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6613-2008 塑料.试验用聚氯乙烯(PVC)糊的制备.分散器法.pdf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219412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6613-2008 塑料.试验用聚氯乙烯(PVC)糊的制备.分散器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GB T 16613-2008 塑料.试验用聚氯乙烯(PVC)糊的制备.分散器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GB T 16613-2008 塑料.试验用聚氯乙烯(PVC)糊的制备.分散器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GB T 16613-2008 塑料.试验用聚氯乙烯(PVC)糊的制备.分散器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GB T 16613-2008 塑料.试验用聚氯乙烯(PVC)糊的制备.分散器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8308020G 32 唇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613-2008IS0 11468:1997代替GBT 16613 1996塑料 试验用聚氯乙烯(PVC)糊的制备分散器法Plastics-Preparation of PVC pastes for test purposes-Dissolver method2008-06-04发布(IS0 11468:1997,IDT)2008-12-01实施宰瞀鹳鬻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促19刖 昌GBT 16613-2008IS0 11468 11997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1468:1997塑料 试验用PVC糊的制

2、各 分散器法(英文版)(2007年9月20日确认)。为便于使用,本标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c)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d)ISO 11468:1997发布时,用“”代替了即将出版的ISO 10602:1998中的年代号,并用脚注的形式给予了说明,本标准直接注日期引用,因此删除了脚注1;e)ISO 11468:1997脚注2给出了推荐仪器,不符合我国标准编写规定,因此删除了脚注2。本标准代替GBT 16613-1996试验用聚氯乙烯(PVC)糊的制备分散器法。本标准与GBT 16613 1996主要技术差异如下:修改

3、了标准的中英文名称;修改了引用标准(1996年版第2章,本版第2章);一删除了邻苯二甲酸二(2一乙基)己酯的性能要求(1996年版46);删除了标准糊配比(1996年版中表2)。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分会(SACTC 15sc 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锦西化工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丽娟、郝晶、陈沛云、谭琛。本标准于1996年首次发布。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GBT 16613m2008ISO 11468:1997塑料试验用聚氯乙烯(PVC)糊的制备分散器法1范围本标准

4、规定了用分散器制备PVC糊的方法。所制备的糊的流变性可用于表征相应聚氯乙烯的特性,也可以作为不同产品之间建立一致性的方法。本方法也可用于制备含其他组分(如稳定剂)的糊,但这种糊不能用于树脂的命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El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918 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SO 291:1997,IDT)ISO 10602:1998塑料氯乙烯

5、均聚和共聚树脂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3原理将PVC树脂和增塑剂在分散器中混合制备PVC糊。本标准中,糊(也称塑溶胶)即指PVC树脂在液体增塑剂中的悬浮物组成的液体PVC混合物。4仪器和材料41分散器,具有一个最好为双壁的圆筒形混合容器及一个电机驱动的轴,该轴连接一个水平的粗齿混合盘(分散盘)。分散盘将能量传递给PVC糊,使糊中成分沿轴线中心向下,沿混合容器壁向上传动(见图1)。图1分散器(双壁)混合容器的尺寸可以根据所需的糊量而变化。应从表1中选取适宜的规格。电机和轴应固定在高度可调的支架上。支架底部应装有一适宜装置将混合容器固定在适当位置1GBT 16613-2008ISO 1 146

6、8:1997以使轴沿着轴线位于混合容器的中心。在整个混合过程中转速(见表1)应保持恒定。表1 分散器和混合容器尺寸分散器 1 2 3盘盘直径ram 40土1 50士1 80士1齿数 12 12 12盘厚ram 约15 约15 约15轴直径ram 约15 约15 约15轴转速rrain 2 500土100 2 000士100 1 250土50盘距混合容器底部的高度ram 20土1 251 40土1混合容器内径ram 65士1 80il 120土1总高度ram 85 1lO 180糊量g 200土10 400士20 1 500土75分散盘应由不锈钢制成。齿应呈梯形或平行四边形,其斜边与垂直线成30

7、。,并以垂直向上或向下的间隔与分散盘的圆周相接(见图2)。图2分散盘盘的直径、厚度、齿数、轴直径和距混合容器底部的高度见表1。混合容器应由不锈钢制成,其内径和总高度见表1。为移出混合期间摩擦产生的热,应设计采用一有效的外部冷却系统,如可以使用双壁水冷混合容器。为了安全,未被混合容器包围的轴的上部应有护套保护。轴的电驱动应连接到一个自动跳停开关上,其安装可使驱动装置仅在分散盘在容器中时才能运转。42天平,精确至05 g。43刮刀,由韧性塑料制成。44秒表。45水浴,保持在(23土1)。46增塑剂。5取样和调节所取样品应能代表该树脂特性且无结块,试样应根据GBT 2918 1998在2350的环境

8、中调节,直至达到湿度平衡,在此条件下贮存直至使用。2GBT 16613-2008IS0 11468:19976糊的组成每次制备糊的量应遵照表1的规定。ISO 10602:1998中描述的标准糊A或B可用于命名。应在糊制备报告中记录确切的配比。7糊的制备在(23士1)下调节增塑剂和PVC树脂试样。称量所用糊配比中规定的PVC树脂试样及增塑剂的量,精确至1 g(见第6章)。将增塑剂移人混合容器并手动搅拌PVC树脂直至粉末完全湿润。用刮刀(43)将未混合的物料从混合容器壁上刮下并将其并入混合物中,将混合容器置于由以下方式得到的23环境中:a)在双壁混合容器(推荐方法)情况下,在混合容器壁之间通入水浴

9、(45)循环水或b)在单壁混合容器情况下,将混合容器放入水浴中。在分散盘的中心下部放置混合容器,然后降低分散盘至表1所述高度。按表l所述的转速搅拌混合物(150土5)s,然后停止搅拌。使用刮刀清理轴和混合容器壁上附着的糊或未混合的物料,合并于混合物中。然后,于如前所述的同样转速再搅拌混合物(150士5)s,检测糊温度。在整个过程中糊温度不应超过35。如果PVC树脂在此条件下未形成糊或糊温度超过35,则用更多的增塑剂量来制备糊。如果糊用于黏度的测定,则应在部分真空下脱除糊中气体,如700 Pa(绝对压力),并在泡沫消除后于该压力下保持5 min,然后于(23土1)温度下保存,如在水浴中,直至使用。8试验报告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a)采用本标准;b) 完整鉴别所用PVC树脂的所有必要说明;c)所用的糊配比;d)混合结束后糊的温度;e)制糊日期;f)与本标准的任何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