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5128-2010 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pdf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220831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80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5128-2010 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GB T 25128-2010 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GB T 25128-2010 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GB T 25128-2010 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GB T 25128-2010 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7.200 J 73 道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5128一2010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Direct evaporation all fresh air handling units 2010-09-26发布2011-02-01实施量生饲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T 25128-2010 目次前言.1 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型式与基本参数25 技术要求.6 试验方法7 检验规则.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u附录A(规范性附录)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制冷(热)量的试验方法15GB/T 25

2、128-2010 目Jj1=1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AC/TC238)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知民通风设备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虎、陈泽民、张明圣、张忠斌、王志刚、周鸿钧、史剑春、童杏生、梁路军、张维加。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标准首次制定。I

3、GB/T 25128一2010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以下简称机组勺的术语和定义、型式和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由电动机驱动的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CGB/T191一2008,1SO

4、780 :1 997 , MOD) GB/T 2423. 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CIP代码)C1EC 60529: 2001 , IDT) GB 4706. 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C1EC60335-1:2001 , IDT) GB 4706. 32-200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EC60335-2-40:1995) GB 5226. 1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CGB5226. 1-2008, 1EC 60204 1 : 2005

5、, IDT)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 2513。一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GB/T 13306 标牌GB/T 17758-2010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 18836一2002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ISO13253: 1995 , NEQ)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direct evaporation all fresh air handling units 一种采用直接蒸发制冷或者热泵制热的方法处理全新风,并且通过风管向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直接提供集中处理全新风空气的设备。3.2 大蜡差型直接蒸发式全

6、新风空气处理机组large enthalpy potential direct evaporation all fresh air handling units 在本标准规定的名义制冷空气人口工况条件下,以被处理新风出风干球温度不大于23c为处理目标,承担了部分新风湿负荷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以下简称大熔差型机组。3.3 小蜡差型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small enthalpy potential direct evaporation all fresh air handling units 在本标准规定的名义制冷空气入口工况条件下,以GB/T18836规定的名义室内干球温度为新风GB/

7、T 25128一2010处理目标(27OC),不承担新风湿负荷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以下简称小熔差机组。3.4 能量回收型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energy recovery direct evaporation all fresh air handling units 带前置能量回收装置的全新风空气处理机。以下简称能量回收型机组。3.5 制热辅助电加热器auxiliary electric heater for heating 与热泵一起使用进行制热的电加热器包括后安装的电加热器)。3.6 标准状态空气standard air 指大气压力为101.3 kPa,盟度为200C、密度为1.2

8、 kg/旷条件下的空气。3. 7 空气蜡差法air enthalpy difference method 一种测定机组制冷、制热能力的方法。它对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的空气进口状态参数、空气出口状态参数以及循环风量进行测量,用测出的风量与机组进出口空气熔差的乘积确定机组的制冷(热)能力。4 型式与基本参数4.1 型式4. 1. 1 按功能分为:单冷型,代号L一一热泵型,代号R(包括辅助电热装置D,不包括辅助电热装置可省略)4. 1.2 按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分为:水冷式,代号S一一一风冷式,代号省略4. 1.3 按加热方式分为z一一-热泵辅助电加热,代号D-一热泵制热,代号省略4.1.4 按结构型式分为

9、:一一整体型,代号Z一一分体型,代号省略4. 1.5 按对新风处理的深度分为:一一大始差型,代号省略一一小熔差型,代号X4. 1.6 按能量回收型式分为:一一非能量回收型,代号省略-能量回收型,代号H4.2 型号机组型号的编制方法,可由制造商自行编制,但型号中应体现机组的新风处理量以及机组的型式。4.3 基本参数4.3.1 机组的电源为额定电压220V单相或380V三相交流电,额定频率50Hz。GB/T 25128-2010 4.3.2 机组在表1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表1机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工作温度风冷型水冷型环境温度一743743 水环式1545 进水温度地下水式1035

10、地下环路式-545 4.3.3 名义工况机组的名义工况见表2和表3。表2凤冷式机组(含能量回收型)名义工况单位为摄氏度入口空气状态出口空气状态项目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大熔差主二23制冷35 28 小熔差27土1.0常温工况7 6 热泵制热低温工况。-3 a对于两环境间全新风空调机性能试验室,室内侧环境湿球温度可以不做要求。表3水冷式机组(含能量回收型)名义工况单位为摄氏度空气侧入口状态空气侧出口状态热源侧进水/出水温度试验条件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水环式大熔差型主三23制冷运行名义制冷35 28 30/35 小熔差型27 :1:1. 0 常温工况7 6 制热运行名义制热2

11、0/- 低温工况。3 a采用名义制冷工况确定的水流量。5 技术要求5.1 一般要求5. 1. 1 机组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5.1.2 机组的黑色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地下水式地下环路式18/29 25/30 15/- 。/-5.1.3 机组的涂漆件表面应平整,涂布均匀,色泽一致,不应有明显的气泡、划痕、漏涂、底攘外露及不应有的皱纹和其他损伤。5.1.4 机组装饰性塑料件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不应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等缺陷,塑料件应耐老化。5.1.5 机组各零部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管路与零部件不应有相互摩擦和碰撞。5.1.6 热泵型机组的电磁换向

12、阀动作应灵敏、可靠,保证全新风空气处理机正常工作。5.1.7 机组的隔热层应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并且元毒、元异味且有自熄性能。在正常工作时表面不应有凝露现象。5.1.8 机组制冷系统零部件的材料应能在制冷剂、润滑油及其混合物的作用下,不产生劣化且保证整3 GB/T 25128一2010机正常工作。5.1.9 机组的压缩机应有防振动的措施。5. 1. 10 电镀件耐盐雾性按6.3.19方法试验后,金属镀层上的每个锈点锈迹面积不应超过1mm2;每100cm2试件镀层不应超过2个锈点、锈迹;小于100cm2不应有锈点和锈迹。5. 1. 11 涂漆件涂层附着力按6.3.20方法试验后,漆膜脱落格数不应超

13、过15%。5. 1. 12 机组的电气系统一般应具有电机过载保护、缺相保护(三相电源),当机组的名义制冷量大于4500 W时,其制冷系统应具备高压、低压保护等必要的保护功能或器件。必要时,还应包括相序保护功能或器件。5. 1. 13 机组的电器元件的选择以及电器安装、布线应符合GB4706. 32和GB5226. 1的规定。5.2 性能要求5.2.1 制冷系统密封性机组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5.2.2 运转机组运转试验时,所检测项目应符合设计要求。5.2.3 凤量静压没有明示机外静压的机组,在表7规定的最小机外静压条件r;有明示机外静压的机组,在明示的机外静压条件下,机组实测风量应不

14、小于明示值的95%。5.2.4 制冷量机组的实测制冷量应不小于名义制怜量的95%。5.2.5 制冷消耗功率机组的实测制降消挺功率应不大于名义制冷消耗功率的110%。5.2.6 热泵制热量机组热泵的实测制热量应不小于热泵名义制热量的95%。5.2.7 热泵制热消耗功率机组热泵的实测制热消挺功率应不大于热泵名义制热消耗功率的110%95.2.8 电加热器制热消耗功率机组的电加热器的实现j制热消耗功率要求为每种电加热器的消耗功率允差为明示值的一10%十5%。5.2.9 最大负荷制冷运行a) 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并能正常运行;b) 机组在第1h连续运行期间,应能正常运行;。当机组从运行状态转入停机状态

15、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 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 d)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并应在跳开10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ho 5.2.10 最小负荷制冷运行机组在10min的启动期间后4h运行中安全装置不应跳开。5.2.11 热泵最大负荷制热运行a) 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并能正常运行;b) 机组在第1h连续运行期间,应能正常运行;c) 当机组从运行状态转入停机状态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

16、in 4 GB/T 25128-2010 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 d)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并应在跳开10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h。5.2.12 热泵低温负荷制热运行机组在试验运行期间,安全装置应不跳开。5.2.13 凝露机组外表面凝露不应滴下,室内送风不应带有水滴。5.2. 14 凝结水排除能力机组应具有排除凝结水的能力,并且应没有凝结水从排水口以外处溢出或吹出。5.2.15 自动除霜机组除霜所需总时间不超过试验总时间的20%。5.2.16

17、 噪声机组噪声测定值不应大于明示值+3dB(A) ,且分体式机组室内机噪声不应大于表4的规定,分体式机组室外机噪声不应超过表5的规定,整体式机组的噪声不应大于表6的规定。注:机组在全消声室测试的噪声值须注明在全消声室测试等字样,其符合性判定以半消声室测试为准。表4分体式全新凤空气处理机室内机噪声限值(声压级)风量V/(m/h) 室内机组/dB(A)V900 48 900V1 500 53 1 500V3 000 60 3 000V6 000 66 6 000V9 000 68 9 000V16 000 71 16 000V20 000 73 20 000V30 000 76 30 000V40

18、 000 79 40000V 按供货合同要求a为标准状态空气下的风量。表5分体式全新凤空气处理机室外机噪声限值(声压级)名义制冷量Q/W室外机组/dB(A)4 500 58 4 500Q7 100 59 7 10014 000 63 14 00028 000 68 28 00043 000 69 43 00080 000 74 80 000100 000 76 100 000150 000 79 150 000200 000 82 200000Q 按供货合同要求5 G/T 25128-2010 表6整体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噪声限值(声压级)名义制冷盐Q/W机组噪声/dB(A)Q14000 63

19、14 000Q50 000 69 50 000Q100 000 79 100 000Q200 000 82 200000Q 按供货合同要求5.2.17 能效比(EER)和性能系数(COP)机组的能效比(EER)和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机组明示值的95%。带辅助电加热的机组,在进行名义性能系数计算的时候,总功率应包括辅助电加热的功率。5.2.18 最小机外静压机组(向房间送风分机)最小机外静压按表7的规定。表7机组(向房间送凤凤机)最小机外静压风量V/(m/h) 最小m外静压/PaVl 500 20 1 500V3 000 30 3 000V6 000 80 6 000V9 000 120

20、 9 000V16 000 150 16 000V20 000 180 20 000V30 000 220 30000V 250 a为标准状态空气下的风量。5.2. 19 名义制冷(热)量机组的名义制冷(热)量按表8或表9的名义工况确定。表8凤冷式全新凤空气处理机(含能量回收型)试验工况单位为摄氏度人口空气状态试验条件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名义制冷35 28 最大负荷43土1.030士。.5 最小负荷23士1.019土0.5大:晗差型机组凝露制冷运行27士1.024土0.5凝结水排除最小负荷27士1.023士0.5小熔差型机组凝露28士1.025土0.5凝结水排除6 a GB/T 25128-201

21、0 表8(续)单位为摄氏度人口空气状态试验条件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常温工况7 6b 热泵名义制热低温工况。-3b 最大负荷15土1.0制热运行大熔差型机组低温负荷一7土1.0小熔差型机组低温负荷0土1.0除霜工况2 1 风量静压20士2.016士1.0a对于两环境间全新风空气处理机性能试验室,室外侧环境湿球温度可以不做要求;b对于两环境间全新风空气处理机性能试验室,室内侧环境湿球温度可以不做要求。表9水冷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含能量回收型)试验工况单位为摄氏度空气侧入口状态热源侧进水/出水温度试验条件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水环式地下水式地下环路式大熔差型名义制冷35 28 30/35 18/29 25/3

22、0 小焰差型大熔差型最大负荷43士1.030土0.540/-& 25/-& 40/- 小姑差型制冷运行大熔差型23士1.019土0.5最小负荷小焰差型27土1.023士0.520/-& 10/-& 10/- 凝露大熔差型27士1.024土0.5凝结水排除小熔差型28士1.025土o.5 常温工况7 6 名义制热20/- 15/- 。/-低温工况。-3 制热运行最大负荷15土1.030/- 25/- 25/- 大熔差型一7士1.0低温负荷15/- 10/- -5/- 小熔差型。士1.0风量静压20土2.016士1.0a采用名义制冷工况确定的水流量。5.3 安全性能机组的安全性能在符合GB2513

23、0-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相关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5.3. 1 安全控制器件机组应具有防止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等)超过规定范围的安全保护措施或器件,保护器件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灵敏可靠。具有辅助电加热器的机组,应至少带有两个热脱扣器,预定首先动作的热脱扣器可以是一个自复位的热脱扣器,其他热脱扣器应是非自复位的热脱扣器。5.3.2 机械安全5.3.2.1 机组的设计应保证在正常运输、安装和使用时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应能承受GB4706. 1-GB/T 25128-2010 2005中21.1所规定冲击试验。5.3.2.2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人员有可能触及的运行部分和常温零部件

24、等,应设置适当的防护罩或防护网。防护罩、防护网或类似部件应符合GB4706. 1-2005中20.2的规定。5.3.3 电气安全性能5.3.3.1 防触电保护机组防触电保护应符合GB4706. 1-2005规定的I类器具的要求。5.3.3.2 温度限制在正常使用时,机组及其周围环境不应达到过高的温度。机组在表8或表9名义制冷(制热)工况运行,压缩机电动机绕组温度不应超过其产品标准要求。按GB4706.32-2004中11.211. 9规定的测试条件,通过测定各部件和周围环境的温度来确定其是否合格。5.3.3.3 电气强度机组在进行电气强度试验时,其绝缘承受1min频率为50Hz或60Hz基本为

25、正弦波的电压,试验在切断电源后立即进行。试验电压施加在带电部件和易触及部件用金属宿覆盖的非金属部件之间,试验电压值1000 V。试验期间,不应出现击穿。5.3.3.4 泄漏电流机组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线的泄漏电流不应大于2mA/kW额定输入功率。泄漏电流最大值为10 mA。5.3.3.5 接地电阻机组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并标识明显,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0.1.(10 5.3.3.6 绝缘电阻机组的冷、热态对地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2Mn。5.3.3.7 耐潮湿性机组的防水等级应符合GB4208-2008规定的IPX4,室内机的防水等级应符合GB4208-2008 规定的IPX10机组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线

26、的泄漏电流不应大于2mA/kW额定输入功率。泄漏电流最大值为10mA。5.3.3.8 标识机组应在正常安装状态下,在易见的部位,清晰标出安全标识。6 试验方法6. 1 试验条件6. 1. 1 机组的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的试验装置见附录A或参照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附录Ao6.1.2 试验工况见表8和表9规定。6. 1.3 仪器仪表的精度应符合表10的规定。6. 1.4 机组进行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试验时,试验工况各参数的读数应符合表11规定。6.1.5 机组进行性能试验时(除制冷盘、热泵制热量外),试验工况各参数允差应符合表12规定。表10仪器仪表的型式及精度类别型式精度

27、水银玻璃混度计空气温度土0.1.C 温度测址仪表电阻温度计水温土O.l.C温度传感器流量测址仪表记录式,指示式,积算式测量流量的士1.0%8 . GB/T 25128-2010 表10(续)类别型式精度制冷剂压力测量仪表压力表,变送器测量流盐的土2.0%空气压力测量仪表气压表,气压变送器风管静压土2.45Pa 电址测量指示式0.5级精度积算式1.0级精度质盐测量仪表测定质盐的:1:1.0% 转速仪表转速表,闪频仪测定转速的土1.0%气压测量仪表(大气压)气压表,气压变送器大气压读数的土0.1%时间测量仪表秒表测定经过时间的土0.2%噪声测量仪表a声级计a噪声测量应使用I型或I型以上精度级的声级

28、计。表11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试验的读数允差读数读数的平均值对额定工况的偏差各读数对额定工况的最大偏差环境间干球士0.3c 士1.0C进风(或者两环境间的室内侧)湿球士0.2c 士0.5.C 空气温度出风干球:1:1. 0 .C 干球士0.3c 士1.0C两环境间的室外侧进风湿球土0.2c 土0.5.C 空气温度出风干球士1.0C电压士1.0%士2.0%空气体积流iJ:士5%土10%空气流动的外阻力土5Pa 土10Pa 表12性能试验的读数允差单位为摄氏度试验工况测量值读数与规定值的最大允许偏差最小运行试验十1.0最大运行试验空气温度-1. 0 其他试验土1.06.2 一般要求6.2.1 除有特

29、别规定外,机组的试验应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6.2.2 试验时应连接所有辅助元件(包括安装厂的管路及附件)且空气回路应保持不变。6.2.3 可调速的分体式机组应在制造厂规定的室外机风量下进行试验;不可调速的分体式机组应在规定的室外风量下进行试验。6.2.4 整体式机组在制冷工况运行时,冷凝器风扇风机可调速的机组应在制造厂规定的风量下进行试验;冷凝器风扇风机不可调速的机组应在规定的风量下进行试验;6.2.5 整体式机组在制热工况运行时,蒸发器风扇风机可调速的机组应在制造厂规定的风量下进行试验;蒸发器风扇风机不可调速的机组应在规定的风量下进行试验。9 GB/T 25128-2010 6

30、.3 试验6.3. 1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机组的制冷系统在正常的制冷剂充灌量下,用下列灵敏度的制冷剂检漏仪进行检验。a) 名义制冷量小于等于28000W的机组,检漏仪灵敏度为1X10Pa.旷/S;b) 名义制冷量大于28000W的机组,检漏仪灵敏度为1X10-5Pa. m3/s。6.3.2 运转机组在接近名义制冷工况的条件下运行,检验机组的运转状况、安全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检验温度、电器等控制元件的动作。6.3.3 凤量静压按附录A(或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附录A)的方法,选用表8或者表9规定的风量静压工况进行风量静压试验。6.3.4 制冷量按附录A(或GB/T17

31、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附录A)的方法,选用表8或者表9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进行制冷量试验。6.3.5 制冷消耗功率按附录A(或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附录A)的方法在制冷量测定的同时,测定机组的输入功率、电流。6.3.6 热泵制热量按附录A(或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附录A)的方法,选用表8或表9规定的热泵名义制热工况进行热泵制热量试验。6.3.7 热泵制热消耗功率按附录A(或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附录A)的方法在热泵制热量测定的同时,测定机组的输入功率、电流。6.3.8 电加热器制热消耗功率测试机组在热泵名义制热工

32、况下运行,待热泵制热量测定达到稳定后,通电测定辅助电加热器的输入功率。6.3.9 最大负荷制冷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按表8或者表9规定的最大负荷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1h,然后停机3min(此间电压上升不超过3%),再启动运行1ho 6.3. 10 最小负荷制冷按表8或者表9规定的最小负荷制冷工况,使空调机启动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行4ho 6.3. 11 热泵最大负荷制热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按表8或者表9规定的热泵最大负荷制热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1 h,然后停机3min(此间电压上升不超过3%),再启动运行1h。6.3. 12 热泵低温负荷制热按表8或者表9规定的低温工况制热工况,使机

33、组启动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行4h。6.3. 13 凝露将机组的温度控制器和风机速度调到最易凝露状态进行制冷运行,达到表8或者表9规定的凝露工况后,连续运行4h。6.3. 14 凝结水排除能力将机组的温度器和风机速度调到最易凝水状态,在接水盘注满水即达到排水口流水后,按表9规定的凝露工况运行,当接水盘的水位稳定后,再连续运行4h。10 GB/T 25128-2010 6.3.15 自动除霜将装有自动除霜装置的机组的温度控制器、风机速度(分体式室内风机高速)和风门调到室外侧换热器最易结霜状态,按表8规定的除霜工况运行稳定后,继续运行两个完整除霜周期或连续运行3h(试验的总时间应从首次除霜周期结束时

34、开始),直到3h后首次出现除霜周期结束为止,应取其长者。6.3.16 噪声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按GB/T17758二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附录D的规定进行。6.3.17 机械安全机组按GB4706. 1-2005中20.2所规定的试验和21.1所规定冲击试验进行试验。6.3.18 电气安全6.3.18.1 防触电保护机组按GB4706. 1-2005中8.1进行。6.3. 18.2 温度限制机组在表8或者表9制冷或热泵制热试验的同时,利用电阻法测定压缩机电动机绕组温度,其余温度用热电偶丝测定,应符合5.3.3.2要求。6.3. 18.3 电气强度在机组按GB4706. 1-2005中

35、16.3的方法进行试验。6.3. 18.4 泄漏电流试验机组按GB4706.1-2005中16.2的方法进行试验。6.3.18.5 接地电阻机组按GB4706. 1-2005中27.5的方法进行试验。6.3.18.6 绝缘电阻a) 在常温、常湿条件下,用500V绝缘电阻计测量机组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冷态); b) 按表8或者表9规定的凝结水排除试验工况连续运行4h后,用500V绝缘电阻计测量机组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热态)。6.3.18.7 耐潮湿性机组按GB4208-2008中IPX4等级进行室外机淋水试验,按GB4208-2008中IPX1等级进行室内

36、机淋水试验。按GB4706. 1一2005中第15章进行潮湿处理后,立即进行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试验。6.3. 19 电镀件耐盐雾性机组的电镀件应按GB/T2423. 17进行盐雾试验,试验周期24h。试验前,电镀件表面清洗除油;试验后,用清水冲掉残留在表面上的盐分,检查电镀件腐蚀情况。6.3.20 涂漆件的涂层附着力在机组体外表面任取长10mm,宽10mm的面积,用新刮脸刀纵横各划11条间隔1mm、深达底材的平行切痕。用氧化辞医用胶布贴牢,然后沿垂直方向快速撕下。按划痕范围内漆膜脱落的格数对100的比值评定,每小格漆膜保留不足70%的视为脱落。试验后,检查漆膜脱落情况。6.4 外观用目测的方式

37、检查外观质量,外观不应有损坏。7 检验规则7. 1 一般要求每台机组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7.2 检验类别机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按表13的规定。11 GB/T 25128-2010 表13检验项目序号项目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型式检验技术要求试验方法5. 1. 2 1 外观5. 1. 3 6.4 5. 1. 4 2 标志8. 1 视检3 包装8.2 视检4 电气强度A 5.3.3.3 6.3.18.3 5 泄漏电流5.3.3.4 6.3.18.4 6 接地电阻5.3.3.5 6.3.18.5 7 绝缘电阻5.3.3.6 6.3. 18. 6 8 制冷系

38、统密封5.2.1 6.3.1 A 9 运转5.2.2 6.3.2 10 风量静压5.2.3 6.3.3 11 制冷量5.2.4 6.3.4 12 制冷消耗功率5.2.5 6.3.5 13 热泵制热量5.2.6 6.3.6 14 热泵制热消耗功率5.2.7 6.3.7 15 电加热器制热消耗功率A 5.2.8 6.3.8 16 能效比5.2.17 6. 3. 4; 6. 3. 5 17 性能系数5.2.17 6. 3. 6; 6. 3. 7 18 噪声5.2.16 6. 3. 16 19 最大负荷制冷运行5.2.9 6.3.9 20 最小负荷制冷运行5.2.10 6.3.10 21 热泵最大负荷

39、制热运行5.2.11 6.3.11 22 热泵低温负荷制热运行5.2.12 6. 3. 12 23 凝露5.2.13 6.3.13 24 凝结水排除能力5.2.14 6.3.14 25 自动除霜5.2.15 6.3.15 26 电镀件耐盐雾试验5. 1. 10 6.3.19 27 涂漆件涂层附着力5. 1. 11 6.3.20 28 防触电保护5.3.3.1 6.3. 18. 1 29 温度限制5.3.3.2 6.3. 18. 2 5.3.2.1 30 机械安全6.3.17 5.3.2.2 注:6表示需要检验项目,一表示不需要检验项目。12 G/T 25128-2010 7.3 出厂检验每台机

40、组均应做出厂检验。7.4 抽样检验7.4.1 批量生产的机组应进行抽样检验。批量、抽样方案、检查水平及合格质量水平等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自行确定。7.5 型式检验7.5.1 新产品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型式检验。二新产品或老产品的转厂生产定型时;一一新产品的试制、定型鉴定;一一当产品的设计、材料、结构和工艺有重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一一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飞停产半年后恢复生产时,一二正常生产每二年进行一次;7.5.2 机组在试验运行时如有故障,应在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检验。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 1 标志8. 1. 1 每台分体式机组应在带压缩机分机明显

41、部位设置永久性铭牌,每台整体式机组应在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铭牌,铭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机组铭牌上应标出的内容见表140表14标记内容机组功能标记内容制冷及热泵制热兼用机组型号、/名称、/名义制冷量/kW、/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名义制热量/kW、J风量/(m3/h);J / 出风静压/Pa/沪/、J额定电压/V;相数;频率/HzJ 最大运行电流/AA 名义制冷消耗总功率/kW、J名义制热消耗总功率/kW、/制冷EERJ 制热COP、/水侧阻力/kPaJ 噪声(声压级)A 制冷剂名称及充注盐/kg、J机组外形尺寸/mm、J13 G/T 25128-2010 表14(续)机组功能标记内容

42、制冷及热泵制热兼用机组机组总重量/kgJ 制造厂名称和商标、/制造年月及产品编号、/注1: 注2:配有电加热的机组,则在制热量和总功率数值的后面加一括号,在括号内标明电加热器的名义功率值,并且总功率要包括电加热功率在内。8.1.2 机组上应有标明运行状态的标志,如通风机旋转方向的箭头、指示仪表和控制按钮的标志等。8. 1.3 标牌上的字迹应清晰、耐久,标牌的固定应牢固、可靠。8.1.4 机组包装、运输、贮存标志应符合GB/T6388和GB/T191的有关规定。8. 1.5 机组应在相应的地方(如铭牌、产品说明书等)标注执行标准的编号。8.2 包装8.2. 1 每台机组包装内应随带产品合格证、产

43、品说明书和装箱单等。8. 2. 1. 1 产品合格证的内容包括:一一型号和名称;一一产品编号;一一制造厂商标和名称;一一检验结论;一一检验员、检验负责人签章及日期。8.2. 1. 2 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包括:工作原理、特点及用途;主要技术参数,明示机组类型为大熔差型或者为小姑差型;一一结构示意图、压力损失、电气线路等;一一一安装说明、使用要求、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一一机组主要部件名称,数量。8.3 运输和贮存8.3. 1 机组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应碰撞、倾倒、雨雪淋袭。8.3.2 产品应储存在干燥的通风良好的仓库中。8.3.3 产品包装经拆装后仍需继续贮存时应重新包装。14 GB/T 25128

44、-20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直接蒸发式全新凤空气处理机组制冷(热)量的试验方法A.1 试验方法A. 1. 1 本附录规定了机组的以下两种专门试验方法a) 普通型机组空气焰差法;b) 能量回收型机组空气焰差法。注:GB!T 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附录A规定的试验方法同样适用厅机组。A.1.2 适用范围A. 1. 2. 1 制冷(热)量小于40000W的机组应采用普通型机组空气焰差法(或能量回收型机组空气焰差法)与另一种方法同时测试。A. 1. 2. 2 制冷(热量大于等于40000W的机组至少采用一种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在进行制冷量测试时,如未采用室内侧空气焰差法、普通型

45、机组空气焰差法或能量回收型机组空气焰差法,应按GB/T 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附录A中A.6和A.8的规定同时测定空气流量和潜热制冷量。A.2 空气蜡差法A.2.1 制冷量通过测定机组进、出口的空气状态参数和空气流量确定。A.2.2 在满足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附录A中A.2. 8的附加要求后,本方法可用制冷(热)量小于40000W的机组的室外侧试验。压缩机单独通风的机组用室外空气焰差法试验时应按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附录A中A.2. 8. 2的规定。分体式室外侧热交换的机组用室外侧空气焰差法试验时应按GB/T17758-2010(单元

46、式空气调节机附录A中A.2. 9. 3和A.2.10.3 所允许的管路漏热损失进行修正。A.2.3 试验装置采用下列布置:a) 风洞式机组空气;晗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A.1。房间空调装置空气流盐测址装置气流图A.1b) 环路式机组空气焰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A.2。测试环路应密闭,各处的空气渗漏量应不超过空气流量测试值的1%,机组周围的空气干球温度应15 GB/T 25128-2010 保持在测试所要求的进口干球温度值的士3c之内。气流空气流量测盐装置空调装置试验房间图A.20 量热计机组空气焰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A.3, 图中的封闭体应制成密封和隔热的,进入的空气在机组与封闭壳体之间应能自由循环,壳

47、体和机组任何部分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50mm,封闭壳体的空气入口位置应远离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的空气进口。空气流量测量装置处在封闭壳体中的部位应隔热。房伺空调装置/=, /=, 封闭壳体试验房间圄A.3环境间机组空气熔差法布置原理图见图A.4。空气流量测量装置试验房间/一d) 压力计图A.416 GB/T 25128一2010能量回收型机组空气焰差法布置图见图A.5,空气流茸测量装置房间空调装置1j-._ e) 试验房间丘平i 房间空调装置2捋固A.5图A.1图A.5所示的布置是机组空气;晗差法的各种使用场合,不代表某种布置仅适用于图中所示型式的机组。当压缩机装在室内机部分并系单独通风时应使用图A

48、.3所示的封闭壳体。能量回收型机组空气侧的能量测量应使用图A.5所示的两房间模型。试验房间应按实际使用情况满足A.6.1的规定。空气流量测量装置应按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附录A.6的规定。机外静压测量应按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附录A.7的规定。A.2.7 温度测量规定如下:A.2. 7.1 测量风管内的温度应在横截面的各相等分格的中心处进行,所取位置不少于三处或使用合适的混合器或取样器。风管内典型的混合器和取样器见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附录A图A.5。测量处和全新风空气处理机之间的连接管应隔热,通过连接管的漏热量应不超过被测量制冷量的1.0%。A. 2. 7. 2 机组空气入口处的温度测量应满足下列条件:a) 机组(室内机部分、室外机部分)空气人口处的温度应在机组空气入口处至少三个等距离的位置或采用同等效果的取样方法进行测量,测量点的空气温度不应受室外部分排出空气和室内机、室外机回风的影响。温度测量仪表或取样器的位置应离整体式机组空气人口150mm;分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