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640-2006 日本慈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211853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 T 640-2006 日本慈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DB34 T 640-2006 日本慈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DB34 T 640-2006 日本慈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DB34 T 640-2006 日本慈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DB34 T 640-2006 日本慈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唑ICS DB34备案号: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640-2006日本慈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2006-12-14 发布 2006-12-14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注DB34/T640-2006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1 3 术语 . 1 4 产地环境 . 1 5 育苗 . 1 6 大田栽植 . 2 7 田间管理 . 2 8 病虫防治 . 2 9 采收 . 3 DB34/T640-2006 II 前 言 为了规范无公害食品日本慈姑的大田生产,控制日本慈姑的食用安全,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确保加工产品出口,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

2、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来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乐忠、李锦标、高兆富、孙 文、解小敏。 本标准于 2006-12-14 日首次发布。 DB34/T640-2006 1 日本慈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日本慈姑的产地条件、环境要求和育苗、栽植、采收等生产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日本慈姑的大田生产。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3、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4285-1989 农药安全使 用标准 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 质标准 GBT8321.1-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8321.2-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8321.3-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8321.5-199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8321.6-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8321.7-200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18406.1-2001 农产品安全 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GB/T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 质量 无公害蔬

4、菜产地环境要求 3 术语 割叶 割去叶片,保留叶柄长35cm。 折芽 即慈菇的完整顶芽不带球茎。 公害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对环境造成的公共危害。 4 产地环境 生产基地应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排灌便利,不受工业“三废”以及城市垃圾等污染影响,生产基地5km及 灌溉水源无污染存在。土壤软烂肥沃(有机质 含量在1.5%以上),以值的壤土或黏壤土为好,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规定的要求,环境质量应符合GB/T18407.1规定。 5 育苗 5.1 品种选择 选用日本引进的紫皮慈姑,英文名:RROW HEAD,属晚熟品种,全生育期 210 天,平均单球纵径 3.0cm,单株结球 12 个16

5、 个,平均单株球重. kg, 一般每公顷产量 11250kg。该品种果肉紧实、香味较浓,富含维生素、淀粉、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属优质品种。 5.2 育苗时间 4 月中旬。 5.3 秧田建立 DB34/T640-2006 2 育苗前每公顷施用优质复合肥 450kg,带水耕耙 2 次次,做成宽 1.3m1.6m 的秧田,秧田之间留 30cm 的操作道。 5.4 育苗方法 5.4.1 播种 将预先在室内贮藏的顶芽中茎 0.4cm0.8 cm的球茎或折芽, 栽于秧田中, 株行距 10cm 13cm;667m2秧田用种量 40kg50kg。秧田与大田移栽面积比为 1:10。 5.4.2 水层管理 育苗前

6、期浅水勤灌,一般保持水层深度为 3cm5cm;中后期水层逐渐加深至 8cm10cm。 5.4.3 追肥 一般在幼苗三叶期和割叶后各追施肥 1 次,每 667m2施尿素 7.5kg。 5.4.4 割叶 6 月中下旬采取割叶蹲苗。 5.4.5 壮苗标准 苗龄90天100天,株高80cm左右,叶片肥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达,白色粗壮。缩短径粗1.5cm左右。 6 大田栽植 6.1 整地施基肥 栽培用田深耕晒垡,每公顷施用经无害化处理有机肥 10000Kg30000 Kg,12%的普钙 900Kg,尿素 380kg或 667m2施有机无机复合肥(NPK含量 25%、有机质含量 20%)60kg。带水旋耕

7、,耕层深度20cm左右。整地要求田平、泥烂、杂草净。 6.2 栽植 6.2.1 栽植时间 7月下旬至8月上旬。 6.2.2 栽植密度 行株距40cm 40cm,每4行间距50cm,每公顷约栽植57000株。 6.2.3 栽植方法 田间水层保持2cm3cm,去除秧苗叶片,仅保留叶柄长约35cm。将秧苗根插入土中10cm深,随即填平根旁空隙。 7 田间管理 7.1 水层管理 栽后保持5cm水层,如遇35以上持续高温天气,水层可加深到15 cm20cm。8月下旬至9月上旬,植株在封行前放干田水3天4天。结球期水层保持在3cm5cm。 7.2 追肥 活棵后10天15天进行,每公顷追施尿素225kg 。

8、9月中旬,匍匐茎大量抽生时(约6条8条),每公顷追施尿素225kg、氯化钾300kg。 7.3 耘田除草 结合耘田人工除草。 7.4 摘叶 栽植后至9月初,每隔1520天摘除老叶、黄叶1次,每株只保留4片-5片新叶。 7.5 生长调节 9月上旬每667m2用15%多效唑粉剂100g-150g,加水5 0kg-60kg喷洒植株,促进匍匐茎抽生. 8 病虫防治 DB34/T640-2006 3 8.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8.2 农业防治 深耕晒垡、健体栽培、清洁田园。 8.3 物理防治 色板、灯光诱杀。 8.4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 8.5 化学防治 8.5.1 主要病虫害 日本慈菇的主要病虫害有黑粉病、叶斑病、褐斑病、叶柄基腐病、二化螟、蚜虫、花蓟马、粘虫、甜菜夜蛾。 8.5.2 药剂防治 严格按照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执行。 9 采收 11 月下旬,茎叶枯黄、球茎充分成熟后,排干田水,人工采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