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615-2006 砀山酥梨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211839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2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 T 615-2006 砀山酥梨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34 T 615-2006 砀山酥梨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34 T 615-2006 砀山酥梨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34 T 615-2006 砀山酥梨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34 T 615-2006 砀山酥梨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6152006代替DB34/T 1561591998砀山酥梨栽培技术规程 2006-07-21 发布 2006-07-21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6152006 I 前 言 本标准是对DB34/T 15615919 98砀山酥梨整形修剪规程、砀山酥梨花果管理、砀山酥梨土肥水管理规程和砀山酥梨病虫害防治的修订。 本标准于2006年7月21日实施。 本标准由砀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砀山县水果管理办公室、砀山县园艺场、砀山县果树科学研究所、砀山县植保站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春亮、蒋书良、杜法礼、黄永丰、蒋银萍、周秀侠。 DB34/T6

2、152006 1 砀山酥梨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砀山酥梨的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有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砀山酥梨的修剪及综合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 5101 无公害食品 梨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02 无公害食品 梨生产技术规程 NY/T 442 梨生产技术规程 NY/T 496 肥料合理

3、使用准则通则 3 术语 3.1 干高 指从根颈到第一主枝之间的距离。 3.2 层内距 树形分层内第一主枝至最后一个主枝之间的距离。 3.3 层间距 树形分层中从下一层最上一个主枝至上一层最下一个主枝之间的距离。 3.4 轻短截 剪去一年生枝条的 1/41/3 左右。 3.5 中短截 剪去一年生枝条的 1/2 左右。 3.6 重短截 剪去一年生枝条的 2/3 以上。 3.7 缓放 对一年生发育枝不进行任何的修剪处理,又称甩放。 3.8 回缩 对多年生枝短截。 3.9 疏枝 将枝梢从基部疏除,包括一年生枝和多年生枝。 3.10 剪梢 在生长季节将当年生枝剪去一部分,又叫短青。 3.11 摘心 生长

4、季节将当年生枝幼嫩的顶尖掐去。 3.12 环割 用刀环干或枝一周深刻至木质部。 3.13 刻芽 萌芽前在芽的上方或下方 3-5 处横刻一刀深至木质部。 3.14 枝组 着生在骨干枝上,由 2 个以上枝条组成的生长、结果单位。 3.15 覆盖率 单位面积内 树冠垂直投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率。 4 整形修剪 4.1 栽植密度 基部多主枝中干两层形树形适宜的栽植密度为每666.7 m2 栽1830棵;基部多主枝小冠疏层形树形适宜的栽植密度为每666.7 m2 栽2844棵。 4.2 定干高度 基部多主枝中干两层形树形定干高度为90100 cm,基部多主枝小冠疏层形树形定干高度为95110 cm。

5、 4.3 整形 DB34/T6152006 2 4.3.1 基部多主枝中干两层形 干高65 cm左右,第一层主枝35个,层内距4050 cm;第二层主枝13个,层内距3040 cm;层间距150 180 cm,全树高350400 cm。 第一层主枝开张角度为6070,第二层主枝开张角度为5060。 第一层每主枝上留13个侧枝,第一侧枝在各主枝的同侧,第二侧枝在另一侧,第三侧枝和第一侧枝处同侧。第一侧枝距主枝基部4060 cm,同 主枝上侧枝间的距离60 cm左右。 第二层主枝上留01个侧枝,侧枝距主枝基部40 cm。 4.3.2 基部多主枝小冠疏层形 干高60 cm左 右,第一层主枝35个,层

6、内距40 cm左右;第二层主枝2个,层内距30 cm,层间距80100 cm;全树高300 cm左右。 第一层主枝开张角度为6575,第二层开张角度为6065。 第一层主枝留01个侧枝,侧枝在各主枝的同侧。侧枝距主枝基部40 cm左右,第二层主枝上不留侧枝。 4.4 修剪 4.4.1 骨干枝修剪 4.4.1.1 中心干修剪 将定干后最上部的芽发出的发育枝培养成中心干。冬剪时,对延长枝行轻短截,对生长势过旺的行中短截, 也可在夏季对新梢行剪梢、摘心或对多年生枝环割,第二层主枝培养后,不再留中心干延长枝,进入盛果期稳定生产后,对于基部多主枝小冠疏层形剪除第二层以上部分。 4.4.1.2 主枝修剪

7、在整形带内培养均匀分布的主枝35个。 主枝不 够时,春季萌芽前在整形带饱满芽上方行刻芽处理。冬剪时,对幼龄树主枝延长枝行轻短截或不剪,对盛果期主枝延长枝行轻短截或中短截,树冠达到要求时,可行重短截或回缩。 4.4.1.3 侧枝修剪 利用主枝侧芽培养侧枝,不用竞争枝培养侧枝。对幼龄树侧枝延长枝行轻短截或甩放,对与主枝有竞争的侧枝可行中短截或重短截; 对盛果期侧枝延长枝行中短截,影响主枝生长或树冠达到要求时可重短截或回缩。 4.4.2 辅养枝修剪 在不影响骨干枝生长的前提下,可在整形带内或以上部位培养辅养枝,辅养枝与中心干之间的夹角为80 90。对辅养枝延长枝缓放或轻短截,影响骨干枝生长发育时,可

8、重短截或回缩。 4.4.3 枝组培养 4.4.3.1 枝组类型 按分枝数量、主轴长短和所占空间大小,分小型枝组、中型枝组和大型枝组。小型枝组具有24个分枝,主轴15 cm左右 ,占有直径30 cm左右的空间;中型枝组具有515个分枝,主轴长30 cm左右,占有直径约60cm的空间;大型枝组具有16个以上分枝,主轴长超过30 cm,占有大于60 cm以上的空间。 4.4.3.2 枝组比例 全树要求小型枝组占 60%,中型枝组占 30%,大型枝组占 10%。 4.4.3.3 枝组分布。 在各骨干枝中部培养大中型枝组,在基部培养中型枝组,外围分布中、小型枝组。同侧大中型枝组之间的距离应在50 cm左

9、右,小型枝组之间的距离在20 cm左右。大、中型枝组之间可间插小型枝组,骨干枝背上不留大、中型枝组。 4.4.3.4 枝组培养 大型枝组用中长发育枝连续重短截,长发育枝连续缓放、结果缓和后回缩,由中型枝组培养和侧枝辅养枝改造等方法培养。 DB34/T6152006 3 中型枝组用发育枝甩放、结果后回缩,中发育枝甩放、成花后回缩,中长发育枝重短截,大型枝组回缩和由小型枝组培养等方法培养。 小型枝组用中庸发育枝缓放、成花后回缩而成,对叶丛枝、短枝不剪,或者由中长发育枝重短截和中型枝组改造等方法培养。 4.4.3.5 枝组更新 疏除过密枝组、衰弱枝组,对过大、过强的枝组用疏枝、回缩等方法进行改造,保

10、留的较弱枝组用壮枝壮芽带头,使其复壮。通过不断培养、更新、复壮,保持枝组数量的动态平衡。 4.4.4 骨干枝间关系 要求中心干强于主枝,主枝强于侧枝,下层主枝强于上层主枝,上层主枝是下层主枝长度的三分之一左右。 4.5 枝量 盛果期每666.7 m2 留枝量45万条。 4.6 花芽留量 盛果期酥梨每666.7 m2花芽留量1.51.8万个左右。 4.7 覆盖率 盛果期酥梨群体覆盖率为7080%。 5 花果管理 5.1 人工辅助授粉 5.1.1 花粉房设置 根据所需花粉量,确定花粉房设置空间,一般每100棵树需要0.5 m2的面积。 5.1.2 采花 在鸭梨、马蹄黄、紫酥等砀山酥梨授粉品种树上,

11、采集大蕾期花朵。 5.1.3 花粉制取 用剥花机或人工剥取花药,筛去杂质,然后将花药送花粉房烘制花粉。 5.1.4 花粉烘制条件 保持花粉房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6070%,烘制24小时左右,并注意室内外空气交换。 5.1.5 花粉保存 花粉制好后用硫酸纸包好,放在温度为28的硅胶干燥剂中或相对湿度为50%、阴凉干燥处备用。 5.1.6 授粉 从花开10%至花瓣开始脱落,每日早晨8时露水干后至下午5 时前,用授粉器点授花序边花23朵,整个花期最好重复授粉23次。若授粉期间遇有灾害性天气,应尽量补充授粉。 5.2 花果初期管理 5.2.1 预防花期霜冻 气温接近0时,点火生烟,每667 m2

12、 果园面积设置68个烟堆,保持时间是整个低温期。 花前灌水延迟花期。 5.2.2 疏花疏果 5.2.3 疏花 花序分离后至开花前,疏除病虫花、稠密花、小花、中心花,花量比计划留花量多3050%。 5.2.4 疏果 谢花后进行初次疏果,各花序留单果为主、双果为辅,疏去小、残、病虫、畸形、稠密果。在树冠中、外部适当多留果,内膛和下部少留;壮树、壮枝上适当多留果,弱树、弱枝上适当少留。定果在5月底前完成,根据树势、树龄和肥水条件,确定留果量,一般每667 m2留果12000个左右。 6 土肥水管理 DB34/T6152006 4 6.1 土壤管理 6.1.1 深翻改土 分为扩穴深翻和全园深翻。扩穴深

13、翻结合秋施基肥进行,在定植穴(沟)外侧挖环状沟或平行沟,沟宽80 cm, 深80 cm100 cm。土壤回填时混以有机肥,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上层,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 6.1.2 中耕 清耕制果园及生草制果园的树盘在生长季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5 cm 10 cm,以利调温保墒。 6.1.3 树盘覆盖和埋草 覆盖材料可选用麦秸、麦糠、玉米秸、稻草及田间杂草等,覆盖厚度 10 cm 15 cm,上面零星压土。连覆 3 4 年后结合秋施基肥浅翻一次;也可结合深翻开大沟埋草,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 6.1.4 种植绿肥和行间生草 按 NY/T 442 2002

14、中 6.1.2 规定执行。 6.2 施肥 6.2.1 施肥原则 按照 NY/T 496 2001 的规定执行。所施用的肥料不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产生不良影响,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或免予登记的肥料。 6.2.2 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6.2.2.1 有机肥料 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杆肥、泥炭肥、饼肥、腐殖酸类肥、人畜废弃物加工而成的肥料等。 6.2.2.2 微生物肥料 包括微生物制剂和微生物处理肥料等。 6.2.2.3 化肥 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硫肥、钙肥、镁肥及复合(混)肥等。 6.2.2.4 叶面肥 包括大量元素类、微量元素类、氨基酸类、腐殖酸类肥料。 6.2.3 限制

15、使用的肥料 含氯化肥和含氯复合(混)肥。 6.2.4 施肥方法和数量 6.2.4.1 基肥 秋季施入,以农家肥为主,可混加少量氮素化肥。施肥量,初果期树按每生产 1 kg砀山梨施 1.5 kg2.0 kg优质农家肥计算;盛果期梨园每 666.7m2施 3 000 kg以上。施用方法采用沟施,挖放射状沟或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沟深 40 cm 60 cm。 6.2.4.2 追肥 6.2.4.2.1 土壤追肥 第一次在萌芽前后,以氮肥为主;第二次在花芽分化及果实膨大期,以磷钾肥为主,氮磷钾混合使用; 第三次在果实生长后期,以钾肥为主。其余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肥。施肥方法是树冠下开环状沟或放射状沟。

16、沟深 15 cm 20 cm,追肥后及时灌水。 6.2.4.2.2 叶面喷肥 全年 4 5 次 ,一般生长前期 2 次,以氮肥为主;后期 2 3 次,以磷、钾肥为主,也可根据树体情况喷施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常用肥料浓度为尿素 0.2% 0.3%,磷酸二氢钾 0.2% 0.3%,硼砂 0.1% 0.3%。叶面喷肥宜避开高温时间。 6.3 水分管理 DB34/T6152006 5 灌溉水的质量应符合NY/T 5101中的规定。其余按NY/ T 4422001中6.3规定执行。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和要求 按NY/T 5102的有关规定规定执行。 7.2 病虫害防治(见附录) D

17、B34/T6152006 6 附 录 A梨黑星病防治 A.1 梨黑星病 Venturia pyrinum(Lib.)Feck. A.2 防治方法 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负载,科学修剪,改善园区和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保持均衡树势,诱导植株抗病能力。 彻底清理果园,剪除病梢、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侵染源。 芽萌动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病菌。 防治的主要时期是在发芽前和落花后,常用药剂有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40%福星8000倍液、40%多 菌灵胶悬剂800倍液等。 附 录 B 梨轮纹病防治 B.1 梨轮纹病 ( 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

18、e .) B.2 防治方法 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负载,科学修剪,改善园区和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保持均衡树势,适当增施有机肥,减少化学氮肥的施用。 刮除枝干病斑,剪除枯死枝,并将其集中烧毁,清除越冬病源。 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 从落花后一周开始喷药保护。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800倍液、80%乙磷铝600800倍液,13260倍波尔多液等, 喷药次数根据历年病情、降雨量而定,一般每1015天喷一次杀菌剂,1520天间隔喷一次波尔多液。 附 录 C 梨木虱防治 C.1 梨木虱 (Psylla piyicola Forst) C.2 防治方法 早春刮除树干老皮,清洁果园,消灭越冬成虫,压低虫口密

19、度。 化学防治掌握四个关键时期,即3月上旬越冬成虫产卵盛期,3月下旬花序分离期,落花70%后当年第一代若虫集中发生期和5月上旬越 冬后第一次成虫发生盛期。常用药剂有0.3%敌虱螨2500倍,10%吡虫啉2500倍等。因世代重叠、若虫分泌有大量粘液保护,化学防治效果较差。 附 录 D 梨黄粉蚜防治 D.1 梨黄粉蚜 ( Cinacium iakusuiense Kishi ) D.2 防治方法 冬春季彻底刮除老翘皮及树体残附物,并集中烧毁,消除越冬虫卵。 DB34/T6152006 7 一般年份梨黄粉蚜危害较轻,无需单独防治。发生较重的年份,需在6月中旬黄粉蚜向梨果转移时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2.

20、5%溴氰菊脂2000倍液,10%吡虫啉3000倍液,35%赛丹乳油2500倍液等。 附 录 E 梨茎蜂防治 E.1 梨茎蜂 ( Janus piri Okamoto et Murqmatsu ) E.2 防治方法 成虫产卵结束后,及时剪除被害梢,在断口下34 cm处 剪除;对幼年树的关键延长枝可采取套袋保护。 利用成虫的群栖性和停息在树冠下部新梢叶背的习性,于早晚或阴天捕捉成虫。 落花后710天,可用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2.5%溴氰菊脂2000倍液,10%吡虫啉3000倍液等。 附 录 F 梨蝽象的防治 F.1 蝽象: 一般为两种,即茶翅蝽、麻皮蝽。 茶翅蝽:(Halyomovpha pi

21、cus Fobricius ) 麻皮蝽:(Evthesina fu llo Thubevg ) F.2 防治方法: 此虫寄主多,越冬场所分散,出时间长,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可在出茧盛期及5月下旬向梨树转移时,进行人工捕捉。 春季若虫开始活动时,喷20%杀灭菊脂2000倍液或1.8%齐螨素6000倍液防治。 附 录 G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 G.1 梨小食心虫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 G.2 防治方法 深挖树盘恶化梨小食心虫的越冬环境,刮除梨树老翘皮,清除越冬幼虫;利用合成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并可获取准确防治时间,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释放赤眼蜂,每667 m2放25000头,连续24次;也可喷20%杀灭菊脂3000倍液,20%灭扫利3000倍液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