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636-2006 铜陵白姜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211849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 T 636-2006 铜陵白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DB34 T 636-2006 铜陵白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DB34 T 636-2006 铜陵白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DB34 T 636-2006 铜陵白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DB34 T 636-2006 铜陵白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DB34备案号: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6362006铜陵白姜生产技术规程 2006-10-17 发布 2006-10-17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6362006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1 3 产地环境 . 1 4 生产技术 . 1 DB34/T6362006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0的要求编制。 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铜陵市生姜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敏、陆大中、裴万智、华尧生、杨自保、聂娟娟。 本标准于2006年10月17日首次发布。 DB34/

2、T6362006 1 铜陵白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陵白姜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铜陵白姜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产地环境 生产环境应符合NY50

3、10规定。姜田应选择高燥向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含腐殖质丰富、保水透气的田块。 前茬作物为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植物的地块以及土壤土壤粘重的涝洼地不宜作为姜田。种姜用地要轮作,周期应两年以上。 4 生产技术 4.1 姜田整地 作垄 铜陵白姜种植地要深翻、冻垡。冬至前后翻地,翻地前,将基肥均匀撒于地表,然后深翻。姜垄长度不定,宽度4m 5m,深0.5m 0.6m。第二年播种前,姜田要再深翻一遍,作高畦,同时备足基肥,如土杂肥、人畜粪、厩肥、饼肥和适量化肥,每667施有机 肥30003500 ,饼肥100。按5565的行距横挖梳子形的小行垄,小行垄之间为播种沟,播种沟深3035,沟壁成南

4、陡北斜(约6070的斜坡),北壁踩严踏实,同时开好腰沟、纵沟和围沟。 4.2 播种 铜陵白姜种姜每年四月上旬从姜阁内取出后,放在室内阴晾3天5天,进行炼芽。用手抹掉姜种种块上的细芽和黑斑点的芽。 选择芽身粗壮、顶部纯圆的花生芽姜块作种姜,每块姜种上只留一芽。根据姜芽着生密度和部位进行份姜(切姜),每块种姜重50g60g。种植密度:行距5565,株距2122,4500株/667。 4.3 田间管理 4.3.1 水浆管 理 生姜喜湿润,忌积水,怕干旱。生长期间要经常保持畦面湿润。同时,要经常做好清沟沥水工作,做到有水能排出,干旱易浇灌。 4.3.2 合理施 肥 肥料使用按NY/T496的规定执行。

5、 姜播种出苗后的15天20天,可第一次追施“断奶肥”。每667可浇施500750稀人畜粪肥。6月上、中旬,重施一次“断奶肥”。每667施 6575饼 肥,磷酸二铵2530,尿素810,DB34/T6362006 2 稀人畜粪600800,土杂肥若干。7月上中旬可结合培土、8月上中旬可结合挖姜垄雍土分别再重施两次“壮姜肥”。此时追肥,应以稀人畜粪为主。 4.3.3 搭棚遮阴 在生姜播种结束时用笆茅草或遮阳网搭棚。笆茅草摆放以“三分太阳七分阴”的稀疏光照为宜。到9月上中旬,光照强度减弱,应及时落下或撤去姜棚。 4.3.4 中耕培土 生姜出苗后,结合松土、浇水、除草进行浅中耕2次3次。生姜培土具有软

6、化作用,使姜蒂鲜红美观,保持仔姜皮薄肉嫩,节间伸长,提高品质;并能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发根,防止肥料流失、挥发,提高肥效和有机肥料的利用率,使仔姜肥大,增加产量。生姜培土5次6次。第一次撬老姜时,要浅,稍覆盖点土即可。半月后,进行第二次。过20天左右,可结合追肥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此次要平姜地,可重挖。第四、第五次培土,选在雨后的第三天、第四天进行。此时地潮湿润,可重挖重培,要将原来踩成的姜垅地变成姜地沟。土要培到茎芦的12cm15cm处,且越高越好。 4.3.5 间苗、抽心 间苗在2芦期时进行,每株只留一芦壮苗。抽顶心在立秋后每天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顶心应连抽2次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4.

7、4 病虫害防治 铜陵白姜的主要病虫害有姜瘟病、姜螟、斜纹夜蛾等。 4.4.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不准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4.4.2 农业防治 实行两年以上轮作;避免连作或前茬为茄科植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壤质土;精选无病害姜种;平衡施肥;采收后即使清除病株残体,集中烧毁,保证田间清洁。 4.4.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和选用生物源药剂。 4.4.4 物理防治 采取杀虫灯、黑光灯等方法诱杀害虫;使用防虫网;人工扑杀害虫。 4.4.5 化学防治 按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执行。 4.5 采收 铜陵白姜的采收分三次进行:撬老姜、取鲜姜、收种姜。在6月上旬、中旬撬老姜;在国庆节前开始取鲜姜,此时也叫“桂花姜”,尔后陆续上市,10月上旬为旺季;收种姜需要严格挑选,应在“立冬”前后进行。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