机B. 1. 1 可能的加速组合(见图B.l): 起升(H)与回转(5); 一一起升(H)与变幅(L); 一一回转(5)与变幅(L);一一带载行走(T)。附录B(资料性附录)同步加速作用字LJ图B.1 桔架臂履带式起重机B. 1.2 若制造商

26、使用说明书中特别准许,则其他机构加速可以与运行加速组合。B.2 街架臂轮式起重机B. 2.1 可能的加速组合(见图B.2):一一起升(H)与回转(5);一一起升(H)与变$;(L); 一一回转(5)与变幅(L); 一一带载行走(T)。GB/T 22437.2-2010 9 GB/T 22437.2-2010 4h(s 图B.2楠架臂轮式起重机B.2.2 若制造商使用说明书中特别准许,则其他机构加速可以与运行加速组合。B.3 伸缩臂轮式起重机/T.) B.3.1 可能的加速组合(见图B.3):一一起升(H)与回转(S);-一起升(H)与变幅(L); 一一起升(H)与伸缩(Te); 回转(S)与变

27、幅(L); 一-一回转(S)与伸缩(Te); 一伸缩(Te)与变幅(L); 一二带载行走(T)。护公)S图B.3仰缩臂轮式起重机B. 3. 2 若制造商使用说明书中特别准许,则其他机构加速可以与运行加速组合。10 G/T 22437.2-20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表1和表2中载荷组合的应用C.1 载荷组合的说明表C.l给出了包含在各载荷组合中的各载荷的总体描述,并指出某载荷组合只用于循环作业模式的起重机。表C.1载荷组合的说明表l与表2中说明的载荷组合A1和B1在无风工作(Al)和有风工作(Bl)时,流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起升元约束地面载荷,并考虑除起升机构外另一个机构的同时不稳定运动。见G

28、B/T22437. 1-2008中6.1. 2. 2. 1. 在元风工作(A2)和有风工作CB2)时,流动式起重机在循环作业模式下,起升机构突然卸载部分A2和B2悬吊载荷,并考虑除起升机构外其他两个机构的同时不稳定运动。见4.2和GB/T22437. 1 -2008 中6.1.2. 3。在元风工作(A3)和有风工作(B3)时,流动式起重机在起升机构起升或下降悬吊载荷,并考虑除A3和B3起升机构外另一个机构的同时不稳定运动。流动式起重机在起升机构悬吊静止载荷,并考虑除起升机构外两个机构的同时不稳定运动。见4.20A4和B4在元风工作(Al)和有风工作(B1)时,流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起升元约束地面

29、载荷,并考虑除起升机构外另一个机构的同时不稳定运动。见GB/T22437. 1-2008中6.1. 2. 2. 1. 流动式起重机在循环作业模式下,起升机构起升元约束地面载荷。见GB/T22437. 1-2008中C1 6. 1. 2. 2. 2。C2 流动式起重机在非工作状态r.考虑承受由制造商规定的非工作状态风载荷。C3 流动式起重机在GB/T5905规定的试验状态札C4 流动式起重机在意外停机状态下,见1.50C.2 符号mc一一起重机质量或其某个部件质量;mR 额定载荷的质量zmT 试验载荷的质量;6.Fs一一由回转加速产生的力,用函数!,(mC,mR)表示z6.FL一由起重臂变幅加速

30、产生的力,用函数!L(mC,mR)表示;6.FT-由伸缩加速产生的力,用函数!T(mC,mR)表示;6.FH一一由起升驱动加速产生的力,用函数!H(mc ,mR)表示;Fw一一一由风和冰雪产生的力;一)载荷作用及其系数产生的应力;仇表3中给出的动力载荷系数。C.3 动力载荷系数的应用当载荷与应力呈非线性关系时,动力载荷系数rp;均应用于载荷。而当载荷与应力呈线性关系时,G/T 22437.2-2010 动力载荷系数rp,既可用于载荷也可用于应力。C. 4 使用载荷组合时选择合适的载荷C. 4.1 载荷组合Al和Bl是除起升机构起升元约束地面载荷外与能产生最大应力的某一机构驱动载荷的载荷组合ma

31、x.driveforce,如(t:.Fs,或t:.FL,或t:.FT)。对许用应力法(ASM): (Al)=(rpl mc + rpZmR +比max.driveforce) (Bl)=(Al+Fw) 对极限状态法(LSM): (Al)=(Prp1mC+p仇mR十几位max.driveforce) (Bl)=(YPrp1 mc十prpZmR+YprpSmax.driveforce十几Fw)C. 4. 2 载荷组合A2和B2是除起升机构突然卸载部分悬吊载荷外与能产生最大应力的两个机构驱动载荷的载荷组合b. ,如(t:.Fs十t:.FL ,t:.F s + t:.F T , t:.F L十t:.F

32、T)。对许用应力法(ASM): (A2)=(rp1 mc十仇mR十在b. ) (B2)=(A2十Fw)对极限状态法(LSM): (A2)=(Prp1mC+p仇mR十几在b.) (B2)=(Yprp1mC+Yp仇mR十几张b. +YpFw) C.4.3 载荷组合A3和B3是除起升机构起升或下降悬吊载荷外与能产生最大应力的某一机构驱动载荷的载荷组合max.drivcforce,如(t:.Fs,或t:.FL,或t:.FT);或流动式起重机在起升机构悬吊静止载荷,并与能产生最大应力的两个机构驱动载荷的载荷组合b. ,如(t:.Fs十t:.FL,或t:.Fs+ t:.FT或t:.FL +t:.FT)。对

33、许用应力法(ASM): (A3)=(mC+mR + rps t:.F H十在max.driveforce) (B3)=(A3+Fw) 或(A3)=(mC+mR+先b.) (B3)=(A3+Fw) 对极限状态法(LSM): (A3)=(pmc十YpmR+ YP rps t:.F H +外民max.driveforce) (B3)=(pmc + YpmR + YP rps t:.F H + YP rps max. driveforce+pFw) 或(A3)=(YpmC+YpmR+YprpSb.) (B3)=(Ypmc+pmR十7年在b. +Yp+Fw) C.4.4 载荷组合A4和B4是流动式起重机

34、行驶在不平路面上反映冲击载荷效应的载荷组合。对许用应力法(ASM): (A4)=(仇mc+仇mR)(B4)=(A4+Fw) 对极限状态法(LSM): (A4)=(yP仇mc+Yp仇mR)(B4)二(p仇mc+p仇mR+pFw)C.4.5 载荷组合Cl是校核流动式起重机起升地面载荷效应的载荷组合。对许用应力法(ASM): 12 G/T 22437.2-2010 (Cl)=(1)1 mC + 1ZmaxmR) 对极限状态法(LSM): (Cl)=(p 1 1 mc + YP 1 2maxmR) C. 4. 6 载荷组合C2是反映流动式起重机在非工作状态下承受由制造商规定的非工作状态风载荷的载荷组合

35、。对许用应力法(ASM): (C2)=(mc十n十Fw)对极限状态法(LSM): (C2)=(Ypmc十YP+YpFw)C.4.7 载荷组合C3是检测流动式起重机动态试验效应的载荷组合。对许用应力法(ASM): (C3)=(1)1 mc十仇mT十先max.drveforce十Fw)对极限状态法(LSM): (C3)=(Yp1lmC+Yp仇mT十YP15max. drveforce+YpFw) C. 4. 8 载荷组合C4是检测流动式起重机在意外停机状态下(见4.5)自动停机效应的载荷组合。对许用应力法(ASM): (C4)=(mc十mR+ 1 5 t:,.FH或先max.drveforce)

36、对极限状态法(LSM): (C4)=(pmc + YpmR + YP 15 t:,.F H或P1 5 max. drvcforce) 仅用4.5中规定的驱动力。C. 4. 9 根据4.4可能需要考虑的其他载荷。C.5 载荷与载荷组合应用实例C. 5.1 许用应力法:载荷组合A3在一个特定的构件上由于载荷作用效应产生的应力:=1.48c+R+(1)5 t:,.F H)十max(世5t:,.Fs)或(弘t:,.FL)或(1)5t:,.FT)C.5.2 极限状态法:载荷组合A3在一个特定的构件上由于载荷作用效应产生的应力:=(1. 22mc)+(1. 34mR)十(1.34民t:,.FH) + ma

37、x(1. 34民t:,.FS)或(1.34在t:,.FL)或(1.34位t:,.FT) 13 GB/T 22437.2-2010 附录D(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SO8686-2: 2004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D.l给出了本标准与ISO8686-2: 2004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D.1本标准与ISO8686号:2004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本标准的技术性差异章条编号原因按照IS04302: 1981中的风压值为p=O.613 v;,而引用的标准IS04302: 1981改为GB/T 3811-2008Fs十fFL,或fFs+ C. 4.1 fFT,或fFL+ fFT)的载荷组合max.同表C

38、.l对Al和B1载荷组合情况的说明comb. 改为载荷组合A1和Bl是除起升机构起升元约束地面载荷外与能产生最大应力的某一机构驱动载荷的载荷组合max.dri vefo rce ,如(fFs,或fFL,或fFT)0 EON-N.h的寸NNH因。GB/T 22437.2-2010 表D.1(续)本标准的技术性差异原因章条编号A2和B2载荷组合的说明载荷组合A2和B2是除起升以外两个驱动力的载荷组合改为载荷组合A2和B2是除起升机构C. 4. 2 突然卸载部分悬吊载荷外与能产生最大应同表C.l对A2和B2载荷组合情况的说明力的两个机构驱动载荷的载荷组合b. ,如(t:.Fs+ t:.FL或t:.F

39、s+ t:.FT或t:.FL十t:.FT). A3和B3载荷组合的说明载荷组合A3和B3是除起升以外一个驱动力的载荷组合,并在(t:.Fs,或t:.FL,或t:.FT)中选择最大的驱动力max.driveforce改为载荷组合A3和B3是除起升机构起升或下降悬吊载荷外与能产生最大应力的某一机构驱动载荷的载荷组合max.driveforce,如(t:.Fs,或t:.FL或t:.FT);或流动式起重机在起升机构悬吊静止载荷,并与能产生最大应力的两个机构驱动载荷的载荷组合b. ,如(t:.F s + t:.FL或t:.Fs十t:.FT或t:.FL十同表C.l对A3和B3载荷组合情况的说明C. 4.

40、3 t:.FT) . 并相应对许用应力法(ASM)增加或的两种组合情况z(A3)=(mC+mR十仇b.)及(B3)=(A3+Fw) 并相应对极限状态法CLSM)增加或的两种组合情况:(A3) =( Ypmc十YpmR十Yb. )及(B3)=(Ypmc十YpmR十YP先b. 十几Fw)C. 4. 5 公式中的CP2mR改为rpZmaxmR。原文表达有误C. 5. 1 公式中的t:.F s , t:.F L , t:.F T 改为东.Fs,遗漏了各种驱动加速引起的动载系数在rpSt:.FL在t:.FT。C. 5. 2 公式中的t:.Fs,t:.FL .FT改为rps.Fs,遗漏了各种驱动加速引起的动载系数在rpSt:.FL仇t:.FT。侵权必究nu n叫UE。,。ruAU-唱A- pnUM Pnv nu FHU phdm 唱A- 回国号一价书一定* 版权专有21. 00 )G GB/T 22437.2-2010 打印H期:2011年5月30日F00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