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T 140-2005 代替JG/T3018-1994 ,JG/T 140一2001未增塑聚氯乙烯CPVC-U)塑料窗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CPVC-U)windows 2005-11-11发布2006-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060801000108 JG/T 140-2005 目次前言.III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分类、规格和型号.2 5 材料.36 要求7 试验方法.88 检验规则.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新旧料共挤
2、型材、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MMA)共挤型材、表面涂层型材、覆膜型材的补充要求.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密封胶条术语和要求.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常用材料标准.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建筑外窗抗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附录E(规范性附录)焊接角最小破坏力的计算.24 I JG/T 140-2005 前言本标准代替JG/T3018-1994(PVC塑料窗),JG/T140-2001(PVC塑料悬转窗。本标准与JG/T3018-1994(PVC塑料窗),JG/T140-2001(PVC塑料悬转窗的主要差异如下:一一一本标准删除了JG/T3018-1994中窗洞口的
3、规格及其代号表和窗框厚度基本尺寸系列表。一一本标准增加了对主型材最小壁厚的规定。一-本标准增加了悬转窗中平开下悬窗、上悬窗、中悬窗和下悬窗的有关内容。本标准修改了力学性能中焊接角破坏力的规定并增加了计算方法。一一本标准的建筑物理性能依据GB/T7106、GB/T7107、GB/T7108、GB/T8484、GB/T8485、GB/T 11976进行修改。在本标准的气密性能、保温性能、隔声性能删去了上述标准中的最低指标值。一一-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
4、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塑料门窗委员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连实德集团、维卡塑料(上海)有限公司、北新建塑有限公司、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宝硕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福建亚太建材有限公司、中山市中标塑料型材有限公司、上海开捷门窗有限公司、皇家建筑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山东大明塑料型材有限公司、淄博三钟塑料建材有限公司、香河贝德建筑装饰制品有限公司、武汉特凌节能门窗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闰雷光、王永菁、丛敬梅、黄家文、黄英升、陈祺、石清、王杨林、王志斌、王民、杨荣君、朱明、王关鑫、黄金永、刘绪政、付士雷、尹昌波。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5、一一一JG/T3018-1994。一一JG/T140-2001 0 阳山JGjT 140-2005 未增塑聚氯乙烯CPVC-U)塑料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窗(以下简称塑料窗)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规格和型号、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由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制作的建筑用窗。不适用于本标准中未规定性能的其他窗。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
6、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5823 建筑门窗术语GB/T 5824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GB/T 7106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7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8 建筑外窗水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5 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814-2004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GB/T 9286 色漆和清潦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11793. 3一1989PVC塑料窗力学性能、耐候性试验方法GB/T 11976
7、 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14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JGJ 103 塑料门窗安装及验收规程JGJ 11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3. 1 3.2 3. 3 GB/T 5823确立的术语以及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窗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U) windows 由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按规定要求使用增强型钢制作的窗。通体着色型材full colourful profile 向PVC干渴料直接加入颜料共同棍合后挤出的型材,其颜色不在GB/T8814所适用的范围之内。附框aux
8、iliary fram 在墙体洞口安装的过渡性结构件,窗通过其与墙体安装联接。1 JG/T 140一20053.4 共挤co-extrusion 两台或两台以上挤出机分别将不同材料挤入同一特制模具中成为一体型材的过程。主要是指PVC共混料与回收PVC型材粉碎料的新旧料共挤,PVC共混料与其他着色高分子材料的双色共挤两种。3.5 装配式结构副sennblystructure 指框、扇、挺等主型材之间不经焊接,而采用专用联接件进行联接的结构。4 分类、规格和型号4. 1 分类开启形式与代号按表1规定。表1开启形式与代号开启形式平开推拉上下推拉平开下悬代号P T ST PX 注1:固定窗与上述各类窗
9、组合时,均归入该类窗。注2:纱扇窗代号为A。4.2 规格和型号4.2. 1 窗洞口尺寸系列宜符合GB/T5824的规定。4.2.2 窗的构造尺寸应由以下原则确定:的型材断面结构尺寸;上悬S 中悬C 下悬固定X G b) 主要受力杆件的强度和挠度,开启扇自重、五金配件承载能力和五金配件与窗框、窗扇的联接强度;c) 洞口尺寸和墙体饰面层厚度及窗框与洞口间隙、附框尺寸的安装要求,并应符合JGJ103的规定。4.3 窗框厚度尺寸窗框厚度基本尺寸按窗框型材无拼接组合时的最大厚度公称尺寸确定。4.4 标记方法、示例4.4.1 标记方法产品标记由名称代号、规格、性能代号组成。7-1-1-1-1-1-t纱号2
10、 窗规格窗框厚度塑料窗开启形式代号JGjT 140-2005 4.4.2 示例示例1:平开塑料窗,窗框厚度为60mm,规格型号为1518,抗风压性能为2.5kPa,气密性能为1. 5 m3/(m h)或表示为4.5 m3 / (m2 h) ,水密性能为250Pa,保温性能为2.0 W / (m2 K),隔声性能为30dB,采光性能为0.40,带纱扇窗。PSC60-1518-P3 2. 5-q 1. 5(或q24. 5h:,P 250-K 2. O-Rw 30-Tr O. 40-A 示例2.平开塑料窗,窗框厚度为60mm,规格型号为1518,保温性能2.0W/(m2 K),抗风压、气密、水密、隔
11、声、采光性能无指标要求和无纱扇时不填写。PSC60-1518-K2.0 5 材料5. 1 窗用型材分颜色在GB/T8814-2004适用范围内的型材、通体着色型材、双色共挤型材、表面涂层型材和覆膜型材。5.2 颜色在GB/T8814-2004适用范围内的型材应符合GB/T8814一2004的规定。5.3 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新旧料共挤型材、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醋CPMMA)共挤型材、表面涂层型材和覆膜型材除应符合GB/T8814-2004规定的要求外,还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5.4 通体着色型材不宜用于建筑外窗。5.5 平开窗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不应小于2.5
12、mm,推拉窗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不应小于2.2mm。5.6 窗用密封胶条参见附录B的要求。5. 7 窗用其他材料及五金配件参见附录C,其中窗用密封毛条应采用经紫外线稳定性处理和硅化处理的平板加片型。5. 8 紧固件应采用机制自钻自攻螺钉。5.9 玻璃的选用应按JGJ113的规定。6 要求6. 1 外观质量窗构件可视面应平滑,颜色基本均匀一致,无裂纹、气泡,不得有严重影响外观的擦、划伤等缺陷。焊缝清理后,刀痕应均匀、光滑、平整。6.2 窗的装配6.2.1 应根据窗的抗风压强度、挠度计算结果(外窗抗风压强度计算方法参见附录D)确定增强型钢的规格。当窗主型材构件长度大于450mm时,其内腔应加增
13、强型钢。增强型钢的最小壁厚不应小于1. 5 mm,应采用镀样防腐处理,端头距型材端头内角距离不宜大于15mm,且以不影响端头焊接为宜。增强型钢与型材承载方向内腔配合间隙不应大于1mm。6.2.2 用于固定每根增强型钢的紧固件不得少于三个,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距型材端头内角距离不应大于100mm。固定后的增强型钢不得松动。6.2.3 外商窗框、窗扇应有排水通道,使浸入框、扇内的水及时排至室外,排水通道不得与放置增强型钢的腔室连通。6.2.4 装配式结构的中挺联接部位应加衬联接件,该联接件与增强型钢应采用紧固件固定,联接处的四周缝隙应有可靠密封措施。6.2.5 窗框、窗扇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见
14、表203 JG/T 140一2005表2窗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项目尺寸范围偏差值王三1500土2.0宽度和高度1500 :f: 3.0 6.2.6 窗框、窗扇对角线尺寸之差不应大于3.0mm。6.2.7 窗框、窗扇相邻构件装配间隙不应大于0.5mm,相邻两构件焊接处的同一平面度不应大于0.6 mm。6.2.8 平开窗、上悬窗、平开下悬窗、下悬窗、中悬窗关闭时,窗框、窗扇四周的配合间隙c(见图1、图2、图3),允许偏差为:1:1.0 mm。6.2.9 平开窗、上悬窗、下悬窗、平开下悬窗、中悬窗窗扇与窗框搭接量b(见图1、图2、图3)的允许偏差为士2mm,平开窗、平开下悬窗装配时应有防下垂措
15、施。左右推拉窗、上下推拉窗锁闭后的窗扇与窗框搭接量b(见图4、图5)的允许偏差为:1:2mm,且窗扇与窗框上下搭接量的实测b值(导轨顶部装滑轨时,应减去滑轨高度)不应小于6mm。6.2. 10 五金配件安装位置应正确,数量应齐全,承受往复运动的配件在结构上应便于更换。五金配件承载能力应与窗扇重量和抗风压要求相匹配。当平开窗窗扇高度大于900mm时,窗扇锁闭点不应少于两个。五金配件与型材联接应满足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要求。摩擦钱链的联接螺钉应全部与框扇增强型钢可靠联接。b一二搭接量;C一一配合间隙。固1外平开窗、上悬窗4 b一一搭接量;一一配合间隙。固2内平开窗、平开下悬窗、下悬窗JG/T 140
16、-2005 C 4己b一二搭接量;c一一配合间隙。固3中悬窗b一一搭接量。固4推拉窗5 JG/T 140一2005b一一搭接量;c一一配合间隙。圈5上下推拉窗6.2. 11 密封条、毛条等装配后应均匀、牢固,接口严密,无脱槽、收缩、虚压等现象。6.2. 12 压条装配后应牢固。压条角部对接处的间隙不应大于1mm。不得在一边使用两根(含两根)以上压条。6.2.13 玻璃的装配应符合JGJ113的规定。当中空玻璃厚度尺寸超过24mm时,应考虑相应的玻璃嵌入深度、前部和后部余隙。6.3 窗的性能6.3. 1 力学性能平开窗、平开下悬窗、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的要求,推拉窗的力学性
17、能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3平开窗、平开下悬窗、上悬窗、中悬窗、下悬菌的力学性能项目技术要求锁紧器(执手)的开关力不大于80N(力矩不大于10N. m) 开关力平合页不大于们| 摩擦饺链不小于30N不大于80N 悬端吊重在500N力作用下,残余变形不大于2mm,试件不损坏,仍保持使用功能翘曲在300N作用力下,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试件不损坏,仍保持使用功能开关疲劳经不少于10000次的开关试验,试件及五金配件不损坏,其固定处及玻璃压条不松脱,仍保持使用功能大力关闭经模拟7级风连续开关10次,试件不损坏,仍保持开关功能焊接角破坏力窗框焊接角最小破坏力的计算值不应小子2000 N.窗扇焊接角最
18、小破坏力的计算值不应小子2500 N,且实测值均应大于计算值窗撑试验在200N力作用下,不允许位移,联接处型材不破裂开启限位装置(制动器)受力在10N力作用下、开启10次.试件不损坏注:大力关闭只检测平开窗和上悬窗。6 JG/T 140-2005 表4推拉菌的力学性能项目技术要求开关力推拉窗不大于100N 上下推拉窗不大于135N 弯曲在300N力作用下,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试件不损坏,仍保持使用功能扭曲在200N作用下,试件不损坏,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开关疲劳经不少于10000次的开关试验,试件及五金配件不损坏,其固定处及玻璃压条不松脱焊接角破坏力窗框焊接角最小破坏力的计算值不
19、应小于2500 N,窗扇焊接角最小破坏力的计算值不应小于1 400 N,且实测值均应大于计算值注:没有凸出把手的推拉窗不做扭曲试验。6.3.2 物理性能6.3.2.1 抗凤压性能以安全检测压力值CP3)进行分级,其分级指标值P3按表5规定。表5抗凤压性能分组单位为千帕分级代号1 2 3 4 5 6 7 8 X.X 分级指标值1. 0:0:主1. 5( 2.0:S:二2. 5( 3.0至二3. 5( 4.0( 4.5( P,二三P3 1.5 1.5二三ql0.5ql (0.5 m3 /(m. h) 单位面积分级指标值7.5二三qz4.54. 5二三qz1.5 qz三1.5m3/(mZ h) 6.
20、3.2.3 水密性能分级指标值A按表7规定。表7水密性能分级单位为帕分级1 2 3 4 5 XXXX 分级指标值100(b.pK二三2.5 6.3.2.5 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指标值Rw按表9规定。表8保温性能分级8 2.5K二三2.。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9 10 2. OK1. 5 K1. 5 7 JG/T 140-2005 表9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分级2 3 4 5 分级指标值25三Rw3030,;豆Rw3535Rw40 40Rw45 6.3.2.6 采光性能分级指标值1按表10规定。表10采光性能分组2 3 4 1 O. 20T,0. 30 1 O. 30T,0. 40 0.40三T,0.50
21、O. 50T,0. 60 I 7 试验方法7. 1 试件存放及试验环境试验前窗试件应在180C280C的条件下存放16h以上,并在该条件下进行检测。7.2 型材壁厚用游标卡尺检测型材的壁厚。7.3 外观质量检测在自然散射光线下,距试样400mm500 mm目测外观项目。7.4 窗的装配检测7.4. 1 用游标卡尺、卷尺、塞尺检测增强型钢及其装配质量。7.4.2 用卷尺检测紧固件的装配质量。7.4.3 目测窗框、窗扇排水通道。7.4.4 目测装配式结构的中挺部位联接件的密封。7.4.5 用精度为1mm的量具测量窗框、窗扇外形尺寸及对角线。单位为分贝6 45Rw 5 T,O. 60 7.4.6 用
22、塞尺检测窗框、窗扇相邻构件的装配间隙和窗框、窗扇的配合间隙。用精度为0.02mm的量具测量相邻构件同一平面度。用精度0.5mm的量具检测窗扇与窗框搭接量。7.4.7 目测五金配件的安装数量和装配质量。7.4.8 目测密封条、毛条的装配质量。7.4.9 目测,并用塞尺检测压条的装配质量。7.4. 10 用游标卡尺和钢板尺检测玻璃的装配质量。7.5 力学性能检测7.5. 1 锁紧器(执手)的开关力检测.在锁紧器的手柄上,距其转动轴心100mm处,挂一个oN 150 N的测力弹簧秤,沿垂直手柄的运动方向以顺或逆时针方向加力,直到手柄移动使窗扇松开或紧闭,记录测量过程中所显示的最大力即为该锁紧器的开力
23、或关力。7.5.2 开关力、悬端吊重、翘曲、开关疲劳、大力关闭、窗撑试验、弯曲、扭曲、开启限位装置按GB/T 11793.3-1989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7.5.3 焊接角破坏力以所用型材生产厂提供的焊接角破坏力计算值为依据,对与该批门窗相同型材、相同工艺制做的焊接角样品按GB/T8814-2004规定的可焊性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并查验相应生产过程中的焊接角破坏力原始记录。焊接角最小破坏力的计算值应按附录E的方法计算。7.6 物理性能检测7.6. 1 抗风压性能按GB/T7106规定的方法检测。在各分级指标中,当外窗采用单层、夹层玻璃时,其主要受力杆件相对挠度不应大于1/120;采用中空玻璃时,
24、其主要受力杆件相对挠度不应大于1/180。对于单扇固定窗,其最大允许挠度为矩形玻璃短边边长的1/60;当采用中空玻璃时,对于单扇平开窗,取距锁点最远的窗扇自由角的位移值与该自由角至锁点距离之比为最大相对挠度值;当窗扇上有受力8 JG/T 140-2005 杆件时,应同时测量该杆件的最大相对挠度,取两者中的不利者作为抗风压性能检测结果;无主要受力杆件外开单扇平开窗只进行负压检测,无受力杆件内开单扇平开窗只进行正压检测。7.6.2 气密性能、水密性能、保温性能、空气声隔声性能、采光性能应分别按GB/T7107、GB/T7108、GB/T 8484、GB/T8485、GB/T11976规定的方法检测
25、。7.6.3 物理性能宜按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风压性能的顺序试验。8 检验规则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8. 1 出厂检验应在型式检验合格后的有效期内进行出厂检验。8. 1. 1 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1的规定。不合格的产品不允许出厂。8. 1. 2 产品出厂前,抽样方法应按每一批次、品种、规格分别随机抽取5%且不得少于三撞。表11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项目型式检验出广检验试验方项目要求法工具固定窗平开窗推拉窗悬转窗固定窗平开窗推拉窗悬转窗抗风压性能、/J 、/、/6.3.2.1 7.6.1 气密性能、/、/、J、J6.3.2.2 7.6.2 水密性能J 、jJ J 6.3.2.3 7.6.
26、2 保温性能、/J 、/.J 6.3.2.4 7.6.2 隔声性能A A A A 6.3.2.5 7.6.2 采光性能A L, A A 6.3.2.6 7.6.2 焊接角破坏力幡、J、/、J、/、/J J 、/6.3.1 7.5.3 型材壁厚骨、/、J、/、/J 、/、/、/5.5 7.2 外观质量J 、j、/、/、/J 、/.J 6.1 7.3 增强型钢J 、/、/J 、/J .J 、/6.2.1 7.4.1 紧固件、J、/、/、/、/、/J 、/6.2.2 7.4.2 排水通道、/J 、/、j.J 、/6.2.3 7.4.3 中挺联接处的密封、/、j、/、/、J.J 、J、J6.2.4 7
27、.4.4 窗外形尺寸J J J 、/、J、/.J 、J6.2.5 7.4.5 对角线尺寸、/、/、/J 、/.J J 、/6.2.6 7.4.5 窗框、窗扇相邻.J 、/.J 、JJ .J J J 6. 2. 7 7.4.6 构件装配间隙一一一-相邻构件同一、J、/、/、/J .J J 、/6.2.7 7.4.6 平面度窗框、窗扇配合、/、J间隙、JJ 6.2.8 7.4.6 窗框、窗扇J 、/J 搭接量、/、/、J6.2.9 7.4.6 五金配件装配、/J .J 、/、J、/6.2.10 7.4.7 密封条、毛条装配、/.J J 、J、/J J 、/6.2.11 7.4.8 9 JG/T 1
28、40-2005 表11(续)型式检验出厂检验试验方项目要求固定窗平开窗推拉窗悬转窗固定窗平开窗推拉窗悬转窗法工具压条装配、jJ J 、j、/J 、/J 6.2.12 7.4.9 玻璃装配、/J 、JJ .J .J 、/J 6.2.13 7.4.10 锁紧器(执手)的开关力J J J .J 6.3.1 7.5.1 开关力、/J J 、/.J J 6.3.1 7.5.2 悬端吊重(上悬窗、中悬窗、下悬、J、J6.3.1 7.5.2 窗除外)翘曲、/、/6.3.1 7.5.2 开关疲劳(上下、J、/、/6.3.1 7.5.2 推拉窗除外)大力关闭、/、/6.3.1 7.5.2 窗撑试验J 、/6.3
29、.1 7.5.2 弯曲、j6.3.1 7.5.2 扭曲J 6.3.1 7.5.2 开启限位装置受力、/J 6.3.1 7.5.2 注1,表中符号表示需检测的项目,符号一表示不需检测的项目,符号今表示用户提出要求时的检测项目。注2,带禄的项目检测为生产过程检测。8.1.3 产品出厂检验判定规则应根据表11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当其中某项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复检,如该项仍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若全部检测项目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8. 1.4 塑料窗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应符合订货合同中的要求,且不应低于本标准规定的最低值。8.2 型式检验8.
30、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 正式生产后,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 正常生产时,每两年检测一次;d)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8.2.2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11。8.2.3 批量生产时,抽样方法为每二年从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三槽进行型式检验。8.2.4 判定规则应根据表11规定的型式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当其中某项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复检,如该项仍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若检验项目
31、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品。10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9. 1 标志9. 1. 1 在产品的明显部位应注明产品标志,标志内容包括:a) 制造厂名称;b) 产品标记;c) 产品执行标准;d) 制造日期。9. 1.2 产品检验合格后应有合格证。合格证应符合GB/T14436的规定。9.2 包装9.2.1 产品表面应有保护措施,宜用无腐蚀性的软质材料包装。9.2.2 包装应牢固,并有防潮措施。9.2.3 产品出厂时应附有产品清单及产品检验合格证。9.3 运输9.3. 1 装运产品的运输工具,应有防雨措施并保持清洁。9.3.2 在运输、装卸时,应保证产品不变形、不损伤、表面完好
32、。9.4 贮存9.4.1 产品应放置在通风、防雨、干燥、清洁、平整的地方。严禁与腐蚀性物质接触。9.4.2 产品贮存环境温度应低于50oC,距离热源不应小于1mo JG/T 140-2005 9.4.3 产品不应直接接触地面,底部应垫高不小于100mm。产品应立放,立放角不应小于700,并有防倾倒措施。11 JG/T 140一2005附录A(规范性附录)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新旧料共挤型材、来增塑聚氯乙烯(PVC-u)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MMA)共挤型材、表面涂层型材、覆膜型材的补充要求A.1 PVC-U新旧料共挤型材A. 1. 1 新料应覆盖全部旧料,且厚度不应小于0.5mm。型材表
33、面不得有杂质、裂纹、气泡或其他缺陷。A. 1.2 旧料不应含有增塑剂和其他杂质。维卡软化点不小于71C;弹性模量不小于2000N/mm2。A. 1.3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对型材进行老化试验,老化后的冲击强度保留率应符合GB/T 8814-2004的要求。A. 1.4 老化前后试样的颜色变化,t:,.E岳不大于5、t:,.b不大于3。A. 1.5 老化后型材外层与芯部旧料之间不得出现分离。A.2 PVC-U与PMMA共挤型材A.2.1 PMMA共挤层厚度不应小于0.3mm,共挤层应覆盖全部外可视面,颜色应均匀一致。A.2.2 PMMA共挤层的维卡软化点不小于90.C,粘数为
34、68cm3/g-78 cm3/g。A.2.3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向不带共挤层的主型可视面做落锤冲击试验,型材可视面破裂的试样数应符合GB/T8814-2004的要求。A.2.4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向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MMA)层主型材可视面做落锤冲击试验,即使发生破碎,聚甲基丙烯酸甲酣(PMMA)层也不应与型材分离。A.2.5 按GB/T88142004规定的150.C加热后状态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样不应出现气泡、裂纹和分层,共挤层不应出现分离。A.2.6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对型材共挤层外可视面做6000 h老化试验,老化后冲
35、击强度保留率应符合GB/T8814一2004的要求。A.2.7 老化前后试样共挤层可视面颜色变化,t:,.E惨不大于5。A.2.8 老化后试样共挤层可视面不得出现斑点、条纹、气泡、裂纹、分离等明显缺陷。A.3 表面涂层型材A. 3.1 涂层应覆盖型材全部外可视面,厚度不应小于10m。涂层表面不得有杂质、裂纹、气泡或其他缺陷。A.3.2 按GB/T8814-2004规定的150.C加热后状态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样不得出现气泡、斑点、裂纹、分层和脱落的现象。A. 3. 3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向不带涂层的主型材可视面做落锤冲击试验,型材可视面破裂的试样数应符合GB/T8814
36、-2004的要求。A. 3. 4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向带涂层的主型材可视面做落锤冲击试验,即使发生破碎,涂层也不应与型材分离。A.3.5 按GB/T9286规定的方法做涂层附着力的试验,试验结果分级不应大于1级。A. 3.6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对型材涂层外可视面做6000人涂层内可视面做4000h 老化试验,老化后冲击强度保留率应符合GB/T8814-2004的要求。A. 3. 7 老化前后试样带涂层可视面颜色变化,t:,.E份不大于5。JG/T 140-2005 A. 3. 8 老化后试样带涂层可视面不得出现斑点、条纹、气泡、裂纹、溶化、分离等
37、明显缺陷。注:试样应在涂装48h后从型材上截取。A.4 覆膜型材A. 4.1 基膜上层应有厚度不小于50m聚丙烯酸醋保护层。膜不应有杂质、裂纹、气泡或其他缺陷。膜应覆盖主型材全部外可视面。A.4.2 按GB/T8814-2004规定的150.C加热后状态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样覆膜层不得有分层、气泡、裂纹、脱落现象。A.4.3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向未覆膜的主型材可视面做落锤冲击试验,型材可视面破裂的试样数应符合GB/T8814一2004的要求。A.4.4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向主型材覆膜的可视面做落锤冲击试验,即使发生破碎,膜与型材、基膜与丙烯酸醋层
38、也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分离。A.4.5 覆膜层的附着力试验应在覆膜72h后进行。取宽度为(20士l)mm、长度为100mm的四个试样,采用剥落试验法进行测试,以10mm/min的剥落速度至20mm时中止,同时记录剥落的力和行程,每个试件的力不应小于2.5N/mm(相当于20mm试验宽度时剥落力为50N). A.4.6 按GB/T8814-2004规定的试验方法对型材外可视面覆膜做6000h,内可视面覆膜做4000 h 老化试验,老化后冲击强度保留率应符合GB/T8814-2004的要求。A.4.7 老化前后试样膜色变化.E不大于5。A. 4. 8 老化后试样覆膜层的附着力,每个试样均不应小于2.
39、0N/mm. A.4.9 老化后试样覆膜可视面不得出现斑点、条纹、气泡、裂纹、分离、脱落等明显缺陷。13 JG/T 140一2005附录B(资料性附录)密封胶条术语和要求B.1 术语和定义B. 1. 1 固弹恢复deflection recovery 密封条受到压缩后恢复其自由高度的能力。B. 1.2 自由高度free height 密封条零负荷下的高度。B. 1.3 最大工作温度maximum working temperature 密封条能执行其功能的条件。B. 1.4 工作范围working range 安装后,密封条可受到压缩或挠曲的变形量。B.2 要求B. 2.1 工作范围:2mm4
40、 mm。B.2.2 工作温度范围:一40.C70.C. B. 2.3 回弹恢复:70%。B.2.4 老化后恢复:二三60%。将试样压缩至工作状态,放置在70.C的烘箱里,在70.C条件下保持(504士2)h后取出,放置2h冷却到环境温度,松开试样测量其自由高度。14 C.1 紧固件及五金配件标准附录C(资料性附录)常用材料标准GB/T 15856. 1 十字槽盘头自钻自攻螺钉GB/T 15856.2 十字槽沉头自钻自攻螺钉GBjT 3098.4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细牙螺纹JC/T 635 建筑门窗密封毛条技术条件JG/T 124 聚氯乙烯(PVC)门窗执手JG/T 125 聚氯乙烯(PVC
41、)门窗合页(镜链)JG/T 126 聚氯乙烯(PVC)门窗传动锁闭器JG/T 127 聚氯乙烯(PVC)门窗摩擦镀链JG/丁128聚氯乙烯(PVO门窗撑挡JG/T 129 聚氯乙烯(PVC)门窗滑轮JGjT 130 聚氯乙烯(PVC)门窗半圆锁JG/T 131 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JGjT 132 聚氯乙烯(PVC)门窗固定片JG/T 168 建筑门窗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C.2 玻璃GB/T 11944 中空玻璃GB 9962 夹层玻璃GB/T 9963 钢化玻璃GB 11614 浮法玻璃GB/T 18701 着色玻璃GB/T 18915. 1 阳光控制镀膜玻璃GB/T 18915.2
42、 低辐射镀膜玻璃C.3 窗纱QB/T 3882-1999 (原GB8379-1987) 窗纱型式尺寸QB/T 3883一1999(原GB8380-1987) 窗纱技术条件C.4 密封股GBjT 14683-2003 硅酣建筑密封胶JG/T 140-2005 15 JG/T 140-2005 附录D(资料性附录)建筑外窗抗凤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D.1 适用范围建筑外窗抗风强度计算方法适用于各种材质的平开式及推拉式建筑外窗的抗风强度的计算和验算。也可用于四面支撑的其他开启形式的建筑外门和外窗的抗风强度的计算。D.2 荷载分布与计算D.2.1 荷载分布建筑外窗在风荷载作用下,承受与外窗平面垂直的横向
43、水平力。外窗各框料间构成的受荷单元可视为四边佼接的简支板。在每个受荷单元的四角各作45。斜线,使其与平行于长边的中线相交。这些线把受荷单元分成四块,每块面积所承受的风荷载传给其相邻的构件,每个构件可近似地简化为简支梁上呈矩形、梯形或三角形的均布荷载。见图D.l图D.5016 固D.1、气圄D.2Q=Q,十QzL Q=Ql+Q2 固D.3L 图D.4Ql+Q2十Q3I p=(Q.+Q5)/2 坐卡旦L JG/T 140-2005 11 JG/T 140-2005 a)若L,/L11/2且XL/3时则按下图计算:D.2.2 荷载计算N 叫 -l P=Pl +P2 h斗圈D.5Pl =(Q5+Q6)
44、/2 岛+Q44-TlM2L 1 L L2 L b) 若L,/L1二三1/2或L,/L11/2时且X:?-L/3时,则按下图计算2Ql+Q2+Q3十Q4P=Pl十P2L1 l L2 L 建筑外窗在风荷载作用下,受力构件上的总荷载(Q)为该构件所承受的受荷面积(A)与施加在该面积上的单位风荷载(W)之乘积,按式(D.1)计算:Q=A.W ( D.1 ) 式中:Q-一受力构件所承受的总荷载,单位为牛顿(N); A-一受力构件所承受的受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旷); W一一施加在受荷面积上的单位风荷载,单位为帕(Pa);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取值。当进行建筑外窗的强度计算时,其受力构件上的总荷载(Q
45、)为该构件所承受的受荷面积(A)与该窗的强度等级相对应的单位荷载(WG)之乘积。D.3 截面特性建筑外窗的受力构件在材料、截面积和受荷状态确定的情况下,构件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与截面形状有关的两个特性,即截面的惯性矩与抵抗矩。D. 3.1 截面的惯性矩(1).它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共同决定着构件的挠度(1)。D. 3. 2 截面的抵抗矩CW).当荷载条件定时,它决定构件应力的大小。D. 3. 3 截面特性的确定当建筑外窗用料采用标准型材时,其截面特性可在材料手册中查得。当建筑外窗用料采用非标准型材时,其截面特性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简单矩形截面的惯性矩z!=(bh3)/12;截面的抵抗短:Wj
46、=2X!/h。JG/T 140一2005D.4 强度计算如D.2.1所述,建筑外窗受力构件受荷情况近似简化为简支梁上承受矩形、梯形或三角形的均布荷载。有时还可能承受集中荷载。其弯曲应力和剪切应力计算如下。D. 4.1 弯矩M的计算:a b 固D.6注l:a图在矩形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弯矩按M=(QL)/8计算。注2:b图在梯形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弯矩见表D.1,其中K=KL/L。注3:c图在三角形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弯矩按M=(Q L)/6计算。表D.1承受梯形荷载简支梁的弯矩K=O K=O.l K=0.2 K=0.3 (Q.L)/8.00 (Q. L)/7. 30 (Q. L)/6. 76 (Q.
47、 L)/6. 36 P L/2 L/2 1 L a 圄D.7注1:a图集中荷载作用于跨中时弯矩按M=(P.L)/4计算。注2:b图集中荷载作用于任意点上时弯矩按M=(P.Ll L,)/L计算。c K=0.4 K=0.5 (QL)/6.10 (Q. L)/6.00 P Ll L2 咱L b 当向外平开窗的窗扇受负压或向内平开窗的窗扇受正压且采用单锁点时,其窗框的竖框受荷情况按紧固五金件处有集中荷载作用的简支梁计算(见图D.7);其窗扇边挺受荷情况可近似简化为以紧固五金件处为固端的悬臂梁上承受矩形均布荷载,其弯矩按M=(Q.L)/2计算(见图D.8):围D.8注:建筑外窗受力构件上有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同时作用时,其弯矩为它们各自产生弯矩叠加的代数和。D.4.2 弯曲应力按式(D.2)计算:max = M/Wj三三W j = I/C .( D.2 ) 19 JG/T 140一2005式中zM-一-受力构件承受的最大弯矩,单位为牛顿米(N.m); Wj一一净截面的抵抗矩,单位为立方毫米(mm3); max一-计算截面上的最大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I一-计算截面的惯性矩,单位为四次方毫米(mm4); C一-中和轴到截面边缘的最大距离,单位为毫米(mm);OJ一-材料的抗弯允许应力,单位为兆帕(MPa)。D. 4. 3 剪力Q的计算:b 圈D.9注l:a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