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595-2006 塘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pdf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21182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 T 595-2006 塘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DB34 T 595-2006 塘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DB34 T 595-2006 塘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DB34 T 595-2006 塘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DB34 T 595-2006 塘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 T5952006塘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2006-05-22 发布 2006-05-22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 T5952006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亲本选择与培育 . 1 4 催产 . 1 5 孵化 . 2 DB34/ T5952006 II 前 言 塘鳢( Odontoburis obscura,俗名虎头鲨)人工繁殖技术,目前尚无国家规程和行业规程。本规程是根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芜湖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和南陵县水产工作站的繁殖实践而新制定。 本规程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

2、局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本规程归口单位: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 本规程起草人:江河、邓朝阳、曹全民、程诚。 本标准于2006年5月22日首次发布。 DB34/ T5952006 1 塘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塘鳢繁殖技术中亲本选择与培育、催产、孵化的具体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塘鳢人工繁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3、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NY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3 亲本选择与培育 3.1 亲本选择 从天然水域中捕获或从人工养殖池中挑选 2 冬龄3 冬龄,个体 100 g 以上,体健、无病、无伤的塘鳢成鱼作为亲鱼。 3.2 亲本培育 3.2.1 培育池 面积 1334 m2 2001 m2,水深 1.5 m2 m,池底平坦,淤泥 10 cm以内,排灌方便,不渗漏,水质清新,无污染。 培育池在放养亲本前用 1500 kg/hm2生石灰彻底清塘, 一周后施经充分发酵的鸡粪肥 3000 kg/hm2,加水 1.2 m1.5 m。加水时严格过滤,严防各种野杂鱼混入,培育和孵化用水水质符合NY50

4、512001 的规定。 3.2.2 培育方法 亲鱼用 3 %的食盐水浸浴 10 min 15 min,每 667 m2放养 1000 尾 1500 尾。培育期间水质保持一定的肥度,透明度保持 30 cm左右。池中搭设饵料台,投喂饺碎的小鱼、小虾、河蚌肉等。主要生长季节,日投 2 次,上午 9 时、下午 5 时分别投喂当日总投饵量的 30 %与 70 %,以 60 min吃完为宜。入冬后,加深水位至 1.5 m1.7 m,日投饵 1 次,于下午 4 时投喂。开春后,将池水排出一部分,使池水保持 1 m左右。繁殖前一个月即从 4 月份开始每隔 2 d3 d注水 1 次,以促进性腺发育。日投饵量参见

5、表 1 表1 日投饵量 水 温 投喂量(占亲鱼体重) 10 5 1.5% 15 20 2% 3% 20 30 3% 4% 4 催产 4.1 产卵池 采用水泥池,面积20 m230 m2,深1 m,池顶搭盖黑色化纤遮光网,遮光率约70 %。使用前以10 g/m3高锰酸钾浸泡消毒一昼夜,排干池水冲洗干净后注入经100目筛绢过滤的清新水80 cm。 DB34/ T5952006 2 4.2 鱼巢设置 鱼巢可采用长1 m、直径20 cm的普通水泥涵管,用聚乙烯网布紧贴于涵管内壁,并在管的两端把露出的网布翻 套在涵管上用橡皮筋圈固定于涵管两端。将做好的鱼巢排放在产卵池底,每平方米放鱼巢1个。 4.3 催

6、产期确定 5 月上旬水温稳定在 20 ,便可进行催产,最适催产、孵化水温 20 25 ,超过 28 受精率、孵化率均下降,亲鱼也容易死亡,不宜再催产。 4.4 催产亲本的选择 雌鱼选择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臀鳍上没有或很少有银灰色的斑点。雄鱼选择个体稍大,腹部狭小,轻压有乳白色精液流出,臀鳍上及泄殖孔周围分布着密集的小斑点。 4.5 催产剂配制及用量 催产剂选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A 2)+绒促性素(HCG)。雌鱼剂量(LHRH-A 220 ug+HCG1200 IU)/kg,雄鱼为雌鱼剂量的 70 %。 4.6 注射方法 将催产剂用 0.7 %的生理盐水溶解,按每公斤鱼注射 2

7、 ml 混合配制。注射部位在亲鱼胸鳍基部,注射针头与体轴成 45 度角刺入 1 cm,将催产剂一次注入鱼体。 4.7 自然产卵受精 催产后亲鱼按雌雄比例 11 放入设有鱼巢的产卵池中,每平方米放养 5 对,微充气增氧,保持产卵环境安静,让其自然产卵受精。水温 20 ,效应时间 12 小时,雌雄鱼配对产卵、受精,卵产在巢穴内壁网上。 5 孵化 亲鱼产卵结束后,将粘有鱼卵的网片从鱼巢中取出,悬挂在与产卵池条件相当的育苗池中,鱼卵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1万粒左右,弱光 条件下微流水孵化。水温15 20 ,经15 d20 d即可 全部孵化脱膜。初孵出的鱼苗,腹部有一个硕大的卵黄囊,静卧 水底,偶尔作挣托游动,2 d后卵黄囊基本被吸收,仔鱼能水平游动和觅食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